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抄过作业么?
我想,是个正常的孩子都抄过。
抄作业虽然时间紧张,效率第一,但是“1+1=3"这种笔误抄的时候还是会顺手改一改,因为学生们都知道,老师判断这个作业有没有抄的标准就是错得一不一样。
显然,美国孩子都不会抄作业,因为他们不是应试教育没那么多作业,自然对笔误不能抄这事儿也没概念,因此这些孩子长大了翻拍出来的电影就变成这样子了。
因为做论文受挫,花了一下午连着看完了美版见鬼和港版见鬼,天地良心,我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美版,因为我是先看的美版!
而且狂喜欢杰西卡阿尔芭的身形脸蛋。
看完后还是出于“认真负责”的态度才看一下95年的港版见鬼的,毕竟是故事原型嘛。
可是什么叫原型啊?
原型就是连镜头都一样么?
最雷我的事,如果说咱香港医院里脑肿瘤手术需要化疗的儿童患者、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和生命垂危的绝症老人患者住在一间病房里,是因为咱香港地方小,病房不够住所以出现了“什锦病房”,您美国地广人稀,病房也不够住啊?
也要一个脑肿瘤孩子、一个眼科病人和一个临终老人住一个病房,共用一个值班护士么?
话说回来,能做角膜手术、脑肿瘤手术的医院怎么也是个三级甲等大医院吧,怎么就跟乡镇卫生所似的不分病区呢?
咱抄作业吧,就再不动脑子,怎么也得吧姓名学号换一下吧!
您就把脑肿瘤孩子,换成眼底瘤的孩子,就这么费劲啊,偏要给人家中西两小女孩子都剃一个脑部开刀的光头!
两国鬼在电梯里的pose,黑白无常的身形都一模一样,好搞笑啊,而且貌似美国版的那个死亡使者外形更炫,一会看起来像黑影,一会看起来又泛白光,敢情他们更尊重中国文化,把黑白无常一体化了,不像咱港版的黑无常,穿个纯棉的黑色紧身衣,好朴实的。
而且,咱中国的就业问题严峻,黑无常增加了好多编制,和鬼魂一对一对点服务,美国也这么多人啊,有重大任务就集体出动,不应该是个人主义跟特工似的么?
最后的结局倒好像是“改了格式”,但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形式变了,表达的东西却依旧没有改变,只不过杰西卡泡的那个医生情人没打瞌睡脑子比较清醒,知道利用“恐怖事件”让人们体验到未知的恐惧,又是在公交上先发动群众的,煽动的逃生场面比较壮大。
后面小轿车的人看到这么多人跑出去了貌似场面紧急,又有从众心理,自然跟着跑。
而李心洁泡的那个小医生不小心睡着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心上人在一辆小轿车一辆小轿车的敲车窗,隔着车窗大叫,人家听不见,自然不会跟着跑,而且没有群众带头跑,当然形不成紧张气氛,最终于事无补,最后酿成悲剧。
表面上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事实上,表达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的距离是一样长短的。
你需要长得美丽,年轻,才会有一个傻乎乎的男医生站出来冲破世俗相信你,然后和你一起挑战困难。
好的鬼片都有教育意义,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鬼神事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背后,是对爱恨的诠释和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的勇气。
鬼影,山村老尸,见鬼这几部亚洲文化的恐怖电影都做到了,所以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拿来复制粘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两句,抄作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真的不带这么复制粘帖的,怎么也不能白抄吧,除了美丽的女主角,观众还是想看到更多好莱坞元素的东西吧。
2002年,惊悚恐怖电影《 见鬼》首先要吐槽一下海报,真的挺粗糙的,做的非常好的是日版的海报,我很喜欢,还有法国的海报。
都很有味道的说。
真的是比较好看的鬼片儿,要素也比较齐全,中间很多经典桥段,堪比教科书一般,比如电梯部分。。
相当犀利呢。
李心洁的表演真的是撑起了整部电影。。
别人都是酱油。。
这个点真的能给电影加分了呢。
剧情很精彩,尤其是电影前半部分。
但是剧情突入后半段,效果直线下滑,非常的俗套甚至觉得非常生硬晦涩不合理。。
也许大家02年看没什么感觉吧。。
但是我现在17年看起来就是如此,泰国的部分简直是崩了。
本来发现镜子里不是自己,确实非常震撼和高潮。。
落差感很强啊。
女主智商的问题。。
也是直线下降。。
最后的爆炸。。
我都分不清到底,谁更靠近爆炸的中心。。
女主叫过的人都秒死了。。
女主是往哪个方向跑?
