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人及其男人与男人、女人与男人的种种情感都纠结在上海被日军占领的前夕。
编剧太牛了,发哥在大陆演的哪几个片子都快忘了自己的本色了吧,这个好。
巩俐演的也好。
渡边谦更没的说……
实在是时间和档期问题,看了《谍海风云》,有善可陈的一部包装成谍战片的爱情片。
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的故事可真多,这是很小的一个插曲,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
唯一的亮点是对白还算精彩,逃出007的窠臼,也能如此,已算成功。
那小子的一把口,见人说人话,见妞乱说话,口活儿一流,真能说的石头开花,简直是中日德美,各国男女通吃。
情节不复杂,人物关系还挺复杂,几段爱情还挺感人的。
但是亮点还是在发哥的双枪和巩俐阿姨的大凶器上。
发哥在整部电影中仍是小马哥上身--我发现,只要一拿枪丫就是小马哥。
无论在哪部电影里。
巩俐阿姨的胸不可避免的大了很多很多,但付出的代价是,腰也没了,胳膊也粗了。
至于她演的这个主流爱国革命妞,基本上是全是胡扯蛋--她诠释的最好的角色永远都是土妞:我奶奶啦,秋菊啦,菊豆啦,家珍啦。。。。
爱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一种游戏,情是什么玩意,不过是玩玩而已,最好玩的一幕就出现在美国间谍勾引了德国工程师的老婆,云散雨歇之后,跑到书房,拿出微型照相机拍资料,这次男色诱堪称完美。
大家注意了。
时间发生在凌晨2-3点,地点是该女家中。
后来女人摸不到身边睡的人,起身到书房看到这一幕,四目相对,无比尴尬,那一瞬间:奸情,背叛,愧疚,恐惧,失落,黯然,电光火石般的一一闪现在二人眼神交接之中。
后来女人怀着一颗复杂但已经破碎的心离开,男人目送她离去,然后继续转身,卖力的工作--偷拍技术资料。
做一名古板的德国工程师真可怜。
做一名心花花的美国派驻记者真好玩。
最近我在看《伤心咖啡馆之歌》,不知为何,我觉得这部小资儿的作品可真TM的变态呀,大致上,麦卡勒斯想说,爱情这玩意儿,发生时近乎巫术,施予爱的一方会短暂的中邪。
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论,一个贪食鸦片骨瘦如柴的日本妞---片中她正面出现时几乎都是照片,头发细长,脸色惨白惨白,我越看越像贞子居然会受到大佐的青睐,当然美国记者青睐她是为了情报。
该大佐杀人和审讯时无比冷血,谈到爱情也不禁心神荡漾,他说,他派驻中国前,老婆跟人跑路了。
他产生了第二次爱情,仍然无比的投入,无比的romantic,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在一片混乱的上海租界,他眼睁睁看着巩俐和美国间谍一起逃走了,他没有阻挡他们,是为报当初的不杀之恩,同时,恐怕也有感于战争时自我的渺小和无力---他在前方卖命,哪怕位居大佐,也只是整个大的战略部署中一颗小小的棋子而已,他甚至不能获知战争的安排,只能报纸上看到他为之苦心准备的珍珠港事件。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想清楚了就好,到头来,除了皇上和一枪没打死的人,其它全都是炮灰。
而另一名令观众感动的人物,是一个被美方收买的小小的日本间谍,他至死都不愿相信自己深爱的人是间谍,并且出卖了自己。
真TMD变态啊。
俗话说,有爱的人,不能干间谍这行,说的梦话都得是谎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外办假证,讲信誉重质量,既能蒙混过关,又对客户绝对保密。
本来,这个电影情节挺紧凑,对白也足够精彩。
但是很不幸,我最近又重看了一次《色戒》,同是间谍爱情片,和《色戒》比起来,它就失掉了所有颜色,沦为一部平庸至极的电影。
比较起来,一言难尽,不能一一写来。
或者,可以简单说,它不配和《色戒》比,远不在一个级别。
没想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
我觉得这是很好看的电影。
很好的把握住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初期,美国人在中日战争、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就算是有美国人被日本人杀死,美国也不会向日本宣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
主人公索姆斯在调查好友死因的同时,一路追踪的其实就是日本的舰队,索姆斯和康纳的线人最后发现贺咖号军舰不在了,直到田中点出珍珠港事件,也自然就知道,那9艘舰队就是攻击珍珠港的。
最后田中放过索姆斯和安娜,我个人认为一是索姆斯在他减轻自己情人痛苦的最后时刻帮助他,此时美日已经宣战,索姆斯当时看着田中的眼神是有国仇的,但是最后还是人情战胜了国仇;二是安东尼本来有机会打死田中,索姆斯当时也是拿枪指着田中,却留了一条生路给他;三是田中一直认为男人总是被自己最爱的女人被判,但结尾时刻看到索姆斯和安娜的真爱,大概也为之感动吧....电影还点到了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上海是唯一一个接纳犹太人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史实,电影叫《上海》还是挺贴切了,上海的故事,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变幻的缩影
