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电影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库斯图里卡的南斯拉夫三部曲了《底下》《黑猫白猫》《生命是个奇迹》,同样是用特有的诙谐的影调展现的却是南斯拉夫那段铁托时代时代骇人听闻的各种战争、政治等等。
总觉得这种带泪的微笑,这样的黑色幽默比起那些内容与手法都沉重无比的方式要让大众好接受,也更加引入深思。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悲剧是最容易做的,苦情、灾难是所有人的泪点;但是喜剧是最难的,做不好就像是国内所谓的爆笑喜剧,是一种生硬的挠人胳肢窝的难受……而要做到这种笑中带泪是最难吧。
毕竟话题这么沉重,如果不算过度解读的话,谁不是负罪前行呢?
而如何处理人类本身的恐惧,如何与恐惧与罪恶同行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往大了说去,整个基于耶稣基督的欧洲文明,不都是在探讨的这个问题吗?
撞死人,火车司机在乎吗?
当然在乎。
爱喝酒的硕士阿姨有说到“火车司机也可以是快乐的”。
但实际上,每个火车司机都不快乐,每一条人命,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备受煎熬,每个人都撞死了许多人,每个人都撞死了至亲,每个人的至爱又由火车撞死。
柴油机叔叔撞死了养大自己的祖母,自己的儿子又被整个电影也被伊利亚撞死,伊利亚的挚爱也死于铁轨之上,火车轮之下,西玛从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这不能揭开的伤疤……而主角西玛初为火车司机由于对撞死人的恐惧,备受煎熬……但是他们仍然要生活,要有爱情……所以,在电影温情的画面之下,把每个人的伤疤揭开后,又想象性的给了他们一个愈合一个治疗的方式,艾丽娅有了西玛这个儿子,而且也接受了挚爱去世的现实,同时也接纳了新的爱情……但是这种愈合毕竟是想象性的,他们仍然活在恐惧当中,火车司机们聚餐欢迎西玛加入时说了“以后,梦中你还会惊吓醒来”……但这又怎么样,人可以慢慢接受这些,慢慢 习惯这些恐惧……毕竟,火车司机是无罪的。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这个南欧地区种族矛盾等等各种矛盾激荡的地方,很难说这个电影没有别的深意……火车司机撞死人,这个有没有政治上的意寓,很难说没有……好在,处理得很好,很压抑的设定但是,整个电影并不压抑……
4星,这片子就是拍的苦中作乐。
人生总会遇到事故,总会有艰难。
如何应对事故,克服艰难,笑对人生。
这片子给出的答案不错,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演绎死亡,虽然惨烈,悲伤,甚至沉闷,但这就是人类的坚强,是老司机钢铁般敬业执着的内心。
该来的总会来,人生就是要破处,要跨过每一个坎儿,所以那就面对疾风吧。
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平安,一切都会圆满……上帝并没有说:“你们不会被诱惑,你们不会受分娩之苦,你们不会生病。
”他说的是:“你们不会被打倒。
”这段话我记得实在太清楚,以至于成了我脑中的一把尺子,总用它来量天量地量人心。
看完这部《火车司机日记》,我首先想到的,还是这段话。
我想:我是被这段话教育了。
又想起种田山头火的一句诗:人自深山出,遥遥负茧行。
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诗啊,却直接道出了人生的是其所是。
除了那些本能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是被教育的人生。
所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都是被教育的结果。
某种意义上,人生似乎被教育得更方便了。
我变成了我的教育的完成形态,一切都按照写进我大脑中的代码来执行就可以了。
小时候参加某亲戚的葬礼,周围的人都眼含热泪,唯独我哭不出。
我立刻陷入一阵恐慌,害怕自己在旁人眼里是个冷血无情的人,于是灵机一动,偷偷地掩嘴打哈欠,几个哈欠下来,便和大家一起热泪盈眶了。
对此,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羞愧,反倒有些得意。
只在母亲紧紧搂住我,一边给我抹眼泪,一边放声痛哭的刹那,有些过意不去。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没有懂得悲伤,却已经被教育得学会悲伤;那时的我还没有经历悲伤,却已经在教育中演习悲伤。
等到生命中的那些重大时刻来临,我早已做足万全的准备,准备好真情流露了。
影片中,火车司机伊利亚被教育得多么专情啊!
