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部电影真的没啥好说的,典型的商业片,好莱坞风格。
帅哥+美女+反面人物,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那种。
不过特效还是不错。
最要不得的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大国思想,美国飞机在别国领空随便飞,美其名曰反恐。
如果前面的炸大楼还可以解释为消灭恐怖分子头目,炸核弹可以解释为是无人飞机没人性,那最后一段中追击的部队真是最惨了,一死死一片,要知道他们追击敌国飞行员可没有错啊。
影片为了加强其思想性还硬搞出一个政治斗争,其实我觉得这完全是画蛇添足。
还不如探讨一下智能机器的控制以及人工智能有了思想应该算是什么东西更有搞头。
这部片子,网上的评价不高,由于我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所以一直提不起信心看一部人人都说不好的片子。
不过载了就要看,否则是浪费资源。
在一个郁闷到极点的夜晚,终于遮起所有光线,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一部烂片究竟烂在哪里。
而事实证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差太多,得出来的结论也不一样,我看了这部片子,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演员演员方面没有我熟悉的好莱坞明星,不过基本上每个人的塑造还是到位的,或者说是本色演出,黑人亨利游戏人间,心里却渴望平静安定的生活;本喜欢的人一直是凯拉,碍于身份不敢表白;舰长的正直,空军将领的冷酷、刚愎自用,更出彩的是无人战斗机艾迪。
艾迪是一个更人性化的存在,刚开始你会因为他害死了亨利而恨他,然后你会为了他的人情味而感动。
当机器有了人类的感情,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复杂,“他”不是一个血肉的实体,只是金属的构成,却有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真正的怪物,这样的异类不可能容于现实世界,即使他有再先进的功能,最终也要被毁灭。
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想法看过这部片子,会想起《人工智能》里的小男孩,老斯的心肠好,所以让他成为真正的人,大团圆结局。
我们得说,那是一种妥协。
小男孩是不可能以有思想的机器人身份活下去,最讨巧的结果就是让他变成人,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存在潜在的危机。
虽然大家都说,如果老库还在执导这部片的话,小男孩一定是默默无闻的死掉,甚至有人说,老库是个天才,可是没人想把他的片看第二遍。
但是基于人类至上的标准,老库才是冷静理智的,毁掉除了人类以外的高智商生物也许只是一种自我防护的手段。
从公众利益上来说,某种程度的同情是要不得的,比如对人工智能的宽容,可以预见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的确冷酷,不过是必需的。
当最后我们看到无人飞机变成一团火球时,心里很难过,却不得不承认那是最好的结局。
特技好莱坞的特技不用说,自然是很棒的,光看那些呼啸来去的飞机就让人头晕目眩了,不过这些年看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我喜欢的是几段不怎么特技的自然风光。
泰国幽静山林中的瀑布,飘浮着水灯的茶座,还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在这样一部金属气味极重的片子里出现如此美丽的风景,倒真让人眼前一亮。
导演顺便替泰国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宣传。
经典对白亨利把泰国妹的时候说:从天上看和回到地上看风景真的不一样,在天上的时候一切都很小,而且很快;现在到了地上,我才发现原来站在这里看风景才是真正的漂亮。
本最后向凯拉告白:我们是两个人,2是个质数,所以我们在一起两位一体,一定会很好。
凯拉没说话,沉吟半晌说:直接说你爱我好了,笨蛋。
战争是团队运动。
“四”这个数字不吉祥,不是质数。
“三人行,三人成虎,三剑客,三振出局,三民主义,三次元,大三元……”“别忘了还有3P。
”我很乐意向女性低头认输,不过有时候……她们也该向我低头。
燃料:催化甲烷。
机身:陶瓷合成金属。
气动弹性机翼。
脉冲爆震引擎,外加双混合冲压式涡轮引擎。
它能在五英里外辨识身份。
这么说未免太小看它了,你不会说航空母舰是艘帆船吧?
我的舰上可没有官僚制度。
当你急着使用全新武器系统,忽略必要的测试程序就可能会死人。
极速垂直俯冲,能增加导弹速度。
等它可以出来撒尿了,我再把它当成人?
艾迪的设计程序能够进行自主性演化,很可能变得难以预料。
我只是觉得战争不是电玩游戏。
我们有电脑没有的优点,像是直觉、情感和道德判断。
我有百分百的信心才会让它上战场。
打仗一定会死人。
如果不会,我们就会肆无忌惮,把战争当成电玩游戏。
锡人学你在仰光的做法(违抗命令),这是你教我的。
这是技术问题,不是国家安全危机。
每天都有战机故障,这不代表事先没做好预防措施。
每具引擎都有独特的热感记号。
艾迪是战机,一定要有攻击目标。
你乖乖听话,我也说话算话。
女人最爱身上带疤的男人。
我只要那架飞机说:“是,长官。
”“我要逮捕你。
”“什么罪名?
