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守岛人》 顾于学习和家里事情的压力及影响,已经难得做到有连续快一个月没有看电影,只差一天却没想到在这十月的最后一天还是破了戒。
某位朋友前几天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哭的稀里哗啦,加上之前所听到的评价结合电影名字不难猜出,必然是一部反映经历苦难环境,牺牲自我乐于奉献,升华个人品质主题还饱含家国情怀深受我党和人民喜爱的主旋律作品。
影片一开始便将主人公所在环境恶劣以宏大的音效和艰苦的画面告诉观众,虽然有种说不出的刻意,但是效果肯定是达到了。
在第一面国旗被狂风撕烂,王继才去拿新的国旗的时候在山洞中的那种孤独感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不论高低贵贱,光荣耻辱,总要有人去做”甚至在战争时期,英雄有人去做,汉奸也人有去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否认这份工作存在的必要和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干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在王继才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现,于是这么一想自己因为工作所失去的东西几乎不值一提了。
转念一想我泱泱中华也正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王继才”才得以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西方列强脱颖而出。
在第一次上岛时我从王继才表现上看见的永远是属于中国男人独有的浪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米民兵,但那个年代人人以沾军字而骄傲,所以第一个打招呼的是他最讨厌的兄弟兼领导王部长,再是非常认可他,总是说要个头有个头的父亲,最后才是自己柔弱心底里的媳妇和孩子。
上岛以后当看到岛上的环境和王部长的找不来人以后逐渐也认清了现实,不知是出于安慰心理还是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自豪感仿佛王继才是从这里开始就感觉到自己冥冥中就注定了和这个岛有缘分,当然起因是因为父亲和王部长的信任,被人相信的感觉是很好但是客观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份荣誉感,在那个年代选择工作,可能光荣是最大的,后来在家人眼里这也慢慢成为了属于他们的一份骄傲,虽然说失去的更多,但是在女儿小宝长大读书后第一次上岛看向父亲那种敬佩眼神和王仕花每每看向王继才向国旗敬礼的那一刻这一切仿佛又都值得。
可能女儿从小就经历过也知道父亲守岛的缘由,也可能是读书了镇上的人或者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岛主,是英雄,她说自己长大了不是花仙子,是海燕,是在暴风雨中也会勇敢前行的海燕,无不透露出女儿想对父亲学习的心和对父亲的敬仰。
在后来孩子越大以后每每想到此处对家庭的亏欠时,他们承受的环境带来的苦难和心灵愧疚的双重折磨,可是在夫妻之间,仿佛王继才永远有办法可以引导这一切,她给他搓澡时提到儿女的时候会说不要往他心窝子上戳,他在大黄临死前一天给大黄说的话时在她听来不也是丈夫苍白的道歉信,种种不甘心和委屈在一夜过后就好像荡然无存,两个人好像总有办法去安慰和去依偎对方,有女人才有家这句话也在这里体现,我还特意百度了相濡以沫这四个字的含义,鱼在没有水的困难环境中会互相涂沫以对方帮助鼓励,这两个人不也正是这四个字的最好体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搀扶着走完这在平凡年代平凡人但不平凡的一生。
从专业角度打量,也确实有较多不足之处,除了很多让观众纳闷不理解的地方,对于前期党和政府的缺席和孱弱,到后来能提供帮助时总是被拒绝,也逐渐反应过来,在强力打造主旋律的节奏中,似乎不成线的细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攀登者,又或是夺冠再到以前的战狼,在这方面都已经见到过太多太多,可惜王政委这条线断的太早,或者说可以交代更多一些关于父辈战友情的这条线更能推动剧情,哪怕给那么几分钟父辈的战斗画面或者是小豆子的父亲临死前的惨烈瞬间?
