看完这部影片后,觉得脑子一片混乱,真是不明白导演究竟要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拼凑的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懂真实涵义...唯一知道印象深的就是同性恋,乱伦,谋杀,没有暴力,没有色情,画面也不唯美,情节也不紧张,就算美女妈妈再好看也不能看上一个半小时吧?
男主角实在是不好看...
「I was eating a tomato at tea time a few weeks ago, and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mommy is not dead at all. Just very, very mysterious.」「Tony takes care of Jake. Tony takes care of Barbara. Someone must take care of Tony.」「If you're tired of Paris, you're tired of everything.」「My great grandfather Leo once said:"One of the uses of money is that it allows us not to liv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mistakes." But I fear that in this, Leo was wrong.」「Did you cum?↓No.」「For a long time, I didn't know where I was. Past memories kept flooding my mind, and I felt like I was re-enacting parts of my former life. You know I loved, and stll love and adore my mummy more than anyone in the world.」「I have so much in my head that to let it out would surely kill me. Nevertheless, I feel better now. And even feel that a great weight has been lifted from my shoulders.」
《欲孽迷宫》,说句实话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看过几遍以后发现网上好多的评论都不恰当,很不赞同网上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论。
首先本人觉得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电影。
因为在电影中根本就看不出小男孩托尼有“恋母”的倾向,亦或是想得到母亲的欲望。
包括后来儿子托尼与母亲芭芭拉做爱也是在被动之下完成的,是母亲芭芭拉把手放在托尼前裆部位,并问“你不介意吧”。
可以说芭芭拉与儿子走到最后这一步,是现实世界逼的,现实世界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他们在绝望中走向了沉沦,走向了毁灭。
网上很多评论认为芭芭拉为了改变儿子性取向而跟儿子做爱,好让儿子尝到男女性交的乐趣而放弃对同性的兴趣。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芭芭拉与儿子托尼做爱是在片尾,是在他们陷入一片绝望当中发生的,都已经绝望了,还希望儿子回归异性恋吗?
下面就具体分析下这部电影。
在片首,可以看出芭芭拉很爱她的儿子小托尼,是那种正常的母爱。
但她的丈夫也就是托尼的爸爸却对托尼很冷淡。
此时的托尼得到了正常的母爱却得不到正常的父爱。
慢慢的托尼长大了,有一个婴儿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找到父母住的地方想跟父母一起住,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不知道此时的芭芭拉内心什么感觉,或许只有无能为力吧。
但更糟的是托尼只对同性感兴趣,为此芭芭拉很着急,她想改变托尼的性倾向,她带着托尼去找那个法国佬帮忙,但托尼不愿意让法国佬帮忙,而且那个法国佬也不但没有帮助托尼,还嘲笑托尼,为此,芭芭拉很失望,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绝望吧。
接下来芭芭拉打算自己去拯救儿子托尼,但并不是自己“亲自上阵”,用自己的身体帮助托尼,因为此时还不是最绝望的时候。
片中芭芭拉引诱丈夫跟自己做爱,这里说“引诱”是因为可以看出她的丈夫根本不愿意跟她做爱,我们知道一个女人是不会请求一个不愿意跟自己做爱的男人来跟自己做爱,但芭芭拉这样做了,因为她爱托尼,她想通过这种办法来让儿子托尼对女人感兴趣。
在片中芭芭拉趴在床上,她丈夫从后面“干”她,屈辱也罢,兴奋也罢,在这当中芭芭拉抬头看了看窗外,很明显托尼在窗户外面偷看她们做爱。
芭芭拉微笑了,因为此刻她的目的达到了,她就是要让托尼看她做爱,好让托尼对女人感兴趣。
电影到此,我们能够感觉到其实她们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稍微的变化。
在正常的家庭中,没有哪个母亲希望自己做爱的时候被儿子看到。
芭芭拉这样做,是迫于无奈,她也同时明白这样做了以后,或许儿子会真的把兴趣由同性身上转移到女性身上,但这个女性有可能就是自己。
也就是自己可能会变成儿子以后的性幻想对象。
至此,我们可以说母爱伟大,芭芭拉为了拯救儿子一切后果都不顾了。
但这里或许还有一种难以启齿的爱,一种女人对男人的“爱欲”,这里的女人与男人特指是芭芭拉与托尼。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又很有吸引力的东西,不要认为像母子之间这种世界上最高贵纯真的关系当中就只有“爱”而没有“欲”。
要真没有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乱伦悲剧。
我们看不到这种“欲”是因为它与我们的道德伦理相违背,所以我们恐惧,所以我们逃避。
但是很遗憾,托尼还是没有改变,芭芭拉也只有最后一招可使了,那就是给托尼找个女朋友。
托尼只跟女朋友睡了一晚就厌倦了,而且托尼的女友又被芭芭拉的丈夫拐跑了。
这对芭芭拉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芭芭拉彻底绝望了…….. 芭芭拉的绝望可以从她跟丈夫在机场吵完架打的回医院忘记带钱看出。
还有她试图自杀,但被托尼救下。
一个女人,儿子同性恋,丈夫被儿媳妇拐跑,还有比这更大的打击吗?
