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一个为爱迷失自我,在心智回到成年后又找回自我、找回梦想也找回爱情的故事。
当满屏皆是堕胎、斗殴类的青春片时,我们说自己的青春没有那么多剧情,而当一部冲突不多的青春片出现在眼前,我们又说怎么如此平淡,没有笑点也没有泪点。
电影开头就交待清楚了男女主的矛盾,“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在他醒来之前,我把自己调到最优;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六天一样,他连起床都这么帅气。
”凉夏为猫粮放弃了画画,也放弃了去法国留学。
无论是你太爱他放弃自我造成他的厌倦,还是他厌倦了你使你患得患失到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都是失去他的催化剂,爱情中的大忌。
就像手中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青春时期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撞完南墙撞北墙的那一股子傻劲儿让人怀念!
倪妮17岁下鬼马活泼的表情,以及在两个年龄下眼神、笑容的转换是这部片子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啊!
马苏演的傻大姐,大大咧咧太适合了!
联想到她本人了哈哈哈!
至于男主一张脸就没变过,人设如此也就这样了,不过个人感觉结尾裸奔那段没必要,不是所有结局都得有个大团圆才行的!
总而言之还是很愉快的观影体验,很青春但不矫情,有共鸣但不沉重!
原标题:演好一个普通人(序)其实我想演一些很生活的东西,工作上的瓶颈,遭遇的烦恼,琐琐屑屑的问题,我不想刻意去扮什么高大上,刻意传达什么正能量。
——霍建华(一)猫粮,34岁,非著名设计公司CEO。
虽然顶着个牛哄哄的CEO的名头,但这一次,不过是一个努力创业的年轻人,一个刚刚步入中产、步入中年的未婚精英男。
他不再是“高处不胜寒”的“大神”“上仙”,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角色,也很幸运地无须背负国仇家恨、没有遭遇心理变态,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脚踏实地生活在和我们一样的时空里。
《韩非子》中有个故事,齐王问画师,画什么最难?
画什么最容易?
画师回答:“犬马最难,鬼魅最易。
”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很熟悉,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和相貌,想怎样画就怎样画,所以容易。
放到角色演绎上,私以为,也是这个道理。
演高高在上的人物,演平行世界的故事,和演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太一样。
一个优秀的演员,可以把上仙演得超然物外,可以把变态演得酣畅淋漓,也必然可以把一个普通人演得入木三分,让人在真实中深深叹息。
从这个角度来说,猫粮,是个不错的尝试。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里,一段不太普通的心理历程。
(二)猫粮先生的第一次出场,是一个寻常夏日。
关掉闹钟,伸个懒腰,洗漱穿戴,按部就班。
看一眼iPad,接一个电话,一天匆匆而始。
没有多余的表情,没有刻意的对白,解释也不过三言两语。
——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在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晨。
之后的很多场合,都有猫粮卑躬屈膝的模样。
他在脸上堆出尴尬的笑容,摆出十二万分的恭敬,只为促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单子;他努力去满足甲方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连打球都变成了社交的工具,只能输,还要输得漂亮;他渐渐变得麻木,早已忘了自己经营设计公司的初衷,忘了艺术,也忘了爱情。
30岁的我,看着时而锁眉时而瞪眼、时而谄笑时而弯腰的猫粮,不禁想起身边的一些朋友,那些做稳了“乙方”的朋友,那些渐行渐远、促膝却不再能长谈的朋友。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被工作奴役?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忽略了身边那个人的关心与期待?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年少的自己讨厌的样子?