说回演员,刘烨是我一直喜欢的男演员,虽说对演技的收放不算顶级但是我可能确实比较吃他的颜,喜欢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敖,他在南京南京里的陆剑雄,在建党伟业里的毛泽东,但对于演绎耿直,单纯,时长带有笑容的形象时也总是让我想起那山那人那狗和蓝宇当中的大男孩形象也就避免不了总是出戏。
所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这位没见过的长得像张子枫的女演员反而承担了几乎80%的力量,在第一次上岛看到自己丈夫的生活环境,再后来慢慢到被丈夫所感染毅然决然的也成为他的这种心理变化以及每一个眼神都处理的非常到位,看到国内依然有实力能够拿出这样的演员和这样的作品,似乎一瞬间忘记了这十多年软糜无力的国内院线还是存有这样的实力,只是在资本的博弈和政治的压力下不能很好的释放而再次感到理解,也再次看到了使得中国电影暗淡了数十年的灰尘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走向更好。
以下文字 是一篇迟来的影评,看过虽已有一周左右,但此时想起依旧感动不已,观影当时,那一令人动容的“平凡”力量,几度哭湿我的口罩。
看完《守岛人》我真想套用电影里刘烨的一句台词,对故事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说:“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电影根据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真实故事改编。
电影在狂风暴雨中开场,旁白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角的最终结局,然后从故事开始的1986年慢慢向2018递进,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与恶劣环境抗争、观测并记录海洋数据、在渔民有需要时施以援手、与走私犯斗争,一个小岛,两个人,几只土狗,他们甘做平凡的人不甘做平凡的事,32年忠诚守护祖国边陲小岛。
电影情感相当饱满,从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内心纠葛到他们的相濡以沫,再到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以及孩子对他们奉献精神的传承,电影始终没有流于说教,家国情怀的上升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有人心中有光 ,然后将自己活成了光!
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由衷敬佩!
“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这部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在开山岛的日子,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32年间,他们经历过大自然的残酷,也见证过海岛独有的景观,并亲手把环境异常艰苦的小岛变成了温情的家园。
此次首映式,王仕花也亲临现场。
回忆起最初陪王继才守岛的情景,她哽咽着说:“他要守岛,那我就守着他吧!
”他们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现在开山岛继续由王仕花和其他人守着。
他们是英雄,是我们值得记住的人。
拍蚊子的细节处理🦟真是令人全身发麻[发抖]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坦然接受,全家人都有一股质朴却坚韧的力量岛主的信仰,国家,亲情,友情花 生孩子时的拼尽全力 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姐姐对弟弟的爱护接棒了父母对弟弟学校角色里的缺失国家对这些为祖国奉献的家庭应该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关怀~希望自己也尽快能在一件值得一生为之坚守的岗位上你守岛 我守你[拳头]#观后感##电影守岛人##苏州#
守岛人的真实故事,我们因为离的比较近,很多年前就听说过,当时还没多大感觉,就觉得很让人敬佩。
这次单位组织去看这部电影,收获了更多的感动。
一个人要多么的伟大,才能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岛上守了32年,与世隔绝,放弃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孤独的守在岛上,直到去世。
现在是大姐在守,那以后呢,谁又去接替大姐呢
总觉得强行煽情,强行宣扬无私奉献。
32年,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就安排两个人守?是觉得他们的武力值十分强大吗?
就那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吗?
人家是无私奉献了,可是结果呢?
两夫妻为了这个岛奉献了一生,变相牺牲了父母牺牲了子女。
于父母,从上岛就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一天孝,父亲过世了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
于子女,没有陪伴他们成长,甚至不能够供养他们读书,如果没有姐姐的牺牲,可能弟弟也考不上大学。
甚至因为守岛,全家人的人身安全都遭到了巨大的胁迫。
结果呢?
这种无私奉献了的英雄,得到一些基本的照顾了吗?
小宝甚至那么小就要去菜市场当帮工赚钱!精神上是得到圆满的升华了,非常伟大,非常爱国,我们都看的极其感动。
但是人不是活在半空中,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活的。
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这是不公平的。
前段时间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守岛人》,这种小众的主旋律电影本不想写影评,因为写不好就会变成陈词滥调。
但在豆瓣评价中我发现很多人没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尽管水平有限,我还是打算尝试写一写。
这部电影核心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王继才的:人这辈子只要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第二句是王仕花的:你守岛我守你。
王继才毫无疑问是一名英雄,这座岛之前坚守最长的人15天,最短的3天,而他一守就是32年。
但英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电影描述了英雄成长的过程。
王继才开始工作时是和他爸赌气。
这时候他不是英雄,他在没人换他的时候会抱怨会骂部长,但他的初始目的让他没有一走了之,这里也初显王继才的毅力。
可明显如果只是赌气,想做成件事给他爸看并不可能支持他在如此恶劣的地方坚守32年,而是之后在工作中的认识慢慢使他成为英雄。
在小岛上靠敲打脚盆来提醒来往渔船绕行不触礁,能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在恶劣的气候下记录日志能为国家科学研究做贡献,在国门前阻止走私犯能保护国家利益,还有开山岛在历史上的非凡意义,因此守岛就是守国。
他在之后长久的工作中找到了守岛的价值,让他愿意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当他对花说:“你看我这日志写的越来越好了,这新来的得学多久才能写成这样?
