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述他难得的拥有一个家还有一名视为女儿的侄女因为不听老人言 最终因被动过量吸毒死在兰博面前唤醒了兰博的魂最终还是呈现了一打一支军队的壮大场面不得不说导演的叙事表达都比前面几部来的现实 虽然镜头转场比较多生切 不过整体不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毕竟Lambo就是来看硬汉和血暴画面近几年的动作片 除了基努里维斯的疾速特攻 很少可以看得那么爽了 史泰龙也算对该系列的影迷和自己一个交待 战况没有以前那么激烈可以理解 毕竟年纪也摆在那 我反而觉得没那么多枪林弹雨更能体现出兰博的那种精神 RIP Lambo!
这个电影最吸引人的肯定是第一滴血的完结。
男主已经隐退,每天过农夫的生活,简直不要太舒服,这时候隔壁有个小女孩子,男主对她倾注父女之情合情合理。
比较令人揪心的是女士识人不明,把一个来自墨西哥的小太妹当成了正直的好朋友,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期间的情节刻画,是非常让人心疼的。
十几岁的叛逆少女,自认有分辨能力,但实际上还处于涉世未深,易于相信别人的时候。
当然后面还是经典的锁血挂,以一当百,只不过这次,男主老了,必须依靠地利和机关设计。
这段就不细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通过高中女生的悲惨遭遇,告诫了一些正直青春期的少女如果不慎进入了那样的环境下场到底是多么的悲惨。
但同时在各个细节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美国人对墨西哥裔人员的歧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
个人评分不高,三星还行,能看,毕竟经典嘛,有头有尾的看完。
《第一滴血》是由特德·科特切夫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主演的动作片。
影片于1982年10月22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从越南战场返回的退伍军人兰博在小镇上屡受警长的欺凌,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对警察展开反击的故事。
这是史泰龙早期成名作之一。
从那之后美国电影掀起了一段暴力英雄的历史。
然后我抱着一种看爽片的心态,又看了一遍这个电影。
然后发现看过这个电影。
那还是在遥远的录像机时代,但那时我太小了,完全不记得在哪里看的,谁带我看的。
我只记得史泰龙第一滴血这几个字,就是肌肉超级发达的壮汉打打杀杀。
以暴力为主题的作品,逻辑都非常地简单,就是进行武力值的比较,高的打败低的,这类影片的核心内容是只有一个——“打击与摧毁” 原文
迟暮之年的Rambo最终完成自我救赎封神,再也不是“英雄气”而用“凡人怒”来回答一生的是非。
Rambo,1946年生人,今年74岁——比建国出生的我爹大3岁,越战老兵,壮年退役回归尘世,熬过新世纪,躲过大数据,最终在向墨西哥毒贩复仇之后“自我封神”。
近身搏斗、短兵、机械:MAX+; 妥妥地兵王,赛过龙傲天,盖过JOHN WICK。
如果你不介意JOHN WICK为爱狗七进七出打穿黑帮老巢,那就别吐槽兰博爷爷手撕墨西哥毒贩,至少他养女——人挂了。
(无意贬低汪星人🐶)如果需要你眼中的“英雄“BUFF”不冷却,出门请看“魔戒”或漫威,毕竟看看自家爹妈怼你,还真不如兰大爷"沉稳”,也可能你不乖,兰大爷年轻时候只会用拳头教你做人。
做个人吧!!