我有点看迷了。
然而在外国。。
别人又听不懂你说话。。
鬼叫个毛线,不应该先叫男主角逃跑吗。。。
直面睁眼看爆炸。。
果然不是英雄角色呢。
---我是见鬼的分界线---Σ(っ°Д°;)っ推荐指数:★★★☆(7/10分),虽然槽点不少,但是依旧还算是不错电影,推荐下。
算起来,今年香港恐怖片真正的代表人物应该是以《见鬼》系列声名鹊起的彭氏兄弟了。
其实,无论《见鬼》、《见鬼2》还是《见鬼10》,共同之处都在于讲述的都是“见鬼”这一故事母题。
按照影片编导的解释,原来“见鬼”亦需特定条件,《见鬼》中的盲女李心洁由于换上了自杀而死的泰国少女“阴阳眼角膜”才频频见鬼;《见鬼2》里的舒淇则因为自杀和怀孕变成可以“见鬼”的阴阳眼。
至于《见鬼10》,则一口气讲了10种可以见鬼的方法,但这部频有游戏风格和幽默元素的“鬼片”,显然不及前两部纯以恐怖取胜的《见鬼》来的讨巧受欢迎。
谈到香港的恐怖片,发展到2000年之后,还能有什么变化心意?
或许罗志良的《异度空间》和郑保瑞的《热血青年》还能给观众带来些希望。
这两位在当时的新锐导演中,都以惊悚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青年导演奖的提名,结果罗志良凭借《异度空间》得奖。
然而到了最近两年,罗志良和郑保瑞开始辗转风格,基本也脱离开来以鬼怪取巧的帽子。
曾有一段时间,彭氏兄弟打算暂时分开,暂时远离鬼片。
于是,彭顺拍了《死亡写真》,彭发拍了《阿孖有难》,可惜反响不尽人意,而且恐怖片《死亡写真》明显又比喜剧片《阿孖有难》的口碑要好一些。
正因如此,虽然彭氏兄弟相当不满别人评价“还是拍恐怖片有前途”的忠告,却依旧回到老路,又合拍了一部《鬼蜮》,虽然涉及元素更加多元,又有现实社会惨状的展现,但是和之间相比,确实从故事层面上比不上前作了。
有这样一个现状,就是到了2008年之后,香港出产的恐怖片愈来愈少。
所坚持的人仅仅邱礼涛和彭氏兄弟几人,寥寥几部。
彭氏兄弟紧张完成了《风云2》,然后就转战悬疑片《C+侦探》和《B+侦探》,重回恐怖片阵营怕是尚需时日。
现在彭氏兄弟可以算是拍鬼片自有一套体系,并且也得心应手,但是相较之近几年港片市场来看,尽管有彭氏兄弟的“鬼气”,但是当下市场已经没有这方面的人气了。
电影类型多元化发展是电影产业振兴的一个标志,仅仅靠彭氏兄弟来维系恐怖片市场,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这个片种也急需新鲜血液的补充……
几乎从小失明,手术复明后见到鬼的设定,还是挺有趣的。
但其实看到的是鬼魂,不是鬼。
如果鬼和人一样,复明后其实应该分不清是人还是鬼,这样的设定就有意思了,有点像《第七感》。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东方文化更多喜欢将鬼神之类设定为非类人的,而西方则更多是类人的。
从恐怖效果来说,非类人化设定的恐怖效果简单粗暴直接,视觉和心理冲击都很强,而类人化设定达到的的恐怖效果更多时候则是细思极恐。
自幼失明的女子黄嘉汶用触觉和听觉在感受着自己想象出的一个世界。
于其中,所有美丽都被放大,一切丑恶都被弱化。
只因在看不见的境况之下,意识会引到我们去到一个精神和灵魂都向往而留恋之处。
直到有一天,她能够借助别人捐献的眼角膜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时,一切构想都幻灭,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事,承受着别人不需要承受的痛苦。
自是非凡之人所应受之,在困郁和滞碍中渐渐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温润。
看得见鬼魂,能预见所有悲剧的发生。
除了要被这样的折磨缠住,还有去承受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带来的失落感恐慌感。
嘉汶本来以为可以实现脑海中美好世界的构图,可随之而来却是每夜的失眠每天的惊慌。
正如她的自白那样,原来要想成为非凡的人就是要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事。
这是彭氏兄弟的精魂,讲本质。
在杨德昌的影片之下,同样的道理换变成了:“我帮你拍一张你的后脑勺,因为你看不见。
”这是讲悟性。
