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

사도,思悼:八日的记忆,逆伦王朝(台),The Throne

主演:宋康昊,刘亚仁,文根英,全慧珍,金海淑,朴元尚,陈智熙,朴素丹,徐睿知,李代延,崔德文,郑锡勇,崔民哲,朴明申,赵胜渊,严智星,苏志燮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思悼》剧照

思悼 剧照 NO.1思悼 剧照 NO.2思悼 剧照 NO.3思悼 剧照 NO.4思悼 剧照 NO.5思悼 剧照 NO.6思悼 剧照 NO.13思悼 剧照 NO.14思悼 剧照 NO.15思悼 剧照 NO.16思悼 剧照 NO.17思悼 剧照 NO.18思悼 剧照 NO.19思悼 剧照 NO.20

《思悼》剧情介绍

思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宋康昊 饰)在位时期。英祖舐犊情深,在长子早逝后,他全部希望寄托在次子李愃(刘亚仁 饰)身上。不仅在他刚出生之际就册封为世子,更为其安排名臣督导功课。然而天不遂人意,世子耽于玩乐,无心学业,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国政,可却使这对站在权力顶峰的父子渐行渐远。在一个瓢泼雨夜,世子杖刀闯入王宫。次日,他因意图谋反而遭到英祖的训斥,并被锁入米柜之中。在接下来的八日里,这对形同寇仇的父子各自回忆起过往的种种。 也许翻为平民父子更好,王宫内院最残酷的竟发生在最亲近人的中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闪点行动第四季坂本日常一剪成衣第三季村里来了个洋媳妇超级英雄必死奇迹列车蛋头人的诅咒2肯普法美女总裁爱上我顶层楼房红星照耀中国尚食私人荒漠想象一下丛林大反攻3青年将军高约有个地方叫马兰钻井生物山丘盖比烈女朴氏契约结婚传Menina爱疯了哥俩儿好玛利亚暗侠法网伊人精装追女仔2004误判无神世界中的神明活动直播鬼戏院

《思悼》长篇影评

 1 ) “吃人封建礼教”的完美注解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吃人的封建礼教”,但有多少学生能理解这句话,历史老师讲不清楚的概念,一部韩国电影居然成了完美的注解。

看懂了电影,也就能理解《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所谓何来。

电影中从主角世子、到配角大妃娘娘,乃至世子的师傅、陪侍、僧尼,可以说无不是封建帝王政治的牺牲品。

古代朝鲜大多数时候是天朝附属国,其文化政治体制可以说是天朝微缩版,此类君王家父子仇雠的故事亦是如此。

太阳底下无鲜事,同样的故事在天朝历史中更是无数次上演,其血腥惨烈程度比此朝鲜版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为人耳熟的几位所谓“千古一帝”亦是其中主角: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若能善加处理,其戏剧性将远胜于此片。

部分评论里提到英祖对世子的教育及约束不近人伦、难以理喻,其实了解些中国王朝兴衰史就不难理解。

当世子对父亲说自己每年想读书的时候只有一两次时,当世子对着小狗兴致勃勃的画了无数张画时,当世子听政时轻易触动利益集团的毒瘤时,我们吃瓜群众看到的是世子的闪光点:诚实、艺术细胞、敢于任事等等。

但对于熟知帝王权谋的英祖来说看到的是丧国灭族的危险,想到的是南唐后主、宋徽宗、隋炀帝、商纣王的故事。

世子对此始终不自知,一再强调要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结局只能是走向死亡,某种意义上也是自掘坟墓,所谓何苦生于帝王家、何苦成为皇太子是也。

相对于自己的父亲,世孙是聪明而且幸运的,一来从小就懂得帝王政治的残酷及隐忍,二来幸于英祖的新中宫未再给其增加子嗣,三来幸于自己的父亲未真正弑父,否则必然是被斩草除根、随父同亡,安得继位。

之前从未在豆瓣写过长评,今日居然为了一部韩国电影啰嗦如斯,实在是因为颇多感慨:一叹国内文艺工作者受限于内外因素,放着如斯宝山无法利用,反而一窝蜂的热衷于穿越架空,需知最大最本源的IP就是中国历史本身啊,究竟有多久没有看到一部优秀的国内历史题材作品。

二叹我国之前的所谓优秀历史剧,往往为了突出主角的高大全及领袖光环,对于这些黑历史往往讳而不谈或暧昧搪塞,并没有深入挖掘传统政治制度对人性的扼杀。

三叹韩国电影工作者对传统历史的领悟、对电影手法的把握及几位主角的演技真是甩中国同行不知几许啊。

四叹我们往往谴责辱骂韩国棒子窃称多少天朝文化发明源于其国,但我们自己真的能记得我们自己的历史、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批判我们自己的丑陋吗?

 2 ) 思悼丨高墙华锦为君臣,来生麻衣愿父子

曾经父子之间其乐融融,最后却走到要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地步?

为何生于帝王家的他们,会把子女当做仇人?

