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优点很多,不一一赘述,的确是值得一看的片子,尤其是在电影院里。
但我不得不对其中的价值观做一个发声。
尤其是老虎。
首先老虎绝对不是一个反派,因为它并没有肆意妄为,遵守着丛林法则,也时刻强调着秩序,这在老虎的台词上都有直接的体现。
其次,老虎的想法都是作为一个领袖的出发点。
要杀小孩,是因为当年丛林大火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老虎当年没有逃避,而是在大火之际找到了洞中的放火人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放了火),所以只有老虎对那场丛林大火有深刻的反思。
虽然它要杀死孩子这个举动比较极端,但是并不为过,而且作为一个领袖,有很多想法就是要决绝。
(事实也证明,不管什么原因,丛林二次大火依旧是人类放的)最后,在大多数动物都知道火是小孩儿放的情况下,竟然被鼓动先杀掉老虎,保护小孩儿,而不是说大家想办法救火,令人大失所望,尤其是所有动物都在保护小孩,使得这个场面特别像文革的影子,大多数人盲目而不自知。
我以为孩子冲进丛林是为了救火,然后老虎虽然要杀他,但最后发现孩子在救火,两人都释然和好。
但导演还是把老虎弄死了,令人感到惋惜。
老虎并没有错。
错是错在大家没有换位思考,用单纯的善恶评判是非。
最后还是想说,这个片子挺现实的,大熊的救孩子的出发点是为了蜂蜜,而且还是慌骗的方式。
孩子两次遇见萌萌的动物,却都是陷阱。
老虎的价值观不应该被童话中的善恶所全盘否定,
其实本部影片最令我感到紧张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枯水休战的河边,一个是寡姐蟒蛇出场的时候。
蛇很聪明。
她的目标是落单的孤兽,没有他人陪伴的孤影。
遇到男孩的第一秒,先问他是不是一个人。
在《圣经》里面,蛇被看作是创世时期的罪恶化身,它趁夏娃没有和亚当在一起的时候,用花言巧语迷惑了她,让她去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因此得了永世的原罪。
东方里也有对蛇的敬畏,譬如人首蛇身的女娲,比如乡间“化龙”的大蛇(长角的蛇)可以得到人的敬畏。
更别说各种与蛇有关的情幻传说。
蛇是未知、神秘、欲望和潮湿的阴暗。
蟒蛇迷惑毛克里,先给他说会保护他,还给他讲人族的故事,讲红色的花,让我们都以为她只是看上去毛骨悚然,其实还是想帮助小男孩的,但是我们都被迷惑了,被这美人的声音,催眠似的蛇语迷惑。
娓娓道来的故事进行时,小男孩已在蛇身盘旋中置身死亡陷阱。
我们成长中总会遇到美丽带着迷惑性的女人、看似聪明、知晓一切的骗子,单纯的心往往容易被迷惑、欺骗然后自我堕落。
看到这里,还是蟒蛇说得对:“永远不要孤身一人。
”
特效振撼。
这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也许是唯一的亮点和看点。
虚实结合的天衣无缝,人和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口型,甚至于毛发上的雨滴,水珠,火焰上的飞灰,都栩栩如生,让观影者赞叹不已。
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或者说出乎我的意料。
迪斯尼一贯的简单明快正能量的剧情,似乎想改变,阴谋,欺骗,暴力的成分在增加。
可好多场景都似曾相识,黑豹,棕熊,大象,这是人猿泰山吗?
还有那个~金刚~?!
