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一狸尽管iPhone12的露面一推再推,但丝毫不影响iPhone扩充创意版图。
用影像化语言,表现创意对日常生活的增色,是苹果公司近年来圈粉的利器。
今年,亚洲首部用iPhone拍摄的剧情长片,将技术与创意的化学反应,搬上了大荧幕。
这部叫做《怪胎》的电影,由“鲜肉之光”林柏宏和“金马女配”谢欣颖担纲,讲述了两位“现代套中人”的故事。
小B(林柏宏饰)是名OCD(神经性强迫症)患者,常年宅家,每日必须彻底清洁房间、洗无数次手,做任何事情都严格控制时间和数量:每月只出门一天,行走路线和步数,差一个单位都不可以。
因为洁癖,小B不敢接触外界细菌,出门必须穿雨衣、戴口罩、隔着手套触碰一切。
他像一顶怪异的蘑菇,孤独行走在都市丛林,与世界格格不入。
一日在超市,小B偶遇了和自己同样古怪的小C(谢欣颖饰),在交往中他发现:小C在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上,拥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表征。
两个世人眼中的“怪胎”,终于在人海找到了相互体谅的知己。
强迫症是这对男女抵御外界的厚墙,他们在封闭的小世界里,做着一切让“正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病态的打扫、吃饭、洗漱、包裹自我。
封闭重复的日子过久了,难免无聊。
为了增加外出机会,小C发起“细菌大挑战”的游戏,通过吃路边摊、捡垃圾、到资源回收厂做义工等方式,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在“不洁”的环境中,提升对细菌的忍耐程度。
可最终,病症并未减轻,洁癖和过敏,仍是他们每日的功课。
某天,小B的强迫症突然消失,他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对外界的一切感到新奇,无论是庭院的青草和土壤,还是街市与人群。
小B对一切非纯净的、凌乱的、无序的事物都不再抵触,世界的“失控”和流动,充满鲜活的创造力,小B太想融入这久违的花花世界了。
小C却并未因此高兴,她珍惜两人“同病相怜”的特别,找来医生、法师、相士、塔罗牌玩家,企图以各种方式,找回小B的强迫症。
但恢复“正常”的小B,始终要走出去: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接受了出版社的offer,从外聘翻译升格责任编辑,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
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是庇护女友的正当理由,也成了小B晚归的借口。
剧情从此转向黑暗:走进职场的小B,开始变得忙碌,整日不离手机,在家时间越来越短,两人的共同语言也断崖式递减。
终于在一次醉酒晚归后,小C发现男友出轨的证据,她含泪搬离爱巢,烧掉爱的证物。
更让小C难以接受的是,她在超市偶遇小B,男方却对新女友声称:并不认识自己!
当夜,小C吞下大量安眠药,坠入长眠。
一觉醒来,小C发现先前遭遇的惊变和痛苦,都只是一场梦,而自己的强迫症消失了。
接下来,她所经历的冷漠、背叛和忘情之痛,都将在男友身上重演……
一个常见的情侣分合的故事, 嫁接在强迫症人群身上,便成了全新视角下的特例。
在思维的惰性中,人们很难想象,那些“正常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和行为,在“少数”“特殊”群体的生活中,艰辛无比。
神经性强迫症只是一个切口,真正让大众读懂的,是许许多多像小B小C这样的边缘人,如何在满世界的偏见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疾病像一面镜子,照见事态的好与坏:因为患病的“与众不同”,这对男女在陌生冰冷的城市,获得了稀有的温柔与体谅;而男生在恢复“正常”后,淡出女友整洁的围城,如市井凡人般匆忙凌乱,温馨的二人世界变得冷漠不语。
尾随而来的诱惑和背叛,是“正常”社会派生的赠品,让女生的世界不再纯粹,继而失去作为恋人的独特魅力。
变回“正常”的男生,将自身心态与二人关系的恶化,归咎为世俗社会的理所应当,酗酒和出轨,似乎是“正常人”的标配,全然不顾恋人的感受,最终招致情感破裂与自戕的悲剧。
这种“多数人异常即为正常”的思维,反衬出“怪胎”间惺惺相惜的可贵,也批判了重物欲轻责任的社会风气和沟通缺位的感情态度。
《怪胎》是亚洲首部由iphone拍摄的剧情长片,它入选了2020加拿大奇幻影展“竞赛片”、意大利远东影展“新导演竞赛单元”,并已获得富川国际奇幻影展“奈派克奖”。
电影前半段1:1正方形画面,是INS取景框的动态呈现;男主强迫症消失后,画面扩充为16:9的比例,同时保留了iPhoneX的矩形“刘海”挡黑区——将日常的手机屏幕,平移到电影画面中,让观众获得手机用户式的亲切体验,也创造出全新的电影美学。
影像话语的变革,是苹果Switch理念的延伸,电影情节也暗含了“创新”“平等”“以人为先”的价值观:当你用心观察生活、聆听他者的心声,原本逼仄的宅居,会逐渐扩充为在广角视野下的天地,在万物生机和步履流变中,大众眼中的“异类”也能用爱发电,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斑斓。
故事中的男女,用“相知”对抗“正常”:一个懂你的“神经病”,远胜一个不懂你的“正常人”。
片尾的角色对调和剧情反转,表达着创作者的同理心:小C终于体验到没有病症是什么感觉,却丝毫不开心,反而有点害怕。
因为她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用“正常”的社会标准,给“不正常”的另一半造成伤害。
那么,该结束这一切吗?
