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长,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也逐渐变得客观、平和。
有人说这是中庸,也有人觉得这样是种操蛋,他们觉得,这样的人,不光自己没有了激情,还去稀释别人的奔涌,这样的人,所能做的也是维持着这些人口中日益厌倦的生活。
他们给这样的人冠上迂腐的头衔,嘲笑着这种人略显木讷的反应,他们总是意图破除生活中所谓的规则的枷锁,在生活中肆意挥洒着自己的光阴,似乎这样的不忿,这样的不羁,才是不枉人世一遭的真谛。
他们有时会带着偏见,认为这样活着就是对自己天性的扼杀,对精彩的潇洒人生的抵抗,所以才表现出更为狂热的叛逆,殊不知,在旁人眼中,自己就好似个青春期的孩子,总也长不大。
因为他们被自己对放纵和潇洒的执着蔽了眼,忘记了自己究竟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表现得往往是眼高手低,这不习惯那不喜欢的,在接受与接纳面前,永远进行着绝不妥协的无谓抵抗,似乎这就是他们穷尽一生所追求,并注名“率性”的生活。
但他们往往忘记了伴随一生的成长与成熟,忘记了终将回归的感悟与理解,忘记了那种真正绵柔至缓,而又沁人心扉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好似少时浪荡不羁,中年经风历浪,晚年宁静淡泊的老者,在和煦温暖的午后阳光下,给环绕膝头的孙儿们缓缓道出的英勇事迹时,风轻云淡的脸上展现的那种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于这类人对人生百态的尊重,对自己、他人的责任,对世事研磨后的态度,这类人在生活中严肃、正经,一度让人觉得圣不可亲,这类人在规则中变通、圆润,二逢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样就有了《士兵突击》里那成为了特种兵的许三多;《冰与火之歌》里那成为了雨林伯爵的“洋葱骑士”戴佛斯;还有《率性而活》里那再度成为侦查员的郑度满。
难得木讷是君子,难得静默是良人。
《率性而活》的作为一部喜剧,他的剧情很简单: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局长要搞一次抢劫银行的实战演习,被选来扮演绑匪的警察是个正经有态度的一根筋,所有人都当这次演习是场游戏,只有他一个人格外投入。
于是,本该走走过场、轻易就可以结束的演习,在他一个人的坚持之下,带着所有警员、特警、记者、乃至全国观众都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一场看似荒唐的闹剧,从始至终,都没看到郑度满的“率性”而为,他真诚而又动人。
观后不免对这个中文译名产生了疑问,打开翻译后才知道韩语바르게是正当、正常、正经,살자是活着、生活。
바르게 살자——正儿八经地活着。
正如这部片子里所讲述的一样,正正经经的人,正正经经的事,正正经经的做。
那些人质为什么会乖乖的坐在车上让警察们在后面追,而不是告诉警察劫匪不在车上!
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
年岁渐长,血性渐失。
有人说平和是一种境界,可有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本身有一种奴性,用东北人常用的某个粗鄙的词语来形容,说这句话的人很“操蛋”。
他是把自己汹涌奔腾的血液给稀释,给封闭,然后对日益厌倦的生活和日益厌倦的自己作出脉脉含情状,举手抬足都要慢三拍,说话像个绅士温文尔雅……他仿若一个泥偶,心中熠熠的光芒早已熄灭,外表鲜美而内在空洞。
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现实总是教人无奈,尤其是到了一个默认的岁数,你几乎就失去了率性而活的权利,很难再做回自己——尽管在内心里,那个声音始终还在,挥之不去。
其实,我们本来都是率性的孩子,可是到现在,还有几个仍然走在率性的路上呢?
这样一个命题真是沉重得让人悲伤,可是,韩国人却用一部超级搞笑的喜剧电影把它给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一番。
《率性而活》的绝妙之处在于,如果你的智商不是零的话,那么它是一部让你笑到忘情的电影。
虽然被归入喜剧之列,但《率性而活》却是全然与众不同的。
在这场角色扮演游戏中,从没有想过做强盗的警察却演得比真实的强盗还强,男主角郑在泳从头至尾都绷着个脸一副凛然大义的模样,但你会相信他更像强盗。
然而,当你捧着肚子拍着大腿畅快地把电影看完了,突然想起片名,会冷不防抖个机灵:率性而活,强盗与警察,哪一个才最真实?