我们说绝望中的人不会再顾及任何伦理道德,芭芭拉的绝望为母子关系的进一步“变化”提供了可能。
芭芭拉自杀被救后,裸着身体在浴缸里洗澡,托尼就在旁边蹲着,芭芭拉慵懒的神态,迷散的眼神,已不像一个母亲,而更像托尼的情人。
此镜头很是唯美,在另一部电影《月神》中也同样有这样的镜头,甚至比这部更唯美。
此刻,托尼在芭芭拉眼中或许已不是儿子,而是情人。
托尼终于有了一个同性恋人,并睡在了一起。
芭芭拉并没有阻止托尼找男朋友,这里就可以看出芭芭拉已经在绝望中默认了命运的安排,不再去改变任何东西。
此时的芭芭拉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女人,一个绝望的女人,一个弱小的女人,她需要男人,需要男人来安抚她寂寞绝望的心,不管这个男人是她的儿子还是儿子男友。
芭芭拉穿着宽大的睡袍,赤着双脚,阳光洒在她的脸上,衬托着中年女人的魅力。
托尼的男友将双手轻轻放在芭芭拉的肩上,最终芭芭拉解开了儿子男友的裤腰带……..托尼回来看到妈妈与自己男友睡在床上,妈妈雪白的肉体与自己西班牙男友黝黑的身体形成对比,深深地刺激了托尼。
最后托尼抚摸着妈妈的肉体,妈妈与他男友接吻的同时又在抚摸着他,导演通过这种混乱的关系极力表现着他们内心的挣扎,使人产生窒息的感觉。
电影到此,可以说把人性最深处的东西都挖了出来,道德,伦理,法律,没有什么能阻挡人的本性的释放,也许只有在这种混乱的关系当中,这种近似乱伦的场景当中才能把主人公内心的压抑释放出来。
电影到这已经达到了高潮,谁都能猜得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的确,一切的约束人的伦理道德在这里都已经不存在了,是现实抹杀了他们心中的伦理标准。
因为已经绝望,所以不再恐怖,不再畏惧。
芭芭拉穿着红色套裙,用手抚着托尼的裤裆,说,“我想你不介意吧”,“不介意就好好享受吧”。
托尼没有把妈妈压在身下,(《妈妈的房子》这部电影里是儿子最终压在妈妈的身上,这跟和普通女人的“性”没有不同,因此我认为这是失败之笔,是男权的象征,是赤裸裸的性欲的表现,没有一点美感)而在这里是芭芭拉骑在托尼身上冲破最后一道世俗底线。
在这里我认为是全片拍的最成功的地方,这不是普通的男女性事,也不是欲望的发泄。
是陷在绝望中的妈妈与儿子灵魂的接触,是妈妈与儿子一次肉体的互相抚慰。
芭芭拉皱着眉头,在儿子身上轻轻的喘息。
她即将消逝的青春面庞通过美丽的眸子展露无疑,这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你觉得怎么样”,“不知道”,“我们可以做那种事的”这是他们做完以后的对话,一切都顺其自然,一切都那么平淡,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夸张的销魂………托尼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从没有得到过父爱,一直生活在绝望中,幸运的是他有芭芭拉这样一位母亲,母亲的绝望使的他能有机会跟母亲一起冲破世俗束缚,探索世俗之外,道德之外的世界。
虽然母子发生超越道德世俗的关系会被人唾弃,但在绝望中,在被现实世界彻底放弃后,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互相的抚慰。
或许编剧是有所顾忌,不敢把世俗世界彻底得罪,所以最终儿子杀了母亲,儿子进了监狱。
母子都走向了毁灭。
也或许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事件的结局就是儿子杀了妈妈,儿子进了监狱,编剧为了尊重事实所以这样处理电影结尾。
最后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一部“俄狄浦斯”情节的电影,芭芭拉与儿子做爱不是为了改变儿子的同性恋倾向,他们是在绝望中抱团取暖,在绝望中通过身体互相抚慰。
我说的话,跟影片没多大关系,都浸没在我对人物关系的想象里了。
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会知道我在“涉及影片内容”,没看过片子的想必也看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是基于影片而发出的臆想。