如果爱情注定给人以伤害,为何要缘起情深呢?
答案交给未来,也交给每一位旁观者,这是苹果一直秉承的开放态度。
相爱时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的优点也都会变成缺点。
每个人也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这种怪因为有爱的存在,才显得独一无二的美丽和可爱!
我很想对你说:“你尽管怪,我依然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寻味补影(xingge311402) 欢迎热爱电影的朋友关注。
这是一部全程用手机拍摄的影片。
虽然整体评分并不高,虽然没有大牌明星参演,虽然故事内核也较为老套。
但还是忍不住分享它!
影片巧妙的将爱情里那些司空见惯的悲欢离合嫁接在一对患有强迫症的情侣身上。
有趣又深刻鲜明。
如同海报上的那句话:“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怪胎!
”
《怪胎》2020 台湾 小柏,为出版社打工的翻译员。
但他只在家上班。
因为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
每天7:30准时起床,一秒不能多一秒也不能少;被子要叠的比豆腐块还要整齐;刷牙每颗牙齿必须要刷7次;周末必须要做好一周菜...
强迫症还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洁癖。
每当紧张或者到一个地方时,必须要洗手,不停的洗手、洗手、洗手...
而在家的空闲时间里,他也是在不停的打扫卫生、打扫卫生、打扫卫生...
每个月只会在15号出门,穿上雨衣,戴上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的去进行采购生活物资和看医生等必要活动。
从家到超市的距离有500步,每一步的幅度都要精准把握好,少走一步多走一步都不行。
否则,便会陷入抓狂。
小柏 他是正常人眼中的怪胎,没有朋友没有爱情,独自隔绝在自己的小屋内。
可这一切在遇见小静后都改变了。
小静,和小柏一样,也是强迫症患者。
小静 情况比小柏还要严重,在外面时间长了皮肤便会大幅过敏。
强迫症让她必须去重复的做着一件事,比如偷巧克力。
她并不是爱吃巧克力,只是不去偷巧克力的话便会无比难受。
于小静而言,心里想着以后哪天受不了的话,便自杀得了。
两人无意中相识,同病相怜的两人很快走到一起。
两人十分欣慰,茫茫人海中,孤单的自己能遇见一个能懂自己的同类。
没有意外,两人渐渐生情,一起生活。
相遇本就不易,两人更加珍惜彼此。
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出门接受垃圾挑战;一起去偷巧克力...彼此成为对方的依靠,有另一半在,便不会被世界抛弃。
一切好似命中注定。
但同时,感情路上的劫数也在不期而至。
这一切在小柏强迫症突然消失后都变了。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早晨,起床后的小柏竟然发现自己强迫症消失了。
现在他可以不戴手套去捡泥土;去摸别人摸过的地铁扶手;家里零食散落一地他也不会觉得难受了;相框歪了也会无所谓...
