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创新的电影营销手法,派人在影院领笑! 烂片,派人在影院领笑,雇佣海量水军.各种抄袭,主线无逻辑,人物脑残,贿赂媒体, 这片子我写过多次影评了,在档期的时候,不是被没用掉,就是被豆瓣屏蔽掉, 现在下线了,我的影评却有了这么多的用率,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过年了老爸想看泰囧这部神片,结果,看完了,老爸老妈都没笑.........这说明什么?为什么电影院里几乎爆满,而且很多人乐得前仰后合?我记得在影院看的时候,总有一个男声大声的笑,声音大的突出,然后就是几乎大家都笑了,我就奇怪怎么就我一个人没笑,于此可以说明,这就是光线传媒使用的一招全新的营销手段,完全创新的营销手段,就是派人在影院领笑!这样电影就成了现场小品!<泰囧>山寨了美国电影<预产期>的剧情结构和重要情节,精英急事已婚男飞机偶遇怪咖2逼boy-->被迫一起公路开车旅行-->偷车-->修车-->车报销-->已婚男最后夫妻团圆.还山寨了<宿醉2>,都发生在泰国,奇怪吗?都遇到了人妖,都遭遇了黑社会,都忽略了美景,这都不像是巧合,为啥不发生在香港,台湾或者韩国呢?遇到人妖的部分真是tmd儿童不宜!毒害天朝的花骨朵啊!还山寨了周星驰电影,人物造型,接近漫画般的脸谱化,有些肢体动作都源自周星驰电影,比如黄渤遭遇车祸的造型.也不乏大段的对话抄袭,比如徐铮和王宝强关于葱油饼上市的对话完全抄袭周星驰的食神.还山寨了美国片<蠢蛋搞怪秀>故意整人理念,王宝强删微博又明显故意的删掉了地图照片,王宝强拔下徐铮的无线网卡伸出车窗威胁,(怎么不来个电线杆把王宝强的手打折呢),徐铮上网,王宝强一桶水把电脑浇坏.王宝强还是个小老板,脑子明显有问题能当小老板吗?今天抢税务局的账簿,明天抢城管的大盖帽?山寨可以,但是抄的也不合格,剧逻辑写的驴唇不对马嘴,狗屁不通,分明是脑残编剧所写,问题如下: 1,油霸是一个高中学过物理化学考试及格的人无法理解的产品,如果这东西能制造出来,诺贝尔奖都不配授予它!因为它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牛顿和爱因斯坦! 它直接否定了能量守恒定律和E=mc平方物质和能量转换定律. 2,徐铮在家庭和事业间挣扎也是个无逻辑的纠结,徐铮想回归家庭,就应该同意黄渤的意见把项目卖给法国人,中年退休(股票期权变现)是多少白领的梦想!徐铮为什么不卖?这不是脑残吗? 3,有人说油霸有问题,徐铮想改良,徐铮哪里有一点像个搞化工科研的?明显是个生意人,那如果你说徐铮是不想坑法国人,那我跟你说,法国人把汤姆逊和阿尔卡特这种破烂公司卖给了中国的TCL!李东生还以为占了便宜,结果花巨资赔钱给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员工发遣散费!徐铮不坑法国人,那更是脑残! 4,徐铮不想放弃家庭,不想放弃孩子,但却要和风投签约,和风投签的都是对赌合同,如果业绩达不到一年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的提高,项目大多数股份都得归风投!项目创业者直接被扫地出门!拿了风投的钱,徐铮只能更扑在事业上,更不可能有时间照顾孩子妻子! 和风投签约徐铮根本没有可能再多花时间照顾妻子孩子,他对老婆的承诺要么是扯谎(人品有问题连妻子孩子都骗),要么就是脑残. 5,徐铮放弃了授权,他放弃是什么意思?分钱也不要了?应该他得的钱也不要了?不说中国人都拜金,但是该拿的钱都不要了是不是太脑残了? 但是那这样一个脑残的徐铮,一个没责任感的父亲,丈夫,在他自言自语放弃授权后,陶虹突然蹦出来和他重归于好了.............这俩人不是有病吗? 6,且不说老周有最大的股份, 老周归隐了不管凡尘之事了(中国有这样的大股东吗), 明显是一个脑残才能幻想出来的大股东. 故事主线这么无逻辑,这么大的硬伤都能霸王硬上弓的拍出来,说明徐铮说在金钱面前丧失了他的道德底线,想衬过年捞一笔钱.中国的编剧就这水平?莫言,你的同行真给你争气.