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在敷衍一种潮流。
QQ正在开始流行的时候,我还在聊天室里面不亦乐乎,熟练操作着各种聊天室的动作、背景,有网友问我:你有QQ号码么?
我便稀里糊涂地去注册了一个,虽然有些迟到,但是毕竟有了一个7位数的号码,后来看到新闻说腾讯的用户突破了1000万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步入了即时通讯的大潮中,同时为丢掉一个9位数的ICQ号码感到失落。
BBS火爆的场面,我不顾自己的ASP知识几乎为零的尴尬,下载了比较流行的动网程序,昏天黑地的改了3天,总算在页面文字上找不到一丝动网的标记,我知道这样做有些卑鄙,也深深的自责,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自己私人的地盘中出现别人的印记。
自己的BBS还没有火起来,就有一种叫做BLOG的东西迎头扑来,让我措手不及。
据说这是WEB与LOG的杂和体,大概的意思就是网络日志。
我也毫不犹豫地投入新一轮的程序修改调试中,不久我就自豪而不知辛苦地向MSN和QQ上的每个朋友夸耀到:我博了。
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在敷衍,别的不说,单单从自己记述文字的时间来看,就不能称作日志,因为多时今天回忆昨天甚至几天几个月几年前的事情,所以我的BLOG更多的像是一个回忆录,大概也符合我怀旧的思绪吧。
不能在当天记述自己感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懒惰,其次是因为我个人情绪化比较严重,遇到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思绪万千,往往需要至少一天的时间来平和。
所以即便再打动我的场景、再让我兴奋或者悲伤的事情,我也不能立即投入到平和的心态,坐在电脑前,一点一点的输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都要去细细地体会,知道自己认为可以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说话的时候,才可以坐下来,冲一杯咖啡,娓娓到来。
4月22日,元大都遗址公园,西门,中午12点。
我拿着相机,到处练习浅景深的拍摄,这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掩饰,因为我要履行一个约定,一个1年前的约定,一个我坚持了365天的约定,一个已经知道结果但还是要进行的约定。
缺乏毅力是我的弊病,因此我拥有了220斤的体重和可怜巴巴的英语水平。
所以我很少许下什么约定,因为每每都是在某个时间段轮回的时候,把自己原来的话再一字不差地说一边,在如今的我看来,真是可笑。
每年的元旦,我便开始翻箱倒柜,什么单词书啊、语法训练、听力磁带、口语提升什么的一股脑拿出来,然后信誓旦旦地决定在年底有个突飞猛进地英语技能增长,但是就像我每年年底秤体重的表情一样,220斤还是220斤,我依然没有瘦下半两,所以我的英语也没有增长半点。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的确,周遭的事物瞬息万变,我很久就不习惯提前约定什么,要是想聚餐吃饭小酌畅饮,手机联络,我可以从被窝里面光着屁股蹦出来迅速赴约,想看电影听音乐会泡吧唱K,手机联络,我可以从n多的工作中抽身出来转战娱乐市场,但是你要是问我明天有没有空,答案肯定只有一个:不一定。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坚守了一个长达365天的约定,感觉自己挺伟大的,虽然结果早就知道,但我还是按部就班地,在那里燃了一支烟,熄灭,走掉。
突然觉得自己一身的轻松,好像彻底地完成了一个任务,彻底地放弃了一些事情,彻底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实早就这样彻底了,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坚守所谓的约定多久,最终我还是非常欣慰地告诉自己:我来了,我履行了诺言。
至于其他的人和事,早已谢幕。
受到身边好多事物的影响,我才有这样的动力,看来我还是不成熟,这样的容易被感动。
前几天唱K的时候,好多人唱了一首“约定”,前几天电影积压的时候,李胖子拼命推荐“冷静与热情之间”,我也突然间想起了关于约定的一些阐释,比如“我的野蛮女友”。
从野蛮女友两年的约定,到冷静与热情之间十年的约定,结局都是给人以欣慰,让人看到幸福,脸上流淌出一丝的微笑,尽管眼睛中闪烁着泪光。
中国人还是不能接受悲剧,所以这些电影的导演用了一个千年大俗的观点“有情人终成眷属”来控制了观众,带领众多红男绿女在美好幻想中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集体意淫。
当我们走出电影院,当DVD的碟片从碟仓中吐出的时候,当我们回到现实那刺眼的阳光中,当我们再次面对都市情感的脆弱的时候,很多人毫不犹豫地回味起这些电影中那经典的一幕一幕,可为什么却很少有人愿意真正的面对现实呢?