废话有很多。
只有太喜欢影片的人才有可能看完。
如此冷漠,却都急迫地需要被爱。
托尼像极了芭芭拉,大概总是跟母亲待在一起。
父亲从最初就觉得母亲是背叛者,她看不起他,他还是忍不住被她吸引。
布鲁克斯明显表现出的控制欲,他认为是她的祖父的遗传。
他认为父亲并不是值得提的人物,而祖父才是强者。
布鲁克斯热衷探险,这也是芭芭拉所欣赏的。
布鲁克斯寻找祖父的踪迹,他背后承受的事贝克兰家族。
而芭芭拉对这个家族的事全然无视,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享受,要刺激。
只接受自己认为合适的事。
一点不顺心就要大骂发泄。
终于遇到就算发泄也不能释怀的事情。
布鲁克斯的离开,让她的人生都毁灭了,她跟出租车司机上床,还打算付他钱。
她自杀未遂,勾引他的儿子。
她抓着他的儿子决不放手,与他合为一体,让儿子成为她的陪葬品。
芭芭拉在外人眼中是光彩照人的疯女人,在丈夫眼中是不守妇道的高傲的女人,在儿子眼中是骄纵的不可违抗的母亲,而后来是残破不堪的要把自己吃干抹尽的女人。
托尼一直都是克制和平静的。
他在于时刻都带有点神经质母亲时也很泰然。
他是了解母亲的,正因为了解,擅自决定了要杀死母亲。
不是冲动的选择。
可能说已经很久以前就在考虑了,也决定了,只是没有动手。
母亲的绝望轻易侵入托尼的情感。
托尼一但要作为彻底的知情者站出来,就不得不采取毁灭的行动。
他生在这样的家族里,他有这样的父母,包括他母亲的一切,他都认命并且在其中游刃有余。
托尼是被动的,他是芭芭拉的儿子。
他承受的会比他的父亲,布鲁克斯还要多。
布鲁克斯选择对他的人生会有关注的布兰卡而离开母子俩,他的离开在表面上是对母子俩的背叛,但在托尼的旁白中否认了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托尼认为母亲受的伤害更重。
芭芭拉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跟一个小女孩跑了。
就像很久以前不能忍受托尼是个同性恋一样,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她就破口大骂。
她绝对不会输在嘴上,她会四种语言,是个对年轻人来说是恶魔的女人。
芭芭拉当众咒骂吃嫩草的布鲁克斯,而她却在自家沙发上解了儿子的裤子纽扣。
她从来都一点也不卑贱,高傲凌然的做个冲击者和破坏者。
她的占有不是像布鲁克斯那样简单粗暴的强奸式性爱。
她会在你被她吸引后带你上床,做爱是符合她内心需要的,随性但是却有要有着挣扎的感觉。
我在一瞬间觉得芭芭拉原来出去鬼混是为了维持她与布鲁克斯的扭曲关系,她对布鲁克斯的渴望让她这样做,而布鲁克斯是满足她的欲望和其他一切需求的载体。
芭芭拉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的,而她又追求这个世界的秩序感,她是中心和秩序。
托尼带回来的女孩,她要让托尼上她,而结果是托尼上了她,布鲁克斯也上了她。
都无所谓,可是布鲁克斯却因为这个女孩离开的自己,这种“毁灭感”或许就是芭芭拉所需要的,她能从中获得快感的。
平庸是不被忍受的。
托尼爬上萨姆的床,这是乱伦关系的开始。
实际上托尼完全可以爬上布鲁克斯的床。
如果这样芭芭拉就用不着自杀了。
接着萨姆爬上芭芭拉的床,托尼很自然的就也爬上去。
尴尬的萨姆早早离开了这母子。
难怪回到巴黎的芭芭拉要自杀了。
扭曲纠结的欲望在狭窄的空间中会越积越多,得不到释放。
如果3P的时间段可以作为快乐的来做参照,那么以后就是不放纵和不快乐。
没有中间人,两人又要面对的道德或者是其他的压力(两人获得性高潮的可能少)。
最后在厨房里的谈话,托尼问芭芭拉,纸条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写纸条。
这时候,托尼就已经拿起刀子了。
我不太明确托尼究竟是因为什么才拿起刀子的。
肯定跟愤怒和羞耻是无关的,甚至不是为了谁。
他说:“现在你平静了。
”托尼结束了芭芭拉,但一切都没有结束,他感到饿,他点了外卖。
他被判到精神病院,后来跟外婆回到美国。
相隔差不多十年,他在争执中刺伤了外婆,不久就自杀了。
我担心托尼一直都活在芭芭拉的世界里,甚至连他的性向都是受芭芭拉暗示的。
