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 Jones一部“哥拍的不是科幻,是寂寞”的《月球》,身为独立小制作,科幻方面确实没什么大意思的情况下,情感营造的不错,一下化身为新大师。
新片《源代码》向商业片靠拢,反而更加好评如潮。
我看预告片时被告知了剧情设定,觉得这么老土还能这么受欢迎那可想而知片子的质量有多牛逼。
然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搜搜看有没可看的资源。
昨天终于下到了,心潮澎湃啊,今天一早来看,看完觉得失望透顶。
当然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本来想打较差的,后来觉得自己期待过高可能等同于戴上了有色眼镜,就给了个还行。
首先本片当然不是一个硬科幻。
我喜欢的科幻片还是要偏硬一点的,当然太硬了也受不了。
不过《源代码》看名字要玩计算机概念,结果扯了两句量子力学,海马体整了个八分钟的概念。
虽然有点扯,但商业科幻片倒都这么个路数。
不过Duncan Jones风头这么劲也搞得这么没档次就有点小失望了。
关于剧情解读,原来写了一大堆,突然发觉没啥意思,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嘛。
我的观点就是每次进入一个平行世界,由于利用的是残存的八分钟,只能从爆炸前八分钟开始。
最后发现不限于八分钟,也不随着初始世界中主角的死亡而坍塌,主角就以Sean的身份在那个平行世界跟美女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至于每次转换闪动的俩人大蛋前的幸福场景和平行世界女军官收到邮件若有所思,就是我们平常用平行世界解释似曾相识的感觉。
平行世界的时间轴可能不同步吧。
总的来说,科幻方面过关。
中国影迷对于剧情稍有讨论空间的影片各种解读我觉得很好,很热闹也方便理解。
但是电影不是论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角度,有的想法即使主创根本没那个意思但也有启发性。
所以一上来就说别人根本没看懂我只能说是傻逼。
过关是过关,但也真老套,本来觉得老套中能玩出点花活,但剧情推进上、悬疑营造上甚至算得上是水准之下。
本来派Colter从一车人里八分钟之内找到bomber的设置挺有搞头的,而且能一再重复。
打个比方就像有的侦探小说迷看侦探小说的乐趣:跟着侦探一块探案,努力分析,到解密的时候侦探找到了你没找到怎么办?
翻回去再看一遍,注意每个细节,试图找出真凶。
不行怎么办?
再来!
侦探小说迷的这种乐趣,本来没法通过电影重现,结果本片设置正好啊,就这么搞多好啊,比一般侦探片更有参与感。
结果根本不可能,因为Colter是个傻逼。
原谅我这么直白,人家军方费钱费力地,还把几百万人生命交到你手里来,你浪费时间不说了,每次火车上乱怀疑,然后抢包打人,然后发现错了,然后就傻逼了。
有点技术含量好么亲此等二货一出,想看缜密推理步步惊心的没着落了。
再说让好多人感动的情感部分。
父子情还好,程式化,略显突兀而已。
跟那个美女的爱情就完全胡扯蛋了,首先Colter咋就爱上她了,咋就为了救她还要再搞啊,当然考虑到他二逼本色,可能就是因为人长得漂亮。
但你站到Sean的角度想一想,等于让人杀了,然后上了他的身,搞他的女朋友。
然后你看见这俩人深情拥吻要还是感动而不是毛骨悚然,只能说你没人性了。
唯一的悬念部分,Colter的身份解密,做的还好,虽然不太用力悬疑感不强,但可以说是导演的风格。
不过撑不起整部片子。
有人拿源代码跟盗梦空间比,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盗梦空间也不是什么牛逼的科幻,但胜就胜在剧情精巧复杂,够有意思却不混沌,解读起来反而清清楚楚。
源代码比之就不够复杂且老土了。
而且盗梦空间的主创也知道,身为商业片,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有诺兰精心设计的旋转走廊打斗,而源代码悬疑科幻都一般,也没什么好看的打斗撑撑场面,我真觉得看睡着了很正常。
那个播了好几遍的爆炸画面,特效水平放到2011年绝对算差的。
总的来说,科幻凑合,其余不合格。
亏得我日夜期盼,以为Duncan Jones能登堂入室,结果不但没比个二流科幻强,反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不是一点,反而让人有点憎恶。