原因只有一点:人都是怕痛的。
我也怕痛,但是我几乎不去幻想那些美好的片断,体会到太多的痛苦,这点痛,也许会是甜美的记忆吧!
所以我从冷静与热情的电影中逃脱出来的时候,一边慨叹这部片子的确好看,一边急忙上线找李胖子道谢推荐给我好电影,一边迅速地将DVD装盒,一边脱口而出我认为是最准确的评价:都tmd是瞎扯淡。
果然,网上搜罗到的影评,嘿嘿,让我再次感觉到:一切都是tmd瞎扯淡。
本片的拍摄在意大利的两大代表城市,米兰和佛罗伦萨实地取景,让观众目睹久负盛名的大教堂,美术馆和欧洲混合着古老艺术和最新时尚的优雅风情。
更何况,这段异国浪漫爱情故事的讲述者,是日本以描写女性纤细心理变化出名的江国香织和身兼芥川文学赏,摇滚歌手和电影导演多重身份的才子级作家辻仁成。
这两位人气作家从1997年起,分别以男女心理出发在报刊上连载同一个爱情故事,最后以红蓝两色结集成书,热销过五十万册,号称代表了年轻一代的世纪爱情观,被拍成电影也是理所当然。
竹野内丰以日剧起家,代表作品包括《星之金币》,《悠长的假期》,《沙滩小子》和《冰之世界》,不仅拿下日本金箭新人奖和日本电影学院奖,虏获大量观众,同时他的广告也是从人寿保险药品发胶一直做到咖啡证券IT界,是个十足的偶像人物。
本片是他的银幕处女作,东宝公司以“意大利中世纪街道上升起的银幕新星”大造宣传。
凑巧的是,本片的制作人员也和日剧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沉睡的森林》是导演中江功的代表作,大多亮则是《东京爱情故事》和《第一百零一次的求婚》的制作者,看来这一次东宝公司是打算制作一部日剧式的日本电影了。
音乐方面倒是可圈可点。
恩雅的爱尔兰音乐迷离往复,融合了居尔特民族的特有气息,过去的《水印》,《牧羊人之月》和《树的回忆》等诸多作品使她成为NEW AGE音乐之后,在Billboard年终排行榜,英国单曲排行榜和葛莱美音乐奖里颇多斩获。
1994年,电影《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便使用Enya的《Marble Halls》作为影片插曲。
在本片中,当她的纯真音乐随着意大利的美丽风光同时出现,爱情故事的说服力想必也大为增加。
遗憾都是自己找来的。
比较同情的是芽实,被一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留在身边。
可是好象也不能怪修正,等待阿蓝的十年里,他的生活又怎么可能空白呢?
好好的现代爱情童话,看见的还是编剧回避不掉的现实。
不过看这样的电影是轻松的,赏心悦目的脸庞,异国风情的画面,深邃飘渺的音乐,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完美的七宝楼台,在冷静与热情之间,一段游离恍惚的爱情。
多年后。
会发生什么?
多年后。
我们还有多少力量?
多年后。
我们还记得多少当日的情景?
多年后。
在遭遇无数阴错阳差后。
我们是否还对彼此有信心?
所以.如果从教堂离开之后不遇到当日也遇到过的琴手,不听到同一首曲子.会怎样呢?会再这样阴错阳差十年么?会怎样呢?我想.力量呢?去挽回幸福的力量呢?时常的,我们尽力去做,几次之后也就失了望,失去了力气.欧洲的美景就在眼前的时候.我想,那是一个又近又远的梦.我说和今天之前看的几部相比.这部并不让我失望.幻象似的时光.像处身于幻象般的时光.为了填补逝去的时光.结果还是用欧洲之星赶上了时光.真好.时光.
比较安静的一部片子。
有安静的异国的街道,漂亮的建筑,向往的油画。
也比较理想化的一部片子。
10年的爱情承诺,总有点让人怀疑。
10年之后,守住的,是真的爱情还是自己认为的爱情?