”在那时他已经全心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了,而不是可以有人来换班。
还通过船夫的回忆录知道,王部长也是带了几个人来,但是王继才看到王部长看那些人的眼神明显没有对他那般信任,所以他自己主动推掉了来替换的新人,最后王部长和他都不提换人的事了。
到这他已经把岛上的工作完全凌驾于个人生活之上了。
时代的英雄已经诞生。
当然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是来自家庭,工作原因家里两个孩子读书只能供得起一个。
姐姐为了弟弟读书,自己去打工开贝壳,手冻得通红满是伤口。
听说姐姐不读书了,老婆劝他找王部长调剂两年。
可碰巧王部长肺癌晚期,他看着病床上的垂危王部长说让他放心,又将自己家庭的事默默搁置。
女儿自然是不会开心的,对父亲一阵抱怨。
王继才也只能默默地离开,当与家人中间做选择时总是格外艰难和残忍,他内心对家庭充满愧疚。
但柳暗花明,英雄有着英雄的家庭,女儿看着公车上累的睡着的父亲,哪怕车子晃动使他的头一下又一下地砸向车玻璃都没让他醒来。
她留下了眼泪,明白了守岛对父亲的重要性,其实她肯定心里早就清楚父亲为这个工作的付出,这些年从没抱怨过。
为了不让父亲带着心理包袱和愧疚守岛,她对父亲说女儿错了,请爸爸放心她会好好照顾弟弟。
王继才这才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现实中的王继才有三个孩子。
王继才的老婆王仕花也是英雄。
同样最初她不可能了解这份工作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也会抱怨。
她辞去了老师的工作,来岛上陪他丈夫是出于对他丈夫的爱。
但是当她帮丈夫洗澡时看到丈夫背上一道道在石头上砸出来的疤痕,知道了丈夫为这事业的付出和决心,在与丈夫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也慢慢熟悉了工作的价值,便义无反顾的支持着王继才。
在后半段,丈夫帮她搓背,两人角色与之前对换,王仕花的背上也已经伤横累累,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还患有各种病痛。
这时他们已经成为一体为共同的事业而奉献一生。
这是最纯真纯粹的爱。
所以就算王继才牺牲了,她仍然接替着王继才的任务,守好这座岛。
王部长豆瓣说这个人物窝囊。
的确他每次见到王继才都战战兢兢。
那是因为他知道,他没法在那个时代给王继才一个心悦诚服的理由守下去。
无私奉献,说不出口,从头到尾电影都没有这句词。
部长也给不出钱也发不了荣誉,他知道王继才吃了苦吃了亏,他知道对不住王继才。
影片还有条暗线,就是王部长的父亲在抗美援朝里救过王继才他爹的命。
这最初是战友情谊的延续是对恩情的回报,所以王继才的爹一直以他儿子为荣:这小子,要个头有个头,真是帅气。
两代人之间红色基因的传承,战友的情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人没看明白或不理解这电影这人物,是因为他们去掉了历史来看这部电影。
以当前的时代眼光和个人的价值观加载在主角身上。
这座开山岛,之前是有解放军正规部队把手的。
但是在当时那个平穷的年代,迈向和平发展年代,解放军削减军费大裁军,这岛最后由民兵队负责。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当时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军队要忍耐,部队没有钱。
张绍忠曾谈到这段往事,南海因为军费紧张,被越南强占大大小小岛礁十几座,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解放军没办法,只能派几个人,在些只有几十平方的小岛礁上搭起木头房子。
论条件比开山岛还要艰苦的多,回来人都快出精神病了。
讲到这局座在节目中嚎啕大哭,我们海军受了那么多年的窝囊气,终于有了今天。
用当今的眼光看,多派几个人去换不就行了?