芝加哥蛋蛋建筑--电影《源代码》最重要的线索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97456/ /西班牙眼电影看完了,剧情有点像华盛顿的<时空线索>.在电影的最后,按道理任务已经执行完了,但上尉却再三要求执行军方看来已经毫无意义继续进入的任务,并且他祈求goodwen最后杀了他.这应该理解为是个小"预谋",goodwen不幸中计,本文试图分两种可能的解释解读本片:第一种解释方法:源代码系统是一种可以创造和穿越真实时空的复杂物理和程序系统因为每次穿越回来的时候都产生错乱的时空,看到姑娘对他笑后面背景是芝加哥蛋蛋等莫名其妙的情景,他很疑惑!,上尉强烈的估计到,很可能会产生平行时空,所以装可怜求goodwen把他送回去,去试试两人如果不死(也不爆炸)有什么情况发生,当然他也不是很有把握,最后果然看到蛋蛋他最后笑了知道自己是对的,他高度怀疑时空是可以延展的,这边如果不用设备进行强制召回穿越时空的话,那边再不死,真可能可以继续下去,执行任务中,他发现自己不但能看到肖恩的记忆,而且能改变周围,每次都不一样(第二次他发现姑娘为他擦皮鞋他很奇怪原来时空会变,而第一次没有擦).上尉做是否有新时空的实验的情节,最后在那个短信中也已经说明,就是他期盼平行空间的产生匆匆忙忙事先发个短信.他也知道产生平行宇宙后,他肯定不能再去联系goodwen,因为知道军方这么大的机密,并且暴露自己肖恩的身份,反而隐藏的日子没法过了.弄不好goodwen汇报上去,自己要有杀身之祸.现在可好,goodwen知道这个人(灵魂)已经逃跑了,但是不知道他冒充的是谁. 她只知道是旅客当中的一个. 电影还有点像<蝴蝶效应>,只是最后把结局扳成功了,成功的看到了自己曾见过的芝加哥蛋蛋建筑.而<蝴蝶效应>,是每次主人公回去都不能按原计划搞定,最后一塌糊涂,芝加哥蛋蛋建筑绝对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线索.我个人不太同意存在有多个不同运行状态的时空,应该是一同修改了,还是一套时空,或者是平行进行的但是历史和记忆完全相同的时空,并有着平行推进完全一模一样的现实,要改一起改,这是因为博士的源代码系统太牛逼,自己都不知道有统一修改时空的功能,也就是,过去都是爆炸发生了,而这次搞定以后,啥也不再发生. 所有时空里面,爆炸都不会在发生了.类似电影时空线索也是这样的,只要在某个时空里面搞定,其它时空也同时搞定,大家沿着一个历史和记忆继续同步推进,该干嘛干嘛,那个什么<触不到的恋人>好像也是这样的吧(有点忘了),电影镜头每时每刻都反映的是统一修改好的那套时空,后面改好了,电影前面的也不会再发生了,源代码系统实验从来也没有启动过.(原来的历史已经被废,所谓最早的那套现实烟消云散,注意博士最后的头发镜头). 比如其中的一次穿越,最后"现实"一定发现有个人撞死在铁轨上,他女友神奇逃脱死亡列车的情况.因为自己的逃脱方式,他短信告知goodwen未来要善待上尉并且满足他的要求,未来这个上尉的记忆将可能多次重生.按照电影的逻辑,他丧失了肖恩的记忆,显然他必须伪装成肖恩生活下去,并且一步步找回肖恩的资料慢慢的适应这种记忆(灵魂)嫁接在一个无记忆的躯体上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上尉是个异类,因为他带着记忆穿越过来的,对方只提供躯体,另外一个小异类,就是收到短信的goodwen,她知道了些时空的线索.短信里面没有说罪犯的名字,但是goodwen女士却知道,这怎么解释,难道来之前听了广播?我的解释是, 因为上尉是使用那个罪犯的手机发的邮件,当然也是那个罪犯的名字显示在goodwen的手机上,当警官向博士说出罪犯的第一个音节时,她看了下手机,也就跟着复述下去,最后,她看着上尉的半个躯体,若有所思的明白些东西.......第二种解释方法:源代码系统只是大型计算机软件程序类似网游,不可以创造真实的物理时空,只有虚拟现实还有一种和平行时空完全无关的解释,即matrix解释方法,压根就没有神马平行宇宙,源代码系统就是一套大型软件程序而已(带外设驱动等等,人可以用USB类似接口接入),它不可能创造时空,就像windows系统里面没有真时空,网游系统里面也没有真时空一样,世界上只有一个现实,我们生活的时空,和一套源代码系统(类似matrix)而已,上尉实际上是死了,但是他的代码却仍然在源代码系统里面没有召回留在那里了,这点博士自己知道否电影没有提示,如果这么理解,那么几乎大部分讨论时空的人都根本错误..这个片子和黑客帝国最大的区别就是:黑客帝国里面,如果坐在接口椅子上的人死了,系统里面的对应人也要死,而源代码系统最牛的就是,外面的肉身死了,接口也拔了,里面的代码却不是此人直接接驳运行的,而是复制运行的(两者互相有缓冲区交流数据),中间是隔断的,可以在信息截断后(比如肉身死亡,系统故障不能通讯等等)脱离出去继续运行,也许还能等待系统修复后恢复通讯,再行召回.这点作为一个可靠软件系统的设计,是可信的.这样保证无论系统发生什么情况,代码任务仍然可以继续进行等待修复,不至于造成里面的人物代码突然死亡.所以,上尉死了,但是博士还会找新人去执行任务,软件系统还在运行,上尉的代码仍然在原系统中未消亡,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后面场景继续运行的道理,最后神马短信都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里的虚拟情况.上尉曾给虚拟世界的博士打过电话,但现实中博士并没有收到,那同样情况下,发个短信为什么goodwen却能收到,这说明那个拿手机的女人根本只是一个"网游"系统里的假人而已. 话说这个电影给长生不老提供某种思考,就是人死了,但是把他的记忆代码提取出来.嫁接在计算机系统里面某个网游角色人身上,只要保证这套系统继续加电运行,事实上这人貌似还活着,虚拟的活着,这可能是未来解决长生不老问题的良方,而且不需要保存肉身也不需要另一个肉身,唯一需要的是世世代代保持维护这个庞大系统.快死的人都进这系统找一个载体继续"存活",之前,任何人可以像电影里面一样,做多次的进出实验和体验,最后等死后一次性代码进入运行.