电影《思悼》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朝鲜时代英祖时期,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关进米柜8天而活活饿死的悲惨故事。

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在位时期。

但由于长子孝章世子的不幸早逝,王室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

次子李愃的出生,令英祖尤为高兴,在他刚出生时,就封他为世子,两岁时便进行帝王教育。

而世子也没有令他失望,在他尚且年幼时便聪颖过人,深受英祖和导师们的喜爱,为此英祖对他寄予了厚望,甚至熬夜为他撰写课本。

可随着世子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反而更喜欢舞刀弄剑或者给狗狗画画。

这种小孩子的本性在英祖看来简直就是不思进取,因此世子常常受到他的严厉斥责。

等到世子长大成人,英祖又想让他代理听政。

只是世子在朝堂的政见并没有得到他的赞赏。

当听到不合他心意的决策时,他会责问世子为什么不征求他的意见,可当世子真的询问他建议时,却被他指责没有主见。

就这样,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年轻的世子尴尬的坐在朝堂之上,在朝臣们奚落的眼光中进退维谷。

如果说,朝堂上的代理听政是父子之间的导火索,那么太妃的去世,则让这对父子俩的关系彻底决裂。

骄傲也好,不甘也罢,对于那个因太妃允诺而得来的王位,他是一点也没放在心上的。

所以才会在殿外长跪不起,祈求收回成命。

但在英祖看来,正是因为世子的“固执”才害死了太妃,甚至在灵堂前责骂他“假惺惺的家伙”。

忍无可忍的世子在父王面前爆发——“是啊,都怪儿臣!

”——随后扬长而去。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他放弃了读书、放弃了代理听政,在后山挖坟,和乐手、尼姑、妓生厮混,自暴自弃的回应父王对他的偏见。

可以说,一直以来英祖的期望都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在对世子施加压力,这份压力在这冰冷的王宫里得不到排解,所以只能在心里不断淤积。

而朝堂之上代理听政,因为英祖的古怪性格,使其陷入形同“傀儡”的尴尬境地,加上疼爱他的长辈们相继离去,更是令他如同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直到一个瓢泼的雨夜,他从那个为自己准备的棺材里起身,提着刀带领手下往父王居住的庆熙宫而去。

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中的世子实在是一个孝顺的人。

在他还只是个幼童的时候,他就已经深得太妃、中宫娘娘等长辈们的喜爱了。

即使是后来陷入“心病”之际,面对母亲的深夜到访,他也是抱紧年迈的母亲,答应她去拜见那位年轻的“中宫娘娘”。

在为生母映嫔过六十大寿时,世子不仅给她穿上了王后专用的华服,还带领着妻儿以“四拜”的仪式参拜。

当映嫔的轿子在林中行走时,世子就走在了最前面,声嘶力竭的大声呼告,甚至拔刀乱舞,仿佛是要告诉世人,他的母亲才是当今圣上真正的糟糠之妻,她才是现在最有资格当中宫的人。

事后,当英祖召见世孙,询问他对世子僭越礼仪的看法时,世孙回答,“孙儿那天,看到了父亲的心。

”正是这句话,让站在窗外的世子放下了手中的刀,原来在这冰冷的宫中,还有人能够读懂自己的内心。

最终,世子带着所有的手下离开庆熙宫。

次日,映嫔为了保全世子和世孙的性命,不得不向英祖举报。

于是,世子被关进米柜之中。

七天中,世子曾经因为极度口渴,拿起一柄纸扇接尿止渴,等看清扇子后不禁捂脸痛哭。

他当然记得这把扇子,扇面上的青龙正是他画给儿子的礼物。

那时的他初为人父,正是人生大喜之时,太妃和中宫娘娘也都健在,即使不受父亲待见,他也有自己的欢喜天地。

谁能想,转眼一瞬,太妃和中宫娘娘相继逝去,年幼的儿子已经长成。

这孩子真是孝顺听话、乖巧懂事,而且在学问上也肯用心专研,深得自己父亲的喜爱。

可是这孩子太好了,好到让自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好到自己成为了父亲眼中已经可以随手丢掉的棋子。

也正是在这七日之中,父子俩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世子埋怨父王一直以来不肯多给予一点父爱,而英祖告诉世子一直以来他的荒诞行为令自己有多么痛心失望。

这对父子,竟然生平第一次如此坦诚的对话。

最后英祖不得不悲戚的感慨,“为何你与寡人,非要来到这阴阳相隔的分岔路上,方才得以相谈此事?

”是啊,为什么呢?

八日之后,当世子冰冷的身体被抬出时,下肢因为屈伏过久而无法伸展,只能被人硬生生地折断。

电影通过了世孙回应英祖的那句话——是因为有人才有礼法,怎能是有了礼法才有人呢——来讲述了父子俩最本质的矛盾。

世子为母亲行大礼、穿着丧服睡在棺材里,这些都是他对父亲的反抗,对礼法高于人的愤懑。

储君这个身份对他而言,是即使不适合也不得不接受的命运,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而又因为身在帝王家,他所奢求的父子亲情更是注定成为缥缈的青烟,所以只能在这顶沉重的王冠中被压垮。

而对于英祖,他的冷酷、专横、复杂的性格,也是来源于他当年的上位之路。

坊间一直传闻当年英祖是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得来的王位,这也不得不给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黑暗色彩。

靠杀害自己的长兄谋权夺得王位,这个声音一直在他脑海中响起。

于是他想到了退位,把王位传给世子,或许那些谣传自己贪恋王位的言论就能消失了吧。

只是英祖低估了自己对权利的欲望了,也正是这种复杂的欲望使得他和世子的关系变得尖锐。

他对礼法格外的重视,如今看来也不过是想借此在世人眼中树立一个正直的形象罢了。

较之世子,世孙自然更有成为帝王的潜质,比起自己的父亲,他更加懂事和隐忍。

他听从祖父英祖的话勤于读书,但这仅仅只是为了让他高兴。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也讨厌如此的我。

他是夹在父亲和祖父之间的那个为难的人,为了讨得祖父的欢心,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理解自己的父亲,冲天而上的那支箭,或许也曾是他的渴望吧。

就像豆瓣上的一句话,父与子,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两个求而不得的人罢了。

英祖要的是一个能够听他命令的继承人;而世子要的,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电影最后,世孙在母亲面前,手持世子所绘的青龙扇,戚戚然起舞。

