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此纪念Wes Craven(1939-2015)。
1984年他仅用180万美元编导《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制作虽粗糙,但创建了一个启迪全世界的恐怖意念:人将会死于在梦中被杀死。
Wes Craven执导了《scream》1-4集(1996-2011)。
从某种意义上说,借此系列他开创一种全新的类型解构戏中戏叙事结构,含三种形式:1.播放经典恐怖电影,场景同步惊吓氛围。
2.再创基于《scream》的电影《stab》系列。
角色全员影人影迷身份设定,亡命穿梭于两重戏剧故事中,分合无界推进叙事。
颇具逃杀真人秀效果。
3.借用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侦探戏剧结构:全员皆凶。
(ps:现实中真有位美国小哥Joshua Patrick Dudley,应为90后独立影人,受启发并基于《scream》,从2010年开始至今制作了多部fan film《stab》系列,主要投放油管等网络平台。
) 黄金定律之开宗明义首杀:性暗示+stab辣妹+准电影人身份。
恐怖类型要素到齐并暗示本集戏中戏结构再进化。
电影系女教授Samara Weaving为本片开场增色不少,她比Margot Robbie更hot。
话说两人外形相似还同台《巴比伦》,但Robbie已跻身好莱坞一线女星了。
2023《scream6》。
电影系老师被电影系学生stab。
对电影业的讽刺来得如此黑色荒诞,已形成流行趋势。
《scream》系列27年来发展至此,核心的人物塑造发生了演变。
ghostface当然是恐怖类型标配邪恶icon,Billy也演化为正邪模糊的家族精神符号,这一演进应该是受《Halloween》影响更深。
Billy Loomis 与《Halloween》中著名的Loomis医生同姓,绝非偶然。
1996《scream》,还是学生的Billy Loomis被塑造为邪恶无赦,被stab数刀后再被爆头,死状甚惨,是按标准流程被实施处决。
Michael Myers已经彻底挂了。
好莱坞又一条创作金率在此主导:只要为保护家人,无论正邪。
sam开始接受父亲Billy的精神指引,导入《Halloween》的家族式反杀模式。
2022《scream》Billy Loomis趋人性化的演进为本系列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与邪恶的ghostface形成呼应制衡。
2023《scream6》,以戏中戏模式表现:聚焦封闭的戏剧化舞台,皆为家人而杀。
2022,《scream》新的主创们决心要将Sam Carpenter打造为《Halloween》Jamie Lee 的继任者。
新的大女主sam与一代恐怖宗师John Carpenter(1948-)同姓也非偶然。
2022《scream》近片尾,Sam被父亲Billy附体,整一分钟数机位狂切:狂插Richie20余刀,再对其实施割喉,正邪莫辨。
反杀比杀更疯狂更邪恶又如何?
此乃好莱坞创作原则之一。
戏中戏:1996版当然借用影响力更大的《Halloween》。
可以说本系列开启是受1978年《Halloween》启发。
1996《scream》戏中戏戏中戏:2022版借用1996版,都属借用影史经典。
2022《scream》戏中戏2023版戏中戏:受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影响,引用经典转变为fans自制。
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制作电影,电影百年来面临巨变。
2023《scream6》:戏中戏标志性绝杀舞台2023版戏中戏结构的极致呈现:ghostface英灵殿==lll。
和当下诸多好莱坞热门影片保持一致的戏剧性。
2022年大热恐怖《X》《pearl》其实也使用了戏中戏结构(含角色电影人相关身份)。
2023《scream6》英灵殿:杀与反杀齐聚。
可惜镜头隐喻象征性并不隽永。
当下年轻摄影师群体用惯了Steadicam,快速之下,无暇顾及前辈固定镜头深意。
2023版片尾非彩蛋,已经预告:下一部ghostface不仅标配利刃,其凶器将多元化,这也是流行趋势。
2023《scream》《scream》系列电影(六部)平均制作预算不超3000万美元,累计票房近10亿美元,每一部的票房表现都比较稳定,且美国本土占据绝大部分票房,足见美国人对此IP更钟情。
本系列暴力反暴力逻辑契合美国人的拥枪自由观念。
不仅此IP,slasher类型都是滋长于美国梦中。
保持对恐怖类型的解构自嘲,兼备嘲讽好莱坞体制的reality show效果,是《scream》系列别于同类的生命力所在。
Michael Myers已退出江湖,其部分基因已融入《scream》。
本icon知名度比肩《Halloween》,但产量低于后者,再发展至10集无碍。
这是一部惊悚/恐怖片,但我看完之后,感觉恐怖倒还其次,确实有些血腥了。
不适合18岁以下的人观看,也不适合没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观看,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其实我们在新闻上偶尔会看到美国校园枪击案类似的新闻,往往最终调查大都是当事人获得不愉快,报复社会。
那么这部影片的故事脉络也是从这个类似的角度切入的,那么也就没什么感觉可奇怪或者不可能了。
当然看到最后才能发现,两个凶手都是刺杀类电影的影迷,感觉刺杀类电影拍摄越来越差,认为制作故事,以供电影拍摄,这真是变态的没底儿了。
再具体说说电影,其实看完后,倒着说,里面有不少让人感觉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
比如,凶手是一男一女,医院那个退休警察去世的这一段,是这个女凶手作案,但请问,一个如此年轻的女性,即便体力或者能力强还能强过一个警察?