可是女友小静却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两人去看医生,去求神拜佛,渴望让小柏再找回强迫症。
但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同样没有意外,回归正常人状态的小柏与小静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拉大。
原先一月出一次门,变成三周出一次门,两周出一次门...再到一周出三次门。
最终小柏提出要去公司上班。
她想对他慷慨一点,可是害怕他会离自己而去。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患得患失让她很痛苦。
而这种没有安全感是最致命的,这种致命的缝隙在朝夕相处中终会越扩越大,两人也会越拉越远。
当男友不再抗拒外面的世界,当出门已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接下来会变成怎样,她很清楚。
一夜,早已下班的小柏消失了,再回来已是凌晨3点。
带着猜疑心的小静最终还是发现了事实。
男友出轨了,有了新欢。
这一切对自己犹如晴天霹雳,可对于男友来说却是振振有词。
他责怪她固守于自己的天地,责怪她不理解,振振有词的说道自己已是一个正常人,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其实此刻也无需多说,当小柏以正常人的眼光来审视患有严重强迫症的女友时。
可想而知,放眼之处都是刺眼的问题。
影片有个很巧妙的设计。
以小柏强迫症消失为节点,前面都是1:1正方形画面。
当他强迫症消失后,画面立刻变成宽屏,铺满整个屏幕。
回归正常人的他,眼前世界变大了。
世界早已不是自我封闭的那个小屋。
外面有垃圾、有细菌,有污染,但依然还是很精彩。
温柔精明漂亮的女同事,在他看来是患有强迫症的女友远远不能比的。
此时两人的步调已不再一致,最终的分手也不足奇怪。
在强迫症没有消失时,对方身上的『怪胎问题』反而是吸引对方的优点,从而产生情感。
可当强迫症消失之后,原先对方的优点全部变成了难以忍受的刺。
“相爱时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的优点也都会变成缺点。
”每个人也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罢了。
只是感情变淡就变淡,不爱就不爱。
要爱就深爱,不爱就放手。
把不爱还要加以诸多借口来修饰,不过是可笑的自我安慰罢了。
在给小柏加上背叛、渣男等标签时,也不禁让人审视这份爱在小静心中的地位。
是爱他还是爱他身上的强迫症?
在影片结尾,剧情来了个反转。
这次两人情况互换,变成小静的强迫症消失了。
于是和之前如出一辙,在小静的脑海里:回归正常人的她慢慢和小柏疏远,最终背叛,依然避免不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在我伤害他之前,该结束这一切吗?
”开放性的结局,将答案留给每一个人。
承诺的保鲜期能有多久?
有人是一生,也有人是过眼云烟。
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讨论起来过于无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是爱情世界里的怪胎。
这种怪因为有爱的存在,才显得独一无二的美丽和可爱。
最美好莫过于:你尽管怪,我依然爱!
电影前半段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无论是角色的设计,到镜头语言,还有一些情节都非常的新颖可爱,让人感觉看了很轻松,以为是一部爱情輕喜剧。
一开始,我以为电影的话题会集中在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如何恋爱上面,但是后来发现这部电影的中心和宣传语是一样的,“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是怪胎”。
我也逐渐察觉到导演的意图是想展示在人人茫茫人群中找到靈魂契合的那个人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
但是电影后半段突如其来的反转出乎意料,电影议题也逐渐变得现实了起来。
让我想起知乎上看到过的一个问题,“在结婚后遇见真爱要怎么办?
”也就是说,在彼此爱情的光彩褪去之后,面对生活的滿地雞毛,和另一份新鲜爱情的诱惑,你要怎么选?
其實我是希望能看見在經歷磨難後兩人還是在一起的結局,因為我覺得愛情就是要相互磨合彼此妥協。
在电影结尾迎来的第二个反转,让时间线变得很混乱,逻辑也不自洽,以及我觉得电影应该是以一个答案结尾,而不是抛出另一个问题。
但是很明显,在这里女主问出的“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一切发生前结束这一段感情”为结尾,让人觉得好像故事沒講完,也搞不懂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
电影的前半段,我觉得可以打到8.5分。
但是电影的结尾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只能说是高开低走的一部片。
综合打分我觉得可以打到7.5左右。
以及林柏宏那张可爱的脸,最后还是变成了生活中常见的油腻男的形象。
让我觉得。
很难受。
TT
最近《做家务的男人》请到了新嘉宾,有洁癖的杨子姗和她老公吴中天。
其实对于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洁癖”是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每一个进入杨子姗家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挨个消毒,走以后她还要逐一清洁。
但其实真不是她“矫情”,如果不做这件事她会很难过,这世界真的是有各式各样的人。
也许看完这两个人,你就会理解杨子姗——怪胎豆瓣:7.0
陈柏青患有严重的OCD,也就是神经性强迫症,而且患有非常严重的洁癖,他需要不断重复一件事,才能安心,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
如果没有做到他就会很难受,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陈柏青每天早上7.30分起床。
拿起手机关掉闹钟立刻起来,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
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每颗牙齿要刷七次,一次也不能少。
打开他的衣柜,都是清一色的同款T恤,而收拾好个人卫生后,他还要进行每天都浪费大半天完成的项目,清扫。
不可以怠慢,每个地方都要一尘不染。
其实最开始陈柏青的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他只是特别喜欢洗手。
但慢慢的,这种洗手的频率越来越多,甚至只要他一紧张,就需要不停的洗手。
而这,似乎就是强迫症的开始。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陈柏青的苦难日,因为这一天他需要走出舒适圈,出门,陈柏青要把所有外出需要办的事都在这一天解决。
什么交房租、水电费、看医生、超市采购...
