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1】從SSSS戴拿羅伯特過來。
現在日本人真的很喜歡做一些後現代設定,比如兩眼無神癱軟無力的男主和不知道爲什麽總是看上去很有精神的女主。
關注著一些和劇情主流發展路綫毫無關係的細枝末節。
可能是觀衆各種套路都審美疲勞所以需要一點怪味豆吧。
【2】才第一集,完全摸不到脈。
(這個畫風差點讓我想起某個裏番,咳...)【3】這才第一集,討論組就已經有人開始討論人物外形和 CP 了,甚至還有人開始批判起了虛擬人物。
還有那些看了一集就開始打分的, 目前 2021 年 7 月 16 號晚,9.0分 (242人评价) 就是有這幫冒粉紅泡泡的小學生天天在那搞飯圈,豆瓣的二刺螈分數才從來都不準。
【4】個人期待值很高,但現在說什麽都太早。
【5】ED好評!
【+6】學校出現異常,而有人卻第一時間趁機爭權奪利,獨攬大權。
以組織學生為由,滿足自己野心。
最後出醜是必然。
這也算是現實生活的某種縮影。
第二集【1】看到本集一半的地方,特別是假選舉結果和少年反查匿名論壇留言板那段基本可以看出一些本片的端倪了:本片似乎是用一種相對靜止 or 與世隔絕 的設定來模擬真實社會中的情況。
(純粹的安娜其自治社區?
)有工具人,有野心家,有求知者,也有盲從的群衆。
而臉上有星星標記的少年似乎是在有意放大每個人心中隱藏的欲念。
比如第一季那個肌肉棒球男内心渴望做領袖,於是就不斷鼓勵/吹捧他,設計令他野心膨脹。
第二集則是設計讓學生會會長以威權維持秩序,本來會長無法得知匿名板上的人是誰,但少年提供了個人情報,使得她擁有了攻擊目標。
而且少年還很懂得人心的弱點,比如瑞穗和老師的關係,也很擅長煽動同學。
【2】另一邊,藍色火焰燒掉的東西都是不勞而獲得來。
而勞動/價值交換所得卻沒事。
後面鈔票更是從天而降,人人都想不勞而獲,結果都被藍火燒。
【3】瑞穗明明可以解釋自己的清白,卻不説明。
這個就是人際關係處理的問題。
【4】現在還不清楚所謂“漂流”,是否意味著設定的流動變化,還是説導演會選擇讓世界觀深入展開。
如果説不同世界内的設定是不一樣的,會變化的,那就更有意思了。
但對製作者來説也更難把握。
【5】我認爲正太少年跟元氣女主是存在設定上的對應關係的。
正太少年放大的都是積極參與集團事務的人的惡念,而元氣女主這邊則是面對著冷漠不願參與集體活動的男主,引導其善念。
【6】仔細看了片尾,音樂顧問真的是渡邊信一郎。
【7】然後現在可以返回重看下第一集,第一集開頭那隻貓就是男主在第二集救的那隻。
【8】有人説第一集搞政治,第二集搞經濟,是不是有意模擬社會發展的不同形態我覺得還要看第三集,现在不好说。
(社会形态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接从三开始到四是不是有点怪?
)我个人倾向于第一集是自由,第二集是等价交换。
第三集【1】這番每集跟解謎一樣,但它又不跟你解釋世界觀的非合理性,很有意思。
比如搞科研那個同學做的道具都是以卡通外型呈現,但是從劇情結構上來説它的確只是道具而已,作爲指代作用還挺好用的。
頗有黑色幽默的荒誕味道。
【1.5】甚至“凍結”的同學,通常動畫怎麽表現凍結,而這部片又怎麽表現呢?
直接塗黑!
的確是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作爲標識。
【2】托上一集瑞穗的福,大家有的搞工程有的搞農業....haha,瑞穗真是招人喜歡(特別是給幾個凍結者的塗鴉)。
【3】這一集似乎開始討論起“超能力的來源”,以及對“超能力的定義”,就像戴拿則昂中對“怪獸”的定義一樣,或許跟全篇核心主旨有關。
但如果它是多意象那就真牛逼了,那是最高級的作品。
而楠木明星的能力則是“預知”。
裏面目前的幾個人物也有意思:朝風,個人能力很强但是沒有別人就什麽都做不到的人;瑞穗,討厭社交,但是不和人打交道就無法生存的人;學生會長,有强烈控制欲沒有秩序就手足無措的人;(那個雷電女居然叫上海?
)(其實從超能力、學園,之類的設定來看很像《魔禁》吧?
但是兩部番完全不一樣)【4】本集被“凍結”的人,我認爲有兩個要素:<1>自身沒有存在感、被人忽視的人;<2>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這兩個要素一個是客觀的,一個是主觀的。
算是在説邊緣群體的成因嗎?
瑞穗倒是一句話戳破:“這不就是死宅嗎?
” —— 存在卻又不存在的人。
而男主長良屬於回避型人格,喜歡隨波逐流,這樣就不會與任何人發生衝突,也沒有任何能力。
所以他的問題是自我否定,被希肯定其價值后想通了。
有趣是的,黑幕解除后朝風居然拉上了黑幕。
換句話説,沒有存在感的人和過於有存在感的人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其内心都是渴望被人需要的。
【5】本集中“黑幕”的表現手法絕對是超現實主義了。
既有强烈的象徵意義,體現了其直覺的、唯心的一面,同時又在非合理性的世界觀下以一種荒謬的形態存在。
而且可讀性很强,你可以從多角度去解讀它。
但是不要糾結於具體的能力和細節,因爲它沒有邏輯可言。
(不知有沒有注意到黑幕第一個揭開的那一幕特別像《雙峰》中的紅房子)【6】現在結合前兩集來看果然不是什麽社會形態的問題,應該説第一集是講追求自由,第二集是自食其力,第三集則是社會群體性。
更像是... 對人的定義?
【7】最後學生會長撿起黑幕前後背後的背景發生變化,又是新世界?
第四集【1】這個番的視覺語言信息量真大,跟美劇一樣要經常暫停。
【2】本集的綫索是猩猩和棒球。
猩猩高度接近人類。
而棒球是一種需要合作和分工的運動。
【3】瑞穗和希這兩人居然聽信了隊長的胡扯爲了看“親愛的猩猩”而去借什麽“猩猩手電”,這已經是徹底的荒誕主義了...【4】隊長完全投入的解説著猩猩們狂熱、全身心貫注的棒球比賽,仿佛世界都已經扭曲,不知不覺間將三人完全吸引。
在隊長解説的藍色猩猩的棒球比賽中,其實講的是對世界規則的認同或反抗。
這裏面有兩種相對理解。
表層理解是裁判代表棒球規則,藍色猩猩利用觀衆對“完全比賽”的狂熱期待粉碎了規則,毆打了裁判。
而另一種理解是,藍色猩猩的出色表現帶給觀衆絕大的期待,所有人站在它這一邊,而裁判反而是對抗世界的人。
【5】我先不説,各位可以猜猜看...這集的主旨其實還可以反映在其它幾個小細節:<1>比如學生會長夸搞科研的拉吉塔尼能力便利可以做任何事。
<2>再比如吃拉麵的時候,有人夸瑞穗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價,<3>同時瑞穗還提到一個只能“把水變好喝”的家夥加以取笑。
<4>賽後,隊長對長良説起自己沒有才能卻熱愛棒球的事,無能、升學...等社會評價體系令他從棒球中分神...那麽,假如説擁有超能力是屬於這個世界規則的一部分,那麽有的人擁有强大的超能力有的人沒有,這在“規則”上是“不公平”的。
投手評論道:“猩猩的故事中,裁判是凡人,藍猩猩是天才,凡人扼殺了天才。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的世道 —— 天才沒有受到公正的評價。
因此可以總結本集的主旨:是在討論現實社會對人的評價機制是否公平,以及如何面對。
前面幾集的主旨和它是有递进關係的,而且導演是以上帝視角在描寫。
【6】第四集想表達什麽?
我認爲隊長解説的藍色猩猩的棒球比賽中,其實講的是對世界規則的認同或反抗。
藍色猩猩以自身的天賦對抗規則毆打了裁判,還獲得了觀衆的支持——生成了新規則。
而裁判認同規則,對抗的是被扭曲了的新規則。
希支持裁判,認爲他很有勇氣。
而投手認爲:“猩猩的故事中,裁判是凡人,藍猩猩是天才,凡人扼殺了天才。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的世道 —— 即天才沒有受到公正的評價。
現實中也總有懷才不遇的人會抱怨這個世界的評判機制埋沒了自己。
所以這集應該是在討論現實社會對人的評價機制是否公平的問題。
一個側面佐證就是,有一段學生會主席感嘆拉吉塔尼(搞科研的那個)能力便利可以做任何事,而瑞穗取笑了“只會把水變得好喝”的男同學。
這世界本身是不公平的,現存的任何一種評價人才的機制都無法做到絕對公平。
而棒球隊長賽後承認自己是個空有熱愛卻無能的人,曾被同學評價沒有才能抑或是被升學等現實因素所困擾,但是看了猩猩的比賽後卻大感震撼,回憶起了自己對棒球的熱愛。
事實上也只有出現了“漂流”、“超能力”這種非現實的奇幻空間后,隊長才忘記周遭的評價,而想起了自己的愛好。
其實翻譯過來也簡單: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才評價機制,也不存在絕對公平,有的人生來就天賦異稟,所以管他呢,做自己所熱愛即可,不用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判。
我想這就是第四集編劇想要表達的東西吧,手法很超現實,臺本能力相當可以,你們看,雖然猩猩的故事在這集占了主要篇幅,但是相應描寫猩猩的畫面卻鳳毛麟角,基本用臺詞就能吸引住人。
(很多人說這片子信息量大,因爲它的臺詞跟畫面分別以兩種形式表達不同的内容,信息量當然大啦)本集主題上略有《搏擊俱樂部》的味道,手法上又類似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7】P.S.黃毛雷電女居然真的說上海話了?!
P.S.2 至於某人有什麽能力我不是很關心,我只寫和主旨有關的東西。
第五集【1】瑞穗的貓實在是太萌蠢!
【2】“某新世界”中,老鼠吃黃金,藍色方塊吃老鼠,主角一行人決定讓老鼠解脫。
創造一個“黃金”不代表一切的世界。
(這...)【3】(不要相信歐派大的女人是什麽鬼 -_-)群衆依然是愚蠢的,來路不明的亞希老師幾句話便令大家再次陷入懷疑和猜忌。
并且開始洗腦朝風,使其自我膨脹。
明星的個人威信開始崩塌,學生會三人組精心維持的秩序崩潰了。
【4】和長良的消極、自我否認不同,希一直以一種積極勇敢的姿態鼓勵對方,甚至親自示範。
然而消極的男主還是輕易地遭到了霸凌。
抓魚那個 BGM 叫 《夜釣》,好評!
【5】學生會長之前撿到的黑袍可能就是拉吉塔尼所説的能力使用後產生的“遺物”,而這個遺物就是前面第三集中“黑幕”現象的“遺物”。
【6】第五集和前面幾集全都不一樣,不存在單元集内的主旨,(因爲如果是講霸凌,群衆并沒有發生改變,等於事件未解決)而是單純地推動劇情發展,并且對之前的諸多綫索做了些關聯。
目前五集下來,出場人物基本沒有進一步擴張,所以人物的純工具屬性降低,應該會進一步深挖。
【7】説點個人猜想:(目前男主身邊的人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人,男主自閉躺平,他周圍的人:永遠相信鼓勵自己的希,友好且沒有攻擊性具有探索精神的拉吉塔尼,强勢但又很關心自己的瑞穗... 再加上“救世主”毀譽參半的名號。
呃......是不是很眼熟?
碇真嗣你改名換姓去別的劇組啦?
)當然啦,我也不是説真就這樣,這個模型確實很經典,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
甚至你可以推論,片中所有的事物包括人都是男主内心世界的“景觀”,他一個人對著自己在那精神分析。
第六集【1】電影院 旁觀者的世界,從開頭來看這集的重點還是明星。
【2】笑死,離了長良等人剩下的一群蠢貨在女老師的高壓下已經自發形成軍事體制了?
【3】亞希老師這個人物從第五集出場開始就象徵著懲罰和權威,她的邏輯是一定要有人爲此負責。
比如教室會漂流,一定是有人用超能力搞鬼。
長良找不到,一定是有共犯協助。
【4】新人物山彥(山田邦彥)“學長”不知爲何變作黑狗,而且還被瑞穗“馴化”了,瑞穗真是有一手哈哈。
👍【5】希找到明星等人,問要不要一起回去。
從兩人對話來看,一個代表先天決定論,一個代表後天努力論。
【6】第八卷島的名字:“新盡頭島” ???
第二卷:盡頭島。
人生三問?
【7】這裏拉吉塔尼做得實驗非常有意思,典型的超現實主義展開:本集的世界是長良眼中視角為攝影機的劇院,算旁觀者視角。
在長良參與放映下,膠片的變化可以影響他們所在的這個世界。
拉吉塔尼用工具對膠片剪輯,成功干涉到了他們所處的世界。
長良觀測👉生成膠片👉剪輯膠片(長良參與)👉影響當前所在世界——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閉環。
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長良作爲觀測者。
而且禁止倒帶,沒有後悔藥。
【8】朝風你居然...【9】從這集很多地方非長良不可得設定來看,長良的超能力大概就是“可能性”;(基本證實)【10】放映室内明星和長良的對話其實反應了本集開頭,明星和“神”之間對話時,“神”問他的問題,“你既然知道結局你爲何還要加入?
” (因爲做先知是很了不起的,甚至可以成爲救世主)長良回復的那句:不要擅自拯救我們。
是不是有《劍風傳奇》那味了?
到這裏可以歸集為:不要安於走在別人爲你鋪好的舒適圈中,而是要自己探索可能性,做人生的主人。
說得哲學一點就是:相信主觀能動性。
説得神學一點就是:人定勝天(此處剛好12分15秒,這時間卡得剛剛好一半,我是服了)【11】原來卡密是校長,但正如黑狗學長所言,漂流本身無意義,即虛無。
人生亦是如此。
【12】長良所煩惱的問題也明確了:進路志願書。
而希看來很可能是在現實中去世了。
【13】第六集的主題也很明顯,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集差不多是對前半部做了個總結。
其實超現實主義手法一定是存在具體對應的現實標簽的,只要多出現幾次就會被人看穿,所以電影上的原則就是同一手法不能出現三次。
第一集是結束原始的混亂開啓個人自由;第二集是等價交換原則;第三集是社會群體性(多關愛死宅?
