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年轻人一看的影片。
近年来少有的温情,伤感的好影片。
在我们步入老龄社会的时候,这部影片为我们提示着什么——关爱老人。
TA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这提醒我们要善待我们身边的老人。
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忘记了许多最珍贵的东西。
不要让我们发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叹!
老艺术家们真实的表演让人感动的同时,也在思索我们该如何关爱老人,该如何让TA们安享晚年,安享真正意义上的晚年。
开篇沉闷迂腐的气息真的吓到我了 这就是人老了的状态 难以自理 毫无生气 每一天的心态都是等待 等待死亡 有时候真的觉得人变老很可怕 再也不复当年的年轻力壮 看着流哈喇子大小便失禁的自己该多痛苦……更有没良心的儿女寒着你的心 像他们说的 谁会真的心疼你 人老了 只能自己疼自己了……喜欢这帮老头子帅气十足的打群架的感觉 喜欢他们的老当益壮的霸气 喜欢老周坚强不屈的性格 为了梦想 可以打起12万分的精神 人这一辈 活的还不就是个精气神还不就是个梦想 劳苦一辈子 真的该为自己打算打算 看看一直向往的山川河流 走走一直想去的海岸 与奔马一起驰骋 和年轻小伙子们玩玩车叫叫板 多好 这样的万年才叫颐养天年 这样的生活才叫无憾 我想 我老了的时候 也一定要保持这样一颗年轻有梦想的心 要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活出我的精彩和潇洒 不要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 我要飞 我要自己找乐子 还有就是我一定不会让爸爸妈妈过的不开心……
201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本来邀请了数部中国影片参赛,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作品单方面退出影展,而这部影片便成了独葩。
影片首映之后,观众席罕见地掌声不断,每日jp也用一篇极尽煽情的文章称有这等作品在,中日文化交流绝不会中断。
而且《欽ちゃん&香取慎吾の全日本仮装大賞》在片中的出现以及西城秀树名曲Young Man在老人院中作为体操歌曲播放也令日本观众感到新奇。
以上只是杂谈。
就我个人而言,这部影片观赏性不错,但也仅止于此。
就像每日jp也提到的,这部影片的父子关系交代仓促、从东北去天津取道内蒙不合常理、牧民如此轻易地将老人迎入蒙古包不符合实际。
由于太多这种匆匆交代的剧情、不合逻辑的故事走向以及平淡的高潮和结局,令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更多是:这合理吗?
有些不真实哦。
反而影响了本片实际上想要表达的亲子关系的传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感觉。
本来是帮助一个卖保健药品的来做主持,中间坐诊的环节,我给叔叔阿姨们放电影,但很明显叔叔阿姨们对这个不感兴趣。
好几个喊着打牌,于是我自己把这电影看完了。
都是老戏骨,最爱的一段是俩老头儿吵架。
我可能到了一定岁数了,所以,对煽情的部分,看得不是怎么专一。
不过老了老了,还是要过成老周那样的,自娱自乐,瞎鼓捣。
倚老卖老神马的,肯定让人讨厌吧。
希望我能快点成长起来,带我的父母,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快有钱,快有钱!
