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涉及了的死亡与亲情,与《寻梦环游记》中美好绚烂的亡灵之路有共通之处。
片中把理应可怕的东西表述得阳光温暖,用俗套和不断布下的温情陷阱,不断给予观众糖衣炮弹,这点上,与《奇迹男孩》的观感很像。
该片由保罗·维尔齐执导,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唐纳德萨瑟兰主演。
观完影片后很多人都泪流满面,也是啊,谁不想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共度一生呢。
与赶在记忆消失前抓紧报仇,或者是凭着一丝一毫的记忆碎片寻找亡妻真相的这些电影桥段相比,这部片子的故事内容就要简单得多——一对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夫妇,背着儿女偷偷将家里老旧的房车开出来,准备抛下一切,上路旅行。
剧情简单,镜头无华,语言平实,笑点与泪点交织舒卷。
这是一部令人嫣然泪下的老年婚姻爱情片,又是一部像海明威致敬的公路片,亦是一部深入探究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深刻伦理片。
充满了公路片特质的电影,旅途的不确定性与渐进式的体验,随性又浪漫,而该影片讲述的是老夫妇的“逃跑计划”,而不是以失意、反叛又或者颓废的青年人为主角,这也是一种对于老年题材影片的年轻尝试,影片也用时间切入,不断变化时间,带来一种形式上的反转。
影片中用缓慢的前行速度和轻巧明快的旅途画面,来表达他们在婚姻甚至生命尽头,对于时间意义的多向阐释,抽丝剥茧般道出爱情的真谛。
惊讶在于开始发现老先生竟是阿兹海默症患者,失忆和记忆都成惯性,原来,这是一趟妻子专门为丈夫准备的拾忆之旅。
接着,才猛悟那个几次面露痛苦的老太太身患重疾,又或许命不久矣,这是丈夫有妻子陪伴的最后旅程。
最后是妻子安排丈夫与自己一同了结生命的结局,爱到极致是一起消逝。
这趟旅行,原是两个人约好的的生命终结之旅。
导演适时地安排了几处颇具戏剧性的另类“回忆杀”。
比如丈夫脱口将自己出轨的事实说了出来,还执意的去看望妻子的初恋情人,老先生记不清孙子的名字却能一下子认出年轻美丽的女学生。
导演在结尾时的将危险和残酷都被一笔带过,就如奇迹般忍耐住了病痛却一度因为丈夫的失忆而崩溃的妻子一样,影片仿佛在告诉我们,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高中时,在好友看完美国文学后现代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后,保持几乎说起必吐槽的频率后,我决定挽回一点美国文学的尊严。
“你应该这样说,除了海明威之外,美国文学也没多少可看的”我说。
好友,“加上梅尔维尔”我,“再加上田纳西 威廉斯”好友,“AGREED AND PERIOD”恰好这几位作家都出现在了这部the leisure seeker中。
那些散落在电影中无关紧要的细节,我都感同身受。
海明威文字极简的风格,他几乎从不描写主人公内心变化,喜欢用寥寥却力量十足的笔法结束一个故事。
梅尔维尔的白鲸,MOBY DICK,我上大学后拿到原著才知道原来那个奇怪的书名就是白鲸的名字。
在KW的酒店里,服务员与老头子在聊《老人与海》中的鲸鱼骨架。
那具骨架就像电影中所讨论的人的记忆,就算曾经的记忆消逝了,它们的存在也如同孤独伫立在沙滩上的鲸鱼骨架,本身就使人尊重。
还有kw故居里那张有名的桌子,导游会告诉你海明威只在每天上午工作,他有名的站立写作法,他边想情节边削铅笔,他喜欢用铅笔先修改文稿。
老太太对他的自杀表示,“I never understand.”据说海明威在晚年受疾病折磨极深,他经常向最后一任妻子诉说他的痛苦。
他的妻子嘲讽,“你不是应该向你笔下的那些硬汉一样忍受么?