作为一部恐怖片,靠电梯那段戏份就能让绝大部分看众的肾上腺素飙升,进了电梯,只有你一人,背后是位双脚离地的半脸老人,他要拍你的肩膀了,你都能闻到他身上的味道了,可是电梯还卡在14楼。
在同一年,港片中还有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异度空间》,恐怖片的手法,实质上还是在讲人心。
基于太多猜想和谣言,以及张国荣精湛而痛心的演技,观看的时候总是又惊又悲。
如今院线也会上映多部恐怖片,国产恐怖片。
除了海报能像回事以外也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了。
连发条张每次都会调侃说接下来就是国产恐怖片海报欣赏环节。
有时候真是无力吐槽制图组的抠图技术了。
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资源和机会拍出的东西却烂的一逼。
文艺片不好搞也别都一股脑扎在这儿啊。
哎,真是心疼,我闲着没事操这么大的心。
其实恐怖片我是拒绝的,就算大家一起看。
我看完电影后会在脑海里回想电影的内容,看看有哪些细节或有什么不合理,就像品酒,酒香在从嘴到胃里蔓延。
所以看完恐怖片我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其中,然后自己吓自己,半夜睡不着还做噩梦。
不过因为说是中元节,为了符合节气,放一部恐怖片来应景。
我全包大部分画面都没看到,哈哈😄。
不过那音响在我旁边,那声音一惊一乍的也瘆人。
有人说它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
在还没有精神病的那个时候,也脱离了僵尸吸血鬼及古装,作为一部恐怖剧情片,真的是难得一见的电影。
女主演的真好,各种心理描写,面部表情的细节表达得非常到位(李心洁还真漂亮😄)。
作为一部恐怖片,有细节,有剧情,结尾甚至有点温情,配乐夸张但很符合氛围。
到现在看来,的确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
看过电影后就是讲诡异故事的时间,哈哈,这段才是最吓人的时候
我看电影时大概就是这样子,哈哈😄
讲故事环节
我一向偏爱香港恐怖片,甚于日韩系列,甚至后来崛起的泰国系列。
主要的原因在于,港式恐怖片是个有因有果的故事,不会像日韩恐怖片,例如经典的《咒怨》那样没头没脑的。
这部片设定还是很讨巧的,本是盲人的女主,再接受了视网膜移植手术后,重获光明。
可是随后发现自己好像被诅咒一般,可以看见鬼魂了,甚至在镜子里都看不见自己,而是另外一个女人。
为了挽救自己的生活,女主不得不去查明真相,探寻这双眼睛的的主人到底是谁。
如果说,前面故事还比较普通的话,后面的结局我认为算是亮点,比起鬼,人有时候才更可怕不是吗?
李心洁的表演非常优秀,为她加一星,可以说她撑起了整部影片。
《见鬼》是彭氏兄弟的恐怖片成名作,也是李心洁饰演恐怖片主人公的最成功作品。
香港的恐怖电影比起国内大陆的徒有其表的恐怖片不知道要高出来多少档次,李心洁的演技很好,而《见鬼》中,李心洁和其男医生乘坐地铁时,窗外突兀的出现一个人脸,也经常有人讨论此为“灵异事件”。
不过这个镜头后经笔者采访彭氏兄弟证实,这只是后期导演添加的小彩蛋。
电影后半部的火灾和车祸事件,拍摄的角度宏大而充满了人性美。
最后李心洁恢复了以往的样子,虽可见光明,却满眼黑暗,这样的眼角膜,不要也罢。
别人的东西总该是别人的,有了一双见鬼的眼睛,就会有诸多的责任(莫名想到蜘蛛侠……)。
有时候也可以把这部片子当作指喻一些其他东西的电影,如“97回归如同换眼”(大雾)。
不过,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大家看《见鬼》,只是为了鬼。
在恐怖这一层面,彭氏兄弟要故事有故事,要角色有角色,有里有面,足够称霸华语鬼片界几十年了。
最近实在没有好的恐怖片我略看了几部于是又回忆起了见鬼。
现在想来,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视觉体验是惊艳的记得刚看完的时候,已经无处无鬼了,吓死宝宝。
李心洁双眼中的恐怖迷惘甚至最后的沉痛居然带给我很惊艳的感觉,我觉得这得益于她这样的长相。
想念见鬼。
其实如今已经不怕鬼了。
23333
如果可以接受这类题材的话,还是推荐看这部.真的很精彩!李心洁摘得金马影后的作品,为华人鬼片中极出色的一部,时时惊心,步步惊魂,尤其片头医院走廊和后来电梯这两段,拍的手法很新奇,着实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