那些仰头射箭的动作最终都化为以扇掩脸的悲伤,曾经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如过眼云烟,如今也只空留一声叹息而已。

 3 )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这么难过了。

对,是难过。

我泪点低,感情很丰富。

看电影有时候看到感动的情节也会情不自禁跟着流泪。

只不过,那些至多让我哭出来,眼泪流出来就会好很多。

可是,这部电影让我如此难过以至于哪怕回想起其中的某一个画面都令我心酸,心痛,荒唐,凄凉却流不出泪来。

这种难过却无法纾解的心情实在是太令人觉得憋屈。

我记得前一阵子大火的《琅琊榜》里有一句话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在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回荡在我的脑中。

直到看完全片至今,方才觉得如果有人问我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大概就会回他这句话: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完全能概括。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看到世子画狗的时候大声斥骂,却没看到世子在扇面上画的腾飞的蛟龙。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就连世子的穿衣鞋袜都要挑三拣四,直到后来世子放逐自己,直到后来世子举刀砍死前来侍奉他穿衣的宦官。

因为不知,所以皇上最后将世子关在粮柜里,活活将他饿死。

就连最后,皇上仍旧不知世子之心,所以才会流泪问道,他们之间何至于走到此步。

何至于,皇上在问,世子在问,我们也在问。

是的,我也在问。

有人可能认为,甚至是看片子看到一半的我也是这样认为,造成这一幕悲剧的是皇上,是他对于世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只有责骂,没有鼓励。

只能看到世子的缺点,而永远压抑世子的自由。

可是,是真的压抑或者打击吗?

片子里有一幕是皇上同世子一起去祠堂一类的地方,皇上对世子讲,父母要将子女同仇敌一般对待。

但是,我看到的是世子脸上的不解与不认同。

但是,世子什么都没有问,甚至随着皇上的心意说着他并不理解的话。

为什么要将子女同仇敌般看待呢?

为什么子女同父母之间的爱不能明明白白的表露出来的呢?

为什么这么多的话都难以说出口呢?

因为不知,因为惧怕。

因为世子也没有看到皇上心里的话,尽管他回答了皇上的问题。

但是长久以来的关系,使得他面对他的父亲,只有君臣,而无父子。

只有惧怕怨恨,而无尊崇与敬爱。

所以他不敢问,也不愿问。

小时候背书,当皇上问到一年里有几天想要学习啊?

小世子说到,一年里总有那么一两天是想要学习的。

大概也就三四岁孩童般天真的话,尚且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尚且还不能认识到自己就是世子,是将来担负这天下的人。

可是,在皇上看来,全都是不学无术,懒散怠慢的表现。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首先是个皇上其次才是个父亲。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学业,即便是劳累到半夜也要将想要教给他的课业一笔一划的写完。

没有人同他讲过,他的父亲为了保住这皇位,为了给予天下苍生一个清明的时代所历经的血腥,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世子不知不解。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可是,却又有两个人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如果说,整个电影讲的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但是,却又有个另外两个人默默的将知子莫若父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的痛彻心扉。

那就是,世子同世孙。

从小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过多少父爱甚至是教育的世孙却是懂得世子最多的人。

从电影里看,两个人虽然是父子,但是由于长期的压抑,世子已经表现的不像个正常人,所以皇上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将希望又寄托给了世孙。

而事实证明,整部电影里,懂得最多的,看的最透彻的反倒是这个最小的孩子。

记得有一场戏,是世子在射箭的时候,世孙在他的身后。

世子问他,你怎么就那么爱读书,就那么喜欢做那个人所吩咐你的事情吗?

世孙只是沉闷的点点头。

世子脸上布满了嘲讽,是嫉妒也是孤独。

世子说,他只想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受任何人的拘束就好,也不想听任何人的话。

后来,全片我认为最能表现世孙才是最懂世子心的话出现了他说,他也不想成为一个令他自己都讨厌的人。

可是,尽管不想,因为父亲已经让皇上所厌弃,所以自己不得不接过父亲的担子。

尽管不想,还是希望父亲能够如他自己所愿,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就好罢。

就这样默默守护着满身创伤不能自愈的父亲就好罢。

看着父亲将手中的弓箭射向天空的世孙,才知晓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不是没有抱负与理想,只是这皇家的禁锢已经磨平了他所有的信念。

不是没有慈爱与平和,只是这曾经的经历已经将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病弱的自戕者。

所以,后来世子提刀想去杀了自己的父皇的时候,听到世孙同皇上的对话。

皇上问他,为何世子要他跪拜他的祖母要行对着皇后才能行的中宫之礼时,没有反抗。

世孙答道,他认为礼与人,先有人才有礼法。

世子的刀惶然坠落。

这诺大的皇宫,那些在这囚笼中挣扎的岁月,终于有人能够察觉,终于有人能够知晓。

对于世子来说,皇上所告诫他的一直都是礼重于人。

而于他而言,礼法为何物并不重要,因为他从小连一点点的人的关爱都没有得到,谈何礼?