托尼的精神世界全是关于这个女人。
我认为托尼的死法是塑料袋窒息也算是他人生的佐证。
只是这个男孩他在没有爱的世界里渴望爱,终于在他冷漠的母亲那里获得了存在感。
窒息是没有空气的死法,是把你从来没有离开过的东西与你隔绝的死法,是挣扎和残酷的自杀法。
我想托尼是知道这个的。
他知道的太多就得死。
抱歉我忘记了这是一部涉及乱伦或是同性恋的电影,直说吧,在影片中这两样都排不上禁忌的位置。
真正的禁忌是像“纸条”那样的密语,只要说出来,托尼就要杀人。
就像掉在路边的冰淇淋,会招来蚂蚁一样,是出于本能的。
谋杀是一场意外,过失杀人,自杀是有预谋的,但自杀未遂。
结果摆在那里,其他悬而未决。
我没有看过原著,却听说是编剧了不起的改编让电影成为有剧情有张力作品。
很多人觉得这是部不知所谓的影片,但我却看了两遍。
我觉得除了演技值得认可外,编剧和导演把人物那种荒诞和变态做得很清析。
你说一部电影再好,你再喜欢,过十年你还能想得起来多少。
估计我能会忘了那个骑马镜头,因为很多电影里有,但是吃冰淇淋的会记得。
我会记得芭芭拉数扣子的桥段,也有可能在杀人后点一大份外卖。
中产阶级家庭从内部腐败的故事的故事.看到题材就开始期待,等了半年才看到片子.养家活口的丈夫,心高气傲的母亲.电影从儿子出生开始,夫妻间渐渐有了裂痕.青春期时,儿子选择了同性爱.而后,父亲交了年少的新欢抛弃家庭.儿子,母亲和母亲的情人过了一段纠缠不清的日子,情人离开,母亲自杀未遂,与儿子发生关系后被其刺死.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人设与很值得大肆煽情的伦理题材,拍出来却是平淡似水,完全没有知音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度煽情.镜头走得极为漠然,似乎并不急于探索人物的内心,单单记录下表象.中产有中产的矜持和自尊,内心潮流翻滚,外在还是要维持体面.连带着画面也有了一种隐而不发.取景也非常的精妙,充满包含隐喻的泛光与曲线.总之,就是一个在静寂无声中渐渐疯狂的故事,而那种疯狂也是温吞水似的平和.不枉我期待了那么久呀PS:男主是那种瘦瘦的,四肢细长,有些神经质的类型.男人的轮廓,少年的气质,良好的教养从每个毛孔散发出来,然而清冷中搀杂了稚嫩就不那么冷漠拒人,情动时分别有一种清澈的妩媚动人.没有好相貌一样值得萌>"<
看了Julianne Moore主演的Savage Grace, 一齣看了數天依然在我腦海裡徘徊的電影. 於夏日電影節揀選此片都是因為Julianne Moore, 卻對導演Tom Kalin認識不深, 故事簡介也就是網上短短的介紹, 略略知道是今年Cannes康城參展的電影之一, 就此而已.電影改編自Natalie Robbins及Steven M. L. Aronson合著的同名作品Savage Grace.看前沒看影評, 只知道有網友說電影不知所謂, 於是不再多細看, 便去看電影了. 或許有人不接受電影中的道德倫理, 一些令人咋舌的畫面. 但整體而言, 我卻頗喜歡此片. 我覺得導演作了許多嘗試, 很用心, 希望可以一次過加入許多元素. 或許就是Tom Kalin的豐富製作經驗, 他導演的作品不多, 曾監製過"I Shot Andy Warhol"(1996), 相信他這回是有點野心, 渴望給觀眾一個感嘆號.看畢電影的第一個感覺是, 它故事性很強, 是劇情及演技並重的電影, 而Julianne Moore的演技一再被肯定. 看過她演"Magnolia"(1999), "The Hours"(2002)及"Far from Heaven"(2002)都有很深刻的印象. 這次她的大膽演出或會令某些觀眾反感, 不過我覺得她演得非常出眾. 飾演Barbara Daly Baekeland(Julianne Moore)兒子Tony的Eddie Redmayne也相當不俗. 基本上整齣電影都是他們二人的故事.攝影也很值得留意, 許多鏡頭角度都刻意安排, 看到導演的心思. 他喜歡給演員的眼神一個大特寫, 的確它們帶出來的訊息比許多對白更有力. 兒子從小孩到成長後的轉接鏡頭運用了他的眼睛及一隻馬的眼睛來交接, 雖然手法有點老土, 但或許加強了導演著重演員眼神來說故事這點. 