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谁都会有,年轻时候从来都不会遗漏朋友的存在。
朋友一起打闹,一起哭,一起笑,会担心对方为什么不开心,会逗她笑,会时不时担心她的小小世界会不会出现波澜……可是,友谊却又参杂着太多现实。
一个努力挽留,怎么也拦不住一个执意要走的人。
或许曾经每天欢快的垫着小脚尖的时间就是一个幻影而已……电影也是围绕友谊展开,故事最后将友谊拉入理想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相互喜欢着对方,这种喜欢已经凌驾于朋友、好朋友之上,所以,可以在彼此心中装着对方那么多年。
曾经和好友关系好到无法言喻的阶段,当时好怕这样的状态会消逝,那时我第一次有想和她成为结拜姐妹的冲动,这样,至少有个明目,我们可以一直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可是,物极必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性是人,抛开吃吃喝喝,生活的本质意义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求发展,结果,差强人意,留下的都是伤痕。
回头想想,其实她只是喜欢和我吃喝打闹,共患难,开玩笑……共富贵,我又是谁…致敬遇到真爱以及遇到真友谊的大家。
“我以后都不想再见到你啊”当诗诗痛苦的对灵灵说出这句话后,调转身伤心的离开了。
只是她没有看见,背后的灵灵也在伤心的流着泪!
诗诗,单纯,细心,善良!
出身于孤儿院,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以为按摩店只要身材好够漂亮,所以脱掉外套给经理展示身材;完全不懂按摩技巧,一个人在对着被子刻苦练习;偷偷躲在门外面观看,想要学习到更多……初到按摩店,迷茫与困惑,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做。
但她需要生存,她需要这份工作!
灵灵出现了,成为了她的救星!
灵灵是从内地来到澳门的。
没有一技之长,而家里还有人等着自己养,只好从事按摩行业。
性格直爽,乐于助人!
当看到诗诗笨拙的练习手法时,主动帮忙指点;当诗诗在门外偷师时,主动打开了门让诗诗看的更加清楚;当诗诗第一次黑客人按摩遇上客人不安分时,主动站出来帮忙化解;当诗诗被房东赶出来时,主动带她住进了自己家里。
殊不知,这让诗诗的内心开始对她有了依赖。
缺乏安全感的人,依赖感也就超强。
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对别人的关心与问候特别重视。
陪伴是最容易住进一个人的心!
诗诗与灵灵开始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上班!
有一个人如影随形的跟你在一块,了解你的一切,明白你的心理。
当两个人可以共吃一颗苹果时,两人的感情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变得更加亲密了!
而之后灵灵意外怀孕,抚养乐乐成为了两人最开心的事!
有些事,尽管繁琐忙乱,但因为是跟你一起在做,而变得成为最浪漫的事!
起早贪黑,诚心祈祷,精心照料!
诗诗完全将乐乐当作自己的孩子在养!
“希望和诗诗感情到老”“希望与灵灵相约到永远”当两个人一起过生日许下愿望时,彼此都希望这样快乐的过一辈子。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灵灵和诗诗的过分亲密,以及未婚就有了孩子,还是遭遇了邻居的嘲笑。
于是两个紧握的手,还是默默的分开了。
刚巧有个优秀的男人在追求诗诗,考虑到未来,灵灵决定将诗诗推给他。
故意冷落诗诗,假装送乐乐回内地,假装自己也要嫁人……终于把诗诗送到了男人身边。
只是分开的两人都过得不快乐!
诗诗酗酒,灵灵孤独一人!
两人心中还装着彼此。
灵灵将自己的保险受益人写成诗诗,终于在自己出车祸死后,回到澳门的诗诗找回了这份失落的感情。
是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情到深处又何必分的那么细。
只要曾经拥有,只要曾经快乐,一切都是最美的存在!