小时候,没有一同同母亲睡过觉。

即便他还是吮着拇指的孩子,也要被这条条框框的礼法所禁锢。

他的祖母过世,又不如说是他同他的父亲一同逼死了她。

不是没有过抱负,可是当他想要将抱负施展的时候,他的父皇生生折断了他的羽翼。

这些,连人情都未曾得到的世子,又怎么能不怨,怎么能不恨。

可是啊,终于有人知晓了他的心,他的儿子,皇上的世孙。

所以,怨念啊,仇恨啊,都不重要了。

都不重要了。

尽管他蜷缩在粮柜里,忍受着炙热与寒冷,忍受着饥渴与孤单。

尽管对于他来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但是当他看向他在世孙出生的时候所画给他的蛟龙,仍旧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已身死,灵魂俱灭,但盼你不要重复父亲这条孤独的路。

也谢你,虽为稚子,却懂为父的心意。

知子莫若父啊知子莫若父。

看了很多人说全片的高潮在于最后长大的世孙那场扇子舞。

行云流水间的一幕幕,回想的都是世子一路走来的凄凉与孤独。

世孙在扇子舞中有一个射箭的动作,大概也是想说一句,现在的父亲大概终于能够自由了罢。

如此的悲伤,如此的令人动容。

当世孙将那碗当年没能送进粮柜中的水浇在父亲的坟头,说着希望父亲现在不再忍受饥渴,不再孤独的时候。

当世孙哭着说如若没有自己,世子可能就不会死的时候。

多想同他说,你的父亲知你懂他,已是最好的结局。

只是,希望临死世子蜷曲的双腿能够真正的舒展。

希望这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悲剧不再重演。

 4 )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君父』是儒家思想中最大的悖论。

思悼世子被父亲英祖关在米柜中活活饿死的八天时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情仇。

在父王高压之下,世子不甘心做唯唯诺诺的臣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父亲打压。

父亲打压的不只是不听话的儿子,还是来自朝局中对权力产生威胁的一方。

一直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世子面对喜怒无常的父亲,终于精神崩溃,每日躺在棺材里睡觉,陪伴他的是那南无阿弥陀佛的哀乐。

被关在米柜中暗无天日的八天,世子滴水未进,唯一陪伴他的是那把画给自己儿子世孙的扇子,是一只蛟龙腾飞的图案。

这把扇子最终沾满了他的屎尿和鲜血,被世孙日后所收藏。

英祖是所谓的圣君,也有残暴的一面。

带着世子参观宗庙时,他道出君王会将自己的儿女当成仇人来对待。

一旁的世子于心不忍,他宽厚仁爱,对大清国送来的狗,对自己的妻儿,对自己的母亲,他都不忍当做仇人来对待。

对母亲行中殿之礼,在前开路,满脸泪痕。

他是父权下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

英祖洗脱了所有关于世子的记录,仿佛从未有个这个儿子。

一旁的世孙默默无言,面对杀死自己父亲的祖父,这个小孩已经成为了小心谨慎迎合祖父的成年人。

他恐惧也慎重,没有走向父亲那条落魄混乱的人生路,从小就为了让祖父高兴而苦读圣贤书。

他弱弱的那句『我也讨厌这样的自己』,道出多少为了包容隐忍长辈的无理取闹,磨灭自身棱角的子女内心的痛苦。

不能说父母的不是,不能说君王的不对。

错都在子女,在臣民。

这是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最终解释。

然而却在无形中,产生了多少残暴的君父,多少被折磨至死的子女,和丧失个性的芸芸众生。

世孙终于熬到了英祖的死去,登基之后他给父亲重新安葬,拿出那把带着父亲血迹的扇子,在母亲面前舞出一曲。

执扇掩面而泣,是对父亲的痛惜和思念,是无可诉说的悲哀。

记《思悼》。

 5 ) 一场非生即死的王战

三个男人,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句话“欲戴王冠先受其重” 。

李昑,眼见自己手足的血肉在政权土狼口中化为残渣,而这位势力单薄的狮王,在生死的一线之间,选择与狼为舞,只为建立自己的王朝,只为给自己的血脉留一条生路。

如履薄冰的小心周旋,掩盖一切软肋,维持着彼此食物链利益的平衡。

为了让自己的血脉能生无可危,宁愿拼死与那群土狼同归于尽。

这是一位父亲的矜持,是一位君王的尊严。

李愃,错过了亲见父亲为其拼杀的惨烈,错过了认真感悟,“王”不仅仅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称呼,而是万千枯骨的人间极刑的耐心。

他有傲人的聪敏,过人的武艺,父亲的呵护。

他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王”需要向眼前臣服的卑微,展示谦逊与顺服。

为什么他越努力想要承担,眼前的一切就会更加速扭曲直到完全的分崩离析的破碎。

如同初生的幼狮,满怀憧憬的走向了土狼的势力范围,忘却了父亲的告诫,走出了父亲的势力范围,奶智的向外发出狮吼宣告,我是这里的“王”。

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瞬间,昨日的骄傲脊梁的托付,变成了今日将被利用的软肋。

狮王当着所有的土狼的面将自己所有的爱与希望,撕扯成了碎片。

这是一个儿子的成全,是一位父亲最后的托付。

李祘,眼睁睁见自己的父亲,成了“王”的祭品。

“王” 不是万物顺应,而是王储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只有活下去,才有力量为父亲复仇。

