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电影《三太太》以清新、婉约的方式诠释男权压制下女性的卑微人生。
中国影史上这类题材很多,但风格却迥异(如《大红灯笼高高挂》)。
以十四岁女孩的视角观测被严重物化的女性不幸,女性只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生育的工具,被奴化物化,没有尊严可言。
在表面的平静中隐忍的反抗,独特的视角与多处静物、自然的隐喻,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热带风情画卷。
女性的身体仅有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小牛的分娩、三太太的生产、蚕宝宝的生命律动都隐喻着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蓬勃生机。
在白丝缠绕的茧中挣扎的蚕,是众多女性无声反抗的象征。
小女儿幻想着长大后变成男人,也娶多房妻妾。
二太太与大少爷的乱伦、三太太对二太太同性爱恋的表白等都是难以言喻的抗争。
天然的生命之力如此汪洋恣肆,那被退婚的处女新娘却在青山秀水间以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乃父一句:“你就这唯一的用途也做不到。
”把女性的尊严、生命肆意践踏蹂躏。
清新的风吹拂着嗷嗷待哺的女婴,三太太那幼小的无助身体哺乳着将面临同样命运的女儿,她不可避免的沦入物化哀歌的轮回。
另一个名字叫《落红》落红的另一层意思 很隐晦所以这是部有点隐晦且少儿不宜的越南电影和我之前看的那部比起来 这部好看多了电影主要就是抨击两个陋习一未成年少女结婚生子 二是重男轻女思想
女主角就是只有14岁 千里迢迢嫁给富豪成为了三姨太 然后发现作为女孩命运悲剧最终带着刚生不久的孩子逃离寻死虽然电影最后开放式结局不知道死没死这个家庭里的女人们都是不幸的大夫人虽主管家事 但却许久不被丈夫宠幸生下唯一的儿子 以为能靠着儿子高枕无忧没想到儿子却和二夫人搞上了 不愿娶妻害得别人十几岁的姑娘自杀了重新怀孕却流产了 害怕女主生儿子 抢地位二夫人长得最美 懂的最多 温柔大方可是接连生了三个女孩 就被冷落了不甘寂寞和大少爷开始了乱伦 不过幸好没有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戏子夫人一样落了个很惨的下场但她二女儿觉醒了 将一头长发剪去的时候简直不能再酷了
三夫人是女主角 未成年就要经历男女之事被男主人命令调教 明白要生儿子才能生存后面撞到了二夫人与大少爷的禁忌之恋发现自己爱上了二夫人 对大夫人产生妒忌最后生下女儿 不想让她重蹈覆辙 逃离寻死
最惨的莫不过是被嫁给大少爷的女孩因为被退婚 被父亲认为是可耻之人不让她再回家 辱骂她 不要她最终寻了短见 可是明明她才十几岁的花季这个家的男人也是不幸的 也是让人唾弃的还有那个小插曲的出现 催化了女主角觉醒导演好文艺 很多镜头拍摄的很隐晦很意境后半段那梦境简直深奥 不仔细看真看不懂二夫人真的太好看了 我都爱上她了
“女孩子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花但总有人觊觎着将花摘下有人珍藏 有人玩腻就丢 有人喜欢破坏花不再美好 还被人怪罪花做错什么 花只是吃了那女孩”
剧情很平淡,封建旧社会里被符号化,被禁锢的女人们的处境。
没有人会喜欢这种被压迫的感觉,没有人会不想要反抗。
但这种封建父权却从古至今不曾被彻底颠覆,甚至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仍会有女子应传宗接代,三从四德的思想不时涌现。
即使不便明说,那暗涌的优越和压迫还是会出现在不少人的家庭里。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如长在脑神经上的毒瘤。
我想现在单身不婚女子群体,就如电影里抱着孩子逃离的三姨太,就如减掉长发的女孩小闲。
而质疑你的社会和那些邀你入围城的人就是这弥留不散,苟延残喘的封建裹挟。
我现在已经很难得静下心来认真观看一部影片了。
而且这部影片评分不高,之前看到我是跳过了的。
但还是被电影的海报画面吸引了。
海报上就是电影的主人公三姨太,她坐在舟上,于青山碧水间,前往遥远的乡郊夫家。
清晨的阳光斜斜的打在她的侧脸上,水面粼粼的波光映衬着她,她周身笼罩着一层柔光,如阳光下少女脸颊上透明的细小绒毛。
这位三姨太其实长得不算美,但开篇的这个影像,把所有少女的纯真和美好都捕捉到了。
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之最,应是这般不染纤尘的少女。
影片中明暗更替,场景画面的转变自然而然地推进了时间和剧情的变化。
翠绿环绕的溪水边,粉衣罗裙梳洗的女人们。
小栓窗前,素色罗帐下,打闹嬉戏的少女。
画面明亮,有流水声,有山谷里的鸟叫声,女人和女孩们脸上的欢笑,被阳光照射得明晰透亮,像一束束打在心上的光。
情节低转处,远处的青山如墨,空气里是延伸的浓雾。
真如林夕的歌词里说的“天青色等烟雨”。
雨后烟雾笼罩的清晨,被风吹动薄雾尽染的空气。
一帧帧都是让语言描述失色的极美画面。
除了主题的压抑,这部片子是一场美好的视觉享受。
在影片中,刻画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姨太太形象。
大姨太从不肯打破规则,小莲与小云关系最好,她愿意在小云身体不适时照顾她,却被大姨太说了一通。
因为在她的认知里,有些事只能是下人去干的。
而姨太们,彼此之下也有自己的界限。
