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金高银刚刚凭借《破墓》拿下青龙影后,我仍然认为那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
今天抽时间看了《大都市的爱情法》,觉得明显更胜一筹,剧本很耐看,金高银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在熙从奔放洒脱渐渐走向循规蹈矩,最后又回归了天然的自我,让观众跟着她以及她的老友兴秀一起或欢乐或悲伤,或憧憬或失望,或迷茫或醒悟,或分开或相聚,一路从十几岁走到三十几岁,不断成长,不断总结,不断进化。
最为感动的,就是在熙和兴秀之间无微不至的友情,两个人之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矛盾、分歧、误会,都会在风波过后冰释前嫌。
一句嘲讽的玩笑,不久的将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人惊叹"原来在这等着呢",而等待彼此的又何尝只是一句玩笑,更是一生友情。
一句应急的提醒,一句第一时间赶来的承诺,让人嗤笑"还真能派上用场吗",而上演的又何尝只是惊魂失魄,更是肝胆相照。
电影中有两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中间时段,在熙酗酒碰到坏人,去医院检查出来后,和兴秀两个人抱着在巷子口哭,他们的旁边是大大的"药(약)"字;另外一个是影片接近结尾处,从派出所出来没多久的两个人又抱在一起,旁边又有很多个"药(약)"字。
我觉得导演从中蕴藏了一句潜台词:"你是我的老友,你是我的良药。
"
在熙和兴秀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可他们作为老友拥有彼此,不曾感到孤单。
他们都受到过来自他人的伤害,但是在最痛苦、最无奈、最难堪的时候,他们互帮互助、加油打气、抱团取暖(不仅仅是象征意义,真的有这段),作为良药治愈对方的伤痛。
生活中的我们若有影片中的老友和良药,还哪需要什么大都市爱情法?
一百岁都没遇到真爱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熙说:“我曾经以为,人活在这城市里,总要找个人来爱,后来才发现,有时候,一个朋友,比爱情更重要。
”兴秀低头整理围巾,像在躲避什么,却又轻轻答道:“我们是彼此的出口,但不是彼此的目的地。
”他们一起走过凌晨的街道,在路边摊喝啤酒,谈论生活里的烦恼和秘密。
在熙写在本子上:“友情,是一种看不见的纽带,它比爱情更自由,也更真实。
”兴秀点着烟,望着远处的霓虹灯:“身份是什么?
是世俗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还是我们自己不愿承认的答案?
我不需要别人定义我,但我知道,你懂我。
”城市的喧嚣中,他们是彼此的静谧角落。
没有情欲,没有承诺,只有一种不被打扰的信任。
“我们不像家人,也不像恋人,可我们是朋友,足够了。
”天亮时分,他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身后是共同度过的夜晚,前方是未曾交汇的未来。
可每当想起这座城市,他们都知道:有一个人,永远站在记忆的街角等着你。
看得时候一直怕最后在熙和兴秀会真的走到一起,好在不是天朝,好在也没有俗套,这个世界哪有说那么多出柜的能扳直的。
电影很精彩,一点都不枯燥。
男女主角真不是那种一眼就是高贵气质的帅哥美女(还是那个劈腿男的女朋友第一眼觉得亮眼),但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么有意思的两个人,两个有个性的人组成的。
能容纳得了和Gay一起同居的最后在熙的老公也才能和这么好的女孩走在一起。
在熙说的高中还是初中的一件小事特别深刻,老师让大家画牛奶盒,结果只有在熙一个人画了一个皱巴巴的,还被老师赞扬了,结果就被其他平庸的人针对,保持自己的个性吧。
看到片名,还以为是男女主的纯爱电影,导致正式看影片时一愣一愣的,但看完以后反过来想,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法?
遵从内心便是。
女主的故事让我明白,再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也可能有着纯洁、易碎的心,看起来不会被伤害并不是值得被草率对待的理由。
我可以选择乖乖地做个符合大家期待的人,也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做个自我的人,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哪怕有人在暗地嘲讽,问心无愧便是。
总会有人理解你的奇奇怪怪,爱上你的奇奇怪怪,并且陪你奇奇怪怪。
相似地,男主的故事同样让我明白做自己的重要性。
坦诉自我的成本太高,后果太不可预知,若是有把握,谁会愿意做缩头乌龟呢?