我想这才是最后一部想说的,不要用“政治正确”、画面评级、特效、英雄人设来看所有的故事,如果那样,你只需要快进至本片后三分之一即可,本片的Rambo自始至终都在告诫自己和养女,无论世界如何,我只是在做自己,一介凡人。
战后创伤应急综合症相信大家不陌生,但是在回归农场的这些年,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而伤害到身边的人。
挖地道——正视过往,克己服礼,努力让自己冷静,尽可能像一个普通人;训马——养女喜欢,让自己的生活有“仪轨”,Rambo训马做圆乘的那段是我最喜欢的,一圈圈的调控缰绳何尝不是Rambo在降伏自己;长期固定义工——多少实现点自己的价值,救人即是度己。
由此看出Rambo只是在过日子,他没有把暴力技巧传给养女,他也没有凭此“劫富济自己”,他不想做蝙蝠侠,他知道自己在“旅途”中有迷失,但是可以停下,回家,守护自己爱的人。
他只是希望养女再等等,等到慢慢看过这个世界,那时生父的恶才能伤害最小。
做一个凡人,有一个普通的养女,平淡的农场生活,即可。
我只能说这样的剧情设定才符合“人情在线”,其实这个主题在西部片后期,包括很多日本导演的剧中不断演绎。
编剧其实在2008年就已经写好了“最后一滴血”的剧本,塑造一个努力不“哗众”的RAMBO人设,所以在本片前三分之二一直在变现一个平凡父亲,有点执拗但体谅人,如果他不是Rambo;跳过“地道战”,纯粹是Rambo本色,70+大爷单挑精装特兵已然是“Rambo特效”。
I tried to come home, but I bever really arrived.A part of my mind and soul...got lost along the way.But my heart was still here, where I was born.Where I would defend to the end...the only family I've ever know.The only family I've ever know, All the ones I've loved are now ghosts,But I will fight...to keep their memories alive ...forever.但我依然会战斗使他们的记忆永存。
这是本片最后Rambo的台词,Rambo有信仰,尊重生命,努力正视自己生命的价值,无论是否在往昔迷途;Rambo知人情,有的记忆因时因地不尽人意,慢慢来,不急,当下做好。
Rambo追溯了自己暴力的本源,守护初心,守护家园,不惧生死,不轻漫生死。
每一个人的生死都有因缘起始,不为生来,Rambo在地狱门旁徘徊,因为我不是别人眼中的杀人机器,我只是习惯徘徊在生死之际,那让我平静,我也能让你们“平静”。
之如有人喜欢诺兰给蝙蝠侠的结局,当应接受凡人Rambo。
90后或者00后没看过《地道战》的朋友,可以先补一下,你就明白史大爷最后在家的那段不就是新版美式的《地道战》么,史大爷坚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英勇杀敌。。。
前面的剧情就是利亚姆·尼森 《飓风营救》。。。
整个电影来说基本就是个串儿。。。
节奏上来说不算太紧张,也不算太松弛,就是感觉该紧的时候有点夸。。。
哦哦哦,对了最后史大爷把反派大佬钉在门上那块又让我想起来李连杰的《英雄》
我先看的北美蓝光版(1080p.BluRay.REMUX.AVC.DTS-HD.MA.TrueHD.7.1.Atmos),时长 1:29:28 。
网上另外有一个蓝光压制版,1080p.Bluray.DTS-HD.MA.5.1.X264-EVO,时长却是 1:41:06,多了 12 分钟。
这个比较奇怪了,这个 EVO 版本不知道是用哪个版本压制的,难道是 4K 的原盘?
一般都是原盘比较全面,结果这次发现居然还短了。。。
我都看了一遍,大概多了下面这些。
开头多了大概 7-8 分钟,一开头就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山上山洪爆发,救护人员在救3个登山的人,然后兰博骑马也去救人,一个女的死了,他是自愿救护人员。
然后救了一个女人,另一个男人跑掉了,去找死了老婆。
兰博回去家里,和一个老太婆说话,他老爸的亲戚还是朋友啥的。
这一段感觉没啥太大的意义,难怪蓝光里去掉了。
30 分钟的时候,多了一段,一个中年胖子,和那两个犯罪兄弟谈贩卖人口的生意,主要是女孩,最后的老大让兄弟走开,估计看不起他兄弟,然后两兄弟吵架,他兄弟走开了。
