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一轮明月,弘一法师

主演:濮存昕,徐若瑄 Vivian Hsu,李建群,尹治,胡光子,刘伟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一轮明月》剧照

一轮明月 剧照 NO.1一轮明月 剧照 NO.2一轮明月 剧照 NO.3一轮明月 剧照 NO.4一轮明月 剧照 NO.5一轮明月 剧照 NO.6一轮明月 剧照 NO.13一轮明月 剧照 NO.14一轮明月 剧照 NO.15一轮明月 剧照 NO.16一轮明月 剧照 NO.17一轮明月 剧照 NO.18一轮明月 剧照 NO.19一轮明月 剧照 NO.20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

一轮明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李叔同(濮存昕 饰)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欢呼,并出仼《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憧憬国家美好未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李叔同也从穿洋装的主编转变为懦雅的布衣君子,以教授书画为业。其间,培养了丰子恺(尹治 饰) 、刘质平(胡光子 饰)等一批日后的艺术名家。此时的李叔同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遁入空门,法号弘一。闽南佛学院太虚院长(刘伟明 饰)与弘一法师都有宏大的志愿,虽门派不同,最终却殊途同归。抗战爆发后,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师仍坚持抗日救亡运动,并谱写救亡歌曲鼓舞士气,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师驾鹤西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法鼠乐园警探奈特:侠盗绮丽之国惊情48小时矶部矶兵卫物语~浮世多辛苦~赛车传奇八月N世代之青春降临大卫·莱特曼:谢谢捧场窗前明月,咣!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十一季家有一老爱情进化论杨光的快乐生活2大耳猴和你一起飞邻家女孩火魔高跟鞋首尔之春未解决之女警视厅文件搜查官第二季追鹰日记曾经堕落飞虎之雷霆极战铁笼邪神与厨二病少女第三季死魂灵美国围攻平行夫妇死去的“我和妻子”的真相天才第四季梦断韶华

《一轮明月》长篇影评

 1 ) 《从濮存昕的电影,认识弘一法师》

《从濮存昕的电影,认识弘一法师》http://www.douban.com/note/537681511/

 2 ) 看后感

拍得和演得都特别的风轻云淡。

导演在那么多丰富的素材和时代背景进行选择,想起来都觉得困难。

最主要的主线还是都有,包括:演茶花女 / 亲近的弟子和朋友 / 教书 / 跟妻子的别离 / 出家 / 修行其中好几个场景平平静静的,却很让人感动,比如他将要出家的时候,当人问起难道就舍得你的妻、子么?

濮存晰演的弘一法师回答:譬如人得了暴病, “”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

世上多少想不开的事,均可依次想通。

为母亲唱歌那一段也很感人。

在闭关的时候,在河边洗漱的时候,整个节奏都是一种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的淡然感。

濮存晰演弘一,茶花女是扮演得不够柔美,但是其他时候挺拔的身板都特别有气质。

细想弘一法师,并不是那种不愿意理会世事和红尘的人,以前看他写的字,就以为他是那种柔柔弱弱,不爱过问世事的一个书生,老了就是那种性情孤傲的枯树深井一样的高僧。

但实际弘一法师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感情很丰沛的人,即使是收敛,也会有光普照到周围。

何况他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只是按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去行事,更有一种与众不同之处。

其所做的好多事都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但你会知道他不是刻意的要如此,优秀的人就如同“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

当时在天津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里买过一套书签,他写过的很多句子都很值得放在随手的地方随时看看。

“悲欣交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都是弘一法师讲过的很有名有很让人回味的词句。

选了一轮明月作为这个电影题目,也许就是觉得弘一法师本人就如果明月一般,自性皎洁,光辉难掩吧。

 3 ) 弘一法师

哎 真真是一点精髓都不得 当初濮大叔从这部电影震撼 感慨颇多,于是心怀好奇 心心念念想要看一看 一看之下 大跌眼镜 也不知这感从何来 震何说起,且不说李叔同前半生多才多艺风华绝代 只这后半生的弘一法师就从不见其所悟 其境界之提升 家国天下一个都不曾从心中舍去 真真堪比慈悲良苦的草民皇帝 甚至抗战期间也绝不吝惜 重操旧业 慷慨激昂一番 带着一众和尚同随此情 真是连世间法休息也不及。