据报道,英国科学家曾经研究把记忆脑电波提取出来,嫁接到一个婴儿或者克隆人身上,这显然会造成伦理混乱和巨大的克隆人成本,使用纯软件系统倒是这个电影提出的新思路.如果这么理解,那些蛋蛋建筑物的图像,只是我们插USB口出入设备时候的系统扰动,类似matrix里面的猫多了一样,这些图像是不稳定的,可能来自原来肖恩记忆里面的图像(他们可能去过那里),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反正最后,男主角看到蛋蛋和自己出入系统的扰动一样,大喊这是命运啊!他此时知道,自己并没有活在实实在在的时空,而是或者一个虚拟电脑系统里面,只不过所有的感受都是像真实的,他已经进去,代码已经游离,谁也找不到他了,他自由"复活"了.按理说肖恩本人只有肖恩死前8分钟的数据量,至于博士是怎么构建这个系统并且把现实其它的所有信息复制过去的,比如虚拟系统里面也有CAOC-N的基地,还有准确的总机还有准确的士兵死亡报道,这就只有上帝(导演)知道了,存储这么大信息量的数据库,我的天?电影里面,上尉下车后,摸了车边的污垢,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也许可以理解为,通过十几次进出实验,他彻底认识到这个系统的本质,不是简简单单的仿真(仿真都是单调的设计,场景和情节固定),而是个多变有趣,规律和现实完全一样的软件"新世界".第一次女友不擦鞋,第二次他意外发现她擦鞋了,如果是肖恩单一的回忆数据,这种情节应该是固定的而不应该被他改变,这些领悟,使他下定决心求死的同时务必返回该系统.最后,他像黑客帝国里的那位一样,轻巧的做着改变:把路过女士的咖啡端好,没有撒出.当然下一次系统重启后,上尉的日子也许就到头了(其实每次进去后都到头过),这个系统类似操作系统,做新的事情的时候,系统要重启或者重新设置的,台词也表明,博士要求goodwin重起(reinit),原来的程序要退出的,现在上尉和姑娘还在运行,是因为目前没有新任务,过去的状态还在运行,等到博士要求重启后,当然啥也没了,连定格都没有,就像我们打游戏的时候突然按退出一样,里面的人物焉有命在?那时候没有肉身做承载恢复,怕是真的安息了.个人愚见,欢迎指正.修改了某影评中的小小说: Colter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坐在一趟驶向芝加哥的火车上,他的对面是一个陌生的黑色长发女子,身着一席蓝色的连衣裙,‘感谢你给我的建议,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好...’ Colter觉得仿佛又坠入了另外一个梦境中,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只记得自己是美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然后......飞机坠毁了。
从这名叫做Christina从女子的口中,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Sean,历史教师。
他惊恐的来到列车中的卫生间,小心翼翼的向镜子望去,那分明是另外一张脸!
就在他和Christina为自己身份争执的时候,列车与一列油罐车错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列车爆炸了,引燃了旁边的油罐车,整个列车陷入了一片火海。
Colter脑中闪现出支离破碎的片段,然后,他发现自己被绑在一个冷冰冰的舱室中,他的眼前是一个显示屏,屏中是一个身着军装的金发女子。
“我是Goodwin。
收到请回复。
” "我现在在是哪里?" “我们会稍后给你解释,你需要进入之前的片段,找到爆炸犯。
” 又是一段支离破碎的闪回,过后,Colter发现自己再一次进入那个梦境,‘感谢你给我的建议,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好...’,Christina重复着同样的话,列车员,滑稽演员的乘客,背包的学生,一切情节都再次重演,不过,每次他可以主动修改和自己有关的情节,而且人们似乎也可以主动表现的不一样。
随着又一次爆炸,Colter脱离了这个片段,又一次回到了密闭的舱室里。
同样的情节,一次次的重演,每一次返回,他都能看到一段混乱的影像:他和女孩出现在一个奇怪的建筑前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需要解释,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 这时,从屏幕中插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络腮胡男子,虽然他未着军装,但显然是军方的技术专家。
“人脑中有一段区间,可以保存大约8分钟的记忆和信息片段,而且时空的全部信息通过电磁波也能被此记载,我们还构造了一个叫源代码的系统去承载这个区间,这个区间的信息是全息的。
’ “今天早晨,在一列开往芝加哥的列车上,发生了一次爆炸,整个列车的人都遇难了。
” "于是我们提取了一个遇难者的脑碎片中的信息片段,并用此重建了爆炸发生之前的情况” “我们把你接到这个系统并且顶替那个人里面,想让你找出肇事者”。
“那我是不是已经死了?!
