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在知乎上,转来的时候修改了一些内容不对故事本身评价什么,以免有自卖自夸的嫌疑。
这个故事改编自我2012年写的一个短篇小说《4:08 死亡》,全文不到一万字,很短。
这篇小说现在在网上可以找到。
影片对小说进行了不少改编,去掉了一些偏玄幻和啰嗦科学道理的东西,新增和完善了好多的伏笔和细节。
比如一片死灰中那象征着生命的蝴蝶结,比如十字架和卖花老人手中的剪刀,比如女主父亲眼镜片上倒映出来的各种“雨刷”,还有我看了若干遍才理解的“那个看似突兀的花店其实是敞开着后门的救护车”……细节太多了,如果要一一列举起来真有一种说不完的感觉。
而这些细节全都是原著中没有的,可见这部影片的制作用心程度。
我不敢说阅片无数,但也是看了不少同类电影,起码在大部分的国产悬疑片中是看不到如此多的细节的。
本片的联合导演“@傅逸聪”是非常在意细节的人,这一点在他导演的“女舍惊魂”中就有非常全面的体现。
另外说一说节奏。
影片的整体节奏比原著其实是放慢的,而这种慢却极大地增强了恐怖方面的感染力。
身为原著作者在观赏影片的时候整个人都 已经被带入到了女主的角色之中,每一个声响,每一个东西的状态变化,每个人的动作,甚至随便一个表情都会让我心惊肉跳。
真的不是我心理脆弱。
作为看了很多恐怖片也写了不少惊悚悬疑小说的我自以为再也不会被吓到,可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还是被吓得一跳一跳,很是过瘾。
说说影片整体吧。
毕竟不是专业影评人,并不敢对后两个故事进行过多的评价。
和第一个故事相比,第二个故事的高级感更足,第三个故事的复杂曲折及恐怖度则要更高,不愧是压轴作品。
综合来说,这部影片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不输于大部分同类国外影片的,个人认为很多地方甚至要比新出的“世界奇妙物语2018秋季版”要优秀(仅限这一季的奇妙物语,因为拍得真不行)。
鉴于必会有人质疑第一个故事很像2018年上映的好莱坞惊悚片"忌日快乐",这里先打个预防针科普一下。
忌日快乐的上映日期是2018年,彼时“天方异谈”早已杀青,而本故事的原著《4:08 死亡》已经在《悬疑世界》杂志上刊出了6年...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片拍得比“忌日快乐”要细腻很多,而且女主要更漂亮,来给女神“@王初伊”打个call。
说说“死亡循环梗” 鉴于必会有人质疑第一个故事很像2018年上映的好莱坞惊悚片"忌日快乐",这里先打个预防针科普一下。
忌日快乐的上映日期是2018年,彼时“天方异谈”早已杀青,而本故事的原著《4:08 死亡》已经在《悬疑世界》杂志上刊出了6年...抱歉上面的两段话让一些朋友反感了,我这样写的意思并不是在吹嘘“死亡循环”这个梗是我的原创或者是先于《忌日快乐》出来有多优越,我只是想说明我的原著是在《忌日快乐》之前,并且想要避免一些误会而已。
“死亡循环”这个梗在原著完成之前除了最经典的《恐怖游轮》外还有好多片用过,可以说是并不新鲜,这点我是承认的。
悬疑电影拍来拍去无外乎这些梗,比如“密室失忆醒来上刑追凶梗”,“精分梗”,“催眠梗”,“下药致幻梗”,“做梦梗”等等,本片用到的“死亡循环”和“濒死体验”梗也都是悬疑影片常用的套路,好多片子都用过,而且未来还会有人用。
作为原作者,我承认自己作品用的梗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梗了,我并没有能力真正地在常用的悬疑路子里做出突破,所以我只是个业余写手。
梗是老的,但是基于这个梗所写的故事,和基于这个故事所拍的电影能否拍得精彩,拍出花样,能否超越采用同类梗的前辈又是另一回事。
《电锯惊魂》不是第一个用“密室失忆醒来上刑梗的”,《恐怖游轮》不是第一个用“死亡循环梗的”,《生死停留》不是第一个用“濒死幻觉梗的”,《致命ID》不是第一个用“精分梗”的,但它们都成为了传世经典。
回到第一个故事,虽然它所用的梗比较老,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它拍得的确很好。
如果你通览一下更多使用”濒死幻觉梗“和”死亡循环梗“的影片(好的坏的近期的早期的都看一下),会发现本片在各个方面还是非常有一套的(比如片中营造的氛围和紧张感和完全呼应几乎无BUG的自圆其说),最起码在国内的悬疑片中是应该有自己正确的地位的,即便拿到国际舞台上和那些同类电影来比也不差。
另外说说原著小说的创作历程和“濒死幻觉梗”。
原著小说的灵感没有来自任何一部电影,而是源于和朋友的一次酒后聊天。
当时聊到了“家属是否有权替植物人决定是否继续治疗”的话题,朋友的意见是“终止治疗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我则在想,如果植物人只是身体动不了,耳朵还能听见外界的声音的话,在听到自己的家人讨论是否放弃治疗的时候,如果他是想活的话,又无法表达,该有多无助!
