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丹斯看了首映!
画面、故事、对白和立意都很棒,想成为这样独立、有趣、勇敢的女孩子。
田园风、作家、独立女性... 超级适合奈特莉了。
大热的IP,追逐的人群;平权意识的抗争,独立意志的觉醒;一百年过去了,很多事情今天也还是在发生;起码这个将妻子作品占为己有的丈夫,在妻子大胆前卫的舞台表演遭倒观众大喝倒彩时,能够大呼Bravo
凯特·奈特莉下海演姬片,看到最后只想说:真特喵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ES拉拉影视】,附电影资源,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些女生,本来人家“直得好好的”但就是对小姬仔们有着致命吸引力。
比如说:娜塔莉波特曼,2005年时出演电影《V字仇杀队》剃了一个凉爽的光头,小萝莉秒变小正太,圈了一波迷妹粉。
在迷妹们的满心期待下,终于,这位大姐2010年与米拉库尼斯在电影《黑天鹅》中上演了时长2分多钟的姬情戏码
对此,本迷妹表示:很羞羞但灰常满足!
而今天电影的女主角,也是绝对是小姬仔们日常YY的女神之一!
她就是—凯拉·奈特莉,而她终于“下海”演姬片啦!
今日推荐——《柯莱特》
凯拉·奈特莉,一个标准的英伦范儿文艺女青年,必须表扬一下上面这张《柯莱特》的海报,我凯拉女神的脸简直是放大的美!
从最初的《傲慢与偏见》到《加勒比海盗》再到《Begin again》,这位英伦Lady将淑女该有的端庄典雅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性格中的不羁与放纵却日益明显。
虽然一直搭档的都是各种好莱坞男神,但总觉得凯拉的电影里似乎少了什么?
直到有一天,看到她与黑寡妇拍的这组照片,才恍然大悟:这么好看的小姐姐怎么就没拍过姬片呢!
(表白我k迷人的小腹肌)Finally,我们等到了《柯莱特》!
剧情介绍:(以下内容包含大量剧透,慎入!
)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小酷酷建议大家做好以下三点思想准备:NO.1:请抛弃你的三观和节操。
(毕竟19世纪or上流社会人的价值观可能和大多数人有点不太一样)NO.2: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姬片。
(但基本可以满足你们想看女神搞姬的需求了)NO.3:片里有个烦人的老头是凯拉的丈夫,他会贯穿影片始终。
Well,在做好这三项思想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愉快滴看片啦!
所谓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可能感觉都不尽相同。
而我在这部电影里依旧看到两个字:女权。
同属反映19世纪末的电影,如果说,昨天的《丽兹》(点击蓝字可跳转)讲的是对“父权”的反抗的话,今天这部电影则讲述了柯莱特与“夫权”的抗争。
不同于《丽兹》中从一开始就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这部电影则更像是温水煮青蛙。
柯莱特最初对丈夫一步步的隐忍和妥协,让你一度觉得想骂街,而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愤怒和不甘在最后一刻如火山爆发般喷泄的时候,你才终于长舒一口气:真特喵爽!
根据柯莱特的内心成长历程,我们暂且分三部分来讲述一下这部影片:第一部分:倔强少女初为人妻影片开头,乡村的早晨,一只调皮的橘猫,和一个慵懒的身影,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请问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猫的女同性恋么?
)这美好的场景并没有延续多久,睡梦中的柯莱特被妈妈叫醒,因为她的“未婚夫”Willy要来了…
来自大城市的Willy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景象,见多识广、才华横溢,这样的男人对一个单纯的乡村女孩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于是,怀着对爱情和大城市的向往,柯莱特离开了家乡与Willy结婚了…初到巴黎,柯莱特觉得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酒会上逢场作戏的虚伪嘴脸,还有结婚没多久就背着她偷情的丈夫…
此时的柯莱特只是本能地将丈夫臭骂一顿,并跑回了娘家…冷静后的她居然说服自己要“适应婚姻”…而巧言令色的丈夫几句敷衍的道歉居然就把她哄好了?!
果然还是太年轻!
看看Willy被捉奸时为自己辩解的言语,这段位比渣男何书桓高出不止一个级别啊!
第二部分:混迹上流社会的风流少妇毫无疑问,柯莱特是爱Willy的,爱他爱到宁愿将自己废寝忘食写出来的作品拱手让出,只为满足Willy的虚荣心。
在她的作品大获成功后,柯莱特也逐渐融入了巴黎的上流社会。
不同于初次参加酒会的窘迫,此时的柯莱特已经可以轻松驾驭逢场作戏,甚至当着丈夫的面与酒会的男人、女人调情!