);第四集是不遇與公平問題;第五集暫無。
第六集,即便面對困境也要相信可能性。
主角四人的人物構成類似 EVA 四人組(男主自閉躺平,他周圍的人:永遠相信鼓勵自己的希,友好且沒有攻擊性具有探索精神的拉吉塔尼,强勢但又很關心自己的瑞穗)同時揭示全片主題的核心和主角團體的超能力有密切關係:瑞穗是無限商品,帶來了等價交換原則; 希是感受到前往原世界的光(“羅盤”),帶來了方向和希望; 印度人是科學工具的創造,帶來了探索世界的方法; 男主是無限可能性。
這幾個人的能力大概也揭示了成功的幾個必備要素:等價交換的原則(自食其力)、方向和希望、科學與探索之心、主觀能動性。
本片超現實的對應物:漂流象徵人生,人生本身無意義。
漂流教室這個大型試驗裝置只針對在校生,也就是只有帶有無限可能性的年輕人才會在此刻迷茫。
整個漂流的每集核心都是從上帝視角出發,討論的基本都是社會問題,也就是年輕人步入社會將遇到的種種問題: (把每集主題改成反問句) 比如有人威脅你你反抗嗎?
不勞而獲的好處你會要嗎?
不參與社會活動做死宅開心嗎?
身邊有天賦異稟的人你心態會崩潰嗎?
你會抱怨是這個世界不公平嗎?
明知努力很可能徒勞你還會堅持嗎?
人生有捷徑嗎?
從“神”(也就是校長)的話來反向推測主題,我個人覺得類似於哲學上的“終極三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 唯心和唯物都有對此不同的變形問題,有興趣可以自己查。
其中一種變形是“人生三問”: 1、如何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好关于宇宙的问题;2、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好关于人类的问题;3、如何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好关于人生的问题。
對應每集主題看看,是不是明白不少?
(其中“我是誰?
”這個被簡化歸并是因爲沒有意義,就像黑狗學長所説,我就是我,這個概念不會變,定義他是人還是狗取決於他自己。
再比如校長那句,你以爲只有你們是特別的?
這個就是在刨除唯心論中自我中心的問題)比如 1 就是印度同學一直在處理的問題,他説上帝在擲骰子,這個就是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的因果論和隨機論的爭論。
還説這次跳轉失敗是因爲概率,這是量子力學才有的觀點。
所以拉吉塔尼存在就是象徵科學與唯物。
而希那邊就是純唯心的一面。
瑞穗則是現實一面。
不過人生三問本身是無解的,再結合第六集揭秘了很多基礎設定,所以後面劇情可能會有超展開。
繼續期待。
第七集【1】長良開頭又被公審了哈哈哈... 周圍淨是些喜歡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他人的家夥;【2】拉吉塔尼的螞蟻引出了新事件;這回跳轉到的工地似乎遇到了往届的漂流者,體制化的規訓已經將人們塑造成完全不同的人。
工地上的人們正在努力搬磚(造“巴別塔”),以求抵達“天堂”;就像社畜日以繼夜地上班,以追求所謂“幸福”一樣;工人們非常努力地工作,卻連搬磚的方向都搞不懂,也不知道塔何時會完工,大家放棄了思考。
晚上睡大通鋪,吃的是蟲子。
在這個世界裏,工頭是披頭族,而披頭族則是各界精英的夢幻聯合,還繁忙地在世界間跑來跑去,這不就是資本家嗎?
精英們為工人畫餅説可以上天堂,裝作調查漂流,實則奴役工人。
工人們習慣了朝九晚五,發展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對媒體報道篤信不疑,把升天堂作爲人生終極目標。
爲了打發無聊,工人寧可聽信毫無根據的都市傳説。
被高度體制化所規訓的工人并非不知道天堂是謊言,只是以此填滿自己一無所有的生活。
就如同大部分工薪階層并非不明白升職加薪是資本家壓榨自己的謊言,只是以此填充自己不知所謂的人生。
就像拉吉塔尼開頭説的螞蟻一樣原地打轉。
本集往淺了說是批判窮忙族,往深了說是批判用消費主義泡沫炮製出物欲橫流飲鴆止渴的資本經濟。
最後長良選擇反抗,接觸了這個世界的真相,擺脫了這個世界。
【3】明星比起神諭,現在更願意相信希的話語了。
(雷電女一夥人似乎也加入明星這邊了)長良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后也更愿意承擔責任了。
蝙蝠末尾那番話驗證了第六集做得總結,無論在哪個世界,人們都要想辦法學會和世界及周圍的人相處,并且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
【4】大家各自踏上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有集體出發的,也有單獨行動的。
朝風雖然個人能力出衆,看來還是渴望同伴哈。
本集主旨其實很好總結了:大家同樣是學生走出校門開始各自不同的“漂流”(人生)。
卻在不同的體制下被規訓為完全不同的人。
精英資本家通過畫餅炮製虛假的希望讓工人們變成窮忙族,工人也安然享受著資本炮製出來的消費主義泡沫來自我麻痹並以此作爲人生目標,甚至要靠都市傳説來刺激自己無聊的人生。
本质上还是在写社会问题,但编剧并没有单方面批判某一方,而是写出了双方的心理构造,资本家精心炮制陷阱,工人甘願自我欺骗。
“窮忙族”這個概念好像最早就是日本人寫的,豆瓣有相關的書籍,有興趣可以自己看看。
總結起來一句話,人生要自己賦予意義,做有意義的事,不要自我麻痹,拒絕窮忙。
我多説一點,窮忙族是尼特族相反的一種狀態,但也可以説是同一種狀態。
嚴格來説,窮忙族是基本不會創造真正的社會價值的,比如現實中坐辦公室的文員以後都是可以被AI或機械取代的。
片中討論的窮忙族是日本社會下用虛假的消費泡沫來刺激社畜麻木地勞作,其實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縮減供給、人爲製造短缺,惡意炮製焦慮來刺激窮忙族,這是哪個國家大家都很清楚。
“瞎忙”和“什麽都不做”其實是一樣的,它們在人生意義上都是缺失的,如果個體無法完成自我價值實現,那麽集體又怎麽可能實現偉大呢?
點到爲止。
不好意思,因为不可抗力,我的豆瓣账户被封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在 Bangumi 第一时间做更新,豆瓣仅仅做滞后性同步。
https://bgm.tv/blog/305696 第八集 【1】瑞穗和黑狗学长... 话说瑞穗这个猫奴居然跟狗一起玩了 -_-‘’ 【2】注意在黑狗学长叙述的故事中,小玉拥有的强大力量被称为 M, 这个 M 就是量子物理中的 M 理论,算是超弦理论的延申,讲得就是平行宇宙。
还可以注意,黑狗学长被小玉救起来后所在的房间内的挂画,各种暗示多维/平行宇宙。
【3】鸟这个意象再次出现,看来必定是核心线索之一了。
【4】黑狗学长跟小玉类似于上一代的长良和(希+瑞穗) 【5】从瘟疫的故事里基本可以看出为什么山彦学长会变成黑狗了。
漂流到小玉所在世界的山彦见识到了她神明般的绝大能力,再加上周围人对小玉的崇拜以及小玉无条件的善意,这使得一路漂流的山彦居然产生了留下的想法。
久而久之山彦折服于小玉的个人能力(不止超能力),所以黑狗的形象有驯化的意味。
所有人都过分仰仗和依赖小玉,甚至到了只有赞美的程度。
小玉甚至听不到一句真话。
即便瘟疫降临小玉依然是全村的希望,直到瘟疫男的出现才打破。
在现实中我们身边也总有能力出众鹤立鸡群之人,人们往往愿意崇拜、依赖这样的人,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人可以真正解决一切,对系统而言极其容易导致单点故障,对信者而言他们把希望假手于人,自身却停止了成长。
片中小玉是个善良且乐于助人的人,但最后的结局确是集体毁灭,更不用说如果这个人是恶,会是如何。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身边的人多么优秀,也不要盲目信赖,更不要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于他人。
个人崇拜的终点只会导致走向毁灭,用宗教的说法就是反对偶像崇拜。
【6】黑狗学长的能力居然是把内心想法实体化;这么看来蓝火烧森林的是山彦?
【7】“战争”导致“瘟疫”?
(这个是给后面铺垫了) 【8】小玉埋葬鸟的时候说得则是对【5】的另一层面解读。
(这个编剧关注社会问题,可贵的地方在于从不单向批判,而是正反两面) 被人崇拜或依仗的人更应该注意到自己对他人的解救是一种毒害,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对信者而言,永远依赖别人解决问题只会对自我成长产生妨碍。
反过来想,小玉真的喜欢留在这个平庸无聊的地方吗?
应该不是。
但如果没有她,村民的生活估计就难以为继了。
所以个人崇拜害人害己,对信者和被崇拜者都是一种诅咒。
本集主旨改成反问句就是:(对校园和职场都适用) 你身边有人能力超群,你是否会万事仰仗于人?
反过来讲,帮弱者解决一切问题,对弱者真的好吗?
第九集【0】本集开始为了最后的结局(解谜)做铺垫,采取多线叙事,所以线索非常散乱,特别瑞穗的部分都是插叙,这使解读难度徒增。
双胞胎作为新的剧情载体必有单集主题存在,而另一条线则是总的剧情线索(瑞穗);所以这次我不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两条线解读。
单集主题:【1】最近人们越来越喜欢主张自己的权益,好像赶时髦一样。
(三只猫猫居然开会啦!
原来有毛动物才有情有义呀)瑞穗你好意思跟猫抢粮... 迫害猫咪实锤。
【2】原来虎和玄之外的第三只白猫叫樱花,在猫眼里瑞穗就像没长大的孩子一样。
尤其是白猫樱花,更像是瑞穗母亲一样过分关怀她,有强烈保护欲。
(声优听起来也是这种感觉)【3】新登场的两个双胞胎居然也能主宰一个世界,又一个极其荒诞的故事。
双胞胎竟为了谁的头发多一根这种无聊事争斗不休,还把头发数了一百万遍... -_- 而巧的是庄和诚司还都有相同的超凡力量——重置reset(倒转reverse),所以每次斗争都会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
结果发现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完全相同却又不完全相同。
这集干脆翻译成一个人的战争算了。
【4】类似于人类历史/社会,人类总是为了无聊的事情(比如主张自己的权益)相互斗争,斗来斗去并没有一个明确结果,这种斗争只会带来麻烦和困扰。
正如庄和诚司两人实为一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以上帝视角来看不存在所谓胜负,因为任何势力都是全人类的一部分。
最后亚希老师给出了究极的武器(玩具枪),庄诚司杀死了自己。
这把玩具枪就好比核武器或类似的东西,终极的斗争结果就是自我毁灭,而毁灭之后地上只留下一个坑。
这集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跟自己过不去,处处跟自己作对,为难自己,讨厌自己,无法跟自己和解的故事。
这个问题在于,当事人无法坦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所以无法接纳自己。
比如你为什么讨厌自己?
因为穷搓矮肥,但有些问题是没法解决的,所以你只能接受。
无法跟自己和解最后什么结果呢?
自我毁灭。
本集主旨改用反问句来说:你能坦诚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跟自己和解吗?
--其他剧情线索:【7】至于黑狗学长所说的 copy,应该是为了引出瑞穗线的关联——“喵马逊”。
我前面第三集的时候就说过,对于能力设定的解读关乎全片的核心或者说谜底,这里算是对瑞穗能力的再展开了。
(当然本集没有揭秘,所以不瞎猜)【8】跳到拉吉塔尼开发的荒诞游戏 ——上兆只虫子之中的寻找命中注定之虫的恋爱模拟游戏。
(极致的荒诞主义...)还有给猫做心电解读,这个太搞笑了。
目前黑狗、白猫、印度哥、明星四人应该是知道谜底的。
【9】从对朝风的刻画来看,他经常炫耀自己能力是因为他非常渴望也非常需要同伴。
朝风选择亚希老师也是因为他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
朝风说没有能力的弱者只能抱团,倒不如依赖自己,然而漂流中实际上大家都有成长,所以朝风非常急躁。
瑞穗则发现朝风复制出的童年房间居然还保留着出生时的玩具熊,可见有多缺同伴。
【10】亚希老师其实也能解决问题,但比较极端。
亚希老师告诉庄玩具枪是神的馈赠,就像人类崇拜原子能的力量一样。
所以导致庄诚司打算靠“神力”来裁决胜负。
最后自我毁灭。
亚希和长良这两伙人基本区分就是有无自我意志,亚希那边的学生没有自我意志(朝风例外),所以需要领头人来带领。
【11】另一边,成长后的长良也能够反过来安慰希了。
第十集【0】本集解套的线索越来越多(罕见地出现了前几集的短回顾),信息交互也越来越多。
又有新人物重点描写,按前一集的惯例,可预判本集必有单集主旨存在。
我虽然也对结尾感兴趣,但我还是选择不瞎猜,着重写单集主旨吧。
【1】读心术女孩翼隐瞒了自己的能力,因为她觉得没人愿意被读取想法。
【2】亚希老师的夏令营居然结束了?!
二等兵五级的证书是想说人生如战场吗?
从填鸭式教育中毕业的一些人却心有不安,不知将来如何是好。
【3】朝风喜欢希这点被读心术证实了...【4】通过读心术女孩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加贺喜欢翼,翼喜欢朝风,朝风喜欢希...朝风想让翼为自己打杂...同班同学在背后嘲笑朝风...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勇气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表露真实想法的后果。
能看清所有人内心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会看到人们最真实的一面,所以翼说自己经常受伤。
(注意她的手脚确实都是受伤的,我认为是象征表现)【5】朝风被校长和亚希老师赋予了阻止战争,在不会死亡的世界里创造死亡的任务。
【6】黑狗学长也讲明了三只猫的分工,喵马逊不能运送活物看来是因为瑞穗不希望有人死掉,按这么说瑞穗本身的能力可能还会再次展开解读。
(有伦理观的猫好评)【7】亚希老师说翼和自己相对,看来就是擅长蛊惑人心了。
而朝风恰恰是一个无比在意他人评价的人。
校长说的偶然诞生的能力结晶的那把枪看来是能够引出人潜意识的想法。
【8】扔手机也二次出现了,看来也是象征。
【9】最后希“意外”掉下悬崖,是不是有真嗣掐明日香的味道啦?
