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德

Nyad,尼亚德,泳不放弃(台)

主演:安妮特·贝宁,朱迪·福斯特,安妮·玛丽·肯普夫,卡罗琳·麦柯米克,马克思·迪亚兹,贝拉·达灵,珀尔·达灵,约翰尼·索罗,安娜·哈里特·皮特曼,埃里克·米勒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3

《奈德》剧照

奈德 剧照 NO.1奈德 剧照 NO.2奈德 剧照 NO.3奈德 剧照 NO.4奈德 剧照 NO.5奈德 剧照 NO.6奈德 剧照 NO.13奈德 剧照 NO.14奈德 剧照 NO.15奈德 剧照 NO.16奈德 剧照 NO.17奈德 剧照 NO.18奈德 剧照 NO.19奈德 剧照 NO.20

《奈德》剧情介绍

奈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泳不放弃》是一个关于坚韧、友谊和人类精神胜利的非凡真实故事,讲述了世界级运动员黛安娜·尼亚德精彩的人生故事。30年前,黛安娜(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安妮特·贝宁饰)放弃长距离游泳,转而成为一名杰出的体育记者。在 60 岁时,她开始痴迷于完成一项她一直未能完成的史诗般的游程:从古巴到佛罗里达,全程 110 英里,人称游泳界的“珠穆朗玛峰”。黛安娜决心成为第一个在没有防鲨笼的情况下完成这段游程的人,她与老友兼教练邦尼·斯托尔(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朱迪·福斯特饰)以及一支敬业的帆船队一起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四年之旅。 这部鼓舞人心的电影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纪录片制片人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的导演处女作。《泳不放弃》由安德鲁·拉泽尔 (p.g.a.) 和特迪·施瓦斯曼 (p.g.a.) 制作,朱莉娅·考克斯担任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迎春的故事会飞的驴九号公路幸福在一起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高飞鸟火线追凶之惊魂宴欢乐的海厦门风云猎爱大师舞法天女之绚彩归来吾辈本如斯跑出一片天黄雀成真梦宅诡影当男人恋爱时三利股份今日涨停皎月流火我不是龙套柿子坞的女人们茉名其妙的青春闽南名流世家不止不休无限商社2016:危机的公司职员遗骸超级男女谋杀第一季你是好孩子两个爱人和一只熊

《奈德》长篇影评

 1 ) 人活一口气

每次看运动电影尤其是一些极限运动的影片,不管是纪录片还是传记电影,都特别动容。

也许是自己缺少一份体育的天分也永远无法触碰到身体极限的一分一毫,但并不影响这些挑战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分享他们本身的困难和挑战与突破的过程所带给她们的意义和感受。

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分享,让我作为诸多观众之一,理解了世界的多样和挑战的意义。

戴安娜·奈德,本片的女主角,马拉松游泳运动员,年轻时就曾经具有超凡的天分和影响力,29岁的一次挑战失败让从古巴到佛罗里达的游泳挑战成为了遗憾和心魔。

而60岁的她过完了生日,再一次重拾了对游泳的想法,在挚友同时也是教练的邦妮的支持下,重新开始了挑战。

她们决心不带防鲨笼,而组建了更加现代化更加有效的团队去完成这次挑战。

影片里讲述了四次挑战的过程,天气,洋流,水母,药物过敏一切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挑战的失败,甚至在倒数第二次挑战因水母中毒失败的时候团队差点解散,而在奈德自己的坚持下,仿佛天时地利人和,挑战成功了,我也在影片的最后看到了5次挑战的路径,越发觉得最后一次就是最好的安排。

除了喜欢这个真实的故事中的人物和体育精神外,我最喜欢电影所呈现的游泳过程中她的回忆和幻觉,我想这些都是基于真实呈现的,同时也很聪明的讲述了她之所以是她的原因。

她的天分,家庭,教练的影响和侵犯,她对游泳的执着,都是她在这场漫长旅程里的动力和压力,同时生理引起的幻想也让人更加理解大海带给人的痛苦和欣喜。

看到泰姬陵和邦妮去鼓励她的两段对我挺触动的,一个是运动本身和极限带给她的别样体验,一个是强调了这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和挑战。

