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 韩国电影整体崛起的背景下,这一次能否打破在奥斯卡从无斩获的窘境,很多人都在猜测。
韩国选送的这部《海雾》在一众外语片中虽然不属于最显眼的一个,但也算引人注目,毕竟在之前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海雾》有着一个惊悚故事的商业外壳,也有对人性善恶的拷问,与此同时还把故事植入了宏大的时代背景,韩国的金融危机、偷渡客、黑工与本土底层人的生存现实。
相比于奥斯卡的标准,《海雾》在格局上可能尚显不足,在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呈现上仍有些粗糙,但毕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尤其是,这部影片由著名编剧、导演沈成宝与奉俊昊联手合作,在那之前,他们已经合作推出过影史上著名的《杀人回忆》,两位大牌主创再加上金允石等实力演员的加盟,无论是否能入围奥斯卡也确实值得关注。
封闭环境中对人性的拷问是文学、戏剧与电影中的经典模型之一。
风雪山庄的杀人事件或者密室内的推理都属于这类模型的范畴。
《海雾》则稍微做了一点点变形,把密闭空间移植到海上,很像《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呈现方式。
只不过,茫茫大海,孤独的渔船以及笼罩四周浓稠的海雾都更能塑造悬疑和惊悚的气氛,而看似象征着自由的开阔海洋其实是一个更加封闭的牢笼。
故事发生在1998年,韩国经济危机。
原本生意一直很好的渔业也受到冲击,渔船老板决定接一单走私生意补贴家用。
在此之前,他对此一直嗤之以鼻。
但对方告诉他,这次的生意不是偷运假表,而是把偷渡者运来韩国。
为了躲避海警的检查,十几个偷渡客临时钻进了鱼舱。
但船体老化,制冷设备的氟利昂泄露造成了这些人全部罹难。
只剩一个女孩,因为一位年轻船员对女孩有好感,提前将她安置到了轮机室,才使她幸免。
船长决定把所有尸体分解,抛入大海喂鱼。
海雾愈发浓重,此时的渔船似乎变成了地狱。
极端情绪在密闭空间中相互传染,船员们互相吵闹、伤害,最终渔船沉向了深海。
这个看似有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其实改编自一则新闻,而沈成宝和奉俊昊将这则社会新闻中隐含的人性深意和隐喻色彩放大了。
这部电影逐渐演进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层面。
事件层面中,偷渡客与渔船船员的冲突,这是最浅显的表层;社会层面中,船员知道因为经济危机,自己的工作原本就朝不保夕,但为了当下的生存,却要帮着更廉价的劳工偷渡到自己的国家,进一步抢夺自己的饭碗,这种荒诞的局面,自己又无法掌控;进而引出了第三层心理层面的内容,突发局面激发了各自心理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性压抑,各种原本深埋的“心理暗物质”都破土而出,最终引发了血腥冲突。
这几个船员都是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这一点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
某种程度上说,那艘被困于海雾中的渔船就是当下社会的写照,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普通人,不知道会被怎样的契机点燃,变得让所有人都不认得。
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这种故事,可以拍得阴暗到底,让一船人彻底互相残杀殆尽,当然,如果真的那样,它或许就不会被选送到奥斯卡。
《海雾》还是保留了一条象征人性光芒和善良的线索。
最年轻的船员始终拼命保护着幸存下来的姑娘。
两人得以上岸。
但在极端环境下,给出过承诺的女孩,还是选择了离开。
几年后,幸存的船员在小饭馆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背影,似乎就是那个姑娘。
电影没有安排相见与确认,只有淡淡的凝视,他们有那样惨烈的经历,但如今仍然可以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泯然众人。
人性真的深不可测。
虽然为了朴有天写了好多剧评,但是这是第一次发在豆瓣上,谨以此文献给老朴的第一部电影,也纪念自己饭上他的四周年!
