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致敬寅次郎的电影。
其实挺喜欢这种温情述说平民百姓生活的电影,节奏缓慢,适合忙碌了一周后在家里细细品味。
借着电影思考,什么样的家庭会是理想婚姻生活所构建的家庭。
其实寅次郎家庭的鸡零狗碎也挺多的,不过导演经过艺术加工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让观众看完电影只记住一家人欢乐的一面。
所以吧,想要这种家庭的欢乐是不是必须承受这种琐碎呢?
作为一个现象级电影系列,《寅次郎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的岁月记忆,展现着日本从昭和年代到平成年间的转变。
虽然主演渥美清在1996年去世,令这个系列戛然而止,但对于忠实影迷来说,能够再次看到其他主创重新拍摄的《寅次郎的故事》续集,堪比在大银幕上再次跟着他咂摸人生况味。
本文有剧透。
1不出所料,本片的主角正是寅次郎的外甥满男,他不再是那个为青春情事发愁的少年,也不是舅舅庇护下的羞涩男孩,而是人到中年的大叔。
故事一开始,是满男的妻子小瞳七周年祭祀,一家人齐聚在满男的老家,纷纷为满男的未来考虑。
毕竟,女儿也需要一个妈妈,甚至岳父也劝满男应该考虑续弦。
但是满男面对众人的劝婚,并不为所动。
他对女儿如是解释道,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喜欢上一个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和一个前半生完全没有羁绊的人,整日相处,过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说到底,满男不结婚,是因为恐惧庸常。
但这种恐惧,随着满男的初恋女友小泉的突然出现而被暂时打破。
就在满男的新书签售会上,旅居欧洲的小泉看到了满男,两人如同无数狗血偶像剧里的桥段一样,完美邂逅。
两人先是到小酒馆客气地寒暄问候。
接着,小泉提出到满男老家看望他的父母。
甚至留下来过夜,这一系列自然而然却又略显膈应的亲密相处,在不经意间发生。
自然而然是由于满男和小泉曾经的初恋心动,至今难忘;而略显膈应则在于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满男有着上中学的女儿,而小泉在欧洲有着两个孩子,以及多年结发的丈夫。
暧昧的情感恰恰在此时出现,满男不但自己没有和小泉交代妻子去世多年,而且叮嘱老父老母也不要向小泉透露此讯息。
就这样,满男在第二天开车送小泉,去荒崎的疗养院见过她病重的父亲后,便在机场送别小泉。
直到临别一刻,他才向小泉道出妻子亡故多年的事实。
这一刻,小泉对满男的旧日之情终于难以掩盖,扑倒在他的怀里亲密相吻,可逝去的初恋终归无法修补,两人最终挥泪告别。
2《寅次郎的故事》从1969年第一部诞生之后,拍了整整26年,成为吉尼斯纪录中系列电影集数最多的一个。
该系列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春晚。
每年春节期间,一家人结队去电影院看最新一部的《寅次郎的故事》,成为七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众的默认习俗。
而主演渥美清凭借着片中“寅次郎”的角色,以一成不变的礼帽、旧西装并内套坎肩,赢得了“东方卓别林”的美誉,成为日本国宝级演员。
当然,同样为人记住的还有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以拍摄日本庶民电影为人所熟知。
除了《寅次郎的故事》,他的代表作还有1991年的《儿子》、2008年的《母亲》,以及2013年的《东京家族》。
而2016年开启的新系列《家族之苦》,更是将《寅次郎的故事》中的笑与泪以崭新的方式加以展现。
“庶民电影”作为日本电影的一大类型分支,以其特有的日式人际关系作为情感纽带。
而稍加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平淡生活中的苦涩余味,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小津安二郎晚期的庶民片,比如《东京物语》,以老夫妻两人到东京大都市看望儿女作为线索,窥视亲生子女的冷漠应付,沦为寡妇的儿媳的亲密周道,都在平缓工整的运镜下,慢慢散发开来,让人体味到生活的五味陈杂。
而山田洋次继承了小津的这种自然、无拘无束的家庭叙事,用看似庸常的琐事,以及碎片化的家庭成员的相处,其实更深刻地揭示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国民心态。
他的《寅次郎的故事》更被誉为激人向上的家庭治愈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渥美清接地气的表演,更在于这个系列的影片,将日本昭和年间向上的气象尽收于影像里。
3此次《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对于所有《寅次郎的故事》的主创,都是一次集体怀念。
这种情感流淌于满男脑中的回忆片段,也交织在满男和小泉两人的爱情结局中。
虽然,渥美清早已去世,但对于一部打着“寅次郎的故事”的续集电影,如果没有寅次郎的出现,怎么可能让老粉丝们买账?
