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明白影片中的津巴多教授到底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验证路西法效应吗?
还是想看一个富有规则的组织是怎么样形成的?
我认为影片中研究者处理非常不当,实验没有明确的目的,在里面进行的干预也不足,出现不可控局面的时候,要去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的啊,怎么就放任不管直到彻底不可控呢。
在狱警开始拿警棍抽人的时候,研究者就应该介入的,不仅仅是对囚犯的干预,对狱警不也该及时沟通叫停的吗?
个人认为影片的艺术效果确实强了一点,但是我们不仅仅只会满足于艺术效果带来的绝望的洪流。
(另外津巴多应该,,不会是影片里这样的人吧。
之所以是人性而不是神性,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物化自己,物化同类。
人类是多么渺小啊hhh,同伴带来的伤害会比自然界更大。
乌托邦是神的世界,也许我们永远也达不到让人失去灵魂失去自主性确实有助于管理。
可是这个度在哪里呢?
豫章书院过分,大学生军训对一些人来说也很过分的。
我还记得当时那漫无天日的15天,从破训练场回到学校的时候,感觉连笑都不会了,那半个月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我根本一片空白。
确实是因为当时我根本找不到感情宣泄出口,夜晚大家会有说有笑的聚在一起倒计时“还有最后13天了”,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我真的不喜欢这样,强迫重复固定的日常,强迫做指定的事穿指定的衣服,强迫服从管理,强迫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艰难的活着,忽视人的个体和主观能动性。
这一切都为了大学生好管理罢了。
军训的时候只是摸了一次电子枪,军事理论里说的提高军事素养真的没体现出多少来啊。
但我们根本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让人服从管理,这是一次同化,是伤害。
任何人,任何组织通过某些应受谴责的手段使得其他个体去个性化,接受固定的思想;从道德公正平等的角度来看都是不正确的。
但我们根本拒绝不了,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有意无意的塑造了。
我们是有思想的芦苇,一点点微风都会把我们吹偏---你甚至意识不到。
既然现在意识到了这点,我相信我会慢慢修复过来的,去时刻监视并且思考吧但是社会层面上真的应该加强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了,在方方面面各种生活细节里。
毕竟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很薄弱,除非受到伤害。
也许是在被暗讽的时候,也许是在被强迫尊重他人但是性格却越来越温顺到甚至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时候。
要加油啊,去帮助那些出现小问题的人,我们完全有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另外还有群体效应的问题,为什么在同类收到伤害的时候,部分人选择自保,部分人选择服从。
要如何团结大多数人进行斗争呢?
(真的该去看毛选了
类似的电影还看过《浪潮》,最深的感触是【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①我想我看本片的初衷是对心理学的兴趣,进而是对【斯坦福监狱实验】主题本身的兴趣,我想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应该是审慎的:实验结果对于研究者和大众来说都很有吸引力,都很重要,但是实验过程需要被很好地设计和设置,如果无法保证实验设置,那实验结果再有影响力,也终将被后人诟病。
②看实验内容,我觉得从犯人角度来说:赤身裸体只有一件囚服、隐去姓名只有数字代码——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的个性。
使得个体原本较为平衡的个性倾向与群性倾向失衡。
他们忍受着环境极大的束缚、狱卒极具侮辱性的言语甚至身体暴力,以及内心的强烈不适应——这是在我认知范围内对【个性】的极大挑战。
受到挑战的个性显然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有些实验人员根本无法承受住如此大的焦虑,中途退出实验。。
从狱卒角度来说,他们的个性似乎未遭到破坏,但是他们的群性倾向急剧上升。
统一配发的制服、墨镜、警棍,无一不在显示:他们就是这里的唯一权威,哪怕实验人员心里明确知道这仅是一次实验。
从整个实验来看,我觉得狱卒的表现是令人震惊的:只需创造出合适的【环境】,扮演狱卒的实验人员就能表现出极大的破坏力。
不禁反思,如果我是狱卒,该表现如何呢——这可能就是薛定谔的猫,只要我没有参加实验,这一部分就永远不得而知。
③跳出实验本身,我觉得人类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
当我们理解了人性中的各个切面在多大程度上会被人所处的环境激发出来,或许就能对过去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现在的生活有更多的指导,对以后的生活有更多的警示🚦
正如津巴多本人所说:“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角色和所处的境地,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所处环境而变成虐待狂或是被虐狂。
”不过本片并没有完全真实的反映斯坦福监狱实验,而是为了影视化而做出了不小的改动,尤其是对津巴多形象的描绘,让我觉得是为了加强电影的矛盾而特意的将其丑化,但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样电影的观赏性就增加了,所以在此我也就不再多加赘述了
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心都被提起来。
异常压抑。
基本上就在几间屋子里拍摄的影片却能这么深刻,这么吸引人,难得。
人性在这个电影里被无限方大。
本来都是平等身份的学生,被按上狱警被按上犯人的身份之后,立马就会召唤内心。
当了狱警,代表获得权利!