电影的剪辑也很有特点,剪进去了很多真实的记录,除了艺术呈现外真实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结尾她走到岸上,欢呼声和彩虹旗的飘扬,她不只是一个挑战成功者,她是一个领袖,代表着少数群体和高龄群体的成功,做自己去挑战无关年龄性向这些,人只是自己,这是很重要也很感人的。

 2 ) 又不能活两次,何必急着等死呢?

好久不看电影,这周末很热,于是宅着找了部和游泳有关的电影看。

电影《奈德》就是讲一个60岁的女人,突然觉得人生很无聊,于是决定实现自己三十岁时候挑战失败的人生理想,游泳横跨古巴到美国佛罗里达之间的百来公里海域。

听起来没有实感,就想想,这需要她在古巴下水,然后在水里游泳吃饭休息三天三夜不靠近任何海水之外的东西,最终凭自己的力量在佛罗里达海岸登陆。

这是三十岁处于巅峰时期的马拉松游泳健将都无法达成的目标,但这个60岁的女人决定要挑战实现它。

于是召集团队,拉赞助,持续不断的训练恢复体能,在2011年8月这位61岁的马拉松游泳老将在人生中第二次挑战这110公里的海洋,失败,一个月后再次挑战,还是失败。

这些失败和海洋变幻莫测的天气,无处不在的可能包含剧毒的海洋生物都有关系,她一度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团队所有人都她放弃,但她没有,在2013年8月,64岁的她终于完成了她的挑战,成功游过了那片海。

电影拍摄用了一种双时间线的叙事,在60多岁的奈德重启挑战的过程中穿插着她小时候学游泳的契机以及被体育老师性侵的阴影,但童年的经历并没有让她退却,反而让她更坚强。

这大概也侧面展现了她为什么到60岁还能有热情和毅力来实现人生理想的原因。

电影是真人真事改编,和目前国内院线正在上映的那部《泳者之心》是同一个真人故事,但《奈德》的水准比《泳者之心》高了不少。

相比较《泳者之心》过于工匠化的群像脚本安排,《奈德》把注意力重点完全放在了女主角奈德身上。

本来这就是一件单人类的超极限创举,哪怕奈德本人说这是团队的力量,但没有奈德,就不会有这个团队,没有奈德的坚持不懈,不会有失败四次之后的成功。

《奈德》在这个女主个人创举之外唯二花了力气构造是两个女人的友情。

三十岁玩到六十岁的老闺蜜,一个人决定要重燃梦想去游泳,求另一个人来当教练做陪,另一个人就一起抵押了房子决定陪她一遭。

女闺蜜也许不是真的有多爱她,只是好坏也罢,都一起过了这么多年,你要重燃青春热情去游泳,我也六十岁了,闲着天天一个人遛狗,又有什么意思。

所以我觉得《奈德》虽然是讲的一个老年女人战胜自然的真人真事,但其内核想讲的是人可以强大到什么程度。

最近中国处于大失业期,很多中年朋友心情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如何熬到退休就好了。

也有很多年轻人,早早就学会了躺平说,努力无用论好像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主流。

上周中金有位自小非常优秀一路名牌大学卷上来的女员工跳楼了,坊间讨论的理由是她因为被降薪又高点买了豪宅,几年的努力化为虚有,所以一时想不开。

也有人说她是产后抑郁的原因。

但大部分人都相信,如果不是房产贬值加上降薪,几百万的首付款化为乌有和后续还贷的压力,她不至于选择绝路,这又一次让网络上的努力无用论找到了证据。

大概思路是你看,她这努力了几十年, 也曾走到了世人眼中所谓成功的地方,但还不是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无力抗拒?