而且兒子Tony的雙眼又確是電影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因為整齣電影都是從他的POV出發, 從頭到尾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一開首便用他的旁白來交代他的一生, 從呱呱落地到成年. 這個就是他的一生, 他的故事, 而其母親也是主角. 用兒子的POV來說故事, 感染力很大, 不知道原著本身是否也一樣, 不過如果用母親的POV來說, 整個故事都不一樣了.Julianne Moore被丈夫粗暴對待那一幕, 她的目光往門外看, 其實應該是沒有人的, 但那個角度令人感覺到是其兒子窺探了一切. 可見電影以兒子的POV作出發點的感覺很重.記得電影初段有一幕是兒子還是個嬰孩, 睡在床上. 父親和母親前後腳回家, 父親Brooks(Stephen Dillane) 看著床上的兒子, 說他是一個好男人. 而電影末段, 兒子在警車上, 目無表情, 旁白是他給父親寫的信上說: "If you ask me what it's like to be in prison, I am telling you, it's just like what everybody thinks."很淡然的語氣. 一個本來無瑕又接近完美的嬰孩, 到最後變成一個殺人兇手. 而當中其母親可說是罪魁禍首. 由始至終, 兒子都是個無辜又可憐的受害者.有說Barbara Daly Baekeland和兒子在沙發上那幕是"幫助他", 或許她一直希望幫兒子改變其性取向. 但個人又覺得, 從一開始, 母親便想掌管兒子的一切, 而同時她也依賴著他. 或許自她丈夫的心已離開她那一天開始, 又從她想操縱其丈夫卻失敗那天開始, 她的目標便轉移到兒子身上. 兒子不但往後的日子都成了她的丈夫, 亦被她操縱一生. 我個人認為, 其兒子的性取向是其母, 以及他們兩夫婦的破碎關係所一手做成的.有沒有留意電影中Julianne Moore和兒子從巴黎搬了到倫敦之後, 與友人提到一作家的名句, 其實她記錯了, 原句應該是"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是Samuel Johnson於"Boswell's Life of Johnson"一書中的一句. 而電影中她卻說是巴黎, 其實倫敦才正確. 或許正正反映出她的情緒不穩? 導演/作者有沒有其他意思?個人認為, 導演的野心很值得欣賞, 大膽的嘗試, 把原著(本身亦是七十年代真人真事改編)放了在銀幕上. 情節緊湊, 沒有冷場, 成為令人不斷思索的作品.喜歡有關人性, 家庭, 親情等等的電影. 雖然此片的道德標準都超出了常人所能接受, 但給人極深刻印象. 不是說認同當中所帶給我們的訊息, 但電影的手法, 演員的演繹, 鏡頭的運用, 各樣都值得觀眾細味.
《欲孽迷宫》。
6分。
Tom Kalin导演,朱利安·摩尔、埃迪·雷德梅恩主演作品。
这一部真的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期待的一部电影,一是因为朱利安·摩尔,二是因为小雀斑,三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尺度。
很遗憾,价值观我无法接受。
性这么美好的事情,被讲述得这么混乱,无法理解。
朱利安·摩尔饰演的富太原本生活十分富足,先生是大富豪,又是探险家,按理生活应该羡煞旁人。
但先生常年在外冒险给她带来的空窗令她十分不适,以至于她对丈夫的渴望被演变成了荡妇形象。
儿子托尼的出生令现状略有好转,她几乎把所有精力全部倾注在儿子身上,但很遗憾的是,托尼是同性恋,虽然短暂的交往过女友,但这个事实无法改变。
甚至于,儿子的女友,转身就和自己的先生走到了一起。
实在匪夷所思!
在遭受多重打击后,她貌似接受了儿子的现状,又出乎意料的和儿子以及他的男友走到了一起,她甚至做出过引导儿子成为异性恋的行为……故事发展到这儿,已经在价值观上严重跑偏,我们怎能接受?
今天人贩子余华英被审判,贵州出生的她卖的第一个孩子是她的儿子。
我听到这个的时候,非常震惊。
我在想:什么人遇到什么麻烦,会卖掉自己的孩子,就为了5000块钱。
什么社会会把人逼到这种境地。
罪孽和人都是怎么定义的呢?
为什么要用这种文化的东西来限制人,看了这部电影,尊重性欲和身体感觉,不用所谓的文明和文化约束人,把杀人犯送进精神病院,忽然明白他们对人的定义,稍微温暖一点么?