”海明威冷笑,“这代表我还可以忍受,在我不能忍受的时候,你们会知道那是什么时候。
”然后,我们都知道了那一天。
人生,不是自杀就是他杀。
卢梭在《爱弥尔》里批评医生,说他们只能助长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本身却于事无补。
最后老爷爷和老太太一起从医院逃跑,我脑子就想起了这句话。
在影片开头二人选择西锁岛时,还有那把没有上膛的猎枪,他们心中死亡的恐惧应该已经消散了。
西锁岛的故居里现在有很多猫,海明威喜欢猫么?
我不清楚。
你们知道么?
能把The Leisure Seeker翻译成《爱在记忆消逝前》,成功“碰瓷”《爱在三部曲》,一定是深谙中国电影引进的资深老手。
如果直译的话---《求闲者》,听起来就是小众电影,不会有太多票房。
(P.S.《爱在三部曲》依次为《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事实上,《爱在记忆消逝前》,本身是公路片,而公路片注定是少数人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既然能“碰瓷”爱情圭臬《爱在三部曲》,自然还是有很多感人之处,给人以生活的启发。
说是延续,不仅是影片名这么简单,最终主要的是情节。
《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的是步入老年后的迟暮爱情,而《爱在三部曲》讲述的是,青年的浪漫热恋,壮年的明辨迷恋,中年的危机爱恋。
具体来说:《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妻开着老旧的房车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路途中不断回顾过往人生的故事。
既然是公路片,一定讲究公路片的模式(一说指南),这也是众多影迷常拿来称道的地方:第一条:给自己找个伴,有点奇怪的那种。
约翰是以为文学教师和作家,艾滋海默症让他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会忘记妻子和儿女的名字,但是却清楚的记得海明威的所有作品;妻子艾拉患有重病,主要住院。
怎么看这两个垂垂老矣的病人,都不应该是这部片的主角,而正是因为主人公的特殊化,才让这部片的情感得到充沛的表达。
让他们开始旅程的是,妻子要住院,而两人不远分离。
疯狂。
不疯魔,不成活。
在人生的最后之际,是向死而生的信念促使他们走在寻找回忆的旅途上。
第二条:一辆车配上好天气,比较张扬的那种。
两个老人的公路之旅,得要各项设施都得齐全的车——房车,名字就是影片的英译直译,求闲者。
吃喝拉撒睡,一辆车,包管所有。
但这辆车又不是各项技能牛气冲天的豪车,而是一辆契合老人的“老年”房车,速度不快,设施陈旧。
看起来就像是三个老人的公路之旅,但总归,有车了。
有了车,天气也不能差,夏天的温度与阳光,正是适合老年人出游的季节。
他们就这样,开往西锁岛的海明威故居。
旅途上,回忆着70年代与孩子们度假的旅程。
第三条:一起干点蠢事,让人翻白眼的那种。
如果在还是一直坐着房车到处溜达,那还不如在医院好好躺着,免得受罪呢。
在路上,就一定都得做一些蠢事。
约翰,毕竟是海明威的死忠粉,必定是不遗余力地和人谈及海明威,哪怕是餐厅服务员也不例外。
滔滔不绝地自我表达,完全不知服务员的尴尬,老顽童的形象就这么立了起来,也让旅途增加一些笑料。
如果海明威只是约翰记忆中最直接的表达而导致的哈哈大笑,那么在他失忆后的“胡编烂造”就真的让人捧腹大笑。
一个老人一本正经地讲述着自己出轨的事,生怕妻子不知道自己曾经是渣男……就这样,一个忧伤的故事里,有了很多欢乐。
第四条:遇到一些事,莫名其妙的那种。
两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家,在旅途上制造的一些欢乐绝对不会是对无聊和枯燥的应对之策,而是而无意间酿造的意外事故,只是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旅途中碰到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主观意愿下想要发生的,那一切都会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甚至触目惊心。
每一场热闹的小高潮之后,总是让观众感到哭笑不得。
前一秒老人的任性妄为,让人捧腹;后一秒救护车的鸣叫,让人恐慌。
这也是影片叙事的得到之处。
最后一条:要解开一些心结,不可告人的那种。
人从青年到老年,从见自我到见众生。
白先勇有一个观点,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儒、道、释。
既然我们还活着,就不应该白白活着。
儒家把生命的意义归于积极与至善;道家把它归于堪破积极的徒劳与至善的虚伪;而佛家则是明白这徒劳虚伪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儒怕死,道怕活,而佛是向死而生。
在爱情里讲述对生命的思考,从小我中思考大我的存在意义,才使得病痛渐渐远离人身。
我们在生活中所作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能被多爱一点吗?
