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前的故事。
这是我在用我的新电脑打字哈哈哈。
豆瓣打字真舒服。
剧情有点扯啦。
就是一个男中年被杀了,凶手是他的前妻。
因为这个男中年要带着他们的女儿去旅行,让女儿去追求自己的歌手梦。
这个老爸也是混音乐圈的,是个超级有名的dj。
当年俩人离婚就是因为男的是浪子音乐人嘛,更爱漂泊,无法适应婚姻生活,前妻带着女儿离开了。
前妻无法忍受dj前夫,是因为在她小的时候,她是自己的单亲爸爸养大的,她爸爸也是搞音乐的,在她五年级的时候,上吊自尽了。
她恨这个。
现在她前夫试图拐走她女儿去走相同的路,她怎么忍得了。
1.没什么感慨,就是看到局里大家感情那么好,真的好啊。
追这种很多季很多集的剧,就和我之前看了十几本一个系列的小说一样,那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隔离于现实又那么现实,仿佛你的大脑有一个分区。
你就获得了一个支撑,即使很沮丧的时刻,你还是拥有那个世界。
boss会跳舞,年纪大一点的那个叔说他大学的时候也干过dj,然后听到这句话大家都很吃惊,无法想象。
一句话:ji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someone,大约是这个句子。
真好。
2.唯一想说就是,什么人干什么事情吧,不适合婚姻就趁早别伤害别人,更愿意“做自己”就别招惹别人。
3.以及,50年时光流转,那么水嫩漂亮的女孩子,眼睛和脸蛋都亮亮的,镜头一转,老人矣。
只看了《铁证悬案》第四季第10集“We Are Lucky Ones”茫茫人海中,能遇见让你心动的那一个,真的只能用运气来解释了结尾伴随着The Byrds的《My Back Pages》,那种滋味真是难以言明。。。
这一集讲,高二女生觉得进入学校啦啦队很酷, 可以和 高年级学生玩,就可以变得很受欢迎,两个漂亮的高二女生被选中了,很开心。
但是啦啦队长是个mean girl,喜欢玩弄别人,操纵、实行自己的权威。
导致一个女生死亡。
1.就是说,作业多点也行的,不然也是干坏事。
高中生缩在小小的校园小小的教室,认为那是一切,be popular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不禁想起之前有一集,讲的是一个小姑娘被自己的女同伴害死的故事,也是不受欢迎,但是那个小姑娘的家庭教育很棒,她妈妈告诉她,这些都没什么,上了大学这种徒有其表拉邦结对的臭屁女孩一点也不受欢迎,你对学校里面大家的事情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喜欢看书学知识与众不同,做自己就好,在未来你这样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也会大放异彩。
这一集也是女生醒悟于不加入群体也没什么,不被认可也要坚持自己。
但是被害死。
一个问题就是,中学生们都想要被saw,被看见。
这样一种动力驱使他们做很多事情,对自己做,对别人做。
就做很多错的事情、离谱的事情。
如何发现并说明、引导。
但是我猜应该也有我这种学生,一方面想被关注,但是又不想被关注,不想被别人打扰、注视。
我反正中学的时候,希望别人都别看我,希望展示自我也是因为表达欲望爆棚想被认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awesome,也不是真的像被看见。
笑死怎么老美的学生想变popular呢,不是special更酷吗。
2.哈哈哈导演从哪里找来这么老些漂亮演员啊,男男女女,主要是他们美丽但是又都很有特色,都有很有演技很有灵魂的样子。
俊男美女看得我截图连连,单拎一个出来都很能打,但是都只是一个小配角而已。
3.每日一夸,亲爱的费城谋杀案小组,我爱你们。
打打闹闹,最后互相展示自己的高中照片,哈哈哈,真好啊,爱你们。
因为心里有事情,所以看的不认真。
老生常谈,肤色,性别。
男子被自己的小舅子杀了,因为小舅子爸爸更喜欢女婿。
1.每次看这种几十年前的案子,我都会觉得一丝丝没有意义。
那么从拉长时间上来看,杀人都没有罪了哈哈哈,虽然杀了人,但是凶手也会死啊,只是提前or稍后。
时间流逝这个东西本身就改变了很多事情的本质。
一个之外的东西,改变了之内的东西。
当然剧里一直说,谋杀没有期限。
但是意义被削弱。
那要这样讲,谋杀之后惩治凶手本身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一种理所应当才去这样做,然后没意义。
你杀了人,所以也要杀了or抓了你。
时间上一维的,这样做的依据是质朴的。
(太虚无主义了快闭嘴)2.剧中一个女子,因为生不出来孩子就酗酒。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或许一个期间的执着,放大到另一个时间就是无稽之谈。
现在还有哪个女子因为无法生育而毁了自己的生活吗?