这一段大概2分钟。
45 分钟的时候,兰博第一次在兄弟俩那里打探,被发现,这个说话,其中一个兄弟带了一群人进去那个囚禁妹子的地方,然后那些人去糟蹋妹子,妹子们尖叫,点到即止,大概二十来秒的镜头。
51 分钟的时候,兰博被打倒后,罪犯们散伙了。
两兄弟到房间的时候,俩兄弟吵架,一个要杀一个说是生意,最后同意了,拿了一支针头,暗示注射了毒品,多了大概十来秒。
最后就是和那个老太婆互动的两个场景,两兄弟的场景,都大概多了几秒钟的镜头和台词啥,都不重要,这个懒得再看了,不保证正确性,反正没啥。
高潮的动作戏,基本没看到任何删减。
整体,大概就是这些,感觉确实也不是很重要,本来剧情前面就够沉闷了。。。
删点也好。
有些网友提到了韩国硬字幕先行版。
好像是叫 STUTTERSHIT 的小组。
那个我根本不看,就和枪版一样,观影感官非常不好。
而且现在,基本上韩国硬字幕先行版出来一周左右,就会有 WEB-DL 版,码率至少高一倍,音效也好多了。
现在主要是这些片子基本都没引进的可能,就算引进了,都删删减减,甚至有些删减都能影响剧情。。。
也是无语了。。。
载具6辆SUV:3辆5座奔驰G,3辆7座雪弗兰死亡共:39人按时间顺序地面:12人7人随车被炸死1人进屋被机关箭射死1人在门口被散弹枪打死3人在谷仓门口被炸,后各挨一枪打死地道中:27人1人先被机关耙子扎伤,后被散弹枪爆头1人先被散弹枪正面喷倒,头部被补枪2人被散弹枪从背后喷死1人被钢矛穿头1人被钢刀断腿、刎颈(6人死后,兰博在地道中放起音乐🎵)1人被钢刀断头1人踩陷阱被斧头飞劈后脑1人被钉子木桩砸中,并被补枪1人被标枪刺死2人被散弹枪射死3人被机关炸死2人掉落陷阱,被铁钎刺穿1人被飞刀扎死(兰博拿枪瞄中头目未开枪,头目愤怒开枪打烂喇叭,音乐停)1人踩中钉板被补枪1人被机关铁丝木桩砸中脸,并被补枪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1人被机关砸烂脸1人被镰刀刨腹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3人被兰博弄塌的地道埋葬(兰博受伤)1人(头目)被4箭射中、钉在木板,心脏被掏出
作为一代动作片的经典银幕形象:兰博,曾是世界影迷(也包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观众)崇拜的偶像。
以一敌千的军队杀神形象,曾经成为美军的标签。
本片以回归农场生活的老年兰博展开。
拥有了如家庭般亲情关系的兰博天天遛马自得。
没想到墨西哥的犯罪分子们找上了麻烦,绑架了如同孙女般的可爱女孩后,兰博需要再度出马。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会认为这又仅是个俗套的营救故事。
但剧情的发展并不如《飓风营救》般有个美好的俗套结局。
营救行动失败,女孩在被多人凌辱后依然因被犯罪分子毒品注射过量死亡,兰博自己脸上也被犯罪分子划了口子。
其实这段失败的营救在影片开头时已经有暗示。
在影片开头的山洪爆发事件中,他就没能挽救部分平民,在事后自责时他也谈到在越战时同样没有挽救自己的战友,暗示了后续的营救也会以失败收场。
其中有个剧情是兰博的脸上被犯罪分子划了两道伤疤,这段并不简单的仅是表现犯罪分子的丧心病狂。
如果熟悉前面几集电影的观众,知道兰博的脸上曾经因被俘受虐被划过口子。
可以说犯罪分子划的口子唤醒了他曾经痛苦的战场回忆,把一直享受田园牧歌生活的一代军中杀人机器的战后应激反应症给唤醒了,这段其实寓意颇深,需要联系前面几部电影的场景。
当然,最后的复仇场面爽脆、血腥。
在越南、阿富汗、泰国等地单挑过军队级敌人的一代军中杀神,干掉一帮墨西哥犯罪分子自然是小菜一碟。
曾经在越战和越南军队打游击的兰博运用经典的“地道战”策略,全歼了敌人。
而且,作为美国军队培养的杀人机器,兰博在复仇击杀时绝不拖泥带水,人狠话不多,招招直指要害,脸上绝无任何人类的感情,(当然也可能是史泰龙面瘫做不出表情),把一个战后应激反应症患者的强迫症状表现出来了。
最终,负伤的兰博重新坐在了摇椅上,随后又一跃而起,跨上骏马,象征着老蒋不死的雄心。
也许以后银幕上无法再看到兰博了,毕竟演员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拍了,我们也希望兰博能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忘了战争和杀戮带给他的悲剧人生。
