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祭道|《十三刺客》本片讲述了一个爆虐成性的贵族在外出路上被一个武士组织截杀的故事。
本片的结构很明晰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我们展现了这名贵族的凶残,和武士组织的形成,后半部分集中展现了截杀的过程,其持续时间之长(接近1小时),耗费血量之多(泥土都被血液染红),打破了1968年老版的记录,也创下武士电影打斗人数之最。
在以往的日本武士电影中,常见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像这样有组织上规模的群体性械斗,还是头一回。
但本片的导演三池崇史向来是一个喜欢拍打群架的导演,他的《热血高校》已经成为打群架电影的代表作。
本片的镜头表现非常地道,以下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镜头,充满剑拔弩张的紧迫感。
本片的群戏调度也很厉害,演员无论是担纲的还是群演都在位置上演好自己的戏。
镜头运动也极其灵活,不漏过任何一位演员的任何一个精彩表演。
本片的动作设计偏于写实,武士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也没有酷炫的武器,13人的武士组织之所以能截杀300人的贵族军团,一大半靠战术和阵地布置,其本身剑术一板一眼,和哪些狂拽酷炫叼咋天的武士电影比起来简直是庄稼汉把式。
另外,三池崇史坚持实景拍摄、摈弃电脑特效,所以本片没有其他日本电影中常见的浮夸的表现手法,也绝少安利的成分,本片前半部分正儿八经的交代剧情,后半部分争分夺秒杀杀杀,回归了老派武士电影的实在,仅有的安利成分存在于影片的结尾,即武士组织的领导者和贵族手下第一猛将的时候PK,导演通过两人的对话,表达了对旧式武士道精神的反思,即应将愚忠从武士道精神里剔除,武士眼里应有天下苍生,而非主子一人。
至于贵族本人,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他非要弄得这么人仰马翻才明白,只能说居庙堂之高,不知民生之多艰了,最后脑袋被切,滚入茅厕,实属活该。
影片最后,贵族全军覆灭,武士组织也战至仅剩两人,其中新生代的武士表示他将退隐山林,不再做武士,另一个野人则去追求真爱了。
在经历血液的洗礼以后,旧式的武士道精神似乎也就此被割舍了。
试图在本片看到精彩绝伦的打斗和精深奥妙的台词的人,铁定会失望,但对五六十年代以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武士电影情有独钟的,则会很喜欢本片的厚重感。
如果你对武士题材有过涉猎,那么通过观看本片你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如果你偏向于欣赏动漫式的夸张和激烈(如《大盗石川右卫门》、《甲贺忍法帖》那种),那可能本片不会让你满意。
V信扫描头像添加关注订阅号“野评人”,一起分享好电影。
看来对日本的文化还是很没感觉啊。
很多人都说这片高潮部分很爽,首先,这十三个人居然都不是精英,还有没杀过人的雏儿,还有山贼,更让人意外的,这个山贼最后还是活下来的两人之一。
其次,主角最后为毛想不开啊,这大boss这么弱,你还故意让人捅一刀,之后挂了,这是为毛啊!!!
虽然不怕死,可是也犯不上这样吧。
第三,这片和刺客有关系吗,我印象中刺客,要么是专诸、要离、荆轲这样的刺客,要么就是刺客信条或者杀手13中的刺客,杀人于无形后,远遁而去。
这片,尼玛居然是顶着200多人强拆好不好!!!!
这哪是刺客,明明是战国无双好不好。
第四,百人斩看着挺过瘾,不过大部分时间这些小兵就和三国、战国无双中的杂兵一样好不好,不但没有远程攻击,还不会同时攻击,而且还经常起到阻挡同伴的作用,看得我实在是无语了。
还有,真的有200多人,而不是2000多人么,看着又是炸弹、火牛、弓箭什么的就干掉了不止一百了,然后砍死了也不止一百,居然杂兵一点没少,等主角之外的武士死得差不多,杂兵就都没了,我靠!!!