【【【引申】】】---【A】本集明面上是写翼,但实际上是借她的能力来写朝风。
朝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并且极其在意他人评价的人。
而这样的人最容易被人蛊惑利用。
(类似于1984中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自负和自卑是一体两面的,朝风的自卑在于无法找到自身价值,空有一身能力,希也是因为朝风没有自我价值而无法与其交往。
因此能力成了他的护身符,他必须找到某种伟大的事业并投入其中才能彰显其价值。
【B】另一方面,借翼的话来说,在静止的世界中,大家没有要做或能做的事情,失去了目标和能力,同样也不知道终点、任务和敌人。
就像被称作平成废物的宽松世代一样(原本的长良),人们不知所谓地活着。
而这时候亚希老师/校长为朝风这个有能力的人提供了目标、任务和敌人。
朝风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成为“英雄”和“神”,接受了打倒战争的任务。
为了世界和平,多么宏伟的目标!
为了世界和平所以要在没有死亡的世界中创造死亡,不觉得矛盾吗?
【C】如同1984中群众投身老大哥的主要心理。
再看看此前亚希老师是如何训练学生的?
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与集体目标令个人的责任、 恐惧、无能得以掩埋。
他们大都自愿跟随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他们自己就做一个螺丝钉,共同实现伟大目标,至于伟大目标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实他们空虚的内心,这样,他们就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自由——免于做决定,免于担责任的自由,以及充实自己人生的自由。
是他们主动将决定权交出去的,而领导者也利用这一点,所以——自由即奴役。
对朝风来说维护世界和平是一种神圣的事业,投身于这个事业,人生才找到意义。
再看看本集中他们在悬崖上找到的那个空壳人,是不是正符合此意?
在1984中,虽然人们得到了免于做决定的自由,但这也意味着人们失去了个性,并且必须牺牲掉一些个人的欲望。
而战争又是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所有人的愤怒,恐惧,憎恨,被压迫感,都发泄给一个虚幻的敌人。
所以——战争即和平。
前面第五集就说过,亚希老师的风格是,出了事一定要有人为此负责,一开始长良充当了这个角色,现在是“战争”充当了这个角色。
企图利用群氓的人自然知道怎样在人们心中燃起一个极不切实际的希望,比如拯救世界,成为神,成为英雄等等。
一头栽进某种变革大业里的人,都必然怀有极度不满情绪,都必然相信某种万能的教义、某个不会犯错的领袖或某种新技术已给了他们所向无敌的力量。
你们看亚希那边的学生是不是这样?
1984中群众以自己对未来的无知和期望,成为支撑老大哥力量最坚实的根基,群众会为了老大哥的目标牺牲一切,这扭曲的力量,维持着这个特殊的社会,所以——-无知即是力量。
在本集中,朝风无法判断同学的奉承是真是假,却沉浸在能力的自满中。
翼说她从没听过任何人提过战争,而朝风甚至连战争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认定消灭战争是自己的使命。
你说算不算无知?
这个象征意义太明显。
【10】所以可以看到,真正在鼓动战争的人是亚希老师,通过利用朝风可以改变世界,创造出死亡。
维护世界和平是幌子,以战止战是不可能的。
最后希掉下悬崖,而朝风却因为“战争”的能力遗留物(潜意识想法)而没有救人。
(这也反映他无法认清自己内心)【11】镜头回到瑞穗不忍杀鸡这段,瑞穗想过喵马逊不能运送活物的原因吗?
她认识自己吗?
【12】本集音乐超神。
除去引申,本集由翼的视角出发,因此仍从社会角度出发。
本季主旨:自我价值高于他人评价。
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因为人都会说谎,要学会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否则容易被人利用。
改为一句话反问句: 你活在他人的评价中吗?
第十一集【0】这集跟之前不同,因为开始谈论“死亡”(也可以不打引号),不仅涉及哲学甚至还有宗教概念,比较玄幻,可能文笔好的人写得更有味道些。
本集主题有表里两个。
【1】瑞穗和长良像举办节日祭典一样为希举办葬礼,各种小礼物还有丰盛的晚宴,温暖的音乐下没有一丝悲伤气息。
和希有关的小物件被精巧地塞进八音盒,点着蜡烛漂流入大海。
讲离别吗?
【2】长良和瑞穗这回即便没有希(方向和罗盘)的带领也能独自前行了。
重遇后拉吉塔尼也用奇怪的仪式送别了希。
时间已经来到 4250年7月21日,大家各显神通开始返回计划。
【3】瑞穗问拉吉塔尼是否准备留在此地,由此,瑞穗和他讨论起了“思乡病”(homesick)的问题。
【4】本集由印度哥做工具人,描述了一个叫思乡病的世界。
一些线索:<1>瑞穗问家乡是指原来的世界吗?
印度哥回答是“比原来的世界更原来的世界”。
这不就是回忆中的世界吗?
<2>发狂的人不断描绘自己的家乡,但这个世界中没有描绘他以外的人。
因为“描绘”的过程是“回忆”,而回忆是个人化的。
<3>曾经恋人的肖像画比本人更漂亮。
在其它的画作中,他的故乡没有那么美,也没多大魅力。
(这不就是记忆的美化作用吗?
)(顺便吐槽下八卦望远镜是什么鬼)<4>画家无法接受现实,离开了故乡他画故乡,恋人离开了他又画恋人,一直在追求已经逝去的东西。
这个奇怪的世界显然是个反面教材,不知你们有无留意到讲这段的时候画面是一个窗户,窗框下方的英文是:watch your step所以本集表层主题过于明显:死亡不是终点,人生总会面临离别,不要总是沉浸于回忆,人应该正视眼前路。
【5】拉吉塔尼由相思病的世界引出了一个哲学思考:我们真的能保证自己是活在现实当中吗?
这个才是真正的存在主义问题。
从浅层来说:人是由记忆和经验的积累构成的,而人又会对记忆进行美化,就是说记忆并不完全真实,因此很难断定当下的自己是否是基于现实活着。
(往深了说可以引申到缸中之脑。
当然这不是纯哲学讨论)再根据后面拉吉塔尼对“死亡”的叙述,这其实是个自我怀疑的“引子”,引出后面讲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存在主义危机。
---【6】拉吉塔尼又提到了一个不杀生不吃肉如清教徒一样的世界,虽极度教条,但也有高度文明的幸福世界。
(原型你们都懂)极度的教条中诞生了极端的异教徒——一个想在没有死亡的世界发明死亡的人。
最后他解构出了另一种“死亡”的形式:即无欲无求的佛陀状态。
这个也好理解:“有的人活着却好像已经死了”,熟悉吧?
那么这个无欲无求是讲什么呢?
【6.5】多扯一句,片中那个寻死的异教徒原型就是加缪。
印度哥对抗存在主义危机的方法是积极的,但不是唯一的。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加缪认为人总是寻求存在意义,而这世界没有意义,所以非常荒谬可悲,人的追求注定无法得到满足。
终止这种荒谬的唯一手段就是自杀。
加缪本人对抗荒谬给出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肉体自杀。
第二种是精神自杀,就像片中那个异教徒最后进入无欲无求的状态而“死亡”,其实就是宗教。
第三种就是西西弗斯,不过在萨特眼里西西弗斯大概属于自欺。
【7】“人积累各种经验和事物后会产生某种扭曲的东西,任其扩大,每件事物会失去意义,变成均一化存在。
自己变为无感的人,扭曲成巨大空洞...” 此处剧情转折有些生硬,比较日式的说法,给你们翻译一下:年轻人步入社会久而久之会变得麻木空洞忘记初心,会觉得好像什么都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存在主义危机,自我怀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笃信决定论,无法与自己和解等等。
虽然人仍旧进行着社会活动生存着,但是却动摇了生活的根基,丧失了基本的信念。
这个问题讲起来比较刻板,而且中国人很难感同身受,因为刚吃饱饭,整个社会对于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但跟西式那种根本上的关联到宗教的那种存在主义危机又相差甚远,所以我说这是非常典型非常日式的讲法。
讲得佛教一点就是“诸行无常,人世无非虚无幻灭”,宗教给的药方就是找个神拜一拜嘛,但对于没信仰的人怎么办呢?
印度哥的答案是:人生不是永无止尽的徒劳,而是毫无意义的光辉。
(其实我觉得有点诡辩,这么容易说清楚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信教了)【8】长良回忆了之前希和自己的对话,如果回去自己要做什么。
你看长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回去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
他 质 疑 意 义,这就是典型的存在主义危机。
而希怎么回答呢?
说了一堆吃的。
虽然很无聊,但人家思考了,这就是毫无意义的光辉。
后面又提到回去会不会交朋友的问题,长良担心回去没人记得了,不愿意回到未知状态,而希认为在这里发生过,它就存在。
这就是萨特说的 “存在先于本质”,长良回答的是本质,希回答的是存在。
那么怎么维系这种存在呢?
——记忆。
这里又圆回去了...两人约定重建友谊。
所以本集的深层主题就是讲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即在毫无意义的人生中,我们仍可以通过各种生命活动来实现自我塑造并获取意义。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生哲学:不要怕,不要悔。
(人有选择地自由但也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改成一句话反问句:我们要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
这个主题不单单是本集,甚至可以映照全篇很多地方。
回头看看第六集有相似之处,明星拥有预知能力,那集主题说的是破除先天决定论,相信主观能动性,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而存在主义危机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笃信决定论,按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放羊——生娃” 的死循环不禁让人质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再比如全片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和荒诞主义,也可以映照过来,毕竟存在主义危机的标志就是发现这个世界是荒诞的,没有逻辑可言、不讲道理的。
前面若干集什么蓝火黑幕猩猩巴别塔都通过现象来呈现这种荒诞。
但是第3、4、7、8集这种典型有世俗化主题的,没法强行归并过来。
但反过来本集的主旨可以归并在第六集总结的的人生三问中:如何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好关于人生的问题。
【9】拉吉塔尼真是科技力爆表,瑞穗和长良和希乘火箭到达了宇宙,宇宙是什么?
无限的未知。
第十二集:(这集写不写主旨无所谓了,其实前面已经总结完了) 【1】大家似乎都失去了漂流记忆。
【2】朝风无法理解二人要离开漂流世界的举动,比起自己追求些什么,朝风还是更习惯于接受别人给予之物,不过还是帮助了二人。
【3】“不可”离开和“不能”离开是不同的。
【4】二人还是选择回到那个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世界,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好事发生。
注意背景一直是阴雨天。
长良还是会面对不讲理的大人,打工老板无情的责骂,进路志愿书的困惑,希也围着朝风转。
瑞穗的猫也死的死,剩下的面临被送走的问题。
虽然世界是无法改变,但是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看,夏目还是选择了加缪的做法,虽然西西弗斯无法改变自己推石头的命运,但是它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便这只是心态上的选择。
其实回顾下男主在漂流世界的能力设定也是如此,(我前面第三集就说能力设定八成跟核心主旨有关)男主拥有可能性,亦能做出选择,可他不是上帝,他并不能控制选择的结果。
所以有时他不做选择,是因为他害怕这个选择的结果,又怕为此后悔。
(我多嘴一句,其实加缪和萨特最后都把存在主义搞到死胡同,放到东亚这边其实有两个很典型的化身,一个是三岛由纪夫,一个是太宰治,两人都寻死,但态度截然相反) 【5】“现在站在这里回顾过去,也只能看到不确定的要素而已。
如果被这种想法绑住,就会变得无法分辨事物。
总有一天会连这种感情都忘记,然后继续重蹈覆辙。
” 这个又是典型的日式文法,听着真别扭,给你们翻译一下:做出了选择就不要老是回头想是否正确或如何后悔,否则只会患得患失。
你们不要看日本人讲得那么玄,其实中国世俗哲学早就发展到极致了,甚至一句话就能概括:不要怕,不要悔。
【5.5】那么漂流完的长良有什么变化吗?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这次看到鸟至少不至于当作没看见了... 【6】现在看来第十一集相当于全篇的主旨的一个升华,上升到了存在主义的高度。
非要用存在主义做胶水把每集主题都缝合起来也是可以的。
评论区我写了点。
至于总有人纠结的什么校长是谁啦,亚希老师是谁啦这些,我觉得没必要,这些只是象征道具而已。
我事后再单独弄个简略版的总结评论吧... 这篇东西其实是个梳理而已。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81276/ ←这是最初的这篇其实原本叫每集吐槽,但一路看下来这片有意思,就改成每集解读,按时间顺序比较琐碎,包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写了自己这样解读的原因。
如果对细节感兴趣的可以按集数对着看。
本文是精简版,用剃刀消除了细节简短很多。
豆瓣一天到晚审核,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放出来。
如果你已经看完全片,欢迎来此讨论。
全片的超能力设定跟核心主旨高度相关,尤其是男主长良。
这点和之前SSSS戴拿泽昂的“怪兽”一样为全篇核心设定。
第一集: 单独看第一集是很难总结单集主旨的,但是看过2、3两集后就有答案了。
學校出現異常,而有人卻第一時間趁機爭權奪利,獨攬大權。
以組織學生為由,滿足自己野心,在明星的怂恿下,队长使用能力强迫其他人屈服,最後出醜是必然。
棒球队长一开始看似好心帮助维持秩序。
但实际上还是那句力量决定一切的心理,希摔完电话他就原形毕露了。
但最后你们留意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的能力必须获得半数以上赞成。
回头看本集主旨很简单:暴力胁迫是无法形成秩序的,因为自由不可抑制,秩序必然是“民主的”。
第二集: 藍色火焰燒掉的東西都是不勞而獲得來。
而勞動/價值交換所得卻沒事。
後面鈔票更是從天而降,人人都想不勞而獲,結果都被藍火燒。
这种剧情安排实在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告诉你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自食其力等价交换。
第三集: 岛上出了怪现象,有人被冻结了,那些冻结的同学都被涂黑了,好像消失了一般。
本集被“凍結”的人,我認爲有兩個要素:<1>自身沒有存在感、被人忽視的人;<2>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這兩個要素一個是客觀的,一個是主觀的。
就像在解释邊緣群體的成因一样。
瑞穗一句話戳破:“這不就是死宅嗎?