这个时期的柯莱特女权思想已经逐渐生长:男人可以四处风流,女人也可以找找乐子呀!
不过,尴尬的是:浪荡的夫妻两居然找了同一个情人?!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发现你的情敌居然是你老婆(公),会是怎样的情景?
这个情人就是柯莱特在本片中的第一段姬情对象啦,不得不说我凯拉女神还是很会撩哒!
先是明目张胆的眉目传情
接着撩拨刘海
终极大招当属文艺青年的撩人情话加霸道强吻啦!
第三部分:自信强大的独立女性前面讲到柯莱特的第一段姬情,那说明还有第二段儿呀!
可以说,这位第二段姬情对象Missy对于柯莱特最终女权思想的爆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Missy一个相当女性化的名字,然而Missy本人的言行举止和打扮却是十分中性化的,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女人穿裤子上街都有被围殴的风险。
不同于Willy对柯莱特占有性、掠夺性的爱,Missy欣赏柯莱特的才华,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也是在Missy的鼓励下,柯莱特摆脱丈夫,从事大胆的戏剧表演,靠自己赚的钱养活自己。
而尽管这时,柯莱特与丈夫的婚姻名存实亡,但她仍不愿与Willy彻底决裂。
而当Willy未经柯莱特的许可,将她千辛万苦写的《Claudine》系列小说版权廉价卖出时,柯莱特彻底爆发了!
她终于认清这个男人虚伪的嘴脸,那些“爱她”的甜言蜜语掩盖下的是他对她赤果果的利用,柯莱特于Willy而言,只是一件满足虚荣心的花瓶,一个可以免费剥削的赚钱机器…不得不说,女神发飙臭骂渣男的场面还是极度舒适的!
影片的最后,柯莱特终于对Missy说出了那一句久违的“I LOVE U”,也勇敢地奔向没有Willy的人生。
本片豆瓣评分7.8分,撇去同性元素不说,单纯从一部传记电影来看也算的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啦!
还没看的小伙伴们去一睹为快吧!
-End-文案来源:小酷酷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来源:弯弯字幕组&远鉴字幕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ES拉拉影视】,附电影资源,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As a writer, I feel her. I feel the story. A story that many criticize to be dry and dull.For me, the vibrance and mania of a writer’s mind can only be found in her words. The observable externality of her existence, however, the days, the conversations, the foot steps and the sleep, are allowed to flow by in an uneventful manner.Scenes of affections, shames, ambitions, doubts, repulsion, and all possible feelings, do not have to be visual treats for us to watch.Excitement is not necessity. Honesty i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which is the honesty to one’s own existence.The stories she tells are not stories. They are SHE.The movie about her is not a story. It is an invitation to her life as observed from the outside.If you fail to see the brilliance and subtlety from the outside, maybe it’s because in your life, you’ve never lived her kind of the inside. My kind of the inside.
柯莱特在巴黎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城里人的打扮精致入时,但Colette不为所动,她只觉得城里的人虚伪做作,城里也没有乡村那般开阔自然的风景。
嫁给城市里的从事写作的男人,这在普通人眼里,是一个乡村姑娘的福气,应该感恩在心才是。
见到城市里的太太小姐们,两眼放光,赞美之辞不绝于口。
如果男人出轨呢?
知而不言,但求相安无事。
Colette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和母亲的谈话里,可以看到一个尽力袒护丈夫,一切以保卫婚姻为目的的柯莱特。
但当她渐渐熟悉了巴黎的生活,渐渐发现了城里人的思维模式后,她也不再是那个单纯天真、轻信别人的小女孩了。
发现丈夫出轨,她策划一个解决方案,迫使Willy不得不选择重新和她同一阵营。
面对相似的境遇,主人公是不是拥有充分的自信、勇气、智慧,决定了故事后面的结局,所以柯莱特能在她有意保留时保住她的婚姻。
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当命运和天赋巧妙结合大城市从不缺少机会,写作得好可以出版,表演得好可以登上舞台。
命运给了Colette一个机会,一个展现她天赋的机会。
丈夫是作家,却并无写作才能。
为了应付交稿,鼓励她写。
让Colette成为传奇的,就在于处女座即成名作。
她本人源自真实生活经历和内心诉求的克洛蒂娜系列,经过Willy这个出版页老鸟的润色,便成为一部真情实感且不乏阅读乐趣的畅销书。
反观自己,无产阶级的起步条件固然依然极其有限,但时代已经把我们的路拓宽了很多。
若看爽文爽剧时愿意相信自己和主角一样天赋过人、运气爆棚,在现实中,何妨保留那一点自信、一点乐观,以及主角们非同一般的意志与勤奋。
男人的手段Colette最突出的头衔,就在一个“女作家”,且不论前面加了几个形容词。
男作家不少见,女作家却稀少而值得一提。
但正如本文开头说的,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为什么男作家不少见,而女作家稀罕?