总之,真他妈的失望啊,枉我对你期待那么高了
本片翻拍自1963年的同名电影作品,出人意料的是,影片导演居然是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掌舵如此正统的时代剧对他来说绝对是头一遭,效果还算不错,在沉重的历史感中还是适当加插了一些cult片镜头,如四肢被剁去的裸体女人,影片中角色众多,虽然对脸部一一辨认清楚有些困难,可对于大部分角色来说,都能够留下独特的印象,在角色刻画这一点来说,三池是比较成功的,影片节奏也不算缓慢,画面背景方面颇有特点,极具历史感,在摄影上,尤以一段庄次郎的临终视角最为让人记忆深刻,很特别,也很贴切,用得恰到好处。
影片不仅是一部动作片,在内涵方面也有一定深度,对“武士”的探讨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评,虽然并没有明显说出什么,可无数镜头和台词的含义,已经足够让观众有所感觉了,对于电影来说,这就足够好了。
这片子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片尾接近一个小时片长的杀戮戏,虽然长,一定不显冗长和多余,略有点乱,可最后一看精巧设计之处还不少,乱中其实有着自己的章法,杀戮很残酷,可并不会让人觉得血腥得看不下去,这一切都能看出三池崇史作为一名出色导演的操控功力来,很期待他的新作《一命》。。。
影片中明星众多,印象最深的还是山田孝之和饰演松平齐韶的稻垣吾郎,稻垣吾郎将一个阴郁、变态的杀戮恶魔演绎得活灵活现,山田孝之表现依旧卖力,期待他在《杀戮都市》下部中的表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日本武士电影可谓辉煌,杰作无数,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七武士》至今仍是公认的经典,甚至美国导演也拍出了《最后的武士》来向日本武士精神致敬。
1963年公映的《十三刺客》是日本影史上的时代剧名作。
该片由时代剧黄金时代的名导演工藤荣一执导,在当年极受追捧,风靡一时。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无非是义士舍生刺杀暴君这类主旋律主题。
时隔近半个世锌纪,《入殓师》之中泽敏明、《末代皇帝》之杰瑞米•托马斯两位金牌制作人联手翻拍经典老片,推出了新版的《十三刺客》,而出任导演的是日本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
三池是日本著名的cult导演,《杀手阿一》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继承了“非人性暴力”的衣钵,在他的作品中,肚肠横飞、血柱喷溅是家常便饭,冷酷到常常视人体血肉为金属或与猪狗无异。
三池被旧版十三刺客所具有的热力深深触动,他宣称要复兴黄金时代的日本电影,违逆只求票房的当今日本影坛风向。
一向不按理出牌的三池表示,自己会极力减少CG介入,用旧式手法来打造一部正统派的时代剧娱乐大作。
本片的演员阵容汇集了日本演艺圈的众多实力明星,对喜好正剧的影迷来说绝对是华丽得闪眼。
十三刺客领袖的扮演者是日本影坛的代表性人物役所广司。
役所演技细腻、戏路极广,他曾连续七次获得日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凭借名作《谈谈情、跳跳舞》和《鳗鱼》两度折桂。
近年来,役所出演了《艺伎回忆录》、《通天塔》等国际大片,在海外也赢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由他领衔众刺客绝对压得住阵脚。
此外,片中的反面人物也颇有看头。
明石藩护卫军的首领由获得过紫绶章的老戏骨市村正亲扮演,与役所广司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
片中大奸大恶的明残石藩主的饰演者是SMAP的稻垣吾郎。
稻垣坦言自己接到片约时吓了一跳,这是他首度出演坏得透顶的暴君。
邪恶版稻垣吾郎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相较于旧个版,新版的最终高潮大混战有了大规模的升级。