” —— 存在卻又不存在的人。
因此本集主题是讲社會群體性,聚焦尼特族。
第四集: 前半段在隊長解説的藍色猩猩的棒球比賽中,其實講的是對世界規則的認同或反抗。
這裏面有兩種相對理解。
一种理解是裁判代表棒球規則,藍色猩猩利用觀衆對“完全比賽”的狂熱期待粉碎了規則,毆打了裁判。
而另一種理解是,藍色猩猩的出色表現帶給觀衆絕大的期待,所有人站在它這一邊,而裁判反而是對抗世界的人。
那麽,就像在這個漂流世界中一样,有人擁有强大的超能力有的人沒有,這“不公平”。
投手評論道:“猩猩的故事中,裁判是凡人,藍猩猩是天才,凡人扼殺了天才。
”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不公平”的世道 —— 天才沒有受到公正的評價。
現實中也總有懷才不遇的人會抱怨這個世界的評判機制埋沒了自己。
一個側面佐證就是,有一段學生會主席感嘆拉吉塔尼能力便利可以做任何事,而瑞穗取笑了“只會把水變得好喝”的男同學。
這世界本身是不公平的,現存的任何一種評價人才的機制都無法做到絕對公平。
因此第四集的主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才評價機制,也不存在絕對公平,有的人生來就天賦異稟,所以管他呢,做自己所熱愛即可,不用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判。
第五集: 前四集的主题全都是社会问题,我认为第五集不存在单集主题。
(因爲如果是講霸凌,群衆并沒有發生改變,等於事件未解決)第五集作为推动剧情过渡的作用,是为了给第六集的总集篇做铺垫。
因此第六集既有单集主旨又有总集性质。
非要强行总结就是多依靠朋友增强自信,不要逃避。
(男主身邊的人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人,男主自閉躺平,他周圍的人:永遠相信鼓勵自己的希,友好且沒有攻擊性具有探索精神的拉吉塔尼,强勢但又很關心自己的瑞穗... 再加上“救世主”毀譽參半的名號。
呃......是不是很眼熟?
碇真嗣你改名換姓去別的劇組啦?
) 第六集: 本集主要靠对话点题。
希和明星有段对话,一個代表先天決定論,一個代表後天选择论。
这集点明了明星的能力是预知未来,会知道未来既定结果。
而長良的能力是“可能性”; “神”問明星,“既然知道結局你爲何還要加入?
” (因爲做先知是很了不起的,甚至可以成爲救世主)長良回復的那句:不要擅自拯救我們。
(是不是有劍風傳奇那味了?
)本集主题也很明显:不要安於走在別人爲你鋪好的舒適圈中,而是要自己探索可能性,做人生的主人。
說得哲學一點就是:相信主觀能動性。
説得神學一點就是:人定勝天,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第六集作为总集篇,我也在这个时间点做了个归纳:全片主題的核心和主角團體的超能力有密切關係: <1>瑞穗是無限商品,帶來了等價交換原則; <2>希是感受到前往原世界的光(“羅盤”),帶來了方向和希望; <3>印度人是科學工具的創造,帶來了探索世界的方法; <4>男主是無限可能性。
這幾個人的能力大概也揭示了成功的幾個必備要素:等價交換的原則(自食其力)、方向和希望、科學與探索之心、主觀能動性。
本片超現實的對應物:漂流象徵人生,人生本身無意義。
漂流教室這個大型試驗裝置只針對在校生,也就是只有帶有無限可能性的年輕人才會在此刻迷茫。
整個漂流的每集核心都是從上帝視角出發,討論的基本都是社會問題,也就是年輕人步入社會將遇到的種種問題: 将每集主題改成反問句:有人威脅你你反抗嗎?
不勞而獲的好處你會要嗎?
不參與社會活動做死宅開心嗎?
身邊有天賦異稟的人你心態會崩潰嗎?
你會抱怨是這個世界不公平嗎?
明知努力很可能徒勞你還會堅持嗎?
人生有捷徑嗎?
至此我個人覺得類似於哲學上的“終極三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 唯心和唯物都有對此不同的變形問題,有興趣可以自己查。
其中一種變形是“人生三問”: 1、如何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好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好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好关于人生的问题。
對應每集主題看看,是不是明白不少?
(其中“我是誰?
”這個被簡化歸并是因爲沒有意義,就像黑狗學長所説,我就是我,這個概念不會變,定義他是人還是狗取決於他自己。
)拉吉塔尼一直致力于解决第一个问题,而其余三人主要面对后两个问题。
第七集: 這回跳轉到的工地似乎遇到了往届的漂流者,體制化的規訓已經將人們塑造成完全不同的人。
工地上的人們正在努力搬磚(造“巴別塔”),以求抵達“天堂”;就像社畜日以繼夜地上班,以追求所謂“幸福”一樣;工人們非常努力地工作,卻連搬磚的方向都搞不懂,也不知道塔何時會完工,大家放棄了思考。
晚上睡大通鋪,吃的是蟲子。
在這個世界裏,工頭是披頭族,而披頭族則是各界精英的夢幻聯合,還繁忙地在世界間跑來跑去,這不就是資本家嗎?
精英們為工人畫餅説可以上天堂,裝作調查漂流,實則奴役工人。
工人們習慣了朝九晚五,發展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對媒體報道篤信不疑,把升天堂作爲人生終極目標。
爲了打發無聊,工人寧可聽信毫無根據的都市傳説。
被高度體制化所規訓的工人并非不知道天堂是謊言,只是以此填滿自己一無所有的生活。
就如同大部分工薪階層并非不明白升職加薪是資本家壓榨自己的謊言,只是以此填充自己不知所謂的人生。
就像拉吉塔尼開頭説的螞蟻一樣原地打轉。
本集往淺了說是批判窮忙族,往深了說是批判用消費主義泡沫炮製出物欲橫流飲鴆止渴的資本經濟。
最後長良選擇反抗,接觸了這個世界的真相,擺脫了這個世界。
蝙蝠末尾那番話驗證了第六集 “人生三问” 的總結,無論在哪個世界,人們都要想辦法學會和世界及周圍的人相處,并且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集主旨:大家同樣是學生走出校門開始各自不同的“漂流”(人生)。
卻在不同的體制下被規訓為完全不同的人。
精英資本家通過畫餅炮製虛假的希望讓工人們變成窮忙族,工人也安然享受著資本炮製出來的消費主義泡沫來自我麻痹並以此作爲人生目標,甚至要靠都市傳説來刺激自己無聊的人生。
本质上还是在写社会问题,但编剧并没有单方面批判某一方,而是写出了双方的心理构造,资本家精心炮制陷阱,工人甘願自我欺骗。
“窮忙族”這個概念好像最早就是日本人寫的,豆瓣有相關的書籍,有興趣可以自己看看。
總結起來一句話,人生要实现自我价值,做有意義的事,不要自我麻痹,拒絕窮忙。
第八集: 从第八集开始,内容主题逐渐开始抽象,越来越像在神话绘本中讨论形而上的问题。
小玉作为全能的“神”为村民创建了理想的乌托邦,山彦(黑狗)学长折服于她强大的个人能力而产生了留下的想法。
所有人都过分仰仗和依赖小玉,甚至到了只有赞美的程度。
小玉甚至无法听到一句真话。
即便瘟疫降临小玉依然是全村的希望,直到最后全灭。
现实中我们身边也总有能力出众鹤立鸡群之人,人们往往愿意崇拜、依赖这样的人,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人可以真正解决一切,对系统而言极其容易导致单点故障,对信者而言他们把希望假手于人,自身却停止了成长。
片中小玉是个善良且乐于助人的人,但最后的结局确是集体毁灭。
小玉埋葬鸟的那段则揭露另一层意思:被人崇拜或依仗的人更应该注意到自己对他人的解救是一种毒害,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对信者而言,永远依赖别人解决问题只会对自我成长产生妨碍。
反过来想,小玉真的喜欢留在这个平庸无聊的地方吗?
应该不是。
但如果没有她,村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
所以个人崇拜害人害己,对信者和被崇拜者都是一种诅咒。
本集主题:过于依赖他人,不利于自身成长,处处帮别人解决问题,也只会遏制他人成长。
当然也可以说是反对个人崇拜。
第九集: 原文我写得太生硬,引申写多了,这里重解下。
两个双胞胎竟为了谁的头发多一根这种无聊事争斗不休,还把头发数了一百万遍... -_- 而巧的是庄和诚司还都有相同的超凡力量——重置reset(倒转reverse),所以每次斗争都会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
结果发现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完全相同却又不完全相同。
其实这就是一个人的战争。
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跟自己过不去,处处跟自己作对,为难自己,讨厌自己,无法跟自己和解的故事。
这个问题在于,当事人无法坦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所以无法接纳自己。
比如你为什么讨厌自己?
因为穷搓矮肥,但有些问题是没法解决的,所以你只能接受。
无法跟自己和解最后什么结果呢?
自我毁灭。
所以本集主旨就是讲如何跟自我和解。
第十集: 通过读心术女孩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加贺喜欢翼,翼喜欢朝风,朝风喜欢希...朝风想让翼为自己打杂...同班同学在背后嘲笑朝风...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勇气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表露真实想法的后果。
本集明面上是写翼,但实际上是借她的能力来写朝风。
朝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并且极其在意他人评价的人。
他的本质是什么呢?
敏感、自卑、希望被人需要。
而这样的人最容易被人蛊惑利用。
自负和自卑是一体两面的,朝风的自卑在于无法找到自身价值,空有一身能力,希也是因为朝风无法找到自我价值而无法与其交往。
因此能力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必须找到某种伟大的事业并投入其中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
所以本集主题就是在讲:不能把他人评价当成自我价值。
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因为人都会说谎,要学会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否则容易被人利用。
第十一集: 可以把本集当作全片的总集,或者说主题的升华。
就单集主旨而言,瑞穗和长良面对希的死亡,这是一种离别。
随后瑞穗跟拉吉塔尼的对话引出“思乡病”(homesick)的问题。
曾经有个人活在自己的回忆世界中,他画笔下的故乡远比真正的故乡更有魅力。
曾经恋人的肖像画比其本人更漂亮 —— 他不断地美化自己的回忆。
但画家无法接受现实,离开了故乡他画故乡,恋人离开了他又画恋人,一直在追求已经逝去的东西而忽略了眼前。
因此本集表层主题过于明显:死亡不是终点,人生总会面临离别,不要总是沉浸于回忆,人应该正视眼前路,活在当下。
全篇的主题升华:随后拉吉塔尼又讲了一个寻死的异教徒的故事,他是个想在没有死亡的世界发明死亡的人。
最后他成功解构出了另一种“死亡”的形式:即无欲无求的佛陀状态。
片中那个寻死的异教徒原型就是加缪。
拉吉塔尼对抗存在主义危机的方法是积极的,他觉得无法预测的过程中毫无意义的光辉就是人生可贵之处。
但这不是唯一的答案。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加缪认为人总是寻求存在意义,而这世界没有意义,所以非常荒谬可悲,人的追求注定无法得到满足。
终止这种荒谬的唯一手段就是自杀。
加缪本人对抗荒谬给出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肉体自杀。
第二种是精神自杀,就像片中那个异教徒最后进入无欲无求的状态而“死亡”,其实就是宗教。
第三种就是西西弗斯,不过在萨特眼里西西弗斯大概属于自欺。
现实中年轻人步入社会久而久之会变得麻木空洞忘记初心,会觉得好像什么都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存在主义危机,自我怀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笃信决定论,无法与自己和解等等。
虽然人仍旧进行着社会活动生存着,但是却动摇了生活的根基,丧失了基本的信念。
讲得佛教一点就是“诸行无常,人世无非虚无幻灭”。
可以将八九十三集的主题都理解为对本集主题升华的铺垫,存在递进关系。
回忆中最后希跟长良约定在新世界重建友谊,希用萨特的 “存在先于本质”安慰长良这一切并非没有意义。
所以本集的深层主题也是全篇主题的升华就是讲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即在毫无意义的人生中,我们仍可以通过各种生命活动来实现自我塑造并获取意义。
第十二集:(作为现象上的交代) 该说的道理和表达的主旨其实已经讲完,第十二集是为了动画完整性的一个结局而已。
二人还是选择回到那个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世界,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好事发生。
背景一直是阴雨天。
长良还是会面对不讲理的大人,打工老板无情的责骂,进路志愿书的困惑,希也围着朝风转。
瑞穗的猫也死的死,剩下的面临被送走的问题。
虽然世界是无法改变,但是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看,夏目还是选择了加缪的做法,虽然西西弗斯无法改变自己推石头的命运,但是它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便这只是心态上的选择。
其实回顾下男主在漂流世界的能力设定也是如此,(我前面第三集就说能力设定八成跟核心主旨有关)男主拥有可能性,亦能做出选择,可他不是上帝,他并不能控制选择的结果。
所以有时他不做选择,是因为他害怕这个选择的结果,又怕为此后悔。
本集主题就是进一步强化全片主题:做出了选择就不要老是回头想是否正确或如何后悔,否则只会患得患失。
其实中国的世俗哲学早已有之,甚至一句话就能概括:不要怕,不要悔。
-- 如果把每集主题改成反问句: 1、有人威脅你你反抗嗎?
2、不勞而獲的好處你會要嗎?
3、不參與社會活動做死宅開心嗎?
4、身邊有天賦異稟的人你心態會崩潰嗎?
你會抱怨是這個世界不公平嗎?
5、逃避有用吗?6、明知努力很可能徒勞你還會堅持嗎?
人生有捷徑嗎?
7、你很忙,可你忙得有价值吗?
8、你身边有人能力超群,你是否会万事仰仗于人?
反过来讲,帮弱者解决一切问题,对弱者真的好吗?
9、你能坦诚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跟自己和解吗?
10、你活在他人的评价中吗?
11、在死亡和离别面前,你能接受现实活在当下吗?
11.5、我们要如何面对存在主义危机?
12、做出了选择还要后悔吗?
用存在主义做胶水把前面都缝合起来: 第一集:反正老子能力最强,乖乖听话啦!
反抗有什么意义呢?
不行,自由是一切的基础;第二集:反正有人能带来无限商品,乖乖伸手就好啦。
为什么还要自食其力?
不行,等价交换才有价值。
第三集:反正我们这些尼特族、御宅族、死肥宅的性格和爱好就是那么不受欢迎,干嘛还要去和社会集体打交道?
不行,做死宅不好。
第四集:啊 棒球输了一定是因为裁判或规则出了问题,我没能成为伟大投手一定是这个世界的评价机制不公平!
啊 为毛有的人生来就天赋异禀,这不公平啦!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难道别人天赋异禀你就认栽了?