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家从来都不是授予一个作家而是授予一个国家的,诺贝尔奖想巴结一下强大的中国,在中国zf眼中最重要但是中国和美国,欧盟的关系,而这个没加入欧盟的北欧小国已经要被中国zf遗忘了.但同时诺贝尔奖还不忘记要讽刺一下中国文学已死. 最后徐铮毫无逻辑的放弃应该是想模仿美国宗教电影,回归家庭,孩子老婆重于事业的老主题.照搬的是如此的生硬,这些腰缠万贯的艺人们怎么可能脑残,他们越是有钱就越急功近利,贪得无厌,为了钱,这些演电影的'艺术家'们再次踏碎了他们的底线. 好口碑对他们无所谓,反正档期就那一两个星期,找水军刷评分就行了,一个月以后谁还记得这部电影. 其实我还挺喜欢第一部人在囧途的,英式风格的黑色喜剧.(夸张的肢体动作搞笑看来是越来越走不下去了,搞笑越来越成为一种高智商思维竞赛)英式黑色喜剧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让人反思社会和人生的高度智慧. <人在囧途>是有精神的电影,就是它黑色的精华部分,是对社会压抑的控诉,无奈,是对有-关-部-门提出的犀利批评,是说了老百姓说了不敢说的话! 记得如此写实的春运,并不夸张,啥挂都开.而泰囧中,火车变成了飞机,却对中国没有准点的航班问题只字未提!只有轻描淡写的泰国司机说的北京更堵. <人在囧途1>灰暗的调子变成了<人再囧途2>明亮鲜艳的调子,明显摄影和后期的班子全换了,或者说除了徐铮和王宝强以外全都换了.真正的笑点没有多少,看过周星驰全集和英美今年喜剧的人最多呲牙,徐铮也该知道这样的本子,他和王宝强难撑起场子,所以叫来黄渤增加笑点,算起来,黄渤一个人制造的笑点大约等于徐铮和黄渤的合. 奉劝徐铮,好导演对你来说,还是一个蹦高都摸不着的位置,请你先做好演员. 你请得了范冰冰给你免费当花瓶但是你花多高的价钱都请不到一个好编剧,而且好编剧也会像你一样随时踏碎自己的底线,这次你钻了档期的空子还派人领笑,明年你还有什么花招.
这是一部既没有什么文化艺术内涵,也不代表行业顶尖水平,但是至少做到了扎实稳健,忠于类型的合格喜剧片。
结合国情来看,它还符合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幽默及审美趣味。
对这样一部主流贺岁片,你喜欢,可以,不喜欢,可以,不管你看完这个片子是什么反应都合情合理。
在影片的败笔上,这两部电影也是如此相似。
如影片最后舒淇、吴彦祖、范冰冰的出场,都是为了制造影片的“爆点”,制造贺岁的喜剧气氛,但《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王宝实现了愿望,和范冰冰渡了蜜月是给人如此不真实的感觉。
《人再囧途之泰囧》,讲述的是小人物王宝和徐朗的兄弟情,影片重点也是放在这个上面的,人生本就不圆满,范冰冰的出现让这个故事就梦幻了一百倍了。
观影的观众虽知道这个故事是梦幻的,但幽默的剧情会让人暂时忘了这个事实,但范冰冰一出现,观众就会立马发现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梦幻的童话罢了。
看泰囧就是图一个乐,这片子还是有得乐的,这点要肯定,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能笑出来。
应该说,泰囧完成了贺岁片应有的使命,让大家到电影院找了点乐子。
故事又是围绕王宝强这样一个正直犯二青年展开的,徐铮又是在王宝强的乐观、耿直和信任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涤和救赎,并回归了一个正常人的幸福。
笑料虽有那么一点低俗,情节又是屌丝逆袭的老套重演,但架不住观众喜欢,电影情节至少是紧凑的,矛盾冲突和高潮也营造得有板有眼。
至于电影中出现的某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情节,就不要去深究了,因为泰囧这种故事本来就不大可能在现实中发生。
但我还是没有推荐,可能是《人在囧途》让我有了期待,看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又用了人囧的人设梗让我没有了新鲜感吧。