其实,如果Colette不曾令人意外地努力争取自己的署名权,就算她写出了克洛蒂娜,我们也不知道Colette。
因为Willy无耻地独占署名权。
这种行事,超出了天真单纯的女孩的想象。
正如很多或年轻或不再年轻的天真女孩,受男人捉弄欺骗却不自知。
她们想也想不到可以有人这么无耻。
在她们心里,她们注定和英俊的少年相知相爱,结婚生子,然后相夫教子,白头偕老。
她们相信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被解救的Colette有些人天生有闪闪发光的羽毛,但后天生长的环境不足以养育和展现他的羽毛,就像《被解救的姜戈》里的姜戈,还有Colette。
在乡村长大的Colette心思单纯、保卫婚姻。
在巴黎生活久了的Colette,写出了克洛蒂娜,智斗军火商夫妻俩,登上了舞台,争到了自己的著作原创权。
在这个当下(本文作于2021年),那些吃过原生家庭的苦的人,如果可以,请你们向着更好的世界前进,被解救的你们,大有可为。
(不算影评,只是记录观后的想法)或许第一次去巴黎派对之前穿不进昂贵的红色晚礼服就预示着Collette的与众不同和特立独行。
Willy虚伪自大,却也一手培养了Collette,使小说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最终终结这一切的也是他。
Collette才华横溢,率真果断。
开始还甘于在Willy身后,但也终于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和Willy面对面谈判。
Missy帮助Collette成长,多次点醒Collette。
开放式婚姻感觉是个成熟的主意,如果背叛无法避免的话,这样既能享受婚姻益处,又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后来Collette的成功证明,没有Willy,她一样可以被接受,一样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柯莱特 (2018)7.62018 / 英国 美国 / 剧情 传记 历史 / 沃什·韦斯特摩兰 / 凯拉·奈特莉 多米尼克·韦斯特
又是一部女性主题,传记的形式挺讨巧的,只是觉得影片风格 氛围有些中规中矩,KK英伦腔有点出戏,没有法国人骨子里的不羁 浪漫 随性 恣意。
又或许是时代原因?
Collete和Willy之间微妙的感情张力很吸引我 总是让我不断的想到致命女人里以跳tango比作婚姻 前期或许更偏向艺术家的奉献精神 混淆现实与艺术 拿作品沟通 连出轨都要编排舞蹈剧作为‘scandal’供人消费。
不能否认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 但我分不清到底是因为作品碰撞出的激情还是控制与被控制者间牵丝戏般的互惠互利可能因为更多侧重女性自立这一方面吧,感觉对女性间的微妙情感诠释略显不足,从观众视角来看 没说两句话就上床 不免让人觉得是为了姬而姬 打着传记的名头强行扯上LGBT但Missy的那句‘that's not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but i ll take it for now’真是 性感的令人上头当然,就冲KK搞姬 这个五星也值...