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能活得更快乐一点吗?
艾拉和约翰在生命的最后,在加勒比的海风中,携手等候夕阳落幕,是最美的迟暮爱情。
爱情,没有模板,但有同样的对生活的希望,对彼此的尊重。
这就是生活,不完美但很真实。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约翰与患有癌症的妻子艾拉,为了避免疾病将两人分离的命运,开着名为“求闲者”的房车展开了一段有爱有趣的夕阳之旅。
自电影上映以来,老夫妻说走就走的人生态度引发了众多观众热议,更有人笑称:电影简直就是真人版“飞屋环游记”!
电影中夫妻两人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果断选择了即刻上路,用一路乐观前行的方式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
这对老夫妻用实际行动力证:虽然每个人不能选择如何与世界相遇,但至少可以选择如何与世界告别。
影评人纳兰惊梦评价道:“如此精彩绝伦的行程,断然不是躺在医院病床或者养老院穿着纸尿裤所能领略到的。
”
对于再成功的人来说,与死亡的战争,也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
能大段大段背下海明威著作的教授,却记不住妻子的名字;对生活抱有巨大的热情也无法抵抗癌细胞在全身的扩散。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的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如何去面对死亡?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说过“更可怕的死亡是那种依赖于现代医学苦苦维持的生命,那种永不结束的慢慢的苟延残喘。
以希波克拉底的名义,医生们创造了一种对于人类来说最为精致优雅的折磨:存活”。
在这部电影当中的两位老人显然拒绝那种精致优雅的折磨,而选择开上一辆古董房车去和死亡迎面撞个满怀。
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的精湛演技为这部公路之旅添色不少。
优雅绅士和痴呆老人之间无缝对接,一个爱吃醋,话痨的妻子跃然屏幕。
尽管遗憾于段落与段落之间连接较为松散,对于推动情节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尽管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病情越来越重),但那些知识分子的玩笑,对女儿的示爱,发现劈腿后的原谅,这些点点滴滴带给了观众许多欢笑与感动。
对于爱情最美好的憧憬全包含了这里。
但比起老夫妻俩的爱情,我更喜欢的是“去海明威的故居”这个主题。
在我看来,电影中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海明威一直所崇尚的,而电影也像是对他的一次致敬。
纵使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他们就如同圣地亚哥一样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不向死亡进行妥协,那种顽强和乐观,对于尊严的彻底守护,就像是从海明威的小说里走出来的。
也许终其一生拖回来的也只是无用的巨大骨架,最终想到达的目的地也是今非昔比,充满遗憾。
但用尽全力去奔赴目的,在路途中展现出“要用自己的意志过活”,从内而外体现的强大生命力依然令人动容。
19岁的海明威对于生命有过类似的感叹:“与其在年老体衰万念俱灰时死去,还不如在这无不充满幻想的幸福的青年时代死去,让生命在灿烂的光明中消逝。