有帅帅的竹野内丰和日语说的非常好听的篠原凉子。
那时的篠原凉子比较瘦,爆发力却一点也不输给如今《あねご》、《派遣の品格》中的表演。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女主角是陈慧琳。
看得比较早,差不多都忘了。
剩下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竹野内丰不修边幅的骑着自行车,在安静的街道里孤单的穿梭。
一部很cool的影片,节奏有些缓慢,但还是看了下来。
“佛罗伦萨的人们都生活在过去,这里唯一的工作就是修复和旅游” “修复就是......拯救那些濒临死亡的东西,是唯一可以找回过去的职业”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活在过去,活在最美好的那刻,永不流逝……但若无失去的对比,我们又如何会得知当初的可贵 “过去的事我全忘了,我现在很幸福。
”——有时候,善忘真的是一种幸福,略微叹气的幸福 “太过相爱有时往往适得其反,你永远不可能跟你的真爱在一起”——多么遗憾。
可为什么在一起的不能认为或者当作真爱?
“奇迹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对我来说, 唯一的奇迹就是,你正在等我”——。。。
“你是那样的冷静,我该对你说什么呢? 我们怎样才能修补我们之间的裂缝呢? 我们应该去试试吗? 不要生活在过去里 不要仅仅期待未来 我们拥有的只有现在” ——!!!
越来越不能看那些痴缠的女子,快要连同情都没有。
Memi的故事,正应了那句“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伤心” 情节不算新鲜,但心理刻画十分细腻,青涩的紧张,遗憾的眷恋,无言的伤痛,一一展现在眼前。
“在冷静与热情之间踌躇……一段恍惚游离的爱情” 片尾的音乐很好听,典型的恩雅风格。
竹野内丰还是那么帅这次的现时扮相比较内敛也没有从前俊秀但更多了些男人味。
回忆段落扮年轻的模样依稀可见当年不羁的魅力——笔者胡言乱语发花痴中^^陈慧琳还是……还是觉得她的线条太硬,扮都市女子还不错,扮年轻女生实在有些……憨,汗。
几个侧面的柔美镜头很pl。
附这部影片是根据两个作家的连载改编而成——江国香织的《在冷静与热情之间Rose》和辻仁成的《在冷静与热情之间blue》,分别从女子和男子的角度写着同一个故事。
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方式,好奇ing。。。
节奏拖沓。
剧情老套。
观众的大脑被低谷。
但是至少有欧洲韵味的独特街景,婉转流淌的背景音乐。
只是故事,让我有缅怀的冲动。
缅怀,人类渐渐逝去的对于自我的坦率表达的表达安全感。
纳兰性德在两三百年前说的,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爱情故事里总有着相同岁月的辗转。
在离别的十年里面她和他应该是有和古人相同的落寞的,只是更多的,是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的欲说还休,越来越匮乏表达的率性。
只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个巨大的封闭的器皿,让我们没有透彻表达的心情。
为什么我们的表达开始有这么多的牵绊?
为什么畅快的诉说开始变成一种奢侈?
我无法冷静下来去剖析这场政变的原因。
因为我自己也在被折磨,并且无力反抗。
這是一部在東京、佛羅倫斯、米蘭取景的電影,關鍵場景發生在弗羅倫斯。
一對大學時期的戀人,熱戀中約定,十年後,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在百花聖母大教堂圓頂見面。
可惜和所有學生時代的戀情類似,他們因誤會分手。
只是分手後,二人也認真工作,也各有同居的情人,但是不經意間,前任的點滴總陰魂不散,面對現任戀人卻魂不守舍,經常身在此地心在別處。
最終,十年之後,不約而同,他們都鬼使神差,踐行了青春時期的諾言,在俯瞰整個弗羅倫斯城的教堂圓頂「意外」見面。
因為見面前,誰都沒有把握對方會出現。
見面後,雙方礙於人情世故,不敢表白「我今天就為了特地等你(妳)而來!
」。
就算代表「熱情」的男主也先是問「你男朋友還好嗎?