还能强过同龄男性很多?
这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我们可以认为第一次凶杀,可能是行凶者蓄意,在出其不意之下成功,但当人们有防范时,我不认为一个小小的弱女子就能完成这一系列的谋杀,而且大多数还是男性,在其中更是有不少警察,不太符合逻辑。
还有,这部影片把美国警察塑造的也太过的无能,无能都有点不符合逻辑。
比如,最后绝杀的一段,我很纳闷,为何那么长时间警察会到不了?
别说没有人报警,我认为那栋房子就该被警察重点监控,更别提枪声已经响起好几声,竟然没有把警察招来。
就我所知,美国可是个动不动就有人报警的社会,如此特殊的地方及枪声竟然没有人报警!
应该还有个大BUG,在医院时,那个退休警察已经枪击了行凶者,虽然没有击中要害,但我认为检查受没受枪伤,应该很容易锁定嫌疑人,甚至直接认定凶手。
但是,这个被影片忽略了。
其实,这部电影实质是靠一部刺杀类电影的思路构建恐怖的气氛,而依靠其中的血腥气息,营造观众惊悚的心理。
这是靠制造人生安全完全没有保障的情形来渲染恐怖气氛,是人们对于自身安危的恐怖,和中国的恐怖片还真不太一样呢。
中国恐怖片以神怪居多,更贴近从传统惊悚来表达,这应该就是文化差异了。
不过影片中也有对人性的把控,比如姐妹情谊,以及友情,但并没有让爱情的底线坚持住,因为凶手之一就是和姐姐Sam有肌肤之亲的其相恋男友,爱情并没有让其放过两姐妹,尤其是姐姐Sam,他亲手一刀捅了进去,好在最后Sam没死,还略令人欣慰。
怎么说呢?
可能因为文化差异太大,这部电影并没有让我多害怕,就是血腥的场面让人略有不适,其实那张面具第一次出来时,确实让人吓了一跳,后来再出来也就那样了。
我不认为打扮成那个鬼样子的凶手,战斗力能有多强,他/她就不怕被宽大的黑色袍服给绊倒?
对于恐怖片情有独钟的观众可以去看看,平时不怎么看恐怖片的,还真不建议看。
有晕血或者其他不喜暴力血腥的人士也不建议去看。
1.知道杜威作为系列元老为什么那么早就便当了么?
因为这么蠢的片子他实在是懒得再演下去了。
他的确一直是主角团最马虎的那个,但是那么多年公安工作和那么多次死里逃生的经验都没用么?
这个错误和绝地战警3类似,你觉得那个没什么用的配角好像可以退场,但是这个角色其实之前一直塑造得很好,观众都喜欢他。
另外如果你觉得杜威被降智得太离谱,看看结尾那场多人对峙的戏,双方有那么多机会杀与反杀,结果偏偏就能BB就不动手。
2.这个系列和其他血浆片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没有很好的剧本的话,是不适合拍续集的。
你星期五猛鬼街万圣节可以随便拍随便粗制滥造,照样有人买票进场,但是惊声尖叫的基调在于真实,你的凶手不能是可以无限复活以杀戮为己任的魔怪,而是活生生的人,照常理来说怎么会有千篇一律统一着装的模仿犯不断涌现?