”Colter问到。
“你在执行一次在阿富汗的飞行任务中,飞机受袭坠毁了。
现在你只有部分大脑存活着,而且现在只有你和系统匹配,你是唯一的执行者,我们找的那个死者也是根据你的神经系统而找出的。
” “那这个舱室是?
” “那也是我们在你脑中构建的虚拟场景。
“ “那既然爆炸已经发生了,你们找到他有什么用呢?
” “因为他还对芝加哥市谋划着更大的爆炸,而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找到他。
” “你的努力,将拯救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 Colter彻底崩溃了。
在讨价还价中,军方答应他任务完成可以让他安息,在一次一次的场景往返中,Colter找到了那个爆炸犯,并告诉了军方所有的信息。
现实中,爆炸犯开着一辆载满炸弹的白色客车,在高速公路的关卡被拦截了下来。
“Colter,你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在屏幕的那头,Goodwin喜不自禁的说到。
与此同时,军方的人开始了庆功。
“Goodwin,我想以士兵的身份,向同为士兵的你请求一件事。
” Colter说。
Goodwin支开了自己的同事。
“我想请你拔掉我身上的生命维持系统,并且之前让我永远的活在源代码的世界中。
” 面对道德,承诺和军令,煎熬之中,Goodwin选择了承诺。
她把他再次送进系统,并偷偷的潜入了放置Colter躯体的储藏室,打开了冰冷的贮藏柜。
柜中,Colter赤裸着上身,紧密着双眼,安详的趟着。
电线像蠕动的虫子般插进Colter的脑子里,他的嘴在抽搐着,他的下半身...已经被截肢了!
8分钟到了,Goodwin摁下了关闭生命维持系统的按钮。
在另一个世界中。。。
Colter找到了爆炸犯,把他拷在了列车的扶手上,他用手机把消息发送给了那个世界的Goodwin,并通知了警方。
爆炸被制止了。
“你好像和以前不同了。
”Christina说。
“是吗。
我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了!
” Colter说。
对,他不是Colter了,他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是,历史教师,Sean。
“我更喜欢现在的你。
” “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世界只剩下最后几分钟,你会做什么。
” Colter问到。
Colter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如果这只是一个虚拟的程序世界,那么在8分钟之后,所有的情节将可能戛然而止。
Christina愕然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Colter,凑上去,轻轻的吻了她。
时间定格在了这八分钟的最后一秒。
。。。。。。。
列车开始晃动,Colter发现时间并没有停止,而他的手表开始继续走动。
每一段代码原来是可以脱离指令系统和肉身的,并将在系统中演化出自己新的世界。
在系统中的这个世界,Goodwin收到了Colter,噢不,Sean的短信。
她疑惑的看了看贮藏柜里的Colter。
然后,匆忙的去报告警方,原来警方已经先她一步,逮到了爆炸犯。
“看来已经没有使用源代码计划的必要了。
”这个世界的络腮胡技术总监说到。
这这个世界里,Sean延续着Colter的记忆,牵着女友Christina的手,冥冥之中,他果然很快和她看到了那个建筑,他们一起走进了芝加哥明媚的阳光里。
很多人看完源代码,觉得无法理解最后一吻后面的剧情,认为将整个电影定格在最后一吻最美也最符合逻辑。
而我觉得吻后的展开才是源代码最核心要展现的内容,也是本片独具一格的亮点。
通过Steven与Goodwin在源代码最后一次执行前的对话,观众很容易就可以get到一点,就是Steven在执行我爱完任务之后会“魂飞魄散”,不管意识还是大脑都宣告死亡。
所以,观众是带着Steven必死的信念看着他与父亲的通话以及他与认识加起来不到一小时的女友最后一吻。
那么定格在最后一吻,男主死在源代码中,是不是最符合观众设想呢?
导演也在前面有意无意的进行了误导,比如男主在一次穿越中把自己的女友带下了火车,本以为能救他一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还是死在了那场爆炸中。
所以观影到此时,观众已经很清晰的意识到,源代码并不能改变过去,只能影响未来,那一车的人已经死亡便没有道理再活过来,第七次穿越也就成为了男主意识留在世界上的最后八分钟。
观众自诩老司机,导演却也是十分狡猾。
如果结局都能被观众猜到,导演还玩什么?