”我想他们都是在幸福中消逝的。
愿他们在梦中遇见了狮子。
每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在混沌中被带到这个世界。
而死亡,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贺岁档之后的第一个周五,原本并没有观影计划,朋友买了票晚上临时有事,于是看了这部《爱在记忆消逝前》。
非常棒的电影,虽在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然而过程却出乎意料的有爱有恨有痛苦有怜惜,并不仅仅只是电影宣传里说的“快乐轻松”,相反,整部电影里充斥着一种忧伤的快乐。
海伦·米伦、唐纳德·萨瑟兰两位老戏骨用云淡风轻的演技带来了教科书般的角色塑造。
深沉的爱意酝在演员的眼中,贫瘠的生活在现实里。
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leisure seeke》直译是“求闲者”,两位主角一个癌症,一个阿兹海默症,夫妻俩开着叫做“求闲者”的房车去海明威故居旅行。
翻成《爱在记忆消逝前》可以说非常贴切,像是著名的《爱在》三部曲的老年续曲,又把故事的内核完全概括。
夫妻俩一路重温从前的美景,一路絮絮叨叨说着一辈子都没有说完的话。
好莱坞电影中时常会看到各种惊险刺激的追车场面,但我从来不担心主角会开飞车死掉,他们像是开了挂,无论怎么作死都不会翻车。
然而这部电影看得我担心害怕一直悬着心,可以称之为我看过最慢却最惊险的公路片了。
看到80几岁的老爷子双手去接老太太的饮料我揪心;看到反应迟钝差点撞到路基我害怕;看到警察查驾驶证我紧张;看到小混混想抢劫我却要笑出眼泪。
是的,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妈永远是你大妈,小毛孩子瞧不起人,在美国自驾游谁还不带把枪防身啊?
(以下大量剧透)看上去神采飞扬的老太太其实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却一直坚持着照顾时不时失忆犯糊涂的老头子……他们的这场旅行的初衷是因为他们的子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想让他们分开,一人照顾一个。
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到老来分开会怎样?
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太太并不想活得毫无乐趣再慢慢忍受折磨而死,她选择在还能照顾老头子的时候,一起去一次老头子一辈子的偶像海明威的故居,然后在一切可以选择的时候,不留遗憾的死去。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这部电影或许就会更像《恋恋笔记本》一些,人固有一死,好在结局浪漫美满犹如一出童话。
在一路上,老头子时不时会想起老太太的初恋,即便阿兹海默症了,还是忍不住吃醋。
老太太觉得:好烦啊!
你怎么老年痴呆了还揪着陈年旧事不放啊!
但其实,能感觉出老太太嫌弃里的一丝受用。
好不容易再次见到初恋,几十年没见对方早不记得老太太了,老头子满意了,终于不再提这倒霉话题了!
但是随着阿兹海默症越来越严重,老头子忘性越来越大,不止记不得自己的孩子们,有时候甚至连老太太也认不出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对着老太太喊出了老邻居的名字,他把老太太认错成他们一辈子的邻居,老太太的好闺蜜了。
他说:我们不能继续下去了,艾拉会心碎的。
在记忆的深处,老头子一直埋藏着曾经出过轨的事实。
这真是猝不及防。
不仅老太太,作为一个女性观众,这也非常让人生气。
被瞒了48年的老太太当机立断把这混蛋丢到了最近的养老院,让他自生自灭去吧!