其中许多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无法适应狱警的工作。
一旦发现自己有了某种程度上操控别人的权利,内心对权利的欲求就会无限膨胀。
就像那个哥们说的一样,我开始骂脏话发现没有人反对我,我就越来越狠地骂脏话,直到探到底线为止。
权利利用不好,就会让人迷失,就会让人陷进去。
当了囚徒,代表剥夺了几乎所有的生存之外的权利!
一些人不甘,内心就是狂暴之人,在遭受某种程度的压迫之后就会奋起反抗。
在剧中自然还是会放他走掉。
但是可怕的是一些人一旦被剥夺了某种权利之后,内心深处的奴性就会无线方大。
甚至在模拟的角色中都会完全陷入进入,默默去承受突如其来的变化却甘于接受。
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不同的层级位置,不同的身份处境,内心深处的本性才会开始极度方大。
试想如果狱警和囚徒身份互换,一定会是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结果。
因为判断他们身份标签的仅仅是一枚硬币…人性 内心 本性
这些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在实验开始前,都进行了严格的心理测验,确保他们是心理正常的健康的人,然后被随机分为了两组,但是那个教授却对被选为狱警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在面试时的出色表现被选为的,这里其实为他们后面的暴力行为以及一种权力在心中产生地位埋下了伏笔,所以慢慢地,这些教授实则也是参与了这场实验的。
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平淡无聊的两周,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罪犯,也没有真正的暴力行为,但是,当一边穿上囚服,戴上脚铐,名字被剥夺,取而代之是编号,另一边戴上墨镜,拥有一切真实狱警所拥有的权力,形成了真实的阶级观念,矛盾就无可避免的产生,他们心中的犯罪倾向也随之被激发,囚犯开始想着怎么越狱,狱警开始用暴力手段制裁,并且慢慢地,不止于肉体,更是从心理上侮辱这些“囚犯”,于是有一些囚犯不可避免地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变成了囚犯,出现了心理的问题,并且像那个教授求救也只是走个形式。
最后,扮演“囚犯”的同学变得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出现了心理上的应激障碍,这是由异常环境和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而扮演“看守”的同学挥舞警棍,肆意侮辱一周前还是自己同学的“囚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狱警”出现了虐待狂的倾向。
综上,可以得出,个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由天生因素所支配,后天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对于社会的看法也起着很大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会极大地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亦是,而在这场实验中,狱警与囚犯的身份观念不断在扮演者心中深入,其心理暗示逐步加深,并且再加上外界的影响,以至于导致了后面不得不终止实验的发生。
可能,生活中的自己就是电影里的囚犯。
去他娘的,一切的反抗和呐喊。
只是上帝抛的硬币。
有种,你是这里的囚犯,试试。
<图片1>
现实其实是这样的。
本人坐牢7年。
14岁坐牢。
那时候关在少管所。
那时候呢,监狱也是缺乏管理的,有钱有关系自然就舒服,比外面都舒服。
刚进去的时候,要到入监队训练1到3个月的规矩,包括条例队列什么什么的。
生活有点艰苦,吃不饱(这个是没办法的,饭就那么多。
大家都吃不饱),体罚,和训练都很蛋疼。
体罚嘛。
当然比电影那样以体罚为乐的要厉害多了,因为都是小鬼,不成熟才会出现那种情况。
他们不懂,保护不了弱者的规矩同样也保护不了强者。
那时候基本上天天打架,就因为各种各样的体罚和侮辱,有的小鬼打不赢,就咬着不松口。
腿上的肉都咬下来了,牙也打掉了。
打群架也很正常。
很多体罚都带有侮辱性,还有无差别的体罚。
比如那时候天气很热,40度左右的样子,晚上睡觉给你盖被子。
第二天早上全身痱子,人脱水,一个不好小命都没了。
还有30个人一桶水根本不够喝。
组长整人把那桶水倒了,熬2天就嘴唇干裂,人打飘,晕乎乎的。
晚上的时候那些性格软弱的就去喝痰盂里面的水。
把痰盂上面的痰去掉在喝。
性子硬的人,就开打。
拿着板凳就开干,打的头破血流加骨折。