所以,这部有着浓厚粉丝向的情怀电影,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以往48集正片里,渥美清精彩表演的名场面。
比如,寅次郎曾经为了考虑女朋友的“丧夫”心理,强制让满男的父亲阿博“暂时性死亡”;
非要出席少年满男的运动会,因其让人大跌眼镜的加油方式,惹得全家人嫌弃;
分甜瓜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的一份,和妹妹小樱大吵一架。
更别说片尾,山田洋次将所有“寅女郎”的绝美片段剪辑在一起,宛如《天堂电影院》中艾佛特为多多收藏剪辑的接吻片段一样,让人瞬间泪目。
当然,山田洋次的高级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将寅次郎的旧画面干巴巴地杵到银幕前,成为一种贩卖情怀的商业耍滑手段,而是让寅次郎时刻参与进满男一家人的生活琐碎中。
由此,寅次郎不只是被追思的对象,更是启迪满男跨越生活难关的灵魂指引。
然而,即使山田洋次愿意让寅次郎的面孔调节情绪,也难以遮蔽他心中凋敝离乱之情。
满男真的不愿意和小泉一起生活吗?
绝非如此,他如果决意和女儿相依为命,不再找寻扶持下半生的伴侣,他就不会向小泉保守妻子去世的秘密。
不说出秘密,是为了在两人之间形成伦理栅栏,当两人心中的情感无法克制时,他们只能用外界的亲人和社会规范,让自己不能“犯错”。
所以,他宁愿最后得到“遗憾之吻”,而不愿度过三天的出轨之恋。
这种克制的道德观,看似是寅次郎给予的启示,其实是寅次郎缺席的证明,因为寅次郎都不复存在,满男和小泉还何必纠缠?
这一层隐藏的悲伤底色,或许是年已耄耋的山田洋次,心中对老友的无限怀念。
没看过这个系列,只看了这部电影,寅次郎是男主的舅舅,男主已经长大,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和初恋一起去看初恋的父亲,想起了许多和舅舅的往事 人啊人?人怎么了人为什么而活啊这可不好回答嗯怎么说呢你看你一定会很多次感到生而为人真是太好了对吧人就是为此而活着的吧嗯你也会有这种时候的嗯?加油啊
满男变成了大叔,辞职居家写作,是一个作家。
他有一个女儿,乖巧得很。
而他的妻子六年前因病去世了。
一家人在妻子周六祭日结束后,父母劝她再婚,这种日子提起再婚的事,他很生气。
后来在书店签售时,遇见了从欧洲回国的旧情人,小泉。
两人没有旧情复燃,只是过去的美好和遗憾一次次在他们脑海里浮现。
最后小泉还是回了欧洲,她有自己的家庭。
源公依然在寺院敲钟,不修边幅,傻傻的样子,最近学习打架,估计七十岁了。
樱桃和阿博夫妇变老了,满男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他们的叔叔婶婶都不在了,包括哥哥寅次郎。
故事一开始,伴随着熟悉的背景音乐,以为还是寅次郎的歌声和旁白,但其实是另有其人,一个模仿寅次郎的人。
其实故事主角的主演渥美清早就去世了,电影就没有继续拍。
停滞很久后,导演山田洋次决定拍,可能是为了纪念渥美清。
主要角色还是原班人马,有些角色没有出现,确实有些演员真的去世了。
记得导演说过,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世,他觉得特别孤独。
这部电影经常出现挂在墙上的日历,也许导演想强调时间的流逝。
一部长达几十年的电影,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几乎每年有一部上映,直到渥美清去世。
故事都是关于他扮演什么的寅次郎的故事。
寅次郎只穿拖鞋,衣着从来不改变,每天无忧无虑,满世界游荡,号称全日本最闲的人,见到漂亮女人就开心得要命,但从来没得到任何一个,一直光棍,这让他家人特别着急。
如果寅次郎结婚了,这个故事就没办法继续,所以导演一直让他是个光棍。
