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冷而潮湿,我无聊的用摇控器换着频道,看到这周佳片有约的名字:《马拉松》(韩国),不喜欢韩剧,田径比赛也完全不是我的那杯茶,于是兴味索然的打个哈欠,准备听一下介绍就洗洗睡。
这样平淡无奇的名字,介绍中却充满噱头:韩国版《阿甘正传》,继《雨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自闭症的优秀影片,唯美的细节处理,感人的母子亲情。。。
主持人蒋小菡说得很象一部煽情的励志片,我却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陈默老师提到的那部可以作为心理学教学片的韩国电影。
不得不看下去。
影片围绕一个简单的故事展开。
没有刺激,也没有大悲大喜。
草原是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
无法与人沟通,包括他的母亲。
“妈妈生病了,草原是什么心情?
高兴?
悲伤?
还是生气?
”心理咨询师问草原,年幼的孩子不看任何人,一言不发。
“你的孩子有自闭症,自闭症不是病,它是一种残疾。
”心理咨询师对妈妈说。
妈妈是个伟大的母亲,最大的愿望是:“我一定要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
”草原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斑马和炸酱面。
对动物世界的台词倒背如流,听见音乐声会不顾场合地跳舞,对别人说的话只会重复,永远是一副侧仰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
喜欢斑马,对有动物纹路的衣服和布料都爱屋及乌,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是女人的臀部,因为她穿了一条斑马条纹的短裙。。。
女人的男友大打出手,惊惶的妈妈赶来,为了保护草原,妈妈象头发疯的母狼。。。
受惊的草原大声喊叫,象每次受羞辱后的妈妈一样大声嚷:“我的孩子有残疾!
我的孩子有残疾!!!
”马拉松是妈妈给草原定下的目标,因为妈妈问起的时候,草原总是说喜欢。
教练要他跑多少圈,他就跑多少圈。
即使这样,教练还是很不耐烦,草原总是执著地问,多少圈?
他一定要一个确切的数字,才有一个目标。
教练烦躁的说:“100圈!
”草原就真的跑了100圈,尽管跑到虚脱。
教练重新审视这个看起来很不正常的孩子,并且认真的问妈妈:“你真的以为他喜欢马拉松?
你知道跑步的感觉吗?
你知道那种心跳急促得快要死掉的感觉?
而且这种感觉每天都会发生?
”妈妈坚定的说,草原喜欢。
私下却迟疑了,反复问草原:“你喜欢跑马拉松吗?
喜欢还是讨厌?
”“喜欢”“讨厌还是喜欢?
”“讨厌”但是妈妈还是继续让他训练,“我必须每天推着草原往前走,否则我没有办法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草原游泳后接过妈妈的浴巾,不慎中把妈妈推下了泳池。
意外落水的妈妈惊慌失措,草原在岸上不但没有及时救她,反而高兴的用手比划,教妈妈游泳。
大难不死的妈妈心灰意冷:用生命来爱着的儿子,竟然对自己见死不救。
草原却象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他画了一幅画,写到:“今天我游泳了,妈妈也游泳了。
”这个单纯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似笑非笑的表情其实总是轻松快乐的。
他用他的思维和逻辑来看周围的世界,不能体会母亲的恨铁不成钢。
妈妈在生气,草原很纳闷。
炉子上的水沸腾着漫出来,浇熄了火苗。
妈妈不理。
煤气泄露出来,妈妈还是不理。
草原却惊跳起来,“煤气!
煤气泄露要关掉火,打开窗。。。
要不然我们都会死掉!
”草原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一边认真的关火,开窗。
草原用手去拉妈妈,妈妈推开他。
草原说:“在动物园,妈妈放开手,草原走丢了。。。
”妈妈愣住。
妈妈终于病了,严重的胃穿孔。
草原在观察室的玻璃外久久看着妈妈。
小时候心理咨询师的问话在他耳畔回响:“妈妈生病了,草原是什么心情?
高兴?
悲伤?
还是生气?
”幼年的草原转过脸,一言不发。
现在妈妈真的病了,19岁的草原终于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悲伤。
妈妈说:“我遗弃过草原,他一直记得。。。
”在医院的病床上,她蜷缩着泣不成声。
“我以为他是真正喜欢跑步,他从来不说自己累,我以为他真的不累。。。
他是怕我又把他遗弃。。。
”大病初愈的妈妈,决定再也不让草原训练马拉松。
草原象其他有自闭症的人一样,在工厂里完成机械的流水作业,但是总是困惑的,若有所失。
别人都下班了,草原在安静的车间里张开双臂,闭着眼睛,想象着奔跑的样子。
马拉松比赛的日子到来了,草原一个人去参赛。
妈妈、弟弟和教练赶到赛场,要草原回家。
草原不肯,他执著的问妈妈:“草原的腿是什么?
