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了英国教师菲莉芭为复仇将定时炸弹放在了毒贩的办公室的垃圾桶,然而清洁女工清理垃圾换走了炸弹,导致炸弹在电梯爆炸,一位父亲和两个女儿以及清洁女工死亡。
在警察局审讯时,为她翻译的警察菲利普对她一见钟情,之后二人一起开始了逃亡。
在最后的农场二人乘坐搜捕警察的直升飞机消失。
布兰切特的个人魅力真的无穷大。
这张好飒啊
当知道炸弹没有炸死毒贩,而是导致4个无辜的人死亡时,这段情绪的演绎很真实
出逃时一起吃冰淇淋
这张绝美!
之后看评价说,这个时类似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感觉想了下,确实没有明白电影的更深层的寓意,名字叫做heaven,一直在想为什么叫heaven呢?
从影片开头菲利普在模拟飞行时,一直尝试不断升高直升机。
再到二人计划出逃时藏匿的地点是顶上的阁楼。
以及最后不断上升的直升机。
我觉得在影片中高度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故事表面上是一个两人一见钟情后相依为命的故事。
我更愿意将他理解为:一个善良的人无心犯下罪孽后的最后救赎。
(救赎这个词有点重,换个词可能好一点)对比之前在监狱时的冷色调,在出逃后,基本都是暖色调,且在逃亡中并没有十分紧张激烈的逃亡气氛。
而是在缓慢中奔向了天堂,甚至最后开始直升飞机,我觉得都有点梦幻的感觉。
(2007-06-19 左加菲)博客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c31d010009b6.html 天堂是这样的。
相爱没有禁忌——警察与犯人在监狱相识。
警察开始做周密计划帮助心上人。
信任——和你爱的人之间互相信任。
弟弟信任并帮助警察哥哥,哥哥信任弟弟说的女犯人是个好人,之前是他最喜欢的老师。
正义的恨可以执行——女老师最终枪杀了毒品交易的幕后老板。
伟大的亲情——警察的父亲从前也是警察,他赶去给儿子送钱,对于儿子为爱所做的一切毫不干涉,只无言地帮助他,让他自己去追寻生命。
真正的朋友——没有斥责,只有无条件的信任支持。
女犯人的朋友收留他们躲藏。
这些人都是正面的,他们不被外部秩序左右,他们为爱生死。
这是一个抽象的电影,年轻的警官爱上年长他的女犯,越狱成功后在异国小镇行走,最后在朋友家被警察围困时竟然一起奔向刚刚停下无人看守的直升飞机驾机升向高空。
彻底的爱和纯粹的自由……这是不存在的天堂,但确实令人深深向往。
现实秩序被描绘成荒谬的、彻底被黑暗控制的一团假象。
杀掉掌控现实社会的坏蛋,逃离,与亲爱的人一起飞向天际……这对有点似是而非的超现实情人在异国小镇双双剃光头,穿着白T恤蓝黑牛仔裤的造型,很Cool。
布兰切特为拍摄剃头也像当年王姬拍《红粉》似的爽了一把。
另:对电影幕后背景一无所知时直接看片是幸福的,当知道《天堂》跟著名的基耶斯洛夫斯基遗作有关种种后,竟然觉得索然无味。
没有期待是最佳的看片心态。
天堂Heaven(2002)导演: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编剧: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 Krzysztof Piesiewicz
看过一位电影界的老先生讲课,从词源开始,解释电影即动作。
播放一组教学影像:两队人马,一对急追,一对谎逃,必不可少的是乱飞的子弹,漫滚的黄沙,巨大的破坏。
反正,我不喜欢。
疾走天堂是基耶洛夫斯基的剧本,一位欧洲电影作者。
电影作者们时常给人这样的印象:擅长无情节剧,充斥大量象征性镜头,留给评论者大量解读空间。
三色中的蓝色就是这样的电影。
疾走天堂并不是,它的底色是扣人心悬的,情节紧凑高速,因果关系强烈。
基本因素也是追捕与逃脱,最普遍的戏剧冲突,但呈现在画面上却极其缓慢平静。
爱情是在警察局发生的,真正的一见钟情,坚定,悍慕,全情付出。
男主角的身份是个警察,而女主角是个罪犯。
他立下周密计划,帮助她逃脱,藏身,完成之前未能完成的任务,过程中,被捉捕的危险一直存在。
导演却极力淡化这种冲突,两位主人公始终缓慢地疾走在奔向天堂的路上,姿态动人优雅。
当然需要凭借不同的电影语言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
柔和的色调,沉静的古典乐,在越是紧迫的时刻,越是拉慢镜头移动速度,等等。