于是我便开始创作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女主在得知家人要放弃对自己的治疗后,必须要在呼吸机被拔掉之前醒来的求生历程”原著小说中“安然”想要醒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每次“醒来”之前,她都要去爬一段象征着生的“雅各天梯”。
很显然,只爬一次梯子就大功告成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我设计她一次一次地努力爬上去想要真正地醒来,又一次一次地失败在特定时间回到这里,然后又要重新爬……这象征着她想要生存下去的欲望,为了醒过来,她必须一次一次地努力。
上面这段话,就是对这篇小说会有“死亡循环”梗的解释。
小说在进行改编的时候,编剧丰富了许多细节,主要丰富了现实中女主最后一眼看到的景象与梦中的对应关系。
这些细节都是小说中没有的,它们的丰富直接让整个故事又拔高了一个档次,感谢编剧大大的努力!
这些梦与现实的对应关系基本上都可以在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中找到理论依据,依照这些理论,后来出现了许多采用此梗的影片,《穆赫兰道》是此类中的佼佼者。
后来的2002年,《猛鬼追魂6》则出现了“濒死幻觉梗”,之后的《雾气蒙蒙》和《生死停留》也都用到了这个梗,但它们都不是第一个用这个梗的电影。
至少在1990年出来的《异世浮生》也用到了这个梗,更久远的,早在1962年,《灵魂狂欢节》就是基于这个梗的影片。
至于再往前追朔还有哪些电影用到了这个梗我就不知道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影片虽然都用到了同一个梗,但故事情节,展开方式,中心立意等等都各有千秋,绝不能因为梗一样,就说它们雷同,甚至是“一模一样”。
如果一个梗只能由第一个想到的人拍一部电影,那么哪会有现在这么多电影在百花齐放?
更新:目前找到的更早影片是《 枭河桥记事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希区柯克NB!
1962年的《灵魂狂欢节》,暂时来看它才是鼻祖所以说,本片用的“濒死幻觉”梗也不新鲜了,但这真的不该成为抹杀一部优秀作品的理由。
我还是希望大家在看片的时候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真正客观地看待它,你会发现不少闪光点的。
我在讨论区看到一张女神的生活照,太好看了,忍不住转来发一下。
直接开始,葛布打电话给调查员,然后桶里发出声音来了东西,这个东西是香皂,香皂盒上面写着三天后葛布留下的字。
第二天,调查员来登门,葛布按计划让调查员调查垃圾桶。
第三天,调查完垃圾桶的来历之后,调查员登门,同时葛布收到了尸体,收尸体的时候肯定是葛布在收,这是计划的一部分,必须要把尸体全部收到。
调查员看了尸体之后,在名片写字的时候,葛布注意力都在那张名片上,看见字之后确定这就是三天前收到的名片,也就是葛布打电话的那个晚上。
之后葛布主动提出把尸体送回去,在尸体袋子里放了写着计划的香皂盒。
葛布放香皂之前在厕所里思索了一小会儿,这一小会儿的功夫就把杀老公的计划定下了,并在香皂盒上写字告诉三天前的自己垃圾桶的秘密和按时收尸体。
调查员给他们画好了抛尸路线,葛布将计就计,当晚就跟老公一起抛尸,故意把抛尸的箱子露出水面,引警察来调查。
第四天,警察过来询问葛布,此时警察应该已经查出尸体就是葛布老公,但是来家里之后发现老公好好的,就查不下去了,只能不了了之。
警察走后调查员上门,葛布用两个箱子一个正品一个假货展现自己的机智,被调查员一顿夸。
调查员走后,老公喝酒家暴葛布,被踹了一脚的葛布下定决心执行计划,摔碎的夫妻合照表示葛布跟老公彻底翻脸。
第五天,葛布杀死老公后,尸体放进垃圾桶(三天前的葛布很配合的一袋袋拿出来)。
然后换了一身衣服淡定地等调查员登门。
调查员准时赴约,葛布在茶水里下药,调查员发现自己写字的名片放在桌子上的塑料收纳盒里,这其实是被葛布有意让调查员发现的,因为被下药的调查员已经没有反抗能力。
之后葛布一脸邪魅地问调查员,调查过程中遇见的活人,绝对不会被认为是死者,对吗?