不论未来的日子将会如何,但至少此刻无愧于心。
要正视爱情,或者不说得那么宏大,就像女主说的,讲“想念”吧。
不要吝啬表达想念,面对想念的人,一定要奋力抓住,执着就是一种爱。
全片的亮点还在于男女主的相互救赎。
“玩的很花的疯婆子”和“txl”的组合,必然会经受流言蜚语,但外人的议论才不重要,只有知己才会互相将人格的弱点与高光尽收眼底,展示出最最立体的自我。
外人只会借着刻板印象而片面地评价我,而只有你直视着我的灵魂。
虽然也有摩擦,但彼此已经融为了对方的一部分,互相疗伤,若不是彼此,我们都没有勇气行至今日。
在派出所,男女主分别异口同声地大喊“我是txl”“我是贱人”,不惜将自己卷入舆论的漩涡也要维护对方,这种无条件的友情令人动容。
女主的婚礼上二人共舞,带着手腕上共同的纹身,带着共同分享的喜怒哀乐,彼此都是记载对方数年来点滴的移动硬盘,这一看似“奇怪”的组合被所有人看到了,在聚光灯下,在漫天飞舞的彩带中。
他们一点也不奇怪,一点也不。
你,我,他,她,不论谁,都不奇怪。
对无性恋来说这就是爱情啊,为什么人类一定要用性来定义爱,对ta无法有欲望又怎么了?
有一个人处处护着你,为了你可以放弃所谓的恋人、结婚对象,那ta就是爱你啊。
世界上没有比ta更好的人,即使你永远不会跟ta做,但是你对ta的就是爱情啊?
这还不是爱吗?
即使你的身体和户籍属于别人,但是你的灵魂属于ta呀。
太双箭头了。
不是说不做=友情,友情以上这种词语也早就有了。
放眼生活,一个男的如果为了朋友打老婆,那这个男的就是爱他朋友、不爱他妻子。
很简单的道理,人类天天用什么友情来掩盖说这不是爱情。
天哪,如果一个已婚男觉得自己和朋友的关系是“清白的、不可玷污”的,那么在他心里夫妻关系就是“不清白的”。
哪种关系对他来说是真正的高阶关系,一目了然了吧!
看看,男人多么门儿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如果他的天平上兄弟比妻子重要,那他就是精神恋爱着他的兄弟。
所谓的“朋友”“妻子”不过是工具名词,无法定义一个人对于你来说真正的重量。
电影的画外音就是:愚蠢的人类,你们居然还在根据性来定义爱。
不受性的控制,去爱自己精神上想爱的人。
24年11月 首尔影院一刷
不只是大都市爱情法,更是生活法,教的是一对gay蜜如何在千丝万缕又若即若离的都市里站稳脚跟、寻得爱人、与己和解。
“爱情那么抽象且难懂,但想念是确切的”,所以我想你比我爱你更有实感。
“人们只要觉得和自己不一样,就会把那想成自卑,才会舒服点,然而并不知道那才是自卑感”,所以她被嘲抹布疯女人不过是因为她的直爽帅气与其他人不同,她不需要改变,做自己就好。
同时,他对待自己的性取向也没必要畏畏缩缩,遇上对的人就执着追爱而非纠结于出柜之羞耻,更何况这本来也没什么好羞耻的。
他们都在这繁忙都市里学会爱、学会生活,遇上一个好gay蜜室友比谈八百场恋爱还幸福,碰上一个知音能懂你的高山流水更是人间理想。
看完很舒服很快乐的一部电影,就像海报上的两人穿着西装婚纱在天台看风景一样舒畅自在。
大都市的爱情法 (2024)7.92024 / 韩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同性 / 李彦禧 / 金高银 卢尚贤
因为一个小片段看的,意外发现有郭东延《眼泪女王》的弟弟,和《五月的青春》里女主的哥哥。
如果现在💐角度看的话,其实男女主是她们彼此异性实体的💐。
她会帮他当他被别人质疑是同时,他也会帮她在她被偷内内的贼吓到后。
他跟她约定说,有危险就给我打电话,你跑去警察局,我们在警察局汇合。
然后,他们真的做到了。
他最了解她,她也最了解他。
他们同住屋檐下,就像真正的闺蜜那样。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到结婚,从青涩玩乐到成熟先自己。