也曾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见到这样的效果,明明是充斥着死亡和矛盾的故事,作者却一直使用漫不经心的语言,描写零碎的事物。
于是,作品诗意和轻盈,有文学性。
所以,所谓作者,电影作者,文学作者,都是能被贴上标签的人。
实现一种风格,担当起未曾实现的可能性。
电影的主题是情感的高度,表现手法巧妙的直白,就是让男女主人公在地理位置上不断升高。
中间出现多次高空俯拍镜头,这对恋人从监狱到秘密阁楼到山脉最后升上天空,不断超越,直到最后一个场景,那些在地面上开枪的警察,看起来是那么无力可笑。
因而多次想起易卜生和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剧本《当死者再生时》。
里面的雕塑艺术家层经历过“死亡”,幸好再次重逢创造杰作时的那个模特。
他反复念叨的愿望,是带她走向最高的雪山,收尽世界荣华。
作为易卜生一生剧作的收场和终结,它带给我们超越故事本身的感动:看到生命意义的实现。
《天堂》也是作者的最后一个剧本,或许是出于意外,或许拥有着更广阔的的时代文化背景,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同样宣告了艺术的自我完成。
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很对,可也很难,除非痴极成圣,做不到。
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引擎,驱动生活向前。
它有很多名称与解释,过一个时代更新一次。
一个艺术家,路的尽头,真理的显现,始终是艺术的自我完成。
夜里看完《天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在蓝白红三部曲之后计划的新三部曲《天堂》《地狱》《炼狱》的首篇。
基氏的宗教情怀自不用多言,我凝望着《天堂》里这对亡命天涯的男女最后一个镜头随直升机升入无穷的天空里,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而是神和人的故事。
凯特扮演的女教师是人类代表,相信一己之力,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当知道自己安置在毒枭办公室的炸弹意外炸死清洁工四人的时候,她颤抖的嘴唇,大颗大颗跌落的眼泪,观之心碎。
这是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的瞬间。
而年轻警官菲利普是神,只要相信他,他便可以带领你走出红海。
是神先爱上了人。
我很喜欢看两个人一起逃回女教师家乡的片段。
两个人剃了一样的光头,穿白色体恤,牛仔裤,坐在教堂门口的喷泉台阶上吃冰淇淋,看一场陌生人的婚宴。
他们越来越相像,气息相通。
因着人原本就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神终于等到了人接纳他的爱,真正信入他。
旷野上的大树在夕阳下好美,一如最初的那棵善恶知识树。
(先记下一些想法,以后补完)
Heaven这部电影就是你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能让你念念不忘。
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感情,主角之间的纯粹的感情,以及两人各自不同的亲情,友情,要是菲丽芭的前半生没那么多罪恶要去赎的话。
从头来过,在他们两人一起剃光了头后。
两个人一起剃光头,一起在街角吃冰激凌,一起亡命天涯,趁着落日的余晖在树下做不可描述的事,一起坐着直升机从高空坠落,真美好。
我说不上哪里感动,但就是这些在菲丽芭菲利普逃命中遇见的朋友以及父亲都让我很有感触,以及菲利普的陪伴。
我就是感动,感动的不行,看着女主背着一身罪恶却有最美好的感情。
岁月静好,我很羡慕。
不过我会等,等一个可以消散我满身阴霾,让我充满阳光的,给予我一份纯净的感情的人来到。
许久没给电影打过四星了,今天给《疾走天堂》。
虽然不明白警察男主会何会对罪犯女主一见钟情,却能理解他之后所有的行为。
大爱电影的后半小时。
画面太美,两人太配。
光头并坐,
白衣同行,
奔于山野,合于树下。
女主凯特·布兰切特太美了,尤其是那双带泪的双眼。
能扛住光头的都是大美女!