确实如此,此时调查员依然是懵逼的。
机智的葛布在智商上跟调查员不相伯仲,完美犯罪后更是自信满满,而且此时的葛布穿的衣服明显是约会情人的皮肤,并不是之前的家庭主妇装,表示她对调查员有意思,再看调查员对葛布的态度说明他是对葛布有好感的。
基于以上条件,之后是个人yy,葛布会把晕倒的调查员绑起来,全盘托出自己的完美计划,并声泪俱下的诉说嫁给老公后遭受的家暴和痛苦,以得到调查员的同情和理解,再结合之前积累的好感,以美色诱惑一下调查员,得到谅解后再以垃圾桶的功能可以掠夺财富为基础,达成合作共赢的共识,顺水推舟做一对雌雄大盗岂不美哉。
在第三个故事中 葛布收到调查员在未来写的名片 因此给他打电话 开始了一切但在时空穿越的设定下 这应该是个bug啊因为如果没有过去葛布打的这个电话 调查员不会上门拜访 不会认识葛布 更不会传送在未来写的名片给过去的葛布 也就是说调查员这个人在葛布的垃圾桶时间线中属于凭空冒出来的 感觉更合理的设定是葛布老公或葛布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调查员 找他来调查垃圾桶 然后引发了一切 另外一些小点儿的bug如下:1)小区保安说垃圾桶很脏 流血水 而且满是腥臭味 而葛布却说捡回来的时候看着还挺新的(这有细思极恐的解释余地) 2)这个垃圾桶可以穿越时间 葛布有不少方法用它挣数不清的钱(买彩票、炒股、赌球等等等等),却选择去典卖3)从调查员表现出的三观(发现尸块第一时间想的是勒索 同时自始自终也很同情及欣赏葛布)来看 葛布完全没必要杀掉他 杀掉他反而更容易引起警方怀疑 不过 有一个解释可以完美回答这所有bug 就是这个故事是葛布为了卖垃圾桶虚构的hhhhhPS: 其实还有一些细思极恐的坑没填:另一个垃圾桶去哪儿了?
这个捡到的神桶之前八九年经历了什么?
又是谁把它放到那里的呢?
如果1不是bug 而是事实 那这中间是谁清理的垃圾桶?
在葛布讲故事的时候 又有什么未来的东西落在了垃圾桶里?
从《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之后,万合天宜鬼知道经历了什么,糟糕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大电影的口碑滑坡开始转战网剧,关注万合天宜的网友都知道,前几年他们推出过一个系列叫《骇故事》,主打悬疑恐怖,但糟糕的是除了《禁锢之屋》这篇算得上出类拔萃之外,其他几个故事简直就是灾难级别的,特别是宁航一作为编剧的那个故事,完全就是院线国产恐怖片的水平,为此我还发帖质疑了一番,遭到脑残粉的怒骂。
在此之后,万合天宜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不亦乐乎拍着网剧,评分几乎都在5分左右徘徊,直到《天方异谈》的出现。
分段式故事幷不少见,20年代电影刚出来那会就有了,国内外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由烂片大户万合天宜拍出来,不得不说还是有点小惊喜的。
三个故事里面第一个故事最没有创意,只要是悬疑爱好者,对这种情节其实幷不陌生,在自己世界里面出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跟自己有极大关系的人,这种片段很多作品里面都有出现过,更不要提濒死体验这个点子了。
第二个故事也比较一般,结局很容易猜,最后一个垃圾桶的故事就比较赞了,但总感觉收尾过于仓促,应该可以拍的更好的。
不管怎么说,这是这几年以来万合天宜拍的最让人满意的作品,也希望这个能拍出个系列出来。
一般般吧,不用吹成什么国产烧脑天花板,这种水平说真的国内动漫小说更早就有了,因为刷到垃圾桶才找了原片来看,属实挺失望,第一个故事是做的很仔细,但是死一次八点九,死两次八点九,正常人都能猜到她是弥留之际的幻觉,第二个更无语,几种东西给别人然后等价交换再失去某样东西,倒是符合这个片名,但是除了这一点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在我看来就是正能量一下好过审,但是酒保为什么要这样做,时间快到了什么意思,既然珠子给出去再回来他就能变年轻,那是什么东西在剥夺他的时间,他不是随时都可以给别人吗?