少来夫妻老来伴,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其实和《钢的琴》异曲同工,同样是一群已被边缘化,本该在角落里默默腐烂等死的一群人,不甘心地发出呐喊。
演员都是正经老艺术家。
影片没有避讳地展现老年人的衰老和尴尬,比如无法控制的失禁,肉体的折磨,精神的苦闷,晚年渴望的天伦之乐不过是梦幻泡影。
这里面看着最活跃的吴天明老师,不过两年之后就去世了,而坐在轮椅上的王德顺老师反而是一身腱子肉走红。
其实这里的关山老人院已经是个比较理想的桃花源了,至少这里从院长到保安都非常认真负责,在许可的范围内,至少也愿意倾听老人们的请求,只是这里再好,对老人们来说仍然还是一个让他们等死的地方。
更别说现实中大多数的老人院真的就是个让你闭嘴等死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逃出老人院的老人们把老旧公交车停在旷野上呐喊、野餐,旷野是他们向往的心中的天地,老旧的公交车就像他们衰老的躯体,被迫遗弃在废车场里,就像他们年迈的躯体被禁锢在老人院里,就像他们依然年轻的灵魂被禁锢在衰老的身体里,王尔德说过,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心依然年轻,可是身体已经老了。
除了李米的猜想,我从没有看电影哭成这样,李米的猜想是为爱情哭,却也不像这样,满满的都是感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变得很脆弱,开始那么容易被感动,哭,在被无数的大片小片,无数大同小异豪不出彩的电影折磨之后,我以为我已经麻木,而我本身也是个坚强的人啊……也许只是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当看着他们佝偻的身影,花白的头发,皱了的皮肤,可爱的掉了的牙齿,因为开始小便失禁而痛痛哭的样子,我的心就开始柔软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这样啊,我们也会老去,而如果有一天我们老无所依……老人总是固执,老人总是武断,老人病了似乎很脏,老人总是健忘看上去很麻烦,老人总是满口大道理,老人都是一副要死的模样?
老来多凄凉……可是,不要忘记,老人其实很脆弱,他们敏感他们害怕他们是最疼我们的人他们也有他们自己想要老去的方式,老人也有梦想……老人,其实很可爱。
哭了两次。
起初是很温情很欢喜的其实,可是白龙马的歌声一响起我就忍不住哭了,你看他们笨拙可爱又认真的样子,那会不会是我们老了的样子……最后在看到老人们卖力地海浪日出表演时,再一次泪崩……是死亡更可怕还是衰老?
不管这一生是如何过去的,请给老了的他们一个微笑,对,还有老了的自己,然后去看最后一次日出……也许你会说它不如《桃姐》成熟,太过煽情,甚至虚假,我也没看过《飞跃疯人院》不知道抄袭与否,但你敢说你看的时候内心没有一丝感动?
有一天你也会老的……这一次只让我们静静地看电影,默默地流泪好吗……你看别人的颠沛流离会哭,你看别人的情定一生会哭,你看别人的生死离别会哭,甚至你看别人牵手的小幸福会哭,如果你看别人的故事会哭,也请带上五十年后的自己去看这部电影,你会感动,然后给自己的家人去一个电话……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
十几把老骨头最多点燃一堆柴火怎么想也都不会凑出一副好牌像清一色那样的,最好留给死亡更多的时候我们像孩子一样哭着尿床有时小心翼翼,有时肆无忌惮在那个歪曲的镜子里我看到了落叶又有一些哑口无言被废肉所俘获我的心像是宽阔抽屉里一粒发霉的药片正等着从以后巨大的骨灰盒里蹦出来不想眼睁睁地被人拍成墙上的黑白照片一辆老爷车在异常清晰的晨勃中抵达终点还是不能说出那些太多风骚的过往天有些黑了,一眨眼却又经历那么多所有的灯光最后都徒劳地通向同一个地方把我和影子分开,把故事和时间分开
有一天,父亲问儿子:你看,这电线杆上是什么呀?
儿子说,是麻雀。
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电线上到底是什么呀?
儿子抬头看了下,说,不是告诉你是麻雀吗?
于是,父亲又问:你看这满天满天的,都是什么呀?
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仍,大声斥责到:你是不是脑子有病呀,都告诉你几遍了那是麻雀!
父亲从怀里掏出一本日记。
说:二十多年前,我抱着你,也是坐在这里,你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说,是麻雀。
你又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说,那是麻雀,会飞的小麻雀。
你一连问了我几十遍,你越问,我越是高兴。
儿子哭了。
如果你看入殓师会哭,如果你看泰坦尼克会哭,如果你看到别人的故事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情定今生,请带上你的父母去看这部电影吧。
因为有一天,父母也会变老的。
如果你看别人的故事都会哭,也请带上五十年后的自己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哭成毛线了T﹏T推荐一首歌,古巨基,爱的太迟。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墙上刷得这句话让我触动很深。
看的人眼泪想往下掉,非常感人的电影。
适合年轻人,也适合老年人观看。
年轻人应该受到教育知道该怎样善待老人,老人也该反思自己不对的地方,多多思考该怎样和子女相处。
耐心,宽容,理解,沟通4要素具备才能构建和谐的父(母)子关系。
很佩服老人院里老人们的精神状态,虽然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烦恼和忧愁,但他们将痛苦埋藏在心里,乐观,开朗,积极的去生活。
坚强的面对生死。
讲的那个麻雀的故事,很感人,很有诗意,让很多做儿女的无地自容。
天底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无私。
但子女对待父母,何尝又不能像父母对子女那样的无私呢?