持律 持律 戒律活脱脱 在最初成了闭门潜心的学问之研究 到后来的口头之禅机。

从拜见印光大师时 竟问出救国救民之道 到之后 国难期 身患重疾 不省其自身 清静其身 倒是请来西洋大夫 然后欣然待死, 简直一位心怀悲悯的一国之君 何来出世之谈。

真是种种 种种 一言难尽。

这编导最后最后 竟为了电影格局上的首尾之应 令年老的弘一 在小小的陀螺面前凡心霎动 顿時便墜了世故 人情, 倒是大有種我不入轮回谁入轮回之洒脱 无惧。

再谈 这故事 前面活脱脱一个公子哥 春风得意 娇妻美妾,并无充实前序与铺垫,虽然 幼年在家熏陶,壮年时也谈禅论道 那不过是中国文人之通好 不足为奇 闲来之时 自我陶冶一番 却十足算不上个槛外人,而教学期间 仿佛就因为 事业之不如意 当局之糊涂无能 才无奈遁入空门,但这所谓“打击”或 不如意 放在当初动荡的年代 实在算不得什么,若这就算是削发之根本原因 若不是导演在命运面前被强求了 就是这知识分子实在没什么悟性可言。

更不说其他 关于 所谓爱和慈悲,受戒和持戒,民族和家国 端端只落得贻笑大方了。

再说 弘一法师拜访之几位得道高僧,首先 期间没有任何任何实质性交流,再者 这些身宽体胖的高僧且不论与原型差异颇大 就连一举一动都夹杂着中国式典型的政党风,再再论 当弘一法师询问时间之事时 竟然无一人前来提点 竟还顺其人心执着 予以贯之禅语的世俗执导 难不成他们个个都把自己当成金銮殿里的国师?

这样不遗余力, 更不提那些将修行当做事业 东奔西跑 大有搞近代“人间佛教”之趋势之所谓和尚,若是弘一法师一生 真的只碰上这些同修,那他的种种表象也就不以为奇了。

但 但分有些许了解 翻过《印光大师菁华录》 读过弘一法师晚清集 都能略略明了 这些演员和文稿笔记中的修行人 丝毫没有一点关系可言,真是可怜了冠以他们之名的演员 真真上演了一场典型当代华式政党爱国录之近代寺庙版…… 更不提 在弘一法师万年对其修行影响颇深的光钦老和尚 连出镜的机会都没有 大概是他的思想还不够革命 不能符合导演之要求的缘由吧这样 洋洋洒洒一出多小时的戏 看罢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种种演绎 只说一句,这编剧 导演 可对得起 生生将民国初年的翻版鲁迅脱胎换骨成一位与世无争的老僧的化妆师吗??!!

叹之 叹之……

 4 ) 缘起在我心

关于弘一法师,最先接触是在南怀瑾的著作上,刚开始我是无法把这个法号与李叔同这个大名联系在一起的, 记住的也是他的讲义大意,更多关注他的优美诗句。

我常常在想,是怎么样的人,可以修养这么多门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果有转世一说,他肯定在轮回长河中保留了完美的记忆。

但是他只是一个孤独的人。

无论是年幼严明的家教,还是在上海躲避战乱,还是最后和他认为是天生注定的姻缘的雪子相拥时,依然孤独。

这种精神上的无所依使他决定抛弃俗世繁华,探究佛理真相。

有幸在灵隐看过大师的真迹,字型很飘逸寂寥。

还很幸运有这样一群文艺工作者,把大师的一生讲述出来,虽然电影时间有限,很多的情节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但是在心情低落,觉得人生苦闷时,看这个电影,让人心中充满平静。