关键是你是否热爱棒球本身。
第五集:逃避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所以适当依靠下朋友,不要逃避!
第六集:既然有人能预知未来提前知道结局,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劲去漂流?
不行,要相信人定胜天,命运由我。
第七集:反正能有地方睡觉有东西吃就能苟活啦,管他造的通天塔朝哪个方向啦。
不行,这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人要活出自我价值。
第八集:反正有全知全能的伟人带领我们搞定一切,我们待在舒适圈里享受乌托邦不好吗?
不行,想要成长就不要总是依赖他人。
第九集:无法自我和解,无法认同自己,那就自灭吧。
第十集:为什么要追求自我价值,只满足于他人的评价行不行?
只要别人夸我让我膨胀就好了,开心又自豪。
不行,这样会被人当枪使。
第十一集:诸行无常,人世无非虚无幻灭。
活着有什么意义?
是没什么意义,但说不定会有好事发生呢?
第十二集:做出了选择就不要老是回头想是否正确或如何后悔,否则只会患得患失。
(要做就不要怕,后悔就不要做) 全片评价: 本片美术风格独特,用一種相對靜止或與世隔絕的設定來模擬真實社會中的情況,就像一个真空的大型装置艺术发生器,世界观的设定是变动的,很多设定和剧情发展非常荒诞,又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特色比如黑幕、猩猩、方舟等,科幻作为一种万能的道具实现了单元式的切换。
本片意象多变,第二集的蓝火,第八集的乌托邦、战争等象征物有浓厚的寓言性质,第四第七集又有鲜明的社会启示,结合本片独特的美术风格就像阅读绘本上精美的寓言故事一样,令不同读者都有不同感受。
每集如同解謎,视觉信息量和文本信息量同样巨大,趣味性很强。
它不跟你解釋世界觀的非合理性,也切合加缪面对的荒诞。
编剧的台词功力相当了得,比较精彩的第四集第八集第十一集都是通过文本驱动故事,类似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类电影。
但是这也带来个问题,动画作为视觉艺术,台词并不是最佳的剧情驱动媒介(不是每个人都是墨镜王),镜头语言才是呈现的最佳载体。
到了后期会给人什么感觉呢?
你会觉得剧中人都高度抽象化了,好像贤者和禅师在对话一样。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呢,对于不善于理解文本的人会枯燥一些。
同时,由于比较依赖本文叙事,诸多主题借人物之口表达过于明显,应适当留白。
漂流人物的“超能力”作为全篇主题的核心线索串联起了存在主义危机下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与世界相处的方法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问,都是现今日本动画中少有的深刻主题。
以上帝视角对青年人遭遇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有意思的是导演没有单纯批判,正反角度很多。
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表现手法在今天的业界无论如何也值得鼓励。
动画没有高低,但是有深浅。
9.5/10 备份于:https://bgm.tv/blog/306182
二刷之后,不得不感慨,夏目真悟监督不愧是Madhouse的明日之星。
作为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动画作品,《漂流少年》的完成度之高令人咋舌,无论是从制作层面,还是作品内核层面,都非常值得玩味,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动画,是我将来必定会重看的作品。
漂流,是一场试炼,是一场属于少年少女们的漫长的毕业典礼。
以第六集《漫长的告别》为界,动画可以被鲜明地分成两个部分。
故事的开始,不同的世界象征着不同的社会规则,世界不同改变,所带来的是价值观与社会观念的不停改变,而不同的能力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天赋,漂流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天赋不同,来选择如何继续走下去:是选择跟随着上位者的指引,做一个听话的学员?
还是忘记过去,找到一个能够适应的世界继续生存?
抑或是像长良一样,即便真实的世界多么晦暗,也依旧坚定地迈出那一步?
《漂流少年》可以被看作一场关于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之间的辩论,以希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同长良代表的虚无主义,在漂流中探索着人生的意义。
但它也绝非仅仅是存在主义的赞歌,动画的后半部分也并未完全否定虚无,而是借拉吉塔尼之口,给出了恰恰因为人生是虚无的,时间最终会消除一切意义,所以当下的瞬间才是最宝贵的答案。
因此,长良最终选择回到现实世界,摆脱了过去逃避的自己,正视自己的人生,他开始有了情绪和思想,他可以潇洒地转身,大踏步地向前走,希的精神就像那只指南针,在指引他的方向。
就像瑞穗说的,漂流的经历改变了他,长良终于完成了这场长达两年的毕业典礼。
我特别喜欢能力遗物的设定,漂流的世界是没有死亡的,人的肉体消失之后就会化作能力遗物,它就好像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浓缩,一个人在他的实体消散之后还能通过能力遗物的形式世界上继续发挥作用,能力遗物就好像这个人的灵魂,它的存在对他身边的人的影响是永恒的。
江口寿史的人设简单灵动,在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给制作留下了大量发挥的空间,在没有内心独白的情况下,《漂流少年》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极好的完成了对人物弧光(主要是长良)的描绘。
《漂流少年》使用纯手绘赛璐璐风格的背景美术,使用高饱和的纯色,让这部作品处于一种明快而又忧伤的氛围之中。
同时,整部动画的风格偏复古,让背景和人物能够非常好地融合,达到夏目监督“既要突出背景,又要让人物和背景融合”的效果。
镜头上,《漂流少年》使用了大量的跳切,以及介乎于空镜与远景之间的镜头,这赋予了观众与长良一样的“观测者”视角,观众得以伴随着漂流者,完整地见证了这一场漂流的全貌。
渡边信一郎的音乐品味真好,在不刻意使用配乐的前提下,声效也更贴近真实世界的音效,背景音乐只作为烘托人物心境的催化剂,适时的出现,对配乐谨慎地使用,让观众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动画本身,也展现出了夏目监督的自信,不需要运用大量的配乐也能恰如其分地把情绪带给观众,而选取的几首配乐也都非常恰当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难忘。
《漂流少年》是一部不太容易看懂的动画,它蕴藏有太多的细节和充满抽象意义的符号,也许需要花上很多时间才能读懂,但是没关系,夏目监督在访谈中说:这部作品省略了很多东西,因此看上去说明比较少而留白比较多,这部作品可能会有很多理解的方式,请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希望大家随着角色一同冒险,并在其中获得一些体会,若这部动画能在你心中留下些什么那就最好不过了。
用心去感受,《漂流少年》一定会给你的内心带去些什么。
暑期已至,七月眼看就要过去。
这个季度的动漫新番已经浩浩荡荡的开播了。
作为难得一遇的原创大年,上个季度原创动画的整体质量堪称史上最强(没有之一)。
前有偶像原创《佐贺偶像是传奇R》坟头蹦迪,后有科幻原创《薇薇-萤石眼之歌-》炸到飞起;
左有特摄原创《SSSS.电光机王》假特摄真恋爱,右有格斗原创《机甲拳击2》假格斗真搅基。
最后还有唯一真神《ODD TAXI》(奇巧计程车),完美诠释什么叫惊喜,什么叫牛X!
珠玉在前,新一季难免黯然失色。
但一片惨淡之中,小明还是发现了一部珍宝。
王炸团队,惊艳画风,超神剧情,绝赞原声。
虽然只更新了一集,可up还是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想尽快将这部七月霸权头号种子安利给你——
在盘剧情之前,up得先浓墨重彩的介绍一下本作的来头。
日本的季播番剧其实非常仰赖制作公司和主创班底,一般团队的水准会直接体现在动画的整体观感上。
《漂流少年》由名导夏目真悟监督,Madhouse制作出品。
在业界,Madhouse一直是头部集团中的佼佼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和质量兼顾,被誉为佳作量产机器“疯房子”,巅峰时期一季多开,部部出圈。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灵魂人物——创始人丸山正雄。
在“业界圣经”《白箱》中,主角所在的动画制作公司“武藏野动画”的社长“丸山正人”正是以他为原型。
虽然这个社长在动画中看似除了做各种好吃的啥都不会,但实际上他是业界顶级制片人。
丸山正雄在日本动画早期就踏入动画行业,1965年加入手冢治虫创办的虫制作工作室,第一次参与创作周更的TV动画(以当时的动画产能“周更”是相当大的挑战)。
虽然虫制作在1973年破产,但手冢治虫培养出的一众动画人在之后产业崛起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丸山正雄正是其中之一,在离开虫制作之后,丸山于1972年成立了Madhouse,期间提拔了大量才华横溢的新新动画人(今敏、细田守等), 并且监制了公司旗下几乎所有作品。
成立的20年间,Madhouse一直在做ova作品(随动漫杂志光盘附赠的单集特别篇动画,制作要求一般比TV动画高),首次制作的长篇动画《魔卡少女樱》在世界范围取得巨大成功。
Madhouse从此声名鹊起。
其后佳作不断,《死亡笔记》《 NANA 》《全职猎人》《大剑》《黑礁》《魍魉之匣》《怪物》等都取得了口碑与商业上的成功。
但在2010年,由于今敏去世《造梦机器》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陡然成为亏损和负债。
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Madhouse被卖给了日本电视台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而丸山也另起炉灶重新成立了MAPPA(关于后起之秀MAPPA我们以后再详细说)。
被收购之后的Madhouse虽然少了灵魂人物,但背靠财大气粗的“新爸爸”,依然延续着超高的作画水准。
不乏《寄生兽》《Overlord》《花牌情缘》 《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ACCA13区监察课》 《四叠半神话大系》《不吉波普不笑》《一拳超人》等佳作频出。
而后面这四部,皆出自王牌监督夏目真悟之手。
作为Madhouse镇社当红头号炸子鸡,夏目真悟自然坐拥全社顶级资源,所以《漂流少年》这种有悖商业动画的原创作品才有了与观众见面的可能。
视觉风格上受“鬼才汤浅”的影响(二人之前在《四叠半神话大系》中合作过),而故事上则有着前作《不吉波普不笑》的影子。
叙事相当意识流,情节有大段的留白,很多关键情节还要靠观众自己脑补。
故事一开始,就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异事件中。
主角长良是名高三学生。
一天,包括他在内的36名同班同学,突然随着学校一起穿越进异次元之中。
他们一起在无尽的黑暗中漂流,更奇怪的是其中一部分同学突然有了各种各样的超“能力”。
跟“X战警、海贼王和葫芦娃”这些主打超能力的作品不同,本片中人物获得的能力都比较抽象。
女主希的能力是“罗盘”,只有她能在一片漆黑中看到一个发光的亮点。
瑞穗的能力是“喵马逊”。
无论什么想要的东西,身边三只猫都可以凭空给她拿来,这bug一般的能力在后期很可能会陷入“兵家必争”的境地。
朝风的能力则是“慢光”,可以操控重力,是全队的武力担当。
而主角团四人组中,只有男主长良的能力目前未知。
同样获得能力的还有其他学生,但和“老实本分”的主角不同。
那些没有主角光环,之前完全默默无闻,突然之间天赋异禀,为了彰显力量他们开始肆意破坏取乐。
而为了恢复学校的秩序,学生会成员站了出来。
小个子的明星首先号召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在“棒球帽”当选队长后,立马制定了全新的规则。
这一系列猛虎般的操作都是明星主导,在手机群组里完成的,虽然表面上看似“棒球帽”在领导,实则明星才是在幕后掌控一切的那个人。
群组中一共有34人,缺的两个学生就是男女主。
这俩人如闲云野鹤一般完全置身事外,长良觉得事不关己所以没接受进组邀请,而崇尚自由的希压根就没有手机。
主角团里爆脾气的朝风对学生会的决策非常不满。
就在他开始大搞破坏以示抵抗时,脸上瞬间出现一个黑色的❌并不由自主的开始接受处罚(狂做解不开的除法题)。
原来,规则在颁布的一刹那,对所有学生都产生了约束力。
一但有人违反,学生会的成员就可以进行处罚,而且这种惩罚是无法抵抗的。
孤立的学校俨然成为一个微缩社会,人性的波诡云谲开始悄然上演。
学生会三人组瞬间大权在握,但就像孟德斯鸠的那句名言——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产生腐坏。
队长棒球帽慢慢开始膨胀,并制定了“队长的话是绝对的”这种暴君条款。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朝风再次发起“农-民-起-义”。
意外的是,这次棒球帽喊出的“惩罚”完全不管用了,原来朝风憋了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大招。
万万没想到,恼羞成怒的队长居然用球棒将朝风击倒。
面对暴政,领导集团的明星“大义灭亲”,对棒球帽发动惩罚。
棒球帽于是不由自主的开始光着身子蛙跳,大型社死。
在一片混乱中,学校开始下沉,黑暗在慢慢吞噬。
为了挣脱困境,希朝着黑暗中的光点纵身一跃,长良紧随其后,
随着二人的下坠,无尽的黑暗褪去,他们来到了山谷边的海面上,终于结束了学校在虚无中漂流的状态。
第一集到此就结束了,疑问和谜团不减反增。
长良他们究竟能否回到原本的世界?
想知道答案只能跟小明一起去追番了。
《漂流少年》是一部风格强烈、彻头彻尾的创作者类型作品。
首集中,通篇没有一首背景音乐,全凭视觉和文本内容来营造特异空间里的诡异氛围,堪称技高人胆大。
多视角切换的叙事,干净简洁的人物造型,明亮的色彩,精致的场景都有别于一般娱乐向的作品。
故事舞台从一个被黑暗包围的学校逐渐展开,线索不断揭示,世界观不断拓展,价值观不断拉升。
这样的层层递进让本剧的格局有着不断变大的惊喜感,展开手法相当讨喜。
而学生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能力,最后拼揍在一起很可能会取得一种恍然大悟的精妙之感。
而故事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对人性的刻画。
学生间相互的质疑与猜忌,无法克制的嫉妒心,还有支配欲引发个体与群体的对立,规则和自由的矛盾冲突。
寥寥几笔,一众魑魅魍魉跃然眼前。
接下来的故事展开,想必仍会以此为基点。
单从首集来看,分镜、作画、演出手法都可圈可点。
信息量大到爆炸,伏笔多如牛毛,各种电影语言般的隐喻。
一闪而过的画面,将男女主的位置、态度、情绪、心境乃至性格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处处彰显监督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
然而讽刺的是如此走心之作,追番人数和播放量在整个7月番中却排名垫底,很可能落入《奇巧计程车》一般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动画已经越来越大众化,随着向主流文化靠近渐渐发生一个现象,一部作品成功与否越来越依赖于题材和噱头。
标题、设定越抓马另类越容易破圈爆红,即便崩坏、暴死、扑街,也能凭着“黑红”死得不那么难看。
纵然制作再精良,展开再超神,但只因没有“穿越”“后宫”“废萌”“偶像”“龙傲天”所以就是无人问津,如此愈演愈烈的“劣币驱逐良币”,up看在眼里是真的着急。
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在圈子里有耐心看完一整集动画的人越来越少、只会跟风热点的人越来越多的当下。
本片的主创依然在追逐自己的理想,用爱发电!