得不到“王”加持庇护的王储,只能是土狼们眼中的珍馐美味。

隐忍的他,在老狮王的保护下,顺利的得到了“王”的垂青。

这是一个儿子的承诺,一个孙子的义气。

非生即死的王战。

残存后的权利盛宴,也仅仅是对将生命献于王冠之下的犒赏罢了。

父亲拿命换来他的生命无忧,并非李愃所能感受。

王储,从来都是“王”的活祭,而不是美好的至高无上。

因为他不懂得敬畏生死。

虎视眈眈的食肉者没有给他机会去品味。

“欲戴王冠先受其重” 如果无法保全的活下去,那就用来喂养能活下去的人吧。

生存从来都是最严肃而壮烈的战役。

而为何不愿去,接受这事实,而是要粉饰的只看见那些虚幻的皮囊之象。

 6 ) 『思悼』

「丝绸是奢侈,粗布是不奢侈。

高墙华锦为君臣,来生麻衣愿父子。

」两对父子最后的八日,在政变的高潮中起始,在祭悼的高潮中顿止,每一次闪回,都是一次立于结局此岸的回望,人物之间情愁线索愈渐分明,悲剧感就愈是加重一分。

王陵中亲魂的巨大恸哭,被集中成典型事件、一气呵成跃上银幕。

父权被龙袍加身,孝子被朝堂湮没,还有数不尽的美眷佳人化作了史书中的一枚标点。

烟火人间被卷入历史残云,纵使亲缘也难看得清人心。

为父,是一国之君,是踏着嫡亲白骨而登基的千夫所指;为子,是一人之下,是套着权势锁链而毁灭的欲飞长箭。

皇室之家,如父如子,不过寻常轮回。

历史恢弘,埋葬小儿女真情;深宫帷幔,飘散大丈夫英灵。

叙事的手法与抒情的渲染,历史的厚重真实与人物的戏剧特色,宋康昊的悲寡威慑与刘亚仁的纯良疯魔,权衡得益把控到位,二度观影依然落泪。

 7 ) 2015亚洲最杰出电影

精彩分享,豆瓣高分2015韩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电影【思悼世子】。

影片基于朝鲜史实改编而成,皇上把儿子关进米柜中7天而亡。

看似恐怖政治电影,其实是爷儿仨两对父子之间爱恨情仇尤其是世子与儿子的爱情不仅感动了朝鲜历史,如果冲击奥斯卡成功必将感动世界,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

思悼,哎,这个悲剧的名字。

被皇上处死时刻,所有的人包括老婆丈人甚至母亲为了自保都慑于皇威不敢来看米柜中的他,唯有他养的狗和幼子看他来了。

看到影片中,我感到世子的儿子才是他最大的敌人啊,因为爷爷基于贪恋权力移情别恋孙子继承皇位了。

这一点在影片后面得到确认,世子的儿子趴在父亲坟前痛哭说,他不出身就没有父亲的悲剧了。

朝鲜历史给了思悼无比的同情是因为已经被老皇帝逼得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他,本可以借病玉石俱焚,但是当他听到幼子与皇帝爷爷的对话,小小年纪在皇帝爷爷面前解释他之所以听爸爸的话,因为他懂爸爸的心。

世子雨中痛哭扔下利剑,在权力与爱之间,他没有延承父亲而是选择了爱,放弃权力乃至生命成全了自己的儿子。

影片结尾幼子登基,他对母亲说从来没有快乐玩耍过,今天为母亲舞一段,这最后的扇子舞与其说舞给母亲其实是父子阴阳之隔的深情对话,配以东方特有乐器演奏的可以令人窒息的旋律,没有惯有的电影插曲而是诗词旁白:如今吾欲去,独留伤悲于世。

……纵有千言万语未能与君诉……泪如雨,潸然落……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懂你,就是世界上最难相知相遇的爱情。

世子死而无憾。

为韩国杰出的电影工作者点赞。

这样的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隔代亲也许是东方文化中常见现象,无论帝王之家还是普通人家屡见不鲜。

世子的奶奶也是十分宠爱世子,并因此不惜和皇帝儿子决裂了,可是在错综复杂的皇权面前,皇太后也被迫绝食而去。

从此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够保护世子,视同生命一样爱他的人了。

世子的精神也开始出现问题,他所有的嚎哭与出格行为都是期望得到父皇的关注与爱啊,可是他不懂其父的真正心理,也就没有得到真正的爱,而世子的儿子很小就懂父亲世子,他们的感情就是影片结尾的诗词旁白。

帝王之家有命运叵测的荣华富贵,但是一定没有自由,正如他的莫须有罪名就是私自外出游览,他想逃亡如从米柜中挣脱出来还是被父亲也就是皇权关进去了,直至死亡。

如甘蔗一样最低端最高端其实都不好吃,神奇的大自然好像告诉了我们一些人世间的密码。

附加:片尾音乐在网易云音乐可以找到——http://music.163.com/#/program?id=14908025。

在巴乌或许是笙的演奏下,其旁白诗词如下:如今吾欲去 独留伤悲于世。

纵有千语,未能与君诉。

托付浮云,就此别去 ,难了却,君之所愿 。

泪如雨,潸然落。

空留歉疚,孑然离, 如花开花谢。

虚空飘荡浮游,委身于清风别过。

曾空虚凌晨时分与星做伴 如今吾亦别过 。

纵彼此念念不忘 纵然相对,仍难触碰 缘何未能相见 ?

兴许君心深处一隅 吾之体温仍残留 。

清风吹,消散前 就此一次,轻抚吾之脸庞 。

女汉子字幕组的汉译功力强大,让我们一起懂得了音乐的深层诉说。

在片尾这样的音乐诗词闪回的镜头里,世子的儿子目不转睛看着父亲坚毅的侧脸,一支利箭射向无穷的远方,从那时起他就知悉父亲纵有飞向远方的理想也无法挣脱皇权的桎梏,他懂父亲,他更洞悉这个世界,所以他终成为了皇位的继承者。

人生的难就是你不仅有理想就可以,还要具有洞悉世界的能力,还要有手段,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简单背后都不是那么简单。

