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x是一部遥遥远望Alfred Hitchcock的细规模悬疑片,今时今日讲求大场面的观众未必会特别注意,而片中一些悬念和谜团没有轻易打开,相信年轻编导Richard Kelly未必可以得到更多的注目和肯定了。
The Box改编自Richard Matheson(小说《I am Legend》作者)的短篇小说〈Button, Button〉,原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道德寓言——Norma某天收到一个盒子,一个陌生男人知会她,只要按下盒子上的钮键,她便会得到丰富奖金,但同时导致一个陌生人死亡,小说结局是Norma按钮,她的丈夫意外死亡,原来someone you don’t know不是不认识的人,而是不了解的人,小说作者借一个两难自由抉择局面,展示出人的良心、贪念、焦虑及疏离。
Richard Kelly大大扩充了原著,更找来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沙特(Jean Paul Sartre)的名剧《间隔》(No Exit)进行文本互涉,为影片增添了存在的荒谬感。
《间隔》中三个人物死后到达地狱,地狱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硫黄火堆、烙人刑具,而是一个封闭空间,三个人面对自己生前的种种罪行、性格弱点与卑劣的自我选择,他们的关系和对话犹如不停的相互折磨,原来,「他人就是地狱」。
The Box的女主角Norma因为背负着家庭的经济压力,一如夏娃未能面对引诱,按下钮键,作了一次决断但错误的自我选择,终于引发连锁性的怪事和危机(这些都是原著所没有的),大概在时间的长河上一次道德上的错误抉择,足以带来无法挽回的罪恶,即使Norma在本性上有善好的同情心,她再也不能轻易解除因错误而产生出的种种问题了。
送上盒子的Arlington Steward面目可怕但说话彬彬有礼,他似乎是一个更高级的存在者(按宗教或科学意义上而言)派来的使者,对人类进行检测,试验地球上有多少道德完善的义人。
Norma的丈夫Arthur是积极探索宇宙未知的光学工程师,但未能考取成为航天员,心怀失意,最终他成为一个被启蒙的男人,从科学领域的追求转向宗教领域的体会,因眼见异象而知道此世是炼狱人间,但人有afterlife,有重生的机会,导演运用了水这个不言而喻的重生意象,表明他已经得救。
Norma是取下禁果的失败的夏娃,但也是充满爱的神圣的母亲,在最后一次选择机会中,她以自己的牺牲化解了下一代的危机。
是的,The Box以圣诞时节为背景是必需的,同时令影片的宗教及道德寓言的气息更重了,并为影片中无法自圆其说的科学层面,提供另一层面的补足。
(抢救讨论稿,No.4!
) ===================== 题材不错,可惜编导演都不成。
唯一惊悚的是老男人那半张脸。
不知道怎么做的,和背景透视关系处理得很好。
好奇 还有Cameron Diaz的脚,她老公怎么一弄就修好了?
没看懂。
老Diaz那一脸褶子,怎么配小白脸——小白脸演过什么性喜剧的吧,看着有点假深沉。
(原帖日期) 2010-01-07 14:27:02=============================来自: Danys ┇┇ 蓄须专用 (华文语系可简分五大类干操日塞丢)
如果我来总结,这个电影就是用具体感性的结果或者因果报应给夏多布里昂那个假设一种解释。
就是说,不可能有神不知鬼不觉以卑鄙手段杀人却不付出任何代价地收到的天降之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I_bN6fw6o4/http://www.youtube.com/watch?v=vo8CxcGsDuY“一个有名的作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他讨论到这么一种假设,就是如果一个欧洲人,他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拥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拥有一种很玄妙的超能力之类的东西,使得他可以利用这种力量去害死一个在中国的百万富翁。
然后他在欧洲这边的户口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多了一大笔钱,他把那个死在中国的百万富翁的所有的财产就继承过来了。
但是这中间完全不会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中国的百万富翁怎么死的,他那边的乡亲父老不知道。
而这边的欧洲人也不知道他突然多了这笔天降之财,原来是透过那么卑鄙的杀人手段获得的。
然后夏多布里埃就问,假如你有这个能力,你愿不愿意这么使用?