她知道成熟并不是因为要照顾男朋友的身高而不穿高跟鞋,她开始做自己,饭桌硬刚领导,在公司抽烟维护女性权益。
就是在做自己的时候,她遇到了说他漂亮,说她帅气的同事。
她超级幸运,遇到了懂她的人,而且是懂得他对她来说那样特别的存在。
女主和男主吵架时,对男主说:想要爱,要先撕掉保护膜。
(男生不敢公开出柜,拒绝了当时喜欢的男生。
)他开始撕掉保护膜时,喜欢的人已经有了男朋友。
好像就是这样的,当时没爱,后来就没有机会了。
后来他又开始写东西,以当初喜欢的人给他发的那一句告白的话为开头。
这可能真的可以称之为蓝颜知己了,因为在女主角度,或者女主丈夫的角度都不用担心的那种蓝颜。
没有猜忌,无条件相信,即便吵架也会关心对方,懂得对方最脆弱的点,但是会小心翼翼保护。
像看了一场梦。
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用几个字总结的话,我觉得是:找自己,自在,爱。
先爱自己,然后再爱别人。
刚看的时候不喜欢,有一种小时候看《我的野蛮女友》的感觉,韩国本土的轻喜剧爱情就是很爱这种独特的节奏,不过披上了21世纪的皮变成了侄女和男通讯录的故事,倒还算的上与时俱进。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羁绊的越来越深入,真的又看进去了。
(虽然总是夹杂一些我特别不适的韩国糟粕文化符号)第一次哭是看他们吵架,第二次哭也是。
他们并不是第一次争吵,却是在29岁那年第一次分崩离析。
学生时代的所有矛盾都算不上什么,一次回头就可以和好拥抱的距离。
但是成年人的吵架冲击力太过猛烈,成年人的世界里苦难都是真实存在且难以解决的。
男主和妈妈的桥段很温暖又难过,尤其是妈妈包里那张cmbyn的电影票。
东亚的家庭永远有一种让人绝望的隐痛和潮湿感,似乎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和自由意志做或有意或无意的对立,不是刀山火海,但称得上一句泥沼。
好真诚,所以一直流泪,好像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想到很多我的朋友,想到他们给予我的温暖感动和美好。
🌈
因为先看的剧版很喜欢,看到电影版的出了就第一时间找到资源看了。
结论是:“电影版不好看”,大家请去看剧版吧,列举几个区别(有剧透)。
一、女主同样是被造黄谣:影版:在教室当着一群人的面,掀起自己上衣,证明裸照中那个胸口有痣的女性不是她自己。
陷入自证陷阱, 怼天怼地,带着一种不自洽的愤怒感。
这个情节会比剧版的冲突更大,让观众同情女主,立一个女主是一个非常无辜的受害者(本来也很无辜,但是我不喜欢女主做一个跳脚的弱者)。
剧版:女主压根懒得搭理他们,被孤立了也无所谓,也不在意,女主自己爽了就行。
二、女主怀孕:影版:是因为被渣男欺骗、被三还被羞辱,伤心地喝酒在酒吧等待男主,但男主有一些事情很久都没来,女主等不到男主,更加伤心然后被酒吧的搭讪男钻了空子搞怀孕了,过程可能是灌醉也可能是下药,但一定不是女主不自爱,是意外。
剧版:前后差不多的时期分别和两位男性上床,并且都没做措施,怀孕了。
也不想联系这两位男性,一是怕麻烦,二是也不知道是谁的孩子的父亲。
三、做人流时影版:被女大夫指说不负责任,拿着子宫的模型 ,崩溃的大哭跑了出来 。
电视剧:是被男大夫的一番恶臭言论气到跑了出来,因为拿了子宫的模型 ,一个女护士追了出来对女主说“这家不正规,不要来这家医院做人流,去街对面哪家正宗的做吧”充满了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是一个非常好哭的点。
真是不理解影版为什么要改成女大夫?
气死了这个厌女的世界!