自古以来灯塔就用来在海上为来往船只指引方向和避开危险,因此有灯的地方就有光明就有希望。
还记得前几个月海雾刚刚上映,在韩国各个电视台宣传的时候,有很多镜头曝光出来,而那个船员们围着灯光取暖的镜头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灯光是暖的,3个人脸上的笑容是满足的也是暖的,虽然知道这部电影的结局是沉重的,但是在那个镜头里,我还是感受到了温馨和温暖。
在剧照中,所有船员的衣服都是灰暗系的,只有东植是一抹暖色,因此大家都说,东植代表了前进号上唯一没有泯灭的人性和善良。
其实我觉得东植也是前进号上的那盏灯。
做为老幺船员和船上唯一读过书的人,他得到了轮机长大叔的保护,和哥哥们的嫉妒。
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他的家庭,只是看到他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奶奶,为了让奶奶能享清福,他选择了做为船员出海。
在接收偷渡的朝鲜族同胞的时候,他向在大雨中畏惧不敢跳船的红梅伸出手,也在红梅落水后义无反顾的跳海去救红梅,随后还跟着轮机长照顾只能在甲板上过夜的人们……在意外还没发生前的种种行为都能看出他的善良和勇敢。
和甲板长对船长的无条件服从,轮机长的懦弱,昌旭几近花痴的癫狂以及景久的熏心欲望来说,他就像是船上的那盏灯,不刺眼,但是一直给人温暖和希望。
在后来颠覆性的各种变故中,接踵而来的各种危机和为了守护红梅,让他开始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发亮,当船长让大家一起肢解尸体的时候,他刚开始还是处在那种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恐惧中,眼神是慌乱而虚无的,但是一听到红梅被提起,可能会有危险的时候,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就变了,镇定和坚定的表情取代了之前的紧张,犹如那穿破海雾的灯光,他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越来越亮,成为了要带着红梅突破海雾包围的灯光。
东植的确是整部电影的一个亮色,尤其是从影片刚开始那个憨憨傻傻的老幺船员,到后来敢于和前进号上神一般存在的船长对抗,这个过程在紧张而短暂的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演绎出来,还是给观众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再来说说船长。
金叔的演技真是超赞!
对于船长来说,他的灯,只有前进号。
那个当年丽水海上的传奇人物,那艘次次满载而归的渔船,他们之间的羁绊又岂是其他船员所能理解……前进号是他的生命,他可以忍受妻子的不贞,却无法接受失去船只的痛苦。
为了守护前进号,他终于接了他之前不敢或者不屑于参与的人蛇生意。
在前进号上,他才是真正的霸主,镇压挑衅者,看起来很残酷,却是最快也是最安全的解决方法;在遇到检查的时候,懂得审时度势,最终化解危机;在意外发生后能迅速冷静的制定计划,把所有潜在的危险全部排除,甚至对于身边的船员也不例外……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守护好他的船。
其实想想,东植真是一直都在给船长添乱,出海好不容易遇到鱼,慌慌张张的他被缠进网中,大家手忙脚乱的解救都来不及,最终只得船长拿斧子砸开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管子的东西才救了他;后面跳海救红梅的时候,也逼得船长不得不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打开探照灯给他照明救人;甚至于后面东植为了红梅而和他的各种斗争,最终把前进号完全送上了毁灭的道路……所以东植之于船长绝对不是灯,而是海雾,足以覆灭他希望的海雾。
对于红梅这个角色,我真心只有两个字评价:祸水。
但是对于韩小姐,是越看越耐看了,最早得知女主人选的时候,不觉得好看,后来看了那么多场舞台问候,竟然也觉得红梅和东植还是很有夫妻相,越看越有味道。
看完电影,也完全认同了她的演技。
最后来说说朴有天。
我饭上他已经4周年了,时光不知不觉带着我们走了这一路,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欣慰的是我也不断追随着他keep moving forward。
真心的说,对于他,除了饭的正常花痴心态外,我更多的是对他的感谢,他的那种在逆境中不气馁,坚定前行的勇气;他的那种在每个荣耀的时刻,不骄不躁,向着下一个高峰攀登的坚持;他的那种云展云舒中笑谈人生的豁达与聪慧……无时无刻都在给我带来正能量,虽然他永远是我无法企及的那道光芒,却永远激励着我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这次的《海雾》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朴有天,或者说让我只看到了朱东植而忘记了他是朴有天,突破自身的形象,艰苦的拍摄环境,和众多的老戏骨飚戏,他的演技已经又上升了很大的一个层次,现在演员朴有天这个称呼,他已经当之无愧。
祝福《海雾》能在将来的众多奖项中所向披靡,穿透海雾,满载而归。
也期待能在今年年底看到演员有天的新剧上映!
思来想去,这观感应如何开头,就像影片该如何开场,才能留下观众。
《海雾》的开场,平淡无奇,从未在海边生活过的我,看到的是身为普通渔夫,做好本职工作,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的普通日子。
而这日子中,也会充斥着偶发的惊心动魄,殊不知就会丢掉性命。
前进号上亲如一家的船员们啊,日子是要过的,不过,人更重要。
可是,IMF时代的到来,即使最勤恳靠双手劳作过日子的船员们也显得举步维艰了。
船长面对一直听命于自己的手下,面对偷情的妻子,他选择了他的爱船,只要他竭尽全力就永远不会辜负自己的渔船。
孩子们还要吃饭,船长铤而走险,渔船变成偷渡船。
别人能做,我怎么就不可以?
另外那些船员们呢?