这本身就说不通,除非凶手真的有很好的动机,这也是第二部第三部还算能看的原因,1-3的凶手虽然都和电影有关,但都有着更深层的复仇动机。
而这一部里的凶手就是两个中二影迷,除了尬还有什么…命硬程度倒是快赶上杰森和麦克了。
3.拍续集/重启不是靠堆梗和致敬就能加分的,太过度就成了玩梗小鬼,这样玩梗过度的地方全片不止一处。
尤其是这个系列每部都在玩梗……那一场自我套娃更是尬破天际。
4.拜托,萨曼莎幻觉里的比利是个善助攻的好父亲形象?
还是那个正在行凶的姿态?
尴尬死了。
比利莫名其妙有了个私生女的设定也很尴尬。
5.希克斯母子遇害的那场戏是全片唯一有水准的地方。
韦斯在之前的出场的塑造都是个讨厌鬼,大写的Z世代,但是到了这里,你会觉得他并不是那么糟糕——接着他就被杀了。
看到这样无辜的两个人被残害,你心里会自然而然燃起对凶手的愤怒,这种对于失去亲朋好友的痛苦的刻画抓到了原版和剧版的精髓。
6.凶手的揭晓令人失望至极,几乎复刻第一部。
变态男友多老套啊…如果凶手最后落在明迪、丽芙、安珀三人中的两人或者三人,还算是有一点新意和反转,动机有,致敬也有(明迪继承了叔叔的影迷书呆子性格,但是不甘于继续当失败者而黑化,也深谙恐怖电影的那一套规则;丽芙的现充女人设太不可能是凶手,但和斯图同样是外向的心理病态)。
然而明迪是黑人同性恋角色,所以不能碰;但是亚裔的安珀就可以。
是不是有点种族主义?
7.还是编剧借角色之口的自嘲最准确,这一部不过是一篇(质量平平的)同人小说罢了。
哪来的脸在最后来一句FOR WES…尤其你还杀死了和原导演同名的那个角色。
以及安利2015-2016的剧版! 作为青春剧是及格的,作为翻拍也是及格的。
真正的重启,虚假的重启.jpg
经典重现,及格水准。
一贯的紧张节奏,但恐怖气氛明显欠火候,至于杀手的确是令人大跌眼镜。
经典重现,及格水准。
一贯的紧张节奏,但恐怖气氛明显欠火候,至于杀手的确是令人大跌眼镜。
经典重现,及格水准。
一贯的紧张节奏,但恐怖气氛明显欠火候,至于杀手的确是令人大跌眼镜。
经典重现,及格水准。
一贯的紧张节奏,但恐怖气氛明显欠火候,至于杀手的确是令人大跌眼镜。
好经典的一个恐怖片系列。
这个系列几乎陪伴我的青春直到现在,估计下一部应该在2033年,我们一定能够见证。
第一部是在1996,那时候还在上高中,此片一出,惊为天人,哇塞!
鬼脸面具,利刃钢刀,血浆四溅,暴力血腥。
而且更恐怖的是,杀人就在女主熟悉的人中间,到底是谁?
到底为了什么?
悬疑、推理、惊悚……最喜欢的类型都齐了。
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确实吓了我们一跳一跳又一跳。
而全片的节奏把控的又很好,还融入了青春、校园、俊男美女的元素,让观众看着一点也不乏味,可谓从头爽到尾,刺激!
后来的几部续集,虽然不如第一部经典,但是熟悉的配方倒是一直没变,尤其是女主角一直都在,一直不死,所以26年之后,这个电影系列也成为了“怀旧”必备。
更有趣的是,每出一部《惊声尖叫》,都会有一部戏谑恶搞他的《惊声尖笑》,也算是衍生出来的周边福利。
说回到2022年的第五部,可以说是对第一部的全面致敬。
全片紧紧围绕第一部的剧情、主要人物,一直在探讨好的续集应该怎么拍,虽然有吃老本之嫌,但也能看出编导的认真与用心。
比如一开场,凶手打来电话,问的全都是关于第一部的各种细节问题;当女主妹妹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时,讨论的也是续集到底应该怎么拍的问题。
比如他们总结出来的几条“惊声尖叫”法则:第一,不要相信你的伴侣;第二,凶手就在你的朋友圈之中;第三,凶手的动机总是和以前的某些事情相关。
还有像“不要单独行动”、“关键时刻不要接听电话”等等。
再比如,时隔11年后(第四部是2011年),主创又请回了第一部的“不死”女主,还有第一部的警察和新闻主持人;还让第一部中的凶手的女儿也参与其中;终极屠杀的主场景也设定在第一部电影中的案件发生地。
这些人物、这些场景、这些经典桥段一出现,天啊,仿佛瞬间回到了青春年华,好多美好的记忆也都纷至沓来。
不过,和前几部一样,本片也存在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BUG。
比如凶手1(安波)在女警家中刚刚杀了母子两人,怎么这么快就跑到医院去杀女主的妹妹了?