最后不得不说的小男孩,也许他很努力很辛苦,但真的抱歉,一看到他,我就出戏,观影感受直线下降,他与大自然格格不入,再赞的特效,也无法挽救。
随着CG技术的突飞猛进,迪士尼仿佛变成了终于成年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任性地把小时候做不到的事情统统做了个遍——《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睡美人》,《灰姑娘》,以及正在筹划中的《白雪公主》,一步一个台阶地从动画世界走到了真人电影的世界中。
而随着故事主题和受众的不同,CG的表现方式也有着明显差异:《爱丽丝梦游仙境》和《魔境仙踪》偏向卡通化,《灰姑娘》偏向晶莹剔透的精致效果,而《沉睡魔咒》已经完全成了魔幻大片。
然而这还不够。
终于,在2016年的春季档中,迪士尼继《疯狂动物城》之后,以惊人的效率和质量,再次超越了观众的期待和想象力,以更强硬的姿态,提前宣布了2016年将成为迪士尼年——这一次的成就,就是《奇幻森林》。
创作于1967年的《森林王子》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丛林之书》,也是华特·迪士尼生前监督制作的最后一部动画。
在这部典型的子供向动画中,迪士尼奉上了一个滑稽但并不愚蠢、简单却并不单薄的故事——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说,怕是连一般的电视动画都能对它嫌弃一番了——人类小男孩毛克利从小在森林中被狼群养大,因为邪恶老虎的归来,而和动物朋友们在森林里进行了一场满是纯真和关爱的冒险之旅。
然而,在制作成为了真人电影之后,一个亮点似乎仅仅是talking animal的、改编自50年前的卡通作品的电影,能否取悦得到当下观众的口味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图片1>连续练习了几年的打水漂之后(2012年《异星战场》,2013年《独行侠》,2015年《明日世界》),迪士尼总算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经验教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的人做对的事。
现在流行特效大片,可什么是特效大片?
天天对着CG,也拍的一手好CG的导演就一定是特效大片的好导演吗?
这就是《异星战场》和《明日世界》带来的最大教训。
即便你是皮克斯元老级人物,照样坑的东家梨花带雨。
而詹姆斯·卡梅隆在2009年祭出《阿凡达》之前,已经是詹姆斯·卡梅隆了。
一个懂真人电影,起码是懂真人娱乐电影的导演,要比一个孤睾的动画大师更适合特效大片的职位。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钢铁侠》系列的头号功臣乔恩·费儒的名字出现在了《奇幻森林》的导演位置上。
作为打造出整个漫威体系中最流畅最骚包也最成功的电影系列的男人,乔恩·费儒成功地将这种超高能的娱乐性带到了《奇幻森林》之中。
《奇幻森林》在剪辑和摄影方面的效果令人震惊,节奏也是罕见的融洽和丝般润滑,山姆·雷米的御用摄影比尔·波普功不可没(此君也是《黑客帝国》的摄影)。
整部电影中没有一个无聊的情节,故事张弛有度,保持着完美的平衡,并灵活地运用幽默进行调剂。
同时,《奇幻森林》在演员和配音方面堪称一绝,尤其是伊德瑞斯·艾尔巴,今年已经接连两次在迪士尼电影作品中参与配音活动了,进步可谓突飞猛进,相当可观;正太小男主尼尔·塞西有几个场景表现不错,但其他的就有些乏善可陈。
不过考虑到这是他首次触电,已经相当不错了;两位爷爷比尔·默瑞和本·金斯利锁定了年度第二对热门CP位置,尤其是配音经验丰富的比尔·莫瑞简直浑身是戏(虽然都是声演);至于狼爸狼妈和克里斯托弗·沃肯的路易王,就没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了。
而最大的缺陷出现在斯嘉丽·约翰逊的巨蟒卡奥身上,总共出场不过5分钟,而且对剧情没有任何影响,无论是否和67版动画相比,都是相当大的浪费。
除此之外,《奇幻森林》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几乎提供了一部娴熟的电影所需要的一切要素。
但,好的人力资源,并不是一部成功电影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
正是由于《奇幻森林》在另外两个方面的优秀表现,才导致了迪士尼第二部年度佳作的诞生。
其一,保持尊重的剧本。
这一点相当重要。
对于一部特效大片来说,如果故事赶不上CGI的发展速度的话,很快就会陷入一种及其尴尬的境地(如狮门+电广+乐视的“大作”《神战:权利之眼》),而对于动画改编电影尤甚。
早期的动画需要考虑低龄的主力人群,不可能构建过于复杂的故事,即使《狮子王》也是经过了大量的精简。
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去想当然地扭曲和附加上所谓的“时代精神”“热点话题”,就会尴尬异常。
正确和保险的做法,或许就是《奎迪》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做法:和原作保持形式乃至内容上的高度一致。
这样做,既让人感到熟悉,又能带来新鲜感。
而在《奇幻森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67版动画基本一致的故事走向,最大的区别集中在小主人公毛克利的身上——添加了一个在《泰山》中讨论过,但在《森林王子》中并未出现过的人性议题:毛克利作为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要不要表现和使用智力上的优势?