看的时候心里一直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看完憋了一堆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觉得这一部拍的真的好的不得了,仿佛把第一部最后Rambo流的泪用整个电影演绎了一遍,在过了将近四十年以后,那种痛苦不消反涨,且一直贯穿系列始终。
像Rambo那样强大的甚至能一人包围一个军队的人,也会悲哀的认为,太多太多的人的心都是黑到无法改变的。
那些被抓走的墨西哥的女孩,记者死去的妹妹,Rambo死去的养女。。
连为了揭发那俩混账男的记者,都万念俱灰般的说着根本无法改变,只能悼念并继续前行。
对于心怀善良,爱与正义的人来说,人生的旅程就是一场极其痛苦的修行。
Rambo开着车载着救出来的养女回家,路上讲着讲着那些话,她死去了。
Rambo还是没能救下她,就像第一部他死去的战友,就像每一部里他没能救出的那些人,即便再强大也无法与这个罪恶横行的世界抗衡。
而那是一种,连心脏被生生撕扯出来都无法比较的痛。
最后地道杀人的部分绝对是全系列除了第一部最爽的部分,一是血腥效果很nice,二是复仇这种事确实是爽啊,拿双管霰弹手枪对准贱货的狗头一枪开花,简直爽死了好吗。
不过这一次Rambo不是丛林之王是地道之王(?
)了。
最后Rambo浑身是血倒在躺椅上,我想这大概就是终点了吧,Rambo再也打不动了,他又是一个人了,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这个结局真的,太痛了。
其实很多人的终点连这里都达不到,结束在被Rambo载回去的途中,或者就结束在墨西哥,杳无音讯。
😢诶。
我爱Rambo系列,这系列也永远不会有后续了。
最后的血,冰冷的简直刺骨蚀心。
从1982至2022,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先生用四十年银幕时光完美演绎了约翰·兰博悲情亦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
如今,孤胆英雄兰博谢幕离场,但传奇的故事将注定永远流传下去。
兰博并不是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在存的人,他甚至都不是只属于泛美文化里的独有英雄。
在我看来,每一名战士心里都住着一个兰博,兰博亦是每一名战士的化身。
记不清在几年前了,反正是很长时间已前,我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第一滴血4》,当时就被惨烈的激战画面和残肢血浆横飞的战场真实震惊了。
就在我的心神还游离在兰博最后斩杀“政府军首领”的血腥和快意中时,一段清晰悦耳的吉他旋律响了起来。
却见画面中,年老的兰博背着背包孤独地行走在他家乡的乡间土路上。
放眼望去天空澄澈蔚蓝无云,大地一片金黄,微风吹拂着麦浪自由翻滚。
看着兰博渐渐远去的背影,回忆着影片中他那一闪而过的年轻身影,我突然无比渴望了解一下他曾经的故事。
于是,我从网络上翻找出那尘封的岁月……遥远的1982年,《第一滴血》上映,然后是1985年《第一滴血2》、1988年《第一滴血3》,再之后就是《第滴血4》。
战场只有生与死,没有善与恶,没有美与丑,没有对与错。
但是,战场外这一切都有。
所以,当军人回归和平后,迎接他们的也将是完全不同的境遇。
有的是军民鱼水情、鲜花和掌声;有的则是鄙夷、排斥甚至是仇视。
很悲情,等待兰博的是后者。
无论他在战场上如何……如何英勇、如何骁勇善战、如何荣耀。
就像兰博自己所说的,“我在战场上负责上百万美元的装备,而回到这里却连个停车的工作都找不到!
”实际上兰博的真实境遇比他所说的更凄惨,因为他甚至在假日小镇歇下脚、吃顿饱饭都要被警察驱逐。
于是,在被逼无奈下,兰博流下了他的“第一滴血”,这是一名遍身伤病的战士对命运的不公、对扭曲的政治社会的无力却绝命反击。
后来,将结局无法收拾时,兰博唯一信任的,也是把他锻造成如今铁血战士的崔普曼上校来到了他的身边。
兰博在向上校哭诉了战争对他的创伤后,卸下了压在心里的包袱。
后来,兰博进入劳改营——当然,这也许算是此时的他相对较好的去处。
至少,他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了。
相比于已经牺牲的战友们,兰博很“知足”。
不过崔普曼上校知道,兰博最好的去处依然是那个被绝大多数人视作是人间炼狱的地方——战场!