其实,相较这部电影,我个人更喜欢囧途一的故事,更自然流畅,也更让人有共鸣。
但是,刚才发现《人在囧途》豆瓣评分竟然微微低于泰囧。。。
影片讲述了徐朗、高博、王宝三人跨出国门远赴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的故事。
《泰囧》中最大催笑器是角色,其各种意想不到的台词和反应令人捧腹。
公路追逐、丛林打斗、对决泰拳高手,这些动作元素作为相对静态的双人对白戏的调剂与补充,增加了不少视觉愉悦感。
和一般喜剧片不同,《泰囧》中的笑点都是以系列形式出现的,如仙人球系列、人妖系列、葱油饼系列这些笑点不仅仅是单纯的喜剧元素,他们同时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
影片的主题其实还是很传统的,“重利”如何被“重情”所感染、所转化,让一个低端的角色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潜移默化地改造一个高端的角色。
我好像总是错过很火的片子,可能骨子里就有一种逆反的心理吧,看的人越多我就越不想看,以至于这部片子最后是在家里的电脑上看完的。
也就没法感受到电影院大屏幕,一大群人一起哈哈大笑的乐趣了。
其实像这样的片子你没法用艺术的角度去评论它(当然,我也不懂艺术。
)当我一本正经的坐在电脑前,抱着挑刺的甚至是不屑的心态开始观看时,我没法想到5分钟后的自己会看着电脑屏幕笑得眼泪横流。
单纯的想要圆梦的宝宝,带着商业竞争和合同去到泰国的黄渤徐峥,种种的巧合种种的无奈片碰撞出了太多太多的笑点,并且笑点不低俗(就这点就比港囧强N+1倍)也不是网上的段子,它所有的笑点是由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来一一展开的,观看的同时也感叹徐峥的倒霉。
这部片子得成功在它的票房上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
而不得不提的是徐峥,对他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猪哥哥和李卫当官里面的李卫,所以实在想不到他还这么有才。
自编自导自演,从泰囧这部片子看来,他在编导方面也很有天赋,至于演,在催眠大师里也看到了他的演技。
其实泰囧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高度,那么接下来任何囧的出现也就注定了会被观众带着吐槽的心理走进电影院,比如这次的港囧,无力吐槽。
看完之后莫名的为《西游降魔篇》,要是大家笑的次数还没《泰囧》多怎么办?
徐铮靠演喜剧出名且他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他对喜剧概念的把握绝对不会亚于冯小刚和葛优这对黄金组合。
因此今年徐铮拉来同样在大陆喜剧界有着超高人气的王宝强和黄渤,一起为贺岁档贡献了一部成功的喜剧类型片。
《泰囧》的前作《人在囧途》有着不俗的口碑,此次延续了前作的精髓,徐铮饰演的商务精英男出差偶遇“没头脑:的屌丝青年王宝强,两人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得这趟旅途意外连连,让人捧腹大笑。
更刺激的是三个男人一台戏,黄渤作为徐铮的商业死对头,以一种特工的形式强势加入,谍战戏的设置让原本足够具有笑点的故事又多了份出人意外的悬念感。
《泰囧》有着密集的笑点,无论你接不接受这种逗笑的方式,你都不得不承认这的确实是一部受观众喜欢的喜剧片,影厅里那连绵不绝的笑声足以证明这一点。
电影把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泰国,这种陌生的环境很是契合故事中两人不期而遇的种种遭遇,同时也能加强观众的好奇心。
不仅如此,我觉得影片很大的突破在于没有随意的拼贴段子或是满嘴的喷流行用语,每一个笑点的设置都是与剧情紧密相连,直接一点说就是你能再影片中找到前后呼应的连接。