黑豹巴希拉和棕熊巴鲁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前者的观点更为偏左,甚至有些反智倾向,而后者的答案更具有实际价值,毕竟对毛克利来说,压抑本性要比其他生灵更加行之不易,也更不人道。
看似是维护自然,其实是违逆自然。
而在猩猩路易王和老虎谢利·可汗决战相关剧情上,也对应做出了相应的改动。
火的使用是人类和动物之间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区别,火代表智慧,路易王追求火,也就是追求智慧;而毛克利击败谢利·可汗,并不是依靠动物本能和动物干爹(们),而是依靠智慧与勇气。
这也是这部电影融入的思想之一。
事实上,从《冰雪奇缘》开始,迪士尼逐渐重新找回了技术的自信,也重新开始尝试将教育性的内容放入了电影的主题之中。
《疯狂动物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奇幻森林》也毫不逊色。
摆脱了“遇到困难找干爹,干爹不行换干爹”的窘迫之后,《奇幻森林》就和毛克利一样,stand on its own feet.
然而,《奇幻森林》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无与伦比的CG电脑特效。
《奇幻森林》整部电影都在洛杉矶的摄影棚内拍摄,但营造的丛林环境已经和实拍几无区别,尤其是动物特效,更是登峰造极无出其右,复杂的毛发效果让人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电脑生成的。
如果说《疯狂动物城》是动物CG的王者的话,那么《奇幻森林》就是皇冠上的宝石。
细节水平极度惊人的诸多动物几乎占据了你的所有注意,面部变化甚至能够完美反映出角色的情绪,每个动物的肢体动作也得到了完美表达——简直就像是拥有人类灵魂一般,彻底模糊了真实和虚假的界限。
近年来CG的发展简直令人惊诧:《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已经成了过去式,;2008年《夺宝奇兵4》假到不行的大波猴子搁下不说,2009年《阿凡达》当年如何劲爆,现在看来也有很多纰漏,尤其是在人的建模上;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样有着老虎和猩猩,然而和《奇幻森林》相比,简直就是弱不禁风。
至此,我们可以骄傲地宣称,恐怖谷已经是过去式了。
但是,另一个曾经讨论过但不再讨论的问题,也被《奇幻森林》真真正正地摆上了台面:未来的电影,还需要真人演员吗?
我们又该怎么定义《奇幻森林》这种只有一个演员,甚至连这一个都有可能保不住的电影呢?
全部由CG打造,就是动画吗?
显然不是。
那么写实的影像风格,又能归入真人电影吗?
显然也不能。
细思恐极。
但这就是技术,这就是不停往前走的时代。
Embrace it or not, it's there.
这部电影我的客观评分是7.5,里面还有5.5分是给CG特效团队。
但是我怎么客观得起来,这是我从前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不到两个小时的长度,要把莫格里在丛林的主线剧情——与老虎谢尔汗的恩怨塞完确实已经很拼了。
而废弃皇宫、悬崖上的蜂窝、林间的大象,这些虽然与原著主线剧情关联不大,但非常精彩的独立篇章元素,被融进了电影里,也是让我感到诚意的方面。
总之是部挪不开眼球,松弛得当,不过剧情走向确实无悬念的影片。
但还是请务必支持IMAX,视觉效果绝对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群众了。
===================以下是前书迷的吐槽,可能含剧透=========================。。。。。。。。。。。
虽然我觉得剧本算是有诚意,也很努力。
但剧情方面我最失望的一点是,莫格里变得不像莫格里了。
当然这是迪士尼的片子,其实他的前身不应该是小说,而是大家比较熟知的“狼孩丛林冒险”动画。
然而我接触的莫格里、狼群,是小说中恪守丛林法则,有自己一套逻辑礼仪,显得非常理智高傲的形象。
讲人话就是超级装Bility电影可能由于时长,把整个事件浓缩到了几个月讲。
这直接导致了莫格里没有时间成长,变成一个除了动手能力强,理性和身体都处于发育状态的小娃娃。
完全不是小说中游刃有余天神一般的帅B。
除了莫格里接下来最让我吐血的是阿克拉。
孤狼啊孤狼!!!
我们头狼是会容忍谢尔汗大摇大摆躺在他脚边,还讨好地说人娃娃走了,我们没有矛盾好好相处的绥靖主义者吗?!!!!
我们头狼是这么没防备意识被谢尔汗一口叼出去领了便当的龙套吗?!!!!
莫格里为啥能好好活这么多年,突然谢尔汗就出了找他麻烦?
早特么干嘛去了?