”他坚持的反复问。
那是以前每次训练时妈妈鼓励草原的问话,妈妈终于哽咽,“值100万美金。
”草原参加了比赛。
途中再次跌倒,又站起来继续跑。
在风中跑,在雨中跑,用手去触摸身边的花草以及拍手欢呼的人群,草原兴奋得感到自己跑过了超市,跑过了泳池,跑过了那些对他指点辱骂的人们,而他们都在为他欢呼喝彩。。。
感到自己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在追赶矫健的斑马。。。
直到最后奔跑着扑到妈妈的怀里。
12000多人的马拉松比赛,有自闭症和智障的尹草原跑了第49名。
电影里楚元的妈妈付出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程度,但是最后被教练攻击为对儿子的病态掌控,尤其是后来竟然楚元的妈妈开始反思,是否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楚元,这一幕真正说明了这位母亲对儿子的包容和爱。
本来我以为楚元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然后逐渐爱上了跑步(每个人在慢跑的过程中都会爱上跑步),但是根据电影中的情节,甚至在正式马拉松前应该没有多于两次的马拉松公里数完赛记录,所以真是天赋啊。
电影结尾处有写到原型人物创下了青年纪录,不知道后来,“楚元”还有没有再参加其他赛事,后来是否仍然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持续地参加不同赛事?
时至今日,似乎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指引手册,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有专门的培训班教授自闭症儿童,结课后确实自闭症儿童在一些机能上会有提升,但更多的是对自闭症儿童的限制和严格控制,并不利于自闭症儿童学习技能和融入社会。
但是我想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抽象又具体的范本,就是毫无保留的爱和关怀,当然这是极难做到的。
据说每一百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自闭症儿童,我想我没法承担这么大的概率去给一个孩子这么多的注意力,孩子这种好东西还是下辈子吧。
电影中妈妈一直在引导楚元:“楚元的腿——”,楚元:“价值百万美金!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主要是妈妈,其次是爸爸,让楚元的腿价值百万美金。
很难相信这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就是说,真的曾经有自闭症患者跑完了全程马拉松,并且还跑出了257的好成绩。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了。
马拉松从来不是个讨喜流行的竞技运动,这也决定了它的回报率是相当低的,我认为物质方面几乎是零回报的,然而竞技者的付出却可以说是所有运动里最巨大的。
42.195km,有的人可能连个零头都跑不了。
自从开始接触跑步以后,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数字,越发了解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伤痛和信念。
它需要你伴随痛苦和疲惫忍受着千篇一律的单调和乏味,跑到极致时,甚至感受不到世界的存在,天地之间好像只有一个你,你要做的只是左脚右脚不断轮换的机械动作,简单又艰难。
这恰好与自闭症患者的行为活动相似,他们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孤独与自在,孤独在无人为伴,谁也融入不进去,自在在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什么规则,什么礼貌,什么素质通通不存在。
其实我不懂,我一没跑过马拉松,二不认识自闭症患者,我只是看了这个电影,装作看懂了想留下点什么,尽管我知道是废话。
该片的男主演正是之前我对此很不以为然的《下流人生》的男主演,可以说《下流人生》这样的烂片有些毁掉了男主演的形象。
《马拉松》则可以说,完全扭转了我对他演技的看法。
央视6频道某天晚上播放了这部经典的励志电影,我看了一些片断,后来找来了这部电影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实说《马拉松》是励志剧,有些纯粹。
尤其是当你看到楚原在雨中奔跑,在草原上和斑马一起奔跑时的场景,那是另外一种超越了常人的东西。
我看《马拉松》并没有热泪盈眶,但是心里一直是温暖的。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如果你对你的生活充满了绝望,这部电影可以告诉你很多的道理。
end
看了感动全韩国的电影《马拉松》。
在看之前,预先知道了一句话剧情,一个韩国的阿甘正传。
给自己五分钟,想想要是落在我手里,要怎么写这个故事?
