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来是想看惊悚恐怖片的,但是一直还蛮疑惑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有喜剧的标签。
电影时长2小时不到,基本上是在提心吊胆和“哈哈哈”之中交替度过的,很棒的观影体验。
关于本剧的女主角-凯莉,不得不说打破了以往见过的女主形象,非常牛非常彪悍,当然了,能面不改色抢劫ATM机的女主,自然也就不会在遇到灵异事件的时候只会傻傻的惊叫,而是敢为人先,冲上去探究真相。
本剧反转再反转,反派到底是谁呢?
没有到影片后半段,真的是完全无法猜出来。
而影片最大的笑点贡献来自女主的妈妈,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人,每次看到妈妈丰富的表情,我就想哈哈哈。
当然,毕竟是惊悚恐怖片,所以在该紧张和提心吊胆的地方,仍然很不错的调动了我的肾上腺素。
海报最后的那一位,也是可可爱爱的呢!
可以说,心情不开心或者提不上劲的时候,观影体验会很棒!
一方面调动开心哈哈哈,一方面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
真希望在未来国产剧里面,也能看到这种有趣的组合创新。
从一开始凯莉的小伙伴拿着锤子重击自助取款机锤头飞起反而击晕了他的那一刻起,就觉着电影很不错,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是 女主看着比我还重的体型,毛躁粗狂的人造黑发,睡觉也不卸掉的眼线 还好,没有打唇钉,那位先死在房子里的十四岁妙龄倒是美女,导演应该和凯莉换一下从宣传照上看,以为又是一家庭搬到新房开始不寻常迹象最后各个灭迹的烂俗套。
妈妈前半段有种想掐死的样子 唠叨无序(这让我想起潜伏老神婆林莎华在电影死路的表演), 讨厌的双下巴,以及对自己女儿厌烦的神情。。
说那位保安员阿莫斯研究鬼神的业余爱好,第一次在屋内对着录音机的对话,像是在讽刺对以往闹鬼片惯用伎俩和桥段。
那两个笨笨的警察,是不是也着实说着这个国家现实生活中警察的腐败呢,又让我想起韩国电影罗宏镇的追击者咯,整部电影搞笑点不按套路切入,方式也是独特,我是看到新西兰的电影,除米国习惯用故事板块造电影之外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什么的还是会好好拍,且有独一无二的独特成功
3星,看在娱乐性还行。
这片一点不恐怖,搞笑倒是还行,整个片子里最恐怖的地方就是老妈说电表在乱走字了。
哈哈。
悬疑氛围营造的也不错,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前期铺垫太长,节奏缓慢,还好的是后面比较精彩,有点星爷恶搞的趣味。
但是科学怪人这么重要的角色,给的出镜又太少了,让人觉得不太过瘾。
化妆,场景都是小成本制作,提效也几乎没有。
想在看其他影评前先写几句。
女主人公的叛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学时的模样。
喜欢摇滚,打扮很中性朋克,社交恐惧症,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我还没到这步)。
一幕是阁楼怪人拿出女主离家时,母亲在她身后的不舍与无助那个定格画面的绘画。
女主显然后悔自己的任性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现在的我也有时会后悔以前不懂事的种种,脾气暴躁,不好好学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后果。。。
这些都会让最爱自己的人陷入痛苦。
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青春期不一样的躁动。
而我的,就和电影里近似。
再说说电影吧。
一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给吸引,然后女主一家和警员的各种无厘头实在增色不少。
最终boss(精神病)也是充满悬念。
就是,你觉得那家伙可能吧,他就偏不是那个boss,结果也是对权力人士和高阶级人士的讽刺吧。
作为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底层的市井小民的我来说,脏乱臭差是生活中的不变旋律。
所以,影片的背景基调很容易让我感同身受。
如果我17岁那年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人生会改变吗?
也许多少会在那一刻很感触,但之后又忘了吧。
记得住什么呢?