她演过《本杰明·巴顿奇事》、《指环王》。
不知为何,男主吉奥瓦尼·瑞比西让我想到与他毫无关系的《沉静如海》,也许是这个词配得上他的机智、冷静、坚定和爱吧?
我完全不记得在《迷失东京》里他演了谁?
编剧是导演过《蓝白红三部曲》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遗作。
难怪这么好看。
虽然剧情有点理想化。
女人的浪漫,靠意志。
男人的浪漫,靠全家支持。
一名警察一见钟情爱上了杀人犯,救她出狱,助她复仇,陪她一起上天堂,7天之内,死生挈阔,确实浪漫。
这浪漫代价,是,弟弟失去哥哥,是,父亲失去儿子。
这浪漫能成,是,不知后果的弟弟,全心全力帮他实施越狱计划;
兄弟情是,洞悉悲剧结局的父亲,真心真意接纳了他的爱情。
父亲的爱是,他上了天堂,他的家人下了地狱。
弟弟,一定会后悔,他的勇敢,害死了哥哥。
父亲,没法后悔,知子莫若父,性格决定命运,如果爱情和悲剧都已经发生,父亲唯一能帮助儿子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替神父,亲口问一下那个女人,你真的爱他吗?
二是以家长身份吻那个女人,接受她成为家庭的一员。
让儿子有一个精神上的婚礼。
2002年的意大利电影《Heaven》(疾走天堂)的结局是细思极恐的浪漫。
http://www.iqiyi.com/v_19rrh11q10.html 兄弟情,在40分钟。
父子情,在80分钟。
夫妻情,在120分钟。
看的时候,别错过。
浪漫备注:遥望情人节,俗爹必须说:谨慎无浪漫,生死要三思。
死生挈阔,你做了容易,家人无法承受。
2022.07.19
在意大利,一个叫帕翡莉的英国女人来到了一栋办公大楼里,走进一个叫“优康电子”的公司,趁人不背在董事长办公室的纸篓里放了一颗她自制的定时炸弹。
然后走出大楼,在公用电话亭给优康电子在外间屋办公的女秘书打了个电话,把她支走,接着又给警察局打了个电话。
一声巨响,大楼被炸。
警察很快在帕翡莉家里逮捕了她,因为她打给警察局的电话是实名自报家门。
警察局侦讯室,帕翡莉要求用母语英语应讯,恰好旁边年轻的书记员菲力懂英语,于是同时兼职了翻译。
没想到审讯刚刚问了几句话就卡壳了,这个帕翡莉竟然不知道她的婚姻状态,原来她丈夫在离婚期间去世,审讯官问明细节,定义她算是寡妇。
接下来审讯官宣布帕翡莉涉嫌一桩办公大楼爆炸案,夺走四条人命,其中两个女孩。
闻听此言,一直很淡定的帕翡莉一下子惊呆了,接着情绪失控,掩面而泣,让屋子里的人惊呆了。
接下来帕翡莉的供述和警方认定“恐怖袭击,颠覆政府”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她爆出一直给警察局打电话,要求抓捕她丈夫的同学,一个叫温狄的毒贩子。
案件似乎另有隐情。
警探坚持按照恐怖袭击询问,检察官却若有所思,偏偏这个时候帕翡莉晕倒了,审讯被迫中止。
帕翡莉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书记员菲力关切的握着她的手,注视着她。
其实菲力认识这个英国女人,她是他弟弟学校的英语老师,同学们对她评价很高。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没能忘掉你的容颜”,人的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一眼定缘份。
就这一眼菲力爱上了这个女人。
接下来事情变得神秘诡异起来,帕翡莉一直在实名电话和信件举报,警察局居然一点记录都查不到。
她留存在家里的备份居然也不翼而飞。
菲力发现审讯结束后,皮局长领着毒贩子大模大样从审讯室隔壁房间出来。
种种迹象表明,皮局长局是内鬼,在帮助毒贩子,帕翡莉有危险了,菲力决定出手帮她。
没想到刚一出手,就被发现,暗中塞给帕翡莉的录音机被皮局长监听到,于是一个恶毒的杀人灭口计划就此形成。