我觉得韩国人是很有喜剧天份的,韩国电影中产量最多的就数喜剧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苏格拉底先生》、《色即是空》,甚至包括《我的野蛮女友》,但它们并非一味恶搞,而是从属于生活的根本,它们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你引入一个非常严肃和正统的主题之中,直至作出道德层面的反思。
《率性而活》中,导演和编剧精心构思了一出又一出让人捧腹的笑料,我却看着他们在背后偷偷地哭。
或许,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就像片中的强盗郑度满一样悲壮,只有通过电影才找到出口。
朋友说,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中,由规则编织而成的网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如果每个人都率性了,后果无法想像。
然而,囿于规则之下,又极其痛苦。
或许,我们总是在矛盾之中挣扎,因为我们都是普通的人,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久而久之,只能远远地看着自己,让年少的无所忌惮和坚持理想渐行渐远,任何有可能突破那张无形的网的姿态、语言,在没发生之前就被自己先行扼杀了。
吃完晚饭在路上走着,手机里传来许巍的歌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心又重重地动了一下,想起去年10月在远方的快乐。
或许,不想沉沦,总还得时时地给自己创造一些率性的机会,去超越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没什么心灵鸡汤,很多细节里都有梗,想放空大脑笑一笑的时候可以搭配薯片一起服用本片。
故事发生在小城市里,镜头聚焦警察。
原本作为警察的男主接到了在集训演练中扮演强盗的任务,男主作为一个性格认真的人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设定,开始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强盗学习和准备。
矛盾的设定和偏差一点点的感觉让人觉得节奏和尺度把握的刚好,搞笑的成分多一点会让人沉浸在欢笑中忘记嘲讽的意味;嘲讽的意味多一寸都会让气氛变得过于沉重。
韩国导演和编剧的节奏真的让人佩服。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结尾要怎么收场,明明是为了新任的局长撑场子才办的集训演练,没想到让媒体一报道整个市的人都开始关注这次演练了。
按照局长的剧本就是简单地警察抓小偷发展走个过场,然后接受媒体的表扬即可。
没想到经过男主一番折腾从警察到特警都没有拿下。
电视直播了一场笨警察和聪明强盗的闹剧。
中间一度担心会假戏成真,男主真的动了邪念拿着钱和人质美女跑路。
2007年韩国电影,主演郑在咏。
故事发生在一个韩国城市三圃市。
好大喜功的新任警察署署长要搞一次银行抢劫沿袭,看上了脑子一根筋,给署长开违章罚单的警察郑度满来扮演劫匪。
结果这个一根筋的“劫匪”让整个警察署狼狈不堪,而在银行内成为人质们的银行职员却对这个“劫匪”同情有加,开始配合“劫匪”的行动。
总体算是一部有趣且荒诞的喜剧片。
努力用在对的地方,真的很炸。
这个死板个性,当警察碰壁,演强盗恰到好处,这个强盗的分寸把握真好,达到演习的效果,又带点让人哑口的搞笑(强奸 俯卧撑那个桥段),因为围巾而拿不稳的饮料倒在“犯罪证据”上,【那是怎么努力也无法触碰的票据,却这么可笑的找到,虽然是bug但意思带到了】最后破案。。
人生真是悲中有喜。。
柳暗花明。。
当你尽力而为,总会意想不到。
尽力而活
“被QJ”嘿嘿这疯子怎么想到的抢劫还俯卧撑的
爱情来了
“先把肠粉儿虾饺什么的吃个饱,再琢磨琢磨哪有菠萝油可以买到。
”有一段时间没看电影,随即看了部据说能笑出六块腹肌的片子。
腹肌没笑出来,到是亲自给我的显示器做了一次SPA。
前一段时间没看电影,忙这忙那碌碌无为。
只想喝碗粥,可又是这又是那又是什么七分西冷的,志玲姐姐才七分儿,你跟我说这一小块半熟的肉有七分儿,逗呢?