”……“在《道德情感论》里面,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把刚才的那个故事做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说如果今天一个欧洲人,一个有人性、有良知的欧洲人,他听说了在遥远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了很多人,那他会怎么办?
他会怎么样?
这个欧洲人他首先当然也会为之神伤,尽管他不认识那些中国人,他应该会很难过、很伤心;接下来他还会花一点时间去沉思一下这场震灾的意义所在;再下来,他可能开始想到贸易会不会受到损害,然后第二天他就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跟步调了。
亚当·斯密讲这个故事,目的在哪里?
就是说,其实人应该有普遍的道德关怀,我们理性上都知道我们应该是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同类,不只不能够对自己的乡亲父老干坏事,对一个陌生人也不能够干坏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包容、慈爱的心,但是这是理性上的认知。
”http://book.ifeng.com/psl/kjbfz/200805/0523_3554_621120.shtml
对于这部电影,似乎导演想要阐述的主题很多,但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探讨,因此到底想从这部电影当中抓住什么就需要观众自己来决定与权衡了吧。
从电影开始,就已经在渲染一个幸福稳定但缺乏安全感的家庭。
男主角工作不顺心,女主角则面临着金钱危机。
这个时候有人来提供百万美元的诱惑,想必所有处在当时环境的人都会为之心动。
实际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并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暂停了电影,开始角色替换的思考。
即,如果是我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怎么做?
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我在年轻十岁,我会在第一时间当着Mr.Stuart先生的面,按下这个按钮。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个和自己无干的人死去,和面前的百万美金相比完全算不了什么。
即使我不做这种事情,会做这种事情的人也多了去,何必为了心里面的一丝歉疚就放弃如此之多的财富呢?
更何况,恐怕心理也不会有什么愧疚吧如果是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卡姐的角色年纪大,但是我真的会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陷入深深的犹疑当中。
但最后我的选择恐怕仍然会是在担心和怀疑当中按下这个按钮。
也许,人类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要受到道德的拷问,但很多情况下,最后仍然是利益占据上风,真是杯具的现实十年后的我,已经有了温馨的家庭,也许也会遇到卡姐一样的经济压力。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会很优雅的揣测自己最终会拒绝这个诱惑的Financial Opportunity。
对于当时的人生来说,更稳定更安全的走完人生才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
那个时候的我恐怕并不会相信真的有一个完全无需自己承担任何责任的巨额回报。
越是具有诱惑力的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可能就要越多。
即使真的不需要我自己付出什么,但是这种心理压力就已经足够让我心惊胆战,夜不能寐或者上面说了这些东西,只是为了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现实的考量会逐渐占据上风,不计后果的行为会越来越少,除了风险承受能力下降这一不争的现实之外,更可能的是不想去破坏当下生活的守成思想作祟吧。
不过,我并不认同将这种考量和道德挂钩的假定,人生路漫漫,但是长路之中,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但道德感恐怕并不在这些事情的范畴当中。
你是好人、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上天已经注定,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
其实这些东西只是这部电影当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对于电影情节则是见仁见智。
但是有影评说卡梅罗迪亚兹太老,这个观点实在是让人无语。
本来卡姐扮演的就不是一个花瓶角色,电影里面并不是靠着一张脸吃饭的人,何必探讨年纪问题。
如果换一个青春洋溢的美少女,恐怕这部电影只能归为烂片的行列了吧。
卡姐一直想要转型,改变人们对其的一贯印象,虽然不能谈及成功,但不应该抹杀她的努力。
想看漂亮女孩?
去看我为玛丽狂吧
人类对于这种外星生物就好像小白鼠对于人类,人类对于老鼠来说是超出它理解能力之外的,这种外星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当然也就必然有超过外星生物理解之外的人对他们进行cao dan的检测和评定这导演偏要用这么愚笨这么冗长的手段来说这么简单一根筋的故事,智商也低到一定的程度了鉴于人类和这种外星生物的差别,这外星生物就是在利用人类人性上的缺陷嘲弄人类罢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原本可能是劝人向善或者人性本恶,但是一不留神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有钱有权我怕谁”给表达出来了,真是可笑到极点更可笑的是,这叫科幻么?