时机一到,出人意料,菲力临时改变了逃跑计划,帕翡莉没有逃出警察局,而是躲到了警察局的阁楼上,成功逃脱警察的布控和追捕。
原来菲力的父亲曾经是杜林的警察局长,这个阁楼是菲力小时候的“秘密基地”。
帕翡莉同意逃走的理由不是逃避责任和惩罚,而是要杀死毒贩子。
为此俩人潜入警察局皮局长办公室,骗来毒贩子温狄,用皮局长放在抽屉里那把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将他杀死,又悄悄的潜回阁楼。
期间两个清洁女工上楼来洗手,两人差点暴露,帕翡莉机智的躲了起来。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却又险象环生,引人入胜。
把意大利男人骨子里的浪漫表现的淋漓尽致。
菲力和帕翡莉躲到一辆送奶车上顺利逃出警察局,半路上还欣赏了一把送奶车司机和一个女店员偷情的刺激。
在去往帕翡莉生长地的火车上,帕翡莉才知道了菲力的姓氏名谁。
菲力的出生时间是1978年5月23日,而帕翡莉的出生时间是1971年5月23日,菲力整整比帕翡莉小了7岁,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现在帕翡莉似乎知道了菲力为什么要舍身救她,冥冥之中仿佛天注定。
帕翡莉清晰的记得,在菲力出生那天,她打扮的像个新娘,第一次领受圣餐。
在出生地,一切如故,帕翡莉想起年轻时做过的蠢事,种种叛逆行为,以及对妈妈和姐姐的伤害,对丈夫的背叛和愧疚,更有背负4个无辜人的负罪感。
尽管菲力说出“我爱你”,对人生绝望的帕翡莉还是心灰意冷,去意已决,一心了断此生。
菲力毅然决定陪帕翡莉走到底。
帕翡莉算是彻底领教了意大利男人对爱情的疯狂和义无反顾。
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不好好帮助纳粹德国打仗,不是意大利人无能,意大利男人更不缺乏勇敢,而是意大利男人把浪漫的爱情放在第一位,什么崇高理想和征服世界的野心通通见鬼去。
意大利男人一心只想“征服”他心仪的女人,为了心仪的女人他什么都不在乎。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那首驰名世界的短诗《自由与爱情》,在意大利男人面前大概率的应该改成“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与爱情故,两者皆可抛。
”
1.演员太出彩。
凯特知道自己杀死四个无辜的人时的抽搐与崩溃(震惊绝不是面瘫脸)
“菲比弟弟”菲力在办公桌的暗箱里摸索磁带的急切、拿到磁带时长久的停顿
看电影的过程如同暗流在内心涌动,静默中自有其深沉。
演员的一呼一吸都扯动着人的神经。
2.没有配乐,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配乐。
旷野间的做爱,直升机越来越远,情感到了极致的高潮,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情绪感强的电影,如果没有把握让配乐牵动观众的神经,和人物故事融为一体,配乐便不如沉默。
个人认为导演在这里很聪明。
3.必须单独夸凯特。
凯特年轻时和现在的气质完全不同,现在带着一丝温柔的电眼曾经却是掩饰不住的叛逆与坚毅。
疾走天堂也可以看出一些蓝色茉莉的影子,崩溃时的脆弱和略微神经质,除了祖师爷赏饭吃不知道说些啥。
最难能可贵的是凯特能够为了角色剃头(虽然这对于高中就剃头的大魔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居然!
剃了头!!
还是好看!!!
4.结尾不太能接受。
前面凯特跑出来已经表面自己愿意为了无辜害死四人受到惩罚,后面又不停地一次又一次逃脱。
最后我都以为两个人要跳出来自首了结果跳上了直升机溜了???
凯特你开飞机的技术是在飞行家里面学的吗?