这么老套的最后一吻拍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导演巧妙的给Steven铺了一条逃生之路,每一次的穿越,场景都会有细微的不同。
导演慷慨的将这些不同放大,在第一次穿越之前云门快闪镜头就存在,后面甚至还通过Steven的嘴说出,真的是自信极了。
如果Steven死在观众预设的结局中,前面铺设的那些线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死亡即是重生,Steven敏锐的发现了源代码的内核意义——每一次穿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平行世界。
这个连源代码发明者都没有发现的巨大破绽成为了Steven逃生之路。
所以,Steven选择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或许还是会死,但那也是最坏的情况。
死亡对他来说,并不是结局,而是一种可能性,这比四肢不全的躺在实验室里不断地重复死亡消除记忆如此循环到大脑死亡无法继续为实验所用好的太多。
邓肯琼斯对高科技元素的把控令人叹服。
有人说,源代码相比月球略为逊色。
我却不这么认为,月球的世界是清冷寂静的,而源代码的世界则是温暖和煦的。
充满着希望与阳光,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鲜活的不忍放弃。
故事非常完整,基本没有显而易见的bug,但是首先需要给自己换换脑子,放弃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称呼:1.没有所谓“现实世界”,每次Source Code系统的启动,都创造出一个平行宇宙;2.平行宇宙之间,除了Colter的意识可以发生“穿越”而始终保持之外,无法发生任何形式的关联;3.如果平行宇宙的概念不好理解的话,试图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角度去看待一个Word文件,平行宇宙的产生类似于Ctrl+V后,对新产生的Word的内容作了编辑,编辑的任何结果,对原文件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任何一个Ctrl+V后的文件,编辑的内容也都各不相干;4.每一个平行宇宙都从Sean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分裂出来——爆炸尚未发生的那天早上的七点四十分,Goodwin此时还没上班;5.故事里所有的平行宇宙,除了最后一个之外,都发生了爆炸案,只有最后一个,由于Colter的努力,炸弹没有被引爆。
在这个世界里,Goodwin上班时收到的短信正是Colter制伏坏蛋后,在上层车厢发出的。
并不存在跨越平行宇宙的短信;6.Sean的物理死亡,才能导致Colter的意识“穿越”返回;7.如果Colter不管别人的死活,从中途下车再也不返回,是否会导致Source Code系统无法回收其意识呢?
故事没有明确,但从瘸子的话语中推测,有这个可能。
当然,如果Sean不在集中精力追查坏蛋,带来的后果同样是——Source Code系统失去价值,瘸子的努力被浪费。
所以,瘸子才会对Colter紧逼威胁加欺骗;8.“Sean”其人,在故事中所描述的时间点后从未存在过,存在的只有他的肉身与Colter的灵魂结合的产物。
9.在最后一个平行宇宙里,Colter面对Cloud Gate时,映射出来的脸部并不清楚。
从逻辑上来说,应该看到的是Sean的脸庞,但Colter并未表现出任何不适。
可能的解释:a.Colter完成了新的自我认知,接受了这张新脸;b.倒影同时也是一种意识的映射。
但显然,如果此刻你问他一句中学历史问题,Sean是肯定答不出的。
为他在这个世界的谋生问题发愁啊!
10.每个平行宇宙在Colter意识被回收后就消失了么?
当然不,它还会继续存在,但随着“Sean”的死,它对第一个世界已没有任何意义;11.每次“穿越”发生时,Colter都能够看到Cloud Gate以及一些其他平行宇宙的场景,如何解释呢?
——穿越发生的副作用!
12.Source的意思更偏重于“源头”,而不是“来源”,差别很小,但很微妙。
尤其是对于程序员来说。
我承认开始时我一直想的就是代码层面上的那个Source Code……13.最后一个平行宇宙中,有两个Colter存在:一个是以Sean的躯壳存在的,一个是躺在生命维持装置中的半截身子。
这个事实可能会造成什么后续故事吗?
看片过程中,没有一次想到David Bowie,这儿子导演当的是相当成功!