当年卫视电影台的预告片让我整整一夏天都不敢看这个频道,憋了十年,终于把这片子给看了。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模式,先稀里哗啦把观众吓出屁来,然后再整一个特别鸡汤的结局来降低你的肾上腺素水平。
气氛挺好啦,大爱李心洁~
继《稍微想起一些》之后又一部如翡翠明灯般影响我一生的电影。之于我来说是很温柔很勇敢的片子。宇宙是个谜,我永远无法知道它的答案。快乐至上。片子的视听也非常过瘾好看。看到友邻标记看过,就回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伯母家里放租碟闪过黑影就大哭于是就不看了,对它的印象只剩下一个没有形状的黑影,这么多年来想看看是有有多恐怖,没想到如此深深击中了我。
很青涩的作品,怀疑是处女作
表演剪辑不错,不向一般恐怖片,没有烂尾,恐怖之外还探讨了一些关于失明者和明眼人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诠释,但毕竟话题不易展开,又易落窠臼,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明显高于一般烂俗恐怖片
很弱的片子,中途我睡着鸟。。。
非常无聊,正片节奏不行,描述零散没有凝聚力,镜头飘拂又无法表达灵异,哎,垃圾。
还好吧 女主角确实很美演技很棒 影后殊荣实至名归 整体故事虽然完整但还是见过太多类似的了 比如《绿里奇迹》《午夜凶铃》等等 拍得也不够刺激 虽然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长了 泰国那一part删掉会好点~PS心理学人士真的很讨厌“心理医生爱上病人”的这种设定 这是有悖伦理的!!!
no feel,马来西亚人长得都一样。
李心潔一個人撐起了整部戲實在很厲害,片中恐怖的段落拍得很好,非常經典,好幾個場口嚇到尖叫,有些又是慢慢的不寒而慄的感覺,是教科書級別的。好幾個見鬼的設計:不見成績表跳樓的小孩,爛臉電梯大叔,你做咩坐我個位的女人都是童年陰影。但是編劇寫對白的功底明顯很弱,以至於每次到文戲就掉鏈子,是明顯的短板。導演可能因為意識到了,所以在剪輯的時候也花了可見的功夫。
李心洁真的太美了!)无知就不会恐惧。。见到一个人站在马路中间不会联想到鬼,对自己的所见也不会抱有怀疑。鬼不恐怖,但在表现发现鬼的情景太令人恐惧了!全五星!另,假如泰国那个妹子不这么善良,认为自己看到的悲剧自己就要背负一部分责任,她也就不会上吊了……
算是拉开我看鬼片的序幕之作。。那时候看了才知道,原来鬼片不是很恐怖。还很温情
李心洁真的非常好看,那双有戏的大眼睛和她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其实很久之前看过,印象最深的是在高速上没有人听她的劝告,连环车祸后,大批死亡的阴灵朝她身后走去的场景。能预知未来可能并不是好事,因为知道无法改变既定的结局是非常痛苦的。
其实我一直都还蛮喜欢彭顺彭发导演的,从最早的《不贵单程路》就觉得他们的片子挺有想法,也有一定风格,可惜香港这个大环境也就那样了,只能越拍越差。这片的结局有点模仿死神来了,不过那种宿命论的绝望和之后的释然,还是看得很喜欢。真希望这种富有亚洲特色的鬼片将来不会消失。
李心洁的大眼睛可以说是为此片量身定做了,有几幕拍得相当精彩,但故事性偏弱。★★★☆
都记不得讲的什么了
看的时候全程一直沉迷于李心洁的美貌,她怎么会这么好看啊!确实是华语电影恐怖片的翘楚吧,李心洁的演技加上声效以及剪辑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的惊吓效果展现得非常好。拉小提琴的段落挺喜欢的,虽然去泰国解谜的部分有点拖沓但最后悲剧的轮回又把分拉回来了。依旧被豆瓣评分低估。8/10
李心洁有恐怖片潜质
前面氛围不错,挺吊人胃口,但是后面逻辑不通就罢了,大爆炸!俩人还能好好的???🙃
jump scare很低级...男女感情进展快速到莫名其妙...剧情也很无趣,其实片子真不如顶着1000度近视的视角,去观察那种「熟悉」陌生化所带来的恐怖来得有趣。这片子如果小时候看肯定会留下童年阴影...但现在看就很m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