她一边哭,一边骂,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一切早有端倪,不仅是和女邻居,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热衷于跟年轻美丽的姑娘谈论海明威,即便已经白发苍苍,即便有时已经忘记了海明威那美妙的语句。
只不过因为爱与信任,她从未怀疑。
原本以为看了一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果一颗苍蝇让我发现,这哪里是什么童话,简直就像我们漫漫无知的人生。
但冷静下来之后,爱还是战胜了恨,老太太没有因为老头子48年前的错误惩罚他,没有留下他一个人,而是把他接回到“求闲者”,依旧选择一起走。
影片看完我很压抑也很难过,这篇影评也整整迟了一周。
老去是一件痛苦而必然的事,我们只能接受,然后尽力让过程不那么痛苦。
中文的名字略觉浅显易懂,我倒是很爱本片的英文名,The Leisure Seeker。
这辆古董级别的大房车带着这样一个潇洒的名字,载着两位老人家驰骋在一号公路上,倒也有份桀骜不驯的意味。
如果老了,我们就向南走吧。
去看看还活着的亲戚,也看看沿途的阳光沙滩,噢,还有你最爱的海明威的故居。
老太太总是装扮精致,时不时拿着圆圆的小镜子补补口红。
头上戴着的透明小红帽,像极了今年Dior的新款,总让人忍不住联想她年轻时该是怎样美丽的模样。
老爷爷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小圆眼镜,对于公路旅游来说,倒是略显装扮过头。
连老太太都说,亲爱的,我觉得你今天的古龙水有点重。
这一路,我们的目光总是追逐着车尾,看它开在蜿蜒的公路上,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听着背景音乐从小提琴变成吉他。
他们遭遇了抛锚,抢劫,老太太还坐着摩托车追逐过忘了自己的老爷爷。
其实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的老去而改变其本来的面貌,所以岁数的增长,不绝对代表能力的蜕变。
但我们也慢慢接受着老爷爷患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而老太太的大肠癌也已接近晚期。
老爷爷一直念叨着的海明威,有一天他突然忘了老人与海的结尾。
他读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从第一句开始读,可是读完的时候,却忘了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老太太的金色小短发掩盖下,其实是化疗后已苍白的短发。
而她也会有一瞬,厌倦了帮他记着所有他的记忆。
甚至,没有一份爱情是完美的。
老爷爷无意间竟说出和邻居Lilian曾经偷情的故事。
可这一切,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既然你都陪我走到世界尽头了,若你的心在这,就选择再原谅你一次吧。
"Your silence is never embarrassing." 没有一刻,我会觉得,这一刻,我需要说点什么。
“He was the one for me." 若不是生命重叠了那么多,怕是不会有那么多回忆吧。
若是没有彼此的羁绊和拥抱,谁也走不了那么远吧。
选择这样走完一生,也是幸福的吧。
《爱在记忆消逝前》将原影片名“the lexure seeker”翻译地直白而贴切。
患阿兹海默症,时常忘记妻子和儿女是谁。
还尿床尿裤子,打嗝放屁耍孩子气。
这或许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归孩童“逆生长”的模样。
而老妻患病需要住院,还得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替你洗裤子擦身子,满足你要吃冰淇淋的愿望,甚至还不得不原谅你的风流往事。
这也可能是老了之后她与你共同生活、继续付出的模样。
是在老屋中、病榻前熬完这一生,还是走完最后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还是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再走一遍年轻时旅行的路程吧!
尽管行动缓慢、老态龙钟,但老有所依,就是最大快乐。
尽管有争吵、有无奈,但床头还能有你相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已经处理好一切事情和所有安排,你们不用担心。
……很抱歉给你们带来伤害,但临终前我们是愉快的。
你们现在会感到痛快,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到我们身体和思想逐渐消逝到解脱。
我很爱你们到的父亲,我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我们总是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到完美假期,是最美好的结局。
”
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彼此相依,共同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照护他人,是凌驾于人性上的美德。
而如果有了爱情,这美德便说不清是本能还是习惯,一定是丘比特乱射箭,让有情人把爱情当成了麻药。
趁麻药褪去前,拔箭保命。
但麻药有时也是可以要人命的,于是这两人便永远被丘比特之箭连在一起。
丘比特射出的箭,是没有解药的毒药。
艾拉与约翰,携手四十余年的老夫妻。
艾拉癌症扩散,约翰阿尔莫兹海默症,但明显意识上更清醒的艾拉,天然地担任了照护者的角色。
不仅仅在约翰日益衰弱的记忆后,在整个家庭创建的四十多年里,艾拉都是那个照护者。
作为家庭主妇,她照料约翰的生活。
作为妻子,她支持丈夫的事业,如果说约翰是一名一辈子研究海明威的专家,艾拉仅仅由于对约翰的爱,至少也是半个精通海明威的专家。
约翰生病后,愈发像艾拉的小跟屁虫,他总在忘记艾拉,但也总在寻找艾拉。
他时时像一个犯了错吸着鼻涕找不到家的孩子,等待艾拉捡回他。
约翰生病了,艾拉更难受。
最沉重的莫过于由她决定两人奔赴死亡的过程。
约翰曾经多次表达,生命临近尽头病入膏肓时,希望艾拉将枪口朝向他,扣动扳机,帮他结束生命。
但约翰只决定了自己的生命终点,并未想过艾拉的生命终点该怎么走下去。
况且他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记忆表现,甚至并不能让艾拉判断这样的意愿是真是假。
艾拉病重,本也一心向死,但要让她带着另一个病入膏肓的生命约翰一起赴死也足够艰难。
她照顾约翰的时间有限,若她先结束生命,约翰将遭到怎样的对待,她无法想象,也不忍心想象。
但自己又怎能决定结束他人的生命,即使这个人是朝夕相伴的伴侣,这又不是何尝一种自私呢?