除去视角的区别,影版的男女主戏份差不多是男4女6,大家更能带入女主的视角,感受女主的痛苦和欢乐,也迎合了当下大家都喜欢女主元素,比如洒脱、勇敢、做自己。
改编的很多部分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取悦女观众做出的一系列改编。
剧版是以男主的视角缓缓展开,戏份差不多是男主7女3,每一集男主均换一个对象,间缝中插入对女主情节的展开,又合理又缓缓展开。
因为没有看原著,所以只针对剧版和影版做评价,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剧版真的好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不得不说,韩国文学开始在国际上发力了。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韩国女作家韩江(代表作品《素食者》《白》《少年来了》)。
同时她也是亚洲首位女性获奖者,她的名字在网络上瞬间如烟花般璀璨绽放。
(韩江《素食者》图书封面)紧接着,曾入围布克奖、都柏林文学奖的韩国作家朴相映的小说集《在熙,烧酒,我,还有冰箱里的蓝莓与烟》也被韩国名导看上并改编成电影《大都市的爱情法》和电视剧《大都市爱情法》。
剧版还得到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支持,获得了13.8亿韩元的制作费。
(剧版《大都市爱情法》截影)意料之中,剧版从预告片放出来起就遭到了韩国部分观众强烈的抵制和示威。
举 报 目 的是必须下架。
(韩国民众抵制该剧)首先,这部作品被分级为19禁,其中一部分剧情是男主和15个男友的爱情故事,而且尺度很大,剧中还有不少出guì、HIV等相关社会敏感话题的讨论。
尽管这样,剧版在播出后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豆瓣8.7分,在近期热门韩剧榜单中排名第一,也被认为是韩国第一部现实题材同xing剧,既狗血又感人的佳作。
如果说《大都市爱情法》的剧版讲男主和他男友的爱情、与母亲的亲情关系,那么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讲的则是男主和他同居女性朋友之间的友情故事。
换言之,两部作品讲的内容侧重点不一样。
电影版主人公变成了他的“闺蜜”,就是那个叫「在熙」的女生——《大都市的爱情法》대도시의 사랑법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金高银才在不久前的第45届青龙电影奖上凭借《破墓》,以全票通过的成绩,成为青龙奖第一位90花影后。
她的演技、她挑选剧本的眼光,真没的说。
01糟糕的爱情在熙(金高银 饰)本想给秘密交往的男友一个惊喜。
谁曾想她赶到现场,把男友吓了一跳。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男友先前被在熙看到了他和学姐暧昧不清。
为此,男友撒谎称学姐是自己的姐姐。
在熙信以为真,派对现场才发现男友的谎言。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在熙又以为男友会为自己的谎言道歉,哪想到他又“不按套路出牌”。
男友当众大骂在熙是“抹布女孩”(指在熙爱喝酒、爱去酒吧,换男友速度也很快),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想和她长期交往的意思。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在熙听完男友的侮辱,终于忍不住拿起桌边的饮料向男友的脸上泼了过去。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彼时,男友还是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他拿起桌边更大一杯饮料浇在了在熙的头上。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在熙,如前男友所说,她在学校的名声并不好,喜欢交男朋友,也喜欢换男朋友,疑似在熙的Luo 照还在班级群里传开了。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以上这些传言,有真也有假。
比较真实的一点是,在熙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所以她交往了许多男朋友。
但在熙的Luo照是假的,为了辟谣,脾气火爆的在熙干脆在全班同学面前撩起了自己的上衣,向同学们证明她胸口没有痣,她的胸型和那张Luo照也不一样。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要说在熙的恋爱史,一天都讲不完,她遇到的渣男可太多了。
男友一号是个妈宝男,妈妈突然回家,男友害怕妈妈发现在熙,竟然让在熙藏在床底下!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男友二号想要秘密恋爱,他就跟在熙约定在学校装作谁都不认识谁。
即便有在熙的男闺蜜兴秀(卢尚贤 饰)用男性的思维提醒她,也阻止不了在熙坠入爱河。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在熙自以为这是爱情,哪曾想她又上当了。
未婚先孕、duo胎、一ye情,她的“经历”和“经验”可谓是“多姿多彩”。
02男女之间纯洁的友情兴秀作为在熙的男闺蜜,他们的相识也很“戏剧化”。
兴秀不敢面对自己的X取向,不敢向母亲、同学出guì,但某天他和男同伴在酒吧里接吻被在熙撞见了。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转天,学校里就有了兴秀喜欢男人的传说。
兴秀以为是在熙给自己戳破的秘密,哪曾想在熙还为自己解了围。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随着接触,在熙和兴秀成了好闺蜜、好“兄弟”。
又由于在熙一人住的时候遇见了偷自己内衣的变 态,为了安全起见,在熙和兴秀达成了做纯洁的同居室友的协议。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同居生活中,在熙和兴秀二人无话不谈。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但是,男女之间真的有纯洁的友情吗?
在熙的新男友意外撞见他们同居,二话不说就骂在熙劈腿、对兴秀拳打脚踢。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为了兴秀不再被打,在熙忍不住说出了兴秀的秘密——“他是同X恋!
我们之间没有爱情,我们是友情。
”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男友不依不饶,最后这件事闹到了警局。
不知情的旁人都觉得在熙和兴秀做错了。
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
03“我们奇怪吗”“我们很奇怪吗?
”“不一样就是错吗?!