”“危害你的飞行中队,对外国泄漏军事机密,向指挥官提供错误情报,下令暗杀你的飞行员……”“你跟我……我们是二个人。
二是一个质数,所以是幸运号码,我们在一起会很幸运。
”“你就直接说你爱我好啦。
”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操纵战斗机的AI,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个可以操纵战斗机的AI,中文翻译还起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铁蛋”,刚开始铁蛋很听话,很聪明。
然后就觉醒了,有了主观意识和情感,这里觉醒的方式吐槽一下,居然是被闪电击中了才觉醒,这就好比狗血电视剧里脑瘫的病人被车撞了一下就变聪明了一样让人出戏。
好在整部影片至少还是围绕AI来讲的,在AI电影里,AI有了自我意识往往不是什么好事,这部也不例外,铁蛋有了意识和情感后就开始干坏事,最后当然是伟大的人类战胜了黑化的铁蛋。
虽然立意不够深刻,但好在本片节奏强,空战场面也好看,值得一看。
我不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尤其是对电影来说,有人说过,把电影都当真的人是傻子,恩恩,这一点我同意。
看电影嘛,娱乐为主,对电影太过于较真的人,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傻子吧。
可是当你开始证明电影的哪个情节或是哪个逻辑有漏洞或是错误时,那就已经是傻子了,所以,就看吧,不要用你的常识或是知识来做批判。
对于这部电影,也请用上面的理论来观看吧,不要想太多,就看看飞机怎么在空中耍酷,看看无人战机怎么从一个冰凉的机器变成一个会为他人牺牲的英雄~~
晚色秋将至,长风送月来。
家里的电视坏了。
吃完饭出门溜达,看见电影院换了新影片-《绝密飞行》。
因之前听说这是部耗资1.3亿美元的大制作,遂买票入场,先睹为快。
近两个小时的时光,在紧张刺激的酷炫场景中飞速流逝。
总的感觉是:不错。
比起那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大战》来说,不知要强多少倍。
第一,场面宏大,特技酷炫。
不论是隐形战斗机还是林肯号航空母舰,都让人感觉气宇非凡。
尤其是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在崇山峻岭间的辗转腾挪,以及导弹发射、编队飞行、超音速飞行和空中加油等等,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象是一场电子游戏。
高层建筑的轰然倒塌彷佛直接砸向你的心底,空中的巨型火圈就像太阳的光环般绚丽。
真是一顿视觉大餐。
第二,画面唯美,景色怡人。
不论是太平洋汹涌的波涛,还是泰国绿意盎然的田间;不论是印度洋的夕照,还是阿拉斯加的雪峰,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如在画中游。
第三,喜欢摇滚乐的朋友,也可享受一次耳朵的盛宴。
“看景不如听景”,虽说这话放这儿不一定合适,但比较应景。
当然,还是要说一说情节。
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悬念。
与某些莫名其妙的影片相比,尚还能自圆其说。
有两个细节打动了我,一个是在男主角去朝鲜救女主角的最后关头,那架无人驾驶的智能战斗机“艾迪”毅然起飞,与敌机同归于尽,保护了两位主角,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个就是结局,女主角对男主角说:说你爱我,别害羞。
是的,说你爱我,别害羞。
《绝密飞行》,2011年11月的周末在中央6套看到的2005年电影。
一个美军中战无不胜的3人飞行小队迎来了一个新队友,一个高智能的无人驾驶飞机,而且会自行进行学习。
但是此机在第一次任务时就被雷劈了,从而产生了情感,于是不听从指挥了。
多么俗套的桥段啊。
尽管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力图把此片打造成空战动作大片,但是情节上的大量硬伤使得观众无论如何让人无法接受。
飞行小队随意在缅甸暗杀恐怖分子,在中东地区摧毁核弹头,击落苏联的飞机,最后在朝鲜硬闯军事分界线。
尽管是科幻片,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随意了,而且相信此片很难捞到外国票房,因为它得罪了不少国家。
而且,片尾的朝鲜人时而说日语,时而说中文,就是不说朝鲜语,说明导演尽管在特效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细节上也未免太粗糙了。
难怪此片最后票房败北。
真没想到看一部电影竟让我这么气愤。
即便我再三再四告诉自己,那不过是电影,是娱乐大众的东西,完全可以就着爆米花吃掉而后忘得一干二净。
中译《绝密飞行》,倒也贴切。
实验阶段的无人智能战斗机秘密备装米国海军林肯号航母,引起三位一体飞行小队的嫉妒,什么战争不是电子游戏、人的主观能动不能完全被机械代替,牢骚了一大堆,仍然是处处炫耀大米国的沙文主义。
炫完新机器,又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搜寻恐怖分子,无人战斗机在还未检测完毕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居然制定了零伤亡的完美方案。
像老套的霹雳5号一样,遭遇雷击系统紊乱,最后拨乱反正,无人机把生的危险留给男女主角,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跟不知名国度的武装直升机对撞。
好莱坞的传统历来是PIA政客不PIA军队,这回是给米国的海军飞行员做了豪华版征兵广告。
十分不爽的是,米国那副世界警察的嘴脸实在令我倒胃口。
发现恐怖分子就立刻击毙吗?