」女主說:「還好,他被公司調到洛杉磯任主管,我們在洛杉磯2年了。
」男主訕訕說:「真沒想到今天在圓頂「遇見」,我本來是準備「一個人來再一個人灰溜溜走的」。
沒想到妳會出現,這讓我十分尷尬!
」代表「冷靜」的女主立刻矜持地安慰:「哥,別多心,放輕鬆,我只不過從洛杉磯來佛羅倫斯拜訪朋友,既然來都來了,順便就攻頂教堂圓頂而已,你別有心理負擔!
」隨即故作姿態不屑地調侃:「誰會傻不拉嘰地為一個少年時代的約定專程飛來攻頂!
早忘記了。
」可是「熱情」的男主「端」不住了:「我就是為了當初的約定,專程爬上去的!
」女主接不上話。
男主客套地問:「妳幾時離開翡冷翠?
」言外之意,妳有你的安排,爺並不留妳。
女主答:「明天一早。
」簡言之,順便攻頂就是「順便」而已,不會因你改變日程。
男主無可無不可地:「既然見面了,我們找家義大利餐廳吃頓飯吧。
」女主說,我帶你去一個地方,我剛才來的路上遇到的。
他們來到阿諾河邊,有一個樂隊在露天表演,兩人坐下,當一位亞裔大提琴手琴聲響起,男主坐不住了,琴手拉的是他和女主熟悉的旋律。
原來有一段插曲,大學時代,他們約會時,校園院壩頭總有位師弟在拉大提琴,而且永遠在拉同一首曲子時卡在同一個音節,以至於當音樂接近那個段落,他倆都每每幫他著急!
今天樂隊表演的就是同一首曲子,而且表演者就是那位總是卡頓的學弟!
只不過十年蹉跎,今天的學弟已經是人模狗樣琴聲悠揚的大師,聽者無不如醉如癡!
男主內心烈焰熊熊,獨白:「這種巧合絕逼是上帝的安排!
」此情此境,冷靜的女主也不冷靜了,他們先是十指糾纏,然後乾脆就吻上了。
不僅如此,還到男主的居所一夜春風。
可是,次日,她禮貌地和男主道別:「順正,再次見到你我很高興!
沙揚那啦!
」她動作灑脫但雙眼含淚地搭火車回米蘭了。
片中二人對白多在英語、日語、義大利語中自由切換。
男主心如刀絞,「姐,妳不能這樣啊!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要有什麼約定!
」女主不接話,說走就真走了!
火車上,冷靜的她靠在寬大的列車車窗旁,為自己的孤獨淚如雨下!
因為她來佛羅倫斯前,已明確告知男友:「我不會和你去洛杉磯履新了,因為我有一個約定需要遵守!
」男主抱怨完,看見桌上昨天露天樂隊的曲目單,若有所思,隨即趕到昨天樂隊的演出地點,大提琴手見面第一句就是:「學長,昨天的演奏還行吧?
」終於應證了他心中的狐疑:樂手和琴聲才不是什麼天意!
學弟告訴他,原來這一切都是一直「冷靜」的學姐刻意的安排!
一年前女主在米蘭邂逅學弟音樂會,就請他在今年,他和男主約定的日子,來弗羅倫斯捧場!
自然,男主不可能再任由女主「冷靜地」各奔東西。
騎上小摩托追到中央車站,可惜去米蘭的列車已發車了!
頗識風情的鐵路工作人員告訴他,不過,你如果搭下一班「歐洲之星」列車,會比已發出的米蘭列車提前15分鐘抵達。
於是,心灰意冷的女主在米蘭中央車站月台上,擁擠的人流中,不意外地遇到了並不迎上前去,而是逆著人流遠遠微笑招手的男主。
這是竹野內豐和陳慧琳顏值最高峰年代(2001年)的電影,當年轟動日本。
我20年前看這部電影時,就覺得這對璧人、這個故事和弗羅倫斯這座城天衣無縫!
20年後,我也來到弗羅倫斯,時間過去了,但空間如故,就連中央車站內的鴿子都如故,20年後的翡冷翠依然和一切美麗的故事絲絲入扣!