双方人数对比变成了十三对三百,整场对战戏长达五十分钟,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绝对让人过瘾。
整部电影长达126分钟,高潮戏之前的76分钟铺垫文戏被导演控制得如慢火炖汤,虽然节奏缓慢,详细描绘了刺杀之前的起因、招募和准备过程,似乎有些拖沓,但这恰能体现导演的强大控制力和构思,为最后高潮戏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影片情绪和气氛基础,这也使得最后的武戏能够迸发出更加爆炸性的效果,引发观众最佳的体验和震撼。
新版中导演虽然尽量地做到了回归传统手法,据说大量爆炸场面都是采用原始手段,没有使用CG效果,同时也加入了三池自己的一些特色和理解,例如邪恶藩主的变态生存状态,作为武士的核心精神、不死且性能力极强的山野奇人木贺等等,但是从思想高度和人性剖析角度看,三池的这部作品仍然无法和经典作品《七武士》相提并论。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三池是敢于向传统电影回归的导演,电影通过严谨的道具、服装、对白所体现出来的纯粹的日本武士精神,让人感觉到激情澎拜,血脉贲张。
这似乎也是日本导演对于好莱坞那种用高举高打、火药横飞、肌肉大块头、机枪炸弹如玩具、CG搞定一些的大制作电影的挑衅。
相对于现在充斥着的喧嚣和纷乱,这样完全用冷兵器和纯朴情节所表现出来的电影,同样让人痛快淋漓,更让人肃然起敬。
之所以开写这个影评,是因为这阵子在看过这么多的烂片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值得写的主题,但实话实说,在看这个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的脑子一直处于开小差状态,不停的溜号儿,而《七武士》和《黄昏的清兵卫》是在其间回闪最多的主题。
先从简单的说,这部电影和《黄昏的清兵卫》都发生在幕府末期,一个大变革时代到来之前,武士时代的最后绝响。
有人把这个电影以及《黄昏的清兵卫》都归类为日本的时代剧,我却宁愿从中国本土的角度,说它们是武侠片,或者,日本一点,叫武士片吧。
只不过《黄昏的清兵卫》是从反武侠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武士作为普通人的生活,而三池崇史这部《十三刺客》则可以说是传统武士题材的回归,从头至尾完整讲述了一个一群末代武士替天行道的传奇。
这是个翻拍片,但我从来没看过原作,因此所有的家伙都是奔着三池崇史下,当然他有点儿冤,但作为导演,他是有权调整的,这么说来也就不算特别冤了。。。。。。
嗯,开始。。。。。。
立意,俗套中的俗套——首先得说,三池崇史在片中居然一改动不动就血呲呼啦大特写的恶趣味,表现得可以说是相当克制——当然,近距离切个腹,弄个四肢齐断的裸体女人、踢个人头啥的还是难免,但鉴于其人以往的表现,这些小玩意儿在他的片子里基本就是毛毛雨。。。。。。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主题——该怎么说呢,曲终人散时,透露出一种很奇怪的意味。
来得远没有《七武士》那么顺理成章、理想主义、悲凉无奈和打动人心,却恰与小时候看水浒传看到梁山好汉受招安征方腊的段落时候感觉相似彷佛。
剧情可以说相当简单而俗套。
影片一开始,便是间宫的切腹,引出了暴虐恣睢残忍无道的反面人物松平齐韶。
朝中大佬土井决心打黑除恶,却因为目标是将军的弟弟而无法走正常渠道,于是找来男一号岛田新左卫门执行暗杀计划。
当中,为了激起岛田的正义感,土井向他展示了松平齐韶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证,包括儿子被杀儿媳被奸的孤寡老人、四肢齐断满门抄斩的农民女儿。。。。。。
这个桥段实在很熟悉,斗地主的时候我们见过,各类忆苦思甜英模报告会上我们见过,批西藏老和尚的时候我们也见过,端的是能听的人血脉贲张、义愤填膺。
但是且慢,咱们暂做小人,撇开泛滥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问上一句——土井和松平齐韶是什么关系?