这个世界,爱情和战争一样有杀伤力。
主角因爱情死亡,配角因战争受伤。
深重的灾难里,发哥算不算主角,算不算痴情男一号,还值得商榷,这样的戏份会不会妨碍他以后的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或许是我想多了。
这不重要,重点在巩俐。
她真的很有,有难以抗拒的魅力。
她总是轻易地就让他们洋溢出自己的感情。
而她流露的感情更高昂、更深沉,也就是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
我是这么简单理解的:男人怀抱爱情,他们爱你,但他们对你的爱都不及你对祖国的热爱。
很喜欢这种用自叙串出主线的感觉,第一人称的叙述总会不自觉的掺进一些动人的元素。
抗战,风雨飘摇的上海。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
男人,女人,香烟,旗袍,长久的貌合神离,彼此的猜疑与利用,深深的思量,眉眼间不经意的爱恨。
这才是真的上海。
开始看到兰亭一直管自己叫Antony,觉得很好笑。
可是兰亭夫人出场的时候真的惊艳了,这么长时间,巩俐的美居然丝毫未褪色过,风情依旧。
她说,她们根本不是他的表妹,是他的情人,神情漠然也无爱恨,心中一凛。
后来明白原因是兰亭夫人是地下党的一支,定然是需要极冷静的头脑,这情节很扯谈,可是最后兰亭仍然选择为她而死,其中依然有动人之处。
渡边谦说,2分钟前我们偷袭了珍珠港。
于是又回到反法西斯年代,中美抱团抗日。
不知道它是否又包含了莫测的政治感观。
硝烟弥漫,危险永筑,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回去,我们都要回去。
今天看了《谍海风云》,不得不说这个片子故事很烂,但是亮点很亮。
一群大牌,好像过家家,拼情节一样,演完了一部历史背景极其沉重的电影。
一群痴情的男人,默默地成就着女人的梦想。
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真的是这样的么?
只有他还是那样真实,那样让我着迷,20年前帅气的小马哥回来了,一直以为发哥演不回去了,但又一次的猜错了,就和世界杯一样,总是那么相信阿根廷,没想到发哥依然的潇洒帅气。
最后一幕,发哥一身风衣,风流倜傥,在瓢泼大雨中从车里掏出来复,动作干脆利索,顿时想起了小时候在金马看到的小马哥,自己都变成这样了,为什么他还是没有变,还能演出那个范儿,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刻太给力了。
没想到看到了一部爱情片,呵呵,本以为又是老掉牙的上海谍战片,巩俐的每一次转身,回首,低头,都流露出万种风情啊,发哥还是很有魅力,渡边真的演得好!
破旧肮脏的街道店铺与车站,暗黑诡异的赌场,各种异国建筑林立,嘈杂混乱的码头,阴郁潮湿让人喘不过气的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暗影中浮动,看不清楚全貌……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珍珠港事件前夜发生在上海的各色各国人物之间的纠葛与爱恨情仇…… 这不是一般国人习以为常的抗日战争题材谍战片,没有热血激情、悬疑斗智、同仇敌忾、有的只是出于中立国美国人拍摄的战争题材忧郁浪漫爱情电影,所以国人很难接受这样的表达难免骂声一片。
好莱坞式大片风格搭配那几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东方好莱坞老油条面孔,度边谦、周润发、菊地凛子和巩俐,以及好莱坞式场景搭建那种暗黑又阴郁唯美的氛围感让人想到同样是好莱坞大片的《艺妓回忆录》、及寺山修司的《上海异人娼馆》,甚至想起了香奈儿女士房间里的东方屏风,非常艺术化的神秘的东方风情,这种神秘浪漫的异国感是西洋人眼中才有的远东,是一种奇妙难以言喻的殖民地风格,让人想到东印度公司、鸦片、遥远又充满诱惑的东方美女,抛开政治与战争这是西方对于遥远东方的向往和意淫…… 可是对于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真实的只有片中巩俐所说:“ 每天都有千万人在死去!
”以及:“ 今天我为了我的丈夫离开祖国,可是总有一天我会回来。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看戏从看表演变成了看场面看裸露等等。
记得梅兰芳、程砚秋他们一出戏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到现在也还在唱,而观众们对故事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就是那么入迷。
但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兴趣为什么变得如此肤浅?