影片没有解释,好像谢尔汗突然知道有这么个人娃娃,以影片中阿克拉死讯的传播速度可能么?
小说很明白,因为头狼是阿克拉,因为头狼不屈服谢尔汗。
谢尔汗一直忌惮阿克拉,直到阿克拉年事渐高失去狩猎能力,谢尔汗才敢出头找莫格里麻烦。
另外阿克拉也没有给谢尔汗干掉,人家是在另一场战斗中非常英勇地战死的。
阿克拉简直是自由兽民的模范样板啊!!!
居然被黑成这样!
【喝水喘气】另外我才知道卡阿是母蛇??!
……<图片1>当然斯嘉丽的卡阿诱惑力还是很强的,不过卡阿是站在莫格里一边的啊(,,#゚Д゚)结果变成了疑似反派的酱油……顺带还加了巨猩老大的戏份………………不过你别说,老大的追求还是蛮感人的。
老大要挟莫格里交出制作红花(火焰)的方法,一方面是想称霸丛林。
另一方面老大说,掌握了火焰咱就是食物链的顶端了,我要往上走,我要变得和你(人类)一样。
这种具有正确分析形势能力、进化意识和远大理想抱负的角色已经不常见了。
仿佛在老大身上看见了小美人鱼当年的影子【抹泪另外老大埋砖里(作死)后,一堆猴孙上赶着搬砖救援的样子喜感萌得不行,简直让人忘记小说里这帮家伙有多贱了。
最后由于影片中莫格里尚未发育,对结尾莫格里对决谢尔汗的战斗方式不想做评价……谢尔汗恨莫格里到无视本能恐惧冲进火海,还徘徊那么长时间我觉得已经够扯JB蛋了。
最后莫格里还能从那么大的可燃物品中逃出来!
大象你们特么是机械降神么?
目前想起的槽点暂时这些。
不过瑕不掩瑜,只是希望大家能被影片吸引,进而关注我认为情节更加精彩的原作小说谢谢
当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的巨蟒出现时,影院里传来的叫声不像惊恐,而是惊喜。
毕竟这个声音太美太魔性,听得人心旌摇曳,根本无暇考虑毛克利的安全问题和进度条。
“你一个在这里?
”“我们不应该孤家寡人,我会保护你。
”这样的话配合这样的嗓音,让谁都不由自主得想信任,也难怪毛克利会沦陷。
更何况这样的巨蟒其实是母性形象的化身,毛克利还只是个孩子,自然难以抵御。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读者应该通过原型的凌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
而由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改编出的《奇幻森林》中有众多意象,无疑为我们挖掘作品真正寓意提供了可能性。
用蛇的意向来象征女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大地之母女娲娘娘蛇身人面;《白蛇传》里的蛇精白素贞有情有义;济慈的《拉弥亚》中人与蛇女相恋甚笃;《恶之花》中,大量赞美女性之姿的文字中总有蛇的身影出现。
但这种形象也不一定总是好的,在一些作品中蛇也成了狡猾而邪恶的诱惑者。
《圣经》中诱惑亚当夏娃吃智慧果的是魔鬼化身的蛇;戈耳工三女妖之一的美杜莎生了一头蛇发;《小王子》中引诱他离开世界的蛇更是成了很多孩子的噩梦;鲁迅老爷子念念不忘的是会唤人名吃人肉的“美女蛇”。
值得一提的是,将女性和蛇挂钩,古今中外数见不鲜。
并不是作家们串通一气,而是危险而美丽的女性的确会让人联想到充满诱惑力的蛇。
说到《奇幻森林》中的蛇,不得不提一下片尾寡姐献唱的《Trust in me》。
相对于“trust me”的随意,“trust in me”更加强了语气,促使人信任和依赖。
Trust in me/ just in me/ shut your eyes/ trust in meYou can sleep/ safe and soundKnowing I am around…Just relax/ be at rest / like a bird/ in a nest Trust in me/ just in me/ shut your eyes and trust in me遇见巨蟒时毛克利无疑是迷茫而无所从的。
在狼群中长大的人类孩子。
吉卜林特意给他造了个并不存在的专属名词,“manling”,动物们这样叫他。
可以看作“man”和“wolfling”的合体,在书中译者把他翻译作“人类的小崽子”。
从自然属性上看,毛克利是人类,有人类的外形和思维方式。
从文化属性上看,毛克利是与狼群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员。