只缘尘世爱情姿,莲座现身月上时菩萨尽多真面目,凡间能有几人知发慈悲心,做自在人。

虽然大师生于乱时,在世时并未得自在。

 5 ) 一轮明月水中行,狼烟烽火赤子心

开头三郎早慧,说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命运前定,结尾弘一站在桥上,只见一孩儿在玩鞭陀,远处母亲呼唤三郎回家,如此画了一个圆,可以想见叔同失去生母,也就一心有了遁入空门之念了,生母对叔同的影响太大,叔同作《梦》一曲悼念生母,悲痛非常。

以至于后来哪怕优美动人的日本女子也无法让深谙苦痛、深植佛根的弘一回心转意,只留下一句爱是慈悲让女子死心。

在大时代下,他看到的总比别人更多,更深,怀着大慈悲的胸怀,不容自己于个人爱恨纠缠中如年少一样荒度时光,“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从叔同到弘一,他眼前见过的苦难太深,所以只求解脱,先是出入梨园,文人聚会,再是出国留学,后回国教学,但小知不及大知,叔同是个气度宏大之人,处处可见繁华后的硝烟四起。

他早年看着黄河决堤之后追逐火车的难民,说眼前情景与佛经所说阿鼻地狱相去不远,没想到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落入此等骇人听闻的苦难。

于是与佛结缘,看过生离死别,轻尝人事苍凉,一曲《送别》,淡淡作别,只有一息尚存的悲凉。

袁世凯由名伶杨翠喜引出,叔同由日本回到上海,本是形势大好,叔同气壮山河写下《满江红》,创办《太平洋报刊》,不久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想到不久就被复古思潮扼杀。

中西之间的交流和矛盾从儿时的琵琶、古琴、二胡和西洋钢琴中可作管中窥豹,再到后来一师的裸体画课程教学引起教育厅的警示。

可以说李叔同有超前的思想,他精通钢琴五线谱,也能搞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又对西洋人体画有自己的见地,不由让人敬佩之余有种种非议,李叔同与马一浮在谈论谭嗣同梁启超时颇有赞赏,“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智慧通达”,但维新派的改革在大背景下终究失败。

他早预见大国的保守必定会受别国的凌辱,他看透了一切却发现自己对这一切又无能为力,就像是他体谅母亲侧室身份带给她的痛苦并感同身受,而他不能替他母亲承受一样,他对当时的中国存有同样的感情。

弘一入灵隐修律宗,将自己的饭分给窗边的鸟,有一片慈悲之心。

在普陀与师父吃饭,将吃完的空碗用开水冲后喝下,师父说要惜福。

不由让我想到一些在人世修为的人,像我导师,每次都要将打的饭菜吃掉,吃不完的饭用袋子装上带回家。

又如我遇到读中国思想史和美术史的女生,她们不吃荤,只吃素。

这样的自律如同在世修行,太虚法师一开始却让人觉得有些急功近利,而在弘一《三宝歌》的演绎下找回初心。

倓山寺中妙莲有心,对功名之心强烈批判,随律宗初心。

只是我觉得电影在弘一出家后的一段没有亮点。

在得病时舍己救人,反倒觉得在平常中见其胸怀宽广,此后作《大中华》,以佛宣扬道义,在中西思想交融中寻找到一条精神出路,我想此刻弘一虽然救不了天下人,但至少心能平静下来,他所做一切也都在为国为民。

最后想以弘一法师的一句话结尾,“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6 ) 在寺院机缘中看完一轮明月

前半生,引西方油画、钢琴、话剧于国内,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

衣食无忧,物质自由。

精神丰富而超然。

如果不是特殊时代让他不得施展和安住,可能世间多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家。

探寻灵魂的追求之后,断食,皈依佛门,心之所向,修行律宗,以苦行自渡且度人。

我辈生既无战乱,也无灾祸,如此福泽,难静心,在看大师的时代更觉得惭愧

就电影编辑而言,分为出家前vs出家后就可以了,精神世界的极致和我们目前还无法理解和达到的修行的辛苦的对比,惊艳卓绝的才华和谦卑的苦行的对比。

 7 ) 爱,就是慈悲

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要惜福呀!