那么举一反三,现在的我们有没有执着于的某个事情,放到某个未来看,简直是无稽之谈。
很多事情maybe just for a time。
3.哇,编剧每次为了我们Lily的男朋友问题在那边矫揉造作的时候,我都想说别这样,我们Lily不需要这么多戏。
或许编剧想表达什么(童年经历影响长大了的亲密关系什么的),但是我没看懂一脸雾水。
我们Lily姐可以什么都不来哈!
不用任何男的。
who cares。
4.我写字的时候有快乐感,掌控感。
故事是1975年。
讲的是肤色差异,种族歧视。
一个白人社区进来了一家黑色肤色家庭,一个黑色女生和白色女生变成了朋友,俩人一起看萤火虫一起玩,但是惹怒了别的白人。
白人女孩失踪了,大概率死了。
31年后,阴差阳错又开启了调查,就是一个有种族偏见的送信人不给黑人送信,他死后在他家里发现了很多没被送出去的信,里面就有这个案子的。
1.这个导演真的超级文艺,整个回忆31年前,都是让两个女孩子身上带着一点点类似于萤火虫的光明,拍的那么美好。
导演真的很会,这一集最后那个失踪的女孩没死,活着,所以她的谋杀案不成立,就不需要放在档案室里存档了,然后一个镜头就是把装这个案子的箱子拆了,两秒镜头意味深长。
真牛。
2.我这个恶魔,会感觉,哈哈哈您们美国心理学家真是有了个好话题,永恒的种族问题,能写多少论文啊。
3.里面说,丢了孩子的父母不搬家,怕孩子回来找不到家。
ps豆瓣写字太舒服啦。
故事发生于2005年,讲被拐卖贩卖的女儿童,一般都是年纪小的十几岁,偷来或者骗来,满足一些性癖好的人,一天接客无数个,长大了就不吸引客人了。
1.其实这个故事我不太喜欢,太圣母了。
35岁美国居民,一位壮硕的码头工人,用十年时间装点自己的床,钱全花上面了,自己也住在里面,那个船巨漂亮。
有一天偶然发现一集装箱的女孩子,里面有一个发烧了,他就忍不住把发烧的女孩带走。
在这里我就不明白,这种事情不应该报警或者置之不理吗,你救走一个有什么用,什么也改变不了,被你救走的人,你真的有能力保护吗?
我是那种喜欢彻底的人,只救一个也太让人难受了。
最后这位工人哥打算卖了船,赎出这个发烧女孩,当她的hero,正好俩人也能互为家人。
被另一个女孩嫉妒,为什么得到救赎的不是她,然后就把工人哥杀了。
嫉妒姐对工人哥说,我什么都能满足你,当你的妹妹、女儿,什么都行,你救我吧,工人哥说不,我只要那一个。
真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谁让你没发烧呢(不是),偏偏你不是被选中的。
我不喜欢这么天真的故事,我喜欢看自私自利互相利益冲突但是又是人之常情的人们互相残杀 (不是) 。
2.这一集和下一集都讲到了lily和她妈妈,都在强调家庭。
这一集里面就是因为都是孤儿,所以工人哥才共情发烧女孩。
这一集lily妈确诊癌症晚期。
lily妈每次都让我想到,如果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想不想生孩子,一个是有没有能力养育孩子(包括物质和精神要求,后者比如是不是情绪稳定、有没有良好的育儿观、有没有酒瘾毒瘾等问题),两个变量,一个X轴一个Y轴,没能力不想生和有能力想生,都是挺好的,有能力不想生也很好,恰好是人类独特性的体现,所谓的“文明”。
最要命的是没能力但是搞出来个孩子,谁来弄这个事情?