这样的矛盾让他没有归属感,在谢尔克汗来追杀时除了逃跑无所适从。
尤其和同伴豹子走失,更让他迷茫。
此时巨蟒的出现无疑攻破了他脆弱的心防。
像“小鸟归巢”般被巨蟒环抱,难说此时他对巨蟒没有产生对母亲的亲昵和依赖之感。
然而很不幸的,巨蟒寡姐被大黑熊默瑞打翻了。
毛克利和战友熊正式接头成功。
至此,邪恶女性角色,败。
但我们还有另外两个次要女性意向,较为善良的女性角色。
一个是狼妈妈,另一个是丛林。
狼妈妈作为一个善良的正面女性角色,给毛克利极多关怀。
在谢尔可汗屡次淫威胁迫下,仍没有出卖毛克利。
一直协助狼王,护佑幼崽。
狼妈妈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毛克利在她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巨蟒作为毛克利成长路上的引诱者,用温柔的陷阱企图捕获毛克利。
而毛克利在其好友黑熊的帮助下从巨蟒口中死里逃生,从此以后开始开启智人模式,迅速成为一个有行动力和攻击力的少年。
到毛克利携“红花”归来,火烧谢尔可汗,将红花开遍象征着万物之母的土地上时,毛克利第一次克服了障碍(谢尔可汗),也实现了对丛林的征服。
至此,毛克利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从毛克利和女性角色的关系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毛克利的成长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从“对女性(狼妈妈)的依赖,到和女性(巨蟒)的对抗,到最后和对女性(丛林)的征服”这一过程。
<图片1>就这样吧。
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凭借最强大脑,克服羸弱身躯的束缚,终于走出杀机四伏的森林,征服世界,成功来到食物链最顶端,继而开启大杀四方模式。
摆脱了本能控制超越了自然后的人类获得了自由,却与自然不再和谐,成为永恒的流浪者……这大概可以作为《奇幻森林》的暗黑版前言。
一个人类小孩,一方面娇弱无能,具有生物学上的软弱性,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他拥有自我意识、理性和创造力,具有社会学上的掌控力。
从懵懂无知到好奇冒险再到发力主宰,这是一个异类小鲜肉不断解锁人类潜能用社会性打败生物性用头脑战胜肌肉的华丽逆袭故事。
逆袭锦囊一:认一个教父,归属一个群体人类的小孩虽然生来拥有无敌大头,但出了名的需要教养,其漫长的童年期完全没办法生活自理,只能靠卖萌依赖他人而活。
小孩毛克利不幸地失去了父亲却幸运地被黑豹捡走,从此训诫教诲不遗余力:森林社会结构、森林社会规范、森林生存法则……一二三、三二一,俨然一位鞠躬尽瘁的森林社会学教授,纵古板保守但温暖真爱。
独来独往的黑豹教父对人类小孩的真爱还在于他深知融入群体和归属感的重要性,于是他把毛克利寄养在了狼群里。
狼群多厉害,出了事一大帮子冲上去帮你打群架,更重要的是小孩在群体里学习分享、合作、追随、领导,以及collective identity。
逆袭锦囊二:交一帮朋友,关键时候救你刚正的教父和温暖的群体给小孩成长关键期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周正的三观,然后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一路上奇趣不断,艰险难防。
打怪就是成长嘛,毛克利一边过关一边收金币,收到的最大宝藏就是友情。
好吃懒做自由自在的棕熊巴鲁,实在是再完美不过的好朋友:外表萌萌哒看着就喜庆,心思粗大哒玩耍没压力,毛皮软暖哒躺着多舒服,武力值不爆棚但也是能打哒,关键忠厚老实对朋友很仗义!
和野心金刚一战,巴鲁真是操碎了心,这样的朋友请给我来一打!
还有一群朋友,粗粗拉拉,低调高冷,拽不拉几,却是森林里人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毛克利偶然的一次出手相救,成就了终极一战中的关键性转折,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朋友圈里有多少人,重要的是你朋友圈里肝胆相照的有多少人,足够牛逼的,一个就够了!