當我也走在弗羅倫斯的窄巷,走過阿諾河波光瀲灧的老橋,在大教堂廣場喬托鐘樓悠揚的鐘聲中,也會時不時留意一下,人流中是否與「順正」和「阿藍」擦身而過。
現在義大利、弗羅倫斯正在遭受苦難,我不和「阿藍」約定,和這座城和烏菲茲里的「美第奇的維納斯」約定:「疫情過後,我一定會再來看妳!
」
全部为了竹野内桑电影很干净,没有杂质我很喜欢,看完心里又开心又遗憾现在应该没有这种爱情电影了喜欢这种上升到精神的爱情我喜欢顺正喜欢竹野内的演绎他的微表情无论是第一次遇见在窗台往下看的侧脸还是还十元硬币的温暖还是看到阿蓝送伞的小震惊还是去还伞阿蓝不接受的第一次还是偷偷还了一把一模一样的伞还是后面的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会合的咖啡店第一次去junsei的家第一次接吻很多很多第一次竹野内丰都演得很好,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愿意相信有这么一个人愿意相信有这么一段故事相信真的有两个人因为性格错过了十一年也相信有这么一个三十岁相约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约定一部作品这样不就是很成功了吗。
没有那么多的角色,只是围绕两个人就好只是,确实,阿蓝的行为举止,陈慧琳演的不够,没有看过小说,但是觉得阿蓝不是这种过于「委曲求全」的角色还是喜欢竹野内丰的演绎,在我心里,顺正就是这么一个用尽全力去爱的一个男孩子这个约定,在我心里发芽了不会过时的电影,不会过时的ost一直一直都很帅的竹野内丰,一直一直都很迷人的竹野内丰
“阿形顺正是我的全部。
他的眼眸,他的声音,还有那不意间掠过一抹孤寂神情的笑容。
如果他在哪里死去了,我一定会知道,无论与他相隔多远。
即使我再也见不到他。
他是我生命中永不会消失的一部分。
”—— 阿蓝。
那天看了电影冷静与热情之间。
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竹野内丰处于怎样的年代,我喜欢悠长假期里的他,满是颓废气息,留着邋遢的胡须,那种男人味十足的样子,让人着迷。
不是不喜欢冷剧中的他,内敛,专注,沉默,深情。
只是让人讶异的是,阿蓝由陈慧琳来演绎,而且完全脱离了原著的味道。
我一直觉得阿蓝该是眼角眉梢都是回忆的女子。
她不会在教堂这样的场合无法控制而大笑,她也不会优雅自如地在酒会里与人交际。
她应该是寂静的,因为深爱着顺正无法忘怀而负累重重表面却是波澜不兴的。
可是电影中她不断地对马文说,我爱你。
为了眼前的生活,她妥协了自己。
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而筱原凉子扮演的芽实,唯一值得乐道的是,顺正告诉她,他要一个人回到意大利的时候,她耍泼,哭泣,挣扎。
那个时候,我才觉得原来她真的是芽实啊。
那个说,我只爱你顺正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是我惟一真正挚爱的人。
时隔十年,顺正与阿蓝终于又重逢在圆顶大教堂的顶端。
我想,真正的相爱也不过如此。
冲着竹野内去看的,日文版网上找不到清晰的档,害得我看了一半日语又看了一半粤语的。。。
剧情一般,但感觉还算舒服,或许小说的感觉会不一样吧。
竹野内的一些表情拿捏的很到位,尤其是初恋的青涩和最后一幕在站台远远望着陈慧琳,運命の恋人という感じが出ちゃった。
看出他的意大利语应该也是苦练过的了。
with love 3年过后01年还能演19岁,到06年RONDO时沧桑的扮相虽然也心水,但已经完全没有我所最为迷恋的那个青涩少年的模样了。
喜欢结尾ENYA的歌,马上要再去弗洛伦萨,希望今次有机会登上圣母百花。。。
据说原版小说很特别,有两个版本,蓝色与红色,男版和女版,是男女主人公各自写下的心情。
而电影只是竹野内丰的旁白,低沉压抑。
我喜欢男声的旁白,比如王家卫电影里,通常是梁朝伟的声音,无奈,略带自嘲的,带着点知天命。
光是取景,就值得看下去,佛罗伦萨的大教堂犹如一副油画,广场的白鸽纷飞,单车在石板路悠然滑过。
城市与生俱来的艺术人文气息为影片增添浪漫色彩。
背景音乐时而恩雅的空灵声音,时而是低沉的大提琴。
两个过客在异国他乡辗转迁徙,寻找情感的皈依。
热情,也许是光阴的流逝中始终保有非你莫属,无论身边的人是谁,任由光阴流逝也不违背内心感受的执着之心。