”泪珠滚滚而下。

闻之。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

犯了高、大、全的通病。

怎么再现弘一法师?

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

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

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

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

或是另有隐衷?

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

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

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

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

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

这是他的法子。

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

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

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

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

呃了。

所以他是勇者。

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

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

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

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

可是她唯有放弃。

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

这也是自私么?

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

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

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佛经有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

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此为三无漏学。

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

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

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律宗修戒,禅宗修定,最终目的就是有厌、无欲、见真。

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弘一法师辛苦整理的律宗经卷现在也广有流传,想必西天也是欢喜的。

*** *** ***禅宗始祖摩诃迦叶于灵山参破世尊拈花微笑,世尊遂以此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之。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大梵王问佛决疑经》“正法眼藏”亦名“涅槃妙心”。

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并拈所献金花示众,看谁能领会其旨。

迦叶尊者,独契涅槃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具正法眼者。

拈花幻像如如不动于袤广无极,色即是空,无不是空,空空如也,意会无言。

日本禅宗有个故事。

两个日本和尚走在路上。

他们来到一条涨水的河旁。

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郎穿着和服站在河边要过河,但是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说:“我可以帮你吗?

”女人说:“我想过河。

”和尚抱起她,把她扛在肩上,过了湍急的河流,把她放在对岸。

他和同伴就继续往庙里走。

那天晚上,他的同伴对他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道说道。

作为和尚,我们已经发过誓的,对于妇人连看都不可,更不要说碰她的身体了。

今天过河的时候,你看了而且碰了。

”另一个和尚说:“老兄,我已经把她放在河对岸了,可是你还在头脑里抱着她啊。

”有佛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其实放下,对红尘纷扰中的纭纭众生而言,何其难啊?

无天,无地,无我,无心。

无不是真纯,无不是真我,无不是真天地。

唯有性空,即心即佛。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主旨为心性转变。

《六祖坛经》敦煌本慧能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不由在寺。

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

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

”王朔怕是很得了此经的要义,所以才解了他自己的〈六祖坛经〉。

西西。

 8 ) 人人都需要以佛治心的智慧

于人生低谷之时,内心苦闷压抑之际,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这部电影,逐渐才平静下来。

最感动的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李叔同母逝,当抬棺从正门入府时,被他当时的三娘极力批判并引发不满,但是当他满怀伤痛地为母悲歌时,我们却看到一张悲戚的脸缓缓地进入灵堂,对着悲歌的李叔同小心翼翼地青请求:“叔同,我死了以后能不能把这歌再给我唱一遍?

”当时只觉得好的艺术一定是雅俗共赏并且深具感染力的,它能让人与人之间达成一种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让无法化解的矛盾在一瞬间就冰消雪融。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弘一去普陀山拜访印光大师,吃完饭后印光大师用水洗饭并将之饮尽,弘一在一旁有样学样,印光法师非常高兴地说了一句:要惜福啊!

这一句瞬间戳中泪点,一下子眼泪飚出。

我们的生活要比他们当时的条件幸福太多,可是为何总感觉不到快乐与幸福,归根结底把很多都归结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但很少想到比我们能力差的有过得比我们更好的,比我们能力强的也有过得比我们更差的,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但却没有珍惜,到最后来怨天尤人,自甘堕落。

于生活中最苦闷之时有幸得到佛法的开解,是机缘巧合也好,是佛法慈悲也罢,终究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并破解了痛苦的根源,就像电影中李叔同说的: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之心。

在人生中遭遇困惑之时,有佛法开解,可以获得生活的智慧。

 9 ) 一轮明月漾心间

《一轮明月》好像是与某部大片同期上映的,与同学在上映首日兴高采烈地等待进场时,看到了《一轮明月》的广告,濮存昕一副凛然的样子立着,电影的名字也很有韵味,在心底留了个影,不容多想就进场了。

一直还以为是关于鲁迅的电影呢!