有位哲人曾说过:雾霾天出门要带口罩。
他还说过: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
2007年的《率性而活》讲的就是一个简单事儿外加一个简单的好人,可这人实在太简单,简单到把人笑翻。
当然笑翻的程度与观众的情商成一定比例关系。
夜幕下一排警车跟着一辆中巴缓缓行驶,极具浪漫主义。
僵持中银行女职员细心冲调的几杯咖啡,颇显人文关怀。
实力演员郑在泳饰演的男主正是在这部温馨浪漫的电影中,一个镜头不浪费、一点能量不保留,毫不留情、肆无忌惮、声嘶力竭的将自身的表演实力与搞笑能力展现到了观众面前,不仅让稍微有点儿情商的观众笑的找不到北,甚至笑到喷水。
轻轻松一句话使警察母亲晕倒,几个简单而内涵的动作迅速制服泼妇。
逼得警察局长精神恍惚,自行脑补。
如果他想,全世界都要为其让路。
后来呢,后来大丈夫行得正坐得直,自是得了好归宿。
前面的小伏笔,后面就借坡下驴。
到是这次事件的最后,主角富有感情的将自己眼珠子都说红了,然后举起手开枪。
嘭!
嘭!
两声,我怎么又乐出声来了有一个词儿我个人比较反感,就是“再说吧”,现在人都委婉,委到了碗里来,一句“再说吧”基本就等于遥遥无期了。
我说什么再说不再说的,就那个时间,那个地方,事儿就这么定了,多好。
不知这算不算率性而活。
前两天我岛雾霾不小,啥啥都爆表。
山东烟台也是沿海城市,比河北秦皇岛的雾霾小很多,有次我岛的战斗力已经突破三百,啥重度污染根本就不够看,在室外也看不清什么了。
我问烟台的老虎,老虎说他那里的战斗力才一百左右,也就轻度污染。
他上下班骑自行车带个防毒面具,透明罩的那种。
用了两个月,其中的滤棉都黑到家了。
他还说,他带防毒面具骑车上下班时,路上的人看他都跟看神经病一样。
我说我在外骑车时带3M 9002口罩,路上的人也会多瞅我几眼。
不知这些在污浊空气中不带口罩的人算不算率性而活。
当然顶着雾霾晨练跑步的,肯定是率性而活了!
不管是没心没肺的窝在沙发里长肉,还是丧心病狂的琢磨着好吃与好玩,都会引起外在的反对声。
先把肠粉儿虾饺什么的吃个饱,再琢磨琢磨哪有菠萝油可以买到。
今天晚上看了韩国电影《率性而活》,才知道原来韩国也有既轻松又严肃的电影。
经济学里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的说法,指的是在铸币流通时代,成色好与成色不好的铸币在市场上一起流通,久而久之,成色好的良币逐步退出流通转为储藏,而留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好的劣币,这样,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这个这个现象出现的前提是这个市场没有遵循良好的规则运行。
想起在博物馆看中国历代钱币展,在两千多年的铸币使用过程中,铸币的制作和分量很好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国家安定富强的时候铸币制作精良分量也足,社会混乱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一个钱剖开当俩使用的情况。
历史的真实确实跟这个说法背后的规律一致。
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管理混乱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用人管理中,真正认真工作的反而不如那些溜须拍马、见眼色行事的更能得到重用,时间久了这个队伍难免都变成无能之辈——谁让那些认真做事的都靠边站了呢。
但是良币终归是良币,在公开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是金子总会发出光来。
《率性而活》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郑度满因为工作认真,在调查跟市长有关的案子的过程中被迫从侦查科调去做巡警工作,该任警察署长也被撤职。
从此以后他们那个警区治安状况就很混乱,甚至连续发生劫匪抢劫银行的案件。
看看这帮警察在新任署长到任的时候献媚的态度就知道,他们把工夫用错地方了,面对抢劫他们自然是束手无策。
新任署长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的打算是在这干半年就升职离开这里。
面对频发的抢劫银行案件,他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计划成功既可以震慑劫匪,又可以提升他们警察队伍的形象,为他迅速晋升铺好台阶。
他想出的办法是搞逼真的抢劫演习。
演习终归是演习,只要演习中警察扮演的“劫匪”按计划被“制服”,或者“投降”甚至被“击毙”,演习就会很快结束。
按照署长预计的,他们至多三十多分钟就可以解决“劫匪”,这样特警队即使赶来也派不上用场。
演习在署长的精心布置下如期开始了,没想到却没能如期结束。