而冷静则是,顾及到自尊或大局诸如此类,或者不打扰对方的原则,裹着保护的壳,不突破,不率真,缄默地转身离去,这期间因为种种却步,沉寂,而抽离了彼此的人生,自此分道扬镳,而因此也生出的悄然而逝的美感。
佛罗伦萨大教堂之巅的十年之约,那种全然不抱希望,完全平息的激情中,尚能望见故人身影的结局,是最童话式的,美丽的戏剧化。
现实则是需要时光去验证的,并需要一些时机。
因为看不到结局,多少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这一步。
Between calm and passion。
那曲大提琴的名字。
5星中有3星给OST,1星给Florence,1星给竹野内。
丰叔当年一颦一笑都帅气,美貌度甚至超过女演员。不过演戏比较本色出演,无太多发挥。喜欢片中的意大利美景,那种松弛又复古的调调,丰叔骑车穿梭在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两人站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顶端,都美得像画。听丰叔采访时提到去意大利,原来是摄影之故啊,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去走一走。片子本身比较平淡,有种淡淡的忧伤,男女主之间火花不足,看着无感,丰叔还好,陈慧琳会让我出戏。对于片中两人分开的原因不太清楚,感觉没交代明白,女主怀孕了打掉了孩子?那为什么傍上了老板,为了钱?但是又惦记着丰叔,累不累?丰叔饰演的角色也蛮弱鸡的,想亲又不敢亲的样子,磨磨唧唧,还没女主主动。一段恋情拖十年,真的无法想象,又帅又专一的男生,这世界上还存在吗?可能也就电影里有了吧?感觉剧本不太现实。还有老师跟男主的感情线有点莫名其妙。
补录
5.//两个人之间的交锋甚少,故事也是很不痛不痒,以为会是心灵至深的冷静与热情之间,看来只是名字好听而已。
挺好看的,有点美丽,气氛也挺好的。比“爱在各种前”好看啊。泰国友人推荐我看的,说在泰国节目上常推荐的。
基本靠竹野内丰和佛罗伦萨撑起来的电影,陈慧琳的女一和筱原凉子的女二还可以再做作点吗......
2001年在影院看的,镜头美。竹野内帅。
电影确实确实不及书好看。陈慧琳那么不温柔的一张脸演阿蓝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合适。4星的原因在于故事里那个10年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约定。然而对于我这种没有记忆力的人,不去约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喜欢陈,不喜欢她和竹野内在一起。电影的感觉还是很好
一开始的画面就奠定了典型日本文艺片的基调。好久没有这么静下来认真看一部缓慢的片了。Junsei和Aoi十年之约。长久的坚持和等待又有多难。若是Aoi最后去了LA其实也情有可原。只是最后还是会心疼Memi,一厢情愿的付出到最后还是化为泡沫。有一日想再去次Dunomo,那时候完全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呢。
过往不念 未来不迎 致我们的爱
Yutaka 和陈慧琳还是少了点chemistry. 镜头还是很唯美的。Firenze好亲切,重观于2014.8.4.
只记得佛罗伦萨的大圆顶
B男推荐 大爱大爱 3年多来OST都是favorite
期待原著
整部片子淡淡的叙述着两个人的爱情,十年之约,唯美,ost也特别好听,喜欢竹野内丰。
翡冷翠和花样美男,陈慧琳那时候还是很红,只是一直没演技
试着看了两次都看不下去,因为原著小说很好看,电影完全没把那种看似平静却内藏激情和痛苦的感觉表现出来。
又看了一遍,纯粹是对交换生活的怀念。
只有两部爱情戏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是《甜蜜蜜》另一部就是《冷静与热情之间》。Enya的音乐,佛洛伦萨大教堂,悠扬的大提琴,和一段完美无瑕的爱情。执著是爱情里最崇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