不看到后半段看不出来这是一个爱情片。
长凳下的“诗诗和灵灵感情到老”被涂改成“诗诗永远幸福”,乐乐口中“妈妈说曾经和一个很喜欢的人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所以每年都在这里庆祝生日”,睡着后灵灵在诗诗额头上的吻,街坊的议论之下灵灵的怒气以及随后镜头之下诗诗挪开的手和灵灵捕捉到这一动作之后随即挪开的手,跨年夜灵灵故意气走诗诗之后满脸的泪.......这些才揭开这份隐藏的秘密。
两人的感情在生活琐事中自然流淌,甚至看不到爱情的痕迹,直到台湾男人的出现让一份平淡的世俗幸福选择摆在了诗诗面前,与其说是摆在诗诗面前,不如说是摆在灵灵面前。
灵灵想让诗诗幸福,于是单方面的放手了。
但是诗诗却过得并不开心,从此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不知道在编剧眼中,这两个人是什么时候认识到彼此之间是爱的,灵灵的那个吻可以算是袒露心思的一个节点,但是诗诗似乎到灵灵去世乐乐说起大炮台庆生才后知后觉。
把诗诗刻画得如此迟钝,有点不合情理。
在我看来,故事的前半段像是在讲述一段相互扶持的姐妹情,后半段由于灵灵的去世突然揭露出其中隐藏的爱。
这个爱,在灵灵那里,是让诗诗往更多幸福地方飞去的放手,在诗诗那里,是照顾灵灵、支持灵灵、与灵灵共同抚育灵灵的孩子并以此为己任的无微不至。
女生情感细腻,你又怎么能说这超出了姐妹情的范畴呢?
即使没有上升到爱情,诗诗恐怕也不忍丢下灵灵和乐乐在澳门不管,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男人去台湾吧。
与其说这个影片是在述说同性的爱,不如说是在述说灵灵和诗诗在面对“选择”和“抛弃”时的去从。
灵灵是大姐姐,认为不能因为自己和乐乐耽误了诗诗,台湾男人的出现在灵灵看来是给她出的一道选择题;而诗诗在面临灵灵突然变脸的打击之下,她的世界一下塌了,从此一蹶不振,她的不自信和柔弱让她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回来澳门找过灵灵,灵灵的变化在诗诗看来是一种抛弃,但是她默默地接受了这种抛弃,并且相信了灵灵要和一个不嫌弃她有过孩子的男人去结婚了。
感情中,灵灵主动,诗诗被动,成全,却终究变成了错过。
电影是哭着看完的,看完了仍沉浸在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
不是因为拍摄的影片有多么精彩绝伦,而是因为情节触动了内心。
每一个曾经深爱过的人,可能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90年代的澳门,孤儿院长大的诗诗成年后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工作——按摩师(又称骨妹),因为自己的勤奋和好学,被师姐灵灵关注到。
灵灵教她按摩手法,教她应对来往的各色男人,带她领略社会的嘈杂……两个女孩就这么惺惺相惜地走在了一起。
诗诗爱灵灵。
灵灵在工作中时刻照顾她,在她无处居住时又是灵灵把她带回自己家。
灵灵便是她的全部,她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了灵灵。
她把凌乱的家收拾得很好,为灵灵做早餐,坐在灵灵的摩托车上抱着她的腰带她去自己最喜欢的蛋糕铺子,甚至当灵灵因为意外怀孕后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一起抚养……灵灵爱诗诗。
灵灵没有得到过家人的关爱,而诗诗关照着她的生活起居,凌乱的家和一颗无所在乎的心开始洒进阳光。
她把诗诗时刻保护在身后;诗诗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灵灵便把自己的生日也作为诗诗的生日,为她一起庆祝;她在诗诗熟睡的时候温柔地亲吻她的额头……两个相伴的人,如果就这么一直爱下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总会有一些事情的发生,一些人的出现打乱生活和感情的节奏,以致影响到一生。
邻居当着她们的面风言风语,说着“同性恋”“恶心”等字眼,即使爱得再无所畏惧,这些语言也会像尖刀一样在某一刻戳痛了心。
正如现实,作为少数,我们可以爱得坦荡荡,虽然也会被一些人接受,到仍有的反对的声音甚至污言秽语,总会让我们的心隐隐作痛之余仍无力去改变,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拥有的这份感情。
有个台湾的小伙子来按摩,爱上了诗诗,羞涩却疯狂地追诗诗,他想带她回台湾。
在灵灵的心里,既然社会不认可同性恋,那么相夫教子安稳一生,回归这种所谓的世俗,对诗诗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爱诗诗,也许就该让她不要再跟着自己面对各种指点,经历接下来不可预测的颠簸生活。