那个工作认真的警察郑度满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他的认真,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过,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这两个字,这次在韩国人的电影里应验了。
安排演习角色的时候,郑度满原本抽到的是巡警角色。
这个新来的署长太追求演习的逼真——越逼真效果越好嘛,想到上任的路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违章表明自己的身份还是被郑警官开了罚单,就特意安排他做这次演习中的劫匪角色。
郑度满接到任务后照他一贯的认真去准备,在演习中用他的认真,真让署长和他另外的手下们无计可施了。
郑警官从演习一开始,就让自己照一个专业的劫匪的做法去做,为此他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控制银行里的局面时他“击毙”了守在银行里的警察,“捆住”了营业厅里的人员做人质。
当然,这“控制”、“击毙”不过是在相关人员身上挂一纸牌表示一下而已。
按照计划,这个时候署长下命令让当地的记者开始摄像,布置好的警察应该可以顺利进入现场,制服“劫匪”,演习就可以成功结束。
没想到郑警官认真的做“劫匪”,放下了银行的卷帘门,关上了百叶窗,外边的警察没法按照预定计划进入现场。
更令署长没想到的是,一家国家级别的电视台记者凑巧路过现场,记者特有的敏锐让她们捕捉到了这个有价值的新闻,尽快安排了现场转播车,在遭遇警察驱赶的时候也以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坚决地为自己争取了现场报道的权利。
里边的高素质的“劫匪”和外边无能的警察就这么耗上了。
硬冲不行;想从银行里其它通道进入,被“劫匪”预料到,全部“窒息”在封闭的房间;派来的谈判专家话都说不清,把“劫匪”的母亲请来,又没让她投入进去——“劫匪”后来说见到他妈妈掉眼泪,一定会投降的;让狙击手击毙“劫匪”,却“误伤”人质。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劫匪”的专业即主人公作为警察接受任务的认真,这跟外边无能为力的警察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真是绝妙的讽刺。
他在面向全国的直播中说,他是一个警察,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该尽力把他做好,无论他的角色是警察还是劫匪。
这就说明,如果他接受的任务是扮演警察这个角色,他也会这样优秀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他以前曾经这样表现过,遗憾的是结果如同“良币被劣币驱逐”,被迫调离岗位。
这次演习,给了他一个公开公正的对抗机会,英雄本色再一次表现了出来。
外边的警察完全听命于他,给他提供车辆让他“逃跑”。
他精明地利用外边的警察少数了两个“人质”这一点,让“所有”“人质”都坐上巴士离开第一现场。
“人质”们看到了他的优秀和幽默,也乐于看警察出丑,把巴士开到很远的地方,最终让警察们看清楚他们上了当。
“劫匪”留在了银行,另外留下来的是演习中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女银行职员。
本以为故事可以就此结束了,“劫匪”无意中从洒落的文件中发现了市长受贿的线索,于是他决定继续演下去。
他带女职员离开银行,一直“逃”到海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枪杀”“人质”,然后“自杀”,剩下的是完败的警察面对大批的记者。
从接到命令扮“劫匪”到最后的“自杀”,他以他态度的认真和素质的优秀做出了完美的表演,连谢幕都那么精彩。
他的优秀表现让他回到了侦查的岗位。
他把市长受贿的证据交给了署长,市长终于被绳之以法,也算是给署长和警局挽回了些脸面。
故事的结尾是他去那个银行找他的女友——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吧,结果有三个劫匪真去抢劫,他腾空跳了起来向劫匪扑去,全剧到此结束。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想象接下来的故事:他勇敢地制服了那三个家伙,因为“良币”终归是“良币”。
影视作品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是合情合理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被重用,甚至因为本质的优秀被人为的淘汰出局,一旦他们站在了肆意调配他们的一方的对立面,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终归会用他们的高素质给乱中得势的一方响亮的耳光。
电影里描述的不过是无能的家伙丢脸,真实的历史不只丢脸这么轻描淡写,可能是某个企业的倒闭、某个单位的衰败,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这部电影,当然是很精彩的,精彩的原因在于故事好看。