所以努力无用。

我倒是有一点不同想法。

努力也许不会得到世俗意义的成功,但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褒奖了。

就像奈德,她在60岁那年决定要实现30岁时没实现的梦想,努力了几年,最终实现了目标,这是一种成功。

但假定2012年她在第四次挑战中被海洋生物攻击之后没有被抢救过来而是丢了性命,最终没能实现她的目标,那她这三年的努力难道就没有意义了吗?

当然不是没有意义,能确定一个目标并且召集一群人一起激情奋战,这件事本身就听起来充满了人的自我价值。

如果是机器,在60岁那年根本不会有重拾梦想的想法出现,就算出现,在经过各种模拟计算,在所有算法结果都是不可能的时候,这个想法也早早就被放弃了。

只有人,才有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和毅力。

他们说机器终将取代人类,我是不信的。

大概机器能取代绝对理性的人类,而对于那些能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激情执行理性主义者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任务的人,是不会被取代的。

我不是要责怪躺平说,也不是说熬日子等退休的人不好,更不是要高高在上的鄙视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而是在说,也许我们可以对待自己的人生更认真一点。

不是说一定要为了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等去努力奋斗,而是说,你上了这趟单程车,总得给自己搭车的行程找点乐子吧?

努力固然可能没有收获,一直无所事事又能有什么乐趣呢?

 3 ) Onwards!

鬼使神差在半夜十二点打开豆瓣然后说看个电影吧,然后就看到了这部,本来要看一个小时就睡觉,结果一口气看完了,看的热血沸腾三点还没睡着。

我真的无法想象这种超级马拉松是人类能实现的,而且还是60+的女性。

之前看皮艇比赛,知道有100+miles的皮艇比赛已经很震惊了,但跟在海里游泳比好像也不难了。

说起来有趣的是马拉松尤其是超级马拉松项目上年龄并不一定是优势,就像Nyad说的,28岁的她mind is not ready,忍受痛苦的能力大概真是跟年龄成正比。

这时候就会觉得人生是马拉松的说法有那么些道理。

看完去搜了一些报道,其实Nyad也有一些争议的部分,虽然电影并没提到这些,但也可以想象能完成这种挑战的人身体里必然有一些狂热、固执的部分,但能成就她的也正是这些部分。

两个主演的还原度实在太高,合照都要傻傻分不清楚,甚至连讲话语气都模仿的很像,真的牛。

最后去翻了一下激励Nyad的Mary Oliver的诗,写挺好,就是看完汗流浃背了哈哈哈哈The Summer DayWho made the world?Who made the swan, and the black bear?Who made the grasshopper?This grasshopper, I mean-the one who has flung herself out of the grass,the one who is eating sugar out of my hand,who is moving her jaws back and forth instead of up and down-who is gazing around with her enormous and complicated eyes.Now she lifts her pale forearms and thoroughly washes her face.Now she snaps her wings open, and floats away.I don't know exactly what a prayer is.I do know how to pay attention, how to fall downinto the grass, how to kneel down in the grass,how to be idle and blessed, how to stroll through the fields,which is what I have been doing all day.Tell me, what else should I have done?Doesn't everything die at last, and too soon?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4 ) 电影教会我的3件事

随笔型影评又要开始了,主打写到哪是哪。

电影的最后当女主在64岁的高龄完成了从古巴到佛罗里达长达177公里的开放式海域游泳,她面对镜头说她只想说的3件事:1、永远不要放弃2、梦想什么年龄都可以完成3、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经历了前4次的失败,女主勇敢的踏上了她第5次的尝试。

此时,她已经63岁,团队已经精疲力竭,钱也已经用尽。

强势还带有一些傲慢的女主,在众人离开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待人之道还是有些缺陷。

但我个人觉得,但凡能成为一个有着超凡意志力和能力的塔尖上的人,平易近人未免太过于完美,有性格缺陷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苦了身边人。

另外还有一点是她提到的Never give up!