逆袭锦囊三:认识你自己,唯真我最无敌小孩一路在森林中奔跑,走过蒙昧走过成长,也一路解锁了属于人类的内在潜能。
灵活的双手、机智的大脑,这些在黑豹教父看来不符合森林法则的异类能力,逐渐爆发出了不可抑制的洪荒之力。
小孩享受着它的神奇,同时也修炼着对于它的管控之道。
就像红色的花,是美丽的希望,也可以是恐怖的毁灭。
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才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最大的法宝。
当毛克利偷走火把,他认识和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当他坚定地扔下火把,他学会了怎么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当他智勇双全地战胜了老虎,他懂得了如何在内心欲望和外部规则、自身能力和环境束缚间找到平衡,收放自如。
他不再需要被动地等着森林社会接纳,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热爱的自然和平共处亲如一家。
于是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相爱相杀终将走向和谐的隐喻,纤毫毕现如临其境的先进技术让这个隐喻更加生动震撼。
最后有一个不和谐的想法,如果有一天自然真被人类作死了,我们是不是要靠VR回到鸟语花香郁郁苍苍的森林?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没看过任何介绍,也没看过预告片,看了电影之后跟我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
整部电影基调接近黑暗,只有毛克利和棕熊在一起的时候才出现明亮鲜艳的色彩,光线温暖和缓,处处鸟语花香,所以最喜欢这段,这也是毛克利离开狼群后最放松最快活的时光吧。
与其说棕熊和黑豹都是毛克利的导师,不如说棕熊更像毛克利的朋友,黑豹擅长的是训导,而棕熊则更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和毛克利相处。
好吧,棕熊也会忽悠人,这种忽悠类似于鸡汤,什么“我从不骗人……你不会被蜜蜂蜇的……你行的……”黑豹一直极力反对毛克利使用他的的“小伎俩”,在黑豹看来,不管在哪,异族总是不被认可的,总是要被驱逐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黑豹极为努力让他成为真正的狼族。
但是当毛克利利用“小伎俩”救了小象的时候黑豹一言不发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另一种光芒,以致于最后在毛克利和老虎决战时,毛克利被老虎击中命门扔掉了手中的火把后,黑豹却叫毛克利想想人类会怎么做,像人那样去战斗。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灵魂本意:接纳不同种族,反对种族歧视。
影片最后毛克利盗取了火种想击败老虎,但是却不小心把森林点燃变成了火海,这一切正中老虎下怀,老虎对着所有动物指责毛克利作为人类的一切不是,只有狼妈妈想护住这个异类儿子。
然而最终老虎自己葬身火海,人类的智慧终究是占了上峰,兽性总是兽性。
吐槽一个点,狼头领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弱,做为观众的我完全一脸懵逼,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死了。
纳尼?
Excuse me?
What the hell?
还能死得再随便一点不?
另外作为动画界的巨头,迪士尼在CG特效的运用上已经不用多说,棕熊的毛质和黑豹的毛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树叶被风吹动的运动轨迹、河水流动带出的水花、火海森林上窜的火苗……强大的动作捕捉技术精湛无比,堪称完美,一切环境的制造真实得宛如置身于森林。
英文版的巨蟒是寡姐的配音!
寡姐声线太适合催眠了,略带小沙哑,性感迷人。
然而我看的是中文版的。
_(:з」∠)_同样是男主,同样遇到的是熊,想起小李子……我的天呐(小岳岳脸.jpg)!