但在当时的确没有条件,在英雄不够支撑的地方,就的确可能遭受损失。
如今我们知道,战士的付出让这些曾经的小岛礁如今都成了有住宅和机场的大岛。
影片还有个历史角度的细节也非常值得回味。
在前二三十年,那个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资本快速扩张的时代,谁发财谁光荣,谁成为资本当中的人物谁就会被追捧。
像王继才这种平凡的小人物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的付出不被重视,他们上不了这个台面。
很少人会觉得他们守岛光荣,家里姐妹觉得他出去做生意赚钱多好。
当时他们的坚守没法获得社会对他支持的力量,都想着赚钱发财。
恰巧,他在一个岛上,与世隔绝。
他的价值观没有被资本扭曲,还清醒的认识到有比钱更有价值的事物并且坚信不疑。
当王部长病死后,他更是没了最后的依靠,独自战斗。
一直过了近20年,08年北京奥运会前,他们才岛通了电,有了天线信号,除了夫妻两人携手种的各种树外并没太大改变。
但在2012年,整个国家风向变了。
小屋子里挂满了锦旗,写着时代的楷模,共和国的英雄。
房屋扩建了好几栋,宽敞又明亮。
时代变了,审美变了,在应有的价值观之下,他们本来就是真正的楷模,就是应该是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回头看看焦裕禄,看看雷锋。
他们在做好人好事之前在牺牲之后,会想到自己的事情被广为流传受人追捧么?
看看王继才,他会想到未来岛上的生活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会想到自己成为时代楷模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来不忘初心?
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岛。
有人说英雄感人却学不来,但正因为学不来,所以才仰之弥高,达到英雄的境界应该是我们的理想。
理想我们不一定实现的了,但正因为不容易实现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榜样的力量,是因为我们需要榜样的引领。
王继才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一位平凡的英雄。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
庆幸的是他们一家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后代得到了保障,儿子更是完成了理想,成为人们海军!
如果我们整天娱乐至死,我们的价值只由市场去定价,那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
物质上的追求没有尽头,并且物质需要不断的刺激。
购买一件物品带来的刺激只够维持1周时间,所以许多精神上不足以驾驭金钱的暴发户,会去吸毒,嫖娼和赌博不断接受刺激。
就算是有追求的人也只是在投资界变相豪赌,还有挑战各种极限追求刺激。
原本现有价值被人遗忘了,那个时代有些人抢着发财,根本不认为需要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他要的是自己的快乐,哪怕有负天下人,只要自己能吃香的喝辣的。
有多少人牢记使命,守住了心中岛?
现实生活中那么多消费主义爱情,比大比小比多比少,陪了多少嫁妆,买了多少栋房。
在这样的市井生活当中,当看到王继才、王仕花那样真正纯美的爱情后,心里难道不会生出一丝感慨么?
不会感觉我们的生活被玷污了?
不够纯粹也不够圣洁,连爱情都被玷污了。
对爱人的坚守难道不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吗?
所以对王继才来说:这辈子咱俩守岛顶他们几辈子,值了!
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什么样的英雄。
王继才是一个时代的逆行者,时代的逆行者不以大家选择的标准为标准。
正是千千万万王继才这样的英雄人物扶持着我们才能走过新中国那条艰难狭长的路。
最早一批为建设新中国牺牲的英雄,就是王继才他们的榜样。
王继才也是红色的后代,红色的传承造就了王继才成为新时代的榜样继续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直到他坚持32年后,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
马克思说高尚的人面对我们的骨灰将会留下泪水。
我们与其说被感动,不如说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我们流出的是洗涤我们心灵的泪水,我们都应当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洗礼。
因为作为社会风气的回归,只有这样的民间榜样支撑了我们社会的基石,共和国的大厦才会坚如磐石。
你守岛我守你,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
还有太多没说的,留给下次吧!
本文引用了不少司马南老师的话。
B站有司马南老师的守岛人视频。
电影里有两个“金句”,一个是王继才说的:“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白活。
”这句话也是他在岛上坚守三十年的总结。
但是一个人在这里坚守,吃苦,父母之前不能尽孝,儿女不能养育,光靠这句话,人物是立不住的。
电影一直借父亲的口讲述缘由,这是因为他爸爸当年亏欠王长杰爸爸的,当年自己渡江,王长杰爸爸用机枪守护自己。
让王继才守岛是为了报答,后面慢慢解开缘由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爸爸的这番话就隐隐透漏着一个道理:“有人往前进攻,就要有人坚守。
”当年自己往前冲,王长杰的爸爸为自己坚守。
现在就需要王继才来坚守,可谁是这个时代进攻的人呢?