约翰设计的是一个人离开的结局,艾拉设计的是两个人一起离开的结局。
艾拉设计两人一起沿着回南方的路,重温时光,在故乡结束生命。
她带着陪嫁的房车,带着猎枪,带着能播放家庭照片的投影仪,止痛药和安定药。
即使有约翰孕期出轨的红尘往事浮出,扰乱了计划,艾拉还是未曾改变。
尊严和生命,由不得约翰做出选择,命运将枪递给艾拉,让艾拉选。
艾拉将枪口对向自己,扣动扳机,她选择了尊严。
但约翰也必死无疑,因为他早和艾拉的生命融为一体。
艾拉说: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
约翰说:谁从你这里偷走了约翰,也从我这里偷走了他。
可以这样说,这是老太太有预谋的逃离和结束,在这么一场汽车旅途中,她按下了起点,不知终点就在哪儿?
在老太太住院时,如有神助的老头找到了她,两人又一次选择逃离,这次老太太知道他们倆的时间到了。
故事的结尾有些悲伤,老太太的选择跟从了她的内心,也听从了老头的内心,电影中有大量两人的对话混合着各自的回忆,老头受着老年痴呆的折磨,一瞬间清醒的时候会跟老太说,给我一把短枪,把我的拇指扣上班机。
那时老太太看老头的脸是悲伤和温柔的,她懂。
这最后的旅途是老头的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每每当他说些什么时,你会深深的触动,原来现实成年人的生活中充斥了那么多谎言。
老太太和老头的爱情很美,直到最后一刻。
她们依旧在一起,我不会丢下你跟你在一起。
在当今阿兹海默症被越来越普遍发现的情况下,老人和家庭如何去面对是值得思考的。
想起了几年前的那部电影《father》,忧伤又起。
好电影👍。
公路片吧算是
想到父母也想到自己,女儿接到父亲电话那一段泣不成声,。
哭到满脖子都是泪但是是暖萌的 看完好想好想马上能遇见能够共度一生的那个人 当他变老失忆的时候 越早年的记忆越晚忘掉 再记得我早一点 好想早点开始度过美好的时光 想起码拥有一下
CCTV6艺术影院,国配版。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电影,俩可爱老人自己的公路片,想起一部91年的冰岛老片《自然之子》以及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恰好是我所喜欢的故事——此生最后的疯狂,一位意大利导演,一个英伦老太,一个加国老头,为了追寻一位伟大的作家(获过诺奖写《老人与海》的那个“硬汉”海明威),一路南下在米国的土地上驾驶一辆“leisure seeker ”的房车,奔赴一场生命消失前的浪漫之旅……被这对老人的深情深深打动了,比海更深也不过如此,最美不过夕阳红,人生路上老夫老妻之间相濡以沫生死不离,片中许多片段都搞笑有趣丝毫不觉沉重,如同胶片倒带,看他们在路上一幕幕回忆人生不停拌嘴也是一种享受,海伦女王演技绝赞,最后戛然而止的离别也让人深思——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意义。
爱到极致的一起消逝,意大利人拍一部美国的公路片,还把完美结局弄得那么轻松的感伤,风景再美争吵再多也抵不过陪你回忆在一起的日子。主线海明威和失忆症制造了不少笑料也比较戏剧性,但光看老戏骨女王和大腕信手拈来浑身是戏的表演也完全值得了。
肯德基老爷爷驾驶着一辆75年的老爷爷房车,和太太最后的公路旅行。你可知道,那些机械的破铜烂铁,也是有灵魂的。就像史崔特先生的那辆拖拉机,就像俄国契克的那辆拉达尼瓦,就像史奇顿漫画里的蒸汽火车头。美国蠢直男以为海明威是南方哪个将军,但绝不会在这些破玩意的汽油味面前迷失方向。
这是一部遗忘的电影,这更是一部让人遗忘的电影。这一次,威尼斯偏袒了自家导演。