带着“国家的期待”和军人的使用,兰博再一次回到了曾经的噩梦之地——越南。
可是在这里,兰博被他的国家出卖了,但即使如此兰博仍然不辱使命,营救出了战俘营中受苦的战友,甚至还邂逅了瞬间消逝的爱情。
大难脱险回到部队驻地后,兰博用愤怒的子弹打烂了美军军官客吹嘘的引以为傲的现代化指挥所,然后又用唯一能给他安全感的匕首,逼向了腐败的军官。
不过兰博最终没有把利刃插进一脸无辜的腐败军官的身体,理智和崔普曼上校拦住了他的杀心。
兰博要离开了。
上校对兰博说:你现在是英雄了,牢狱之灾忆消,应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
但兰博拒绝了。
上校又请兰博不要因此而憎恨自己的国家。
兰博反问上校——憎恨?
既而又说,我是如此地深受着她。
上校问兰博,那你到底想要怎样?
兰博手指自己和即将被抬上直升机的正在向自己敬礼的羸弱老兵,然后冲上校吼道:“我,他们,以及所有应国家征召来到这里的人们,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像我们爱她一样爱我们!
”兰博再一次转身离去。
上校追问兰博,你要去哪里?
兰博摇头说不知道。
上校问:你将如何生活。
兰博说:一天挨过一天。
是啊,如果信仰都崩塌了,去哪里和如何生活还有那么重要吗?
寺庙也许是能够净化心灵的好去处。
兰博平日里会参加棍棒比赛,然后把比赛得来的钱捐给寺庙,其他时光则帮助僧人们修葺庙宇。
本来,如此简单的自我救赎的生活足以填补兰博失落的身心,可是这里终究不是战士的归属。
崔普曼上校接到了深入阿富汗敌营的任务,而他所能想到的最好帮手就是兰博。
可是当他千方百计找到兰博并说明来意后,兰博却婉拒了他拯救苦难的邀请。
兰博说自己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上校也没有强人所难,只在留下一句“请正视自己,你是一名真正的浴血奋战的军人”后,转身离开了。
不出所料,缺少好帮手的崔普曼上校被敌军俘虏。
驻地武官找到兰博,只说事实而不给任何许诺,这可能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而兰博对此更是早已看惯。
为了与上校的友谊,也为了重拾自己的信仰,兰博只身进入了阿富汗战场。
将一上校被解救出以后,兰博仿佛也找回了曾经的自己。
再一次分手时,兰博脸上不了些悲凉,心里却多了一份释然。
兰博答应上校,等安顿好以后跟他联系。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却成为了他们之间,无论现实还是故事的永别。
岁月流逝,年华不在。
光影流转间,曾经风华正茂的铁血战士已进入垂垂老矣的暮年。
老年的兰博在东南亚一域靠捕蛇摆渡过活。
生活清苦却也平淡从容。
传教士们要带着书籍和药品进入缅甸战区,为了进入能够顺利进入战区,他们找到了兰博。
从此,兰博平静的生活又一次被扰乱了。
兰博曾经告诉他们,此一行什么也改变不了,并奉劝他们回家去。
可来者却决心已定。
果然,在传教士一行深入战区不久,便被“政府军”所俘,身受凌辱命在旦夕。
雷雨交加的夜晚,兰博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梦里,兰博又一次听到了上校的呼叫:“连长呼叫乌鸦……约翰·兰博!