就像这篇即刻写出来的影评。
网络带来信息输入的快速也同样是流出(兴致)的飞逝。
再见,青春。
看完了这部新西兰喜剧恐怖电影:《足不出户》,还可以,前半段闹鬼,后半段缉凶,比较另类的恶趣味重口恐怖片,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影片讲述了吸毒成瘾凯莉·巴克奈尔(Morgana O'Reilly 饰)和同伴抢劫取款机,结果被警方抓个正着。
在此之后,她被法官判处家中监禁八个月。
凯莉的老家位于一处偏远小镇,母亲米莉亚(Rima Te Wiata 饰)现正和另一个男人居住。
在被装上监控装置后,凯莉失去了自由,每日只能蜷缩在这幢老旧破败的房子内。
某天,她听广播时意外发现母亲向电台打进了热线,米莉亚声称曾在家中的地下室见过鬼影,这让她惶恐不安。
凯莉一向反感妈妈神神叨叨的言行,可是没过多少天,她便真的遭遇了一连串的奇怪事件。
在法律禁止逃离的情况下,凯莉只能求助于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保安员阿莫斯(格伦-保罗·瓦鲁 Glen-Paul Waru 饰)。
生死考验,迫在眉睫……
很棒了,看到标签又有喜剧又有恐怖还很难想象,但是最后是两方面都做的很极致。
逻辑链条也很完整,尤金一开始看到教会女孩被杀,社恐的他不敢告诉别人只好躲在墙壁里,偷邻居的东西和食物,导致女主妈妈以为有鬼。
女主搬过来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可能和墙里的尤金交了朋友,于是有了小熊里的录音,看到女主再度回家尤金就把小熊的录音给她听,希望她能想起来自己,但是女主完全没意识到,还把小熊烧了,尤金又捡回来放在浴室门口,结果吓到了女主。
他发现了女主的医生是当年的杀人犯,想要提醒女主,所以弄出各种声音吸引女主的注意,给她看医生的假牙。
在医生家访的时候还故意停电然后披着白布去扎了医生出气。
最后终于在决战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同样用一把叉子结束了医生的狗命。
到处都是伏笔和回应,一直在猜罪犯是谁,剧情设计的不错。
最后相机坏了女主大喊尤金来修的时候实在是全剧的精华!
就是开头抢银行那一段不怎么样,不过大概只有这种银行都敢抢的彪悍的女主才能全程这么处变不惊相当勇猛吧……
恐怖片的套路已经被玩烂了,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部恐怖片的情感寄托,无非是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来获得一种惊吓,这是普通大众对于恐怖片的基本认识,然而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很多创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探究,那些能拿来吓人的元素越来越少,甚至于变成了一种既定的套路之后,吓人就成了恐怖片最基本的诉求。
没了吓人这个诉求,恐怖片索然无味,有了这个诉求,恐怖片才刚刚到位。
然而距离优秀的恐怖片,很多路都已经被创作者走了一遍。
究竟什么样的恐怖片才能迎合观众们日益增长的观影情绪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或许能换个角度解答这个疑问。
《足不出户》是一部集轻喜剧,恐怖,悬疑,惊悚为一体的作品。
本片讲述了一个瘾君子凯莉,在跟同伴一起抢劫后被逮捕,法院判处他居家监禁,凯莉因此来到了母亲的住所。
然而在这个看似非常安静的家,却发生了一件件离奇的事情,凯莉没法找到答案,同时也没法揭开答案背后的谜题。
生活一直在持续,凯莉的恐惧感越来越强。
究竟这座房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看完本片,想必你的答案会很多。
《足不出户》很好,为什么好,它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电影。
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也能通过合理的剧情输出而变得差不多。
作为一部优点明确,但是缺点却没多少的电影,《足不出户》充分的借用了自身小成本这个优势,却对于小成本这个劣势进行了弥合。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座房子内,但是却成功的借用本身的题材核心“足不出户”掩盖了或者是消解了房子之外的世界。
这样以来,剧情不仅仅是合理,而且非常好的避免了屋子里的人与外界的交流,扬长避短确实是个优点。
传统的恐怖片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或者是跟宗教有联系,或者是跟现实的一切有关系,总之,这种联系总是会通过一个个细节,一条条线索充分展示给观众的,然而本片却成功的用这样的假象欺骗了观众,观众看到了什么?
自然是传统的恐怖片的前半程。
对于女主来说,一个陌生的房子带给自己的恐惧感不亚于一个久未谋面的的母亲了。
母女关系的疏离是可以给这部恐怖片加分的。
因为亲情的疏离,在凯莉离开的时候,她自然不知道这个房子以及自己的母亲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一种铺垫,自然可以将观众引导至一种困境内,这座房子有怪异,这种怪异可能是某种神秘力量云云。
这是传统的恐怖片的设定,而本片也是按照这种设定一步一步的进行铺垫的,至少在前半程,我们看到了这种铺垫产生的效应,作为观众,基本上就能按照创作者给定的逻辑进行思考。
本片的走向也在前半程变的明朗,这或许是一部充斥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电影,这种神秘力量是什么呢?