故事好看的原因在于人物性格。
主角的人物性格,用一句描述海瑞的话来讲,是“轻微偏执型人格”。
海瑞变成神之后,他的故事流传很广,成为美谈。
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讲,这些美谈的背后可能是双方的痛苦。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是在讲海瑞。
看电影之前猜度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很摇滚的电影,然而电影开场从男主角拦下警察局局长的车子并开下罚单之后,就意识到这是一部轻喜剧。
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人,那就是轴。
什么是轴,轴就是认死理,脑子一根筋,认定的事情别说八匹马了,就算再加九头大象都拉不回来。
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往往会把你气的不行,但是作为观众再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景,则会被逗的不行。
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场警匪游戏的演戏,但是因为主人公的轴,导致这场演习直接成了一场真正的银行抢劫,全国媒体直播,全民关注,让局长苦心酝酿的一场政治秀则因为主人公入戏太深的情况下,给了警察局很是响亮的一个大巴掌。
在中国这种电影绝对是通不过审查的,更别说要进入大荧幕。
不过香港电影里,倒是有一部电影与这部有点类似,那就是杜老大的《大事件》。
其实《大事件》里的大事件也不是什么大事件,只不过是几个悍匪劫持了人质和警察对峙罢了,只不过当时的情况和这部电影有点类似,那就是警察局都陷入了信任危机,人民群众安全感极低,对警察信任度不高,于是警察局就想把这次事件作为一次公关事件,通过媒体直播,好提高警察的形象,展示警察的办事能力。
唯一不同的是《大事件》里是真的悍匪,而这部电影里是一个入戏太深的悍匪。
忽然想起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率性而活,究竟什么是率性而活呢?
想想男主角一生做警察,碌碌无为,各种被坑,倒是这一个客串的悍匪做的有声有色,把警察同志们耍的团团转转,甚至完全有可能逃生扬长而去的,所以有时候觉得不是男主入戏太深,是他的人生本身就适合悍匪这个社会角色的。
但是又不能这么说,毕竟男主虽然有点轴,当毕竟是个善良的人,从头到尾都是善良的人,善良到就算只是演戏做悍匪,就算演戏杀人,就算做戏去犯罪,心里很都有负罪感,这样的人,你又如何真心希望他成为悍匪呢?
忽然想起了以前和朋友讨论的话题了。
自己擅长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事情更想做哪一个?
我记得那时候自己想都没想的答案就是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因为那样才是才是率性而活不是。
但是现在回想,那是的自己还真是too young,too simple,就像一个明明没有游泳天赋的人非要去做世界游泳馆们,就像是一个没有文学天赋的人非要去写小说,这又是何必呢?
对得起了自己的梦想,却糟蹋了自己的天赋,也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所谓的率性而活也不该付出这样的代价吧。
率性而活,也不过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罢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本身就仿佛笼中鸟,狱中人,谈率性,总有点魏晋文人谈玄学的感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枷锁,永远是脱不掉的。
想了半天不给5星的理由。故事巧妙流畅、人物溜直绝对站得住,意识形态反主流声音,批判性,嘲讽体制,孤胆英雄内心纠结但坚持不懈。电影语言经得住一再推敲,在戏中戏,虚拟演习和现实批判中左右冲突,黑色幽默喜剧外壳下分明可见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悲情。如果不是音乐一直是调侃轻松型,甚至一度担心情节走向大悲剧。结尾处理当然BUG多了些,人质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在没有绑匪在场时心甘情愿开个车跑到外港吸引警方主力?还有就是毕竟是日版故事的翻拍,当然韩国版本足够NB了。国产的大赢家还没看,可以想见的在体制红线外搔首弄姿,就跟来电狂响那样不伦不类,隔靴搔痒。有时候你都怀疑,到底是体制阉割导致的,还是精神阉割后的自觉小丑化。韩版故事叙事手法,剪辑和运镜上非常精道。这种纯熟手法有时候都让人觉得灰心,自由是一种力量,还是信仰?