这部电影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制作,真是舍得花钱哦,从大的场面调度,到哪怕是一个火柴盒的设计都做到极致,老上海的汽车,洋房,当时的战舰、飞机、火车站等等一应俱全。
里面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场面极其宏大,海陆空全都汇聚在这部电影里,我也奇怪了,这个电影明明是在泰国和伦敦拍的,到哪儿找了那么多群众演员哦。
电影的服装、灯光、造型和音乐都是非常棒的,电影里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最值得称道的,但音乐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和影片相得益彰。
影片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发哥、巩俐、渡边谦、库萨克一起雨夜飙戏的那场,发哥和巩俐的伉俪情深让人忍不住泪湿双眼,但导演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点到为止。
剧情可以说跌宕起伏,让人自顾不暇,我有点担心老外是不是看得明白,呵呵。
巩俐和三位男士的对手戏最为值得称道,但你分不清安娜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我很喜欢巩俐有一套非常素色的旗袍造型,头发也是挽起来的感觉很古典。
巩俐和库萨克的对手戏最多,巩俐的表情极为丰富,时而强颜欢笑、时而躲躲闪闪、时而妩媚妖冶、时而镇定自若、时而充满杀气,她或则神秘、或则诡异、或则果敢…… 我想只要是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没有谁会不为巩俐倾倒的,她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银幕,她让人觉得一切都没变,巩俐永远是银幕女王。
我还记得巩俐在电影中的这句话:我离开祖国是为了我的丈夫,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句话和现实生活中的她又是何其相似,只要心系祖国,其它的形式又算得了什么呢?
巩俐,这位如此璀璨夺目的巨星,我们不应该好好爱护吗?
亲?
自从我知道这部电影本来是华谊的大制作之后,就特能理解,为啥拍成这样:原剧本中的鸦片妓女黑帮这些元素都不能出现,所以剧本改了8年……其实老外的审美某种意义上,还是可以的,至某种程度原汁原味还原老上海,时髦的野性的,堕落的肮脏的,进步的热烈的,……老外为之深深着迷,除了疫情下的SH,扯远了。
说剧情吧,基本完整,男主查案来到上海,碰到神秘美人-女主,抗日地下组织组织成员,两人情不自禁吸引这条线为中心,其他什么黑帮啊,什么大佐的情人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男主救女主出上海,最后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女主从澳门下船为自己的追求而离开。
黑帮老大是发哥演的,是女主老公,最后也为了救女主死了,临死前要求男主带女主离开上海,伟不伟大!
然后女主抱着发哥哭了吻了一下,就走了,车外炮火连天,她跟男主跑了……你不觉得怪,这是西方的价值观,琼瑶剧,分手得来个三回,死之前还要吐三口血!
抛下老公为了自己活命,这算啥,但是我就觉得可以啊,为啥不呢,否则老公不白死了么!
特别是战争的背景下,人命那么轻贱,除了挚爱还有谁会在意!
但是电影呈现的感觉有点浅薄了,好像什么都讲了,又没点到。
总之,内容很尴尬的电影,人物,台词,细节各方面都特别好的电影,巩皇特别美,好喜欢。
你们都是江湖儿女,只有巩俐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还是不错的,而且很和谐——每个国家都有好人
本人觉得还不错的一部片子!有误解有历史有爱情佳话情仇都有了,场景不知的也不错。表演还是不错的@我支持!
片子一般,就是冲库萨克去的
就这水平还搞谍战,高中的小女生都比他们会演。纯粹为了演员,多给了两颗…
大妈,放开你抓着库萨克的手
让我失望透了
就还好……
为什么我觉得非常非常好看?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是,间谍、坏人也有感情,而不是非黑即白。我喜欢这样的故事,真实。
东风雨是琼瑶的话,这个就差点成了新白娘子传奇了。。。
明明是部花痴爱情电影,还披一件谍战片的外套。(20100808)
无聊。
不知所云
片名很霸气,内容就一般了,周润发纯粹来打酱油
这名字弄的...无语...您好好地就叫上海行不行啊...
2012里的男主啊,你怎么发福成那样了,真是,白瞎了演员,这名字也是,哪来的谍海
它想要说什么,开始进场以为是谍战片,看到一半以为是爱情谍战片,看到3/4,这可能是一部爱情片,影片结束后,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片。满怀期待的去看首映,结果真是泼冷水!!!
用了这么多大牌 拍出了这么登峰造极的烂片
可以看看,巩阿姨渔网装.....
我喜爱的菊地凛子的台词只有一句:“康纳…”,好抑愤好抑愤好抑愤,话又说回来,这些错乱的情感,孰真孰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