我在里面三年 一路看着少管所的管理从混乱到规范。
在我走的时候就基本很少有那种体罚的情况了。
当然一些比如罚站(除了睡觉天天站,基本都是3天起步不封顶)罚晒,罚劳动的情况还是有的,管教打人的权利也一样有的。
成人监狱就不存在那种状况(那会打死人的)。
那几年,看着混乱的管理,天天打架,天天有人哭嚎,有人自杀,有人绝食,有人精神崩溃。
但是没有人放弃过反抗,可以说,哪里的规范管理都是无数人打出来的。
因为哪怕是罪犯,他们的内心潜意识都认为自己是有尊严的人。
也不曾放弃过尊严。
哪怕他们没有意识到。
当然,大多数人打几次被教训了之后就不敢在打了,但是也有不少死硬派的。
打不死的小强,我看到过最硬的一个,只要放开就打,后来被吊起来6个月,每天只有一碗饭一杯水把命吊着。
6个月后瘦骨如柴,放开了之后又干,最后管教都没办法。
我想不出是什么信念和愤怒在支撑他。
一个冬天,一套衣服,一碗饭一杯水,吊了6个月、我被那种不屈给打动了 (希望大神幸福)。
电影里的人嘛。
他们本质上是自由人,当他们参加了哪个实验之后,他们就放弃或是被放弃自由的身份。
在之后哪怕他们受辱受虐待也想不起自己自由的身份或是被否定自由身份。
当他们被剥夺自由身份的时候,他们因为懦弱因为金钱因为团体因为环境选择忍受,他们因为单纯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知道暴力也是权利的来源之一,暴力也是维护权利的手段之一,在那种环境下,只有暴力才能保障他们身为人的一切,暴力才可以证明他们是人。
电影里选择的都是社会经验单纯,没有阅历,没有生活经验的小鬼。
然后那一切的各种反人性的体罚就发生了。
有人会觉得电影里扮演狱警的人本性很坏或是觉得他们可恶。
其实呢,不是他们坏,而是环境使然。
环境赋予了他们没有制约和限制的权利。
使得他们滥用权利,他们体罚犯人侮辱犯人,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权利带来的权威和快感。
换成任何人处在哪个位置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区别是本性比较善良的人做的少而已。
这三部电影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没有限制的权利就是一种灾难。
他会把所有人变成奴隶、包括掌权者在内。
电影里,他们为了钱都忘了或是被强迫忘记自己是自由人的身份。
被剥夺一切身为自由人的权利。
然后慢慢的在狱警无限制的权利下,他们慢慢的被剥夺身为人的权利。
变成罪犯(这里可以当成奴隶来看)。
德版 美版的都是以暴力收场。
斯坦福实验是以教授说结束来收场。
前面两个,符合民主特质(从下往上的变革)。
后面一个符合色会主义特质(领导说了算)。
三部电影选人的时候都不选犯过罪和思想激进或是不为钱的人。
因为无所求或是有信仰的人都是很难征服的。
三部电影里的教授团队。
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或是其他的目的,本身也成了试验品。
也成为了权利的奴隶有人说这个实验是证明什么心理学人的行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证明个几把毛。
那简直就是废话嘛。
特么的唯物主义早就说明了一切了,人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根本不需要用这来证明。
好比我往别人脑袋上开一枪,来证明手枪可以打死人这样的愚蠢证明。
这电影说白了,其实就是人处在什么环境就做什么事,权利必须受到制约。
就这么简单。
其他的不用扯了,扯多了就是扯淡。
当然,那个什么原创的教授,他应该为那些实验者受到的伤害负责。
打着研究的旗号侵犯人权。
斯坦福监狱实验权力,语气,不公平,为折磨人而找事,羞辱。
当8612控制不了别人的时候,他就崩溃了想退出。
同样想控制的狱警不会输,因为他代表的是体系,而8612只代表他自己。
——你做什么让自己出去呢?
——这不过是个实验。
——我不管什么实验,但你得掌控自己的生活。
强行用对别人的伤害来限制改变某人的想法,就因为你别人都不能睡觉。
让别人欺负别人,让不说脏话的人说脏话,让有节操的人变得没节操。
一切都变得很快,变得如此剧烈,快得不可思议。
环境改变人,往坏的方向,让你目瞪口呆。
我想看下人们受到多大的侮辱才会反抗,但是没有人说停止,没有人质疑我的权威,然后我就开始虐待他们,还是没有人反抗。
——这只是一个小狱警,对囚犯来说有权力的人。
你觉得你不会做那些事,但你想象不到你会变成什么样。
给他们制服警棍,给我们长裙,我们就变成了囚徒,失去了个性。
“试验”这两个词,美其名曰都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过程,又朝着确定性的方向而去,当方向开始逆转,试验也就宣告失败了。
这部监狱试验,挑选来自斯坦福的高材生们,按照掷硬币的方式,成为狱警和囚犯两派,开始为期两周的“试验”,说实话,电影从头至尾也没有交代试验的目的(只说要去除人格,女性化?