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很善良,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有时候他特别小心眼,幼稚可笑,但无论谁都会这样,也许从他那里你会读懂自己,读懂每一个人。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不像连续剧,但各个角色关系早就定下来,是每个故事的基础。
虽然都是轻松的喜剧,可是那些日常的琐事,以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情绪投入(我花了半年时间),直到看完最后一部,突然有种史诗电影的感觉。
其实这部电影是以中年的满男为主角的视角,把他们各个角色的回忆(闪回)巧妙剪辑而成的。
再看到寅次郎那张四方脸,他熟悉的语气,以及那些慢慢老去的演员(角色)们,感慨颇多,好像和他们每个角色一起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这种感觉很美妙。
电影资料馆准备放映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去北京。
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在大银幕看寅次郎。
最后只能下载。
可能是最后一部了……谢谢寅次郎,陪我度过那段荒芜的岁月。
1969~2019第五十部了 我才第一次看寅次郎
虽然没有字幕 好多都没听下来但是她们哭或笑的时候我都懂桑叔的专辑 东京家族的海报阳光正好洒在堤坝上
跨越五十年 人与人之间的味道没变我喜欢古早的霓虹 还有那群可爱可气的人们献给敬爱的渥美清先生献给坐在我前面所有秃头的老爷爷和白发的老奶奶(这场平均年龄能超70?
我是MYP!
)晃荡晃荡到年末才终于来了映画館(今天还是特价!
)果然只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能找到那份纯粹的平静也才让我更真实感受到我到了霓虹 我在这生活一鼓作气办了个卡明年就在这好好练听力吧
日本是等电影最后全部staff放映完片尾曲结束才点灯的 在国内就算我想呆到最后有时都会被扫地大妈驱逐 这种细微的差别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尊重 做不到的我希望只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但是片头预告片也放太多了吧 喂!!
足足一刻钟还是在既定时间之后 晕晕(但是放花木兰预告的时候 我真想站起来大声告诉在场所有日本人仙女姐姐的名字 美哭了 真实人间仙女!!!
)本来想看小英雄的只怪天时地利人不和默片解说员也超想看 但是梗太多我这垃圾mimi怕是消化不了看了下明年 二月太多要看的了努力!!
说起当代日本影坛、以家庭为主线的导演中、山田洋次在我心目中是排名第一的,近年他创作的家族之苦系列、以及再早期一些的东京家族、我的弟弟,都是在寅次郎系列之后。
针对当代日本式的家族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小津导演之后的走势、山田进行了完整的传承、保护、挖掘和发扬。
他描绘的家庭都是小康之家、这点类似于小津,亲情被置于很高的地位、在导演框定的范围内亲人们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怎么看都是可以无数次循环的温馨。
山田一直奋斗在一线的老导演、像伊斯特伍德一样的老当益壮,在2019年依然放不下对寅次郎的情节,召集一般老伙伴拍了这部年终总结式的第50集。
我给这部戏打高分、也是给这位老导演的执著点一个赞,估计年轻人很少看过之前的49部、也不会有什么共鸣。
寅次郎系列很好的记录了日本经济腾飞的70、80和90之间的黄金年代,通俗而不庸俗、生活在柴又这样的下町中努力奋斗、记录了两代人的成长和世道变迁,中间穿插了各种的时代话题,我们和樱花这家人一起走过这30年。
倍赏千惠子和吉冈秀隆果然是老了,看看当年第1集中千惠子的少女模样、导演不用给她化妆的这么苍老吧。
吉冈秀隆被山田宠爱了几十年、之前小学生的他尖尖的小脸令人怜爱、如今是彻底的大叔了、估计也是妆化浓了。