这里还想浅谈下梦想。

无疑,女主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那梦想是什么?

我想是愿意凌晨4点起床去锻炼;是愿意每天付出时间为之努力的东西;是坚持不懈去追求且过了35年也不会为之放弃的事情,是自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且追逐的。

有了梦想,人生仿佛有了目标。

我们每个人,可能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有没有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去完成它?

说不定,你也可以。

有意志力、有梦想,还不够。

任何一项单人体育运动,背后团队都非常重要。

就好像网球运动员的风光离不开团队的教练、营养师、体能教练等;赛车运动员的一骑绝尘离不开整个车队、技术团队、助理们;女主找到了最适合她的,陪伴她30多年的女闺蜜、开过一万次这条航道的领航员、能被领航员认可的女船长、研究箱体水母的医生及其他医生团队。

这些,凝聚在一起,为她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写到这里,想多说两句她的闺蜜扮演者:朱迪福斯特。

大美人一枚,但演技更甚!

首先,这个年纪了,还是这么美!

其次,她演的真的很像女同的感觉,从装扮到动作。

再者,她与女主的感情就不像演的,从说服领航员的那段,到全程的陪伴,到最后的回归,都是那么自然好了,我就是喜欢美女,哈哈。

总之,体育电影都这么热血,我依然好几次“像眼睛里进了沙子”,非常棒的奈德!

But,父亲的背叛和教练的强奸在剧中体现的具体作用好像没有体现的很清楚,可能是这部电影想表达她人物但又没有立住的一个缺憾。

 5 ) 难得

回忆让观众知道为什么奈德是那么坚强,少女时代被性侵过,养成了强硬的态度,靠自己相信自己。

曾经的奈德是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自信,专业,无敌,但是一直有个梦想,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110英里,太可怕了。

110英里的路途,有海洋的气流阻碍,有海洋生物的侵袭,有生理上的调整,有心理上的无助,不可控因素尤其多,也通过其他人挑战的报道体现,这是一场挑战极限,挑战年龄,挑战生死的旅行。

最后经历一次次失败,她成功了,太棒了,即将成功那一刻,真的很让人感动。

有朋友,有团队,懂得感恩,生命真tm伟大。

 6 ) 羊水,分娩,蹒跚学步

每次被电影中的一两个瞬间击中,我就得缓上好半天。

如果不记录下来,印记会长成心头的一个结。

在电影《奈德》里,就有两个这样的瞬间,分别在一头一尾。

正式片名出现之前,有一段很长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序幕。

在这段叙述中,女主奈德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言下之意是,这些生活很多,很好,可是好像都不太对。

直到她终于落进了水里,哎,一切都对了。

hello darkness,my old friend是落进,不是跳进和扎进。

为了以示区别,在她入水之前,专门展示了一名男性用标准的姿势扎进泳池的专业动作。

对比来看,奈德的“落水”动作确实略显笨拙,但其实更接近自然状态。

落下去,才能被水(妈妈)的怀抱接住。

这水于是成了羊水。

据说,胎儿是会游泳的。

胎儿漂浮在羊水里,是靠脐带呼吸,而肺里面全都充满了羊水。

刚刚出生后的婴儿先天会游泳,后来这种天性才一点点地被遗忘,消失。

所以我们后来学游泳,不过是捡回原本的自己。

“一切对新知的学习仅仅是对前世经验的回忆。

”羊水正是这样一种温暖的保护层,让人感觉到回归的自在。

但同时,羊水也是练功房,成长空间。

这就意味着它也带来了痛苦。

海水不是单纯的让人安心的舒适圈,奈德在那里更多是受苦。

晒伤,抽筋,脱水,缺氧,脱皮,被水母蜇伤,被鲨鱼追逐……并且更艰难的,是独自待在水里时,过往那些难堪的回忆、童年的阴影,全部无所遁形。

八分之七的冰山露出了它的全貌。

而所有这些,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

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也全都是羊水的赋予。

这就是“黑暗老友”真正的含义所在。

胎儿于是要从羊水分娩,出逃,从而脱胎换骨。

在电影《地心引力》里,也见过类似这样的一个结构。

女主回归胎儿状态

飞船碎片(精子)撞向地球(子宫)