他的恋人在他眼前丧身车轮,他对她念念不忘三十年。
在西玛想要亲吻他时,他说“托多罗维奇家的男人,从不亲吻彼此,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
在面对红粉知己的深情示爱时,他说“我不是那样的男人”。
再看西玛,他在孤儿院中被“教育”成了一个“弃婴”,所以他想到了自杀(这当然也是教育的结果)。
他被伊利亚教育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又被教育说每个火车司机都会撞死人,进而陷入焦虑。
很多时候,人生之所以不那么美好,恰恰是因为教育对人生风险的大量剧透。
于是,人生就变成了一场开卷考试,即使考到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
我并不是想说伊利亚不好,教育不好,我想说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生并不是偶然的。
教育,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是它让我们很难对人生的提问给出另一种答案。
而这另一种答案,或许就是人生新的契机。
当我们抱定了某种人生信条,建立了某种为人的方式,我们很可能已经把自己囚禁起来了。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三十年虚与委蛇,或者三十年一往情深,或许都有意义,或许都没有意义,其实并不重要。
问题是,我们的幸福如何安放呢?
对于“火车司机轧死人”的意外一种戏谑方式讲出(我们没有罪,但是我们很遗憾),但央六剪的跟简介的相去甚远啊,西玛是被伊利亚从铁道上救或者说带走的孤儿,原本让西玛当调度员,却成火车清洁工,于是西玛自己又选择考上火车司机,并开始工作。
“人生有选择的话火车司机谁想做呢?
而我给你选择了”“那是你的选择”“我帮你做的选择,当你有了孩子,你也会为他们做选择”“但我不是你的亲生儿子”“西玛,我真希望你快点遇上开火车的第一次事故,那样你感觉会好点,干杯”其中帮助西玛找自杀者去卧轨助西玛事故成就达成的对话很有趣:“嗨,你离我远点,你是谁?
警察吗?
”“不,我只是一个不幸的父亲”“那你找个别的地方跳吧,这是我的地方,你走开”“我只是想跟你聊聊”“你离我远点,别以为聊聊就能解决(我自杀的原因),你不会明白的”“我不是警察,也不是心理医生,更不想开解你”“那你想干什么”“想请你帮个忙,明天下午2点32分,你能否躺在这个轨道上,然后被压死”“为什么”“我给你100欧元”“我不想要100欧元,我想死”“帮帮我吧,帮帮我的儿子,一个年轻的火车司机,他得进一步了解轨道,他还是个新手,他已经开了6个月火车,从没压死过人,现在他害怕了,不吃不喝,体重剧减,我怕他会做出什么傻事,明天那个时间他会经过这里,在哪死对你都一样,但却是救了我的世界”“我要为了100欧元跳到火车下面?
”“那点钱我还是有的”“对你来说,我的命就值100欧元?
”“对你来说一文不值,反正你也要跳桥对不对”“我的命对我来说值多少,那是我的事,但我可不想被羞辱”“我并无意冒犯你,我只是想帮一个年轻人”“那你自己为什么不跳?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而且还是他爸爸,你不用同情我,你应该同情你自己”“我又不了解你,我们才刚刚见面”“我想要自杀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冷漠无情,还爱算计别人”“我可不是那样的人,你没看到我在试图帮助我深爱的儿子么”“亲我,我就跳到你儿子的车下面”“我从来不亲一个男人,就好像我不会跟我的儿子拥抱一样,但这不代表我不爱他。
这只是我们家族的一个教育方式,所以换一个条件不行么”“想想你的儿子”(最终伊利亚没有亲自杀者,选择自己卧轨。
但没曾想之前让西玛开车的那个同事成了意外被压死的人让儿子的第一次事故发生了,很戏谑)“对你来说很容易,因为你已经压死那么多人了”压死人的司机与没发生意外的司机,都有各自的心理问题,愧疚和惧怕。
还有些荒诞的幻想对应伊利亚不宁的心绪(原本选择自己卧轨助西玛的第一次事故成就达成),幻想当年意外火车事故死去的女儿,但场景确实很舒适,尤其是一个偏远或者去中心化的小镇,坐着一天可能就几班的专列,离开哺育自己长大的这片土地,离开那几个铁皮车厢建成的家。
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在第一句刚写完时西蒙才十岁,他站在火车前,想要杀掉自己他说,他出生在一个纸盒里,我说,把面前的食物吃完,然后去洗澡睡觉我看着他入睡,窗外的月光惊醒了我我看见一辆老旧的火车在静谧中脱离轨道,静悄悄地驶向了月亮我决定明天不自杀了。
在第二句的结尾西蒙已经和我的肩膀一般高了在我已经追不上火车的年纪,他说,他要和我一样,当一个火车司机。
每个火车司机,在职业生涯里都要撞死好多人,比如我的爱人但西蒙不同,已经成为火车司机的他变得焦虑、酗酒因为他从未撞到过任何人。
谁来让他撞一下呢?
我亲爱的西蒙谁才能成为你的解脱?