是符合道德标准的才是人?
还是顺从身体需求的才是人?
所以就不明白这个世界的真实要求和样子了,国人的对人的定义,通常是由价值观、罪恶观限制的,如果一个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无论怎么处理它,是不是以人的方式去对他,都没人关心的,所有人只是想,怎么处理他们更狠,来满足自己的其他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和情感。
并不会将这个犯罪的人当人。
会用凶狠的状态来约束他们。
芭芭拉是这个华丽世界的牺牲品,从电影演员到社交名媛的转变并不成功,优雅的外表下潜藏一颗野蛮的心。
她与儿子安东尼身上流淌着同样的欲望秉性,最后却都无法逃脱被它毁灭的命运。
冰火情融等到芭芭拉意识到自己婚姻不幸的那一天,她也许会想起自己强迫老公参加各种社交晚宴的那段时光。
那是战后的欧洲,经历过二战的贵族们不顾新时代的到来,在自己的命运尚未被暗夜覆盖前,仍然可以偏居璀璨的角落,对着镜子顾盼生姿。
往昔的电光幻影留存着她最美的容颜,而今她抛弃演员事业,嫁与橡胶业大亨布鲁克林。
镁光灯前的丽影是不见了,欧洲的交际场上却因此多了一个好手段的交际花。
如果说芭芭拉的性格是一团烈火,布鲁克林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可说是一个冷如冰的美男子。
他的荣耀光芒全来自他的祖父贝克兰,一个特殊橡胶材料的发明家,令他可以衣食无忧,过上探险家的生活,着迷于远古村落的神秘历史,向往消失的印加帝国遗址。
他是自然界的探险家,她是社交界的冒险客。
两人的结合自是冰与火的融合,虽有激情的碰撞,更多的却是难以相容。
结婚之后的芭芭拉表现出了性格上的极端不稳定,酗酒,爱发脾气,以及严重的抑郁症。
她的精神问题也许是遗传自母亲,也许是婚姻加剧了她的病态。
但婚姻的牢笼未能禁锢她爱表演的天性。
虽然不久之后,他们有了儿子安东尼。
那一晚,她望着浴缸中的婴儿,只是远远地注视着,不敢靠近,以免礼服被溅出浴缸的水花沾湿。
此时,她的心尚未在儿子身上,她要在今晚的派对上开一个恶作剧。
如她所预期的那样,衣冠鬓影的绅士男女拿禁忌与金钱取乐。
西蒙妮面对老公抛出的“愿不愿意为十万美金吃上一块人肉”的问题,并未立刻作答,手捻樱桃的梗在酒里来回打转,脑中思索着漂亮得体的答案以应对大家的殷切期盼。
芭芭拉抛向老公一个难题:是否愿意和出门遇见的第一个女人回家?
布鲁克林竟爽然表示愿意,芭芭拉笑而不语,微扬的嘴角吐出烟雾模糊了她的面容。
待到席散出门之际,芭芭拉面对迎面而来的的士,大笑不已:既然你可以,那我又为何不可与第一个遇见的人回家?
芭芭拉跳上的士,留下愤怒的丈夫扬长而去。
芭芭拉的放荡行为早已超出丈夫的忍耐极限,而安东尼的到来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禁忌文学转眼间,安东尼已经八岁了。
父母带着他在欧洲大陆之间游转,犹若草原上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但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享乐。
芭芭拉与布鲁克林凭借家族生意带来的丰厚财富,得以不必工作,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他比同龄孩子经历更多,却也失去了一个安稳的童年,他好像做坐在旋转木马上望着眼前万花筒般转过的生活,由此而生的不安全感激发了内心的叛逆。
在巴黎那段时间,他已经能用法语阅读小说。
爱慕虚荣的母亲自然不放过这一炫耀的机会。
一日,寓所来了一位曾为普鲁斯特做传的老作家尚皮耶·苏威特。
芭芭拉兴奋不已,普鲁斯特那些繁复拗口的长句子是她所不能消化的,这位作家写的普鲁斯特传记同样因为她的法文不够好而没能仔细阅读,但这并不妨碍她缠着苏威特表达仰慕之情。
但她好奇地向对方询问普鲁斯特是否是同性恋的传闻,却暴露她专注八卦多于文学的肤浅本质。
芭芭拉牵着安东尼的手,想让儿子阅读一段法文给大家听。
安东尼打开那本烫金红皮的小说。
犹豫再三,抬眼瞧了瞧母亲,最终还是支支吾吾的放弃了。