松平是将军的弟弟,也是下一任的老中人选,而土井,则是现任老中,幕府中的实权人物,干城中坚。
二人之间的关系微妙到难以言喻,套用在中国重复了千百遍的历史,二人正是外戚和宰辅之间的关系。
不折不扣的对立面。
顺便说,土井历史上确有其人,名叫土井利位,而松平却似乎是虚构的,好在日本历史上这种暴虐又变态的混蛋层出不穷,永远不愁缺乏蓝本,比如平安朝时候的若干天皇,比如丰臣秀吉的外甥秀次,又比如幕府将军德川家齐。。。。。。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绝不会因自己的倒行逆施遭到报应,只会因政治上的失势导致坍台。
这么看起来,土井搞掉松平的动机就变得很可疑。。。。。。
毕竟,搞政治的人,谁的身上又没有几笔血债呢?。。。。。。
这么一来,岛田新左卫门的行为也便由替天行道为民除害降格成了为人驱使的普通杀手——是的,我不应该苛求这些武士,毕竟,他们的行为直接效果是为某些受欺压的人报仇雪恨,而从片子中松平的内心独白也可看出这是一个残忍的混蛋,杀了不冤,但我其实想说的是,虽然片中的武士们无可非议,三池崇史却在此明显的暴露出了挖掘深刻题材方面的局限。
反观五十多年前的《七武士》,勘兵卫们为之而战的是自己追求的秩序、正义以及所谓的“道”,而战争的结局,理想主义的武士发出一声叹息,胜利的只是那些看似卑微猥琐的农民;五十多年后,新左卫门们又是在为谁而战?
而最后的赢家又是谁?。。。。。。
所以,当最后新左卫门喊出那句“替天行道”的时候,我是真的绷不住,发出一声苦笑——您干也就干了吧,不喊这句,还透着一股明白人身在矮檐下的无奈,这句一喊,智者形象破坏殆尽,瞬间变成了义和团。。。。。。
武士终章,永远的母题——从《十三刺客》到《黄昏的清兵卫》,甚至可以拉上《最后的武士》,都不约而同的把场景选在了江户时代的尾声,变革到来的前夜,对逝去时代的挽歌似乎总是最能打动人心,满不管那个时代事实上早已经烂透了。。。。。。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但姑且让我们有机会就瞎感动一下吧,毕竟,在这个连感动都可以在流水线上批量制造,越来越来得廉价的时代,真正能触动人心的东西反而可遇而不可求。
——刚刚看见一个“知音体”感动系列,恶心坏了,借机发点儿牢骚,扯远了。。。。。。
回来——在这个片子里,对这个母题可以说渗透得相当彻底,而最让我有感的是其中两点:一是新左卫门招募人手时候感慨的“这个年头,哪个武士又有战斗的经验呢”另一个则是新六郎流连于赌档和歌舞伎町时和他叔父的对话,没有刻意的渲染强调,但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失落和茫然,味道很对头。。。。。。
顺便说,新六郎实在堪称这个电影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
苍白游离的人物——之所以会在作文中经常提及《七武士》,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实在像极了《七武士》——是不是?
连名字都像。。。。。。
而人物性格和片中作用的分派就更是如出一辙。
细推敲起来,影片角色中,着墨稍多的是新左卫门、平山九十郎、仓永左平太、三桥军次郎、新六郎、佐原平藏。。。。。。
这几个人(说来好笑,从一开始电影里清点人数,我也在清点,但总是比电影里少一个,一直到最后,我也只数出了十二个,实在不知道漏掉了谁。。。。。。
直到完事看演职员表,才发现还有一个石塚利平,有谁知道这货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吗?