第三个故事,说真的一开始我满蛮感兴趣的,这里面用时间作为诡计算我特别喜欢的元素,但是,编剧真的不是恐怖游轮影迷吗,第一个故事的在固定时间死去,在固定时间醒来,第三个故事主视角在剧情中间插入,这种手说真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恐怖游轮,第四个故事没什么好讲的,很常规恐怖故事的标准反转,我不懂居然有人觉得这个反转很惊艳,按照悬疑的路线你得留下线索让观众去推测啊,推测为什么每个房子不一样,照相机明明对着人拍的应该一桌人变小吧,它怎么做到没拍到的房子也变小,还有每个房子的造型都不一样,他是先建起一栋房子仔邀请别人吗,当然这个不用深究,我单纯想吐槽一下,我是想看垃圾桶才找这部电影的,在我看来如果只保留这一个故事来展开写悬疑,写复杂一点,绝对比现在好,视角插入是有点聪明,但是为了插入主视角而设计的这个侦探也不太聪明,从头到尾充斥着一股傲慢,这可不是对待顾客的态度,就算心里轻蔑,装也得装出礼貌,客人没欠你什么,还有,既然这么聪明为什么女主拿出A货的时候毫不怀疑,要知道上门当天知道垃圾桶的效果,第二天就发现碎尸,当天晚上抛尸就用了正版箱子,所以女主什么时候去买的A货呢,这就是对时间很敏感的侦探吗?
他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让他如此轻蔑对待委托人,要知道,女主这里拿出A货是非常可疑的,人在惊慌之下听从冷静的人领导,那就不可能去思考要买A货来顶替,而她当时也根本没时间在抛尸当天去买箱子更可疑,那箱子就只能是提前买好的,但是提前到任何时间都没出现碎尸,那她为什么会平白无故买两个来替换,还刚好是一个正版一个A货,家里经济条件也不算很好,如果需要两个就是买两个A货,这种情况如此明显是为了抛尸,侦探先生硬是毫无怀疑,既然都能联想到空间转移,那联想到时间也是最惯性的一种思维吧,就算联想不到,在家暴男离家出走的时候也不联系一下前面的事怀疑女主,这智商别当侦探了,死神小学生都不如
这个是神剧啊越看越精彩,感谢导演和全体演员。
让我看到真正的恐怖悬疑电影,而且不输于任何电影。
奇怪为什么不上院线而在网播。
这个导演会成名的一直关注你,这样的剧不火真的没有理由,全程看下来真的激动,国内终于有拍好这个类型电影的导演了,在这反面终于让大家看到了,真的很激动。
这么多年一直以为国内的不行了,看到这个电影真的太激动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类型的片总想把他归结于烂片的行列,也许这种类似的悬疑片已经看腻了,总的来说看一部分就能猜到后面的内容,演员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就新颖和反转还是差一点火候,第三段故事虽然猜到了,(前面的香皂,夜晚女主收到的名片的暗示)但是还是被女主最后的微笑看得发毛,国产的悬疑做到如此程度很不错了。
细节满满,各种暗示,包袱。
让每个人都能看懂,很初级的烧脑片。
以上是我的拙见,狗头保命🐶
一边梳理时间线一边也是在给自己整理思路。
首先,垃圾桶从来都只有一个。
(错乱的不是空间是时间)1 几天前,有人看到垃圾堆里的垃圾桶传出恶臭和鱼腥。
(未来调查员丢进去的垃圾)2 小美把垃圾桶捡回了家。
3 她在桶里收到了调查员的名片,以及未来自己的提示。
4 她打电话给调查员,调查员上门。
4 调查员为实验丢进垃圾。
(1和4形成闭环)5 开始出现尸块(未来小美给丈夫的分尸)6 夫妻两人扔尸,小美故意留下破绽,引警察上门询问丈夫。
7 夫妻吵架,丈夫家暴,小美杀死丈夫分尸,尸块丢进垃圾桶。
(7和5形成闭环)8 调查员上门,小美坦白经过,用药迷晕调查员,分尸。
(垃圾桶此时响起的声响,应该是未来小美丢进去的尸块)
天方异谈看完后很过瘾,不愧是我喜欢的作家周浩晖的执导的作品,非常棒!
今天主要谈第三个故事,一开始看完后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是看了很多影评后主线基本明白了,但是还有一些没明白,看到的朋友可以讨论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核辐射是9年前,垃圾桶现在才出现?
这个我认为好像和主线没啥联系,只是碰巧9年后被女主发现了吧?
有没有内在的原因呢?