似乎介绍得并不多,只能通过细枝末节去了解。
老幺东植与奶奶相依为命,年龄最大的轮机长逃避债务常年躲在船中,对船长唯命是从的甲板长也有心爱的家人,船员昌武把女人视为生命,船员建国唯利是图。
出海打渔都不顺利,何止偷渡这初次尝试的事呢?
惊心动魄的偷渡开始,即使暴风雨如何猛烈,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东植遇到了令他心动的女子红梅,一直被看做孩子一样的他终于在红梅面前展现了成年英勇男性的一面,虽然冒着极大风险,但红梅的一句“谢谢”,足矣让他开心到九霄云外了。
然后就是无以复加地对她好,感觉怎么做都差那么一点,应该这样做就更好了。
可是,这样,就真的好吗?
偷渡客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抱怨渔船的环境没有大船好,女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想办法给自己谋利,几乎每一个人怀着提高生活质量的梦想踏上奔赴异乡的征途。
这样的征途,却是一去不复返。
船长见到女人上了船,就像踩了狗屎一样现出倒霉相。
但为了任务能够完成,他咬牙忍住。
一切看似尽在掌握,可有着狗鼻子一样的海警嗅出了端倪,却被像恶狼一样的船长吓跑。
临走时还不忘放言:“要起海雾了!
”(不知为何人人翻译版本没有译出来,难道不会韩语的我感觉错了?
)大家能平安回家吗?
偷渡客的意外死亡,浓重的海雾弥漫,死亡的恐惧笼罩在每一个船员的心头。
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船长的一声令下,可他却发出了砍烂尸体,扔进大海的指令。
他为了保全前进号,不惜让船员再杀一次偷渡客。
砍的砍,偷的偷,也有突然良心发现瞬间的精神崩溃。
混乱只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神经错乱的轮机长就这样被狠心的船长所杀。
难道就像船长想得那么简单,秘密不会再被泄露,真的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吗?
海雾里依稀尚存一丝阳光的就是那一抹爱情,面对屠戮,给人生存力量的同样也是那一抹爱情。
可当这份力量反作用于他人身上时,却变成了伤害。
东植为了保护红梅,无意杀了甲板长,伤害了曾惺惺相惜的船员,更抛弃了待他亲如家人的船长。
东植爱得炙热,却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船长爱船心切,却不曾想维护秩序所付出的代价;甲板长任由船长发号施令不做阻拦;昌武见到女人就拦不住;建国见钱眼开。
而红梅,她倚靠着东植在疯狂的前进号中活了下来,我相信她是爱他的,她给他带来的伤害已足够大,已不允许她再自私下去,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东植能够理解吗?
只要我们与他人有交集,因为趋利避害,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自私。
隐藏最深的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施予他人的“无私”,这恐怕只有等身边的那个人离开,才有可能意识到之前的行为害人又害己。
可这种无畏却又令人动容。
东植抚摸着红梅的脸,一句:“我们一起回家!
”船长独自扛起倒下的船杆,妄图拯救下沉的渔船。
昌武用口水擦掉女人脸上的血迹,保护她的遗荣。
甲板长听命船长,却没有把红梅扔进大海。
最后导演又加了一段,让开放式的结局延续了些许走向。
大家揣测的同时,我更关注的,是曾经清纯的东植,其人生是否被上了重要的一课?
他仍会继续之前大无畏的奉献还是会有所克制?
还是会变得跟其它船员一样?
这是个悲剧,人生何尝不是悲剧呢?
人要生存,可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人的本性显露无疑。
人们自相残杀,问题归咎于社会,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 …我们愈发地想挖掘悲剧的始作俑者,妄图避免重蹈覆辙。
但即使刨地三尺,到头来还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电影是展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必太纠结。
作为沈导的处女作,花费两年半的时间揣摩剧本,精心挑选的演员在他的细心调教下也没有令观众失望。
不论从任何方面都看得出是一部用心之作。
特别喜欢其中的细节化处理,但因为日常生活段落没有想象得多,导致戏剧冲突中人物性格的突变,使人感觉不适应。
不知电影节上的130分钟版本能否弥补不足,期望有幸能够看到。
最后作为金叔粉的我,首先对金叔再次接拍19禁表示不满(其实他接拍时也不知道电影最后的评级,影片两次送审,目的也想降级),但对他支持好剧本带领好演员表示真心的赞赏。
因为手执斧头让人不禁想起老绵确实如此,可大家更多应该看到的是那个日薄西山却仍在拼命挣扎的姜哲洙船长,令人无限惋惜,又心疼的角色。
ps:翻翻追这部电影的微博记录,竟然多达67页,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
虽然电影有其自身的遗憾,但如果你也关注了电影,会被所有的主创人员所感动。
他们是那么的独特,又那么的富有生机,影片的幕后充满了乐趣与感动。
同时我也结交了更多同样喜爱影视的好朋友,我们互通有无,乐在其中。
感谢有你们!