她已经看破了人事,清楚地知道 身为女人,在大院里不会有什么地位,除非能给老爷生一个儿子。
好在,她有了大少爷。
二姨太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人,她不顾身边女仆的眼光,毅然选择了与大少爷在一起。
然而,在大少爷结婚的前夜,她也抛弃了大少爷。
因为,这种爱情本就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两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不可能得到认同。
同时,她与主角之间产生的情愫,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
毕竟,要她先后爱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也太魔幻了。
当然, 也正是因为她这种多变的感情,也证明了,她看似活明白了,其实根本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主角小云,在刚嫁入大院时,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毕竟才14岁。
在与能够做她爷爷的老爷同房的时候,她的世界观崩塌了。
她不明白其他两个姨太是如何接受如此高龄的老爷的,她们却说,习惯就好。
对于她腹中的孩子,原本她一直向佛祖祈祷,一定要生下一个儿子,要想在院子里抬得起头,生不出儿子的女人肯定是不行的。
可惜造化弄人,她生了一个女儿。
看到女孩因为被大少爷拒绝,无处可去后只得自杀,她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等待着她的自然也只会有悲惨的命运。
至于得知大少爷秘密的老妇,她也曾经有过自己心爱的男人。
可惜面对现实,这些誓言都不重要了。
影片很隐晦地还塑造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小闲。
小闲在看到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时,愤怒地朝着她们大喊,甚至还拒不认错。
之后,她祈祷自己能够变成男人,并且在影片的最后,剪下了自己的一头长发。
尽管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但她好在愿意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努力。
而她,将会是故事结束后,整个大院里的反抗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影片并不会将女性作为主要的视角,她们往往扮演的角色是被保护,被拯救的对象。
影片却大胆地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角度,并且将故事顺利地讲完了。
我是一名b站up主,专门做影视解说,写影片也是想来豆瓣,让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段影评是我的视频文案。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哔哩哔哩搜 吉法师。
19世纪末的越南乡郊像透明的玻璃,14岁的女孩像一张白纸,坐着小船摇啊摇,怀着好奇嫁人了。
如果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表现的是浓墨重彩的荒唐,那么《落红》是淡雅的图穷匕见。
看前者像看戏,高潮迭起;看后者像经历,静水深流。
《落红》表现的主题与《大红灯笼高高挂》高度一致,表现的角度却截然不同。
可能女生更能够感同身受。
女性间的窥视是这样的,女性间微妙的关系是这样的,女性悲伤和懦弱也是这样的。
看东西不能脱离时代背景,那个年代的女孩没有现在的社会地位,自然很难养出现在女孩的性格。
但是那个社会的吃人的嘴脸太明目张胆了,不管你顺从还是偷情还是反抗,全都死路一条。
你都会发现,活下去就要竭尽全力。
我觉得《落红》的思想境界更高。
因为你无路可逃。
无处可逃的时代悲歌——《落红》
今天聊聊越南电影《落红》。
片名Vo Ba / The Third Wife (2018),别名三太太/小三妻(港)/ 第三夫人与发饰。
越南是我们的邻国,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并不多。
提到越南,大家想到的除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剩下估计就是越南逃跑新娘了吧。
正好这儿有一部越南电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下邻国。
这部《落红》通过女性视角看待越南社会,让我们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影片也荣获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落红》将时间设定在十九世纪末,讲述在越南乡村一个地主家中发生的一段故事。
年仅十四岁的小云刚刚成人,便被父母嫁给进地主家。
在这里,她满满地察觉到了自身命运的不幸,性别意识逐渐萌芽。
究竟是反抗还是屈从,人生的幸福和希望又会在哪里,年幼的小云何去何从,一切都留给观众们无尽的思考。
《落红》全片波澜不惊,像极了含蓄的东方人。