求解第二个问题,肥皂盒,这一点一开始我觉得是个漏洞,第一天发现了肥皂盒的提示并拥有了有提示的肥皂盒,说明女主已经知道了垃圾桶的秘密和未来自己的杀人计划,为什么第三天还要再拿一个新的肥皂盒写上提示和计划传送回去?
只是为了闭环而已?
那岂不是多此一举(毕竟写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想了很久我才明白,除了满足闭环的需要外,更多的是为了印证这个垃圾桶的传送周期是2天,并不是为了提示!!!
这个是重点,为后边他在什么时间把尸体扔垃圾桶做准备。
这是我的看法,大家认同吗?
第三个问题,尸体到底是一个人的还是两个人的?
我偏向是两个人的。
因为写在肥皂盒的提示是(垃圾桶是靠时间传送的,利用垃圾桶杀死王东及侦探裴海)。
想想裴海看着自己的尸体说连亲妈都认不出真是细思极恐啊。
那得多惨!
第四个问题,最后侦探来到家中得知一切后,垃圾桶又响了一次,传过来的是什么?
我认为更多的就是为了营造气氛,就像第一个故事,时间又来到了4点45。
有些朋友认识是侦探裴海的,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把裴海尸体扔进垃圾桶就是两天后了,对于处理尸体会很麻烦。
总之,侦探是肯定死了。
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可能性,大家可以讨论。
第五个问题,讲完故事后在杂货铺里,垃圾桶又响了一下,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个也搞不清楚,是不是也是为了烘托气氛呢?
最后,这只是一部小说,但是却发人深省,这个世界会不会真的有平行宇宙,我们只是生活在不同的时间轴上,我们的未来是不是已经早已注定!
在电影开头片段拿着照相机的老板进来(这里还不知道他是老板),他来到柜台拿起一件房子的模型,房子蓝色有十字架,有一个细节漏水的屋子水被接引进乌龟的鱼缸,中间有提示过水正在往上涨,最后老板的故事说一直到在讲时候桌子的震动是因为鱼缸里的乌龟爬了出来,摔在桌子上震到了桌子上已经被摄魂魄的屋子,从开始拍照的时候他们的魂魄已经在哪个模型屋子里了,电影的最后在他又要介绍相机的时候有很多的屋子模型,最后停留一秒钟那个就是故事中一开始的蓝色十字架屋子模型。
所以他的照相机真的可以摄魂。
第三个故事最好,有扩充拍电影的空间,前面两个都一般
可真是细思极恐的好故事啊…第一个就是生死临界的感觉嘛,第二个有点像互换。循环,第八号当铺,第三个真是赞,时空穿梭的物品,明侦有一案就是这个。最后那个是拍摄他们的灵魂吧,东西都留下了
第二个不好,一三好
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不错,反而是小爱的故事不怎么样。
故事你随便编,三个独立的灵异小故事。
垃圾桶惊艳,但是我始终想不明白:女主在过去杀了丈夫,为啥未来时空的丈夫没有立刻消失?是平行空间嘛?后来老公又消失了,这是杀了给传送回去了吗?是个闭环嘛?
第三个故事怎么也不对
第一个故事模仿了《生死停留》,模仿痕迹明显,但还是挺不错的。第二个故事,单摆那个,真的很一般,剧情一般,演技一般。第三个故事,台词和演技依然很烂,但是故事非常不错,垃圾桶触发的时空交错,很喜欢。第四个故事有点突兀。
烧脑?烧个毛线!被评分骗了。说是惊艳的,怕是从来没看过美剧和奇幻电影。
有点意思。 网大认真做也能做的很好 特别是这种小故事串烧 一个有趣整体观感就上去了。 值得鼓励。
国产悬疑电影的精品,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小成本的网络电影,故事讲得非常精巧,引人入胜
第二个故事略逊色,第三个故事真的棒
只有100万成本的电影却几乎是近几年最好的国产惊悚片四件东西代表了四个故事三个桥段相互独立又各个精彩可以无限重来的手表有求必应的酒保穿越时空的垃圾桶
结构上模仿日本怪谈系作品,以及《世界奇妙物语》之类。仍然是网络大电影的质感,整体的调性忽高忽低,毫无氤氲。故事本身也不够出彩,瑕疵太多。
垃圾桶那个故事最不错,其他很一般
豆瓣评分7.4有没有搞错?演员很差,看不下去,整个就很拙劣……
三星半吧,最后一个故事最好看,居然有点阴森森,就是时间点逻辑上自己有点纠结
第二个故事我都看睡着了,然后被第三个故事整醒了。
有几个人演技不行,毁了毁了
悬疑大片的氛围营造,这种“死亡循环梗”,三个故事就是每个人根据典当的物品,国产恐怖悬疑惊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