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琳恩·拉姆塞
主演:萨曼莎·莫顿,凯瑟琳·麦克德莫特,Linda McGuir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02
简介: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详细 >
#FFFA25琳恩·拉姆塞回顾 散漫、游离、无拘无束。
重点是她如何夺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部爽片,但观众依旧必须问清自己,为什么会爽。首要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代入了默文卡拉超市收银员的第一视角,我们共情了一种愤怒,掌握文化资本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傲慢所引发的愤怒,这是对的,我们将很快明白,“篡改署名”是一场报复,是男友兀自毁灭生活、只留下她一个人收拾遍地狼藉的报复,他傲慢地将她牵扯到了这个悲剧中并让她承担一切,几乎是对他们过往生活的全盘否定,他构成了对她的精神上的谋杀,因此“篡改”这一行为是她重新找到身份、自尊并活下去的理由。而她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去西班牙旅行亦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她没有别的铠甲,只好求助于友谊以及走出这片废墟。出版社的支票则是受困于金钱的底层女孩得到自由最好的机会,有共情心的观众是不希望她放弃的。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迷乱的私人影像,很舒服的观影体验,不过思想内核还是旧的。
可怜的默文卡拉,男人为了所谓的名誉,抛弃了爱他的人。卡拉想要通过金钱和性爱,解救自己,可是她发现自己心中的痛苦难捱。依旧高水平的视听运用,哪怕是脱离了捕鼠者的空间限制,去到了更大的空间设计,导演也完全hold得住。只是我觉得这样有趣的剧本,实际上可以拍得更好。这部的灯是亮点,低调的方式,同时用了蓝白光,让卡拉这个角色更立体。
He’s gone/He’s gone有何区别?
看不懂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奇葩剧中人,有些烂片好歹还有个主题,这部烂片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英国今年拍摄的现代题材影视,好看的真不多。
剧情还是很不错的
One can do whatever crazy shit to get over someone significant. It won’t work bcs emotions permeates allover. Mixtape歌单真的好棒哈哈哈哈
被低估的女性电影,很多场景拍得像Nan Goldin,衬托出女主的游离状态,她放空的双眼只瞄准此刻的动作,逃走不需要理由
当然你可以说,电影里这个女人将男方写的书占为己有是不道德的。但其实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改编于一个男作者写女人的书,其实这种挪用和改造本身就是在反抗男作者的自我为中心。所以说女人在男人死之后,她的种种无情的反应。却又反映了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亲密关系早就不再紧密结合,当然也不需要放大自己的悲戚。女人想要生存下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需要冷漠自我,控制好自己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3.5 學校電影syllabus裡有 很Scottish 看完之後只想聽AM的新專輯。女主對一切的疏離讓人心裡空空的 幹什麼都內心毫無波動 包括分屍。很bi的我看兩位女主一起洗澡在出租上靠在一起睡覺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親上。我也是屬於女主一類的人吧 無牽無掛 說走就走 不辭而別。
不知所谓的哀怨与自我救赎,着重点太散乱 表达很模糊。幸而观影过程还算流畅 表演较自然否则会很难以下咽
#EIFF# 散场之后脑子里开始唱:點先可以沒憂愁/點先可以沒淚流/點先可以自由
2022.09.20 //妈的,好喜欢
后现代社会人的疏离,我们不再拥有亲密关系;电影带有着的是阴冷的细腻,温热的恍惚。
80% 的 AFTERSUN 来自本片。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FFFA25琳恩·拉姆塞回顾 散漫、游离、无拘无束。
重点是她如何夺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部爽片,但观众依旧必须问清自己,为什么会爽。首要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代入了默文卡拉超市收银员的第一视角,我们共情了一种愤怒,掌握文化资本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傲慢所引发的愤怒,这是对的,我们将很快明白,“篡改署名”是一场报复,是男友兀自毁灭生活、只留下她一个人收拾遍地狼藉的报复,他傲慢地将她牵扯到了这个悲剧中并让她承担一切,几乎是对他们过往生活的全盘否定,他构成了对她的精神上的谋杀,因此“篡改”这一行为是她重新找到身份、自尊并活下去的理由。而她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去西班牙旅行亦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她没有别的铠甲,只好求助于友谊以及走出这片废墟。出版社的支票则是受困于金钱的底层女孩得到自由最好的机会,有共情心的观众是不希望她放弃的。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迷乱的私人影像,很舒服的观影体验,不过思想内核还是旧的。
可怜的默文卡拉,男人为了所谓的名誉,抛弃了爱他的人。卡拉想要通过金钱和性爱,解救自己,可是她发现自己心中的痛苦难捱。依旧高水平的视听运用,哪怕是脱离了捕鼠者的空间限制,去到了更大的空间设计,导演也完全hold得住。只是我觉得这样有趣的剧本,实际上可以拍得更好。这部的灯是亮点,低调的方式,同时用了蓝白光,让卡拉这个角色更立体。
He’s gone/He’s gone有何区别?
看不懂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奇葩剧中人,有些烂片好歹还有个主题,这部烂片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英国今年拍摄的现代题材影视,好看的真不多。
剧情还是很不错的
One can do whatever crazy shit to get over someone significant. It won’t work bcs emotions permeates allover. Mixtape歌单真的好棒哈哈哈哈
被低估的女性电影,很多场景拍得像Nan Goldin,衬托出女主的游离状态,她放空的双眼只瞄准此刻的动作,逃走不需要理由
当然你可以说,电影里这个女人将男方写的书占为己有是不道德的。但其实这部电影本身就是改编于一个男作者写女人的书,其实这种挪用和改造本身就是在反抗男作者的自我为中心。所以说女人在男人死之后,她的种种无情的反应。却又反映了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亲密关系早就不再紧密结合,当然也不需要放大自己的悲戚。女人想要生存下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需要冷漠自我,控制好自己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3.5 學校電影syllabus裡有 很Scottish 看完之後只想聽AM的新專輯。女主對一切的疏離讓人心裡空空的 幹什麼都內心毫無波動 包括分屍。很bi的我看兩位女主一起洗澡在出租上靠在一起睡覺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親上。我也是屬於女主一類的人吧 無牽無掛 說走就走 不辭而別。
不知所谓的哀怨与自我救赎,着重点太散乱 表达很模糊。幸而观影过程还算流畅 表演较自然否则会很难以下咽
#EIFF# 散场之后脑子里开始唱:點先可以沒憂愁/點先可以沒淚流/點先可以自由
2022.09.20 //妈的,好喜欢
后现代社会人的疏离,我们不再拥有亲密关系;电影带有着的是阴冷的细腻,温热的恍惚。
80% 的 AFTERSUN 来自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