郁郁然想到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与角色共鸣了。
(三)一段爱情,长跑十年,其实已临近终点:结婚,或者分手。
童话里,总是前者;现实中,却多为后者。
君子之交可以淡如水,但爱情,淡着淡着就真的散了。
比如猫粮和凉夏。
没有了心灵上共鸣,同床也只剩异梦。
爱情,从来都是势均力敌的游戏。
当女孩为了男孩放弃自己的梦想,她最终能打动的或许只有自己。
因为男孩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回过头来,女孩却还停留在原地。
一路走来,身边有很多爱情,因此而黯然收场。
——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
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一场逼婚。
聚光灯下的猫粮,抿着嘴不好意思的笑,有些意外,有些局促,还有些格格不入的羞涩。
这似曾相识的笑容,很“霍建华”。
当他忽然被主持人叫到名字的时候,当他受到嘉宾盛赞的时候,当他被邀请现场唱歌的时候,他总是这样,扑闪着睫毛,低头笑。
某位导演将其形容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羞涩感”。
镜头内外,光影重叠,在演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不经意间,我捕捉到了久违的“本色出演”。
(四)面对凉夏的改变,猫粮是后知后觉的。
他看得到她穿着打扮的变化,却看不到她心态的突变。
也许铭记在他心里的,始终是十七八岁的凉夏吧!
所以,面对凉夏的无理取闹,他一副“该拿你怎么办才好”的叹息;面对凉夏突如其来的拥抱,他温柔的声线没有半点愤怒;面对凉夏无助的哭泣,他会抚着头柔声说着“好了,没事了”……爱到最后,都成了习以为常。
猫粮的习惯里,是少女般的凉夏。
——女人总说男人不懂自己,原来,男人只是固执地,记住了他想记住的那部分。
看着他微蹙着眉若有所思的模样,我想,他是走心了。
小凉夏唤醒了大凉夏,也唤醒了猫粮。
她,找回了艺术的灵感;他,找回了爱情的感动。
曾经的誓言历历在目,徘徊在光怪陆离的城市森林,我们终于卸下面具,且听风吟。
那电梯里重逢时欲言又止的神情,那看她挥洒泼墨时微微翘起的嘴角,小小的细节背后,是真实而美好的,小确幸。
当 万籁寂静 夜色微明当 暴雨过去 天色放晴我期待和你 画下这风景勇敢做回我自己 去活出意义背景乐响起的时候,我知道,华哥用一个普通人的小小曲折,撞击了我们的小小心籽。
放下帅气的外表,走进细腻的内心,找回最初的美好,原来你也在这里。
一个十年女友还没有熬成婆,在男朋友闪烁其词包括女主在内正常人都能看出态度不妙的时候,闺蜜算了一挂,女主就莫名其妙地同意在闺蜜的婚礼上逼婚了,闺蜜的老公是个外国人,婚礼可以脑补企鹅新闻喜欢坚持不懈向我们的“煤老板女儿出嫁”的消息,可算让我见识到了对外国友人“高端黑”。
期间还冒出了完全没有自觉性可言的广告们,作为不明真相的吃爆米花群众,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阴影。
故事就这样,匆忙的开始了。
逼婚的结果很明显,男主酷酷的毫无征兆的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
”女主就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吃了一款电视购物广告上买来的巧克力,哇塞,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女主17岁的灵魂回来了,从开头到现在向观众展示了广告之无限潜力。
17岁的女主得知现在是28岁的自己丝毫没有不安紧张等正常情绪,而是显得异常兴奋,一身杀马特就跟着闺蜜去了酒吧,还把我们男主的ipad送给路人甲了。
女主和闺蜜一不留神儿闹到警察局,这时候巧克力失效28岁的灵魂又回来了,女主看到前来接自己的男主一把抱住,祈求他不要离开自己,男主就,答,应,了。
所以刚才决绝的分手我是看到的鬼么?
男主追找ipad更是有趣,先是跟着导航找到一个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个破袋子不分青红皂白一把抢过来就跑.....大兄弟,有话不能好好说么?
