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族时代
Le temps du loup,暴狼时刻(港),狼的时代,恶狼年代,Time of the Wolf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卢卡·比斯孔贝,Hakim Taleb,碧翠斯·黛尔,帕特里斯·夏侯,布里吉特·罗安,奥利维埃·古尔梅,丹尼尔·杜瓦尔,布兰科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奥地利,德国语言:法语,罗马尼亚语年份:2003
简介:伊莎贝尔·于佩斯饰演的安娜,一家四口从城市逃难到乡下,发觉自己的村屋给人占去。争执中丈夫被杀,安娜带着子女流离失所,途中儿子还给一流浪少年扣留。后来到了一个火车站,很多人在苦候,望火车把他们带到安乐郷。安娜听说有一班宗教义士,奉献自己以拯救人类,连她儿子也甘愿受祭。人在极端环境里不见得只剩下狼性。汉尼卡的风格有份..详细 >
太一般
三星,架空的历史洪流里,失去秩序的人类退化成猩猩。或许在他的作品序列里并没有那么尖锐,但是这种没那么尖锐也不失为一种畸形的温柔。
犹如人造的世界末日一般
2024.01.28一个人在蓝湾看。大导的镜头只消看5分钟便能安抚观众。哈内克向来冰冷——从丈夫被猎枪射杀到女儿目睹夜间的生理需求场景。最后男孩的小长镜头我很喜欢,直到他被救下后的拉远。3星半。
电影中有两处镜头令我为之一颤,一处是屠马,刀插入脖颈后鲜血迸涌而出,人类之残忍程度与狼并驾齐驱;一处是影片最后火车载着人类开向他方,沿途风景秀美,充满希望。
真诚的作品~没有半点做作~
算上这部,一口气连续看了哈内克先生八部片子了。连我都佩服自己,咋就这么扛得住,啧啧。基本上片子都是暗戳戳的那种调调,完全不迎合我这种贪恋HE对美满治愈片子情有独钟的浅薄之人胃口啊。这部片子有点类似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幻想人类末日那种。在文明发达环境生活久矣,一下子根本就入不了戏。感觉电影就是电影,臆想出来的东西嘛。要说片中女主一双儿女,尤其是女儿,演得还真心不错。孩子在面对绝境时候,表现得比成年人要“底盘”稳实得多。女儿能不止一次出手帮助小伙伴,儿子更是宁愿活祭自己为众人救赎。所以说,希望,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此言不虚啊。看在大师出品份上,给个中评吧,7/10分。
故事和我校某优秀毕业生作品几乎一样真是呵呵。是对当下欧洲难民营现状的一次精准预测。几个月前在布鲁塞尔郊外的贫民窟就是这种雾蒙蒙尘滚滚的感觉。剪辑摄影和表演的力道都够。但人物和故事稍弱有点可惜。
这种非常时期这家人的男主人出门居然不带把枪防身,前面还拖家带口的到底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感觉是为了压抑而压抑,什么叫“从人之不仁中发现希望”?
“同情心,那对我来说是承受不起的奢侈。”这句借由片中角色说出的台词,不知是否正是哈内克一部比一部冰冷绝望的片子创作的原发力量……
最文艺的灾难片
看哈内克总是提着心不知道下个分钟会发生什么,虽然不及以往作品,但还是足够吸引我了
铁道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大叔一把抱住赤裸裸的男孩,这也许是哈内克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丝慈悲。
D/ 勉强及格吧(放在哈内克序列里简直想给一星)。世界观都没立起来就开始抓马并故作高深,导致之后的什么隐喻什么批判的力度无限趋近于0。就背景而言,《钢琴教师》是极恰当的抽离,这回直接架空玩崩。哈内克的悲悯从未如此干瘪生硬。摄影、于佩尔和结尾,可以凑到三星。
闷
Benny一直在放火,开始意外烧了屋子是出于伤心和恐惧,让一家人踏入更绝望的境地。后面他自己造的祭火也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绝望。但是被守夜人救下来之后,这个火焰又变成希望的象征,也是又一种逃避现实吧。#post-apocalyptic
虎头蛇尾,哈内克最不给力的一部,甚至有些愚蠢...
冷峻故事下结尾处献上一抹柔情
“趣味游戏”般的开端,经过“雾中风景”,“失明症漫游”的构建,可怕的无终止,结尾又仿佛回到城市中产视觉坐看一切平静。伯格曼的“豺狼时刻”乌曼跟冯叙多的相似叫人难忘,而这部“狼族时代”里,我实在没法摆脱阿姨的魔法,这个演员演什么都是对的!她每一次出镜,每一反应都是自然真实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