这般全倾付出、毫无保留的机会,用监督的原话说“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这样一部虽然门槛稍高、需要动脑,但绝对良心的原创作品能走多远?
市场能否给出正向反馈?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明实在无法抱持乐观的态度。
能做的,唯有大声呼喊。
希望喜欢动画的小伙伴,可以给它一个机会。
戳【有用】,神作赶紧给我火!
--二刺猿的小明还聊了很多其他番剧,感兴趣的小伙伴去瞅瞅吧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旷世神作终完结,世间再无EVA……EVA系列解析◎10年了,终于又等到这「永远的神」 致不灭的你◎逆天高分9.8,一集封神!
绝了,飙泪,起立鼓掌!
鬼灭之刃◎10天100亿, 狂破日本影史纪录的《鬼灭之刃》何德何能?!
薇薇 -萤石眼之歌- ◎逆天开挂,集集高潮!
4月霸权当之无愧,良心神作必须吹爆!
工作细胞◎刷爆B站,炸翻热搜,官媒表扬!
这扒开肉体的霸权神作,季季9.6刺客伍六七◎炸了!
开分飙到9.5,国产良心一集封神雾山五行◎一集飙上9.5,狂吹不怕被打脸,这国产神作不爆,天理难容!
天官赐福◎感天动地、让人哭瞎的绝美社会主义神仙兄弟情,来!
了!!
降世神通◎16年前「火遍全球」的中国风,这么牛X的巅峰神作,为啥再也拍不出?
0. 漂流少年中,核心的世界观是这样一幅图景:存在着几乎无限多个“小世界”,人们不断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不断移动,不断“漂流”。
每一个小世界都有着自己的“规则”,每个规则都以一种超自然现象来表现,就像某种法律、某种“世界观”。
这种【在多个世界之间不断移动】的图景,令人不禁想到一些熟悉的讨论。
例如,在网络世界中,我们也在不同的“岛宇宙”之间不断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同样在不同的“共同体-社群”中不断移动,每个社群(例如学校、公司,甚至某个小圈子)都有着自己的【规则】,或共享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运行方式、气氛。
这一点与漂流少年中所刻画的何其相似。
在多个【世界】之间不断移动→在多个【共同体】之间不断移动。
前者会不会只是后者的隐喻?
——但是,仅凭某种相似性,就断定前者是后者的隐喻,并进而以此来理解整个作品,不会太自说自话了么?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必须回到文本之中,看看作品的内容是否容许这样的理解。
在此,大概有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这样一种理解,必须能够解释、定位全作的绝大多数文本,简单来说就是每一话——每一话都必须与这个核心概念有关; 第二,要有一种主题的演进,而不是牵强的“这也有关,那也有关”——解读出的主题要有某种逻辑性,而不是支离破碎。
一旦满足了这两个标准,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这样一种理解,即使并不全面,至少也不是随意的胡思乱想。
【小世界=共同体】,【漂流=在共同体之间移动】——接下来,我们从这样的猜想出发,去思考全文的主题。
1.现存的共同体的危害——第1-3话 如果从【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前三话中,主要的刻画都在于,揭示现存共同体所隐藏的潜在危害。
在第一话中,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明星等人(学生会)篡改世界的规则,成为高层发号施令,第二部分是女主“闪耀的一跃”,跳出了这个现有的、本以为就是世界全景的小世界。
在此先将那个“闪耀的一跃”存而不论,放到后面再议,仅仅考虑第一部分的话,它就和第二话,第三话,构成了一个相似的集群。
第一话中,表面上学生会掌握了校规,实际上校规的力量却来自众人的认可,学生会只是窃取、篡改了这一力量,将其转为从上到下的支配; 第二话中,表面的等价交换,实际上却是不等价交换,隐藏着对瑞穗(或者说她的猫)的单方面压榨; 第三话中,表面上人人和谐,集体参与的班级,实际上却区隔、排斥某些人,将他们实质性地排除在外。
在这三话中,【世界的规则】或者说超能力、超自然现象,只是将一些简单的主题奇观化、放大化,而核心的表达,可以说都是【对共同体弊端的揭露】,或者说批判。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解之处,问题在于这一揭露、这一批判指向了什么。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话最后“闪闪发光的一跃”,恰恰是这一阶段揭露的意义——通过批判现有共同体,生起一种【跳出现有共同体】的勇气。
这一跃并不只是第一话结尾的一跃,从主题和精神来说,它也是对整个前三话的一个收束,甚至是对前五话、对整部作品的收束。
或许可以说,这是提纲挈领的一跃——它为整部作品定下了一种气质或精神。
2.承载共同体的人,创造共同体的人——4-5话 揭露了现有共同体的弊端,自然要进入新的共同体,但新的共同体却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第四话、第五话中,问题不是从现有的共同体A,简单地跳到另一个共同体B,而是深入到了一切共同体的内部,刻画了一个较为浪漫的主题——承载共同体的,是人。
在第四话中,讲了一个“伟大的猴子棒球”的故事。
这个故事好像和主角团的剧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单纯的寓言故事,但却对前文的主题构成了一种递进。
在这一寓言故事中,有一个猴子(猩猩?
)裁判坚持了“正确的游戏规则”,却不得不与几乎所有人为敌,然而当裁判被认定错误时,本作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被杀死的不是那个裁判,而是棒球本身。
(大意)” 只有当猴子裁判坚持他所认定的规则,棒球游戏(=共同体)才真的存在,人们在玩的也才真的是那个游戏。
诚然,我们可以随意地改变规则,甚至在棒球场上互相扔手榴弹,但这个时候,我们在玩的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游戏了。
这个古怪的寓言故事,将共同体的意义归结给了人——-【承载共同体的是人】。
如果没有人的承认、共享,没有参与者的坚持或麻木,任何共同体都难以为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四话走到了共同体的“内部”。
而到了第五话,则又沿着这个方向更进一步——【创造共同体的也是人】。
在这一话中,首先呈现的,是男主和朝风的对抗。
男主的能力是“流动”,是“新的可能”,是“进入新的世界”,而与男主相反,朝风有一个固定的能力,只有在某个特定的世界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所以他试图“固化”,试图“停滞”,试图让那个特定的、单一的、固化的小世界,冒充成宇宙的全部。
这是流动和固化的对抗,是可能性与停滞的对抗,是多和一的对抗。
在这两端之中,“人”被视为流动的一边,“没有人天生就有某种价值”,不断创造、不断进入新世界、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才被视为正当,或者某种人的本性。
而到了后面,人们惊讶(?
)地发现,男主的能力并不是“逃避”,而是【创造】。
在这一话中,男主的能力被重新定位:并不是说,他从一个已经存在的共同体A,逃避到另一个已经存在的共同体B,恰恰相反,正是他本人【创造】了这个共同体B。
——男主不是一个群员,而是一个群主。
无论下一话中,他的能力又得到了怎样的修正,至少在这一话,男主的能力正好又将主题推进了一个小节。
从【承载共同体】,到【创造共同体】,人的主动性在此升级了。
面对现有共同体的缺陷,问题并非逃避到另一个共同体(可以想见,另一个共同体很可能也有缺陷),而恰恰要以自己的力量去开创。
在这两话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极度乐观的图景:决定共同体的是人,创造世界的也是人,人有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他们可以不断打破现存的共同体,不断去创造新的世界。
——然而,情况真的有这么乐观么?
这样一种【创造新共同体的无限可能性】,自然是乐观的,而且振奋人心,它也是很多作品的主题,不过,本作的主题,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阶段。
到了下一环节,作品展开了追问:这样一种创造新共同体的可能性,真的是无限的么?
3.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第6话 从第六话开始,情况急转直下。
如果说在前五话,一直存在着一种上升序列,那么到了第六话,这一上升的进程却似乎戛然而止。
首先是在情节上,人们一开始追随着希的罗盘,追随着“正确”,去往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理想家园(=现实世界),但此时此刻,人们却发现自己是复制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能回去的地方。
另一方面,主题上也面临着一种危机。
从第一话气势惊人的跳跃到第五话的“无限创造新世界”,一种乐观的、能动的气质是不断上升的,但这时却停滞了——新世界并不是想创造就能创造的,打破牢笼的跳跃,也不一定能回到故乡。
男主的能力不再是“创造新世界”,而是“观测新世界”,而这种观测,只有在存在【可能性】的时候,才能让新世界诞生——这一转变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漂流少年的前五话,是在刻画逐渐提高的【创造共同体的可能性】,从第六话开始,问题就变成了【创造新共同体的现实性】。
如果说前五话是在刻画“漂流的精神”,漂流的勇气,那么从第六话开始,问题则变为了“漂流时所面对的现实”,漂流的可行性。
如果说前五话刻画的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那么从第六话开始,刻画的就变成了“有限的可能性”。
这就像是一种九阴真经上下部的关系:上半部是内功和总纲,下半部就是对敌的各种招式例题了。
当我们通过前五话获得了一种“不断创造新世界”的精神,现在所呈现的,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精神,去面对既有的现实了。
在第六话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我们”是复制人,在我们想要回到的地方,已经有了另一些“我们”【占据】了位置; 第二,男主的能力,从创造世界变成了观测世界,从无限的可能性,变成了【有限的可能性】; 第三,现实世界中,希去世了,绝对正确的罗盘,不再指向任何地方。
我们只能在现实世界创造新的共同体,但是在现实世界,已经有了其他的共同体,已经有了其他的“我们”。
“创造新世界”的举动,不再是任意的,恰恰却是与现有共同体、现有条件的对抗。
正因此,这一创造的可能性,也变为了有限的、有条件的。
因为“创造”不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一种对抗,这一创造就很难说是绝对的正确,反而恰恰是一种小世界之间的战争,是用自己创造的世界覆盖他人的世界,用新的叙事抗衡旧叙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不再有绝对正确的罗盘。
在第六话,以上的三个转变由此刻画了出来。
但问题在于,接下来就不再有正确可言了么?
如果不再有绝对的正确,主题的演进,又将去往何方?
接下来的几话,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这个问题:即使不刻画绝对的正确,我们还可以刻画错误。
4.令人沉沦的陷阱——第7-11话 面对现实,面对“已经占据了现实”的共同体,我们很容易犯下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遗忘,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创造世界的能力,就此沉沦。
从第7话开始,本作中的每一话,均刻画了一种令人沉沦的陷阱。
它们是某种谎言,令人失去力量。
正因为已经有了创造世界的力量,我们才会将之遗忘,正因为已经有了【漂流】的精神,我们才会沉沦。
与1-3话相比,7-11话的区别正在于,它针对的并非现存的共同体本身,而是那个面对着现实的【自己】。
谎言是针对创造者的谎言 第7话(挖洞)的谎言在于【倒转】。
这是一个过于经典的谎言,以至于一切事物都建基于其上,对此的简单揭示反而变得无力。
在这个谎言当中,价值上更优的、真正的创造者,却倒转到了最下方,徒劳地耗费着自身。
共同体编织的虚假神话像虫子的光一样,让人固化在既有的共同体/叙事里,而创造新叙事、新共同体的可能性(男主),却被视为犯罪和危险,视为会导致他们悲惨生活的万恶之源。
——但是最终,这样一种危险的可能性(男主),也是翻转一切的力量。
由于这一话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像是某种老生常谈,人们不免开始怀疑,这是要锐评某种社会现状了。
不过,若是结合上下文的文本,也许更应当将之视为【谎言的揭露】。
即使揭露了谎言,现状也不会突然变好,正相反,也许还会被骗你的人狂揍,落得鼻青脸肿,但本作对此的揭露,似乎不在于其他,而在于避免沉沦。
一旦脱离了幻象,我们就又找回了【漂流】的力量。
第8话(小玉和狗)的谎言,在于【虚假的普遍伦理】,一种大家都很幸福、很温柔,互相帮助的表象。
沉迷于它,而不是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真正的自己,痛苦就会不断积累。
不加节制、不加选择,普遍地分派给所有人的善意,也没有力量排除要排除的东西。
某种被压抑的东西注定爆发,停留在表面的温柔中,山彦(狗)错失了真正的机会。
第9话(猫的真相、双胞胎打架)的谎言是【依赖关系】。
——这并不是情感上的依赖关系,而是说类似于家长(猫)和孩子(瑞穗),有力者(朝风)和无力者(希),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
双胞胎为了停止无休止的内部斗争,利用外部的帮助战胜了自己,但是这却是虚假的,只会带来空虚。
猫的宠溺也使人们看不到瑞穗自身的可能性。
到了最后,瑞穗还是自己站了起来,没有沉迷于那种不平等关系。
第10话(读心者、悬崖)的谎言是【相互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例如朝风(已经得到了外部价值的人)和希(本身没有外部价值,甚至已经死了)的对立,看似是很容易就可以消解的。
通过谈话等等的方式,两个人渐渐改变了态度,可以互相承认、互相理解,就连读心者也可以证明,这样的相互理解不是虚假的——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和解。
但到了某个关头,就连内心的声音也代表不了什么。
可能是自我欺骗,也可能是临时起意,朝风忽然没有救下希。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漂流世界,希都永远地死去了。
某种对立并没有真正抹消,相互理解的谎言,仍然在制造幻象。
第11话的谎言是【怀乡症】。
将过去无限美化,因而不肯直面当下;对纯粹的理想无限憧憬,因而无法直面现实。
相反则是直面死亡(发明死亡)、直面离别。
这是经典的对立,无需多言。
至此,对于谎言和幻象的刻画,就迎来了尾声。
长良和瑞穗终于离开了漂流的世界,回到了现实。
5.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第12话 最后一话,长良回到了一个无限近似于真实世界的“另一个现实”,在这个世界中,希还活着,各种事物有着微妙的变化,整体却似乎毫无改变。
在这个世界中,长良对受伤的鸟伸出了手,也能直面他人的视线,但是,对于不认识自己的、另一个希,他似乎不打算建立起之前的友谊。
面对装作不认识自己的瑞穗,长良似乎也并无不满。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某些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一种经典的“与世界和解、接受现实”的主题。
但如果是这样,为何瑞穗会说,“只要你体内还留有那座岛上的自己,那就没问题了。
”——保留那座岛上的自己,又怎么会是单纯的“和解”呢?