破袋子不出所料果然是没有,然后我们的男主又在导航的带领下,在一个卖猪肉的怪蜀黍那里找到自己的pad,怪蜀黍要2500卖给他,他再次不出所料钱不够,然后怪蜀黍拿着杀猪刀照着pad的屏幕给了一下子,终于卖给了男主,于是,导演又给卖猪肉的黑了一把。
而且这里我们男主也是想得开呢,明明可以用导航却非要给前女友打电话,你是真不怕尴尬哦。
17岁的女主对一直想跟自己约一发的男二迷之痴迷不悔,为了多跟男二在一起她翻箱倒柜找神奇巧克力,还自言自语道:“找到就可以跟他去郊游了.....”然后他们就真的去了呢,你看,我们女主不仅会转换灵魂还能未卜先知。
女主因为一张地铁人物画就被男主的老板迷之赏识非她不可,一张画就得到了男主卑躬屈膝半辈子想到的东西,也是心疼男主呢。
本来前面交代是个非著名广告公司,女主跟他们合作了一回,迷弟老板就给办了个大画展,还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主就这样凭借吃了巧克力17岁会画画的自己,牛X起来了。
呵呵。
故事的最后,男主在大街上裸奔求女主原谅,大兄弟你忘了跟你眉来眼去的小秘书了吗?
忘了一本正经跟人家说不回复合了吗?
所以这个电影告诉女性朋友,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好妻子你就活该被甩,而当你事业超过了这个男人,再渣他也会机关算尽来求你?
还有最后17岁和28岁两个灵魂在三毛钱特效里的相遇,28岁的女主撞碎玻璃应该是象征冲击桎梏,后来在水里深情相拥,水是人最初的生长环境,应该是想说女主回归单纯无畏状态,看到这里我本来还有所期待,以为导演终于要升华了有想法了,然而,后面除了一碗凉鸡汤啥也没有,观众的情绪,就尴尬在那里了。
台词缺陷逻辑失调情节尴尬,导演没有经验可以理解,但最起码要拿出态度来啊。
只买了一桶爆米花是我的错,吃完了以后只能目光呆滞地坐在那里,很显傻。
给两颗星,一颗给倪妮和马苏的演技,这种本子多亏了有好演员吧,另一颗,给我回来买的一份烤冷面,特别好吃。
:)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
但是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 但谁又会爱尘埃里的你?
女生自己的生活不只有爱情,还有丢失的梦想和更重要的自我不要卑微的去乞求 也不要一昧的去主动男生喜欢你一定会去主动 他不想留下就算你再卑微他也不会在乎总之在爱情中 不要迷失自我。
---你要在最好的年纪里保持该有的单纯和无畏 ,不依附谁 ,也不因为谁丢掉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你要自己往前走 ,而不是等着谁回头看你 ,要像十七岁的小凉夏一样无畏单纯 ,也像二十八岁的凉夏一样释然, 并且能找到真正的起点。
真正的爱情 ,应该是成就你自己 ,而不是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的苟且将就 。
魔幻现实主义,女主精分为嗑药前和嗑药后的两个自己,以此方式来探索包括自我价值在内的许多人生哲思。
17岁的自己反而能让事业成功,能挽回恋人;17岁的自己被机车小鲜肉迷的奋不顾身,28岁却不屑一顾。
电影本身就是艺术作品,何必一定要做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情节看着舒服不就得了。
影片比想象的好一点,请多一些宽容。
片子也就一般,剧情是并非新颖的穿越,而且还是魂穿,倪妮很漂亮,类似精神分裂的表演也可圈可点,特效也比较自然,感觉霍建华王大陆马苏都是配角,不过王大陆比较惨,被打了一巴掌泼了一杯水还被打了一拳。
但其实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
看这部戏,我一直感叹,电影中的画好好看,然后再想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没有学画画,为什么没有坚持钢琴和芭蕾。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现在是二十岁,已经有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了,我不想让28岁的自己有更多。
所以为什么,我不可以现在学画画。
不想28岁的自己是庸庸碌碌的人。
当甄致完美的轻熟女,每天一成不变的展现她的温柔,把曾经的理想和生活小心翼翼的藏起,只为一个男人怀揣水晶心低微到了尘埃,那么这男的一定会说分手。
就是这么一个烂俗的故事起手,主人公凉夏黯然神伤的失恋了,她自暴自弃,疯狂用零食来填补,(此处有没有人膝盖中枪?