而每次出门陈柏青都会全副武装,手套、防护服、口罩,这就是陈柏青日复一日让人崩溃的生活。
直到他遇见了她,一个和陈柏青有着相同OCD的女孩,遇见她的那一刻,陈柏青仿佛在茫茫人海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她叫陈静,同样患有OCD,并且她需要不断去超市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OCD,如果没有做,她会觉得很难受。
他们在那一刻,达到了共鸣,唉,原来你也是耶于是惺惺相惜的两个“怪胎”很快在一起,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为了能在一起他们在自己OCD边缘不断试探,比如吃路边摊、捡垃圾、或者拥吻...为了减少外出,两人也很快的搬到一起同居。
而刚在一起的两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不断努力着,
该片是亚洲第一部用iPhone拍摄剧情长片,导演廖明毅本次除了担任导演外,还兼任编剧、摄影与剪辑,但这个小成本的电影,却获得了国内外好评。
他成为了今年度台湾电影国际影展拿下最多奖项的影片。
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获得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富川奇幻影展拿下亚洲电影奈派克奖;还获得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以及纽约亚洲电影节评审团荣誉大奖。
而手机拍摄,从一开始陈柏青视角1:1正方形画幅,到陈柏青和陈静在一起后,改变视角的变成16:9的常规世界。
这种设定就很有趣,虽然不新奇,但也是一次工整的尝试。
这种改变,好像被框住的人,突然开阔的视野,而陈柏青的OCD毫无征兆的消失了,他可以不带手套就拾起地上的泥土。
他开始不局限于和陈静一起待在家里,也不局限于每个月一天的出门采购,他想方设法的出去,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三次...甚至于到后来的出去上班,应酬、一宿一宿不回家。
以及找到了可以正常交往、拥吻的出轨女朋友。
而陈静却依旧每天呆在家里,日复一日的重复清洁、打扫、整理,只是原本两个“怪胎”变成了一个“怪胎”。
陈柏青开始指责陈静的“怪”受困于牢笼,他自己想有拥有正常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出轨,他振振有词。
原本爱情里的平衡被打破后,分手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在斥责陈柏青渣男、玩弄感情、朝三暮四时,导演忽然给这段关系来了一个反转,还是刚遇见的美好,刚开始的两个“怪胎”。
而这一次痊愈的是陈静,所有的故事像是重演一遍,在陈静的脑海里演练了一次,这一次同样无法避免的分手。
“该结束了吗?
在我做这一切伤害他的事之前。
”
这是电影结束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留在我心里久久挥不去的沉痛,一段关系最重要的是平衡和步伐一致。
无论夫妻还是伴侣,很多时候都是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我们需要大体的步伐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把任何一方落下,而落下的一方往往痛苦不已,以为是不是你把我丢弃了,以为我只要站在原地你就会等我。
而这种差距久了,远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其实你无法责怪任何一方,有时候一段感情达到一个临界点,已经不爱了所有的弥补都变得无力、苍白。
相爱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是优点。
不爱了所有的优点,都变成缺点。
“爱情里没有先知,也没有怪胎,只要有爱,相爱的怪胎们见怪不怪;没有了爱的单数才沦为怪胎。
”
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已成为近年来记录生活的一种普遍方式。
但是,你想过用手机还能拍电影吗?