或许,这里确实包含着一种强烈的、“接受现实”的气息,然而问题在于,接受的是怎样的【现实】?
就像刚刚提到的,长良所来到的“现实”,并不是他曾经的那个现实,而是一个无限接近于过去的、“另一个现实”。
这样一个现实,并不是他的创造,也不能说完全出于他的本意——不然的话,他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现实。
可这样的一个现实,却是他“漂流”的终点,是他不断创造、不断面对现实的局限性、不断妥协又不断重新前进,一整段旅程的终点。
面对现有的共同体,面对占据了现实世界的其他“我们”,面对有限的可能性,即使付出全部,最后所能得到的,也许也只是【无限近似于过去】的另一个现实,所能造成的改变,也许也只是【无限细微到几乎不可察觉】的微妙改变。
——然而,这个【无限近似于真实世界】的现实,毕竟也已经是一个【新的现实】。
——在这个【新的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尽如人意,但却仍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
长良,或者说本作的主题所“接受”的,就是这样的【现实】——“漂流”之后的现实。
现在我们已可以做出一个总结: 【跳出共同体的一跃(贯穿全作)→→现有共同体的弊端→承载共同体的人→创造新共同体的无限可能性→创造新共同体的有限性→与现有共同体对抗时的陷阱或沉沦→无限近似于过去的新现实。
】 漂流少年的旅途,就此结束。
新的世界在等待着开始。
6.杂感 基于目前梳理出的主题演变,或许已经可以印证开头的猜想,至少【世界=共同体】的思考方式,并不至于毫无收获。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并不是很想写这个梳理,因为漂流少年的趣味并不在于主题,而在于它的视听效果,它的世界观,它的人物…… 不仅如此,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漂流少年的呈现方式是比较奇怪的,很多时候,整个故事都不像是传统的、完成度很高的“主题单元剧”。
例如,伟大的猴子棒球的一话(第四话),如果是常规的主题单元剧,就会设计内外双线:一个寓言,和一个“现实中发生的事”,两相对照,互相印证,但本作中,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听了一个寓言故事。
除此之外,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只有少数集数的叙事方式,比较像常规的主题作模式,绝大多数内容都很符号,或者说,呈现为主题要素的某种拼贴。
这样的叙事模式,让我很难当作主题作来沉浸,当我忽略主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视听、意象上的体验,一旦去深究主题,思考什么样的叙事呈现了它的主题,情况反而会很违和。
相反的,我又不太能分析出,是什么样的视听效果吸引了我,我的体验分别都来自何处——这样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我忽略了真正吸引我的东西,却反而对着没那么喜欢的部分喋喋不休。
出于以上的原因,看过动画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都没什么兴致去写一篇像现在这样的评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部动画的记忆渐渐发生了改变。
慢慢地,在回忆中,它似乎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动画之一,一幕幕画面、一个个意象,在我的脑海中仍保持着鲜活,唤醒我一些朦胧的情感,而叙事等方面的违和之处,却忘得一干二净。
不知不觉间,我对这部动画产生了奇妙的感情,甚至也许更胜于刚看的时候。
到了这时,有没有表达出我喜欢的点、主题的梳理是否有意义,都变得不再重要。
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份记忆的喜爱——即使它可能不是对动画原作的喜爱。
这也许正是第11话中所刻画的怀乡症?
我不知道……
在我眼里这又是一部实力吊打各路名气番的作品。
夏目真悟,很难想象他的野心有多大。
作品的风格从头到尾都保持的很完美,很现代,或者说后现代。
日漫能够有如此文艺化的作品出现,真的难能可贵。
不论不同群体对这部番的评价如何,我个人是非常喜爱的,喜爱到了极点,所以无需多言了吧,大爱二字足矣。
本番是原创番,这已经提高了它的地位,原创番本身就是赌博。
我很难不拿这部作品和前段时间的《奇蛋物语》作对比。
二者皆为原创,而一成一败一优一劣非常明显,几乎所有方面都被完爆。
《奇蛋》的立意可以说是肤浅的不行,而本作则颇有鹤立一般清新而深刻。
这正是我想说的。
在日本动漫高度饱和的环境下,原创番想着现代风格发展,抛弃那些中二的异世界的无脑热血或是无意义日常套路,向着”意义”,“存在”,“反思”,“现实” 进发,是如今的一种趋势。
这些作品注定小众,因为它们超出了普遍大众的审美水平,大部分人不爱看,小部分人只能浅尝辄止。
但没有高度的立意,作品就不可能成为经典,这句话用到电影里是对的,而动漫往往不被视为和电影有一样的价值的作品。
动漫的受众和自身发展,本身就存在矛盾。
可是原创剧本要写出崇高的立意来,全靠着监督一人有着高处的意识,这对监督这个职业是有着极高的挑战的。
正是很难做到,才导致现今日漫有很多一本正经讨论社会的故事但本质上却只是枯燥说教,连监督自己都想不到问题的深层的情况。
我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漂流少年》并不是这样一部作品。
许多人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结果而不去关注过程,正如他们所关注的大量的对白和隐喻似乎乏善可陈一样。
他们忽略了隐喻和想象拓展这个过程本身的浪漫与美感。
就如同今敏的作品一样,如果将《红辣椒》,《蓝色恐惧》归结为反映人心和现实,《千年女优》归结为表现爱情,那虚化与想象漫溢的美又被丢到了何处呢?
正所谓动漫也是视听的艺术,如果去关注台词与设定,关注目的就不对了吧。
你应当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设身处地的思考这场漂流的美,我举几个例子吧,希追着光冲刺纵身跃下的那一幕,最后一集在时空变幻中奔跑的那一幕等等。
还有一点要弄清楚,虽然故事的单集都有着某个矛盾与谜题的开解,对应着现实中某个问题的反思,对人性的揭示等等,但作品的核心仍然在于成长,而看懂作品是如何展现成长的种种侧面才是关键,而非是觉得看懂了隐喻就很厉害,这是很幼稚的。
豆瓣下的一个热评说的很对,必须竖大拇指。
即,这部作品并不追求“达意”,它想说的并不明确,也无底气,但换个角度想,监督自己又如何就什么都想的通呢?
因此相比说教,更高级的方法是呈现,展现,然后让观众去感受。
我很欣赏这样的想法,每次难懂的作品必然有大量的解说,可并非什么都是有意义的,漂流即是漂流,它自己也就代表了它的所有意义,而并非是其他什么的代指。
生活也是如此,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却又什么都包含其中。
想要处处都想的明白,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哲学上的寄托罢了。
简洁的说,就是我认为我们要承认事物的复杂性与不可知性。
作品也是如此,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
最后来说说我对作品核心的理解吧。
我认为《漂流少年》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情节,就是男女主选择回到原来世界这一个决定,这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抉择。
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也漂流了,我无法找到让我回去的理由。
漂流是美丽的,崭新的,充满可能的,不死的,而现实是灰暗的,丑陋的,压抑的。
但即使是主角们,也并没有回去的理由,回去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回去之后,长良仍然没有存在感,瑞穗会失去她的猫,而希会死去,而看似他们回去的动机也只有初期提到的,想念原来的世界——这一不能算理由的理由。
而待在这里,可以有各种超能力,更重要的,有他们珍视的彼此。
但很明显地,他们并不会改变这个选择,不论是有什么推动或是阻拦着他们。
他们回去不是因为想念爸妈,不是因为希的死去,不是因为漂流让人空虚,而是源于一种判断,告诉他们回去是正确的选择,这种判断源于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命运的正面。
我不知道该说这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宿命感,反正这种东西一开始便存在于希的身上,并且在她的引领下,男一女二也从迷茫中找到了自己要面对的东西——自己的人生。
那不是别人的,即使自己被复制到了漂流中,即使自己有了新的世界,但真实就是真实,虚幻就是虚幻,自己的人生就是要自己活过才行。
所以所谓成长是什么?
小孩子不再哭哭啼啼便是成长。
从逃避到面对便是成长。
我认为这部作品最后将这个道理阐尽,用男主。
即使朋友不再了,即使漂流成梦了,即使心上的女孩投入了别人的怀抱,我依然有我的未来,美丽的未来。
2021.10.24 6:47am
太太太太喜欢了希的眼部特写好美 让人念起eva终明日香的那张蓝眼特写 黑发少女瑞穗 短发少女希 瑞穗的超能力居然是使唤小猫猫 真是许愿神猫呀 吃冰淇淋的小瑞穗真可爱瑞穗名言:你又不是猫 不要突然就消失阿!
垃吉塔尼的鹦鹉会笑...每一集感觉都能单独做一个OVA都特别棒永远蓝蓝的天夏日画风是我喜欢的 最后长良还是没能拉紧瑞穗的手 如若是我 我会勇敢的回来吗能读心的小发夹(小骨折)也很帅小玉和山彦的故事也感人特别的温柔到令人毛骨悚然瑞穗后面那句我能和你一起睡吗真是个小同情呀不给手电的闪光少女也可爱王牌和棒球帽让我觉得在看运动番我也会如希一样做一个蒲公英派吗?
好美丽的眼睛呀看出来对希满满的偏爱可我知道我最欣赏我行我素的瑞穗总是能冒出惊人可爱和惊人感动的语句是我的黑发少女我也如小骨折一样 欣赏着你
【sonny boy】 其实只是偶然刷到了一个这样的推荐页面,“青春群像”,就忍不住想点开来,然后又忍不住看完了。
sonny的意思大概是…小东西吧,sonny boy…嗯,这个名字还蛮有意思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画风确实对非动漫爱好者不太友好,不过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有种…电子迷幻的感觉哈哈哈。
但是看完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好嘛,这不是单纯的青春困扰。
如果说前六集是青春,后六集就变成了存在主义的讲述。
“无数的经历不断累积,就会逐渐成为某个扭曲的东西,扭曲扩大后,意义就会逐渐淡化,或者说是变得平均了,自己也知晓自己渐渐扭曲,开始不为任何事所动,最终只剩一个扭曲的空洞。
” 可是,虽然人生就是永无止境的徒劳(加缪就是这样说的吧),但正是因为一切皆没有意义,所以“活着”这个瞬间才会无比珍贵,因为这个“瞬间”是只属于自己的。
虽然让人沮丧的是,世界就是没办法改变的,但这依然是你所选择的世界。
结局蛮意外的,不过依然很动人啊。
雨点打在脸上可能还是会想起曾经“漂流”的时候,晚霞永不落下……
拉吉塔尼的鹦鹉会笑。
开文之间先表态,《漂流少年》是一部相当厉害的作品。
它的厉害完全是多方面的和立体的,多方面体现在因其暧昧多义的影像语言,使得整部作品就像多棱镜一样折射出每个观众自己的解读,这无疑是伟大作品的潜质之一。
而其立体则体现在,在形塑青春物语时,并未落入无病呻吟,空洞无话的调子之中,而是力图用寓言和图像语言不断去贴近/还原青春残酷,短暂,躁动的特征本身。
本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前两部分阐释本文标题,一,为什么说《漂流少年》是一部具有元型气质的作品,包裹这部作品的神秘性和暧昧性的核心是什么。
二,出色而饶有趣味的画面表现如何给这部作品增添了型上的崭新美感。
最后一部分,由日系青春物语的核心精神说开去,谈一谈此类动画目前遭遇的窘境以及回过头来反思,富有中国精神,中国审美气质的青春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尚有怎样的独特潜力等待挖掘。
但,在开始前。
我会就这部动画本身来发一发牢骚,所谓“欲扬先抑”,诚之谓也。
吐槽一,由人设疲劳所引发的审美疲劳。
自大名鼎鼎(万恶之源)的Eva将废材男主人设(被动消极,逃避责任,成长创伤并且在剧中有长长的人物弧光)引入作品而意外获得世纪末青少年的青睐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人物的性格设定频繁在各番剧中登场,以至于最终终于陷入窠臼,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学界上关于“后现代”还并没有明晰的时间段界定,甚至这个说法本身也是存在争议的。
而如果在二次元世界存在一个所谓的后现代节点的话,我想,大概没有比碇真嗣站在电话亭旁的这一幕更为粉丝所津津乐道。
“使徒没有来,葛城美里小姐也没有来”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诞生背景是日本经济泡沫时代,动画中存在众多强烈的心理暗示,碇真嗣的人物设计有迎合国人逃避心理的倾向,这种逃避心理又很好与青春期少年的不成熟,自卑心理两相契合。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化用和移植,但在众多的青春动画中,作为男主角的人物设计,往往失于与现实产生强烈交互感,腼腆,自我放弃,违心冷漠只是流于一种商品式人设包装,只是为了让周围的人(多是中学女生或者前辈)产生一种救赎欲和保护欲。
以此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动力。
这种无可奈何的厌世情结所引发的成长模式,终于日趋细致而造成了自我的审美封闭。
虽然作为其商业属性来考虑能作为收获宅男宅女的眼泪,所谓青春的共鸣,但若严格地从源头上推敲,这实在是日本文化的精神核心的视野所限。
无独有偶,当我看到《漂流少年》里颓废的长良面对漂流平躺在地上无动于衷,我眉头一皱心里的火就不打一处来,并且断定故事动力必然围绕这个毫无能动欲望的小子展开。
仔细的想,这种看待故事的视角里有一种强烈的“自怜自淫”的意味,而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性得到的关注低,更不会有阳光或者冷漠的女性来将你从阴暗里救赎,这到底是自欺欺人的感动罢了。
我坦言自己讨厌Eva,但就碇真嗣在这部剧中的情感互动来说,多是向内的而非外界力量的拖拽,平实,不自溺,不夸张,这点确实好。
顺带一提,相比于男性角色的设置,青春动画中的女性角色设置往往更加丰富和多元,也更加可感和立体,不至像颓废男那样空洞。
《漂流少年》以至于一系列青春校园番剧的男主角人物设置都让人感到彻头彻尾的无聊。
但这类动画的自我封闭不止一处,重点归纳在第三部分讲,这里实在是很久就想吐槽了。