)呵呵,套路,都是套路。
你以为这是部失恋女人不甘堕落自强不息找回自我找回爱情的片子?
哈哈,图样图森破!
华丽的转折在于女主狂吃零食时看到的那种常见的夸大其词的电视购物,女主居然订购了电视上推销的巧克力(脑子被僵尸吃了吗),就是这种“欢欣鼓舞笑逐颜开心情愉悦永远年轻”的巧克力让女主脑子不清不楚疑似精神分裂,时而是17岁的思维,时而是28岁的思维方式。
嗯,没错,这种疑似毒品的巧克力,才是本片的绝对猪脚,操控一切的神秘力量,没毛病。
说说主演。
凉夏这个角色的人设很好,就算这只是一个女人的yy,渴望找回年轻的自己,用曾经失去的才华和勇气,来打破现在得尴尬境况,也应该是一种勇敢的自我救赎。
片中我们期待着看到小凉夏青葱洒脱不羁才华横溢,大凉夏端庄温柔风情万种。
但是!
这么有挑战性的一人分饰两个的角色,却被你妮塑造成了造作的神经质和呆板的温吞水。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装”,不真。
倪妮的表演方式,通过今年她的几部电影,或者说更早一点电影,我们都能看到她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端着”演的方式。
明明风尘却试图不入红尘,太把自己当成女神了。
静态美大于动态美,这样不可避免的就让人很出戏。
戏中“我只是不想再站在你身后,等待你的转身了”,倪妮在说这句话之后推门下车,一瞬间我get到了她妩媚的感染。
所以对她以后演艺事业的进步,我还是很有期待的。
鉴于前阵子霍建华和林心如结婚后各种娱乐新闻,片里的茅亮让人恍惚觉得霍先生真是本色出演(笑)。
本来他就擅长这种高冷面瘫的角色,片里更是依旧将“皱眉”“低眼”“面无表情不为所动”贯穿始终。
在和高总打球的一场戏中,小凉夏的一记绝杀球令茅亮大惊失色,可惜表演者霍建华只是瞪大了眼睛,展现了满额头的皱纹,真真对不起这个慢镜头。
以霍先生现阶段的演技程度,明显不能突破自身那张脸所带来的禁锢,如果是为了赚钱的话,那拍电视剧和广告好了,如果是为了磨练演技,那又何必到一部主旨女主电影里去做镶边男主?
求霍叔安心屏幕,即使高清,也能磨皮柔光,起码还能让人忆起当年的仙剑白豆腐。
惊喜的带来是王大陆,虽然他不帅(谁说的),但是他却很苏!
哈哈哈,地铁上的各种挑眉眼神撩骚小动作,和以后出现在小凉夏的场景中的各种,都能让人忍俊不禁。
莫道年轻春光好,山水相逢也深情,拿起放下需勇气,十年相隔是人生。
或许17岁的凉夏爱上的人,等再活过了十年,也会被28岁的凉夏爱上吧。
最后,请赐给我一个像马苏那样的好闺蜜。
再最后,鸣谢本片给广大电视购物所做的提醒,祈祷以后不会再出现“电视购物诈骗案”的出现。
搞不好推销的那东西真会使人精神分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最后,无论是99年的小凉夏,还是88年的大凉夏,都请给我们90后的空巢老人一点活路,因为我们既不会像片中你那样神经,也不会像你那样憋屈。
谢谢。
与时光有关的题材,似乎永远不会过时,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出了不少口碑佳片或票房大户,而此次的《二十八岁未成年》,仍然努力突破窠臼,并找出了新的闪光点,无论立意还是理念,都更高一筹。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时光倒流的美梦,似乎现在现在的失败,都是过去的某种选择而造成的,且多数与爱情有关。
迈克认为自己中年失意是妻子斯佳丽造成的,最初的夏洛否定马冬梅在自己身边的意义,沈梦君找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他们都不约而同,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归咎于自己的婚姻,穿越只为改变别人来换取自己的成功,这或多或少,都让人觉的赋予他们身上的能力,有些儿戏。
而在《二十八岁未成年》中,凉夏并非想摆脱失败的爱情,而是努力的要挽回茅亮,这或许就是男女的不同吧。
另有一点新鲜的是,不同往常般凉夏穿越回十七岁,而是十七岁的小凉夏穿越到现代,这就让我们看到了新的不同,让过去的自己改变现在的自己,从立意上,已经比同类的电影更加有冲击力。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成功与失败,并非来自选择,而是来自性格,是由性格促成了人们的每一个选择。