但细细品来,我们都可以读出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旧社会不同阶级自然生活状况天差地别,即便是同处地主阶级的人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在抑郁之中。
作为关注旧社会女性的同类型影片,《落红》很容易让人想起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按照《落红》导演阮芳英的说法,影片是根据她曾祖母的真实故事改编。
在《落红》中没有妻妾争宠的过程,三房太太都能够比较和谐地相处,大家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勾心斗角方面,更多地是操持家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小云嫁入地主家后,才第一次见到大她十多岁的丈夫。
年幼不更事的小云对一切都显得十分好奇,她只会按照别人教的去做,并不知道自己未来。
好在小云十分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
大太太因为生了儿子,母以子贵,在家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二太太则连生了女儿,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些细节从家里老爷和佣人的态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于是小云也暗自下定决定,自己一定要生一个儿子。
女性的诉求在这里永远得不到重视,女性被严重物化。
在这里,女性不过是一台行走的生育机器罢了。
老爷对小云的态度也是当做玩物一般,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谈不上什么人格尊重。
小云的落红是她能够进入主家的通行证,只有验证合格了才有资格在这里生活下去。
14岁进门、15岁生养的小云也不过可以传宗接代的一房太太而已。
地主老爷对女儿想买新衣服的诉求充耳不闻,心里正想着给适龄待婚的儿子买匹马。
女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成人后,就要嫁给别人家里做太太或者小妾了,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永远只是亏本买卖,花在儿子身上的钱还在自家家里。
除了生理被严重压抑外,心理也同样遭受压制。
女性在这里除了帮忙做做农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精神生活几乎为零,追求爱情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如同《雷雨》一般,小云撞见了大太太儿子和二太太的野外苟合,她没有选择告发他们,而是在试图理解两人的行为。
家中长工和女仆发生关系,女仆未婚先孕,成了家族丑闻,于是女仆被剃度送入寺庙,长工因为还可以当做劳力,便被主家鞭挞。
男性女性在这里永远无法快乐开心地生活。
女性长大成人后就一定会被送出去嫁人,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嫁得远话再也见不到家人。
男性长大成人后就成了新的传宗接代工具,娶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女人,再努力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不甘心的小云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这样活下去,于是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
无声的抗争看似平静实则很惨烈,但凡能够看到生活希望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抗争方式。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发掘。
这是小云的不幸,也是婴儿的不幸,更是时代悲哀的缩影。
任何怀念旧社会的人都是以为自己活在统治阶级,并没有想过自己是社会底层的情况。
想要避免这些悲剧,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可能。
时代悲歌,无处可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无处可逃的时代悲歌——《落红》
今天聊聊越南电影《落红》。
片名Vo Ba / The Third Wife (2018),别名三太太/小三妻(港)/ 第三夫人与发饰。
越南是我们的邻国,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并不多。
提到越南,大家想到的除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剩下估计就是越南逃跑新娘了吧。
正好这儿有一部越南电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下邻国。
这部《落红》通过女性视角看待越南社会,让我们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影片也荣获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落红》将时间设定在十九世纪末,讲述在越南乡村一个地主家中发生的一段故事。