比如一直被提起的范冰冰在最后作为惊喜神秘的出现,亦或是徐铮关于“绿帽子“的梗,这些都是有趣的笑点并能有效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诸如此类的抖包袱的情节在片中比比皆是,绝对能够做到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的效果。
《泰囧》还有个突破就是不局限于“屁滚尿流”的小家子气笑料,而是很大胆的在两个普通的三个主角之间穿插了黑帮元素和追车的情节。
尤其是三人在泰国黑帮老巢中的互掐,算得上是影片的高潮。
至于追车戏份的惊鸿一瞥,虽然比起大片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也能看得出剧组的用心良苦。
但是电影还是有不少纰漏的,故事的逻辑显得太过理所当然。
尤其是油霸的有毒性和老周这个人物的设置,在被强大的笑果的光辉下显得太过打酱油了。
以及影片刻意的追求圆满结局,最后关于“放弃也是一种重新开始”的人生主题也是老调重弹,没有新意,包括温情情节的穿插都比较生硬和刻意。
不过《泰囧》难能可贵的是做到与观众精神上的沟通,因为它能大小通吃,普通文艺三俗和谐融合。
如果说香港需要周星驰式的喜剧,那么大陆必须需要像《泰囧》这样的剧情喜剧,尊重观众的智商,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悲与喜。
老实说,我们不能对喜剧片有太多艺术或是内涵上的要求,只要让我们在影厅里能从心底里自发的笑出来就说明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了了
大家都说《泰囧》好看,很搞笑的喜剧片,要我去看。
抱着用一部喜剧来给我的生日当天划一个圆满句号的想法,看完才知道,你把它当一部单纯的喜剧来看,未免太肤浅。
你把它当一部人生励志片来看,未免太凝重。
现在读过书的,都不敢写影评。
为什么。
写深了,说你过度解读,水军类。
写浅了,说你才疏学浅,败类。
左右不是人,索性随大流唱大戏。
可是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东西是叫“过度解读”。
你看一花是花,那你得到一朵花。
你看一花一世界,那你就得到一世界。
你能读出作者或是导演未曾想到的东西,那是人生万象,是人心一面镜,你看什么在外,映照什么在内,那是你笑了自己的愉悦,演了自己的戏码,收了自己的养份,又或者是伤了自己的心,与旁人毫无关系。
所以,你觉得此片是能深读,还是浅看呢。
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过一段囧途。
很多人的最开始都在寻一个“老周”——人人都有的那个人生目标。
远大,高雅,找到了他便可瞬间得到人生升华。
这让我想起那个佛家的故事,有俗家问得道高僧:你得道前都做些什么呢?
高僧答:吃饭,挑水,砍柴。
俗家再问:那得道后呢?
高僧笑答:吃饭,挑水,砍柴。
俗家嗤笑:有何分别?
高僧摇头:得道前,吃饭想着挑水,挑水想着砍柴,砍柴想着吃饭。
得道后,吃饭即吃饭,挑水即挑水,砍柴即砍柴。
道是此时此刻,道是无处不在。
俗家大悟。
徐朗和王宝,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两类人的写照。
一类,不在乎吃饭,顾不上挑水,更忙不到砍柴,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老周。
若为老周故,吃饭挑水皆可抛。
一类,吃饭即吃饭,挑水即挑水,随遇而安,砍柴时若是能见到一抹晚霞简直此生不枉人世走一遭了。
他们的人生和王宝一样,清晰得很,不过是一条一条的任务,完成即是得道。
徐朗高尚,王宝惬意,谁也没有错。
有些人永远是徐朗,有些人一辈子做了王宝,有些人却半途从徐朗变成了王宝或是半途从王宝变成了徐朗。
这变化之间,影响人心的,也不过就是,你觉得是砍柴挑水更重要,还是寻找老周更重要。
前两日,有人评价某人写的一篇文,说宣扬市井美好,实属低俗。
说没吃过天山雪莲,便号召大家都来啃地瓜,说地瓜便是人间美味,肤浅。
当然,各有侧重,无关对错,我却想到:究竟什么是雪莲?
究竟又有几人,敢说自己真正是吃着雪莲的?