凉夏和小凉夏本就是同一个人,只是过去的你还未长大,现在的你并不成熟。
凉夏为了爱情放弃天赋的画画事业,也放弃了自我,终于在10年后遭到茅亮的厌倦,因而造成了最后的分手;凉夏以为,只要自己找回自己在平庸的生活中,而消磨殆尽的画画能力,帮助茅亮拿到项目的成功,就能挽回茅亮。
但这是错误的,她和其他的穿越人物相反,夏洛等人是只想改变别人,而不改变自己;而凉夏是只改变自己,却不知道也要改变别人;这都是不成立的,只有首先改变自己,同时改变别人,才能获得最终的圆满。
从电影最开始的旁白介绍,就已经明明白白的讲出茅亮是个直男癌,而从凉夏画具箱子上的封条来看,凉夏最终放弃画画,未必没有茅亮外力干扰的作用。
茅亮作为凉夏十年的爱人,竟然在看到地铁御姐的新闻时,不相信凉夏有画出佳作的能力,同时也没察觉到凉夏的不同,他只是看到有所不同的凉夏,可以帮他拿到大的项目,这是何等的直男晚期。。。
茅亮对老板的阿谀奉承,这也是性格所致,这与凉夏本身的傲骨来说,也是格格不入,因此凉夏若只改变自己,而茅亮却没有任何进步,等待他们的,仍将是一场悲剧。
可惜直到电影最后,只演出了茅亮当街裸奔实现当初的承诺,来重新求爱,却并没有点出茅亮是否做出改变,结局,凉夏只是笑了一下,并没有做出回应。
我期望她在没有明确看到茅亮的改变前,不要轻易原谅。
再来说说凉夏,十七岁的小凉夏热情,充满灵气,也勇敢的追求爱情,看似与现在的凉夏,仿佛真的是两个世界,但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她们确实是朵两生花,就像镜子的两面,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过去的你成就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无法重现当年的你。
小凉夏沉溺于和严岩的爱情,严岩喜欢冒险,热爱自由,不愿意被束缚,看似与茅亮是两个人,但从茅亮过去的求爱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严岩就是过去的茅亮,可以说,凉夏喜欢的,从来都是一种类型。
那么爱情的结果呢,我们可以看到,小凉夏在遇到与严岩无法时常见面的挫折时,仍然选择了放下尊严苦苦哀求,甚至跪地痛哭,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小凉夏与严岩在一些,那么因为严岩经常外出的工作关系,小凉夏仍然会放弃画画,成为现在平庸的凉夏,甚至走到逼婚这一步,最后让无法忍受的严岩提出分手,这让一切又回到原点。
所幸的是,凉夏从小凉夏身上,渐渐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生活是一切灵感的来源,因此她也恢复了画画的天赋能力。
凉夏也明白了,生活并不只有爱情,也明白了在爱情里一定不能失去自我,她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了有名的设计师,她终于走出了感情的误区,相信在下一段爱情,她一定能获得圆满。
倪妮,在这部电影中奉献了了她自十三钗以来最好的表演,张末导演果然不愧是国师的女儿,更清楚也更懂得如何展现倪妮的荧幕魅力,无论是十八岁的小凉夏,还是二十八岁的凉夏,无论是深陷爱情迷失自己的无措,还是重新找回自我后的自信,她都表演的丝丝入扣,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
而因为剧情设定,也因为穿越的时光并不久,可以让倪妮同时分饰两角,这对倪妮来说,也是个新的挑战,在镜头下,她并非一贯的完美,在最后落水获救的镜头中,她素颜上阵,苍白的脸庞甚至能看到斑点,但却让人感觉更加真实,深刻体会到她传达的情绪。
可以说,倪妮是真的会演的,她的演技,需要有一个好导演来开发,来衬托,而之前的种种烂片,显然浪费了倪妮的能力。
她还有更多的潜力亟待开发,大气妖娆的气质还有更多的荧幕形象、电影角色可以去挑战,期待她未来的两部电影,《悟空传》和《奇门遁甲》,相信可以突破她固有的小妞电影的影响,甚至更能打破她十三钗媚视烟行的印象。
希望倪妮未来,真的要好好挑选剧本。
电影《28岁未成年》改编自同名小说。
原著中,17岁的小凉夏穿越到28岁的大凉夏身体中,从此代替了大凉夏,虽然失去了十年的记忆,但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坦白讲,这个脑洞虽然很好,但故事的合理性就有问题了。
