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岛
Bergman Island,情寻褒曼小岛(港),柏格曼的岛(台)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蒂姆·罗斯,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汉普斯·诺登森,安琪·拉尔森,克斯汀·布伦伯格,梅琳达·金纳曼,斯蒂格·比约克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典,墨西哥,巴西,英国语言:英语,瑞典语,法语年份:2021
简介:伯格曼岛讲述了一对美国电影制作人克里斯(维克·克里普斯饰)和托尼(蒂姆·罗斯饰)的故事,他们在夏天来到神秘的法罗岛。在伯格曼居住和拍摄他最著名作品的这片荒野、惊险的风景中,希望为即将上映的电影找到灵感。随着分开度过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克里斯对这个岛屿的迷恋开始了,她初恋的纪念品再次浮出水面。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将逐..详细 >
比《将来的事》水准掉了一个档次,有许多导演创作过关于电影创作困境的电影,如《8又2分之1》《导演万岁》《兰花窃贼》等,以这一部最为平庸。
作为伯格曼的资深影迷(自封的)之一,我尤为喜欢这部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岛屿气息,以及篇章之间与伯格曼电影的大量互文。这是汉森导演献给伯格曼导演的电影情书,也是对逝去岁月的念念回响。
评分低得离谱,可我很喜欢。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去法罗岛上参加“伯格曼周”。观看时,忍不住一再赞叹岛屿之美,简朴素雅的建筑,干净清冷的大海,伯格曼留下的遗迹,再配上竖琴与风笛的配乐,真是想立马飞过去。
岛屿之内,边界之外。虚构成为了一个伪命题,我们由此看到如此接近真切的呈现。
风景很好,演员很好,什么都赏心悦目,但就是太过寡淡无趣了。
2.5 寡淡的根本原因是米娅·汉森-洛夫太不擅长文本编制游戏,伯格曼的文本、主角的文本、主角写作的文本之间没有产生有效互动。关于“想象”的内核一直没有扩张开来。这片放在今年戛纳和《驾驶我的车》一比,差距明显。
电影中的电影中的电影……即是人生
戏中戏,故事的嵌套,创作的焦虑,最后要靠可爱的女儿来缓解吗
6.0/10.0。当一部电影看上去和伯格曼有关系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能伯格曼化,这一点导演还是有数的。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希望以闲散状态拍摄一部不太闲散的作品。这样的心态做出来的片子一定也是轻松愉悦的,但也只能止步于此。
就无聊
迷影电影真的是部部都让我无语
非常直白的嵌套式文本,用两个相似处境的人来投射导演自己,无论是创作困境还是情感生活,可惜的是这个戏中戏故事并没有一加一大于二的张力,除了结构外,导演好像没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输出情感,伯格曼被提及的次数虽多,也没入里,婚姻生活的拍摄地看来没给她提供什么灵感。
7.3 汉森-洛夫的清新轻盈感觉不赖,只是就算突然元起来也搞不清楚到底和伯格曼有什么关系,看上去就是纯纯的碰瓷。人人都爱伯格曼,除了法罗岛上人,Fuck Bergman!
7.5分,以“伯格曼”作为叙事的线索,再以“伯格曼岛”作为叙事的空间承载,用戏中戏的方式,嵌套了一对夫妻面临感情危机之后,用自己笔下的人物再次畅想自己感情的解决方式。想要对伯格曼进行解构,让剧作从严肃的,悲伤的调子转向轻松的,喜剧的调子,这确实也做到了。整体叙事比较松散,前半段些许冗长,使得有了一丝疲惫,而对后面的“戏中戏”创意开始觉得有趣起来。
Faro作为影迷圣地自带光环,于是前半段岛上走马观花也带上了“意义”。这部电影里有多少带上了导演的自我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但伯格曼太过强大的存在感,反而让片中其他所有人以及他们在处理的问题,变成了工具般可有可无的存在。戏中戏的设置虽有梦醒时分的短暂酣畅,但也仅止步于此。
套娃电影。这种嵌套的剧本,核心就是“婚姻生活”里的冷漠,电影似乎有四层,到最后,满足女主(导演编剧)幻想的电影大结局。在她写的故事里,一如伯格曼电影的结局一样,男主冷漠,不告而别。在她拍摄的电影里,绝望席卷一切。转换的时刻,就是电影的时刻,在讲述时,在恍惚时。她是喜欢伯格曼的电影的,因为那里面有慰藉,即便是人生的阴暗面。其中还有电影哪部电影没提到呢?我已看过的好像有《秋日奏鸣曲》。看完此片,可以去补伯格曼电影了。然后再来看一遍哈~四星
前半段观光片,后半段重复自己。真的不行。
喜欢Amy这个故事
感觉导演非常缺乏创作灵感 对伯格曼片子的引用更像是在Name dropping 没有什么深刻的讨论或辩论 戏中戏很难打动人 结尾的创意也略显刻意 以至于很多观众没等到Q&A就退场了
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