老人们的今天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
这也是一部很另类的影片,主要演员都是70岁以上高龄的,很不容易。
大家的演出很朴实很真诚。
(另外也喜欢那个院长,作为这个年龄的女人,特别有成熟女性的味道,很有气质。
)结尾部分这部片稍微有点虎头蛇尾,看到最后就有点意犹未尽,怎么这样就完了。。。
另外作为一些细节,也不要去太在意报废车怎么上路,为什么轮椅老人能跑出门外等他们等逻辑的疏漏之处。
毕竟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总之,这部电影是国产影片中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朴实而处处见真情,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
个人认为吧,说句不好听的,相同题材作品(老人院生活)的金马奖获奖影片《桃姐》,要跟《飞越老人院》相比只能算坨屎。
《桃姐》两个小时看的我想打瞌睡,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看了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
那种电影是给专家看的,飞越老人院这样的电影才是给普通观众看的
真是差。
虽然纠集了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老戏骨,戏,还是假。
剧本,还是无趣和缺少原创,连其中超级变变变的参赛节目,大多是直接从日本原节目里扒来的,而且,选的还是那里面不太好的一些……对于其中客串的我尊敬的吴天明导演,您真不应该接这戏。
桃姐已经很一般,但比这强。
人文关怀在,诚意也有,但是总觉得差口气
生搬硬套。。
看了好几次 实在看不下去
基本验证了根据海报进行的判断:滥煽情。
可能是看了预告片后期待有些高,看后很失望。很好的一个题材,这种类型的电影应该是轻易就能把人煽的一塌糊涂的,哪怕是还没看结尾就能被猜到,结果导演却总像是憋着一口气,感情刚要爆发出来就被硬生生的噎了回去,走温情路线也好走黑色幽默也罢,最终结果却是让人看的索然无味,说他成功实在不敢苟同
旅程开始后故事才慢慢入味,如果像落叶归根那样早一点开始旅程应该能更吸引人。【当然因为这个描写的是群像所以更有难度】从落叶归根到飞跃老人院:张扬挺钟情做公路片。
表演上乘,可张杨弓拉得太满,弦崩了。一群高龄活宝,王德顺老爷子最讨喜。(2012.9.12,观于广电总局大院第八放映室。)
等我老了,也要像这样!
有一种感动叫做作。张扬基本可以去垃圾片导演行列了。
....
童心洋溢的老人题材片。
4分。大银幕的综艺节目及其花絮,不哭你都不好意思了,可惜泪腺尽丧。
老人形象的建立过于刻意和矫情,包括台词、情感收放,都太刻意太露痕迹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讲个什么似的,糟糕。
对这种狂煽情无智慧欣赏无能。
老人们的演技叫人叹为观止,不愧是有生活的人。剧本没有刻意煽情,把社会现实问题提到台面上来讲,需要莫大勇气。
小成本 但是挺温情的~~~
个人觉得比桃姐好多了。
尊重老人,感恩父母,还有,趁着年轻,放手做吧。
真是差。虽然纠集了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老戏骨,戏,还是假。剧本,还是无趣和缺少原创,连其中超级变变变的参赛节目,大多是直接从日本原节目里扒来的,而且,选的还是那里面不太好的一些……对于其中客串的我尊敬的吴天明导演,您真不应该接这戏。桃姐已经很一般,但比这强。
其实本片剧情如何已经不再重要,它的暖意已经足够动人。不要去多说些什么好本子给拍烂了,中国能多一点这样的诚意,就足够让人喜悦了。 PS: 倆老头的基情四溢,超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