而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大面积的改编,除了保留年龄穿越这个脑洞外,几乎是重新讲述了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解决原作中很多的合理性问题——小凉夏穿越的力量来自于大凉夏食用的魔法巧克力,每次穿越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
电影的这种布局,不但完整展现了凉夏在不同年龄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作为女性所要进行的性别叙事。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女性导演的作品,就意味着银幕上的叙事表达会处于女性视角,而这种视角所体现出的便是女性的立场和女性意识。
传统的男性叙事是什么样的?
以文艺片《喊山》为例,虽然故事的中心是神秘的女主,但这个女人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
无论是凶残的人贩子还是仗义的山村男子,甚至于村里的族长乡老,无一不基于自己的立场去处理女主角,而女主角始终无力去反抗这种被男性主宰的命运,只能被动选择似乎对自己来说更有利的一种处理方式。
对于男子而言,似乎道德并没有要求他们恪守对女性的尊重,而是可以基于自己的利益去决定女性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权对女性的定位是女儿、妻子、情人、母亲,是一种身份地位的符号,而不是个人的存在,“三从四德”、“妇道”、“贞女”、“烈女”等,就是父权社会对女性树立的榜样,即女性是“他塑”的,女性长期被钳制在这样的规范中,并不自觉以此为标准压抑自己。
在父权文化中,强调婚姻、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即男性是最主要的,是“主体”女性成为一种附属品,是一个“他者”,处于被动的地位。
《28岁未成年》中原本的大凉夏似乎被设定为这样一个带着旧式思维的中国传统女性,对她而言,猫粮先生就是她的“事业”,而婚姻则意味着对这份“事业”的保障。
原著小说是通过弱化猫粮先生的存在感,简单地消解了男性权威的绝对话语地位。
而电影中,张末导演也对大凉夏的这种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她却没有简单地通过让猫粮先生“缺席”来解构男性话语权,而是煞费苦心地设置了凉夏另一段分裂式的人生,以完成女性叙事对全片的主导。
传统的戏剧叙事中,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都殊途同归地为限于感情困局中女性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最强烈的反抗方式——出走,而对此行为比较常见的一种解释是: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就过不下去,女人若是总将希望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男人身上,到头来伤害的只有自己。
往前看,风景才会更好。
《28岁未成年》显然是汲取了上述理念——大凉夏在小凉夏的带动下,重拾画笔走上了一条自立之路,也走出了对猫粮先生的执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走”。
这个故事简单直接地告诉女性观众:女性的幸福必须首先建立在自立的基础上,如果首先从思想上就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赖的话,那你所受的伤害就是你自找苦吃。
但导演在处理凉夏的分裂状态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俗套,即女性无法离开“爱情”。
小凉夏的出现,虽然让大凉夏摆脱了生存困境,然又让她陷入了一种在两性视角上来看都处于两难的道德困境之中。
如果说大凉夏对于猫粮的执念是错,那么小凉夏对严岩的纠缠又何尝不是一种错?
