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The Scapegoat
导演:韩晶
主演:胡杨,李自超,栗军,王陵志,殷成翔,周勇,张晓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简介:1931年7月23日,由南京开往上海的京沪铁路线上的火车包厢内,坐着中华民国财长宋子文和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300公里外的上海火车站北站,国民党内的“反蒋派”疏通“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日本“魔法军人”田中隆吉勾结上海黑帮势力,即将在这里上演一幕惊天血案。枪声响起,人群惊散。然而,中弹倒地的却是另一位穿戴同款衣帽..详细 >
算是比较有趣的历史纪录片,能让人觉得有悬疑性,从第三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画面场景是比较有意思的。缺点呢是内容稍微有点空泛,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纪录片,还有现代画面的乱入。
即便如沙尘般的微小生命,才是汇聚成大时代的真正原因。
代入太多创作者的情绪,导致整个片子显得主观性很强且拖沓,但用这种新方式去还原一个历史事件不失为一种纪录片的新突破点。
念在唐腴胪当了双重替死鬼的份上,就原谅了你80分钟的唠叨。要把纪录片艺术化就去看看《大师》系列怎么拍的,要把故事讲好就认真拍电影。相对主义的历史故事还不如去复旦听一节邓杰的历史课。不过铁路博物馆看起来很不错,值得一去。
emmmmm......哇 这纪录片真难看啊
电影风格的纪录片,会比较好看点,但是也造成了不伦不类的感觉。历史细节上做的还不错,史料真实。
这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呢?这是历史还是人物传记呢?刺杀,误会,巧合,还是宿命?都是又或者不是好精巧的讲故事方法。
果然是女导演,真够矫情,这么精彩的素材拍成这样。。。 难道历史的反思比不上一个死鬼的呻吟?
像纪录片却又不够严谨,再现场景,穿插进当下的走访以及两个讲述者画外音追溯事件始末。不过,历史中的大波澜都是由一个个巧合似的浪花推动的。唐秘书、"小泥鳅"、门房这些小人物不经意的一次举动,偶然中改变着当时内外政界的走向。
第一视角纪录片 还是比较精彩
要是一直好好讲故事 四星是可以的 那反感中间毫无意义的现代穿插赤裸裸注水[白眼]
响彻北站上空的两声神秘枪响,厉害了
第一次看这种电影,比情情爱爱的有意思。大时代里,每个人都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能卑微地活着已是幸运,看明白了这一点,会抚平许多意难平。
有意思的,纪录片式的故事
历史没有假如
3.6|这段历史真的很迷人 冲着“民国第一首富”去看的。结果这个女导演也很“迷人”,好好的纪录片竟有了“老梁故事汇”既视感,全片全部靠旁白,无数个缓慢的慢镜头,定格加大段的故事,看不到什么动态场景,我越看越迷。这位女导演还在每个“小故事”后面加上了自己硬核散步的片段,各种特写和扮美,有些尴尬。我一度怀疑这部电影的类别,算是很好的历史事件科普吧😑
故事整体画风是幽灵告诉你脸盲不要去玩什么刺杀……老北站那条线可能在凑时间。bgm和镜头剪切完全负分滚出。
GOOD!独特的讲述方式,充满深意的英文名字,证明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插入的现代镜头更像是餐后甜点
让唐腴胪来讲述整个事件,是《刺宋》最具创意,也最为高明的艺术处理策略。在历史的洪流中,这起没有成功的刺杀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唐腴胪来说却是一次无妄之灾。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吊诡:历史不会记住那些没有成功的“重大事件”,也不会记录那些卑微的小人物,但小人物对于历史来说并非可有可无。甚至,在小人物身上可能承载了重大的历史后果,小人物的亲人也承担着在历史长河中不足为训,但对于个体来说力逾千钧的伤痛。
认真讲故事的纪录片,胜过很多故事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