樱田日和、她在祈祷落幕时里的演出印象深刻,虽然有那么一点黑眼圈、但是特别的耐看、并且有那么一股极力掩盖的色气、很特别——就像即将要熟透的挑子、饱满而布满纤细绒毛的果皮、感觉指甲轻轻一划就破、满脑子都是吃到口里的遐想、但是又不忍心在最好的时节前摘下、明明又很确定即使现在摘下肯定是别有风味,就是这种感觉。
最近刚刚看了粉红的窗帘、怎么美保纯又作为中年熟女出现在本片,当年的她真是搭配昭和年代、圆润又美艳,近40年过去了她的身材依然遮不住。
影片中间穿插的联合国难民署的环节有点鸡肋,初恋情人的再会可以与寅次郎的穿插互动再多一些。
吉冈秀隆的亡妻因素太突兀、缺乏与寅次郎之间的关联。
而且,我觉得吉冈秀隆应该仍旧住在柴又、和母亲樱花在一起,然后寅次郎的精神力量不断鼓舞着现今的人,缅怀过去的同时、引发出日本未来家庭模式的探索。
最后是那首主题曲。
桑田佳佑大叔片头演绎、中间长音节的部分舌头打卷、高潮部分身体微颤,讲一部下町小曲带偏到日式演歌,不过唱得真好。
结尾处寅次郎过去的桃花运中的美女们依依闪过、最喜欢田中裕子,最后渥美清亲自演唱,老味道、120度的眼泪,是不是我该好好从头再看一遍寅次郎的故事了。
希望山田导演身体健康,多拍好片,问天再要50年。
残忍的今村两封戛纳,温暖的山田无人问津。
当然,并非真的无人问津。
作为一部致敬之作,几乎要做化零为整的拼接移置,想要完整维持一个整体强度便十分困难,如何闪回、怎么闪回、什么时候闪回都是问题。
况且素材繁多,怎样处理多层文本间的关系和重叠部分…棘手处如此之多、动辄得咎。
山田却依然落得大方利落,且还巧妙融入了新旧两层叙事上的嵌套功夫:千禧后日本社会主体面貌之满和泉的精神返乡——寅次郎系列前作的怀旧联络。
两重归返再次带来现代人主义与农乡精神一体共生的两歧。
至于这个结尾到底算不算大团圆,抛开最终《天堂电影院》式闪回抒情一段,成田分别显然是天各一方痛苦相思,而且初恋女友并未表明当今婚姻状态(已育有二女,并为言丈夫如何)如此看来怕是一场空梦,一部收官之作如此落尾,大家难免敞怀。
不过山田老师仍有高明转笔:两人别离一吻早已说明问题——女人当然是不会有婚姻之束缚才做得如此举动而心安理得,男人也道明丧妻六载之真相。
二人相对,在日本社会高度传统化的礼数约束下,没有什么比这一吻更好说明问题了。
这大概是寅次郎的故事的最后一部了。
这一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寅次郎的故事,又是另一个男人——他的外甥满男的故事。
满男是一个刚刚有所成就的小说家,因为他的妻子早在六年前去世,所以他独自抚养女儿。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建议他考虑再婚,就在这个阶段,他再遇了他高中的女朋友阿泉。
二十年前,阿泉去欧洲留学,并在欧洲成家立业。
他们的相遇是浪漫的,因为他们得以回味自己的赤诚的青春和热烈的爱情。
与此同时,他们的相遇更是一场折磨,因为他们在对彼此还有爱意的情况下向现实妥协,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机场里阿泉两次主动亲吻满男已是他们之间最后的底线,不可再往前逾越一步。
他们之间是爱而不得,是无疾而终。
电影的剧情主线围绕着满男和阿泉相遇前后的故事展开,副线有满男的工作生活、家庭生活。
但电影的意图不仅在于讲好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满男对舅舅寅次郎的怀念将阴阳相隔的两个男人之间的距离打通,从而使他们融为一体并借此传达出一种概念(或者说主题)——如果爱不能表达 在我看来,满男和寅次郎之间的距离之所以能被消弭是因为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敢去表达爱。
所以寅次郎在一次次艳遇之后仍旧找不到结婚对象,所以满男注定失去阿泉。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语言和行动都不能够将爱表达充分;因为爱的卑微,所以失掉了言爱的自信。