吐槽二,要说漂流少年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色彩,台词,故事,设定,音乐,立意一水的选项卡中,可能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就是运镜,或者置换成电影语言(假设存在几台摄影机的话)来说,就是镜头的蒙太奇力量略显疲软,无论是镜头内元素能量的对比冲击,还是场景切换各个世界而营造的奇幻感都是如此。
很直观的来看这个漂流故事,这无疑是一个画面表现远胜过文学叙事的作品,而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像是,两种力量的持平,不知道是否是制作费用的原因,作品的视听表现能力甚至要弱于寓言本身的兴奋感和语言力量,比如在呈现多个“这个世界”的时候,多是漂流者的自我叙述和猜测占了大半,而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呈现,自我昭示很弱。
个人观点,如果《sunny boy 》再可以有勇气拿掉50%的台词和对话,作品本身将可能被倒逼成为更加登峰造极的物语。
看过汤浅,今敏,大友克洋,以及押井守的纯粹视听的朋友,可能更会懂得这种遗憾。
第一集片尾坠落
前后的冲击力到那时,相信每一观众都会满怀期待在这种奇幻文本的加持下,青春这种缥缈的心绪本来将会被可视化到何种程度。
以上,是个人的两点吐槽,啰啰嗦嗦半天,想要重申的是,即使如此,《sunny boy》依然是非常杰出而且锐意逼人的作品。
下面我就来展开标题。
一、罕见的元形气质 何为“元”,西方电影界纪录片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鼓捣出一种新概念,其本质上是一种理论视野,举例来说,元电影就是指关于电影的电影,包括所有以电影为内容、在电影中关涉电影的电影,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鉴、指涉或者反射电影自身制作过程的的电影都在元电影之列,戈达尔的《精疲力尽》中默认观众存在,自反性地打破第四面墙的做法就带有这种气质。
那我们以此可以说,一部带有元型气质的青春物语就是“关于青春物语的青春物语”,而这种气质形成的手段在本片中是寓言。
《sunny boy》的设定怪奇而惊艳,学校里的所有准毕业生们处在一种漂流状态里,在漂流里他们会接触到规则和景象各异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仿佛没有穷尽,而贯穿本剧的核心动力就是,学生们想尽办法来回到原本正常的现实世界。
(打破——恢复)在12集的篇幅里,在种种“世界”的展现中,其中或折射出少男少女的缥缈心绪,或提炼现实世界的不同状况,如果说关于学生们在漂流中的活动本身在时限区间内就体现着青春物语,那么漂流所蕴含的对现实规则的种种暗示和隐射又包裹前者而形成了整个少年阶段在人生大背景下的显现,从而构成关于“关于青春物语的青春物语”。
设定新奇在素来以脑洞著称的日本番剧中已经很难成为卷出重围的利器,而《sunnuy boy》的可贵在于他的清奇和偏锋仍然是贴着地面,讲述日常情感,立足现实的寓言(甚至它抵抗着寓言的启发性而固执的散发着多义性)。
这种贴地飞行的元型气质使之告别了一小撮精英的实验趣味,使得它的罕见不止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多了人文关照。
二、幻梦的斑斓色彩
饱和度拉满
还有一只手摸鱼玩魔方笑死 作为映画作品,画面表现无疑是除开故事意义之外最为重大的关注面。
当剧集里第一次出现彩色贴图般的道具模样时,还稍微有点犹疑是画风使然,但如果细心地将这一点点幼稚画般的扁平彩色放在整个较为写实立体的画面表现之中对比来看,二维扰乱三维的趣味几乎立刻凸显了出来。
而这样的“违和”段落反而给作品一丝现代美学的审美趣味(波普艺术的反讽性)。
同时这种细节处的处理趣味又在画面上支援了每集情节上的薄弱性,当剧集第一次尝试从“道具”这个小细节来图像化青春主题的幻梦感,似乎就是在宣称图像化不可名状之物不可能之事几乎是动画的天然优势,(简单回想下《心理游戏》中男主角向上攀越瀑布和交配时化茧成蝶的段落),另一方面这种从二维扰乱三维的反叛桥段再次加强了作品本身的自反气质,从审美上拉开距离是保持多义性的前提(对比上一段中试举的戈达尔一例)。
好像果冻(吸溜)三、人物和细节 就算除去上面两点,忽略设定,忽略色彩,单从青春物语的本格角度来讲,故事中人物的互动和性格切面以及在开展事件过程里点缀其间的小彩蛋(参照高赞剧评)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就三个人物来说:拉吉塔尼,美穗以及希,就事件元素来说:男主对希的情感,美穗对拉吉塔尼的从暗恋转到朋友,希在现实中已经死亡。
在此不展开说了。
而这些几乎都是靠观众细心拼凑彩蛋而得出的信息,这种惜时如金的处理方式已经远超市面上一水狗血番,并且难得的让观众体验到类似游戏玩家的快感。
四、私人排序 作为商业性的带有奇幻标签的割裂剧集本身,由于每集的执行导演不同,难免可能在呈现上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错觉,又有可能只是个人观感喜好。
所以在收束的最后,给每一集给一个简小短评(当然会照顾剧集在影片中所承担的结构性作用)并进行私人排序。
(五星制)第一集:三星半 毫不惊艳的开头,仅作为引出能力设定和差强人意的环境介绍,最后的跌落转换 非常出色。
转化了前面大部分的压抑和铺垫情绪。
第二集:三星 功能性的介绍“世界法则”概念第三集 四星半 彩色道具和对现实隐喻双双第一次出现非常惊艳,透明帘幕和鼓风机的视觉表达清新出色。
第四集 三星 借由猴子棒球故事男主角开始发生正向弧光变化,而棒球故事本身很老套且占比很大,这一集几乎全是旁白,偏离了影像。
第五集 二星 围绕软弱主角展开攻防,拉派别战队。
无聊至极。
第六集 四星半 大狼狗入镜作为伏笔呼应第八集,把大家刻在电影胶片回到现实(怀旧情绪照进现实)是天才脑洞,希的死亡,以及标题加分。
《漫长的告别》第七集 三星 类似第四集,一个漂离情节外的“颠倒”情节。
第八集 三星半 依然,一个独立篇章,作为漂流5000年的大狼狗的回忆,然而故事本身讲得好,和主题产生呼应。
第九集 三星 劝解意味较外显的独立篇章。
功能性地揭示猫的存在以及丰富美穗这个人物。
第十集 四星 关于读心女孩的暗恋故事,希的死亡以及“战争”十一集 五星 所有能量的高潮。
色彩,台词,故事,设定,音乐满分。
十二集 近似五星 竟然抵住了十一集的压力,怎样的告别才能收束所有彩色,把青春放下。
一句“拉吉塔尼的鹦鹉会笑”综合:11>12>6=3>10>8=1>2=4=7=9>5 综合评分:7.33333.....取7.4。
ps:具体剧情解读,彩蛋解密请浏览其他剧评。
以及开头提出来的中国风味的青春故事会单独开一篇日记讲。
对于本片,你大可以从政治角度去解析,可以从哲学角度去剖析,可以从历史角度去解读,也可以从青春成长的角度去阐释。
对于一部优秀的作品来说,你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论证,可以从中醒悟诸多哲理,哪怕仅是给你带来现实生活的感触那也足够说明它是一部有影响的作品。
对这部动漫的优质解读已经太多太多,在这里我也只想说说自己的肤浅看法,也仅仅是对结局的看法。
刚看完本片,你是否会觉得有些怅然若失?
所有的角色都分别,仿佛那场漂流的经历就这样消逝了。
拉吉塔尼与朝风永久留在了那静止的世界,明星不知飘向何方,山彦的故事和翼的故事我们不知会迎来怎样的结局,我们所熟悉的希在那个世界消亡,瑞穗和她的猫再也不会见面,而长良终究回到了骨感的现实,也没有向另一个世界的希伸出“可以成为朋友”的手。
刚看完本作我自己确实对结局有些难以接受,一种淡淡的惆怅席卷全身。
但是仔细想想,对我而言,这部作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个在集体的规范中脱离,在对他人的依赖中慢慢认识自我,直至重燃希望产生个体意志,由青春蜕变走向成人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拉吉塔尼与朝风选择停留在那个世界是他们的个人意志,拉吉塔尼对生命的期待便是对那无穷世界的探索,朝风在那个世界有出众的能力而不愿回到现实,这也是他的个人选择,这并无对错,与主角三人对现实未来的期待并无不同。
他们认可也接受了自己的选择。
明星最终也摆脱了校长的声音,摆脱了对上位者的盲目崇拜,而出于个人意志领导着“诺亚方舟”。
山彦与伤痛和解,翼或许还会默默追寻那个人,也都是各自的选择。
希最终接受了自己的死亡,死亡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强大,她所看见的光,或许就是死亡,只不过这次没人拉住她或者说她已经不需要别人拉住她了,最终她化为指南针,指引着长良与瑞穗,成为他们的光。
瑞穗接受了惨淡的现实,不再依赖于他人,变得敢于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只要你的身上还留有一点那座岛上的你的影子,那就没问题的”只要不遗忘在那座岛上获得的经验与成长,那么未来的路,没问题的。
最后便是长良了。
或许平行世界的希与长良不再如昔日一样,长良没有向希伸出手,希与朝风亲近,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
但是,即使这个世界的希不是原来的希,她依旧是那样的温柔善良,她依旧会救助那只雏鸟,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在书写着她的故事。
在那个世界,希在天台上遇到的不是长良,而是遇到了那个没有强大超能力而陷入迷惘的朝风,这次希需要帮助的不是长良,而是朝风。
长良已经不再需要希的照顾,他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有了迎接未来的希冀,最后一集出现的黄发女生或许也会与他重新创造新的故事。
从前的那只雏鸟,已经可以独自翱翔拥抱自己的人生,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所以长良与希的告别并不是一个故事的悲伤结局,而是不同充满希望故事的重新开始。
敢于面对,敢于告别,敢于开始,敢于以个人的意志去追寻心中的希冀,去创造“我”的故事。
漂流少年的结局,没有落入我们所期待的长良向希伸手的俗套,而是一以贯之的采用了反情节,使之走向更高的境界。
长良微笑了,身体随之轻盈自在的摇晃: “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有点长呢。
”
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意识流,没有完全看懂,但还蛮好看的。感慨一下,在日本动漫行业日常药丸的今天,偶尔还是能出现这种具有艺术性的番的。
我尝试过了。对于一个看了20多年动漫,阅览过1600多部动漫的人来说,我只觉得很没劲。懒得多说,友邻评价7.3分,我觉得合理。一点意思都没有。
故事飘了~~~~~最后有点儿自high~~~~
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无论是早前的《海贼王》《火影忍者》《犬夜叉》《新世纪福音战士》《钢之炼金术师》《进击的巨人》…,还是近两三年新出的《异度入侵》《鬼灭之刃》《约定的梦幻岛》《异兽魔都》《咒术回战》《奇蛋物语》《致不灭的你》《漂流少年》…,都让我感觉:日本奇幻/科幻动漫在世界观的设定上,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想象力实在了得。
动画感觉阉割了很多,很多细节靠脑补有点看不懂
纯纯公路片,但是没圆满。1.不要做废怂宅男。废怂男主的片太恶心了。2.我也不认同瑞穗所谓的成长是弃养猫咪。3.编剧你是不是喜欢ntr?
最近的一个思考:可能现在的好多年轻人被短视频、回合制游戏、鸡汤反鸡汤、快餐般狂抓炫酷吊炸天的超英喂的太多了,动不动就yyds、神作、吹爆……反而像《奇巧计程车》《机甲拳击》《漂流少年》这样别具一格一花一世界的匠心作品却被束之高阁不过也好,没了脑子,便于控制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系列
念白和情节可能没多少出奇的,Sonny Boy不可复制的是它的语调:文字的语调,图像语言的语调。一切话语在漂流,在得到宽恕的沉默中流走。
第一集什么意思,他俩一跳,所有人回归大自然了么。猫猫好萌。养猫的瑞穗好善良,可是为啥就她在岛上有城堡啊……看了一下讨论,她的能力是空想造物!那可太绝了。第三集很棒啊,消除隔阂!7,8集都好恶心啊。还好最后几集快进看完了,不然又浪费了好多时间。
日本Zionist 的自白 symbologies多到爆 分析发在推特上了
看了两集,有点意思,看看后面再说
“人啊,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价值的。所以他必须在今后的人生中,寻得自己的意义。如果获得的东西一开始就标明价值,一开始就有意义…那简直像任人摆布一样令人不快。”有趣,非常有趣。故事剧情剪辑的十分跳跃,以至于每一集打开有种我漏剧情的感觉。每一集都在映射些什么,有些看得懂,有些看不到,但内核表达的很直白。就像散落的词语构不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但能表达出创作者的意愿。爬向天国的巴别塔,只是碌碌无为的蚁巢罢了,大家都不信,但又都不得不信。不自己欺骗自己,直面惨淡的人生,那更是一种绝望啊。这种故事只能通过动画的手法表现出来,每一集充斥的意识流是无法用倍数而加快的。给人一种,时间的长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厚度。还是有点悲伤,最后都没有说出那句话呀「拉杰塔尼的鹦鹉会笑」
应该是最后两集没看,只能根据我浅薄的理解打分
看到第二集,个人感觉它想表达的东西有一点点像《禁忌女孩》,观感有一点混乱,继续看。看到第四集,好喜欢这样充沛的想象力呀,第三集一阵风吹过蓝天白云像幕布一样被吹的摇晃,好美。第五集,我们生而没有意义,意义是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创造的,否则就好像命运被别人定好了似的。看完第七集了,看着看着忽然好感动,神作预定。后期有一点审美疲劳。但总体来说是一部超棒超独特的番。极其喜欢肆意驰骋的想象力和隐喻的暧昧
对不起期待。核心故事很单薄,只能靠把关键台词藏到大量意义不明的对话之间来防止破梗。和主线无关的设定也没有什么很新奇的,基本是日漫历史素材里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人物过于符号化,感觉因为怕麻烦就完全避开无限时间对人行为的影响,到最后也就是高中生拧巴的那点事。夏目真悟卯足了劲想搞个神作出来,但是很抱歉,从space dandy开始就不觉得你是这块料。
……一键查询霓虹人精神状态心慌方实景版+精神病是吧……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不是让你搞青春疼痛文学的好吧😅
《一出好戏》动画版。没有了汤浅的夏目真悟剧情的把控力真的不足,什么都想说但是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剧情太散分镜和配乐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实在很难想象这部评分为什么只比《四叠半》差0.1分,完完全全不同档次的作品。“我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在我这里已经不能算是褒义词了。这部片子的受众应该是青春迷茫期的年轻人,而年龄大的我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愿意听说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