自然是鬼神。
按照这样的逻辑看完了前半程之后,观众们却会发现之前的逻辑不够用了,即使是可以自由发声的玩偶烧也烧不死,但后半程的重点完全脱离了前半程的设定。
原来这座房子中的神秘力量指向的是多年以前的一起谋杀案。
而之所以会有灵异现象,原因就在于灵魂想要复仇。
这似乎是沿着前半部分的逻辑进行着,但是后来观众们就能逐渐的发现,原来这样的逻辑与之前的灵异现象的关联不怎么紧密了。
好好的一部灵异主导的影片,逐渐的变为了一种逻辑缜密的刑事案件。
恐怖片瞬间变成了刑侦题材的电影,观众的观感下降了,但是别着急,本片不仅仅给出了这些逻辑。
越往后,观众们就会发现另一层意义,本片不再拘泥于灵异电影,也不是刑侦题材,而完全变成了一部惊悚片,原来隐藏在片中的大boss并不是一开始设定好了的,而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大boss终于露出来了真面目。
而原来看似属于灵异电影中的灵魂人物,却成为了一个逗逼。
观众们废了很大心思来思考本片背后的逻辑,然而这种逻辑并没有持续多久,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将本片烘托出来了高潮。
迟迟到来的高潮却是这样的酣畅淋漓。
干净利落的绞杀,略带血腥的场面以及团队作战中充斥着的逗逼等等。
一下子让本片在结尾处妙趣横生。
观众们即使是没有迎来自己想要的严肃的结局,然而这样的结尾,想要的不想要的都给了,作为一次信息爆炸性质的结尾,本片自然赢得掌声很干脆。
恐怖片就应该这样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恐怖,那么很多在观看了大量的恐怖片的观众就会感觉到无聊乏味,但如果在恐怖片中掺杂着别的东西呢?
或许这样的恐怖片才对味。
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之后,恐怖片自然拥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恐怖片不单单是恐怖片,多种角度,多元解读,或许这才是恐怖片该有的明天。
……你好,再见
恐怖喜剧。
最近看了几个这样混搭风格的片子,荒蛮故事,血色孤语。
有血腥,有死亡,又有喜剧色彩。
叛逆女生因炸保险柜被抓,律师为她辩护称她这样的行为是心理疾病,需要治疗。
但因她之前已经多次犯同样错误,这次对她的判决是在母亲家中禁足八个月,依靠一个电子脚环对她进行监控。
女儿多年前离家后从未回来过,母女间很是生疏,女儿要打电话时,母亲却捧着电话煲粥,接着女儿在电台中听到母亲打电话过去讲家里的鬼故事。
女儿嘲笑母亲,母亲却反驳说那鬼你小时候也见过。
接着家里开始发生离奇事件,女儿半夜被电话铃声惊醒(hello moto),巡着声音走到地下室,被一只手抓了一下,接着由于她的脚环越界,引来负责监视她的胖警察。
胖警察看来也是一个灵异事件的爱好者,煞有介事的企图录下鬼魂的声音。
后来他们查到这所房屋原来是一个感化院,专门接受问题儿童,进行教化,因15年前一个女孩被残忍杀害而被迫关闭。
凶手至今未归案。
他们怀疑是女孩的冤魂不肯离去。
女儿想要离开,请警察和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来到家中,家中突然停电,灯光亮起时负责她案子的官员被严重伤害,没有人相信鬼魂的说法,认为此次事件为女儿所为,判她继续留在家中。
晚上,女儿被玩具熊的声音惊醒,将玩具熊扔到火炉后,第二天洗澡时又被那只破烂熊滋扰。
这一切让她感到恐惧,决定离开。
监控她踪迹的警察说法她留下了帮助那个女孩的冤魂。
他们找到一些线索后怀疑邻居大叔,女儿要求警察配合她拿凶手的假牙作为证据,女孩进屋后发现大叔戴着假牙在睡觉,竟然准备直接从熟睡的大叔口中拿出假牙,真够恶搞的。
当然没成功,他们被发现后警察被捕猎夹困住,女儿跑回家中后接警察电话说大叔已经带枪前去追杀,严阵以待,结果误伤刚刚回家的继父。
警察也找到邻居大叔,得知他曾经有一个养子,喜欢鼓捣机械设备,一次因故被他爆打一顿后失踪。
失踪在当年女孩被害前一年,并且他怀疑那个养子至今仍然在房间的地下室生活。
女儿先独自在家探索,发现了地下室的男子,一番折腾,终于逃脱去报警。
在胖警察的证明下,警察终于决定前往她家调查。
过程中,女儿通过一个摘假牙的动作发现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有可能是是凶手,让自己的母亲困住他们后她在地下室查到那个官员当年曾作为实习生在此工作。