关于《柯莱特》,还要从前段时间热度很高的《燃烧》说起。
女主角在晚霞面前脱去上衣,翩翩起舞的镜头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年度瞬间。
女主角的这一举动如今被人们看作是自由、开放、酷的象征。
但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要放在几十年前可是犯法的。
那时,女性只能穿女性“该穿”的衣服,为了追求细腰要过分束腰,只为满足男性的审美。
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最初的柯莱特是矛盾的,她在丈夫偷腥后毅然决然回娘家,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又突然退缩,最后原谅了丈夫的偷腥。
而后她遇到了米西,她一次次肯定了她的价值,逐步唤醒她的女性意识,柯莱特逐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觉醒是艰难的,因此她、米西,丈夫和情人甚至共存了很久。
丈夫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虽然他一次次偷腥,傲慢自大,一次次对女主进行降维打击,褒扬自己的启蒙者身份,但在女主上演哑剧,观众喝倒彩时,他勇敢站起来大喊bravo。
同时,柯莱特的独立女性意识也在此刻显露无疑,她大骂道貌岸然的观众,称其懦夫。
不破不立,正是在此刻她确立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并且能毫不畏惧地为之守护。
语言很美,修辞很多但不至于刻意,语句优美但不过于书面,演员也演绎得很好。
如果说克罗蒂娜时期的她还对威利心存侥幸,流浪歌伶时期则意味着她的一种突破、一种独立、一种饱满,丰富而充盈。
光影画面很美。
闲暇时刻随便翻一翻爱奇艺看到的一部影片,起初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不喜欢看的,但当时被封面吸引不由自主的点了进去。
这部影片介绍的是英国女作家柯莱特的传记,讲的是以为单纯可爱的少女嫁给一个书籍出版商威力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这部电影的配色以及视觉效果都很棒,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欧式风景以及开头的自然光给人一种希望与力量,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这种自然观越来越少的在影片中呈现,取而代之的是昏暗以及接近贵族的氛围,自我感觉,这种视觉上的变换不仅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更是由女主的心里变化而变化的。
同时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应用也恰如其分,影片的开头为了提现女主的单纯整体背景音乐上都采用轻快以及自然声,从女主嫁给威力后背景音乐就从中转变,变得浑厚以及略微的深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为女主准备房子的那一个片段,本应该是凸现女主内心的喜悦,但我感觉,背景音乐却放的有一些奸诈的感觉。
再从剧情方面来看,整篇看下来,我感受到了两个方面:1.永远不要相信男人的鬼话。
2.做女人不能被束缚,要独立。
3.家庭教育很重要。
怎么说呢,自我认为,从一开始威力接近柯莱特就是有目的的,电影中从开头就暗示柯莱特的能力,在柯莱特动笔的第一个画面是女主为男主写信,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女主所写的信及其富有诗意并且吸引人,后来柯莱特为威力当枪手来看,所有的安排都是蓄谋已久,威力还擅长以爱的名义捆绑柯莱特,让女主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扼杀女主追求自由的渴望。
同时幸好女主是一个极具才华同时独立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性格,她早就如同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一样,沦为丈夫的玩物,每天被迫接受丈夫的不忠,同时从故事的背景来看,女主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离开不了她的父亲,影片中多次提到她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伍军人的同时她的母亲也给了她一定的包容以及爱护,所以说,我认为造就柯莱特性格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
以上是我对这部剧小小的理解。
出演过《傲慢与偏见》女主的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ntley)首次主演一名在双性恋身份下自我成长、活出自我的“柯莱特”。
(kk拥有着一张雌雄同体、棱角鲜明的脸与气场,游离于中国主流审美,偏偏就是这一点便吸引我加入了电影"想看"系列。
但其实,雌雄同体的长相也是一种识别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
)整部影片,以柯莱特的两段情感史为情感线索——直人婚姻与女女生活,展现了柯莱特本人作为女性主体的权利觉醒与自我探索的过程。
第一段情感,即直人婚姻
1892年,此时的柯莱特,生活在乡村,过着田园生活,家庭简单而幸福。
然而同时,一位城里来的比她大几十岁的大叔willy,频繁出入她家,给她携带小礼物(大叔挺浪漫的?
)
虽然大叔侃侃而谈,颇有主见,但就在柯莱特父母担忧这位来自城里的大叔并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时候,柯莱特似乎被浪漫的情愫遮蔽了理智
私下(急不可耐地)跑去与willy打炮?
(可想象柯莱尔多么不羁追逐爱情与自由了)。
单纯而向往一段浪漫爱情与婚姻的柯莱尔,就在大叔甜言蜜语的连番攻势下,第二年,他们就结婚了,柯莱特便搬到城里过二人生活。
这么说,不就是happy ending了吗?
不,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其实,Willy是城里出名的浪子。
在他们参加的第一次沙龙,柯莱特也第一次见到丈夫与其他女人调情,丈夫说这是一种当时巴黎社会的正常社交现象,而这也是柯莱特经历的第一次的婚姻考验,但柯莱特选择了忍受与微笑
Willy作为一名文学创业家,需要不断写作谋生,而柯莱特则是他的助手。
柯莱特在闲暇时间也在想着wily等他回家,可想她是爱Willy的,爱这个家的。
可就在这时,柯莱特再次发现了Willy浪子的本质再现。
Willy的借口就是“男人都会做的事”“男人是欲望的奴隶,因而是性别弱势方”(看看这些直男癌多么理直气壮而严谨的用词)
这时候的柯莱特,第一次爆发了!