男主角爱看Sci-Fi,探索火星把外星人招来,冒似虫洞的空间传送.......这就可以成为科幻了???导演编剧多读点书吧,就算小说原著如此, 这可是2009年的电影.....而且诸如那个保姆的一惊一乍的表演, 脑残一样的V字手势......I feel violated,这片子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一个原本很不错的幻想故事,非要被导演拿来教化人心;结果就是,你一点都感动不了我。
因为,你凭什么?
电影《魔盒》的原著小说《按钮》曾经出现在中学英语教材之中,是我熟悉的故事。
当时就被这样一个奇妙的臆想所吸引:按一个按钮实现一个自己的梦想,代价是世界上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就会死去,这多么拷问人性啊!
于是当我在电影院里看见这个电影的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对它很有兴趣。
可是,当我看完了电影之后,原先的兴趣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失望。
导演扯东扯西讲不好一个简单的故事,差点把外星人扯进来。
这些如果都可以忍了,那么,导演你想讲一个什么意义的故事呢?
你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或者说,你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简简单单的测试人性的故事不好么?
为什么非要搞成有人可以站在超道德的高度拿着一把道德的尺去衡量人们,然后给那些不合他的标准的人判死刑?
在一个提倡自由的年代,怎么还有人会有这么荒谬的想法,觉得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人,哪怕是一个神,可以判定人的生死?
原本简单的故事非要制造出一个长相丑陋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的老头,他的来历还不明,说是被雷轰的(雷死了。。。
)。
他到处找人做测试,看看人们能不能经受的住诱惑,以牺牲一个不相关的人为代价获取50万美金。
如果你经受不住这样巨大的诱惑,就要等着这个雷轰出来的人把你“收走”了。
从头到尾导演也没交代清楚这个面相丑陋下手狠毒的雷劈出来的人物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去测试人类,并对测试失败的人进行惩罚。
他自己有接受过这样的测试么,他的结果又如何呢?
导演编出这样一个看似神圣严肃的故事想要感化人心,可是人们要问了,你凭什么觉得这样的一个测试可以建立一个道德标准呢?
就算这是道德标准,那么有谁可以有资格来就这个标准对人们进行惩罚呢?
导演随便拍了一个片子,借了点原著小说的料,扯了些外太空生命,就想对观众说,好,这个片子你们自己去看,去比较,去反思吧。。。
我呸!
英文怎么说我不知道,中国话要对这个导演说的是:“你算老几?
”这样的伪道德君子,真是让人很难不想起这个社会里面很多的角色,一个个光鲜亮丽的站在媒体前面对着人们呼吁“献爱心”,“守公德”,“清廉奉公”,“要爱国爱民”,“要努力建设国家”,一副圣人的模样。
可是有多少人私下里干尽了男盗女娼的勾当?
做足了摧毁民族未来的事情?
只是他们丝毫不觉得羞愧,依然日复一日重复着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大众的教诲,要如何如何,如同电影里那个抱着魔盒到处找人测试的丑恶老头。
这个社会里,有谁需要这样的道德裁判?
谁又有资格可以做这样的判官?
如此政治不正确的电影,立错了意,已经是伤痕累累目不忍视,可是导演偏偏还要拍煽情戏,想借着人性题材再赚几滴观众的眼泪:最后一幕男女主人公被迫接受惩罚,为了换取儿子的性命,女主角(卡梅隆·迪亚兹)决定牺牲自己;那一幕导演用尽了煽情的音乐,慢镜头,多角度切换,往事回溯。。。
等等各种电影手法,可是最后我还是想笑。
这本是就是个荒谬的故事,假到没有一点是真的,我怎么能被感动?