是显露的写法。
取故事情节的高潮处,而不是取生活流程的细微处。
故事讲得很好,那一个“斑马”的设置,应该是“灵感”吧,贯彻始终。
没有一点观众不懂的东西。
结构没有任何花活。
是最扎实的剧本,从具像始,到具像去。
也是最直接,最感动人心的。
到这种时候,才发现,自己自觉不自觉,在用另外一种眼光看电影。
好吧,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被感动得哭了,哭了好几好几回。
很多时候,我们期待被惊吓,被感动,期待泪水能洗刷我们的眼睛和内心。
强烈推荐韩国电影《马拉松》。
电影是在写Chu-yuan的马拉松,其实背后是在描写母亲对儿子爱的马拉松。
在这个人生路途中,能支撑母亲坚持下来的,是单纯的母爱。
也许这是昨晚香港翡翠台播放这部电影的原因,献给天下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感动500万人”跟《马拉松》就在记忆里紧密联系一处(即《马拉松》的观影人次是5,148,022,同为长片处女作成绩类似于今年的《追击者》,但路数完全不同)。
提起《马拉松》会想到广告宣传语般的感动500万人,提到500万人也会想到《马拉松》和曹承佑。
说曹承佑,不得不说几个呆头楞脑的小伙在电脑前被《爱有天意》震撼到,简单说就是火车送别、战地信物还有盲眼相会重逢。
换话说,当时的韩国爱情片完全能轻易打动年轻观众的心。
记住,他们还没有被灌输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
要明说的,对曹承佑的好感基本在那时确立,由此到《马拉松》还有《老千》。
第一遍看《马拉松》,当时看到智障加跑步题材,立刻想到那部“再也没什么好说”的《阿甘正传》。
看完后发现还是有所不同,所以《马拉松》一直是被我放在韩片推荐的名单里。
托叶航的福,有了看大银幕胶片版的机会(好像当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映过?
)。
整体感觉依然不错,中间把持自己的情绪,带着挑刺想法,后来在教练训练楚原那段还是跟着笑了。
可以说,影片完全控制了观众,观赏效果非常之好。
该笑该煽,都算合理,这点之前在上海看的朴信阳主演那部片子就实在糟糕得不行。
照理说看第二遍,只要有冗长叙事的臃余部分,心有烦意是正常不过。
直到一小时多,我才有意识看了下时间。
至于后面的大雨,发觉也是过度到超现实幻想片段的一部分,雨没有下到结束,这倒是应该的。
什么?
要让哭,除非之前的《天堂电影院》。
《都市时报》的人很会做文章,先是打着《新天堂乐园》的名字,自然观众一无所知,毫不买账。
然后他们又发了段字注释说,奇怪这部片子怎么是订票数最少的呢,其实它有一个名字说出来大家都如雷贯耳:《天堂电影院》。
……我说,你们何必搞得这么麻烦,早先直接用《天堂电影院》不就好了。
《新天堂乐园》有几人能反应过来,不过既然错失,就等下次了。
这也让想起一段子,当年版面总有人求推荐,屡次三番,络绎不绝。
当时的“肖申克控”跟今天一样可怕,于是,一次阿汤哥就推荐说,有这么三部片子在我心目中那是一样的好,它们是《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风高》。
故事的主人公楚元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大家都知道自闭症儿童是不懂的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
比如重复别人的说话、固执、没办法在乎别人的感受。
所以从小楚元的母亲就身心疲惫,随时需要给外人解释一些误会。
因为自闭症至今还未找到发病原因,更别提怎么治疗了,在母亲最绝望的时刻,甚至要将楚元扔在游乐园,以求解脱,最后还是因为实在不忍心才回去将楚元找了回来。
后来,为了弥补母亲的负罪感,20年间母亲都无微不至的照顾楚元,甚至会忽略了家中还有个弟弟。
家中也因此中产生过很多矛盾。
后来为了让楚元长大后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母亲准备让楚元学习一些技能。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楚元喜欢跑步,有一次在10公里比赛的时候,竟然跑了37分钟,得了第三名。
于是为了让楚元能在这条路走下去,千辛万苦的找来了曾经的马拉松冠军来当教练,后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楚元确实成长了许多,本来一切顺风顺水,直到后来的比赛场上,母亲目睹其中一个运动员当场晕倒在赛场,在抢救,瞬间打消了一些念头。
面对孩子的健康,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了。
因此,后面的日子里,母亲就安排楚元在厂里打螺丝。
谁曾想,看似脑子智商不高的楚元,竟然自己记得下一场的比赛时间,自己打车要去参加马拉松。
母亲和教练知道后追到赛场,想要带楚元回家,取消比赛。
可是这次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跑下来全马。
经过一番劝说无果后,母亲放手让其参赛,最终他也不负众望,顺利跑完了42.195公里,最主要的是成绩还很厉害(2.小时57分),要知道,全马破3小时是很多业余马拉松爱好者的梦想(当然也是康老师的梦想),所以他第一次跑下来就能有这个成绩,实属厉害。
更别提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残疾人!
所以,这部电影推荐大家搜来看看。
我从这里面学习到了。
1.凡事没有不可能,只要你想做,肯定有希望。
2.好妈妈真的很重要,因为孩子的心智很大程度源自于妈妈的言传身教。
3.不要消极了,即便是个残疾人都能打破韩国马拉松的纪录,我们正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了呢?