早在2012年,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由于预算等问题,就有近10%的内容是通过Iphone4拍的。
最终,此片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2015年,全程使用手机拍出的《橘色》,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2018年,同样是用手机拍出的惊悚片《失心病狂》,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到手机视角、紧凑空间下的刺激氛围。
在国内,也有不少导演尝试过用手机拍片。
比如陈可辛拍摄的《三分钟》,以及贾樟柯拍摄的《一个桶》等等。
可惜的是,他们都只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现。
相信有不少观众都好奇且期待:国内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第一部全程使用手机拍摄的长片电影?
前段时间,这部特别的华语电影,终于诞生了——怪胎导演: 廖明毅编剧: 廖明毅主演:林柏宏 / 谢欣颖 / 张少怀 / 钟瑶 / 钟政均 / 钟岳纯上映日期: 2020-08-07(中国台湾)片长: 100分钟
这是国内首部,也是亚洲首部全程使用手机拍摄的长片电影。
它曾在今年的台北电影节上进行首映,获得了不少好评。
在上个月底公布的金马入围名单中,它成功提名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导演等奖项。
不仅如此,它还是今年在国际影展上荣获最多奖项的台湾电影:包括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富川奇幻影展的亚洲电影奈派克奖、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等等。
此片的导演廖明毅,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六弄咖啡馆》等影片的执行导演。
在这部长片处女作中,他还担任了编剧、剪辑、摄影等多个职位。
而这部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浪漫而奇情的故事。
男主角陈柏青,是一个严重的OCD患者。
OCD全称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强迫症。
每天早上7点30,他会准时醒来按掉闹钟。
被子要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细节也不放过。
刷牙的时候,每颗牙齿都要刷七次,不能多也不能少。
打开衣柜,全是同样款式的衣服,以相同的间距被排列在一起。
就连吃早餐时的餐具,也要摆放得足够整齐有序。
洗漱和早餐完成后,就到了他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打扫卫生。
从家具家电到地板墙面,每个角落都要擦无数遍,一粒灰尘也不能沾染。
作为强迫症重度患者,他认为只有经过自己仔细打扫的家才最安全,外面的世界都肮脏又危险。
由于职业是兼职翻译的缘故,陈柏青可以与外界隔绝,整日呆在自己舒适的家里。
但到了每个月的15号,就成了他的“灾难日”——他不得不出门去交水电网费,购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每次出门,都必须要走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步数。
一旦这种规则被打破,他就会极度紧张,然后不停地洗手。
这天,陈柏青像往常的15号一样,穿好雨衣、戴好了口罩和手套,外出采购。
在地铁里,他撞见了一个和自己相同打扮的人。
经过陈柏青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女生也是OCD患者,甚至比自己更严重。
她会在超市偷东西,但只偷不吃,否则就浑身难受。
此外,她一旦在外面呆了三个小时以上,皮肤就会出现过敏。
两个有着同样病症和怪癖的人,就这样相识相知,从朋友逐渐发展为恋人。
刚开始在一起时,他们也曾互相鼓励打气,尝试各种从未做过的事情,向自己的病症发起挑战。
比如,一起去吃路边的脏摊、一起去捡垃圾、以及接吻。
但很快,他们就都败下阵来。
这些在常人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成为强迫症患者内心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比如接吻这件情侣间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即便他俩已经做好了洗漱、嚼口腔糖等多重准备,但最终还是因为嫌口水脏而放弃。
两个不被世俗理解的“怪胎”,开始放弃治疗。
他们共同对抗着这个危险肮脏的世界,努力维持着两人的舒适区域,并达成了完美的默契:晨起一起打扫卫生,白天共同完成翻译工作,到了晚上就躺在床上述说各自心事。
虽然每天都一成不变,但却简单而美好。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某天早上醒来,陈柏青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强迫症消失了。
他第一次不怕脏地走到外面,第一次用手接触泥土和虫子,也不再恐惧外面“肮脏且杂乱”的世界。
一夜之间,陈柏青从强迫症重度患者变成了正常人。
他开始外出,开始工作,也不再怕脏,甚至变得有点邋遢。
而依旧是强迫症的陈静,始终陪伴着他,井然有序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两个因为强迫症而走到一起的“怪胎”恋人,却有一个人率先恢复了正常。
他们之前那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改变。
渐渐地,陈柏青开始变得早出晚归,对陈静漠不关心。
到最后,他出轨了公司的女同事。
愤怒且失望的陈静,也曾想过改变陈柏青。
她走遍各个医院,甚至找到神婆求助,想要恢复陈柏青的强迫症。
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在激烈的争吵后,她选择离开和结束这段感情,成全陈柏青的新生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以为这是一个俗套的悲情故事。
但是画面一转,剧情发生了反转——陈静在床上惊醒,原来陈柏青的强迫症好转,只是她的一场梦。
当她走出房间才意识到,真正强迫症好转的那个人,其实是她自己。
接下来,梦中陈柏青的经历,会在她自己的身上重演吗?