那么Jake在现实和source code中都正式死去. 他在现实中救了数以万计的美国公民,在精神世界里也至少留住了最美丽的一刻.时间静止的画面里都是人们的笑脸, 没有冷漠没有争端,Jake解了与父亲的心结,和女主甜蜜拥吻. 一个军人,没有遗憾带着尊严死去. 这是Jake的初衷. 道德与人性压倒科技的一味追求, 过去与事实的不可逆,绝对的主流观念,多么合逻辑,多么圆满,多么和谐.但是, 导演这5分钟大逆转彻底让观众头疼了. 个人认为还是离不开平行世界这个科幻片永恒的主题,就像悬疑片离不开精分=.=从goodwin停止Jake的生命维持装置开始,source code里的jake阻止了爆炸, goodwin的道德和同情心选择了结束jake人不人魂不魂并将继续为国家这样"奉献"下去的命运, 教授野心计划泡汤,盛怒抓狂.到此就称为第一世界,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但是,生命维持装置的停止没有让source code中的世界随之崩塌. Jake恐怕已经准备好自己在source code里的意识也消失, 就像一般意义的死亡一样,啥都不知道了. 他也没想过能在一吻过后还活蹦乱跳. 于是Jake永久地"侵占"了shawn地身体,和女主顺利发展下去. [我只能说幸好女主本来就没和shawn本人正式交往,也不太了解他本人.所以当Jake说It's a new me,女主很高兴说我喜欢] 这个是第二世界.头疼的部分来了. 从goodwin收到Jake的留言开始到最后一个镜头,其实是第三世界了, 也就是所谓改变了的过去. goodwin对留言内容的迷茫, 教授和军官的对话, 舱里妥妥的Jake都说明,此时此刻,爆炸的危机已经解除, 根本没教授他们什么事儿, source code计划还没真正有用武之地, Jake也没有被"激活". 可能有人想为什么不是时光倒流神马的, 我是觉得比较想不通.首先总不会第一世界black out一下, 恢复之后所有事物都回到XX天前吧....再比如当将来source code因为其他什么危机被启用,那穿越的Jake还是那个Jake么? Jake到底有几个灵魂?再停止生命维持装置会怎样?各种头疼....总之, 我觉得最顺的理解就是无限多个平行世界的存在. 各自世界里的任何事物互不影响.一旦过去被改写就会多一个分支/世界. 这么想的话,或许Jake被火车压死的那次穿越也已经产生出一个平行世界.只不过第一爆炸还是发生了第二Jake在source code中死亡所以视角还是回到第一世界. 跟前几次不同的是, 女主得救了. 也就是说,有一个世界中,女主刚眼睁睁看着心仪的男人被撞死紧接着刚下的火车爆炸,多么波澜壮阔,可能人生观世界观都要有所改变了.还是期待技术帝逻辑帝的强评.P.S goodwin好有凯特布兰切特女神的赶脚P.P.S Russel Peters好亮!!!!导演果然没有浪费他的才能硬是编了一个讲段子的情节XDDDDD 本来我想说RP的气场怎么会跟这么严肃的科幻片搭在一起,结果各种和谐有没有!!!!如无意外, 应该会是2011上半年最好看的电影吧.[PPPS. Jake和Cooper的眼睛哪个更迷人呢? XDDDDD===================================================既然翻页了就修个小电梯bia: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9052/?start=100国内上映了的欢腾小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9052/?start=200#comments补一句,现在我脚的上半年最好看或者说看得最带感的电影是X战警 =w=
柳文杨的经典短篇《一日囚》里的男主人公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的无期徒刑非常特殊——永远活在同一天里。
每天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全天将要发生的一切事情。
因为是不断重复的一天,所以他无比的厌倦。
对他而言,那一天没有任何惊喜或意外,他洞察那个世界里的一切,但是什么都不能改变。
《源代码》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有趣。
男主人公要在8分钟的时间里找出嫌疑犯,当8分钟时间结束的时候,火车会爆炸,他会被拉回现实里。
当然,失败之后他可以再来一次,但是他拥有的次数并不多,现实里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他的身心也经受着折磨。
第一个8分钟结束的时候,他精神恍惚;第二个8分钟,他开始入戏;第三个八分钟,他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第四个8分钟,他做事更加激进且有效……他的风格从温和走向激进,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达成目标,他不得不这样做。
他从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寻找信息,总结积累经验,直到最终查出凶手。
他犯了很多错,但他可以“再来一次”,于是他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
有些想法很难用描写现实的影片来表述,于是科幻成为较好的表现形式。
这部电影亦是。
它的思想意义超脱于剧情,不断重复发生的8分钟的故事,讨论的是一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到底能做什么事情。
答案是只要尝试的次数足够多,他能做成任何事。
在影片中的第二个8分钟里,观众就能够注意到那个忘记钱包的男子。
但是主人公没有发现,因为别的吸引了他。
他急于达成目标,因此忽视了别的线索。
事实上他几次极端的误解别人,采用直线型的思维——这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信息不全面、不冷静时都会采用的思维方式。
最后的一个8分钟,是颠覆性的。
古德温违背上级的命令,展示的人性之美,而导演为我们安排的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出现,即平行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炸弹没有爆炸。
男主角回到车上之后,迅速抓住了嫌犯,然后从容的给父亲打了电话,之后与克里斯蒂安表白。
他没有浪费8分钟里的分秒时间,因为在回到火车上之前就想好要如何做。
时间定格的画面是整部电影最美的部分,每个人都在笑——男主角用100美元跟喜剧演员打赌,喜剧演员使每个人开怀大笑。
画面定格在影片里很常见,但在这部电影里带给人的感觉意义非凡。
--分割线--这部电影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男主角在第二个8分钟,注意到了把钱包忘在车上的男子,他有可能将他抓住——依靠运气。