认真了就牛逼了。好冷的黑色幽默,推荐!
————— 📀 2007 👉 韩国【不详【➊】】【≈ 102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很荒诞的故事,笑笑挺不错的,目前见过最幸运的老实人……
3.5,和《大赢家》同样的一部剧本翻拍,其定位和影片的基调上也是很多不同的。而如果说《大赢家》是因为国情所限只能拍成一部观众笑笑就过了的纯喜剧的话,那么本作就不仅在喜剧片中插入了犯罪情节,还增添了一条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暗线。即是男主对待工作严谨(韩版是真的严谨,不像中版渺渺几句台词就带过了,让人感觉更多停留在单纯“轴”这一层面)但却不受赏识,调查市长贪污结果被降职的不公命运。有点讽刺性质拉满了。而爱情线并不在刻画之中。丰富了剧情线的同时最后也只留一个比较充满想象的“看似变了,但又好像啥也没变”的开放性结局。最后也没有强行的正能量。这些是我觉得本作优于中版的地方。但非要客观而言的话怎么对比好坏几何没有定论。各花入各眼吧。
这抢劫银行的片子真是搞笑的可爱,尤其是里面出现了俯卧撑,真是笑喷了。当然也有点破绽,比如让已死的人质上车。
(8/10)那个醒眼的俯卧撑……………………
全片值两星。雨中撑伞上车那段加一星。这种类型的片子,当然不可能把具体细节交待清楚,不然真有罪犯跟着去犯罪咋办。也是因为难以交待清楚,所以少了很多紧凑感。07年的片子,13年后看会这样想,放13年前看,我的标准只会比这更严格,不会比这个星高,可能甚至雨中撑伞都觉得普通。正是因为看得足够多,才能分辨出特别的片段。
结局的真抢劫可以预料,但是拍成彩蛋一样的点缀有点可惜。如果拍成两段,一假一真,可能会有点意思。
为什么我觉得没有大赢家好看?
为了小黑幽加一个。210608UC1:38:52再刷,没啥印象了,整体感觉很一般,减一个。
能如他一般执着的态度活着,不被世界改变,真好。这样的人生如同电影一般,说不定也是一出喜剧。
黑的没味了..中下.
难道是我不正常?
哈哈哈哈他做俯卧撑的时候我就知道那女的脖子上要多挂个牌子了!!
发过誓不看韩国电影的。。。 信阳台放的 居然看完了
喷了!韩国导演真是拿生命来黑他们的警察!《黄海》、《追击者》、《不可饶恕》,等等等等。韩国公安作用等同于我国各类专家!俯卧撑环节加分!
这有啥看事?怎么分这么高?
因《大赢家》而前来观看《率性而活》,然后不禁再次为中国的翻拍感到失望。有原著小说《遊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以及韩国翻拍版为蓝本,却将比较合理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大肆删改,然后安排上各种尴尬又无趣的桥段,觉得编导应该像隔壁的《误杀》团队讨教一下。从郑度满的交警工作态度就可见其一根筋的认真,而后简单交代其刑警前史也为后续非比寻常的“抢劫”银行能力做铺垫,过程中分析警匪双方的是非也比较严谨一些,拼个你死我死的结局于我也胜过中国版限时“捉迷藏”的结尾。不过让“死去”的警察开巴士等段落还是有些欠考虑。稍可惜,1991年的日本版《永不结束的游戏》不能找来一起对比观影。P.S.:做俯卧撑→强奸,哈哈~~
4- 韩先生荐 好嘲 细节赞但逻辑么...请忽略吧囧 听配乐就知道这撒气片难免要 流俗了..笑 “武术厉害还是拳击厉害?”“枪。” “俯卧撑” “第二个抽屉” p.s. 中共表示情绪稳定:阿拉各秀一定预演清楚才上台 "棒子"们真是弱爆了有木有;p.p.s. 各种韩剧桥段估计也要默默流汗了...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