她会外出工作、认识新的人、然后出轨吗?
她会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平衡,成为这段感情中的背叛者吗?
甚至,她现在所发生的改变,会是梦境中的梦境吗?
这些问题,就有待每个观众去自己想象和解读了。
作为一部手机拍摄的电影,《怪胎》无疑有不少局限。
比如在画幅、光线、景深上的限制,肯定无法和专业的摄影机相比。
但是,廖明毅却巧妙利用手机的特点和优势,把《怪胎》打造成了一部个性十足的电影。
首先是在画幅比例上,电影前半部分都是1:1的正方形。
两位主角被强迫症“框住”的人生,被直观地呈现了出现。
到了后半部分,随着陈柏青强迫症的消失,画幅比例从1:1变成了16:9。
他豁然开朗的人生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怪胎》在构图和色调上也十分值得一提。
片中有大量对称构图,既符合了强迫症的主题,又让观众极度舒适。
色调上,运用了大片的蓝、红、绿等颜色,极具视觉冲击力。
从前半部分的怪癖与奇情,到后面俗套狗血的出轨戏码,是此片遭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怪胎》就是一部借由OCD这个特殊的病症,来阐释恋人间亲密关系的电影。
正如电影最后那句点睛之笔的台词:“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怪胎”,在不爱你的人看来,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奇怪。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怪胎”,只不过在爱你的人眼里,却灿如星辰大海。
*本文作者:阿怪
我喜欢看电影,看完一部电影,我脑海中就会自动搜索类似的情节电影,自我感受地对比一下,这两部电影都是中国台湾拍的,《听说》是2009年,《怪胎》是2020年,我很喜欢里面的爱情感觉。
男女主角互相喜欢,慢慢地走到一起,纯真无邪,互相依偎,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听说》,彭于晏误以为女主角是听障人士所以处处关心,怕触动对方的敏感自卑心态,送便当,送大树,特别是大树这一段,我特别喜欢,世间真的有这么可爱的人吗?
爱情不会因为身体或心理之疾而不会来爱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根发芽,只要有爱得浸养,它就可以茁壮成长。
再怪的人,都有人爱。
《听说》讲的是听障人士,《怪胎》讲的是严重神经性强迫症患者,前者双方互相误会,但也是误以为双方都是听障人士之间相爱的,后者的话,两个人都是严重的神经性强迫症,要穿着雨衣才能出门。
但是他们都相爱了,摒弃了听障或者神经强迫症,爱情是能够在任何地方扎根的。
当我看到黄天阔的爸爸妈妈精心地准备了小字卡,那一刻,心都融化了,一是真心,二是家庭接纳。
故事的结尾,好似心理之疾更难令人接受个人发现,《听说》完美结局,给人以爱情的美好;而怪胎的后半段却悲伤结束,让我久久不安。
我不禁想,心理之疾似乎更令人难以接受,这个社会对于心理之疾接受程度还有待更加宽容。
无论是《怪胎》里的陈柏青还是陈静,是谁先神奇地治愈了神经性强迫症,是谁背叛了谁,我觉得都不重要,结局就是这样,他们分开了,恢复健康的那个人背叛了另一个人呢。
我甚至迁怪于导演这样的安排,他们两个不能同时恢复正常吗?
难道“怪胎”在别人眼里就是这么不受欢迎的吗?
谁愿意离开社会啊!
但其实仔细想想,《怪胎》里的男女主角好像一开始就没有为对方真正地触动过,像女主角习惯了偷超市的巧克力,但陈柏青也没有指出不对,而是一起加入了这个偷盗行为。
他们强迫着对方去挑战不敢为的清单。
爱情的出发点是否要纯真无邪呢?