但影片没有做这样的安排。
而是让他不断的失败,从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然后一步步接近真相。
男主人公是一名上尉,智慧与英勇并存。
我们说这样的一个人,在执行任务时都需要借助运气来成功,可见把事情做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而不断的尝试能够为他积累更多的资本,最终找出嫌犯就是顺理成章。
很简单的道理,但通过这部电影的展示,却显得非常深刻。
这部电影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好电影的标杆即是如此。
最后一次回到火车上,男主角向人们传达的是:无论是在早晨的床上,还是在行进的火车里,当一个人醒过来的时候,如果他很清楚自己在接下来的8分钟里将要做什么,那么他必然是幸福无比的。
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改变一切的能力。
这部电影表演很精彩,剧情很紧张,画面惨白而美丽,属最佳影片之列。
.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
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借鉴,不妥私信删。
初看源代码时,让我感觉像核客帝国,一直纠结于现实和虚拟。
但再次看这部电影时,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贯穿全部的是充满着悬疑、惊险、伤感和快乐的8分钟,史蒂文必须在有限的8分钟里必须尽快找出元凶,阻止更严重,更可怕的恐怖事件。
而当他每次踏入那段时间,其每一个行动都在改变着他的未来。
影片没有华丽的打斗,只是从史蒂文每次的拯救中娓娓道出他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人,如果只有一分钟不到的生命,该怎么做?
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对此作了精彩的回答:我会让每秒都过得有意义,这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原因!
总的来说,源代码是一部情节紧凑,内容精巧,值得推敲的好片。
不过看了很多众说纷纭的影评,我以为如果要从技术上来解释本片,还是得从编程的角度来看。
以计算机仿真的概念展开,程序的执行始终只存在于计算机上,于现实世界是分离的。
在本片来看,这个计算机便是Colter活着的大脑。
所得到结果只是每次在他大脑里留下的仿真数据,从未在现实世界里真正执行或存在过。
胡子教授的本意是写个self-learning algorithm自学习算法以求找到bomber放炸弹的人。
这个可以由每次男主的经历都是不重复的,并且每次学习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得以证明。
详细来说,Colter第一次回去时什么都不记得(刚执行完初始化,尚木有赋值。
)第二次回去时,他记得了车票放在衬衣口袋里(可理解为迭代算法,从变量的原值计算出一个新值,换言之,原值对于新值是有影响的)。
除了找到bomber,让尽量多的人活着大概也是这个自学习算法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第二次算法学习时,Colter救了Christina,第N次救了晕车人和Christina两个人。
倒数第二次除了Colter本身以外,全车人都活下来。
按照胡子教授的本意,自学习算法到这里就应该停止,但是程序本身是基于寻找最优结果的意图还可以再一步改进(这是胡子教授和Goodwin没有预料到的)。
这是啥?
错把循环条件定义成while((未找到bomber)||(活着的人数不为最大)){自学习算法;}, 而其实应该定义成while(未找到bomber){自学习算法;}?
因为终止条件的错误定义,于是Colter向Goodwin要求最后一次程序运行。
这一次包括Colter本身,都活下来了。
一直到Colter和Christina那一kiss都是simulation。
我以为,多余的最后5分钟结局才是科幻延展,simulation的结果影响并overwrite了真实世界(最后这次程序运行,我以为才是影片里唯一一次出现平行空间,并非像很多人说的,是每次程序运行便创造出一个平行空间,详解见下一段)。
这点可以从Goodwin得到的那封邮件得到证明。
邮件里说, at some point today, you're gonna hear about a failed terrorist attack on a commuter train near Chicago. You and I kept that bomb from going off.在今天的某个时候, 你会听到一起发生在芝加哥郊外发生的炸弹攻击失败的消息,是你和我一起除掉那个炸弹的。
这时的Source code还没有启动,Goodwin接到邮件大概还一头雾水,也许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关于平行空间,Colter给Goodwin的邮件里说,If you’re reading this email, then Source Code works even better than you and Dr. Rutledge imagined. He thought you were creating eight minutes of a past event. But you’re not. You have created a whole new world. 这个whole new world便是平行空间。
至于Colter说有一个Colter上尉存在于source code的某处,正时刻准备拯救世界,大概是说,一旦有灾难事件发生,那么运行source code,Colter便出动创造平行空间,又反过来overwrite灾难发生这段时间。
(我的博客里,有一张说明图,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6e6fde0100susn.html)如果把整部电影看成是一个程序,把胡子教授和Goodwin定义成全局变量,而Colter定义为局部变量(出了变量范围便无用), 在while(未找到bomber)条件下,通过自学习算法,找到bomber Derek以制止爆炸案的发生。
然而程序定义出错,这个局部变量修改了整个程序,一并修改了胡子教授和Goodwin这两个全局变量。
最终这个局部变量不仅找到了放炸弹的人,并把自己变成了悬垂指针,携手另一个有情有义女指针(Christina),游离于内存之内程序之外。
这么看来,跟i,Robot使用的是同一类科幻手法。
一个明显的bug:既然Source code里的爆炸事件是在第一次爆炸发生之后,第二次炸弹事件并未发生之前,那么胡子教授是如何肯定这是一起连环爆炸案的呢?