如果是两个凶手,那肯定是已经呆在医院的凶手2(女主男友)更有时间和地点上的便利啊?
就算是为了掩人耳目,那凶手1在赶到医院并杀人的时候,医院的监控居然没有拍到他,而且偌大一个医院,居然一个人也没有,任由凶手1横冲直杀;包括后来女主带着老警察及时赶到,老警察冲凶手1开了那么多枪,居然没有死,甚至连血都没有流,这是穿了防弹背心吗?
电影中最后也没给出解释啊。
再如最后在安波家中的终极杀戮中,凶手2是后来赶到的,在他来之前,凶手1已经对黑人男孩进行了袭击,可是当时大家都在PARTY聚会,安波作为主人走来走去的,她是什么时间换装,又是怎么避人耳目去杀人的?
她一个人女孩子也太忙叨了,是不是有点扯了?
作者:蓝雨星城
作为一个尖叫系列资深影迷 这部算是非常还原原版的味道 而且全班人马都回来了 看到女记者和女主有种亲切的感觉 就是有些bug有点痛苦面具 比如双人作案 为啥 鬼脸给杜威打了很多枪还一点事儿都没有…那到底是两个人作案还是说还有第三人…除了这个地方 还有就是当知道凶手是谁的时候 鬼脸力量就突然变弱了………有点像突然任人宰割的感觉 然后主角们都强化了一般 明明鬼脸的时候 反派是力大无穷的
这算是重启版拍的比较好的了除开本片其他几个系列的重启真的毫无诚意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都是叫老女主回归来带新人本片也不例外叫来老女主卖卖情怀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本片以一种自嘲式的方式来解构前作也算是很有诚意了有趣的是类似的黑客帝国4也采取了相似的方式其实不要追求逻辑的话例如女流之辈竟然打得过持枪大汉等诸如此类的还是挺讨喜的!
至少比月光光和德州很应付地请回老女主本片老女主回归只是吃情怀重要的是这种戏谑式的自我解析!
虽然脑残粉还是被打死了但是至少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平庸系列的一部分!
主创们没有自我设限这点已经很难得了!
而且贴合当下潮流男人都是笨蛋懦夫女拳威力无限大!
但也是没有办法新版德州烂是烂了点但是敢割了女拳的头你敢么
恐怖片《惊声尖叫5》话说这个系列我真的没怎么看过,所以,下面我只单说对此部的观感…如果你没有看过前面几部的话,那么看此部的话,多少还是有点门槛的,能看到有许多老演员回归出演这部续集,年轻的面孔表现的也不错!
惊悚和血腥方面还行吧,这个带鬼面具的杀人狂也算是美国经典的杀人了狂啊!
片中的一些剧情上的设定也不错,致敬了一些经典恐怖片,还有一些杀人狂身份分析的设定什么的…也算是有点新意吧!
惊悚,血腥,恐怖的程度我也觉得不错!
除了我个人觉得剧情上让我看的稍微有点不明白(那也是因为我并没有完整的看过前四部嘛)最后杀手的真面目设计的也不错,挺意外的!
所以说,你身边的人,有的时候才是那个最可怕的人哦!
总之,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那么此片一定很和你的胃口,反之,看此片,剧情理解上会有点蒙吧,不过,如果你单看杀人血腥惊悚什么的…那么此片也多少能够满足你的!
(女主颜值不错哦)个人评分5.5分(主观影评、不喜勿喷)
原本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无聊,前半段又臭又长的情感戏,后半段又穷又傻的虐杀戏,以及各种匪夷所思到摆烂的bug,让我忍不住都想玩手机,看完以后本想写个2星短影评结果越琢磨越不对劲,下面细说。
1.导演又当又立:借演员的口说,一部好的翻拍电影应该尊重原版利用好老角色,还借此拉踩了其他几个翻拍系列,结果他自己怎么做的呢?
警长死的又蠢又随意,系列两个女主完全就是多管闲事的工具人,挨几刀杀完人就退场,这就是你所谓的利用好老角色?