麻烦您告诉我让我也明白明白。
)其中新左卫门显然是对应智勇双全勘兵卫,而仓永和三桥的位置则相当于五郎兵卫和七郎次;平山和佐原俩人才对应一个久藏;小仓是新人武士,相当于七武士当中的胜四郎;农民代表菊千代,在这个片子中则转生为猎户木贺小弥太。
至于大竹、日置、通口、崛井四位则简直是彻头彻尾的龙套。
只有新六郎是一个全新的角色,也是片中重点发力的一个角色,《七武士》当中的平八在本片中没有对应。。。。。。
费这么半天劲,冒着絮烦的危险对比这俩片子的人物数据,是为了说明,这么看来,十三刺客的人员构成当中水分还是相当大的——比人家人数多出将近一倍,品种数量却几乎相当,而性格刻画方面甚至还赶不上《七武士》的细腻出彩。
在这里面,塑造成功或者还算勉强成功的只有主角叔侄二人,其他人的性格甚至还不如反面的松平和半兵卫来得立体和丰满,仓永左平太冒出来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以,三桥干脆就是个龙套队队长,剑豪平山师徒台词不多,主要是靠打的部分混分数,反倒是枪王平藏,干活先要钱,侃侃讲述钱的用途一折,寥寥数语,透出点儿江湖气概,有几分古龙。。。。。。
最可笑的当属猎户小弥太,完全云里雾里,来得莫名其妙,去得不知所云,彻头彻尾无厘头。
出场时候的从天而降,中间单枪匹马干翻落合驿全体妓女和驿站老鸭子,直到最后利刃传颈,胸前挨刀,没事人一样自己蹿着就回家了。。。。。。
应该说,这厮才是整部片子中唯一的传奇,然而却是游离态的——他自己是一个系统,和别人完全两码事。
当然是够轻松够愉快,但分量上与三船敏郎的菊千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部电影中胜笔败笔都不算少,扯得太长了,最后简单说两句。
*喜欢枪王要钱时候,和新六郎离家时候的两段台词,很低调,却又很文艺,很煽情,日本人搞这种调调很在行。。。。。。
*最恨的场景是最后十三对二百,居高临下布置机关乱箭齐发,打到对方剩一百三左右的时候,哥儿几个居然放弃优势地形和远程武器,蹦下来跟敌人打1:10的白刃战,没见过这么二百五的,所以最后死得让人一点儿都同情不起来,您自己作么,怨得了谁。。。。。。
日本人的教条机械暴露无遗,堪称最大败笔。。。。。。
当然剑豪平山的刀阵还是很可观的。。。。。。
*最恨的台词是仓永左平太劝新左卫门收下小仓时候的一段话——革命不分年龄大小——拜托,这是十死无生的任务哎,您老人家慷他人生命之慨的这股劲头儿怎么跟那谁一样!。。。。。。
总的说《十三刺客》是一部不错的武侠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很经典的武侠电影,三池崇史讲故事的技巧也相当可观,但三池崇史仍然不是黑泽明。。。。。。
按武侠电影打分,四颗星,按艺术电影打分,就仅及格线上下而已了。。。。。。
武士道比较有现代意义的解释还是渡边信一郎的CB和SC,前者是宽泛的战士的镇魂歌,后者则是谐趣的解释为男男之间纯洁的爱情。
所以13刺最后挂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对一对挂,死个半天还要对视凝望+倾述衷肠(有误。。。
而本质问题还是没有超出忠义两全的道德困境。
剑戟片的另一劣势还有,你既不可能真的把人砍的七零八落,招式也实在乏善可陈,即便加了一个异类和各种花哨的陷阱,依然使得加长的打斗后期乏味无聊,让人心生倦怠。
决战要靠耍诈,作为反高潮。。。
嘛。。。
三池的节操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反派最后的台本是非常减分的,原本一个靠无谓的暴力和诡异的吃饭姿态建立起来的,把“谁来阻止我”天天挂口头的,非常合理化的厌世权二代,最后被简化为单纯的追求刺激的俗人。
是我的话,就算不把他洗白,也不会把他劣化成一个寻求刺激而不考虑后果的无脑儿,最后嚷着疼啊疼的 滚泥巴。
恭维你的敌人就是拔高自己。
府时期,将军的弟弟荒淫无度,民怨沸腾,终于有十三名武士勇敢的站出来对其进行诛杀。。。
导演三池崇史沿用了日本一贯的暴力美学,摇曳的烛火,暗黑的影壁,喷溅的鲜血,滚动的头颅,斩断四肢的女奴。。。
除了大量的感官刺激外,影片的主题非常明晰,十三个毫无关联的人,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飞蛾扑火一般的投入,这是对武士道精神最好的诠释。
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代表民众,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新左卫门,一是代表统治阶级,绝对服从主人利益高于一切的鬼头。
两个本无恩怨却在战场决一死战的老同学,代表的是价值观的冲突。
十三个人面对数量是自己二十倍的敌人,如何打?