),前期研究,设计参数,同事提到的变量设置,以及期望的结果。
从观者而言,仿佛就是为了观察而试验,这个不清不楚的初衷,还未带我们细细揣摩,就被简单粗暴的叫代号,关禁闭,体罚所冲击,观感上的好奇转化为厌恶和恐惧,这里的恐惧不是对电影本身的恐惧,而是对于接下来囚犯收到的对待的恐惧。
果不其然,殴打,不让睡觉,百分百的服从,及到最终的各种肮脏词汇的使用和各种动作的极度侮辱,有人开始崩溃,有人尝试反抗,但大多数人选择服从,眼神变得盲目,动作变成机器,连本可争取的假释权利也可有可无。
这时候的“试验”,剧本中叫失控,实际上叫不知所以,人性的走向开始变味,狱警大多乐在其中,而囚犯则各种苦逼,即使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囚犯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罪有因得。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只是随机的掷硬币,但为何感觉选人都恰到好处,可惜的是,没机会讲狱警和囚犯抹去记忆,交换位置,看看是不是还是这样的匹配。
但我相信,差别不大。
社会不就是这样,当你处于既得利益集体之外,各种忿忿不平,各种流言蜚语,各种低潮热讽;可当你为既得利益者时,又是感叹舆论的不公,非利益者的粗鲁和无理,及其咎由自取,好自为知。
这个“试验”其实有点浪费,人性的扭曲都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使然,谁生来知道礼义廉耻,连大小便都无法估计,哪有能力考虑这个;谁又生来喜欢豪取强夺,不是后天的不足才不得已而为之。
再深一步,是否必须在社会中生存的我们必须面对,有人会想到马列的共产,人人平等,可从未见成功,倒是资本主义的利益至上,凭本事吃饭(没有100%)造成了短暂的表象繁荣。
那怎么办,也许是社会的范畴太大了,当一个个小区域不再联合,各自为政,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平衡,可小小的监狱,不也是让人性不再纯粹。
怎么办?
当然“试验”本身不能告诉我们,现实也没有教会我们,当今的社会,谁不曾困扰和烦恼,一切钱与非钱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性的发展的多样性。
而这种多样性,显然参数很多,而变量更是巨多,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结果。
所以,办法本身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大的内心,当你的内心可以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那参数为零,变量为零,你便可预知结果,但是这是最好的办法么。
对我显然不是,人生的乐趣不是有一半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么,这就引申出又一个话题,敢于承受不确定性,所以还是一个平衡。
锻炼强大内心的同时愿意承受各种结局。
当然,我并没有“试验”认证这样的我能否不让人性扭曲,毕竟要达到所谓的内心强大,承受结局还有太多的路需要修炼。
也许某天,拍一部“魔都生存试验”,再来验证。
此处就不表了…
看完整部电影,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将要结束的十几分钟时,我几乎是爆发的喊出了“妈的怎么还不完”,真是受够了,感觉自己和囚犯一样都受够这种心里的折磨了,当然身体上的我是不懂。
片子已讨论人性为主题,什么是罪恶,前一小时讲述的离去都是做戏吗?
我看不见得。
在那种压力之下,虽然我们签了合约,但也不意味着我给你做牛做马,随意接受你的辱骂,特别是对于一些敏感的人来说,这种是难以接受的。
从一开始的笑着进去,开开玩笑,到后来囚犯们的渐渐丧失了维护自己权利当然意识,狱卒们渐渐真把自己当老大,慢慢的,揪着你的心来演,真是看得好难受。
当然这也是对观众的心里考验,有人觉得不太急,那就接受能力强,像我,真是破口而出“CNM ”。
然后是实验的发起者,大家开始也都知道这个实验是不合法的,但也没人站出来组织,打着这种为了人类进化的口号就肆意的实验,最终大家都离去,最终自己也意识到要关闭实验,好久啊。
实验的组织者,也是到了最后的最后才意识到了这件事的荒谬,自己眼睁睁的看着青少年被渐渐毁掉,作为一个人类,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不管他们死活,这个实验就是要做的,到自己把它终止,作为一个实验的参与者,不知何时自己也成了“自变量”,倒不如说成了实验的“因变量”。
对于“自己也成为实验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我是非常同意的,“自变量”是什么?