她决定放手。
灵灵逼自己,用欺骗、气话等等狠心地让诗诗走开。
不知道真相的诗诗,以为灵灵不再爱自己,哭泣地转身离开,一走就是十几年。
因为深爱,所以才恨,而这份爱和恨的交织,在诗诗心里划了一道长长的伤口,她每天用酒精来忘掉疼痛。
其实,多年后,当灵灵因为车祸不幸去世后,保险受益人是诗诗。
诗诗归来,回想往事一幕幕,她才醒悟,她转身的那一刻,停在原地的灵灵也同样是泪流满面。
在分离的那个阶梯,她拥抱着灵灵,那个已经消失的爱人。
诗诗决定留在澳门,只为守候这份仍存在她内心的爱情,和爱人。
同性爱,遇见很难,相互爱了更难。
如果你爱我,就不要推开我。
如果你爱我,就不要离开我。
在完整看整部影片之前看过b站女王泡面的剪辑,在看剪辑的时候就哭成了泪人,哪怕知道了所有剧情,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哭得不成样子。
以悲剧结尾的故事总是让人动容,也使人铭记。
不知在多年后,我能否记住这个故事,因为怕自己忘了,所以写点东西记录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两个女生之间的感情,还不像现在这样能为人接受,甚至是禁忌般的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的感情,是如此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对方和自己,爱是为对方着想。
就我自己而言,体会过爱一个人但却从未亲口对她说出过爱的心情,也体会过明明不是爱,但却随意地对她说出“我爱你”的时刻,但却未曾体会过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当诗诗回到澳门,看到她们曾经一起过生日刻下愿望的那张椅子时,我无法再克制自己的情绪,最珍贵的感情莫过于此了吧。
前段时间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第一次学习爱,原来爱是这样,是关心理解,是付出,是不求回报,那种我付出多少要求你回报多少的,只能算是交易罢了,与爱情无关。
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
我对感情的态度从来都是怕错过,只要是喜欢的,我都不会顾忌太多,或许是太过自信,总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也或许是还太过年轻,不懂生存的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只要足够优秀,除了我和对方不够相爱,一切问题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因为,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见了想要互相守护一生的人,就一定一定不想错过。
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去爱她,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以为为了她好。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有后劲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曾经自己也亲手推开过一个女孩子,以极其渣的方式,但就像灵灵说的,如果再重来,我们还是会这样做,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说实话影片中的感情太过隐晦,我也没有看出灵灵是从什么时候心动的,就像别人说的,也许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感吧。
全剧没有一场吻戏,也没有过多的同性情感的流露,最后半个小时的内容信息一下子全部倾泻下来,衔接和处理都太过心急,但是转念一想,感情不就是不知所起的吗。
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两个互相取暖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最终发现对方在自己心里的意义,一切都太晚了,一切又都不晚。
她终将守护着她,用自己的一生。