在一方痊愈后,另一方是无可救药地想要医生恢复它。
那么他们的爱情基础是这个神经性强迫症吗?
它消失了,爱情也就消失了。
纯真的爱情里,互相感动与进步最好的爱情状态,是两个人互相宽容,互相进步,互相影响,学习到对方身上的好习惯,好的优点。
而不是“爱时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缺点都是致命伤”。
在《听说》里,我们看到了理想,央央为了姐姐的理想而支持,央央和天阔一起携手进步。
这样的爱情才算得上真的爱情吧!
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我们容易陷入到“消费怪圈”,以为金钱就能够买得一切,但盲目地消费带不开长久的体验。
爱情也是一样,假如想长久地体验爱情,那必然要付出深刻的思考和努力的汗水。
我们因何而爱,我们爱她的什么,我们爱的多深,爱情里的自己究竟有何进步……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们要开始种树……第一棵…… 第二棵……三棵树就可以是一座美丽的森林!
我喜欢这棵扮演的大树,呆呆地待在原地,等待着爱的到来,就算世界末日到来,三棵树抱在一起就是美好的未来。
By冬瓜明20220713
作为曾经(现在也有点)神经性强迫症极其严重,出门晒两个钟紫外线就过敏的患者,影片前半段代入感很强烈,我花了五六七八年去拉低我底线打破OCD边界吃中药西药求神拜佛减缓免疫系统反应的剧烈,学一个大中华区的年轻人如何表面正常生存在地平面。
确实有用,起码现在我看起来蛮正常的,虽然过敏依然很难缓解。
我没感受过怪胎和怪胎才是天生一对,但打破边界五六七八年我现在觉得恢复边界才是健康舒服的自我,即使是相对孤独的生活。
影片后段有点扯,虽然,爱和不爱确实如此,爱的时候等一声晚安到四点,收到一个逗点都像打鸡血;不爱了对方发一串消息也要皱眉,这人是谁大清早的这么不长眼。
又是不用跑影院宁愿在家看的影片,如果在家我应该只会看前片段吧,怪胎和怪胎天生一对长长久久同居到地球毁灭。
(哦对,洁癖太严重建议养个哺乳动物,治疗起来很快的,多擦几次粑粑就好了。
(影片镜头很美,服装道具布景构图都很符合强迫症的审美,林伯宏好几个角度很许光汉还有点小帅
借由OCD的隐喻,其实探讨的是普通情侣之间遭遇重大改变时,双方该如何处理彼此的亲密关系。
第一部分:常规展示。
一开始先介绍男生“怪”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女生的出现打破了他一如既往的习惯,开始自发寻求改变,而女生的主动则加持了这种改变,两个人在一起同时做出自己规则范围内的跨越:进行垃圾大挑战,都是彼此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属于同等公平的改变尝试。
两人针对彼此吸引的支撑——怪,做出灵魂约定。
第二部分:危机降临。
男生对于鸽子——外部世界的原始好奇,使得OCD意外被治愈。
女生如临大敌,希望停留在彼此熟知舒适的区域,并做出极端反应想要通过寻医求神拜佛巫术手段找回男生的OCD,未果只能让自身被迫接受这一改变,自己在抱有不甘委屈等情况之下,进行妥协,然而心不甘情不愿的让步伴随着必然的得寸进尺,然后走向任何末路爱情都必然的俗套走向:另一个与改变后自己更为合拍的人出现,一步步试探原本伴侣的忍受边界,在突破边界后将脏水泼向对方并说破分手。
第三部分:角色反转。
或是梦境,或是臆想,或是假象,看到那个象征着外部对人类无限永恒吸引的蜥蜴遇到的人变成了女生,她完全脑补出了之后会发生的一切,当她满眼泪痕转头时,已经跨越了能够回头的路径。
前一半有多甜,后一半就有多伤心。
iPhone真的是太出片了,这长片居然拍的这么好,前一半竖镜头完美表现了男女主二人世界的美好与甜蜜,随着男主打开门强迫症消失,镜头变成了横版,这也就是说,他们的世界要出现其他人了!
后一半男主真的是渣到要痛骂一顿,不过最后归为一场梦,看的倒是舒心了一下,虽然紧接着是女主视角。
我身边有这种强迫症人们,我能理解到电影所表达的含义,希望每一类人们都能找到能接受彼此的人们!
非常喜欢!!!