满男在新书上写下他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的舅舅可以结婚时,他的泪流满面是对舅舅一生没有找到幸福的同情和心疼,更是对他自己的理解和原谅。
或许满男最后的结局会像他的舅舅,再也没有步入另一段婚姻,但他选择接受将爱默默放在心底的自己。
先剧透番外篇最后的happy ending:满男和泉终于决定结婚了,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白头到老然后说下故事的结局为什么是这个。
有人会说,泉在欧洲家室,有丈夫和孩子,泉不是那种会为了初恋抛家弃子的人。
说这话的人,没有仔细看片子,没有看出来导演山田洋次在《欢迎归来》埋的彩蛋:两个中年男女,在机场大厅,不顾周围人群的目光,抛弃了世俗贵的的束缚,紧紧相拥拥吻。
此时,只有一首歌可以用来做这个场景的BGM——林子祥《敢爱敢做》“狂抱拥/不需休息的吻/不需呼吸空气/不需身边观众远离......”影片的结尾,满男和泉在机场忘情相吻已经揭晓了剧情的前情和未来走向。
我们对满男的婚姻和家庭现状完全了解:满男的妻子六年前去世了,满男现在独自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但是泉呢?
不错,根据泉自己的说法,泉已经有了家室。
但,那是泉自己说的。
剧中所有关于泉的婚姻家庭状况的信息,都来自泉自己的诉说。
她说她结了婚,她说她有两个孩子。
真实情况呢?
她真的结婚了吗?
她过得幸福吗?
她和她丈夫现在的关系如何?。。。
细思极恐。。。
如果,泉和满男一样,对自己真实的婚姻家庭状况有所隐瞒呢?
所以在结尾两人机场分别时,满男终于忍不住告诉泉实情,并解释说之前隐瞒“是不想让泉有负担”;泉奔过来抱住满男拥吻,又哭又笑地说“这就是我喜欢的满男的样子啊”。
是啊,人们喜欢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同类型的人,满男是那种极力隐忍自己的情绪,事事先替别人着想的人,泉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影片中,当满男告诉泉,六年前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泉惊诧得捂住了自己的嘴巴,重复道“六年前?
”对,六年前。
六年前,泉的生活发生了一件大事。
如果,那时候泉就知道满男的妻子过世了,泉会当时就回来找满男吗?
泉不知道当年会怎么做。
但是她知道,这一次她回欧洲后会怎么做了。
抛开情怀,寅次郎归来 在IMDB上的6.5分比较贴切。
那些突然插入的过去时空硬切多少有点惊人。
但 寅次郎 系列是山田洋次的作品,50年后,无论怎么玩都是合理。
另一个震惊的地方是山田洋次居然把 寅次郎 里的演员几乎找齐了。
配上过去的画面和一点现在的故事,技术上其实很违和,甚至有点像一个电视栏目蹩脚的专题。
但情怀依旧能掩盖一切。
渥美清已经过世,小樱的扮演者倍赏千恵子现在只剩慈祥,吉冈秀隆造型变成帅气的中年大叔也有点认不出。
但最神奇的是后藤久美子,93年曾在 城市猎人 里和成龙王祖贤飙戏,眼见就是国际影星的路线,两年后出演完最后一部 寅次郎 再无新作,直到25年后这部 寅次郎归来。
25年能发生太多的事情,最后只剩情怀。
其实是满男和阿泉重逢的故事,寅次郎只出现在回忆和想象之中,于是大家都在老去,只有寅次郎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
叹为观止、无语凝噎、百感交集!牵动数代日本观众心灵和成长记忆的寅次郎归来银幕,那些有意无意露出日式建筑尖阁和庭院长廊、日落敲钟组合的画面构图,闹中有静的银座一瞥(经由时尚男子拨动头发完成)无一不倾注山田老导演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殷切期盼。借由同一空间的类似动作,完成横跨时空的转场,故去的亲人和遥远的往昔仿佛都回来了,私密记忆的那份独一无二,洋溢着稳妥而甜美的感动,真叫人意犹未尽又心潮澎湃。记忆中的你们可好?!勿念!!