徐朗的老周和这位雪莲先生,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
圣经里说,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葡萄园。
有点类似于佛教里的西天。
徐朗在剧情里说了一句话:西游记么?
我拿个授权书怎么就这么难。
大家很容易想到,西游记里的唐僧,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这当中,八戒最不专心,到了高老庄,便想当上门女婿;看见嫦娥,只想随她奔月去;到了女儿国,又想留在红粉间。
用一句我书中的话叫做八戒的心中没有远方,只要有女人的生活就是故乡。
所以王宝,也有点类似于陪同唐僧的八戒,也有点类似于我们这些啃地瓜的人。
徐朗惦记着西天,看起来心无旁骛最是超脱,一心想要“得到”,不愿被世俗困扰到头来却是老婆要跑路同事要反目,反倒成了最被世俗所困扰之人;而王宝,贪恋红尘,情迷冰冰,人人处处是风景,随时随地剪刀手,只要看到孔明灯就有希望,到头来,他却成了这部剧里看似最幸福最惬意超脱的一个人。
不仅仅能坚持做着幸福牌儿葱油饼,还完成了囧途任务,还抱到了美人。
而徐朗发完那条“我迷路了”的短信之时,便是他心中渐渐开始转向王宝的趋势。
那场大雨和那次抛锚,都来得恰到好处。
前两天我转发一条微博,上书:stop and think。
我想那边是徐朗的停下来好好想想的时刻。
麻木前行已经茫然,不如,stop and think。
当然,对于女人们而言,你会选谁陪你走完人生囧途呢?
徐朗太没情趣,王宝过于傻逼。
因为高咖往往不会儿女情长,低咖又实在拿不出手。
这个难题是亘古话题,我想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固定答案的。
在各自的追求中,在各自“迷路”的时刻,再各自找到自己的“护照”的时刻,你总能悟道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三分徐朗七分宝,还是三分王宝七分朗,人生偏颇或是平衡,都是寻道,都会得道。
你想成为做油霸的人,还是用油霸的人?
做油霸的人改变世界,用油霸的人丰富世界,我们是个组合,是“泰国传奇”。
人生路途之囧便在于此,你怀揣目标,匆匆前行却往往山穷水尽;你缓行歌唱,逢春观花,遇夏赏鱼,却总是转角就走到柳暗花明。
所以此时此刻,仍在囧途之人,愿得一日天朗气清,你看清前路,悟得什么才是你人生的“老周”。
此时此刻你若问:那《泰囧》究竟是个喜剧,还是个励志剧呢?
我问你:人生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或者像有人说,是个动作剧和恐怖剧呢?
你若回答:就是个合格的爆米花剧,看完回家洗洗睡了,万事安好,哪有你想得那么多。
其实我心想,就国内今年这剧情票房水平,大新年的能做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全家老小能看懂,故事剧情讲完整,我都要阿弥陀佛了。
此时我便要恭喜你,把任何一部电影,或是人生,都当做是爆米花剧的人,实属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而我们大部分的人,这般的俗人,都会有点小心思,想着在爆米花外还悟出点雪莲来。
手里捧着地瓜,往嘴里塞着爆米花,还有点怯怯地梦着雪莲,是悲是喜,只好冷暖自知,任君点评了。
在看泰囧之前,在微博上看到“傻逼国家的傻逼奇迹”之语的时候,我自己也是冷哼一声:看人家票房高了就酸成这样,出息。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起码自我反思了一下:你凭什么在连电影都没看的时候,就妄自判定批评之语是出于嫉妒?