MD这片子太好哭了,哭了大半集,看完了还在哭,哭的脑壳疼(╥﹏╥)通篇都是姐妹情却说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人再也容不下别人略显诡异,也没有舟车劳顿(不要问),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没读过什么书(推测)、努力讨生活的底层劳动人民可能大概也不懂两个人就那样自然而然相识相知相守彼此温暖相濡以沫意外怀孕,一句生下来我跟你一起养,就真的生下来,都这样还姐妹情你是不是傻(╥﹏╥)日子一天一天过,生娃、一家三口同框、哼哼唧唧的小东西一点点长大阳光灿烂,风风雨雨在你以为日子就这么继续的时候,一个彪乎乎的台湾人冷不丁要娶诗诗,于是彪乎乎的灵灵心合计就这么办,推开了你最爱和最爱你的人,TMD(╥﹏╥)骗她说孩子送走了,她说孩子没有爸爸妈妈很可怜的,都这样还姐妹情你是不是傻(╥﹏╥)这一推就是永别,一句代代相传的“为了你好”坑死个人(╥﹏╥)恨死你了,再也不要看到你另一边,她泪流满面但对于没什么文化的她,这是她所知道的爱人的方式。
过时了,大家不要学(╥﹏╥)日子再难过也好过心里难过,因为有你,我无所不能被推开的诗诗终日以酒续命,心被穿了一个洞,脸上没了笑容一篇讣告将诗诗带回过去,故地重游,姐妹依旧,可是没了你,只剩下了我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你不要再唠叨了,我让他去做自己我盘下了那家当初说要盘下的蛋糕店十几年前,你在这儿,我走了十几年后,你走了,我在这儿
“这么多年我并不开心,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这次回来以后,我明白了。
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洞,为一个女人留有一个位置。
所以我想留在澳门。
”这是电影《骨妹》女主诗诗最后说的一段话,表达出那牵绊她十多年的情感终于被疏通,而她也要真正告别那段时光了。
电影《骨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李诗诗在应聘成为骨妹以后与同在骨场工作的师姐张灵灵成为好姐妹,然后共同面对解决许多的问题,但后来由于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分开且使得李诗诗误会张灵灵多年的故事。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张灵灵会选择李诗诗作为自己唯一的sisterhood,她们两个人成为好姐妹有种无缘无故的感觉,张灵灵那么漂亮,按摩技术又好,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当诗诗她们四姐妹和别的骨妹打起来的时候,灵灵主动担任起她们的罚金),身边的朋友那么多,然而女主是很典型的初入社会什么都不懂的单纯女生,也不漂亮,然而就是两个反差如此大的人却就那样紧紧连在一起无法分割。
我们从中间的一段灵灵撕掉家里来的信件的情节中可以知道灵灵是需要承担起整个家庭开支的重任,而在刚开始的时候灵灵对于诗诗的照顾可能只是来自于灵灵习惯要去照顾好所有人,也或许是觉得诗诗偷偷学艺想要留在骨场的那份单纯的心意可能像极了当初的自己为了整个家庭来到骨场也只为留在这里挣钱去养活全家。
但是不论那份照顾是来自于哪种可能,都不可否认那是来自一个姐姐对于妹妹的关爱罢了。
使得灵灵真正把诗诗当作一生的sisterhood应该是从诗诗搬进灵灵家里面开始的。
肮脏的地板,鞋子和衣服扔的满地都是,桌子上还摆着不知道是何时吃空的泡面纸盒子,到处都是杂物,连一处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是诗诗对灵灵家的第一印象,从导演此处拍摄的诗诗的脸部特写,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诗诗的惊讶,这和在外面光鲜亮丽的灵灵完全不符啊。
诗诗给灵灵收拾起来,在早上熬了粥给灵灵吃,从诗诗搬进去的那天起,这个地方对于灵灵来说才是真正的家,而在以前这个地方更像是一个旅馆,睡完觉就走的地方,现在灵灵也可以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受到别人的照顾,同时也明白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个人可以是自己的依靠,自己不用永远那么强势能干,要周全到所有的一切,自己原来也可以被人照顾、关爱。
到后来灵灵发现自己怀孕,这对于一个单身、连孩子爸爸都不知道的女性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打击,但也就是有了诗诗在身边让本来看上去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成为现实。