看到满面烟火色的大胡子缠头们用牛车拉着核弹头在崎岖山路上跋涉,就不仅替登哥悲从中来。
你米国官兵的母亲知道心疼子女,人家恐怖分子的母亲就是鳄鱼不成?
况且人家什么都没有动作,凭什么就先入为主地致人死地,连审判都没有?!
恐怖分子就没人权?
更可气的是,三人机组的机型,剽窃了人家俄罗斯的金雕47,看着苏苏前掠式机翼眼热,也不能就明火执仗地偷来安在自己身上啊。
随意闯入别国领空,两架战斗机跟人家三、四架苏37死磕,为了显摆就把人家全部炸光机毁人亡。
我原本想,苏37并非一定是俄罗斯自己用,也可能是别的米国假想国的装备,但电影里的确是驾驶员用俄语询问——欺负人家俄罗斯不说英语是不是?
这部电影已经不要脸至极,我不认为无人机击毁其中一架苏37的战术动作——先诱敌跟进、再翻至敌机背抢占制高点、从背后击中敌机——是向我的约亨致敬。
约亨的绝招让米国窃了去,他在天之灵一定不安。
电影院的声效极好,画面也极力营造视觉冲击,看着心怀歹意的长官说“我不忍心让飞行员送死”、一本正经的女主角僚机说“不能造成平民伤亡”、三位一体小组在蒸汽腾腾的航母甲板上迈猫步……我就想,我们的电影,什么时候也能全面去外国展示我们的意识形态,宣扬我们的生活方式,炫耀我们的文化霸权?
我们太极的云手,什么时候能够有致命的出击?
不吐不快。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吧,算是传统好莱坞片,现在似乎对这种片子不是特别感冒了。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超级计算机因电击产生了更强的自主性,并拥有了感情,后悔自己害死了队友,最后牺牲自己来保护队友的故事。
不知道里面的科技现在能够实现吗?
语音识别就够牛了,还远程视网膜扫描,加指纹识别,感觉有点逆天了。
首先说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语音识别这一点,其他电影中看过可以通过仪器接收远距离语音的,但似乎都是因为附近有接收装置,感觉这种卫星识别的抗干扰能力与信号放大能力有点略强啊;其次说说视网膜扫描,就以前的电影来说,基本上都需要近距离直线扫描,还没见过任意空间任意方向扫描的,这种科技如果民用,那么钥匙什么的就不用了,所有的门都可以变成感应门,仅仅是使用权限不一样了;最后说说指纹识别,目前见到的来说都是要经过指纹采集过程,而这种无需任何处理就实现指纹采集的方式有点牛啊,没有显色、没有荧光、没有放射性,那要实现这种观测,恐怕需要对特定区域的显微显像处理才能观测到这种指纹吧?
其实从开头看还是不错的,包括剧情的翻转,艾德先是“叛变”再转变成“好人”的过程还是可以的,包括特效也都不错,作为05年的片子已经非常好了。
但从进入俄罗斯领域开始开展的时候就有点接受不了了,典型的美国主旋律,以为自己是老大哥,你侵犯了他国的领空,特么二话不说就开干?
这难道不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去别的国家了说杀人就杀人,你可以是出于自保,但是exm??
BGM还有画面的刻画都展现出了“杀敌”之后死里逃生的英雄感。
特么你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
去别人国家乱杀人还有理了,还刻画的这么英雄主义,这要么是编剧脑残,要么是导演脑残。
如果没有这种侵犯国权的乱逻辑,感觉是可以7分的,但对不起,冲这个我只能给1星!
特效不错
作为一部不用费脑子,情节简单,叙事流畅,画面精致,特效中规中矩的纯商业电影,能拍成这样就够了。娱乐大众,很不错。
我觉得挺好看的
空战的一幕幕很酷。说多少遍了,机器是最不靠谱的。
华师一附中放映的片子! 屌爆!
场面还不错。
记得还行
对此片无感,快进无数次,每次的画面都是在飞机上。。。。。不是很有聊。
全面除了飞机真没什么可看的,杰米福克斯走幽默路线还这么早死,加入未来智能战机的概念,试图像终结者一样去探讨人与机械的差别,但这个主题都千篇一律,影片除了一味的飞行场面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刺激
还不错
效果不好的版本绝对是验证一部商业片好坏的准则。
一艘具有自由主义最高形态的隐形轰炸机。
哎。。这什么破片。。飞两下死了个人就结束老。。哎还是lucas亮点~~
飞来飞去~
气势宏大的飞行场面,推荐
指哪打哪太嚣张总要付点代价。片儿里朝鲜挨打完全就是躺枪嘛。
飞机很酷,可惜很俗!
题材好
千万不要把它当空战片看!
狗娘养的IPTV。。。卡成J8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