镜头给了那本书的内页一个特写,虽然作者的名字躲藏在画面的右上角,但萨德两字早已道尽天机,《朱斯蒂娜,或喻贞洁的厄运》作为萨德的代表作,以其可怕的性虐描写而备受争议。
苏威特打个圆场,也许孩子是太累,就别念了吧。
没想到这下可惹恼了芭芭拉,怒斥苏威特其实道貌岸然,方才望着自己的背影用法语说出轻浮之言。
上流社会的虚伪被芭芭拉无情地嘲弄,无论是之前她扬言要与陌生人回家,还是怒而斥责苏威特的伪善,皆因性情使然。
父子迷情父亲对儿子多少有了嫉妒,似乎安东尼“抢走”了芭芭拉。
而安东尼身上多少有些俄狄浦斯情结,虽然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性取向更像是一个弯男。
母亲近于罗曼蒂克的爱意和父亲近于愤怒的妒忌,无疑加剧了这段婚姻的瓦解。
1967年,西班牙的卡达奎斯,芭芭拉一家在此度假。
安东尼或是骑马,或是坐在海岸边弹着吉他。
随后,他与父亲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芭芭拉的出现。
布鲁克林见妻子久等不来,责怪她作为演员的本性依然没有改掉,一如既往的做作。
安东尼为母亲辩解,只换来父亲的斥责。
面对同一个女人,父亲与儿子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预示他们此后远离与依赖这个女人的命运。
布兰卡是安东尼在海岸边结识的女子,独立有个性,很快吸引了安东尼的注意。
布鲁克林对这个人也很感兴趣,还向儿子打听她的名字。
安东尼以为父亲关心自己。
父亲也以后来人传授经验的态度敷衍了事。
布兰卡为这个死寂入水的家庭带去一点点涟漪。
芭芭拉极力撮合两人。
当晚,百页窗外泄进的微光为裸体相对的两人镀上了一层银边。
布兰卡望着面前柔嫩的少年,赞美了他,嘴唇迎上了他的面颊。
1968年,一个行色匆匆的女人走在马约卡的机场大厅,粉红色的服装像是出席闺蜜的聚会,墨镜后的诡笑却泄露了她此行的目的。
刚下飞机的布鲁克林搂着布兰卡,犹如度完蜜月归来的新人,而这里只是他们的中点站,马上两人就要匆匆赶往下一站。
等候在那里的芭芭拉迎面走来,谩骂声响彻整个候机厅。
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知道她已无法挽留丈夫,同时也为安东尼担心。
布鲁克林却一脸云淡风轻,不时做出无所谓的表情,这段婚姻早已不在他的心头。
辱骂完毕的芭芭拉离开丈夫,等上机场外的计程车。
这一幕恍若当年那个恶作剧的夜晚,她与陌生人回了家。
这次却成了真,只是少了女王戏弄他人的快感,多了一份借陌生人取暖的凄惨。
缺席的男人父亲与丈夫的缺席让这个家庭一步步沉沦。
显然,父亲的背叛让安东尼更加成熟。
他仿佛老了许多,从他拿烟的姿势,倚在沙发上的坐姿,及至走在路上的步伐,都如同一朵苍白的花朵,无力与倦态在他的脸上流淌而过。
他是颓废派的诗人,把自己置身于光明与黑暗的交界。
他在男朋友的画室里流连忘返。
少了父亲的约束,他开始大胆寻找自己理想的同性之爱。
芭芭拉的命运在此时已经达到了悲惨的顶峰,丈夫弃她寻新欢,儿子走上弯路难以掰直。
她像一个孤苦无依的怨妇,独自拾级而上,慢慢步入那没有光亮的黑暗之中。
当芭芭拉来到儿子的居所时,安东尼正接过艺术家男友用嘴递过的香烟。
这支烟被芭芭拉一把夺去,嫉妒地看着他们。
不久,寂寞的芭芭拉也找到了男人。
山姆是专门陪欧洲贵妇玩乐的男同,行使丈夫的职责,陪她们吃饭、听歌剧。
不过,山姆比较特殊,这项工作对他而言,与其是赚钱,更多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善解人意的山姆用心灵鸡汤式的话语治愈芭芭拉,鼓励她参与社交名媛的聚会、拿起画笔绘画。
但芭芭拉怎能料到山姆怜惜着安东尼,并把这份心意传递给他。
敏感的安东尼在黎明时分登山姆的床榻,作画失败的芭芭拉狂野地抱住山姆。
母亲与儿子都是一样的缺爱,山姆成了他们疯狂索取爱的对象。
终于有一日,山姆躺在了芭芭拉与安尼的中间,他的两只手分别抚摸两边的面颊。
这种畸形的爱自然无法维持太久,山姆离去后,失去心灵寄托的芭芭拉陷入更深的抑郁中,在这种非理智的状态下,她与安东尼发生了一段不伦之爱。
寂静的大宅里只有他们的喘息声回荡其间,两个受尽伤害的人只能以这种突破禁忌的方式沉沦下去。