生生长流
那些穿插的上世纪的片段在现在看来也那么生动形象,让人喜爱!
最近想过,直接把一个人年轻时候的模样与回忆摆在面前,那种曾经年轻过,岁月的无言力量就十分让人感触。
回忆满满,多年前看过两部,已经完全忘了是哪个,只记得挺有意思的轻喜剧,现在看来还是忽视了。
没想到多年后,寅屋的故事还能继续,但这一次,希望满男不再像舅舅一样,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幸福了。
情怀片
不容易啊,就这么一部一部看下来,这部纪念作品正好是第50部。恍惚间觉得他们这群人现实中也是这么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样的人生,那样的家庭,那样地伴随着岁月老去。看着那些熟悉的镜头不断闪回,想不被打动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比隔壁克洛德·勒卢什的《最美年华》总还是高级且自然很多。
日系家庭的家长里短,阿寅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温情! 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的农村生活,那时所有人温馨质朴的欢声笑语……想想就会泪目,物是人非时光匆匆不复回。。。
满男果然还是像他舅舅一样遗憾哈!/阿寅:“你一定会很多次感到,生而为人真是太好了,对吧,人就是因此而活着的吧。”
前两天在微博热搜上看到黑木瞳60岁了皮肤怎么怎么样,像倍赏千惠子这样也很好嘛。
回忆杀。感人是挺感人,但难度并不大,太讨巧了。
寅次郎最终篇,一般,强行收尾,略遗憾吧,不过算作是演员的纪录片了
愿过往余晖皆是美好
应该是属于一部粉丝电影,对于突然离世主演的致敬,也是给寅次郎的故事画上句号。如果我看过前面的故事,看这一部应该会很有感触吧。但即使没看前面,只是穿插在这一部里的片段,也已经能感觉到,寅次郎是个有个性、很有趣的人物了。
“离开寅次郎的日子” 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未必) 内容更偏粉丝向 主线故事是我们早已熟识的中年满男重遇初恋 在这个过程中 寅次郎的记忆浮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片中导演手法最值得一书的便是记忆片段的闪回与现实段落的闪前 数帧的插叙构建起两个空间人物情绪的共鸣 山田洋次导演有太多的素材可取 甚至许多同机位镜头不同时空的跳切 实现了“自我致敬” 也是一种记忆重现 这确实也是一部饱含深情、亲情与幽默的山田电影 满男的重逢故事手法几乎完全和寅次郎系列相同 满男的台词、表现、压抑真心以及难言的寂寞 都与当年的寅次郎如出一辙 山田洋次的寅次郎宇宙以这种方式结束或继续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作为主角的吉冈秀隆实在垮的有些厉害 特别是瞪眼镜头又很多 看着着实惊悚 对比一下泉更显老态 论表演全片还是桥爪功最佳 最后插叙简直昭和百美图
关于寅次郎的最后一部电影。却总是意犹未尽。我总希望能看到阿寅身上更多的故事,似乎更希望这些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似乎希望每次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总会有一部新的寅次郎的故事可以打开。但也只有这些了,以后就从第一部重新看起吧。谢谢山田洋次,谢谢阿寅,谢谢樱花,谢谢满男,谢谢章鱼厂长,谢谢爷爷和奶奶,谢谢源公,谢谢所有人。在即将新年的夜晚,希望大家能像每一部的结尾一样,所有人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桌上放着朋友们寄来的明信片,其中一封来自阿寅,他依然流浪在远方,并祝你新年快乐。
最近革命片看得實在太多,連推送的都沒有別的題材了,有點吃不消。要舒緩舒緩神經……幹革命的可真不是一般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