并且电影里多次吐槽了文艺向的恐怖片多么的无聊、装逼,自己却又拍了一堆烂俗的感情戏水时长。
2.bug多到吐槽都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明明4代的杀手还知道躲摄像头,知道阻止被害人用手机,到了5代,2022年了,大摇大摆的在公共场所杀人,被害人怎么叫周围都是聋子,手机更是管都懒得管了,反正导演已经摆烂了,这是一个没有摄像头、手机随时报废、警察一万年都不出现、路人人均戴耳机听重金属摇滚的平行世界罢了。
3.成本极低:杀人场景梦回90年,能用枪不用刀,用刀都是捅,什么断肢、内脏、颜面破坏,不好意思没有化妆和做道具的钱,砍杀电影杀人桥段做的这么无聊还好意思吐槽其他重启的系列?
经费跟4不是一个级别的,甚至不如某些美剧。
4.政治正确恶心人:那个黑妹前脚劝她哥遵守恐怖片定律不要跟女友上床,转头就勾搭边上的女同,同一时间凶手杀白妹一枪就死了,黑妹刮了一刀就不管了,最后兄妹两都活了,死的都是白人,真给我看的笑出声了,哈哈哈。
关键这个黑妹人设就很讨人厌,猥琐油腻不分场合地毒舌,还又当又立,完全就是为了政治正确强行加的角色,远不如《恐惧街》里的黑人女同讨喜。
2022美国恐怖片《惊声尖叫5》,豆瓣评分6.0,IMDb评分6.7。
这几年翻拍重启经典IP看吐了,但凡几十年前的经典IP都要重启,有的是完全重启,有的则是从原作中找几个没死的角色重演新版,打着正宗续作的旗号。
这些打着正统续作的重启版经常片名为原作原名。
本片正是如此,片名为原作原名Scream,没有副标题,没有数字(中文片名才体现了5),多位老版角色出演,这一做法和新版《月光光心慌慌》、和新版《德州电锯杀人狂》太像了。
第五部为了让人感到是正统续作,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嵌入了很多很多卖情怀的元素,前四部的多个角色出现在第五部中,而且第五部还将高潮戏地点设定在了第一部的屋子里,甚至将女主设定为第一部大反派的女儿。
第五部的豆瓣评分是五部曲中最低的。
《惊声尖叫》系列的豆瓣评分,除了第一部上了7分以外,后几部都是6分出头,勉强及格,而第五部则压到了6.0及格线上。
第五部没什么亮点,还是照搬前四部的套路,老版元素的过多嵌入,过度的卖情怀,使得第五部缺乏新意。
《惊声尖叫》第一部1996年问世至今已经25年了,这25年间砍杀恐怖片多如牛毛,观众审美疲劳,老版重启很难吊起观众胃口。
由于第五部嵌入了大量老版元素,剧情与前四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熟悉前四部的观众不建议直接看第五部,既看不出情怀来,也难以理解剧情设置。
建议看第五部之前重温一下前四部,会很有利于理解第五部剧情。
直接看第五部,只能说看个热闹,看不出门道和乐趣。
第五部换了导演,前四部的导演为同一人,韦斯·克雷文。
第五部不仅换了导演,而且还是双导演,在片尾字幕致敬了前四部的导演韦斯·克雷文。
《惊声尖叫》系列和其他砍杀片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砍杀片的大反派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而《惊声尖叫》则来源于身边人,每一部的杀手都不同,因此增加了悬疑元素,给观众增加了猜测谁是凶手的观影乐趣。
第五部开篇妹妹遇害后,亲朋好友便开始按照电影剧情相互猜疑,这一情节很刻意,为了增加悬念而生硬设定情节。
《惊声尖叫》系列和其他砍杀片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砍杀片的大反派多是一击致命的强悍型杀手(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而《惊声尖叫》的杀手则是普通人,因此在杀人过程中有激烈的搏斗过程,杀手也经常会被痛扁,这一点使得《惊声尖叫》的真实感明显好于其他砍杀片。
最终的双反派揭示谜底后,非但没觉得惊艳,反倒觉得很狗血,因为编剧将动机设定为了恐怖电影铁粉的疯狂行为,动机缺乏可信度,仅仅因为痴迷恐怖电影就照本宣科肆意滥杀无辜,这是讲不通的。
第五部的暴力血腥尺度很大,有多处不忍直视的杀人桥段,在医院里杀手的双刀杀,很带感。
《惊声尖叫》系列的杀手揭示是影片的高潮戏,不过每当杀手揭示为女性,都显得很不合理,因为影片中杀手的身材和杀人的力道不是女性所为,前四部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第五部也是如此,虽然是一男一女双杀手,但女杀手显然不具备片中彪悍的杀人能力。
角色台词中掺杂了大量的梗,台词中融入了大量对恐怖电影套路的调侃,一开始还觉得挺有趣,但太多了,看到后来都麻木了,并且过多的玩梗和调侃干扰了观众的观感。
老版角色回归是为了情怀并凸显正统续作,这样做法可以理解,不过老版角色非要参与凶案其中就讲不通了,因为这一系列的凶手不是固定的,不是《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那样的连环杀人狂,因此老版角色是没有情怀的,是不存在旧怨的,老版角色非要对付鬼脸的动机是讲不通的,因为凶手是物是人非的,不存在非要算清旧账的历史渊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女主姐姐很像印度女星朴雅卡·乔普拉。
看着警察离开,一口气看完五部的我竟然非常难过,感觉看着他长大的,最后竟然这样收场了,亚裔女长在我的审美点上了
打倒但不补刀,就知道惨叫,活该总是死。
比想象中好 但很多人物动机逻辑上说不过去 然后 一个被捅了一刀还能到处走动 另外两个分别被捅一刀和中了一枪就坐在那儿裹着毯子chill 我????