.......直到那一天,无法阻止的......砰!
西蒙抱紧了我,我知道,西蒙要开始他的司机之旅了。
二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二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我和他总共撞死了三十五人十九个男人,十六个女人我很抱歉,但这无法阻止在午后的阳光照到地面之后除了静谧,一无所有我看见远方有一辆列车,脱离了它原本的轨道静悄悄地驶向了太阳
这个视角很特别,涵盖了生死、成长、感情、孤独等命题。
看过了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戏谑地调侃死亡,透着的是南斯拉夫这个民族的悲情。
人在濒临死亡时最清醒,开门见山 ,短小精练没有一处废镜头 ,丝毫不拖沓节奏刚刚好。
想自杀的人可别去卧轨了, 倒是死的痛快了你知道给人火车司机带来多大心里创伤么,结局出乎意料 ,还以为老爷子会卧轨死去 。
老爷子想象中的那几场画面非常棒 。
因为这学期上电影课看了许多保国电影,当时就觉得东欧电影虽然小众却总能戳中人。
即使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大多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完美爱情,也没有一波三折、波澜壮阔,但却总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除此之外,东欧的风土人情,社会的样貌、症结也通过镜头里所探讨的、所迷惘的东西被我们所窥见。
火车司机日记 是我看到过得第一部塞尔维亚电影,这真是荣幸。
曾经坐了无数次东欧陈旧的老式火车,它们哐哧哐哧地行驶在山野间,磨平了坐贯高铁的急性子。
我去塞尔维亚的时候,也正是坐的这种老式的国际列车,而且只有三节车厢。
来回的火车都晚了点。
夏天最猖狂的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冷气,有的只是窗外野蛮生长的东欧乡野,耳边车轮轧过铁轨的声音,还有心里遥远的目的地。
火车司机要学会如何在撞死人后内心重建,而乘客则是要学会如何在火车上消磨时间。
在高铁上很克制地用一包面巾纸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满意。
故事讲得真好。
拍摄有一处很惊讶的是在Sima长大的过渡。
它不像其他电影很普通地出个字幕说几年后,而是用一个镜头的过渡,把睡觉的Sima枕头镜头一换就长大了,也没有很刻意去描写Ilija是怎么把Sima留在家里,大家都能看明白他收留了Sima而且他长大了,这个镜头大赞!
非常自然以致于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还没察觉出来的那是长大的Sima。
开头分别描写孤儿院的Sima和独自住的Ilija就隐约在想如果能让他收养他就好,但要如何让他收养呢?!
没想到用了自杀这一茬,但更出乎意料的是结局,Ilija想帮Sima结束他的痛苦不再那么战战兢兢担心撞到人的时候就担心导演会让他自己卧轨,更何况他还臆想跟他死去的女朋友生活在一起,好像已经预见了这个悲剧骗了我很多眼泪,但是导演竟然牺牲了那个疯子司机Ljuba来救回他的性命,甚至救回他的心,太爱这个结局。
插一幕关于Ilija和柴油机Dragan因为疯子司机Ljuba让Sima开车然而Sima因为害怕不敢刹车导致撞车甚至跳轨而去打他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太野蛮不应该把这怪罪在他身上,当时觉得他还挺可怜的,明明就是Sima自己的问题他害怕他不敢面对不敢承担,他们应该去教会Sima怎么承担责任和面对而不是怪别人。
但真的,因为这部电影认识到这是个特别伟大的职业,他们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撞死朋友的儿子,撞死养大自己的祖母,看着女朋友被撞死,他们都得一一承受。
一开始Ilija因为撞死人接受心理咨询时,他描述当时的场景以及死亡的惨状时那种神情有点兴奋甚至变态的感觉,让我掌握不到这个人的基调,可是其实他是个很不会表达感情,甚至口是心非的人,跟很多中老年人一样,或者说跟很多父母一样。
小时候的Sima很好看,长大有点长残了,但小时候的性格有点偏边缘,长大却开朗健康起来了,爱很重要,教育也很重要,Sima要出门前Ilija像一个父亲教育儿子一样教育他,要让别人先用洗手间,上完洗手间要刷一下,真棒!