这是真实的故事,关于一个奔跑的少年。
他叫楚原。
患有自闭症。
总是急促重复别人的话,手指看似无意义地抖动,不会算术,甚至连微笑也要学习的他,却执着地喜欢着一些东西。
饼干。
面条。
斑马。
阳光。
狗尾草。
大雨。
还有奔跑。
对很多人来说,奔跑仅为了逃避现实,亦或随波逐流。
但这个少年,奔跑,是因为快乐。
因为快乐,所以不知疲倦。
当他执拗地跑完100圈累倒在地,教练问,楚原,你的胸口很痛,对吧?
这个男孩只是沉默地拿起教练的手,捂着自己正在剧烈起伏的地方。
心脏在赛跑,像被用力地敲击着。
这样的感觉。
很好。
我们呢。
常常感到疲倦。
淡漠地过日。
像走在单行道上那样前行。
会不停地回头,因为无法彻底与过去分离。
没有变化。
没有进步。
停滞不前。
渐渐忘记自己那双寻找光彩的眼睛是如何黯淡下来。
渐渐分不清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
我们也曾渴望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只是身体在某一天被层层束缚。
动弹不得。
过去追求什么。
为什么而奋斗。
所有这些本来重要的东西都在无所谓中被淹没了。
以前清楚的,现在都不知道了。
于是时间在我们眼里。
一晃而过。
而当初坚持的那个梦想。
最终下落不明。
正是在这个精神集体失落的时代,楚原如一股清澈的溪泉,缓缓流过我们干涸已久,那个梦想起源的地方。
奔跑。
不仅是电影的主题,更是生命的主题。
人生亦是一场马拉松。
坚持目标,一路向前,义无反顾。
在有阳光的时候慢慢跑,像斑马一样。
清晰。
有力。
下雨的时候,则像猎豹般奋力奔驰。
充满抗争和力量。
这便是一个自闭症孩子教给我的朴素道理。
19岁。
2小时57分33秒。
42.195公里。
零散的数字背后,诠释的是巨大的勇气,乐观,坚持,信念和希望。
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窗外正好一场大雨落下。
我仿佛听见有人在说。
用力奔跑吧。
他不是天才,所以你问他360*85,他不知道他不是《雨人》。
他不是蠢蛋,所以雨天,你坐在长椅上用手去接雨水,嘴里说着:这样的天适合跑步。。
然后再伸出脚,他不会跟你学。
伸手并说适合跑步,是因为他喜欢跑,更喜欢在雨天跑。
他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就像莫文蔚《如果你是李白》里唱的。。
吃饭,你叫他坐你旁边,对不起,我有固定的位置。
给我吃的,谢谢,虽然馋,但不要,因为怕被人拐卖。
吃了我的东西,虽然不确定是否是你干的,更不会报复,但下次不会犯相同错误。
记得你是我教练,记得你是我弟弟,也记得你在我5岁时,抛弃过我。
喜欢斑马,喜欢黑白条纹,和奔跑的感觉;喜欢汗水流淌,跟风对话,喜欢新买的球鞋。
虽然不知道的太多,但对喜爱的东西不遗余力,哪怕十分唯一。
有种人群,叫自闭症患者。
他们是残疾人,虽然不缺胳膊不缺腿,但当你把他当色狼处理的时候,依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虽然看上去有点痴呆他只是跟普通人不太一样,但跟绝大多数普通人属性相同:既非天才,也绝非蠢蛋。
响应特奥
傻子也励志
励志片
3.5星/就我一个门外汉也知道跑马拉松需要专业知识和训练,不是光有诗意就行的。曹叔演得真好,妈妈的戏份太吃重,导致教练这条线不流畅。
号称是韩国的阿甘正传 但气势和内容不具有可比性 男主角还不错 看过他的《爱有天意》
韩国版阿甘正传
斑马一年只下一个仔。。我的腿 是黄金双腿。。。
和海洋天堂一样 让我感动. 初原来比文章演的有希望一点.这个结局很美好.看到初原给教练水的时候.一切都有了起色. 我幻想他能痊愈. 确实他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开始回答问题.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母爱一如既往的伴随这我们成长. 感动
这又是一个演员成就一部电影的例子,就像李俊基之于«王的男人»,赵仁成之于«卑劣的街头»,而«马拉松»则是属于曹承佑的~~
CCTV6
相比《阿甘》,更喜欢这部。每每看到最后母亲拉着楚元的手时,眼泪就不住地淌
那一种精神作为以往时时令人怀想和留恋,而今我们大概只剩下了对那份精神和情爱的渴望了。
跑步到心脏快奔出来 像死了一样的感觉 你了解吗?
亲情,执着
当我们谈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一直一直跑下去吧
这是高考前班主任放的片儿………………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画面很好,演员也很出彩,母亲和初原都演得很自然,感动。
请问韩国有不会演戏的男主演么?
粗糙
即便是曹承佑来演,我还是觉得无聊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