小豆子这些用自己智慧致富的人,包正福那些用双手为生活拼搏的人。
我更喜欢电影里王继才老婆那句话:“你守岛,我守你。
”这让我想起约翰多恩的一首诗《没有人是孤岛》。
电影一开始王继才一个人在岛上和风浪搏斗,风裹挟着巨浪像强盗一样就“踹”开他的门,瞬间席卷一切,他一个人守卫着灯塔,他一个人在深夜大雾里敲响盆子警告过往船只,他一个人守卫国旗,一个人唱国歌。
连被他救命的人都不愿意陪他在多过一天……他守卫着那座孤岛,他似乎也成了那座孤岛。
但妻子说着那句话走上了岛,和他并肩守岛。
王继才不是孤岛,这个世界有一份温柔留给他。
场面温和起来了,但是两个人一起看着灯塔,一起升旗,一起耕作,但——两个人似乎还是孤岛。
但他们人在孤岛,却并非与世隔绝。
电影里处处展现着相互守卫的观念。
侯勇饰演的王长杰在守卫着他们,他充满了愧疚,电影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对不住了兄弟。
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想法设法找人替换也是一种守卫,他想寻找另一个方式来“解脱”王继才。
他虽然在家,但王长杰并不比在岛上的王继才轻松,王继才家里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王继才的老婆在孤岛上生孩子,他守在电话那头让医生一步一步指挥,最终孩子平安降生,他一下子晕倒。
王继才的妹妹在守卫着王继才,替他尽孝,替他照看孩子。
王继才的女儿也在守卫着他,尽了做姐姐的责任。
老包等渔民也在守卫着王继才,为他带药送食物。
还有那时而出现的战舰,王继才看见就兴奋地叫,因为他知道那些也和他有联系。
……王继才夫妻二人在守岛,众人都在守卫他们。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山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最后说说演员吧,我最喜欢侯勇,将那份愧疚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电影里说得最多的是“对不住了兄弟”,他一个战士,上岛前都表现得局促和不安,甚至紧张,因为他不敢面对王继才,总觉得亏欠了对方,是自己害得对方在小岛上困守,一直到临死前,他张开嘴,咳咳的声响里,都能感觉这个人物歉意。
刘烨主要把演技表现在了一个“憨”字上,憨直,他痛恨骗子王长杰,对着狗大骂,甚至对被自己救了的人直接“索要报答”;“憨笨”:竟然和三条狗一起玩斗地主;“憨傻”:以为不谈父母和孩子,就可以不想念,当妻子一言戳破,他竟然痛哭流涕;憨勇,面对走私贩的殴打,他以一敌十,妻子开枪,他竟然要求不能对人开。
许多情节初看以为矫情,但是没有处过那样的环境,你是没法理解在绝对孤独下,怎样去消遣那无边的寂寞。
电影上有个细节,王继才的儿子和王继才下岛之后都要摔一跤,因为在局促的小岛上太久已经无法适应陆地,还有孩子嫌吵,王继才下岛后汽车的鸣笛声,人声的嘈杂都显得很吵,就是为了衬托他的不适应。
王继才和狗打牌,大声说话,风中挥舞红旗,高声唱着国歌,他也是锻炼自己不要忘了说话,不要和外面隔得太远,他虽然人在孤岛,他不是孤岛。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电影,守岛人守住孤岛,就为了让这座岛和大陆连成一片。
《守岛人》去年没能得奖,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好片也不一定要用奖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看完这部守岛人震撼到我了。
担当、信仰、忠诚,里面的每个人,每个角色,每一个身份,包括每个演员,都完整独立,深具魅力,吸引着我拉扯着我的心。
他们虽然贫弱,却互为支撑强大而坚韧。
每个人活成了应有的样子,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该具备的,比如父亲为了报恩,让儿子上无人小岛守岛,一边磨练儿子,一边又给儿子包饺子;在儿媳想退缩时,坚定的让其留在儿子身边;在儿子多年无法下到岛时,虽年岁已大却送土菜种等给儿子,给儿子心里上的安慰,和肯定,来自父亲的肯定是儿子多年的愿望,父爱不是亲亲,不是抱抱,而是。
刘烨守岛的两大支撑点,一个是得到父亲的认可,一个是骨子里的担当。
在他守岛的这么些年他全都做到了,虽然过程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环境和噬人的孤独,他的呐喊是我们每个孩子共同的呐喊“我不是孬种,放在那个年代都不是孬种”。
作为儿子对父母无法尽孝,却得到了家人认可,证明了自己;作为国家编外的战士,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和毕生忠诚,不愧是我爱的战士;作为丈夫爱了妻子一辈子,相伴依偎,多年后下岛去了丈母娘家双膝一跪,过年时对兄弟的话,这个沉默的男人其实心里都懂,只是对妻子的爱,家人的亏欠都沉在心里了。