女主在大海(羊水)孕育

女主出海(分娩)

颤颤巍巍,重新学习走路而在《奈德》的最后一幕中,同样有这个镜头,女主像婴儿一样重新开始学习走路。

看得人心尖儿扑扑地发颤。

岸上的老友像老父亲一样,耐心地教学,反复强调:双腿脚踝出水就行。

这就跟胎儿出世的过程一样,先露出头,而后是身体,慢慢地,只要双腿脚踝出水,就大功告成。

这两部电影,都在女主重新学习走路这个镜头处戛然而止。

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她们已经在何种意义上扩大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虽然她们的动作幼稚、笨拙,但其心胸已经修炼得几乎和自然本身一样包容。

就像《地心引力》女主说的,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趟“非凡的旅程”。

虽然一个关于太空,一个关于海洋,但用了一模一样的结构:落进黑暗,独自成长,重新出生。

而这个结构几乎是浑然天成地与分娩过程暗合。

真是惊心动魄。

在这些故事里,女性竟然同时是婴儿,也是母体;是主体,也是空间;是旅人,也是星辰大海。

 7 ) 记一些台词

-我要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你28岁的时候试过了,你都没成功,你现在60岁了。

-是的,但我不相信任何强加的限制,我不相信任何限制。

-而且这正是现在游的理由,而不是不游的理由。

我从20分钟开始游,然后加20分钟,我现在可以在泳池里游四五个小时。

-我没搞明白,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我的脑子从没这么清醒过。

你难道不明白吗?

头脑正是我年轻时缺少的东西。

现在我有了。

-头脑不能跨洋游160公里,身体才能。

-是的,这是另一部分。

我得把状态提到最高水平。

你要当我的教练。

-我们学到的一切用于生存的理智都没用了,这是一种梦一般的状态。

我觉得我与海洋一样强大,我有九米长,有强大的力量和肩膀,没有什么能阻挠我抵达彼岸。

-我们不会带伤害鲨鱼的武器。

这是它们的海洋,你只是过客。

 8 ) 奈德-因黑暗而荣耀

该片制片人和导演夫妇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 金国威这对搭档特别钟爱极限运动题材,他们的《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完成度高,在非极限运动爱好者观众中同样口碑极佳。

2023年的新作《奈德》延续了一贯惊险刺激,紧张热血的主题,不过观影以后很惊讶电影在各个方面的进步。

如果说《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是表象,让我们通过影像的功能看到日常无法触及到类似高空徒手攀岩过程,和水下黑暗深潜救援,因过程本身超越大多数人的日常经验,视觉冲击在大荧幕无比刺激,因此主角如此技艺高超背后的原因被有意无意的忽略。

《奈德》不仅仅展示了人类不停歇长距离海洋游泳的壮举过程。

还将奈德四次失败都按时间顺序展示出。

更甚在于,它用闪回的方式,回应了几乎埋藏在所有观众潜意识里的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六十高龄的“老人”奈德,到达多数被称“大妈”或者叫奶奶也不夸张的人生阶段,还有心力去挑战和追求世界记录。

所以在热血激情追梦的励志片中,导演隐秘而准确的拍摄了奈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般的前史。