现在看来他们之间的反差如此巨大,却仍能够紧紧吸引着对方就是因为她们身上都有对方所欠缺的或者说所渴望拥有的。
片中还有一大亮处便是通过细节和对话表现出澳门的变迁。
记得诗诗十年后第一次回到澳门约肥华见面的时候,像曾经那样熟悉地脱口而出那些他们曾经作为骨妹经常去的老店,却不曾知道原来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有一个镜头是当诗诗推开酒店的大门的那一刻,她像个无助的孩子似的望着来往的人,曾经那个不算富有的小城,现在已经是如此的富丽堂皇,耀眼到无法直视。
一切都看似都那么熟悉,但一切却又那么不熟悉。
故事中有一个很强烈的前后反差,在十多年以前,当灵灵生完孩子以后,他和诗诗一同带着孩子上街,会有街坊邻居说到他们闲话,虽然说街坊邻居的这种行为触及到了个人隐私和名誉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街坊邻居还是对于邻里之间是有关心的,在十多年后,她们姐妹中的其中一个因为赌博原因欠下了大笔的钱财,导致了最后连房租都无法支付,讨债者在她的房门上锁上了一条铁链,但是街坊邻居表现的漠不关心,最后他打给了诗诗,诗诗赶来给他开门,说了一句“如果不是我在,恐怕你要死在里面都没有人知道”,可能看似是一句半带开玩笑的语气的抱怨,也体现这份变迁不仅仅是建筑和街道上也在人性上。
这部片主要以插叙的方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且从女主在台湾开始到在澳门见了过往的人逐渐揭示真相的这一段大面积使用冷色调来呈现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味,而中间间歇不断穿插的关于当年李诗诗和张灵灵当骨妹的情节则主要运用暖色调来凸显年轻时的她们为未来美好生活的前进,热情和和谐。
在拍摄技巧上有用到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从而加强了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影片还是有许多的漏洞的,情节交代的不完整,不符合逻辑,1.虽然说灵灵很瘦但是到了她怀孕的后期是如何在工作的同时又使肚子不被发现的,到了怀孕后期,孕肚是不可能掩盖的了得。
2.其中有一个骨妹不是说要跟随一位熟客去日本发展吗,为什么后来却了无音讯了。
3.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较为单薄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对于这部电影很多人会认为他和《七月与安生》很像,的确她们有一个共性都是表达了两个女人之间超越友情的爱,他们在相互认识以后都为了让对方幸福宁愿付出自己的全部,默默地爱着对方。
但两部影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七月与安生》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对方是自己的soulmates,他们最后都活成了对方的样子,七月与安生更像是一个人的两面。
而《骨妹》则更像是姐妹之间的互补从而产生的相互依靠。
相较于这两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它们的英文名其实更能表达出电影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可能对于其他的观影者来说这部影片的结局其实算是完满的,诗诗最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接手了白德记,回到那个熟悉的老地方,像当初约定的那样成为了乐乐的另一个母亲,并且填补上了当初心中的那个洞,其实从结局导演重新用上了暖色调来描绘结尾可以看出导演也真是想表达一种一切都回到最初约定的那个模样。
但我总会在想,如果当时诗诗没有那样赌气之下离开台湾,而是抱住了那个背过身去偷偷流泪且内心脆弱无比的灵灵,她们仍然住在一起,继续抚养长大乐乐,那么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骨妹》讲述了18(灵灵)与入行新人19(诗诗)的爱情故事。
发生在澳门回归时期社会背景,社会动荡下的萧条经济。
骨妹们纷纷转行自谋生路,18和19也因为一些误会分居两地,18留在澳门,19去了台湾,她们却一直爱着对方。
多年后19在报纸刊登的寻人启事上得知18去世了,18回澳门“寻亲”,看到了8和38等姐妹。
找到18的儿子乐乐,和他讲述了19年轻时候的故事。
离开的这些年19并不快乐,每日酗酒度日,犹如一个没有心的躯壳。
她自己也说心好像穿了一个洞一样,心里一直留着一个人,这些话让我心疼,心疼18为了让19幸福而离开,心疼年轻的19遇到“爱情”不懂爱。