如果说女性在感情困局中不得不选择出走后,又陷入了另一番没有结局的感情困局,既是“爱情即人生”的反抗者,又是“爱情即事业”的屈服者,那么这种自相矛盾、自我分裂的情况,是否反过来消解了电影原本饱满的女性叙事呢?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作为一部商业片,《28岁未成年》必须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妥协。
相对于其父将女性完全置于“凝视”的客体,张末已经在尽力将自己女性导演的意识最大程度地贯穿在影片之中了。
希望张末能够在未来将自己女性导演的叙事意识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拍出更好的女性叙事作品。
从这部电影中能够比较深刻感受到倪妮演技的突飞猛进,她将活泼开朗的十七岁的小凉夏和成熟稳重的二十八岁的大凉夏都演绎得恰到好处。
在发现了那盒巧克力的奇妙之处后,大凉夏与小凉夏之间身份的转化开始越来越频繁。
为了收获绘画带来的荣誉感,小凉夏逐渐愿意帮助大凉夏完成任务,大凉夏也逐渐愿意多给小凉夏一些时间。
每个人似乎都渴望回到曾经,能够更加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地生活,却往往忽略了长大后所收获的一样能带给自己幸福。
整部影片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也让观众在欢笑声中深刻感受到凉夏逐渐成熟的心境。
结尾男主裸奔向女主求婚的镜头也让观众感觉非常感动。
倪妮真的是好看,剧情真的有点傻逼了。边看边觉得是在洗钱,结果到最后发现导演是张艺谋女儿,OK……
挺不错的女性励志电影,不明白为什么分低,本来是冲着霍建华,可是最后裸奔那一幕真是让我不忍直视,王大陆要是不吃孩子还真挺帅的
吸毒少女的YY
比预想好看很多,创意不错。
倪妮演技不错啊
为什么我看哭了!这片豆瓣评分有些低,我心里是有7分的
有时搞笑,有时像恐怖片,倪妮还是好看的。
远超预期,当然,这都是托糟糕预告片的福……
有看戲的時間幹點什麼不好。
为了见华哥一面,买了见面会的票。华哥匆匆来匆匆走,看的出来很累。小粉丝很满足。意料之外的是电影很好看,第一句台词直接戳中我的小心脏。我叫凉夏,像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多天一样,在他醒来之前我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优。像过去的的三千六百五十多天一样,他还是那么帅。她是有多爱多爱这个男生~
讲真这类电影演多了让人看得毫无胃口,剧情没有亮点,演技稍显浮夸
还以为编剧想写的是17岁的凉夏自信张扬无畏,只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不会取悦任何人,没想到还是个恋爱脑,只不过从霍建华倒退回了王大陆。电影有想表达女性意识觉醒的意愿,但是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好像是因为被男人伤害多了而被迫觉醒,并非自觉。(不过倪妮好好看呀!
要不是王大陆狗血了一段,会给得更理直气壮。更喜欢重返二十岁的爱情戏。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失去,总是最珍贵
果然导演对爱情的认知很像未成年
其实还蛮好看,如果是一群外国人演估计分数能上7分,不公平....就是故事里为什么一个27岁的自己碰到17岁的自己好像碰到陌生人一样,完全不了解。不应该是种似曾相识,近在眼前却远去天边的感觉?
倪妮没以前好看了,还做作,王大陆从少女时代穿越来的吧,霍建华面瘫欠揍,唯一能看的竟然是马苏,能信?
看多了鸡汤文章,还没怎么看过鸡汤的电影,尤其是女性的鸡汤电影,没想到28岁未成年这部张末导演的电影,居然还挺好看,感动中也有笑点,笑过之后能让人思考
倪妮还是有演技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把这两年任何场合都不变的眉形改一下就好了,造型的重复其实也是一种懒惰呀。剧情不狗血,每个女孩成长都会有点感同身受的事,做自己还是做别人定义下的你?
三星纯给倪妮自由转换17、28的演技,毫无违和感,自然精准,完全就是两个人。关于剧情剧本,low,夸张,而且到后面裸奔啥的什么鬼,就因为前面提到过所以一定要拍完全?毫无必要狗尾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