安东尼受到母亲的遗传,神经愈发脆弱,终于在妄想中用刀捅入母亲腹中。
他这一下是如此决绝与无情,芭芭拉立刻丧命。
安东尼冷静沉着地点燃一支烟,拨通了警局的电话。
他坐在母亲的尸体边,吃起刚叫来的中餐外卖。
过往的记忆如同前世闪过他的脑海,他爱芭芭拉胜过任何人,最后却亲手杀死她。
此时的他心灵反倒坦然许多。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安东尼后来进入精神病院,释放之后因再次行凶被送进纽约的赖克斯岛监狱。
最后,安东尼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影片上映之后,山姆的原型塞缪尔·亚当·格林撰文表示他确实与芭芭拉发生过恋情,但自己绝非双性恋,没有与安东尼发生过关系。
他想通过法律途径控告制片人,但到去世的时候都未解决,也让这段迷离的往事随他而去。
片名跟內容都甚富挑逗性,為文字上的角力還添了一份立體感。
片頭男孩的一句"冷熱交鋒下的蒸氣",已經為劇情埋下註腳。
電影中有不少類似的智慧型對白,讀來引人入性。
Julianne Moore演活上流社會的花蝴蝶,縱然傷得片體鱗傷,還落力地以高姿態出現。
但世界是公平的,現實是會殘酷地展現在每個人身上。
再美的女人,都敵不過時間;愛情,同様。
兩者要敗壞時,就如缺堤般,一發不可收拾。
一直按奈的情感,恒將崩潰。
或者,凡是她愛的一切,都會顯得無能為力。
然而,真正傷得體無完膚的,還另有其人。
目睹一切,又無能為力;離開,又找不到出口。
兒子躲於小小的洞裡,為著保留丁點的安全感。
異性戀到同性戀到亂淪,都充斥著男孩對愛的無力感。
他無法主導眼前的一切,也不明怎様才算得上愛。
戲中一直出現的狗圈,或者就是他唯一真正愛過/得到過的。
但悲哀的是,那已經是小時候的事了。
當愛到了一個地歩,缺乏了表達的方式,人就開始走向異端。
片尾男孩嘴角牽起的笑容,跟片頭的對白作了一個回應。
他不過是一縷似有還無的水蒸氣,但我們都忘了蒸氣能傷人。
然而,當我們記起時,都已經灼傷了。
开始没怎么看懂,不过看了其他影评有点捋顺了,感觉跟法国扯上边的东西都在作使劲作。。不作会死啊!神神叨叨的神经病啊,当然可能电影想讲的高端多了,但是,在普通人看来不能理解啊,太神经了
美 苍白的美
如今想想的确是部好片子。但是,为了抚慰当年稚嫩的我,果断减掉两星!各种凌乱各种石化啊啊啊啊!
居然是部美国片
19年因为喜欢埃迪找来看的,真的是迷迷糊糊看过去的,什么都没看懂的感觉(既然是朱丽安·摩尔演的,才发现)
这..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根本就是疯狂母亲和精神受虐同性恋儿子...=.=
好吧,我为了JULIANNE MOORE才去看的,结果发现EDDIE REDMAYNE真是美啊,多么苍白的孩子,美。两个人演母子还颇合适,都是雀斑多得吓人。
导演,你又从青山医院跑出来调皮啦!
此片题材很大胆,但是表现的不是很大胆,很收敛,叙事方式我是不喜欢的。我觉得moore的表现有点过了。Redmayne也不算出彩。
poor caption...
根本不像介绍的那样。。。
每个同性恋心里都有一个朱丽安·摩尔。
典型美式文艺独立片。07年的摩尔阿姨居然还有这么美?
有点头痛。。
Finally,I found out the reason why this movie was too hard to be found. All the kind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re are inappropriate.So just at the moment I was wondering why his mother still alive,then...It makes me feel better when I know it based on a real story.
狗屎!
服装实在美轮美奂~
看完真是不想评论什么,看过的人就会懂.....国外才会拍出这类题材....
摩尔你演点欢快幸福的角色吧|||
这个也太夸张了!!!julian moore很有气质,男主没有圣殿春秋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