真的是特别羡慕18和19之间纯纯洁的爱情,也惋惜当时的社会对异类“爱情”的认知模糊,灵灵也没有勇气和诗诗走下去。
还是那句话,东方人细腻,善于表达情感。
西方的电影,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到头来很难让人感受到爱情。
而这一部电影,居然微妙地展示了人与人的情感。
骨妹,就是按摩妹。
再怎么说都离不开色情服务的暗示,是社会确定的低贱工作,但是出于生计,自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为了家乡的老小的大陆人,一个是成年自立的孤儿。
她们互相依赖,甚至因为灵灵稀里糊涂怀孕,两人一起做起了妈妈。
这种底层的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超越了亲情,混淆了友情,似乎就成了“恋情”。
作为导演或者观众,可能认为要表达的是“同性恋”。
但是我觉得人物的表现并不是,因为灵灵有很多男友,本来就不是同性恋,何况两人并没有“性别认知”的问题。
她们一开始就是一起当“妈妈”。
片中,有个细节,就是她们推着婴儿车路过一街边,孩子童言无忌说出:同性恋也能生孩子。
其实,这话也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代,小孩子哪里来的“同性恋”概念。
何况现在我们看到两个女的推着一辆婴儿车,我们也会想到是一对闺蜜带着孩子出来玩。
至于,诗诗对灵灵的误会,这种情结其实更是老套。
所以,电影展示的是“人的感情”,因为相似的命运,因为相互依赖,因为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18.6.28
乏味了
重温完《美少年之恋》,再来看下《骨妹》,如此一来,豆瓣「中国香港同性片榜」里的20部影片就都看过了。「希望和詩詩感情到老 & 希望和靈靈相約到永遠 → 希望詩詩永遠幸福」。她們因為相愛而為對方考慮,但一廂情願地成全別人,換來的未必是兩人各自的幸福,然而人生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做了選擇過後,就只能面對產生的後果。
小人物的故事,真的是姐妹情比金坚……一起养大的儿子、结尾反转让故事有暖意
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事多烦忧。一个时代远去了。
为了看澳门,而不是为了看电影。果不其然,这样的剧本就是无聊两个字。
为了廖子妤看了这部…好像余香凝更出彩但余香凝的辨识度略差…就属于寡淡的擦边蕾丝电影…对于时过境迁的故事永远会被拨弄心弦,但是没啥特别深刻的戳中我的moment
不疼不痒照本宣科,年轻组的演员们还不错。2.5
从性工作者的角度进入却不拍性……虽说我很喜欢这个浅尝辄止的故事,但拍得太偷懒,很多事没交待便用分割时间线搪塞过去了,加上结尾……这么淡的故事偏要如此狗血,继续遗憾下去会更有韵味,错过便错过了,另外余香凝真的超攻,我都想让她睡。
2016年余香凝演30,,2021年余香凝演18我的天哪,如果不是看名字,都看不出是同一个人,下巴削太尖了吧。。剧情起伏太平,没多大意思
三星半。故事可以,但槽点还是蛮多的。同行的朋友对于强行悲剧表示很生气。感觉 情感的细节表现的不够,结尾让人觉得bug。最后明明很姬,评论刷姐妹情深的,姬老听见会想打人。内地上的话会二刷。确实看的时候感觉有些部分很七月与安生,但是貌似很早拍的,可能只是巧合。很喜欢新演员。梁咏琪值得鼓励
一段错过的恋情,梁咏琪这样洒脱素颜的演技也是很罕见的。
拍得清汤寡水,剧本写得不好,根本没细节。以及我gigi怎么这么壮?
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中交错推进,诸多桥段与澳门的街景、演员情绪的散发配合的极好;影片像是一部更具有地方风情的《阳光姐妹淘》,温情,细腻,自然,满满的都是人情味。“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梁咏琪演技大爆发;余香凝的侧脸很像薛凯琪。
没尺度,没深度,些许温度吧
0
同性题材只是噱头,打擦边球更是做作,为什么会突然从按摩妹的生存状态急转到同性姐妹花的痴恋上来,剧情垮得不是一星半点……
时代,阶层,寻找与疗伤,姐妹情,隐约的爱情……想讲的太多功力又不到位,于是就很鸡肋。最后几场真的很台湾情歌mv了。不过 看似被动的人爱得最深 这一点真的很戳
远远低于预期 一条线都讲不清楚 还双线 狗血 味同嚼蜡 流于表面
电视剧般的镜头语言 导演调动演员的功力不够 梁咏琪车婉婉这样的好演员都没发挥出来 唯一亮点是廖子㚥 好看又好戏
怀念那讲究技术鄙视胸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