首先要说明我是个Disney的粉丝,喜欢Disney的动画电影,真人电影,特别是这种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影。
奇幻森林改编自经典童话和经典动画片,由钢铁侠的导演乔恩执导。
1967年版的动画电影并没有忠实于原著,这次的新版不仅更贴近于原著,而且乔恩是超出预期的完成了任务,成就了一部有他个人风格的作品,弥补了1967年版的不足。
新版特别交代了小男孩通过狼父母的教导和自身经历慢慢体会到了什么是丛林法则,,并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所有动物的尊重。
感谢整个制作团队把书变成了活生生的影像,不只是生拼硬凑的,电影里的每一个动物,豹子,狼,猴子,老虎,犀牛都栩栩如生。
每一个场景,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处瀑布都还原了原著,完美的改编了故事里的世界。
顶尖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幽暗的沼泽还是茂密的丛林或是奔流的瀑布,在大银幕上都如此逼真。
小演员的表演让人惊喜,眼睛很有灵气。
虽然有些地方略夸张,但是他还只是一个小男孩,这是他的第一个电影,而且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只是对着一块绿色的布和看不见的动物演对手戏。
也许电影中有你不喜欢的元素,故事情节老套,配音和角色性格不符。
但是你不能否认会被电影带入到丛林中,与小男孩毛克利一起开始永生难忘的丛林冒险。
一定要去看IMAX,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诚意十足的改编, 少有的经典电影重拍的优秀作品,预感奇幻森林会成为Disney的新logo。
跟着这电影穿越丛林溪流,一路上蹿下跳玩命奔跑,自个儿都要煽起一股子生猛气息和自在况味。
这出浓密丛林中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的热闹大戏,果然很迪士尼,也果然很好看。
所谓很迪士尼,是因为必然有温情内核以及团圆结局,正义终将取胜,罅隙必定弥合,那些纠缠人心的两难困境,也终将在截断的画卷中迎刃而解,而那些料想中的冒险与杂耍,必定带动我们英姿勃发得心胸都要鼓荡起来。
有这样的模式和底气,故事也就“好看”了。
当然,《奇幻森林》的好看,很大层面还关乎精妙的CG电影技术——目前这技术除了人尚且没法精当表现外,似乎已经无所不能了——既然小演员Neel Sethi能够出色担下表演任务,其他动物就任着CG团队赋予生命好了。
想想技术也是发展得够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只老虎已经足够技惊四座,此番须得一座森林都给你逼真起来,才好博得几声交口称赞。
毕竟这些年——特别是《阿凡达》上映后——被养刁的观众对技术的崇拜大体已经淡薄了些。
不是业内人士或有心之人,对好莱坞这些流水线之下的精雕细琢,除了随大流的夸赞,的确不知道每一帧的工业良心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
但话说回来,若无这雄厚的技术功底坐镇,又何苦翻拍自家四十多年的作品?
而一个故事两番讲解,仔细看看,剔除与保留的权衡,也摆弄出不少玩味。
1967年,迪士尼的第19部长片《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再一次用绚烂的画风和烂漫的童趣打造了一个美妙的王国。
依然有着拟人的动物,以至大象Hathi要自称上校、黑豹Bagheera向大熊Baloo抛出异族通婚问题、大蛇Kaa对老虎Shere Khan谎称自己有鼻窦炎……它们披挂着人的思维,演绎着人的传奇,在当时动画片稀缺的年代,该是些多么新鲜而又喜乐的玩意儿。
重新看那时的动画,浑身上下都在努力散发“滑稽”神髓,动作是夸张的,表情是乖张的,甚至那对白与唱词,也要把触手可及的鸡零狗碎,捏出一种纯然逗乐的风致。
<图片4>技术很童年,观众的审美也很童年。
但是,那种真正属于童年的童心,放到如今这个被精致动画与低幼动画夹击的时代,倒是如此难能可贵地耀眼——那种真正无忧无虑不管不顾的纯澈欢乐,真有种融化人心的本事。
它就是快活本身,自由本身,美好极了。
不像《奇幻森林》,从一开始的母子别离便添上了忧伤属性,到后来,还一路拷问着种族与人性,到杀戮发生,小男孩Mowgli还要肩负起复仇、抗争、自我、宿命等命题。
童话电影里的人心,都要跟着技术一同成长了,仿佛童年的终结似的。
当然,也可以说《森林王子》太过于“童年”,很多时候的没心没肺都不好用所谓的道德准绳去衡量,比如Mowgli几乎从未流露过对于养大自己的狼群的感激与留恋,只是一味觉得不该离开熟悉的丛林而已。
很多时候,他的伤怀,主要来源于信任破裂后的孤独与失望,而不像《奇幻森林》那样,掺杂着对家园和亲人的不舍,对身份与种族的质问,对自我与生活的否认,以及对承担起责任的重压——那的确都是成长需要面对的磨砺。
何况,电影还给安插了杀父仇人、火烧林毁的背景,老虎更是早早出现,定下这沉重的仇恨基调。
所以,只有等到Mowgli机智地用人本身的优势除掉对手后,才能在象征古老智慧的大象帮助下(《森林王子》里它们只是一支傻天真的游行队伍),让事态回到了一个重要的平衡上。
更关键的,是《奇幻森林》除了有枯水期相互不杀戮的创见性设定外,还绕过了人是否要回归人群的问题,尽管这个狼孩的人性竟比狼性重。
它不像《森林王子》那么“残忍”,在小男孩才跟Baloo说完不再分开后,便让一个看起来心机颇重的小女孩把他勾到了村庄。
而他竟然头也不回!