突然联想到今天过马路时有个小路口是红灯但很多人都趁着车的间隙过去了,有个父亲要拉着八九岁左右的儿子过去,他儿子说是红灯不能过,父亲可能有点尴尬但还是稍微等了一下,但到了下一个车的间隙他还是拉着儿子闯过红灯了……写于2018.2.9高铁D7501上
「我父亲和我撞死过53个人」「40个男人,13个女人」「加上我祖父撞死的有66个」「我们从来没被定罪,因为这根本说不上犯罪」说这话的可没有一个叫李刚的爸爸,也不是什么有背景的深夜飙车爱好者。
而是一位塞尔维亚的老司机。
火车司机。
当地的火车铁轨旁鲜有防护,地形又复杂,因此隧道口、山旁的铁路转弯处都成了事故的高发地点。
加上丧生者中不乏自杀者、酗酒者,因此火车司机生涯中撞死过人不是什么稀奇事。
事实上这位老司机的同事们,人均撞死人的数量在20个左右。
这样沉重的话题却从当事人的口中轻描淡写地说出来,甚至还赋上喜剧的色彩。
「有一颗人头卡在了后视镜上」「只要火车一开动,那颗人头就冲着你眨眼睛」
这就是塞尔维亚今年准备申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火车司机日记》。
片头就是老司机伊利亚的一起撞击事故,即便紧急刹车,还是将一辆停靠在铁轨上的小型客车撞飞了。
车内的一支乐队被撞得肢体破碎,头颅横飞。
事故发生后,心理医生依照惯例来安抚出事的司机并对试图对他的心理状态做一个评估,看他是否能够继续胜任这一工作。
但听闻老司机的叙述之后,反倒是两位心理医生听不下去了。
距此事不久后,伊利亚在行车途中又遭遇了得知自己被遗弃而试图自杀的孤儿院少年西玛。
好在这次制动效果很好,西玛没有殒命与车轮之下。
终生未娶,膝下无子的伊利亚决定收养这个可怜人儿,他和丧子的邻居、同样也是火车司机德拉甘以及他的妻子茜达共同承担起了抚养西玛的责任。
西玛渐渐长大,也逐步树立了当一个火车司机的理想。
而自己就是火车司机的伊利亚却是坚辞反对,并且告诉他人但凡有选择就不该当个火车司机。
于是伊利亚为西玛找了一份火车调度员的工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却被支使去洗火车头,同住的那家人对他也很不友好。
在现实的挫败中他又无比渴望起火车司机的那种风光来。
这时他养父的同事留巴提出来要教他开火车,他迟疑了一下就跳上了车。
留巴教了一些基本操作后,就心大地跑车厢睡觉去了,而就是这么巧,出现了西玛搞不掂的故障。
在寻找留巴未果后,他拨通了养父的电话,在养父的逐步指导下,他……吓得跳车了。
养父见他偷偷开火车知道没法阻止儿子,于是主动手把手教他开火车。
而火车司机这个职业的艰辛这才渐渐展开。
倒不是开火车操作有多难,而是在西玛学成出师即将独立驾驶火车的庆祝宴会上,每个他的同事都向他提起了自己撞死人的经历,还提到了一些被撞击事故误伤的同事:这位在行车时遇到了自杀者,自杀者的手臂撞破了前窗的玻璃,手指把这位司机插瞎了。
在交谈中他还得知了一些更可怕的消息,就是火车司机会亲手撞死至亲的诡异传言。
像是隔壁的德拉甘大叔就撞死了亲手养大自己的祖母,而自己的养父则撞死了也视如己出的隔壁家德拉甘的孩子。
而且养父的挚爱达妮卡也是死在火车的车轮之下。
这种种吓坏了西玛,他开始畏惧起撞人这件事来,每到隧道口、山旁的转弯处他就减速,常常因此延误。
不止如此,他还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整个人日渐消瘦,养父目睹此景后意识到在儿子的职业生涯中不撞死个人,他就毁了。
本来想花钱雇个自杀者专门死到儿子行驶的路线上的,但人家说了,我反正要死了,死哪不是死,何必大费周章。
最后父亲准备牺牲自己来成全儿子。
父亲横卧在铁轨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然而儿子驾驶的火车却停在父亲的身后。
原来儿子已经撞死了因为意外车子卡在铁轨上的留巴。
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大家看来,这自然是个极其荒谬的故事,而且悲伤的故事内核在包裹着一层喜剧外壳。
但是这种戏谑地调侃死亡并没有让生命的重量减轻,传达出的并不是对生命的轻视,反而是一种沉重和无奈。
而火车司机他们也不是刽子手,他们当然心存歉意,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有的因为撞击事故失去了生命,有的落下了残疾。
德拉甘夫妇失去了爱子,德拉甘还失去了祖母,伊利亚则失去了爱人。
他们长久地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