 8 ) 一只叫做权力的怪兽

“今日灵驾魂归,珍馐满盘供飨。

借此杯中酒,传子孙功名利禄。

诵经法师送已故之人,恶念弃,善心存。

千苦万难由此过,财富运数自此生。

往生极乐,人道轮回,南无阿弥陀佛。

”春秋 晋献公为立幼子奚齐 杀世子申生 西汉 汉武帝因巫蛊之乱杀太子刘据三国 孙权废太子孙和 立幼子孙亮隋 杨坚废太子杨勇 立晋王杨广唐 李世民玄武门杀兄 建成 元吉宋 赵光义杀兄赵匡胤明 朱棣杀侄朱允炆清 康熙两废太子“你与寡人缘何要等到这阴阳相隔的分岔路上,方才得以相谈?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江湖),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死亡。

权力或许有大有小,但其传承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传承时间的长短和方式的变化。

不一定权力越大它的传承越血腥,但权力越大它的传承往往越没有人性。

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母杀子,杀的浑天暗地,杀的血流成河(流的往往都是生物意义上最相像的血)。

城头变幻大王旗,其实无论插什么样的旗子都只是暂时的,这权力之城才是永远的。

本片并没有采用大多数历史题材影片使用的传统单线叙事,而是在一开始就切到世子领兵入宫这一情节(有意剪掉了部分关键画面和对白),然后直接引出全片最大的矛盾点:米柜囚子。

最快速打破银幕界线,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

影片在此分成两条叙事线:1.以字幕为标识的“现在”线,按照“八天”为时间轴,一天一天向前推进;2.多以叠化手法为标识和过渡的“过去”线,按照世子的成长轨迹为时间轴向前推进。

虽然两条线都是向“前”发展,但通过这两条并列的故事线,整个片子形成一种顺叙 倒叙 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片子节奏的紧凑(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叙事高潮),另一方面也保证的叙事的完整性,尤其对塑造角色人物形象和心理形象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全片在空间上的移动非常少,除了上陵等少数外景,基本都是在室内或者广场上拍摄。

但在时间上的移动却非常多且频繁,主要集中在15分钟后90分钟之前。

通过打碎时间轴的方式,来快速的交代世子的成长以及父子关系和各自内心的变化,基本做到了节奏叙事两不误。

这一点相对某些篇幅冗长,节奏缓慢的韩片来说已经做得很好。

94分钟左右,两条故事线开始汇合,影片开头出现过的“入宫”场景再次出现,通过关键画面和对白的补充,将观众的情绪和思维再次引入“米柜囚子”这一矛盾高潮中,达到了叙事和情绪渲染上的完美承接。

这里说一下片中出现多次的诵经声(文章开头),这段背景音全片共出现3次(两次“入宫”算一次),一次是“入宫”场景,一次吊唁后,一次墓穴中。

三段配音所处画面的主人公都是世子,而世子在这三个阶段的心理或者说精神状态也是最典型的。

“入宫”时的极度哀痛(哀莫大于心死),吊唁后的极度悲愤,墓穴中的极度颓废。

这三段既是世子内心的转折点,也是他个人命运和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同时这段背景音本身在音乐上极具感染力,在内容上也极具讽刺意味,也因此成为全片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98分钟时,也就是“现在”线上的第七天,两条故事线正式交织成一条。

同时也到了一场非常关键的亦真亦假的对手戏。

画面不断在远景 近景 特写(广场 米柜 人物)切换的同时,配以假想的父子对话声和背景的雨声。

英宗在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改变和救赎,影片整体情绪渲染达到顶点。

全片最重要的一个细节(个人认为):米柜打开后,宋康昊饰演的英宗以手试探刘亚仁扮演的世子的呼吸,然后(非常重要)又试探了世子的脉搏。

你可以理解为确保赶尽杀绝,也可以理解为后悔。

在这一过程中宋康昊全程无表情,无配乐。

试探完脉搏后,英宗开始呜咽,同时背景音起,而后迅速切到世子母亲与妻子画面,再然后以一系列的篇幅短但是情绪饱满的片段一直接到14年后,也就是世孙登基的画面。

做到了情绪上的承接和保持,抹去末尾舞扇忆父的突兀感。

全片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重复,情节的重复,背景音的重复,道具的重复,通过大量的重复来不断的强化和巩固节奏和情绪,基本全程无尿点。

演员方面个人无脑舔饼叔,少见的形象偏反面的演绎非常到位,也是因为他才看的。

比较惊喜的是刘亚仁的出色发挥,尤其对心理和几场关键戏的处理,很不错。

苏志燮....感觉有点酱油。

“纵有千语 未能诉。

托付浮云 就此别。

所愿难了,泪潸然。

空留歉疚,孑然离。

花开花谢,飘荡浮游随风行,月升月落,怅然无眠唯星伴。

纵相见,难相伴,只愿汝心一隅为吾存。

”若下一世 我非王 你可愿 再为我子?

 9 ) 英祖将李愃视为世子,李愃却将英祖视为父亲

上次因为电影哭成鼻涕眼泪一把抓,还是看忠犬八公的时候。

最开始关注思悼是想观摩一下刘亚仁的演技,看了剧情介绍知道这是一部悲剧还有点不敢看,尤其在公交上看到电影初期李愃自裁就惊得落泪了,我就知道,药丸,今晚眼睛得肿,就有点心生退意,毕竟生活已经这么艰苦了干嘛还看悲剧折磨自己。

然而好的电影不是你想停住就停的住的,看到中后程眼泪就没有止过,直到结束,满心的感情无处发泄,遂写下这篇影评。

电影开始便是李愃“刺杀”英祖败露,英祖将其关至粮柜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英祖李愃及世孙之间的伦理关系才展现给大家。

老年得子的英祖将还是婴儿的李愃册为世子,并任名臣督课,年幼的李愃表现出绝顶的天赋,英祖甚至半夜挑灯为他编书,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愃喜好画像玩耍,导致英祖对他深感失望。