前面的功夫没做足,想靠一个五分钟的片段狗血一下,你门儿都没有啊!
这年头到处都是滥情,看电视节目,调到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看了没一会,两人PK,输的下场后,获胜的那个男生就哭了,“比赛这么久了,大家都是兄弟,实在舍不得。。。
”,然后镜头一转,下面一堆观众抹眼泪。
神经病啊!
这么点小事你就哭,还一堆人陪着一个男人哭,这什么玩意啊。。。
舍不得他下去,那你下去啊!
再调到江苏台的《非常勿扰》,一个男生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征婚,说起自己是单亲家庭父亲早亡,台上台下一堆人就在那抹眼泪。
至于么?
对于男生自己这的确是很大的不幸,但那些嘉宾观众们你们的哭点是不是太低啊,还是说导播交代,只有哭了才有镜头啊。。。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恶品味,要么搞笑,要么搞哭;要么无厘头,要么使劲狗血。
我们就想认真的看部电影,轻松的看会电视,你们都正常点,行不?
现在的搞哭都是套路化了,就那么些镜头手法,就那么几句台词,就那么一些煽情的调调,一开始自己还屡屡中招,现在则是彻底免疫了。
面对《魔盒》这么扯蛋的故事,我要是被导演你那么几下子滥招就弄出眼泪来,那我真是白看了那么多电影了。
对待这片子,我最大的感触,除了失望,就是可惜。
其实这真的是个很好的题材,把这个故事讲好,不用加那些莫名其妙的主观评判,也许就很好了。
可惜,导演高估了自己,谬解了题材。
這片子的預告是按照懸疑片的調子剪的,所以我自然也當丫是部懸疑片去看了。
這麼看著看著,直到Stewart那個“我被雷劈過”的故事顯露出來,我才弄清爽——美國人又神棍了!
嗯,我為什麼要說“又”呢?
以前小學開校運會的時候,運動神經不發達的mina坐在操場邊上聽著隨身聽嚼著牛肉乾嗑著瓜子翻著《衛斯理》系列一邊嘲笑說“丫一旦有疑難解決不了了就一定拿外星人出來頂缸,外星人好無辜啊!
”其實看多了老美耍神棍,現在怎麼也覺得外星人至少比“雷神代理人”這種東西可愛吧。
關於這個“雷公”到底是外星人還是神,個人看法是這樣的,任何“生物”之間都有個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前提,如果丫說出“如果人類不OOXX(此處並非指代不和諧符號)的話,人類就沒有資格生存下去,不如絕種罷了!
”這種話,人類就算不掀桌,至少也要瞪個眼睛揮舞一下無害的小拳頭表示憤慨之情。
可是萬一丫這麼說了,人類也就這麼信了,而且視為“合理”的,那麼“神”就成立了——丫以為丫是,人也以為丫是,丫就是了,這裡to be還是不to be在雙邊選擇之後就不是個問題了。
在深一步討論“我很雷所以我很神”的問題前,需要先說明我對編劇童鞋非常不滿的兩個地方:第一、為嘛每次按下按鈕的都是妻子?
女人就有嘎缺錢咩?
還是儂被儂lp坑過伺機報復啊?
第二、這雷神tmd怎麼不去test比爾·蓋茨?
怎麼不去test街上的流浪漢?
因為像老比這種人彎個腰的功夫就有100W刀了,根本不屑用殺人去賺這個錢。
流浪漢反正要啥沒有要命一條,根本不用考慮就可以按下按鈕。
這個test的內容我怎麼看都是專登沖著我等吃不飽餓不死的人來的。
基於以上,恕我先罵句髒話:奶奶個熊啊!
老娘每天為了片瓦三餐在掙扎,你丫真要有神你去搶劫財富雜誌的年度top100富翁,把哪裡哪裡的房價給拽下來,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啊。
要不你去test哪裡哪裡的政客,讓伊拉也吃點苦頭以後拍腦袋蓋章的時候小心啊。
沒事來雷我們這些人,考驗我們的道德水平做甚?