你不说话的时候,我也不会觉得尴尬。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电影用了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抵消生老病死的沉重,不诉离殇,又把向死而生做成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如果真有这样的老人,还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女王演技太棒,从车里掏出猎枪整个人都霸气得不行。海明威故居的猫们实在是加分得很。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会让人羡慕和感动。3.5
老年版的《后来的我们》,想不到台词更矫情,剧情更抓马。
导演是水土不服还是真的水平问题
这大概是每一对情侣都会想要的结局吧,至少我现在是很期待这样的一辈子。结婚50年的时候还爱着对方,结婚50年还因为对方对年轻异性热情而吃醋,结婚50年还亲吻,结婚50年还能最后来一发,然后自杀。我无法忍受出轨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但如果一辈子最后才知道,我也许同样一会儿就原谅
愿我在记忆消逝之前能记得更多的事情;愿我步履蹒跚之年还能开始一场公路之旅;愿我不断唠叨之后陌生人还能有耐心听下去;愿我不能自理之时还有一个“老太婆”为我打理一切;愿我们无论如何仍能相爱。P.S.这个碰瓷译名虽然足够传神,但毫无丝毫准确度可言。
像是公路片和喜剧版的《爱》,靠无数个散点的际遇串起的剧情,其实如果不是两个老戏骨在估计会撑不起来,场景的戏剧性都很强,倒也还挺好笑的,观看照片成为贯穿的锁匙,不过虽然是一北一南的夫妻,但行动上非常法国了,死前也要来一发。#我看得挺欢乐的#
太平淡了……最高潮是两个人的结果……不要带爸妈看。
多活每一分都是赚,爱你的每一秒都是赚。那些已经失去的,不能在一起的,又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反正你看我已经赚了这么多。
比较老套和狗血,可能老美比较受乐。
明知自己时日不多,明知老伴儿记忆时好时坏,老夫老妻开着老房车,踏上了爱情的黄昏之旅,约翰嘴里念叨着海明威,艾拉心中有个未曾忘却的丹,不顾孩子担惊受怕,夫妻俩拌嘴甜蜜行,扯开胆子不后退,要死也不能落下了谁,自由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谢谢大家!晚安!—— 终于前来改写记忆了,但改写终究只能是改写,无法抵消、掩盖或替换,曾经留下的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怕是我老年痴呆了也不一定能忘却,所以应该要等到死后才真的不会再想起了吧?—— -艾拉:你是谁?-约翰:是我呀,约翰。-艾拉:不,你不是。我的约翰是个年轻老师,魅力四射、英俊潇洒、饱读诗书,我要他回来。你把他偷走了,我要你把他还我。-约翰:天啊,要是可以的话,我也想。那个偷了你的人也把他从我这偷走了。—— -艾拉:现在我得重新再一次原谅你了…真不知道是我太贱,还是你太混蛋?—— 虽然有些伤感,但电影整体蛮诙谐搞笑的……两人遭遇抢劫的经历挺有趣,准备住酒店前的黄昏真是漂亮,在套房内跳舞的伴奏歌曲是因《火星救援》而喜欢上的<Don't Leave Me This Way>算是惊喜,同生共死的结尾挺喜欢的。-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