火车司机这个职业伴随着伤痛,也就是为什么伊利亚说但凡有选择的人都不会当火车司机。
但片中还是强调了火车司机的职业精神,像伊利亚说的那样“你知道我撞死了多少人,但你知道我救了多少人吗”。
除了生命和职业的主题外,养父与养子之间还构成了一个成长的主题,养子在养父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合格尽职的火车司机,而养父也在教导和拯救养子的过程中,走出了对曾经爱人的臆想,坦然接受了新的爱情。
当然整个火车死亡的事件和片尾与自杀者的对话也曝露了很多社会问题,自杀的原因和政府对铁路监管以及自杀的不作为之类的。
内涵丰富之余,这种继承了前南斯拉夫电影遗风的喜剧风格也让我感到惊喜。
像是《爱上列车的狗》、《特别治疗》都是这样笑中带泪的片子。
让人惋惜的是,随着业已成为历史的南斯拉夫,原本已经颇有声色的南斯拉夫电影渐告衰落,回想起《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以及南斯拉夫三部曲等作品时,免不了唏嘘。
而兴极一时的萨格拉布动画学派也已式微。
怎么说呢,希望这些国家都能承继前南斯拉夫那种对艺术的热爱,为世界文艺带来更好的作品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的过程,然后,还要把这种不断的克服自我传承下去。
没有大起大落,中间从小男孩到他成年还有一个大的时间剪辑跳跃,但电影的整体气氛符合特别柔和与暖心。
老火车司机的固执在最后那个拥抱里的化解,真正是自然而然 塞尔维亚的明亮色调和黑色幽默相映成趣,人生就像行驶的列车,两次停下是命运的轮回。
就算是残酷的悲剧,我们必须要有坚持走下去的意志与勇气 温馨而残忍,欢笑之中蕴藏着绝望,其实这也是人生真实的情景。
这是东欧影片所擅长的题材,能够以开玩笑的方式面对生活,酸楚之中透着乐观。
挺残忍的吧,尽管电影像是用个开玩笑的方式讲述了中年男人的困境以及他帮助儿子成长过程中自我解惑,但依旧不能用生死这种沉重的结果来作为成长的代价或者说献祭吧。还有至少当下的中国,火车撞人,司机是有可能获刑的,没那么混蛋。
3.5吧,影片色彩很舒服,也将货车司机这个职业展现于观众眼前。但片子没给我带来什么触动,就是一个带点新奇的故事。
饱尝苦痛,才知幸福不易;直面恐惧,才能勇敢前行;历经死亡,才懂生命可贵。
终于有人问一句:跳火车的人有没有考虑司机的感受
豆瓣能不能改下支持半星,总有电影给四星太多给三星太少
“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火车司机的,因为这份工作是给没有其他选择的人的。”
短小精干,但希望能说更多。
无法回避的恐惧只能去面对它,伤痛也是。电影像童话一样美好,如果是这样我也愿意做一个火车司机。
…反正中国拍不出这种题材 给儿子撞的走向 我也是服了
角度新颖,就是内容太闷了
其实,那就是余华《鲜血梅花》那种叙事套路。各种矛盾纠结一起,怎么也解不开,然后意外地,全部都解开了。
喜欢这个质感粗粒的塞尔维亚申奥电影。火车两次刹车停下,就像是命运的轮回,老司机躺在冰冷的铁轨上,因为他深爱他的孩子,也因为这份爱才不愿他从事这份职业。当你越是恐惧,越是要去面对。火车司机职业生涯中平均要撞死20多人,虽然他们是无罪的,但一生要活在愧疚中,无论如何,人生总要向前看!
老家伙是《地下》的男主角,斯拉夫男人的浪漫和坚强,特别迷人。
你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虽然我不会亲吻你,但我可以为你赴死。
片名:白左养成日记。“儿子,怎么不开心啊,啥,担心死人开不了火车,没事,我来给你练练手吧。”一丁点小事,在一堆人的命来挽救一个小屁孩的小抑郁,最后得到小确幸的结果,真够白左的。
我看了也很想开火车
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希望的另一面》同样与喜剧之中显露出心酸与希望。
风景和故事都是5星,就是幻觉那段有点俗了,而且也没说明白一个人为啥吃了两份饭 2018-5-26
很有趣很黑色幽默的一部电影。当火车司机很怕撞死人。虽然可能没有犯罪,但是夜里会做噩梦。可是,很久没有撞死人,又总觉得心里发慌。这是啥逻辑?
睡过女人只是传统,临幸过铁轨,你才不再是处男。轧死了那么多人,唯独不该忘记拯救的那一个。独居陋室,去世22年的爱人不断闪现;躺于铁轨,银河星辰证明生命可贵。我的家族规矩,不能亲吻男人;他虽杀人无罪,仍心怀愧疚。全场爆笑的高级喜剧,正是对生命充满敬畏,才会踩着火车加速板一路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