当自身也被这种实验卷入之后也会变得看不清现实,也是为什么女主是第一个提出实验的残忍与不合理。
对人性的讨论是一个永久的主题,没有什么可以明确的给出一个答复,这也是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证实或者是发现什么样的人性。
通过监狱这样的实验存在它的合理性,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将人分为两类,操作与被操作。
当处于一个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会被强制的拉入角色,囚犯从一开始的抵抗到完全的顺从,好像真的在监狱中一般。
会发现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之下这样做没什么不对,监狱这种对自己来说可能远了,但联系生活的话,为什么大家读要往好的大学靠?
就是为了好的环境,对自己的定位不同,追求也就不通。
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在与家人见面时不说自己的处境,我认为是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已经签了合同,明确说明了你来这里就是当囚犯的,如果和家人说,说什么呢?
哭着说“他们虐待我,不给我睡觉,叫我体罚,骂我,让我们不停的跳舞,吃的差,主要是侮辱我。
”想想这些好像又是一个模拟囚犯很正常的,好像是忍一忍就可以过去了的,并且当时已经是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有点被洗脑了。
全篇只有一个少年看出了事情不对,拒绝实验继续,这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首先自己搞清楚该不该,不能糊里糊涂的就绕进去,要涨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啊。
看完电影,我们仿佛看不到人性的一点光辉,除了女主的颜高和比较清醒,全篇就是听到女主反对男票那里才觉得是唯一正常的,其他的就真是都是黑暗的。
也成功让我觉得很捉急,很气,另外就是米勒的演技太好了,看到他被放出去那里这么说会心一笑。
谁都不想遭遇这样的痛苦,不管是不是真的在心理学或者社会上是重大的一步,对人类,对我们自身这个种族有伤害的事都应该是不合理的,不管是爱护自己的种族也好,传承也好,我们都应该尊重那些骨子里的东西,不去触碰那些过于残忍灭绝人性的事,这才是我看完片子的感想。
(这不是影评,只是比短评长一点,请不要用专业眼光看待,纯属个人见解)
看的背后发凉,人性完全经不起考研。最开始出去的那个小哥,如果投硬币的时候变成狱警,也未必会比那个很过份的人强。
一场自变量缺失的实验,一场随着时间推移“实验”和“模拟”界限模糊的实验。愈到后来,无论喜不喜欢,所有人都成为了实验的一部分。权力是欲望的放大镜,私心是偏执的催化剂。黑洞打开,如此罪恶却又如此引人沉迷。人成为牵线木偶,于是几乎所有人在角色中一起迷失。
电影尽可能还原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对超越道德底线为恶的批判极为隐晦。越来越近的镜头,把失控与暴力渲染得真实而冷酷。年轻演员撑起整部电影,近景特写克制而自然,反而是津巴多教授的扮演比较失败。实验结果我解读为“恶是社会性的纵容”,而不是自发,教授个人主导的因素不该被忽略。
人性本恶 所以才需要约束
太黑暗了看得我好难受
对于人性的暴露令人瞠目,却又好像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有B面,然而终于有了放大的机会。
完爆老版~
但是最后结束的有点仓促
从第一分钟开始的暴虐,全都入戏太深。
很失望,没有商业性的奇观表达,也没有纪录带来的真实力量。两个小时结束了,没有任何感觉,公权力的私用、人性的缺陷、科学实验的底线边界,这部《斯坦福监狱实验》都没有呈现,草草的自我挣扎带来的实验结束以及“那我们还有钱吗”这样的台词,更让这场实验沦为闹剧,不过事实也可能是如此。整个影片想表达的深度,都不如最后10min伪纪录的对参与者的采访。
可能对搞心理学的人来说会更喜欢吧。我更为这个真实的实验能搞成功感到赞叹。题材太棒,电影本身并无太多亮点。
不错
其实应该更有反抗性
差一点给5星,对比了终极面试,感觉不太舒服,最终给4星,没回忆给3星,翻翻拍2星
叛狱风云同题材
实在无法认同,刚拥有权利就会这么嚣张吗?学生们知道这是实验,总有结束的时候,难道不怕真实生活中遭报复吗?电影刚开始就太认真了,没有过渡,我觉得应该是循序渐进进入状态的,之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电影,比这个要能说得过去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15)
No.1323 当人没有了名字,与之附着的人权也就荡然无存了
做这个实验和拍这部电影都是闲得蛋疼,意义何在?
不想看书,这倒是很好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