作为父亲让人心痛的不合格,特别是看到女儿的手,心都碎了,可是后来想想,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无虞的环境,父母的部份让姐姐早早成熟,把弟弟培养成高知人才,自己的生活也很圆满,没有让生活中的苦难在生活中留下刻横,当然这里的姐弟和留守儿童不同的是,他们的幼年时期是在父母的陪伴关爱下长大的,到学龄前才离开,此时品行已养成,除了部分学费,这是父母留给他俩的最宝贵的财产。
再说说仕花,动摇过,却也一直坚守着丈夫“你守岛,我守你”,哪怕丈夫不在,她在岛上插国旗也很感人,他们的爱情不是你侬我侬缠绵爱情,而是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共做海燕的深层次爱情,虽然导演没有着重笔墨渲染,在我看来就是灵魂伴侣了。
他们的岛上生活看似是她一直守着丈夫,其实丈夫的爱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日常;另外这里面的母亲,张一山演的那个身世有反转的孩子,也都很有人格魅力。
至于侯勇演的王长才,也不错,这部剧超级紧凑高潮情节占了大半,导演唯一给了侯勇长长的感情爆发的戏份,他趴在地上嚎哭是全剧压抑中的亮点。
一直打击耽美,强调男孩子要有有男人样,怎么才能有男子气概,禁些视频?
各渠道批评就能有了吗?
这部剧超级值得看,推荐家长带着孩子一起。
影片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时代楷模王继才和他妻子王仕花的光荣故事。
最初王继才只被安排守岛15天,但到期后由于调不来新的守岛战士,王继才被迫继续守岛,结果这一守就是32年,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从中也能感受到王继才心境的变化——逐渐把守岛这件事从任务变成了职责。
守岛任务非常艰巨,却都被王继才和他妻子一一克服了。
本片除了重点描写王继才外,他的妻子王仕花也有很多精彩的刻画,尤其是那一句“他守岛,我守他”看哭了观众。
刘烨的形象特别符合王继才的气质,他把这位时代楷模演绎得非常出色。
没有过分煽情的语言和情境,三十二年的守护,是信念也是信仰,“你守护岛,我守护你”是最动听的情话
题材很好 也很正能量 可片子太难看
一座岛两人三狗,坚守了一辈子,陪伴不了儿女,却赋予了这座岛最伟大的意义。
跟那个白杨礼赞一个意思,但是不能只做螺丝钉不做人啊
电影剧情没啥悬念,全程基本都是在聚焦煽情片段,人物一直在哭,在喊。导致看到后面有点疲累了,脑子里想的都是电影咋还没结束。刘烨在这部戏里演的不赖,给的很多特写镜头都扛得住,但总觉得有点儿单薄。
时代楷模王继才,这样的人物应该被时代被历史被人民铭记于心
对不起 不能理解 但真心respect
看电影都没哭,看到片尾照片哭了。就像岛主说的,现在岛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岛,我们都是需要被需要的,岛永远都不会PUA你
这特么什么典型,就是反人类。
为了面试我忍了
向英雄致敬,但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却有这么多的参差,受苦受难与享福的人形成如此对比,平等就这么难吗
看到无私奉献抛弃女儿和父母的,这人神经病吧,至少不能算正常人。歌颂的也太假了,请多从人性入手。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也不知道是水平不够还是故意的,一星都觉得打高了。
哈哈
刘烨和宫哲值得所有的内地电影奖项的肯定的,题材不错,在近年来的抗美援朝风暴里算不错的主旋律电影了。
原型是楷模,片子立意坏出新境界
感动 煽情 但思考 就仅仅止步于此么
于情于理应该加颗星,然而也只能这样了
真人真事首先值得三星,另外一星给演员演技,另外一星给狗们。
你说它真实吗·很难说它是完全虚假的 你守岛我守你换个叙事角度我觉得会更好 至于电影本身尚不能做到使人完全信服。
一星半。陈力拍片的工整度,辅以海岛实拍,所塑造出的影像质感好过太多自命不凡的独立片导演。不过全片一到关键情节就大洒狗血的做法着实可怕,变成了情感类大型专题片。刘烨重操《那山那人那狗》的原生态演法,却早就物是人非,毫无真实之感。宫哲的表演则时好时坏,用力过猛起来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片尾放出原型人物,更像是压倒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白折腾半天。影片最拉好感的是居文沛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