实际上,关于泰囧的评论,已经成了这么一种趋势。
因为票房的大卖,这片子已经批评不得。
业内人士批评,那就是犯了红眼病酸葡萄心理自己净拍烂片还妒贤嫉能。
非从业人员批评,那就是装逼犯自命清高观众们都用脚投票了你y还说个p。
但是,连指环王都有人说不好看,连阿甘都有人说评价过高名不副实,连肖申克都有人骂装逼。。。。
一部泰囧,怎么就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作为一个喜欢《夜店》喜欢《人在囧途》的影迷,泰囧那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失望。
虽然泰囧跟人在囧途一脉相承,都是一穷一富在一条越来越灾难的路上折腾最后回归家庭的故事。
但是人在囧途里,有车辆、酒店、天气等各种环境的问题,其中一部分是相当真实可信甚至我们在生活中都碰到过的,虽然都凑到一起有点极端,但还不至于过分到让人嗤鼻。
再加上徐铮王宝强的对比碰撞,我自己反正是笑到脸裂。
但是到了泰囧,王宝强成了唯一的灾难来源。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把徐铮的图毁掉。
人是会有审美疲劳的好吗,审丑疲劳的更快好吗。
人在囧途里王宝强还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在泰囧里他就是一神经病好吗。
而且在咨询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徐铮的同事黄渤能够轻松装入手机病毒安装跟踪器的时候,徐铮的秘书,在有了那个庙的照片的情况下,就是找不到庙的名字。。。。
徐铮在情急之下把自己的手机扔出去之前还是留下了手机卡是吗?
既然他能收到老婆的短信与电话,他怎么就不能给自己的秘书打一次,告诉她用google图片把内庙的图上传之后搜索,一分钟就可以找到庙的名字了好吗。
还有,谁先找到大股东谁就能拿到授权书?
大股东是摆设吗?
y自己没有脑子没有判断没有打算吗?
2边既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一致,难道不会早就拼命联系最大的股东争取他的支持吗?
这一条不是在任何商家或者科研机关都是最最重要的吗?
家庭和工作就是一组完全不能调和的矛盾是吗?
徐铮只有放弃千辛万苦做出来死去活来争到手的成果,才有资格回归家庭?
徐铮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庭的时候,他老婆怎么就宁可离婚也不能自己带孩子去趟海洋馆呢?
这他妈算个什么设定?
最后,请告诉我一下,范冰冰是为嘛出现在王宝强的面前的?!
如果是徐铮给她讲了一个孝子安慰生病的老妈的故事她来的,那这就是一个类似《奇迹》的温情故事。
如果是徐铮作为一个有钱人拍出一摞钞票在她面前,她就过来拉着王宝强的手“听说有人要找我度蜜月?
来嘛,我们合个影”既然影片不肯花半分钟的时间给我们个交代,那就是说,随观众自己想象喽???
十多亿的票房,真的都是屌丝yy出来的咩?????
这部片子和人在囧途1无论从人物,故事还是风格上都如出一辙。
都是两个男人在旅途上,前半部分徐峥扮演的白领对王宝强演二愣子各种欺骗利用,制造笑料,最后两人被这趟旅途折腾得狼狈不堪,白领情绪失控。
后半部分升华主题,白领被二愣子的单纯善良所打动,虽然没有跟二愣子在一起,但是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并与二愣子成为至交。
主旨思想都是教育大家要多多关心老婆孩子,不要欺负旅途中遇到的一些看起来有点二的朋友。
这种风格活像一部加长版的春晚小品。
徐峥是一个有喜剧气质的演员,但不能算是一个很有喜剧天赋的导演。
喜剧导演必须具有的一个特质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意想不到才会笑得出来。
可惜在这部片子上,很多的笑料是观众可以提前预见的,这已经丧失了一个导演讲述故事的作用。
而最后的煽情部分更进一步证实这只是一部包裹着喜剧外衣的温情小品。
能看到徐峥想拍好一部电影的诚意,可惜在喜剧部分缺乏想象力,在温情部分又缺乏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这两部分都让我觉得很做作。
我既没有被愉悦到,也没有被打动的感觉。
听说有观众在影院笑到缺氧,难道说大家的生活压力已经大到把观众的笑点拉低到这种程度的地步了?