”年轻的灵魂从年迈的身体里苏醒。
牧师踏雨而来,他请求兰博驾船送雇佣到传教士一行上岸的地方。
兰博接受并绝收了全部报酬。
雨夜中,兰博于烈焰前打磨长刀,并对自己发出了灵魂的拷问——杀人有时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以暴制暴挽救善良就是一个战士的宿命。
也许你所努力做的根本什么也改变不了,但难能可贵的时,你仍然还在坚持。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信仰。
战火熄灭,流血和死亡停止,虽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但属于兰博的战争真的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兰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值得欣慰的是,兰博在家乡,度过了十年拥有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
只是在兰博的世界里没有圆满,甚至没有侥幸。
视如己出的侄女被墨西哥犯罪集团杀害,兰博则把自己的农场变成了战场或者说屠宰场。
兰博用尽毕生所学,逐一猎杀了前来行凶的恶徒。
而这一切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复仇。
这是兰博为自己的最后一战。
以暴制暴,是一名战士解决问题的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当将其他匪徒猎殆尽后,兰博徒手掏出了匪首的心脏。
从此,也完全了他人生最极致的屠杀。
拖着年老重伤的身体,兰博瘫坐在了摇椅上。
可是片刻之后,兰博又从摇椅上站了起来。
作为战士,他不想更不能这样无力地流尽自己最后的血。
于是,兰博骑上战马迎着夕阳向旷野远方跑去,他用鲜血染红了最后的余晖,自此也结束了他悲情又传奇的一生。
战士!
请,一路走好……
廉颇老矣
其實,藍波在第四集時已經沒有什麼賣點了,不知見壞就收,難免會落得如此空洞劇情。
特朗普应该会极度喜欢这电影
兰博已经老到没法再为一个人拳打脚踢全世界了
感觉并不需要剧本,文戏基本零分,就是看兰博最后怎么花式杀敌。豆瓣评分居然超过《好莱坞往事》,无法理解。
5.0
算是收场吧,全片不及片尾的合辑剪辑
本来这个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动作片系列之一的,这样的终曲着实令我失望,感觉就像是个直接碟市发行的粗制滥造货。
前半小时纯粹拖时长的,后边渐渐精彩起来。Rambo的魅力不减,代表了最为传统的美国英雄精神,就是个人英雄只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得不说确实有魅力,每一次血腥杀戮都让人觉得莫名过瘾。但是也没必要把剧本搞得这么烂吧,感觉里面每个人物都很智障,人物为复仇二字服务,最后大反派一众毫无还手之力,集体被虐杀。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战士对保护家人的决心
还原了兰博系列两大精髓:撸刀和游击战,故事格局小了点,那几个墨西哥菜鸡看着都不像兰博应该正面刚的对手。
史泰龙团队肯定参考过1999俄罗斯复仇片《伏罗希洛夫射手》
英雄迟暮的电影,和前几部一样,都是最后大屠杀。兰博的故事终于讲完了。横贯了三十多年,不容易啊。
无感,没有情怀,没有怀念,场面暴力血腥,可以说过瘾,不过仅此而已,最近剧荒,没有哪一部能提起兴趣,可能期待有点高,所以感觉有些差异,史泰龙太多事有些无奈,就像看剧一样同样很无奈,题材不错,但是没感觉
镜头语言酷似国产电视剧,台词像张艺谋写的,重复拖沓。一开始以为本片有低分是因为辱墨,因为不大在乎墨,也无所谓。看完才知道,本片有高分才是因为辱墨。客观评价是两分。另外,还有人记得《血1》只死了一个人且是意外吗?
电影其实一般,在我看来精华全在最后15分钟,但反击与复仇的感觉太好了,4星全给复仇!复仇!复仇!复仇!
“Welcome to my home.”☠️ 太 血 腥 ……
这帮墨西哥人是怎么翻墙的?!
前半段是无甚出彩的《飓风营救》,后半截是规矩版的《弯刀》。若没有(个人形象)史泰龙与(影史形象)兰博撑场子,这将是一部泯然众人的影片。嘛,出道即巅峰的兰博将最后的血奉献给自己保护的人,也算是给越战士兵找补一些归宿了吧,或是剧情深处的私货。兰博不比洛奇。
80分钟的正片,故事注水,好在最后半小时足够血腥,就是把反派硬拖到最后自己中了两枪才杀,前面四部一直没去补,单看这一部至少没有烂尾,但观众应该还是觉得第四部最后的结局最好,最后回顾1-4加上5的镜头再来个骑马收尾,不算烂结局。电影就是硬找个理由让女儿去作死,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半小时,加长版内容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镜头,主线还是那样,第一滴血5,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