“You been lying to me all the time””Go to hell”这一次,柯莱特没有忍受,而是离开他,回自己家。
但这一次,也仅仅像是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在Willy的连番道歉、示弱与保证的攻势下,柯莱特再一次选择了原谅。
这一次,柯莱特展示出自己想成为职业女性的需要,而Willy保证了让柯莱特与自己一起共事、创业。
也是这时候,Willy发现了柯莱特的写作天分,而柯莱特为了家庭,便开始了一部又一部的写作。
与此同时,Willy为了写作的不断出版与牟利,无不用其极,软硬兼施,几次把柯莱特反锁在家直到写出新东西。
这一切都是他俩婚姻最终破裂的不断积累
夫妻俩,为了真实的写作素材经历,开启了一段开放式婚姻关系,Willy默认柯莱尔一夜情式的女女约炮。
但同时,Willy却瞒着柯莱特与这个女的约炮,柯莱特愤怒了但不足以威胁到他俩的婚姻
真正触及柯莱特婚姻底线的,也就是最后一次情绪爆发与婚姻破裂的导火线,就是她发现,丈夫把本应属于她的作品与版权统统卖给了出版商。
这一次,柯莱特终于看清楚这段婚姻的本质:“交易”第二段情感:两个女孩的生活
也就是在柯莱特与willy因其作品《Claudine》名声大噪的时候,柯莱特遇到了一位来自上流社会、穿着男装的女同。
在短暂的交流中,柯莱特被其特立独行的气质感染,除了她本人的绅士气质,还兼具了女性主义的精神与作为弱势群体的处境,坚强又脆弱。
接着她俩就上床了....接着她就穿上了男装...接着她就学跳舞...接着柯莱特就跟着她演话剧,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没有枷锁的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的同时,与直人婚姻最终破灭后,柯莱特最后选择了这个女人,与之去全国巡演,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性向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固化不变的,事实相反,情欲是丰富且流动的。
性别?
性向?
Forget it! 我们爱的是那个人,而不是性别。
像Colette一样,从不刻意追问自己喜欢男还是女,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两性关系让自己最舒服!
也别太过在意自己的性别装扮,什么样的外在表达,怎样舒服怎样来,坦然做自己!
-kiss me. -somebody might come! -good. 虽然willy是个渣 可还是好浪漫
女人首先要成为人
怎么看都觉得是英美作家。如同法国人永远无法表演出岛国气质一样。
导演的用意很明显,他只是想消费柯莱特的“双性恋”身份,拍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桥段”罢了。至于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和传奇经历,这些在电影里都只是一带而过,并在电影结束后以PPT的方式介绍给观众。还有一个槽点是,KK和多米尼克毫无夫妻CP感。
一发现有资源就去看了,好看,但没想象中的好看,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对于传记电影总是有别样的情怀,但是后期人物转变无法让人感同身受,只是走马观花滴看完了柯莱特传奇的一生,说是传奇是因为她对于自己的欲望能够那么清晰地认识并加以实践,羡慕之余还是钦佩她的勇敢和聪明才智。但是电影plot本身有所欠缺,因为其亮点太多就显得电影压缩太多了。In short ,感觉很多人都是Bi,只是在有苗头缺乏实践和勇于认清自己,毕竟还要有合拍的人。
完全get不到…传记类电影如果对主人公本身不熟悉就很难看的下去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完全不觉得乏味。Keira Knightley古典的装扮真的美啊!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好几部描写女性作家无法在彼时代生存的电影,审美疲劳。
看过
又臭又长
有才的人更无德
Toujours se méfier des adaptations anglaises d'une oeuvre française...
本人比演员漂亮,法国很久之前就很开放,佩服
[小宝]所以说有才华+遇到开放的环境就是好,即便是在对女性不利的年代,柯莱特也可以绽放光芒,什么坏事都不做地复仇成功。
我不太喜欢
太凯拉太British,并没有看到旧时巴黎和真实女主的风情。我能说女主的旧照才叫性感吗
形式之后却是没有了灵魂和神韵.
可以和月初上映的The Wife对比看,同样是背后捉刀的故事,但Colette不是顺服而表现出更多面的性格,也包括了双性恋的一面(她和Willy打卡上班一样的去偷情实在太trick了) 应该说,荧幕上看到的不是Colette,而是她笔下的Claudine
给一个人自由,是用一根更长的链条拴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