我問候你全家!
罵舒坦了之後,回到這個“我很雷所以我很神”的問題,可憐我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啊,在看到一個接一個流鼻血的時候還在想“病毒啊?
腦內植入芯片啊?
”這些啊裡不搭的問題,非要等到圖書館那幕,男主被一堆大漢追到管理員那邊,那個華麗的背光啊,那個pikapika啊,我才意識到“神棍了!
”因為這個意識來得實在太遲,所以當Norma(本片女主,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可作規範的人",也是normal的拉丁詞根,所以不算我多想的話,給女主取這名字是想說伊的行為算是“人類本能”,或者“大部分人的選擇”)對著Stewart說“我看到你第一眼的時候就感到滿滿的愛意洶湧而來”時,我一時沒忍住噴笑出來,險些在電影院裡當場爆髒話。
這一段實在拍得太弱了。
你就算要耍神棍也可以耍得含蓄點嘛雖然Norma犯了錯誤,但她們兩口子第一時間就悔過了,而且Norma也算有“慧根”(感受到了雷神的愛,說得再大點就是明白說自己的缺陷是神的愛),所以她們兩口子給了“雷神代理人”以希望,最後的處罰似乎要輕一點,其實我覺得嘛,最後的結局並不是非要這樣的,只不過為了點明主題——就是“人類如果不能學著為了別人的存在而犧牲自己的利益的話,這個物種便再沒有存活的希望”,如果Norma他們接受了solution1,那麼顯然就不算是完全的懺悔,選擇另外一個solution才是用行動活洗涮了自己的罪過。
這一段也是,你就算不讓雷神代理人說出來,我們觀影的人也體會得到,你非要讓丫說出來就囧了不是。
全片的大亮點是在結尾,Lewis家和Weller家那一段剪得很漂亮——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自私的做下一個看似無害的決定時,遙遠的地方就有某個人要為此付出代價,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非自然死亡背後都有一個人要為此背上責任——這個訊息我有接收到。
而且雷神代理人在Weller家門口一直等著,等著也許也會有個人沖出來說“我們並不想傷害任何人”,總算多少為這部神棍片留有余味。
不過我一直不明白的是,那些雷神代理人的員工為什麼一個兩個都要給Norma他們放tips?
難道就因為Norma懺悔得快,所以感動了天?
還是想說其實即使是通過了test的人對於這種“分類”方式和結果處理也是多少有些不滿的?
只是意識受到控制所以無法自由而已?
說到“自由”,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這麼解讀薩特的這句話的——一旦被人告知“你只有一條路走,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愿走上去或者不自由的走上去”,這種情況就已經是“不自由”的了,何談還有什麼“自由選擇”的余地?
不過撇開這些不合理的內容,和中間“水門三選一”的囧情節,這片子雖然主題是神棍(而且是我不認同的那種神棍,如果人類的命運要靠這樣乞討得來的話,大家不如集體去跳海好了——如果不能按照自主的意志活著,生有何戀?
不如死了還乾淨痛快),但很多隱喻和細節處理上都很漂亮,這位編劇童鞋經常寫些神棍橋段,估計這也算是“熟能生巧”吧,只是這些邏輯不清爽而故弄玄虛的毛病真的要好好改一下。
嗯,關於本人能不能通過這個test的話,要看我的生存狀態。
其實我一直覺得錢多自然好,但是“很多很多錢”也不是很必要的。
比如我一個宅女要名牌包包名牌衣服有什麼用咧?