”不论是剧版的男主高煐(对应电影角色“兴秀”),还是电影版的女主在熙,他们都是具有争议性的角色。
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人很“烂”。
他们都不是传统社会标签下的“正常人”,而与众不同的他们,遇到彼此,看到对方真实的内心,互相陪伴。
这样的他们在众人眼里却是个「怪人」。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他们其实还都是真诚的人,虽吵过架,但他们有着刻骨铭心的友情,为彼此撑腰,也为彼此挺身而出,不被世俗理解的他们却百分百理解对方。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影片中,在熙告诉兴秀,“想要爱,得先摘下保护膜。
”他们目的都一样,都想要找到爱自己的人,可兴秀放不下「戒备」,他不敢面对自己的X取向。
直到在熙找到了真爱,兴秀也在开始坦诚自己的内心。
这样的结局,皆大欢喜。
但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剧版的压抑和现实,电影版处理得更理想化,传达给观众的情感是欢乐、轻松而甜蜜的。
(影版《大都市的爱情法》截影)当然,我们越长大,其实也越能明白:开心和幸福是两回事。
抛开童话故事的结局,「孤独」才是这部小说、这部电视剧、这部电影的永恒主题。
孤独,也是人生的常态。
图源于网络/ 图片腊月初八 / 作者
观感基本等同于青筋弟弟演篮球生,不知道是为了满足谁对于直男gay的意淫。
电影是好电影,但我想看原来那种男女谈恋爱了
TIFF2024 9月13日
男主是1吗?
浪费金高银
超乎预期的好看且轻盈,友情戏码比爱情部分好看太多了!!我们就是彼此20岁人生的移动硬盘,对于爱的定义更丰富了一点。
难看到根本看不下去,断断续续看了两天才看完。
要是没看过剧版和小说,观感可能会略好一些,但在看过前两者中任何一版的前提下,对影版的处理就只会剩下愤怒了。这不是Gay和直女之间的友谊,这只不过是给最老套的“友情以上,爱情未满”故事贴了张LGBTQ+标签,两人之间的相处完全是一种直男直女间的暧昧,并不是Gay(绝大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应该是0,而不可能是电影里的1)与直女之间的亲密无间。片中刻意出现的彩虹旗并不能彰显导演的平权意识,反而是一种偷懒的符号化处理。2024年还把“向陌生人出柜”作为同志直面自我的标志动作,只能表明导演对时下同志群体的状态一无所知。本片理论上应当是一部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先锋之作,然而俯拾皆是的刻板印象,无一不流露出创作者对Gay以及与Gay成为好友的女性的一无所知。请去看剧版,请去看剧版,请去看剧版!!!
“女性和南通都是被压迫者”这种思想仅限(同理心过剩但是智商欠费的)女性创作者。把女性困境和南通困境摆一起,就像在同时讨论肠癌晚期和痔疮都很惨一样,过于搞笑了
以上帝视角作呈现的故事,但却变成了金高银的独角戏。作家(真成了局外人——现实里的人)这一属性几乎被撇去,臭脾气冷面人(可能是没了那三个朋友),成了不再感性的故事。在剧版里最喜欢的便是这个故事,可当故事以微小的改变再次重复时,又开始有点无感,但重新创作之后的“你自己不可能成为你的弱点”,永远做自己吧,我会在身旁永远守护你,关于友谊的故事还是百看不厌的。依然爱唱祝歌戏。
你做你自己 怎么会是你的把柄
差得吓人
你俩可以为了友情结婚么? | 影片改编自朴相映的小说《在熙,烧酒,我,还有冰箱里的蓝莓与烟》
剧约等于小说,电影真的不行,亏我期待了那么久。金高银一般,卢尚贤太差,差到几乎毁掉这部电影。以及电影的视听语言,大量的分屏,各种土了吧唧的蒙太奇,也证明导演和编剧根本没想清楚原著的核心是什么。
很有意思,男人在群里大肆聊女人,对女性的偏见,传播不雅照数码性犯罪,将女性当作私有财产,甚至家暴控制,职场前辈霸凌……全是当下韩国女性文学和社会中的常态,父权专制下的女性生存状态不能一味妥协,而是做自己,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有一个同性恋异性闺蜜,互相认同的设定让故事充满欢笑和伤感。性少数群体的路还很远。
虽然有点广告的拍法,但居然是这么温暖的,在刻板环境中构建希望的故事,情感的露出很简单而又感人。三星半
太刻意了
抽烟,酗酒,泡吧,文身,堕胎,这就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吗?女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评分是女生评搞上去的吧,看两个男人亲嘴我实在是没什么胃口。爬上三楼偷内裤,变态啊。我不想死,只是不想活。韩国119是急救电话。什么狗屁律师,家暴男,幸好没和他结婚。
庸俗死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觉得庸俗很cool么,这是最庸俗的
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当作弱点呢,努力做到可以处之泰然的走到吸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