被捅被抢,活动能力就看编剧。这个医院也很奇怪,大白天的一会人多一会没人。
老版主角团回归打了个酱油顺便送了一个杜威的人头,设定基本跟前四部一样,你怀疑我、我怀疑你,凶手永远都是你身边最亲近的,而且他们的杀人动机一个比一个离谱,我觉得唯一的亮点就是更加血腥了、刀刺脖子、刀扎嘴巴,刀割喉咙。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给3星⭐⭐⭐。
虽然不如原版,但诚意满满,致敬上基本算是满分的,但毕竟是个杀人狂类的恐怖片,再怎么讽刺也没办法脱离类型本身。
一部部地折腾杜威和盖儿,最后让杜威这种死法也太sb了吧,编剧导演脑子有💩另外,这一部失去了这个系列一贯的幽默感,变得不伦不类,分低有道理。
好吧,虽然一样的套路与人设,不过也走了这么多部,可惜杜威了,被迫退休了还不能善终。
不能说是多精妙的解构,但和初代的互动实在惊喜,哄老粉的重启典范!最后还来个好莱坞往事的梗真是爆笑如雷。热泪盈眶。
看不下去……
中规中矩,没惊喜。
Director does matter. Wes' Scream is always lighthearted. This one took itself too seriously, too much melodrama bullshit. Leading actress is annoying like fuck, tryhard bitch. Little sis is much better. Super diverse cast as expected, even hard to guess their race. Everyone is hybrid except three white males. Clay还卖了屁眼,哭笑不得。
哈哈没想到剧情能和第一部联动的这么好!女神虽然老了但依旧很美!
时隔十年,鬼脸杀手重现,原班不死三人组回归。开场就直接致敬第一部打电话桥段,一边送上熟悉怀旧元素一边又不断安插自我调侃。舞台搬回曾经血雨腥风的犯罪现场,屡试不爽的探索幕布边界,作案动机只为贡献电影素材,吐槽着续集口碑下降的同时又嘲讽了一通黑粉键盘侠。铁打的“凶手就是身边人”的双人犯罪组合,铁打的不死希德尼,铁打的无法自圆其说的bug~整了四季都没挂的小胡子警长死的也太弱智了些,穿上鬼脸服的安柏强到刀枪不入移形换位,没有装备就瞬间变回战五渣。杜威忘漏补刀领取便当,女团极限反杀,又一次政治正确的全新书写。
在套路与反套路之间反复横跳,导致后半段节奏没控制好,谁是凶手显得毫不意外,反派永远死于话多还是千古不变的定律~7.4
《惊声尖笑》都没拍得这么蠢
我没那么喜欢鬼书,但挺喜欢它在身后的😀
7分
粉丝向的深情制作,以及对于「重续」概念提出都是一种近于「电影论文」式的阐述,剧情上的回归首部,以及对于恐怖「元电影」的讨论在当下恐怖类型片中也显得诚意满满,当然成长于20世纪末恐怖片潮流中的影迷们已经错过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恐怖电影的粉丝以及对续集的不满甚至找到原凶手和受害者来重启好多有趣吐槽 还有凶手虚晃一枪 还以为地下室某两个女人能有一段 没想到突然就拔枪变凶手 看到原女主和女记者相互扶持,有点感动 终于警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