還是周一到周五兩點一線,回來看看動畫看看美劇看看電影,週末花半天跑步,然後去逛逛森林公園,看看展覽,這樣唄。
很多東西雖然漂亮,看著眼饞,但實際到手了也不過就是那樣而已。
佛曰人生七苦:生、老、命、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求而不得是自苦。
所以只要能滿足這種生存狀態,老娘是絕對不會為多一點錢去背血債的——絕對影響睡眠質量啊這個。
但假如老娘也遭遇到非錢過不去的難關時,少不得也只有心黑手狠了。
所以才說編劇童鞋這個設定不合理啊,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的意義大不相同,鈔票也不人類利益與慾望的完全體現。
哪天上帝真的出這個題目考驗世人,倒霉的也只有小白領小工薪,可憐啊。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wNTk1MTE2/v.swf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wNTk1MTE2.html
蓝小欢的《一转念》中提到这部电影,里面的设定还蛮特别,所以特意找来看看。
看完之后,觉得主旨还有点意思,不过叙事比较乱电影借神秘力量来拷问人性,可是我只看到其中的伪善。
收到box的人,因为私欲而随意地判定他人生死,不能够坚持自我、坚守人性。
但是,控制这一切的力量,又凭什么以此对他人做出惩罚。
并且,它对人先极尽诱惑却并不说明,事后再做裁判,这样不就是伪善吗?
看完电影已经好多天了,因为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游戏的副本,所以一直没有精力来写这个东西,今天趁着白天休息的时候上来涂抹几下。
【杀人宝盒】是一个半惊悚半科幻的类型片,虽然还是有很多场景没有搞明白,不过根据原著小说的味道,其实还是关于人性的话题,为了1 million dollar,你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貌似以前也听闻过有个类似的片子,一对新婚夫妻在拉斯维加斯赌场遇到了富人,愿意拿百万美元去换取新娘的一夜洞房,结果经过了无数剧烈的思想斗争,夫妻做出了选择。
古人早就劝解我们,【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之类的话早就在世间流传不绝,可是真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谁又能抵制住呢,不然就没有所谓的道德谴责或者犯罪了,乌托邦或者桃花源的世界在物质社会是无法存在的。
杂谈: 片尾的时候当男人遇到抉择的时候,在孩子和妻子二选一的时候,貌似片中父母都很伟大,都选择了孩子。
似乎中国特色在国外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因为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产妇在手术室里,而医生出来告知病人家属,是要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或许是还没有为人父母的缘故吧,还体会不到那么无私的爱,所以假如我来做片中的选择题的话,我会让孩子生活在黑暗世界里,虽然那很痛苦,但是生命至少存在,因为是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选择项的。
看过电影的人们,假如让你们来选择,问问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会做出那个选择呢?
影片推荐指数:三星,有胆子来拷问自己内心的人可以做上面的选择题。
有点混乱,相当于放大版黑镜。但也拍得不顺
为让剧情顺理成章的发展,编剧是费了不少脑力,才能自圆其说。可有点荒诞得过火的嫌疑啊。
做人不能贪心 ~ 简直会要命。不贪小便宜的人永远不会受骗上当。
4.5 《南方传奇》“被五分”可以理解,某种意义上是他自己作。可这部为什么啊?神棍题材都通俗、流畅成这样了也能“被五分”???那我只能怀疑我自己了。一部不断变换悬念主体而产生脆弱而又致命吸引力的神作。我只能说这是个人观影史上“豆瓣五分五星片”里,观影门槛最低、通道最清晰、类型完成度最高的几部之一。
剧情线走的真乱 Cameron Diaz丑到爆啊
也不错 只有看到最后才能明白全部 看了很多遍
没看懂,悬疑就是要看不懂。。。因为Cameron_Diaz才看得。
一开始以为是十三骇人游戏的形式,后面才一字一句的交代解释-这是火星人为人类准备的道德高考,那最后怎么都得毁灭人类吧。
不置可否
什么破逼玩意,我坚持下去看结局,妈的你跟我玩文艺片结尾是不?
剧情好简单
not as bad as people say,yet not as good as expected
根本就是一场无休止的连环杀人案
比想象的好看。登登还是这么帅这么温柔。主题和各种细节的寓意蛮有趣的,如果把外星人的设定去掉感觉会更好。
不是地球人能看懂的~~
看完回头想想还是再添上了一星;我对Richard Kelly的脑子有足够的好奇心
不好看
導演,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麽嗎?!
为了卡姐给3星吧..
4.5/10 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