无意中在电台里听到介绍这个电影,因为说是用iPhone拍摄的,然后就一直想看一下,然后一直忘记。
在本该在好好备考的今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妈的,看得我心里一惊!!!
刚开始以为轻喜剧爱情故事,两个精神强迫症在同一件事儿惊奇相似,及其合拍,简直天造地设,天作之合。
不禁感叹,啊,老天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他专属配搭。
在我认为剧情会像其他类似电影,两个人会互相治愈,携手共赴更好的明天时,哇…这个转折点忽的就出现了,在某天某刻,不经意间……然后后半段,突变来袭。
消失掉的OCD可以代表任何现实中感情存在的问题~故事老套,但是把十分老套的爱情发展通过ocd一种疾病现象隐喻出来。
嗯,很精彩,而且,结局也很意味深长。
而且注意看还有1:1画面比例跟16:9电影画面比例的大小切换,这种呈现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事件开始转折了。
我也是到后来才意识到,哎,画面大小变化了。
总而言之,我好喜欢这个电影。
男主憨憨的,女主也超级漂亮,饱和度极高的大块色彩看起来非常舒服,很久没有让我猜不到过程,也猜不到结局的电影了!!!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酷。
我很喜欢。
浓烈的色彩,前半部分亮丽的青春爱情片,后半部分成悬疑恐怖片了……………
用一個華麗的包裝簡單的故事,很難想像導演是如何無限放大故事的長度卻不會有悶場,也讓人看不出劇情的拖沓,這確實是有一定功底的。但,到了OCD的外衣被脫除後,其實故事簡單的內置就被展現的一覽無遺,到了中後期所有劇情都是可預知的,少了一開始的趣味性和衝突,那種無力的煽情和不易其實已經是20-30年前玩過的套路了,只是新瓶裝舊酒,可惜就可惜在這了。
呜呜
可能是因为前一段要死不活去电影院看了《温暖的抱抱》,觉得《怪胎》拍得真好 ……
后半段在讲什么啊......
做作
前半段还有些意思,后面急转直下变成了俗套的偶像剧。宝岛人民什么时候可以摆脱掉上世纪俗套偶像剧的影响?
前半段是很可愛的愛情喜劇片,後半段話鋒一轉變成探討社會化與非社會化之間的隔閡,以及生活迎向變化的逆來順受,立場轉換,改變依舊是必然的,《怪胎》是一部執行的相當工整的實驗電影,但也許全片維持著像前半段愛情喜劇的調性,我會更喜歡。「我們都在尋找著可以懂我、瞭解我的同類」
因为契合而相爱,就会因为改变而分开,那么,契合到底是不是一种爱
“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有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对称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有种韦斯安德森的感觉。故事有点吸引人,而且拍得很可爱。竟然还挺喜欢的。
overrated
infj➕处女座的我真的懂啦!
病好了,算不算背叛?被背叛的那个算不算见不得别人好?
她对许多东西都过敏,米、面,她是对生活过敏----《戀愛的犀牛》開場語錄念白,收錄於原聲帶第一首《愛情不堪一擊》。
色彩不错 但编剧太狗血了
两个怪咖的环境有种失真感,剧作不如同届选手消失情人节
很清新也很单薄
字面意义上的不好看
好看又不好看 公式特别多的电影 3.5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变永远不变。
TGHFF57-整體的美術和配色(對比/互補)撞出前半段古靈精怪的氛圍,跳Tone的音樂 高飽和 動作很ㄍㄧㄥ的表演 框限在1比1畫幅裡 讓人覺得[怪得很有味]… 畫幅變化後 一直在猜到底哪時候會跳出來說這一切[都是夢]😂(結果還真的有…)但幸好男主沒咆哮[妳到底是愛我還是愛我的OCD]?! 底色在談想[愛]卻恐懼[愛],好不容易找到看似契合的人,但對方會一直是現在這個你愛上的人嗎?對方會一直不變嗎?(雖然到結尾導演都在逃避回答這個問題 只給出了犬儒的逃避 [一切不開始=不會有結束])… 編導攝剪是同一人,真的有點厲害… 如果不說是手機拍的,可能還看不太出來(前期美術/打燈,後期調色/特效 做了很多修飾)… 其實每個人都是[怪胎]吧,因為獨一無二…但導演有時也困在"怪/正常"的二元對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