前几周看到CCTV-6的广告,心里很是激动。

因为濮存昕,因为李叔同。

濮存昕是我很敬重的男演员,《蓝风筝》撼动心灵,艾滋病大使让人温暖。

近来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净是些广告),他的品行、演风配得起李叔同,因此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最早知道李叔同,是音乐老师初一教我们《送别》之时。

音乐老师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一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教音乐。

讲起《送别》的曲与歌词,他总是很激动。

总是记得一次他看我的笔记,细心地在抄录的《送别》的歌词下写上“李叔同”,对其敬重可见一斑。

于是我对李叔同愈发感兴趣,泛泛读了些,心存疑惑与敬佩。

疑惑是,如此有想法、有激情的人,为何会遁入佛门?

难道是想做陶渊明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对他的感觉可是大打折扣了。

电影在一汪揉碎的月光中开始,在佛门的清静中结束。

单从电影的角度说,它并不是那么好。

导演对其一生的事迹太泛泛而谈,一切都在赶马灯似的前进,没有详略,什么都讲到了,却又什么都没讲深入。

一些环节性的的东西没有阐述清楚,变化来的有些突然。

另外,李叔同的日本妻子为何选择徐若瑄?

是为票房考虑吗?

对于这种正剧,很难兼顾票房,那就干脆找合适的人演啊!

徐若瑄表现的,始终是年轻时代的可人、娇滴滴的样子,夫妻间的琴瑟之和似乎并没有很好展现。

最后在桥头与弘一法师离别也并不出彩,没有表现出一种庄重。

甚至还不如李叔同因为父母之命的妻子的气质。

不知是因为对佛门的不理解,或是一些其他的感情,相较弘一法师,我更喜欢李叔同。

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热爱教育,才华横溢。

是他,把西洋艺术带入中国,破开国人的蒙昧。

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终培养一代大家。

他就是一轮明月,在黑暗的社会中,散着孤傲的光芒。

遁入佛门,看似与尘世了结,实是另一种奉献。

他勤俭朴实,在断食中澄净自己的灵魂。

他苦心孤诣,终精通律经。

在临终时对抗战局势的关心,更是把他的忧国忧民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似在佛门中与外界隔绝,实际仍心系天下,继续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人间传奇。

他就是一轮明月,在每个夜晚,笼罩世界,照亮心灵。

李叔同与丰子恺的师生之谊更是令人动容。

这也让我想起了《恰同学少年》中杨昌济与毛泽东。

同是老师发现学生过人才华;同是学生有过激之举时遭遇退学;同是老师据理力争,挽留学生;同是老师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情感,愿把毕生之学识传授学生;同是在教与学中,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一生……丰子恺说李叔同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人,因为“他是个像人的人”。

而做一个像人的人,也是他的毕生追求。

孜孜不倦的《护生画集》,是他与老师友谊的凝结,是这位大师人格魅力的完美展现。

而《护生画集》所传达出的淡定与质朴,也是老师与他的真实写照。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一轮汪汪的明月中,永驻心间。

 10 ) 大师靠的是造化,不是修炼。

就弘一法师之成就,实非一般人可以抵达。

非大师无以修。

我辈俗人即使强求一辈子,也未必可。

即使抛弃一切地义无返顾,劈荆斩棘或披星戴月,任由千年造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搏也只是枉然。

蒿草何以成瑰卉?认命吧!