年仅十四岁的小云刚刚成人,便被父母嫁给进地主家。
在这里,她满满地察觉到了自身命运的不幸,性别意识逐渐萌芽。
究竟是反抗还是屈从,人生的幸福和希望又会在哪里,年幼的小云何去何从,一切都留给观众们无尽的思考。
《落红》全片波澜不惊,像极了含蓄的东方人。
但细细品来,我们都可以读出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旧社会不同阶级自然生活状况天差地别,即便是同处地主阶级的人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在抑郁之中。
作为关注旧社会女性的同类型影片,《落红》很容易让人想起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按照《落红》导演阮芳英的说法,影片是根据她曾祖母的真实故事改编。
在《落红》中没有妻妾争宠的过程,三房太太都能够比较和谐地相处,大家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勾心斗角方面,更多地是操持家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小云嫁入地主家后,才第一次见到大她十多岁的丈夫。
年幼不更事的小云对一切都显得十分好奇,她只会按照别人教的去做,并不知道自己未来。
好在小云十分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
大太太因为生了儿子,母以子贵,在家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二太太则连生了女儿,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些细节从家里老爷和佣人的态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于是小云也暗自下定决定,自己一定要生一个儿子。
女性的诉求在这里永远得不到重视,女性被严重物化。
在这里,女性不过是一台行走的生育机器罢了。
老爷对小云的态度也是当做玩物一般,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谈不上什么人格尊重。
小云的落红是她能够进入主家的通行证,只有验证合格了才有资格在这里生活下去。
14岁进门、15岁生养的小云也不过可以传宗接代的一房太太而已。
地主老爷对女儿想买新衣服的诉求充耳不闻,心里正想着给适龄待婚的儿子买匹马。
女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成人后,就要嫁给别人家里做太太或者小妾了,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永远只是亏本买卖,花在儿子身上的钱还在自家家里。
除了生理被严重压抑外,心理也同样遭受压制。
女性在这里除了帮忙做做农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精神生活几乎为零,追求爱情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如同《雷雨》一般,小云撞见了大太太儿子和二太太的野外苟合,她没有选择告发他们,而是在试图理解两人的行为。
家中长工和女仆发生关系,女仆未婚先孕,成了家族丑闻,于是女仆被剃度送入寺庙,长工因为还可以当做劳力,便被主家鞭挞。
男性女性在这里永远无法快乐开心地生活。
女性长大成人后就一定会被送出去嫁人,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嫁得远话再也见不到家人。
男性长大成人后就成了新的传宗接代工具,娶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女人,再努力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不甘心的小云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这样活下去,于是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
无声的抗争看似平静实则很惨烈,但凡能够看到生活希望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抗争方式。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发掘。
这是小云的不幸,也是婴儿的不幸,更是时代悲哀的缩影。
任何怀念旧社会的人都是以为自己活在统治阶级,并没有想过自己是社会底层的情况。
想要避免这些悲剧,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可能。