为了锻炼李愃掌控朝臣,以假退位为借口,英祖将李愃推到风口浪尖,代理听政意见一旦不合便严声苛责,甚至主观的否认了李愃的一切雄心壮志。

这时李愃已经对王位失去了兴趣开始自暴自弃,唯唯诺诺听从英祖安排。

从始至终,李愃都是渴望亲情的,不能与母亲同住时的沮丧,对因英祖喜怒无常而选择保全世孙的妻子说“你真是一个冷漠的女人”,为儿子画画做折扇,违抗礼法为母亲举办中殿礼数的寿辰,即便大妃服丧期已过也一直感恩她对自己的恩情穿着丧服,无一不表现了他对人情的憧憬。

也正是因为如此,英祖一次又一次的行为让他心灰意冷。

所谓的君王之家父子为仇敌让李愃深感不解,朝堂上将他当做傀儡并恶言相向,一旦认为李愃无能就开始从衣着到喜好的苛责辱骂,因后宫纷争逞口舌之快刁难死大妃后却指责李愃罚跪长桥。

不用说父子关系,哪怕是“君臣”“王世”也会因这样的相处模式而崩坏。

巧的是此时世孙的才能见识,让英祖觉得有了新的期待,便召集门臣有预谋得去陷害李愃,直接将他作为弃子而舍弃。

任命三位丞相“上谏”,其中一位不愿领命甚至自缢,有一处细节便是他死前写了一封遗书劝谏英祖对李愃应更友善鼓励一些,可是英祖深陷在“王”这一身份中不可自拔。

不懂为父之道,甚至就不愿做父亲应做的事情,一步步将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逼上了死路。

“为何你和我,要到了生死离别之时,才能敞开心胸地说出这些话。

”李愃临终之际,两人之间的对话终于说明了父子之间最大的矛盾:英祖将李愃视为世子,而李愃将英祖视为父亲。

英祖时刻关注自己的下一任继承人却忽视了李愃的渴求,而最后才觉醒了身为人父的情怀,望着粮柜内僵硬的尸体,失声痛哭。

他爱李愃么?

爱,若不爱也不会在李愃死后恢复他世子身份,封号思悼世子并大办丧礼。

但是他的这份爱却觉醒得过晚,生前的李愃只被他看做是自己政治统治延续的躯壳,是“世子”不是“李愃”。

直到一切结束,他才明白自己的过错可惜为时已晚,为李愃起了“思悼世子”这一封号,思考、悼念。

从李愃的角度来说,他如果不是世子,大概过的会更轻松快乐一些。

天生被赋予重任,却无力承担,不理解父亲作为王身份的处事,同时被英祖恶劣的性格所累,才演化了最终的悲剧。

但是某些方面来说,他也确实是不够刻苦努力,若是能像自己儿子一样,也不至落得被困粮柜活活饿死的结果。

然而作为父亲这一身份,他是要比英祖好的多得多的。

电影最终,世孙继位并为李愃重新布置了葬礼,他应该是这部电影中最完美的君王了,聪明,会察言观色,也善待自己的亲属,双商绝对很高。

他眼中的李愃是那个为人正直,对所有善待自己的人回以涌泉之报,在烈日下将自己寄托在箭上向往着自由的李愃,他理解李愃,懂得李愃的孝心,所以李愃在“刺杀”当天才会放弃,毕竟他还是爱着自己的父亲的,纵使英祖做了什么李愃也不会杀了他的父亲。

世孙以一场折扇舞,追忆了李愃对他的爱,也让我们明白,李愃死也是不带着遗憾的。

最后的最后,不要这么沉重啦!

让我来感叹一下,果然刘亚仁的演技实在是太赞了!

还有世孙的小演员,每次他哭喊着父亲请你出来!

我也跟着流眼泪!

我国电影的小鲜肉们,不用像刘亚仁那样,做到小演员这样我都满意了。

这篇影评全是我瞎瘠薄写,想到啥就说啥,思路还比较混乱。

所有人物剖析仅是我自己的观念,谢绝撕逼谢谢

 10 ) 나는 불초(不肖)하고 불민(不敏)한 사람이어서.....

很久以前,就知道这段历史。

一段悲伤且内情不详的父亲杀死儿子的历史。

有人说因为世子发了疯,有人说是英祖的兄长东宫的旧人挑拨离间,有人说是父子政见不合....猜测的原因有很对,但一条也不能让我想象一位父亲如何下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电影前半部分,英祖与世子的一段对话就能感受到这电影的悲伤气氛。

在宗庙里,英祖跟世子说:“在这王室,子女和父母就是冤家。

”世子很不理解,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为什么会是冤家呢。

英祖问世子,“别人都说我杀了自己的兄长当上了皇帝,你怎么想?

”英祖告诉他:“这宗庙里有杀了兄弟侄子来巩固江山社稷的王,在王室子女和父母是冤家的道理,你明白了吗?