导演在揭晓答案的同时一步步的揭示了日本人骨子里的隐忍,冷静,残酷。
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成本,全情投入,如花火一般燃烧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才有了现在工业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成果。
读懂此片,你会更了解日本。
http://www.douban.com/note/176711520/原载于《看电影》东瀛映画栏目内容上,《十三刺客》是部立场、态度鲜明的电影,在打斗形式上,《十三刺客》有创新有颠覆。
这些都在三池崇史的新版中被放大。
《十三刺客》。
2010年翻拍版。
8分。
三池崇史导演,役所广司、山田孝之、伊势谷友介主演作品。
我真的超爱这部翻拍片。
和我过去所看的《上海滩十三太保》、《十月围城》不同,这部片并未在国家高度、生灵涂炭上做什么文章,它更多的是表现武士道精神,同时它又是个复仇片。
应该是比原片更出彩,因它在威尼斯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亚洲电影大奖、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都有斩获。
现任将军的异母弟弟荒淫残暴、嗜血如命,然已被内命为下任老中(职位名)。
幕府老中授意门下剑客准备对其在途刺杀,这一壮举不仅因为复仇,更让久未实战的武士们心潮澎湃。
于是短时间内聚齐十二壮士,前往伏击诛杀。
不剧透。
片中足足有一个小时战斗场面,十三刺客对二百武士。
这部片的暴力、坚韧以及果敢,深深震撼了我。
三池崇史的神作!
继傀儡之城后,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的日本武士电影了。
当一个领主不思为百姓谋福祉,不珍惜自己的武士,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优先时,那么他已经被天道抛弃了。
拿起武士刀究竟为何而战?
是为忠诚与使命,还是为天道大义?
每一个武士的答案都不相同,但作为武士背负的东西太过沉重。
无论是战国还是幕府,亦或是无数牺牲的明治维新,每一个时代的武士都值得尊敬!
十三刺客,一次大胆而失败的翻拍。看完后对3D版切腹不再有任何期待。
片子一般,比之“七武士”来差的太多。内容不够分量。三池崇史想拍一个带有自己风格的七武士,但脑子深度不够。前半段比后面的屠杀好。
★★★☆
铺垫了那么久,弄了半天。结果跳下来直接砍,十几个人砍接近两百人!!脖子大动脉都扎透了…直接跳起来唠!唔…
三星半吧....正面交锋的时间拖得太长了,感觉上齐昭的200个兵怎么都死不完一样。剧中刻画的饿齐昭我觉得完全是个变态的精神病患者,这反而弱化13刺客刺杀行动的悲壮和意义.....反倒显出齐昭身边的半兵卫之流愚昧的武士道操守
新版是純粹的動作片 前戲味同嚼蠟 即使是人彘對我的衝擊力也遠不如原作 爆破及火牛的特效很粗糙 齊昭豐滿如白河法皇的形象卻弱化了其它所有角色 新作甚至弱化了原作由前期戰略至最終殺陣中的鬥智鬥勇 對武士道的諷刺也被用臺詞簡單粗暴地表達了出來 好吧 這一版離我的口味確實遠了一點
不是烂片,但就是我没耐心...
比起棒子的砸来砸去,还是喜欢小鬼子的砍来砍去,足足砍了四十多分钟呐,虽不华丽,但是韧劲十足,完美新武士道商业片
比较平稳,传统。2个多小时长,看起来却不累。
正经到不像三池了,也就几场恶趣味在提醒观众,这导演确实有病。
太闷了,看到一小时左右实在忍受不了了。
杀阵很过瘾。三池崇史的cult还是值得期待。多少有七武士的影子。
节奏短路片。。十三个淫,要么怎么打都不死。要么一个个挨着死。。。喜欢最后的偷渡到美国玩女人的桥段,以证明这个电影简直就素个冷笑话。。。
都不喷血。。。
不如多打两个小时对马岛游戏
13,12,11,10,9,8,7,6,5,4,3,2,1...2?!
最后变成了B级片
武士道大乱斗 没啥新意
海报丑
我是先听到配乐 再看电影的 让我对电影期望非常高 不过音乐在片中完全没起到作用 ,十三刺客 你们是刺客哎 要不要搞的像三国无双一样 还没的加血的啦,长的像陈汉典的猎人,脑残的boss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