人生来就是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

大师生来就是大师,和俗人是有区别的。

我不是说宿命论,只是说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些不可同论的地方。

有些人天生是政治家的胚子,有些人则是企业家的模子。

很多朋友觉得我说得偏激,以为有志者事竟成。

人的性能生来俱等,只看的是后天的修行。

岂不知成就一番事业除了顽强的意志外,尚需天赋性情的造化。

这些是事业根本方向的指导,有了这个指导的基础方能一路到底。

大师的靠得也是造化,无造化不成大事。

弘一法师出家前之造诣已是我辈所不及,其造化之功业已登峰造极,出家只是登峰造极的更上一层楼。

南山律宗的修持是为佛教之最艰,惟独是大师方可。

非大师无以修。

是的,不要以为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不要以为自己一条路走到底就可以找到新生。

某些事情上,我们走的越远,就陷得越深,离我们的初衷和目标也越来越远。

想做大师,先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造化。

我还想说那句老话:要知道自己是谁,更要知道自己不是谁。

《一轮明月》短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7分钟前
  • romanmessi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但每次歌曲唱起还是泪目。“爱是什么?”“爱,就是慈悲。”

10分钟前
  • Jonko
  • 推荐

觉得没有拍出神韵~只不过把几件大事轮着说了一遍,有些地方还很雷人。

12分钟前
  • 易小兮
  • 还行

杭州与泉州,再去时会多了些凭吊

13分钟前
  • A LONG
  • 还行

电影的整体水平很高 很是难得 由猛烈的太阳变成柔和的明月 弘一大师前半辈子观念自由开放 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后半辈子四大皆空 心空祥静 是追求也好 是坚持也好 是脱俗也好 是逃避也好 都不重要 因为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阔的胸怀 还记得 面对这样的转变 弘一大师自己只用了四个字来解释 人世难料

18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意外看的,不错

21分钟前
  • 绿先生
  • 推荐

呵呵,什么又是慈悲

25分钟前
  • 自存
  • 较差

CCTV6看的……今天得蒙姑娘提醒,记起曾经看过这个

29分钟前
  • hilly
  • 还行

可惜了。

34分钟前
  • 豆友
  • 还行

1.不知道是因为题材太难拍,还是没拍好。还是我看快节奏得电影看习惯了。感觉看得过程中总想干别的事啊!事实上我夜的确是这样做得哈哈。2.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事情交代得不完整啊!感觉前面得时候一下子他就跳到了另外一个背景下,不太连贯得感觉。3.还有我没太看懂他为什么要出家,救国?

35分钟前
  • Resonance
  • 还行

主旋律风格

37分钟前
  • 青树湖都
  • 还行

1880s生的人真是惨,中学遇甲午戊戌,大学遇八国联军急救国,壮年看到革命成功,跃跃欲试,再被战乱府败泼冷水,人到中年遇侵华,能活到建国已经古稀。引入西洋音乐美术戏剧,搞教育,四处学佛弘佛法,搞爱国自救,一辈子做这么多事,没选几件突出,要面面俱到就拍得流水账了。

41分钟前
  • Tangent
  • 推荐

太浮

42分钟前
  • 没猫|病
  • 较差

看这种不如看传记和书。纪念意义大于研习意义。

47分钟前
  • 炜森
  • 较差

真的很感慨啊!强烈推荐!

51分钟前
  • 木一
  • 力荐

敷衍无聊

53分钟前
  • 墨小菊
  • 很差

糟蹋了一个好题材。濮存昕演不出弘一的味道。只有戏剧的那段感觉是对的(因为濮存昕本身学戏)。玩儿扇子那镜头太业余了。。还有一开篇的书法实在太次太不讲究了。。后来丰子恺的画册。。这道具水平还让演

55分钟前
  • 袁小茶
  • 还行

虽然是粉但咱还是好好回去排话剧吧

58分钟前
  • 了花
  • 较差

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1小时前
  • 逸鹤轩主
  • 推荐

濮存昕演得好,不同阶段真得演出了不同感觉。但剧情和谐,脱不出中国况味。传记类电影总为弘扬一种东西逃不过说教面孔。

1小时前
  • 麻布图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