时代悲歌,无处可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基本上没怎么看过越南电影,遇到这部电影纯粹机缘巧合画面拍得很美,一开头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在这样的平和背后,却是小人物们沉重的宿命,以及他们想要摆脱现实的叛逆抗争片中对于身体线条和性感,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唯美描绘二太太春小姐真的太美了,饰演她小女儿小仁的童星也是演技爆棚这不是关于一个少女成长史的故事,也不是宫斗的地主家庭版尽管女性角色们有着自己的私心,处处都有点暗自较劲的味道,但导演依然没把电影做成宫斗题材,反而是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印象很深刻的是三太太小云(女主)难产,大太太给她做剖宫产,让人一度怀疑她是不是居心叵测(毕竟自己同时怀孕,却流产了),而后她抱着小云的孩子,很疼爱的样子让人觉得她内心其实没那么灰暗,可得知那个小孩儿是个女婴后,倒是让人有点不寒而栗:莫非她的愉悦和疼爱是因为小云没有生男孩儿,所以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
在电影里,女性的命运轻如草芥,她们没有选择,唯一的期望是生个男孩儿,这种草芥式宿命带来的无奈从二太太春小姐嘴里说了出来:"后来,我不再祈祷,因为命运占了上风"占了上风的命运让这样的无奈变成绝望后,表现出来的是小雪(刚过门的儿媳妇)的自杀,她没被少爷接受,但又回不去娘家了,尽管她在河边上吊的场景很有艺术美感,但是与她沉重的命运相比,这样的美感显得分外悲伤而作为年轻男性,少爷的命运也不太美丽,只不过他至少有得选就是了,他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反感:我不想跟素不相识的人结婚电影的背景是一个守旧的传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所有人在偷偷打破禁忌例如,二太太春小姐和少爷的偷情和爱情例如,三太太小云对于春小姐的拉拉爱情例如,最后小姑娘小仁拿起剪刀自行剪掉头发扔进河里还有最让人悲痛的是,小云最后抱着自己的女儿坐在河边,摘了一束有毒的颠茄放在女儿嘴边而这个母亲就在前一阵还是盼着生儿子的准母亲时,脆弱到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在佛祖前"保佑我是家中唯一生男孩儿的人"的祈愿导致了大太太的流产电影里还有好几处出现蚕的意象,不知道是不是有特定的含义,而且蚕的生活仿佛就跟小云同步一样(例如小云怀孕时蚕在产丝)
你14岁时,都在做什么?
读初中,写作业,暗恋隔壁班的谁,苦恼父母的管教,发愁朋友的小计较。
但对于少女梅来说,14岁这一年她成为了别人的三姨太。
电影的开始,就是梅坐在小船上从娘家嫁到陌生的婆家,这是一位本地有钱的富豪,但在结婚前梅从来没见过他。
19世纪的越南,女孩子一旦经历了初潮,就代表着“能嫁人了”,给予女孩自由思想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不过也就是嫁人后,是能做“大夫人”还是“二姨太”的区别。
嫁人前,女子被圈养在深宅大院里等待长大,嫁人后,女子被圈养在另一座深宅大院,等待怀孕。
这就是梅即将面临的生活,能不能生一个儿子?
和我们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太一样的是,在《落红》中,女人虽心切怀孕生子,但女人之间却并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
梅进去后,终日跟着大姐(大夫人)二姐(二姨太)在一起,她们教给梅许多事,许多14岁的梅不知道的关于女人的事。
如果说大夫人还带着一丝家中女主人的威严,那么二姨太在梅心中,是这个家中难得的依靠。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给予了女性分外的柔情,她没有让这些女人为了男性彼此厮杀,但导演也够心狠,她为这些女人斩断了所有的退路。
在梅逐渐融入这座大寨子的生活后,她也窥探到了这座宅子的秘密,她萌生了欲望,她萌生的嫉妒,她有了困惑。
她偷偷看到老爷和夫人的鱼水之欢,这让她感受到了占有欲的炙烤。
她偷偷跟踪二姨太,看到了二姨太和大少爷的禁忌之恋,她感到震惊。
但更让梅感到疑惑的是,前者占有欲的炙烤并没有让她更想拥有丈夫的爱,但后者二姨太的秘密却让她想念二姨太的拥抱。
但在越南的这个时代,一个女人爱上另一个女人,也不过是让脆弱更加脆弱。
此时,家中还出现了另一件大事,大少爷刚过们的妻子,上吊自杀了。
年青的大少爷并不想接受这位没见过的妻子,被退婚的姑娘成为了家族之耻。
这件事给了梅极大的震动,在这位刚过门就过世的少奶奶葬礼上,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未来悲惨的一生。
14岁的她,刚刚嫁作妇人;15岁的她,刚刚成为母亲;现在她做了一个决定,这样女人的一生,她不想再给女儿。
在葬礼结束后,梅一个人抱着哭泣的婴儿,走到了河边,她用一朵有毒的花给了女儿解脱的亲吻。
在我们平常看的大多数电影中,实际上完全以女性角度来讲述的电影,比例是非常低的。
女性习惯了成为『被观看的人』。
比如说,007的邦女郎,标签就是“美艳,艳遇”;比如说,正在上映的复仇者联盟,女性英雄就只能作为“辅助,助攻”;再比如说,今年的第一热门流浪地球,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妹妹,也是一个被拯救,被收养,被保护的存在,最终拯救地球的还是“父,兄”。
我们很缺像《落红》这样的电影,以女性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来看待自己的欲望,来看待自己的存在。
哪怕只是回溯历史,思考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女性的生存状况,也比让她永远只是故事里的陪衬好。
越南人看来还没大脑还没开化,演出这样无聊的电影,首先逻辑就混乱,这小女孩被拍的傻傻的,竟然最后毒死自己的女儿,也是厉害!