如果这片子都能拿5亿票房,我只能替大陆的电影市场感到悲哀。
看样子稍微有点资源的人,随便撺掇一个轻松点的电影就能赚钱。
我也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想到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段子,人傻钱多速来。
《泰囧》的优缺点都很显著。
先说优点:1、用力很集中,将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冲突所制造的喜剧效果极致化,这是尊重和善用套路的结果。
2、比《人在囧途》要好,笑料更自然,趣味更纯粹一些。
其实这里最有趣的地方是集中于人妖、spa、床震这些元素上的,虽然这有点低级趣味,但对于喜剧来讲,这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3、基本的技术手段都尽可能做到位了,音乐尤其突出,节奏感烘托得不错。
4、黄渤演得好。
再说缺点:1、授权书的情节设定是最大的问题,很不严密,公司决策不是谁先见到大股东就可以拿掉决策权那么简单的事情,从半程开始这个问题就开始困扰我,说穿了这是一个自说自话的冲突设置。
如果故事说不圆,不妨退到最经典或者说最俗套的剧情模式,如寻宝,只要把过程做扎实、有新意,比这样的假嗨要好。
2、笑料过分集中在王宝强的非正常人格上,开始有新鲜感,堆砌到最后就审美疲劳了,因为观众对王宝强的二百五举动有精神准备了。
当然不排除有从头笑到尾的,但比起看一个有心智缺陷的人一味地装疯卖傻,看几个正常人一本正经地做一件可笑的事情是更高级的喜剧,要而且可回味。
《泰囧》的笑料可回味空间不大,它与《疯狂的石头》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很多笑料只依托人物而不是依托于情节产生的。
3、可以看出来在制作阶段创作者信心并不是很足,有的能做大的冲突和场面都拘着,比如误闯黑社会一场,本来应该是一场很hi的戏,但动作场面都极其敷衍,只突出了王宝强的绝杀技。
这个系列肯定还会往下拍,特别是在《泰囧》的成功以后,我也相信在后续的创作中会在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和升级,再动手,他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喜剧大片了,而不是现在这样误打误撞的超级黑马。
遗憾的是,我看完以后,并没有找到这部电影受到如此追捧的必然性,它合格,但并不优秀,它值得鼓励,成功却难以复制,因为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不够。
这也可说明我们以前所做的喜剧都太枉顾创作规律和观众体验了,所以这不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它证明了以前很多人的努力实际上是徒劳的,在这一类型片上,我们还站在起跑线上。
无法从这类电影中找到笑点,周星驰以后打着喜剧的国产片好像除了《疯狂的石头》就没啥好看的了。《让子弹飞》都比这搞笑。夸张的表情只适合做海报。
好看!很逗!本来如果是我不会去电影院看这个的,但是没想到却意外的好看!哈哈笑点很高的我都被逗乐了好几回,笑的肚子都疼了~可见真不错~没想到是徐峥导演的!~可以呀~~影片结束后的花絮观众都看完了才走的,可见确实不错!值得观看!~
很有美国小成本喜剧电影的FEEL,做为国产电影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很想参演啊~~~~
什么东西嘛...这...
喜剧中的经典,真的很搞笑,宿舍里几个人一块儿看的,笑到合不上嘴,特别喜欢黄渤。
刷分的水军太恶心了,就冲这就不想看
比不上疯狂系列,缺少精妙的包袱,不过演得卖力,吆喝得卖力,自然票房得意.
傻根演了回文艺青年
还行
泰囧依然是一部有诚意的片子,不过它的话题跟电影本身的制作水平已经没有关系了
一开始气氛炒得不错,但从头到尾完全靠用力表演来制造笑果,实在太用力了,尤其王宝强的装疯卖傻让我觉得疲惫和烦躁,一直看表心想怎么还没完。本来也没太多期待,票也不贵,也就陪爸妈看个热闹。
光线影业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力挽狂澜翻云覆雨之逆袭神作。
悟得太生硬了,有点做作。
结尾的《当》配上范冰冰的出现是最惊艳的!!全程无尿点!
人在囧途的第二部,虽然比不上第一部,但是整体质量仍然尚可。比后面的港囧要好得多。徐峥和黄渤,徐峥和王宝强,基本上还是保证了不会有大烂片出现,可以看看消磨时间。
作为喜剧还是不错的。
加一颗星 因为是在泰国拍的
中国人的品味。。。
剧情太赶太乱,笑点既不贴近生活,又缺乏想像力,徒有虚名。看在黄渤的面子上,勉强三星
你拍着手傻笑,却不知下一秒就要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