时隔多年,再回头来看着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这电影时,还是个傻气的大学生,电影镜头里所有美的景致,男女主角义无反顾剃光头发,在机枪扫射中飞奔的坚决,在心里回响很久。
当时还会安慰自己,这是电影,绝美的景色有,绝美的逃离有,但不在现实,这电影不够残酷,结局如果是两个主角都被弹孔穿透才符合绝望美。
可是,多年后再回过来看,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它还是那个心底,爱情的模样,生活的模样。
平平无奇,干瘪乏味。有几个问题,①说好的不逃避惩罚呢?在杀了那个人之后为什么还要逃?②这个恋爱故事整个就不明不白。你要说这是带有奇幻色彩吧,固然也没什么问题。但你要说这是扯淡吧,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③7.9的评分有多少是看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遗作的面子上给的呢?④疾走天堂,疾走有了,天堂是.......?最后上升的直升机吗?⑤你们两个恋爱很欢乐,观众们为你们鼓掌欣喜。那那两个小女孩,她们的父亲以及无辜的清洁工,没人在乎了是吗?
看到了托斯卡纳看到了锡耶纳还有光头都这么好看的男女主以及男主意大利味的英语……这片太和我口味!凯特当年演技就已经如此了得而且真是美啊美,意大利裔的男主也是太好看,那眼睛啊,看了能不爱上么!而最感动我的是男主的爸爸怎么这么好啊明知道要失去儿子了还这么温柔宽容看得好想哭…… [181]
请问天堂在哪里?片名应该叫“为爱闯天涯”。但是两人气质差异太大,同框时没有爱的感觉,反正我是一直没入戏。布兰切特光头造型比男主角帅。
拍得着实云淡风轻,男主这张娃娃脸怎么看都像布兰切特的儿子而非恋人,短发好看。
被海报耽误的电影,明明其中画面美而大气。女主刚得知炸错人后的反应演的真好。怀着美好祝福希望相信女主说的她爱他。20200410
太美,美得目瞪口呆就忽略了剧情中的匪夷所思。不过,个人看欧洲片的习惯反正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所以沉浸在这风景和光影之中,当个点头yes的傻子也很好。沉痛的复仇逃亡故事,换个人来讲可能上天入地,在这里偏偏淡淡地。而光头白T的纯净审美,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又还有谁能驾驭,所以挺值。本来随便拣部片子来看,没想到是我钟爱的并且尚如此年轻的凯特大魔王,还有参与了超感猎杀的提克威导演。美好的100分钟。
基氏最后的华彩
你身陷囹圄我要帮你周转逃出,你要杀人我要帮你布局递枪。法国人的爱情啊。
4.5/10。想到哪儿拍哪儿型电影,人物行为逻辑毫无章法。女主在家找到个炸弹就直接往反派垃圾桶里扔,炸死无辜的人了才知道哭了;男主抓了会儿女主的手就发春梦遗带人越狱了,工作家人是一点都不管了。两个人为什么要剃头也没说,两光头升天的结局属实把人看乐了。
那夕阳大树下的两个人真美
第一次看这个什么司机导演的片,美丽的逃亡爱情故事,美丽的意呆利风景,简单耐听的钢琴和提琴配乐,但是加一起就一般般了。
u must kidding me!个人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提克威 影像风格胜于内容
评分这么高我有点看不懂呢,故事结构很简单,两处反转还不错,其他就是意大利的唯美风景片。就一直觉得男主眼熟,原来是菲比的弟弟!凯特的头型真的太好了!
DVD时代错失的電影佳作:几个没有想到,凯特-布兰切特颠覆形象的电影,文艺片女主角很少演绎这样的干练的角色,電影后半程的文艺风格又契合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应该是大师晚年的想当然的作品,只是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了,電影一气呵成看完,前后呼应,直升飞机扣题,疾走天堂也好天堂奔驰也好
看这片时还不知Tom Tykwer呢,没啥印象了,觉得一般
前面还不错,从女主逃走后就有些狗血拉胯了。不得不说,凯特太美了,给这部电影增添了最大的亮点。如果不是后面的剧情太乏味了,就冲凯特的盛世美颜,至少也得多加一星。N
两人开始私奔后电影陷入了一种无线性的浪漫化之中…想看基耶自己的诠释啊
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必要性做的这么差,故事也奇奇怪怪,啥意思?
7/10.警察爱上了女嫌犯,私奔到天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真是又文艺又浪漫。从警察看管中逃脱那段设计的不错,没想到。凯特布兰切特的圆寸卡尺造型也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