于是他以拯救200百万无辜民众为由,鼓捣Colter再次送死的立场便站不住脚了。
一个歪想:影片中,Colter从Goodwin袖章上看到CAO-N的标志,想要查出她的来历。
这个片子于2011年4月公映,如果再晚几个月,等Google出了search images的功能,直接拍照把图片直接拖入搜索栏是不方便许多?
哈哈In conclusion, the main point of this movie is that I h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gramming. I want my life back. 就像码农们每次run程序near miss(差一点就成功了)时劝慰自己说,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于是每每熬通宵测试一次又一次么?
就像码农们痛恨boss不顾偶们死活,总有派不完的活么?
就像码农们厌恶BT教授想方设法找funding么?
注意胡子教授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
(话说,胡子教授为啥不利用啥啥量子力学,接驳Colter至国防部头头的大脑,让他来个脑子抽筋,直接给项目拨款呢?
) 然后,Colter抓住Derek打电话给911时说,I’m sick, I’m a sympathetic human being,这个是编剧以码农心态的自嘲么?
话说我为了想明白这个片子,2天看了三遍,想了一整天,又花了一下午写这个所谓的craking文章。。。
真是有够sick,有够sympathetic…个人意见,欢迎各种decoding讨论。
这是一部‘穿越’的电影,用很成熟的电影语言讲述了未来和过去、第一条空间(世界)和第二个空间(世界)、人的大脑意识在肉体死亡之后延续的极大可能性,同时我想介绍,目前我们的世界的四维空间,细菌让它继续活在第一维,它可能也很‘幸福’,子非鱼焉知鱼自乐么,第二维是一个面,平面,第三维是纯立体,第四维加上了“时间”,即便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我实在是读不进去,但是邓肯琼斯至少是看过的,时间在电影里只是隐喻在每一处,手表的走、手表的停、8分钟的回去回去再回去、以及生命的倒数计时.等等,邓肯很聪明,真的非常狡黠的聪明,因为他知道时间这个大概念也就是概念太难说明和无法量化,还不如无心流露让有心人发自内心产生共鸣和联想。
结尾应该是电影最精华的地方吧 ,它没有解释很多 ,但给我们留下无数想象.
还好结局不是停在最后那一吻上,否则我给不了五颗星。希望在美好时停住,其实是内心脆弱的表现。从美好开始,延续下去,才饱含未来充满的坚强和希望的力量。谁的人生没有遗憾?但你要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那些遗憾会被弥补。
没看到什么亮点,童星长大了很搓。
这是个死后仍要996的悲伤故事
哥们儿第二个8分钟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一堆死人的短期记忆,你就组合组合慢慢看录像找凶手呗。一个RPG怎么可能改变现实呢,就算改变了,那就没有死人的记忆给你模拟了。
太憋屈了,不是太空舱就是火车厢,幸好他最后出去了,要不得憋死我
其实,并没有印象深刻,或许是中午在公司看完的缘故吧。这几年穿梭现实与虚幻世界的电影有点泛滥,《源代码》算理论可以自圆其说的一部影片之一,但究其电影本身,并非足够吸引我再去探索结局的另一种含义,或许126美金买来的十秒钟轻松时刻才是最真实的世界。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永恒,而在能否心存美好
最后3分钟有点画蛇添足。
有点乱
让我生/让我死/在这之间/让我用爱来繁殖
《盗梦空间》+《蝴蝶效应》+《LEAVE ME 》,非线性叙事对于中国编剧来说就那么难吗?科幻是层皮,内核其实很简单。但偏偏就是没人愿意尝试,或者说大家都觉得可行性不高,甘愿放弃呢?
很精彩,差点错过
男猪脚挺累的!一个场景来回折腾!
比起月球来还是低了许多
古德温真美~
不好意思。。。对于喜欢她的人。。。我个人觉得源代码本身这个想法还可以。。。但是背景故事有点狗血啊
很一般,真的很一般啊。
时间和火车的运动感同步的还可以,其他一般。有点像圣丹斯电影节提交方案的小聪明。不过导演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小成本科幻,剧作神展开。跟前作《月球》故事很相似。吉伦哈尔虽然很美好,演得也卖力,但是总觉得这个本子还是有那么点不适合他。说起来就是个打了八遍游戏终于通关获得HE的故事。不过“在镜子里照见的不是自己”一出,用点戴锦华真是趁手啊。
挺一般的
如梦,最后不过是脑内的幻想。太多前人的影子在里头,表现也算合格,不比《月球》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