” 但此时的世子还是不明白的,英祖却不同。

英祖作为身份低微收到下人蔑视的淑嫔崔氏的儿子,肃宗的次子,与身为王世子的哥哥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根本没有人会想到他能当上王。

在哥哥景宗因身体羸弱,当上王没多久就去了之后,延礽君也就是英祖才正式的走上了君王之路。

也许是因为天生聪颖,或是后天努力,英祖在政绩上的成就能算得上朝鲜历史上数一数二的。

但即使在英祖将国家治理的有条不紊的时候,还是有人对他王位的正统性保持怀疑。

这些都是一出生就是世子的李愃不会懂得的。

作为英祖的晚年得子,一出生就被封为世子,两岁就开始接受帝王教育,被众人捧在手心。

这样长大的李愃怎么会懂得英祖的痛楚和心中解不了又说不得的心结。

注定父子二人是不同的。

部分大臣对自己王位正统性的质疑,这无疑成为了英祖的一大心病。

也可能因此,对世子的教育就更加的严厉。

所谓过犹不及,用在这里真的是极其恰当,越是严厉,越是不从心。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世子终究与英祖所期望的相背离了。

在性格上,隐忍克己的英祖也与在东宫宫人的宠溺中长大的世子有了天差地别。

英祖对儿子的强压,最终也导致了世子的抑郁,想想看小小年纪,在严厉父亲的监视下代理听政,压力可想而知。

无论是谁,都可能会崩溃。

走一步错一步,悲剧也默默地在父亲与儿子之间展开。

当然,我并不认为英祖会因为和儿子在政见上的不和或是世子未达到自己的期许,就杀了自己唯一存活的儿子。

历史终是历史,在悠悠大河中,我们又怎么能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和当事人所思所想。

但我相信,一位父亲若是要亲手取了儿子的性命,必定是有着不得已的原因。

(我是这样坚信的。

)“如果我死了,朝鲜王朝延续300年的命脉就会断绝。

但是如果你死了,王室的命脉却还是可以延续。

若让你活下来,朝鲜岂不是要灭亡了?

”历史上对李愃的记载基本都不在了,留下的也只是只言片语。

后话:李愃的死,造成影响是很大的。

父亲虽是一代明君,却成了历史上争论不断的杀死亲儿子的王。

儿子虽然当上了王,算是有作为且历史评价很高,但在位二十四年期间,不断被刺杀暗杀,也真所谓胆战心惊的一生。

最后死因到现在也成了迷。

(可以参考玄彬主演电影《逆鳞》)PS:题目取自英祖33年(1757年)11月11日,世子李愃写下的反省文开篇。

下次有空再放上来,翻译一下吧。

《思悼》短评

避重就轻不得要领地让一出好戏沦落为不明就里的父子畸形关系片,仿佛就是父亲看到幼子潜心画狗后就各种小心眼各种冷暴力终于把儿子逼疯然后长叹果然是疯的必须了结……交代太不明朗,前戏太缺铺垫,净让落后腐朽的惯性思维与教育理念拱得人满肚郁结难以舒展,只好看看演技、服饰与颜面了。

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较差

水准之作,四平八稳。没想到刘亚仁竟然可以与宋康昊飙戏到如此程度。★★★★

9分钟前
  • Q。
  • 推荐

从没见过一部电影能把亚洲儒教文化里的亲子关系的扭曲变态剖析得这样深刻剐人心。是被嫌弃的儿子的一生,也是被嫌弃的父亲的一生。悲剧悲得人心痛至极。

12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个人对此类片子无感,但是演员选的真好。

14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较差

其实是没有一个评判标准的,亦如现实世界的复杂无奈。可惜,最该出这种历史大片的应该是我国啊!!!刘亚仁的演技没得盖,虽然不是那种第一眼帅,但是气质绝对很让人印象深刻,集儒雅、懦弱、隐忍、狂傲、无奈、渴望于一身。里面的配乐、歌词也帅人一脸!!

18分钟前
  • 妙星
  • 力荐

文根英你肿么了

23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很差

在权力面前,即使是父子,也会反目成仇。#20230127

27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这到底在演啥?

2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很差

实至名归的今年最佳韩影,无论故事台词情感演技音乐都堪称一流,越来越觉得韩国近几年的古装电影愈发精熟,而这部《思悼》更是巅峰集大成之作。隐忍的情感极其饱满和浓烈,几次如鲠在喉的感伤,短短两个小时经历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那画着青龙的扇,那射向空中的箭,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32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力荐

韩国的历史剧其实都挺 “现代” 的。东方文化体系之下的权力啊,是万恶之源。

35分钟前
  • heima624
  • 还行

把一个这么东亚的东西讲的这么白,没劲

3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这分虚高了啊。唯一的亮点是那根射向天空的箭。相当烂大街的父子为了王位兵戎相对的故事,从古希腊神话到今天,新老狮王的较量这主题已经是个trope。不过这个更年期的爹确实恶心,天天找茬试探,连个利索的好死也不肯给,完了还哭哭滴滴的一堆理由,呕。对话说的似乎是儒家想法,但总觉得哪里有点奇怪,总有点神叨叨分分钟要跳大神的感觉(翻译的锅?)整体相当呱噪,韩国人不吼就不会说话了...演员长相过于现代+老年妆过于潦草,非常出戏。总不见得因为整个剧组都长得丑,且又臭又长就硬说是深刻好片吧

39分钟前
  • Faust
  • 较差

有种宿命的悲哀感,片子太正了。。。可能看了太多好评后对刘亚仁的期待有点过高?

41分钟前
  • willamette
  • 还行

只有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44分钟前
  • 真诚的人
  • 力荐

没意思,看大王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始与末

45分钟前
  • 迷影龙
  • 还行

整部电影跟老皇帝一样伪善矫情。且,片子里的老年妆太可怕了啊啊啊。

47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神经病。刘亚仁赶紧当兵去吧,否则忠武路说不定混到此为止了。

49分钟前
  • 说了我是黑无常
  • 还行

说到底还是权利与亲情的选择

52分钟前
  • Wayne
  • 还行

能和宋康昊飚戏,甚至不输于他。刘亚仁真是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5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老皇帝的托词并不能掩盖他的权欲,刘亚仁的眼神太令人心疼。他塑造的人物总是带着一股倔劲儿,骄傲地说着“我就是要这样生活。”为所有角色动情的演技而哭。

60分钟前
  • 宠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