家长和孩子都互为拖后腿,社会也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去帮扶。
lily妈已经做到她能做到的最好了,但是在养育孩子资格考试里面没有及格。
有没有这种test量表什么的,评估你的养育孩子的精神能力。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不生孩子,是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孩子长大需要什么,而且那也正是自己没有、无法提供的,自己受过亏欠,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3.剧里面,悲惨女孩都在逃,是因为她们知道还有比自己的处境更好的去处。
我不禁想,如果没有了呢。
如果没有更好的去处,人们还会抗争?不会了,因为有比较,所以才反抗,没有更好就没有希望,就没有主观想法。
better---人类行为的发动机。
看了前三季,所以很多社会问题都看过了,有点疲软。
本集介绍了一个11年前发生在mall的15岁青年无差别开枪杀人事件。
然后青年自尽。
偶然发现似乎还有第三名凶手。
最后结局是,第三名凶手是个女生,寻求认同但是男友出轨,有追求者但是又乞求别人的认同。
当年,事发当天,被男青年轮奸,不甘心的女生怂恿这几个本来就一直玩暴力杀人游戏的青年去杀人。
这几个强奸女生的青年本来也不是安定因素。
就真的杀人了。
杀完之后对视,开枪自尽。
1.法律说谁做了什么or负有责任,心理学提什么因素要负责。
所以心理学上有过错的或许不违背法律。
2.杀人男孩的父亲是个捕猎爱好者,所以有枪。
被自己的孩子拿来伤人。
就牵扯到一个持枪自由的问题。
自由没前进一步,就牵扯出千丝万缕问题。
剧人物说自己有持枪的自由。
当然在他的语境下是合理的。
但是这样的自由之下,社会有没有能力去管制就很是问题。
所以,哈哈哈哈,最好就是没自由,大家都没什么自由,也就没问题发生了。
能量守恒,永远顾此失彼。
3.未成年人玩暴力游戏,影视。
以及反社会人格的察觉,人格这种东西如何发现。
即使发现有反社会人格又怎么办,或许本来没什么,你一提,倒是开始anti了。
或许你一管制,血脉才觉醒。
或许你一test,看题目学会了如何anti。
心理学如何真的起预测的作用,以及预测与控制。
里面的交互、处理带来的影响、未发生事情有没有权利去控制(哈哈哈太乱了)等等。
4.少女的性邀请和被性侵直接的区别。
如何区分。
甚至本人也无法区分。
如何解决少女企图以自己的身体和能提供的性来获取同龄男孩认可的问题,如何开展性教育哈哈哈,转到这上面了。
21世纪的牛仔被杀。
昨晚看的,这会儿记不得了。
1.哈哈哈我应该是那种会喜欢country。
music的人。
很顺滑的感觉。
2.里面的牛仔姑娘很漂亮,就是那种杂志都会拍的漂亮。
3.想到里面Scott和Lily出差那一段。
不知道是导演让这么演,还是这个演员本身的特质。
他看起来不是那种超级滥情的人,因为他本身带着一点腼腆,那种有点开不起玩笑的正经。
他说他好久没这么棒了,然后告诉Lily姐,好警察都是单身的。
Lily姐因为已经独了一段时间,若有所思。
That's fate的感觉。
我真的很吃那种描写大家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剧情!
那种内部一致的感觉。
我爱那些片段。
1981年的案子。
其实是那种有妙点的剧情。
有伏笔,我都快忘了的时候,突然说是换身重生了。
但是其实也是一种蛮理想化的处理。
只是女性真的有一种力量,在她们冷静,想要获得的时候。
1.一个英文用法,last person do sth,for exemple,我是最后一个能给你建议的人,意思是我不适合给你建议。
2.如果可以,真的好奇老美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听起来很多事情。
他们的社会问题会比我们提前20年吗?