等他回来时官员已经漏出真面目,对他们进行追杀,并说出杀女孩的原因只是因为女孩不肯配合他的治疗方式,随后赶来的胖警察也被官员骗过打晕。
她们逃到地下男人的房间,那就是当年的男孩,他只是自闭,当年他看到女孩被杀,但因为惧怕自己被怀疑不敢出来指证。
他给女儿看了他纪录她生活一张张画,她开心,不开心,离家出走后望着她背影的妈妈和男孩。
这里也不是最后的避难所,官员随后追来,又是一番打斗,结果女儿被击昏,妈妈被官员几乎勒死,自闭男孩拍醒女儿递给她一把叉子,女儿将叉子插入官员下巴,然后通过一根引线被爆头。
如果看过90年代那部《阶梯下的恶魔》,一定会对老式房子夹层里错综复杂的结构,东躲西藏脸色苍白的小孩记忆深刻。
本片属于难得的佳作,首先从人物设定上,女主角一改以往恐怖片弱不禁风花瓶式的设定,而是同西班牙恐怖片《妈妈》一样,朋克叛逆女一枚,俗称“女汉子”。
如同新版《后窗》一样的故事前期设定,被禁足,怀疑隔壁古怪大叔是杀人凶手,但是电影并不墨守成规,而是一路剧情跌宕起伏,从闹鬼,到捉鬼,到凶杀案,从恐怖到悬疑,难得可贵的是,始终陪伴的是幽默风趣的调调,却不刻意做作,都是让人会心一笑的桥段。
相信本片的创作者也是老道的恐怖片粉,但并不一味的模仿,能集各路恐怖片特点,拍出喜剧恐怖的亮点。
新西兰恐怖片总是带着嬉戏般的幽默,人物塑造总是保持着童趣,早期的《群尸玩过界》,前几年的《疯羊》,到现在这部《足不出户》,总是让人惊艳。
本片另一大特色,就是突显西方社会的家庭关系。
女儿对母亲的态度,对继父的态度,随着剧情的推进,能感受到许多微妙的变化。
老外就喜欢这样深藏不露的表达人类情感,无需过多和大段的煽情台词。
最让人舒服的,还是对电影人物特点的把握,几个人物都很喜感,兼职捉鬼的胖子一路笨拙的笑点不断,特别是他顺手接过凶手的刀后还嫌弃工具太小扔了那一刻,笑点好极了。
唠唠叨叨的神经质老妈,犹如唐僧附体,对着警察和辅导一路念经,简直把他们说崩溃了。
还有躲在夹层里的男人,从一开始的恐怖光环,到后面的流泪卖萌,女主从对他恐惧到同情的情绪转变,丝毫不牵强,而是伴随着紧张起伏的剧情水到渠成。
结尾处,家里热热闹闹,阳光耀眼,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和舒服,导演好厉害的!
足够悬疑,有限空间制造无限乐趣。
男人都傻,女人最后胜利。
开始闹鬼,恐吓的点有趣。
巧妙的布局,原来为了给观众更大的惊喜。
女主彪悍,沉着冷静,勇斗变态杀手,给予最强反击。
懦弱尤金才是最狠杀器。
结尾干净利落,血腥到底。
重口的结局,却让人捧腹不已。
女主演技好,妈妈爱唠叨,警察心软反应慢,尤金歌特造型好评,杀手不太好猜,捉鬼很着急。
NRE(Negative residual energy)
尤金的造型好像大圣。。。
看过,但是完全忘记剧情了,连再次看总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确定是否看过。
不恐怖,挺恶搞,娱乐度高,悬疑氛围营造不错,前半段节奏太慢,结尾比较出彩,血浆片爱好者不可错过。
为什么一部标准的恐怖片,却能从头笑到尾。一边尖叫一边尖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惊艳之作,加分加分!
很久没看过这么赞的恐怖片了耶!冷笑话也都蛮冷的!
冷幽默鬼才 悬疑氛围做的蛮好的 国产恐怖片可以参考
最后居然这么cult哦虽然没有正面镜头,风格很大不列颠😂
3.5
可能我不懂英式幽默吧,看了几次无法坚持看下去
据说这种心理恐怖片是高智商人看的
解说版,看的一脸懵
真的好啰嗦,而且也没见什么说好的脑洞。
剧情不太稀奇不过真的蛮逗,口音立了一功。老妈越看越可爱,一口茶喷出来。因为周围都是逗逼而一脸愤怒的女主角,一开始莫名得像Ozzy...
前半闹鬼,后半缉凶,气质很特别。
貌似当年出资源的时候,看过,现在时隔这么久剧情也差不多快忘了,再看第二遍感觉剧情比较一般,时长也太长了。
拖沓冗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乌漆麻黑的。蠢片子。
为什么有7分。
一点都不恐怖 但是很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哈
nice movie ~~~ funny and ho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