在者想学中国的尔虞我诈,可惜电影里真没体现出来,仅仅几个毫无逻辑的片段,也想揭露女人地位的低下?
看这个都要睡着,想拍唯美画面?
又想揭露封建荼毒?
导演大概都没理清楚想要表现啥…真是浪费时间,还好我是不断的进度条才看完的…哎…这里面唯一的看点就是大少爷和二姨太的故事……可惜不连贯且表现太少,简直拍成了青春爱情片…太失败了!
快进看完的
越南的电影人继承了法国丰富的电影语言,把亚洲南部这块亚热带气候地区的自然,人文以及人物情感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表达。
拍給外國人看的越南宣傳片,雨季、農耕、傳統服飾和食物(好看的絲綢肚兜),對不了解越南的我們來說的確都是新鮮的。但許多無意義的景象堆砌讓我無數次懷疑「湊時長」,好像沒有任何推動情節和表達的關聯。ps二夫人荣登本年度穿绿色最好看的女人
日子平淡如河流,内心却暗流汹涌,有柔软沉静的神秘诗意,有古老腐朽的庭院气息,二者糅成一出高潮不足的东方故事,余味悠长,却也少些滋味。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Great cinematography
生生死死,14岁就看完了,围绕着芭蕉叶,竹林,雾气,肚兜,地下洞穴里穿行,犹如在茧壳里的蝉蛹,一直等待流血的出口。情欲戏都拍得很东方。陈女燕溪还是最美的那个呀。
画面是陈英雄的滋味,整体气质保持的很好。比较稚嫩,但作处女座的话,确实挺好了。人家三个老婆关系如此和谐,给这片贴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或者《妻妾成群》的标签,怕是不合适吧。
为了引向主题零零碎碎讲了很多相关的点,特别是中间那段这里一笔那里一笔,我都看乱了。直到结尾仿佛出路只有生男孩或自己变男人?让人感觉怪怪的所谓觉醒。画面好看
原来男尊女卑是世界通用。不过这拍得也太像广告片了。
越南版《妻妾成群》,导演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大红灯笼和阅尽陈英雄,甚至陈女燕溪也鼎力相助。女性觉醒绵软无力,还是玩的东方主义的噱头。全程我都在替12岁小女主担心,这么小都开始拍船戏还能好好上学麽…
一些都是朦朦胧胧的
极具东方美学幽玄气质,静美得像是一瓢水。情欲,权力关系下的男女关系,自然中的生死轮回,都拍得很有魅力。张力不足,但我想是因为这是一部太过女性主义的作品。镜头、剪辑和音乐都很好。相比于港版译名《小三妻》,大陆版《落红》太值得一提,既是越南男权机制家庭下May的自我奉献,也应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很喜欢。#香港亚洲电影节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歌,最后两个女性的反抗,果然是女性导演,摄影加分,二姨太和小女儿都很有东南亚女性特有的味道.85/100
话本子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人,男人女人男男女女。
男尊女卑的落红
当西方已不能再寄希望中国产出这种封建礼教压迫女性题材的影片时,又把目光投向了越南
不好看
虽然很温吞无力,但美是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