3.哈哈哈导演开始一点点介绍团队的其他成员,这一集说了一点中队长的小故事。
哈哈哈这种时候,我作为观众,根本不想管在演什么,我就像一个得到安全感的婴儿,感觉很安全很幸福,安安稳稳躺在自己的床上。
系列剧的这种剧情我一直都分外珍惜,甘之如饴。
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为什么成年人也需要童话,那么成年人的童话是什么。
我觉得这种让我有巨大安全感、无可担心、温暖的东西是我的童话。
但是我不懂为什么说是我的童话。
总之弱化我们lily的感情线吧,让她安安稳稳上个班就好了,同事上级的情感就够了。
1984年的故事。
关一个爸爸养育两个儿子的方式。
一个忽略一个push。
被忽略的男孩(小儿子)本来更爱妈妈,但是妈妈因为生病去世。
他和妈妈学会了跳舞,所以很喜欢舞蹈,也有天赋。
他爸觉得娘里娘气不喜欢。
爸爸更喜欢另一个男孩(大儿子),有阳刚气,擅长运动,长得大块,爸爸总是让他参加竞技比赛,但实际上这个男孩也不是很喜欢这些运动,反而是认为,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
后来爸爸发现小儿子跳舞真的很棒,能接受了,大儿子这时候不参加竞技比赛了,心里不平衡,情绪失控之下杀了自己的弟弟。
1.男孩可以跳舞吗?
性别认同,性别刻板印象等,课本上说的。
什么性别做什么事情去符合社会大众一直认同的性别角色。
总之之前我看课本好几个概念在说明性别认同问题。
2.剧里面家庭还是挺好的 ,爸爸最后也对跳舞男孩笑了。
那种“我有刻板印象但是我接受你”。
但是教育孩子反面,这爸爸自己也说。
一个ignorant,一个push,也不公平。
大儿子杀小儿子之前,小儿子努力地说,没关系即使你不得到奖牌爸爸依旧爱你。
问题在于,这个爸爸确实会爱,爱即使没有让他长脸的孩子,但是他没有表达出来。
他的孩子认为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
但是当那个条件自己达不到时,就出问题。
S04E19开头的日期是我生日
很喜欢看到这些陈年旧案居然还能被解密。1975年一个白人小女孩失踪,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除了母亲。层层推理,找到凶手,居然发现女孩没死,黑人女孩在她面临谋杀的时候舍她而去而且回去之后居然不告诉她父母实情,实在不配做女孩的朋友,品质低下。
一部製作很精良的辦案劇,每一集都像迷你電影,美國七、八零年代的氛圍令人迷醉。
虽然很多剧集都有白左那味儿 但我就是damn喜欢这剧
S04E10
白妹妹是越来越忧郁了 小老乱的哥哥是迷失的眼线男哈哈 还有SWAT的队长 钱德勒的爱拍屁股的老板 婴儿肥的大表姐!
just so cool!
莉莉好美
Cold Case Season 4 (2006)
forever blue
EP10 [Forever Blue]EP18 [A Dollar, A Dream]EP23 [The Good Death]
只看了E10 配樂真心不錯
剧情越来越精彩,蛮好的
每一集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慨和思考,探员们之间的小日常和感情也很有意思
老剧重温~第四季的案子渐入佳境,好几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世事无常阴差阳错,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失去了很多……喜欢Lily和Scotty作为搭档的默契和信任,比爱情更长久更动人~
因为日剧的改编而搜索了一下原版,不同于以往的fbi神探,她告诉你,绝大部分案子是破不掉的,在档案室里一箱又一箱,那种时隔很多年后展现的人性,唏嘘不已。
原来是这个剧,早就看了
女主的脸看几季都不会腻
这部剧其实看起来会觉得难过 尤其很多受害者都是被亲近的人因为误会之类一时冲动杀死的 每集结局回忆起被害的情景总是有点揪心
为了凑时长给男女主角加的那些狗血恋情一段比一段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