以致于再次相逢需要等到36年后的续集。
不过这间的大反派老虎倒还能蹦跶——迪士尼动画片确实不怎么“杀人”。
也不必当作bug来看,不然还得考量怎么一只孤虎竟能权倾天下,一头熊还能打得过修炼千年似已成精的巨蛇,一条红内裤竟能多年不破得堪比绿巨人裤衩,一个丛林小孩竟能皮光肉滑到如斯地步而且还非要穿裤子……唔,真考虑的话就无趣了,“童话”这两个字多少还是有点免死金牌的作用。
那我们在这两版取舍营造的不同成就与感觉中,还是姑且回想下那些隔着时空唱过两遍的歌曲好了。
特别是Baloo那首《Bare Necessities》,简直是迪士尼欢喜畅达主题的又一代表,就像是《奇幻森林》多处致敬的《狮子王》里面的《Hakuna Matata》那样,欢乐得要扭起来。
图自: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39175616/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24177582/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257460247/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37696711/<图片5>
剧情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就那样。前面一度觉得无趣,直到蟒蛇出来一说话,我··就醉了拜倒在寡姐石榴裙下!!后面看各种动物卖萌倒还是有趣~CG简直是逆天·
3D动画新高度!
动物题已然成为迪士尼金字招牌,用殿堂级的伟大特效包装了一部极其幼齿且复古的儿童(歌舞)片。简单粗暴的配音拟人让观者不断带入各种明星。乏味困倦的故事最终没能让电影提升除了特效之外的观感,自然更是完全无法和疯狂动物城相比肩。
感觉去了一次野生动物园
视觉效果非常赞!全片就一个真人演员,对小男孩的演技挺有考验的吧…故事就很老套了,没什么惊喜而言。
虽然能看出来是特效动物们还是很可爱。可是充满人类视角的感动点设置都很让人反胃。狼的怨念告诉我们复仇是个阴活明面上的实力是不够的,熊太可爱豹很义气,狼群更可爱小狼像一群哈士奇宝宝,但是那个眼睛能放电影的会催眠的蛇吐槽无力。
特效的好不需要赘述,但剧情的单薄和莫名其妙是怎么回事
看的时候真的震惊,小盆友和cg做的动物互动流程,动物神态习性和真的无异,好多场景我以为是实景拍摄,后面看幕后花絮原来是棚内拍摄然后做的特效,让我不敢相信,应该是动画电影技术的领导者了吧,电影主题也是人与自然,动物与人相处的永恒主题,无论动物和人,都会理解善意并和恶意破坏作斗争的。
一星半,3.3/点映,简单点说,就好看程度上比「疯狂动物城」差了100多集「动物世界」吧,不简单点说,就是拿了点「疯狂原始人」和「疯狂动物城」的一点想法,弄出个不痛不痒的真人童话故事,特效很牛啊,再直白点说,其实就是把「森林王子」改编成真人版而已。有意思的是把大象奉为森林之王。
为什么不拍成动画片~真人版本略显沉重
迪斯尼今年的电影让人惊喜,疯狂动物城已经口碑爆棚,这又将是一部迪斯尼经典之作。令人震惊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生气蓬勃的环境和逼真的动物,会让你忘记自己是在看电影。剪辑流畅 , 新鲜有趣,老少咸宜。
补标。
剧情较弱,但是毛茸茸们实在太可爱了,尤其棕熊萌得简直炸裂,小狼崽和跳鼠也是萌一脸血
照例陪小朋友进影院一起看。略失望,技巧当然好,表达有点凌乱,不大气。最失败的是唯一的真人表演,孩子眼神骗不了人,一个近景,就知道根本没入戏。
动物比人真实 o(╯□╰)o
古典英雄史诗搭配无懈可击的震撼特效,导演的视听语言达到了自己的新高度而这个叙事流畅的要命,找到了当年看《狮子王》时热血沸腾的感觉!
就那样吧,但挑一个好影院看,好好享受下特效,绝对会加分。
只有我一个人在纠结小男孩的红裤衩怎么辣么结实吗…穿了至少三四年,从长裤变成短裤…居然没有磨破也没有掉色…(๑乛◡乛๑)
故事简单不简约,情节流畅又丰满,生在奇幻的森林,就应遵守丛林的法则,而人类却在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寻找自我认同,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做原本的自己。迪斯尼把强大的CG技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已经傻傻的分不清到底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了。
居然没有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