于是观众从一开始的震惊奈德突然的决定到不断闪回她青少年时的故事慢慢理解并接受她的决定。

她越是坚韧越挫越勇,我们越感受到青少年懵懂单纯的她被伤害的是如此之深。

就像《黑暗荣耀》里逆风生长的女主,复仇是她一切行为的原动力。

伤害才是奈德生生不息,永不放弃的原因。

比起电影对奈德几次发起横渡海峡的挑战,这条回忆被性侵的线更令人动容。

奈德似乎和其他我们设想的被侵害女性不同,她刚毅自信并且在与人交往(和她的亲密搭档教练)和组建团队时表现出自恋自大的人格,似乎已经从那段被教练性侵的阴影中走出。

其实不然,奈德终其一生都在治愈那段不堪的伤痛。

她和通常受害女性表现出同样的反思,回想起过往总是自责,当时没有更好的保护自己。

在全片里只有一处和自己的闺蜜教练诉说过这一压抑已久的情绪,奈德作为钢铁女汉子罕见的依在自己最好的搭档肩膀失声痛哭。

后来奈德在无数次畅游在大海中回想起自己年少时那段不堪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她所挑战的一切,并不是汹涌的大海,阴晴不定的天气,险恶的鲨鱼,或者极具杀伤力的鱼母,而是她要向自己证明她可以,她的强壮无人能及,她能够战胜自己,进而战胜一生让她受伤的记忆深处的无力感,所以《奈德》比《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更具女性主义意识,不是简单的运动励志片,如果不理解苦难,就无法明白奈德的成功,如果痛苦是一种力量,一定要让它成为强大的正向力量。

 9 ) 奇迹创造者

看完《泳者之心》之后觉得特别好,甚至觉得还能立即再看一部类似的,于是被豆瓣推荐了《奈德》,看完奈德之后,《泳者之心已经几乎要从我脑海里出去了。

就观赏性来说,《泳者之心》很好看,观影过程80%都是开心的。

里面的女性都很好,每个配角都在塑造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有一些人物看起来有点扁平化,仿佛为了突出什么剧情而刻意描绘成怎样似的,主角的刻画相应也就少了。

有人说电影对原故事改编很多,那没有办法,毕竟叫好和卖座对电影来说也挺重要的。

《奈德》就更真实一点吧,每个人物形象,以及妆造都很真实,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形象包袱,好像就是我们身边随便就能揪出来的一个人,可能也是年龄段不一样吧,老年人就是从容,既然已经没太多可失去了,那就奋力一…五搏吧。

这部电影的中心人物就是主角,对于其他人的着墨很少,但又刚刚好。

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二,我都不喜欢奈德,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连句谢谢都不会说,专业人士的话又不听,自私又自负,带累了团队,有这样的朋友确实累啊。

但是呢,我又猜想,可能这个世界的奇迹多数都是靠这样的人来创造的吧。

如果他随便就被别人的语言给劝下了,那他都不会有60岁之后的这五次努力。

Trude出水的时候,你会觉得演得真好啊,而Nyde出水的时候,你甚至很难相信她是演的,而不是真的游了52个小时。

被两部游泳传记片硬控四个小时。

都好看吧,嗯,一定要选的话,我选《奈德》。

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吧。

 10 ) 选择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不是一个偏执的精神病患者,能在意志和肉体上承受这一切?

和马斯克一样没有共情能力,只顾自己才能追逐“自己”的宿命和命运,并且把这个强加在身边人身上也是“他们”的宿命和命运,操控他人,操控命运和自己一起成为“伟大”。

这样的人生可以被树立为榜样,从宏观人类历史上看也是如此,被纪录和传播为成功,的确是一种成功。

只是作为一个个体愿意成为其中一员被操控或激励成为一个偏执的精神病人的跟随者么?

也许这么说偏激,但这个无关好坏对错,是人生选择,选择了就继续下去,半途而废也是选择,无可厚非,对自己好点没错,对自己严酷点也没错,自己的选择。

能说服他人跟随,也是他人自己的选择。

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奈德》短评

钻石是坚韧不拔的碳

5分钟前
  • Nemooo
  • 推荐

配音非常怪,没有临场感。最后看真人影像俩活宝,感觉没拍出他们的状态。

10分钟前
  • 绿色的边
  • 还行

自大、愚蠢、无意义的自命不凡,需要拉着一帮人在一旁为之鼓掌感动,大书特书一番吗,能不能游过去重要吗?我更想看女主来天朝冲击110英里不停歇送外卖挑战

15分钟前
  • 西瓜籽丢了
  • 很差

Lazy writing,故事本来有两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如履薄冰的团队如何与性格难搞的戴安娜相处、戴安娜本人对待横渡和衰老是什么态度,可惜剧本一个都没沾到,支撑信息量的只剩下尴尬的闪回和特效。导演设置悬念的技术不过关,徒留贝宁辛苦地表演着“疲劳”,但中空的人物让她也使不上劲,今年女主部门竞争这么激烈,本片最后唯一较大概率拿到奥斯卡的还是福斯特的女配吧,单论角色,邦妮显然更出彩。

20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作为类型片就是很好看。

25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沒有刻意突出女同情節,卻無時不刻傳遞出情感的力量,加一星。

30分钟前
  • 飛了
  • 推荐

看到最后双踝出水的时候还是会感动的。伊丽莎白和金国威拍的那些海里的镜头,就像《徒手攀岩》一样提供了一种沉浸感,那几乎是我们能通过影像最大限度贴近极限运动者感官的极限。

34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一般。

36分钟前
  • Jacob
  • 较差

这才是涉过愤怒的海吧

39分钟前
  • 江南小野田
  • 力荐

1永不放弃2不要受限于年龄3成功来自于团队

43分钟前
  • 爱行式
  • 还行

靠人格魅力驱动的体育传记片。可能因为导演是“Free Solo”两口子,看的时候总感觉像在看纪录片。戴安娜·奈德以64岁高龄成为横渡古巴-佛罗里达海峡的第一人,贝宁把她的每条皱纹都演出了钢铁意志。电影没有强调奈德的女同身份,但成功登岸后飞舞的彩虹旗让人感受到LGBT的集体荣誉感,我愿称之为今年最好的女同电影。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可怕的老太太,我是俗人,受不了

51分钟前
  • 顾哈哈
  • 较差

中规中矩的美国影片

52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没有对女同双女主进行过多有关性缘关系的刻画很难得,Nyad说出名字的秘密完成精神上的弑父也很巧妙,但最打动我的是,即使她们是亲密且相互信赖的伙伴,Bonnie也可以决定退出,而Nyad没有强迫她留下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挑战。一起成长时是1+1>2,暂时分开时我们依然是各自独立的人,不是连体婴儿,更不是对方的外置器官

54分钟前
  • newparadigm
  • 力荐

看不进去,这老太太两眼直勾勾的,一定是演技不是故事打退了我

55分钟前
  • Heidy
  • 很差

无趣

56分钟前
  • 胡听乱评凭感觉
  • 很差

4.5

58分钟前
  • cynthia
  • 推荐

中规中矩吧

1小时前
  • NortonHill
  • 还行

sound of silence用的太妙了。不到20分钟,已经快被贝宁笑死,表演太可爱了,被年龄、性别狙击时,表情超像生气猫咪。贝宁之前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冷峻的形象,这部一下变憨憨,很有喜剧天赋,请多拍。片子高开低走,前半远比后半好看,crew情节比Diana在水里真正实战要好看,这就重心搞错,一到水里,就是闪回特效,四次都这么玩,也太懒了。最后成功之战更是像套公式一样,crew叛变又回头、击败鲨鱼、童年的“我”必打卡,看了前三次就知道已经没有看点,到点成功,所以后半一口气上不去。后半部分把观众当傻子糊弄的套路工业味剧本吸走了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那一部分,她怎么和自己较劲的,反倒追溯不到原因。

1小时前
  • 丸山三好
  • 较差

电影角度真的一般,感觉演得也就那样。儿时xq的穿插感觉没啥必要。

1小时前
  • matchbo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