1、红梅是东植的一切,为了她,东植甚至可以抱着去死的决心,而东植在红梅的心里也许只是一个过客。
二人在机械舱的激情,来的也有点莫名奇妙,在目睹那么多死人后,竟然还有闲情雅致!
2、船是船长的一切,可以没有女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朋友,但是要与船共“生死”。
只不过这样的狠人,在看见媳妇的奸情,竟然视若无睹,只能说女人在他心中一点位置都没有!
3、性是昌旭的一切,哪怕在生死关头,也不会忘记这件事!
电影逐渐演进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层面。
事件层面中,偷渡客与渔船船员的冲突,这是最浅显的表层;社会层面中,船员知道因为经济危机,自己的工作原本就朝不保夕,但为了当下的生存,却要帮着更廉价的劳工偷渡到自己的国家,进一步抢夺自己的饭碗,这种荒诞的局面,自己又无法掌控;进而引出了第三层心理层面的内容,突发局面激发了各自心理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性压抑,各种原本深埋的“心理暗物质”都破土而出,最终引发了血腥冲突。
这几个船员都是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这一点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
某种程度上说,那艘被困于海雾中的渔船就是当下社会的写照,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普通人,不知道会被怎样的契机点燃,变得让所有人都不认得。
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这种故事,可以拍得阴暗到底,让一船人彻底互相残杀殆尽,当然,如果真的那样,它或许就不会被选送到奥斯卡。
《海雾》还是保留了一条象征人性光芒和善良的线索。
最年轻的船员始终拼命保护着幸存下来的姑娘。
两人得以上岸。
但在极端环境下,给出过承诺的女孩,还是选择了离开。
几年后,幸存的船员在小饭馆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背影,似乎就是那个姑娘。
电影没有安排相见与确认,只有淡淡的凝视,他们有那样惨烈的经历,但如今仍然可以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泯然众人。
人性真的深不可测。
满载着梦想出航的六名船员,都是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被某种契机点燃,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相互残杀,最终致使渔船沉向了深海。
故事看似骇人听闻,却根据真事改编,我们身边也发生过更为不可思议的“鲁荣渔2682”号案。
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变坏人?
“路法西效应”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在某种的情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的作用下,就会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路西法Lucifer,就是撒旦的另一个名字)。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人性的复杂,船员们即使善良,但内心也各自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压抑。
当在封闭的船上待久了,一个燃点爆发时,人性阴暗面便会破土而出,最终走向邪恶。
故事的经典模型之一,便是封闭环境中对人性的拷问。
这一点值得深思,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置身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是不是也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抉择?
《海雾》密闭空间下的人性拷问 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 以为别人即使不像自己一样对世界安之若素 也不会离经叛道到哪里去 并在庸常的时日里养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平平常常是人生的常态。
善 平平无奇 恶 也大半属于所谓“平庸的恶”。
这种观点固然不算错 但需要一点小小的修正——摘自对鲁荣渔2682号事件的一篇报道。
有人说 若把天朝的真实事件拍成电影 绝逼一部部都是最佳编剧 最佳故事 然并卵 广电大大们一个个都高风亮节 纯白如莲 莫说要把鲁荣渔2682这桩大案搬上荧屏 就是把早年小月月事件改进电影 也仅仅是寥寥几笔 大事化了 看《神探亨特张》 就可窥见一斑 尽管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说到底 不够深刻不够激烈 影响不了观众 何况观众也不爱看 扯远了 中国电影界的诟病由来已久 不想提了《海雾》被称为韩国版的鲁荣渔事件 电影豆瓣评分不高 朴有天主演 有感情线 事实上 这种极度孤寒的环境里扯出一条感情线倒显得多余 当然 有金允石大叔坐镇 片子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空旷无人的大海上 一艘捕鱼船缓缓行驶 苦闷的生活逼着他们接收一批偷渡客回韩国 很不幸 回去途中 几十个偷渡客由于冷冻机故障意外被毒气闷死 金大叔带领着大幅 水手 把这些人分尸喂鱼 这是无奈之举 前面全凭运气 后面倒撕扯出人性来 海雾越发浓厚 渔船也变成了修罗场 极端情绪在密闭空间里相互传染 船员互相吵闹 伤害 杀戮 最终 船长与船员祭祀般 与船一同沉入大海 与我国发生的鲁荣渔2682事件有相似之处 相同的是环境与杀戮 不同的是最终鲁荣渔2682带着11名罪犯回到了陆地 船上满载着血腥与暴力 我们很难猜测在出海的8个月里每个人的心性变化 唯一可以考证的是 出海的33人回来只余11人 22人被残忍杀害 在一片看似自由的海域里 出现了独裁者 臣服者 施暴者 被虐者 也许当你看到第一次施暴的船员用刺刀把另一个违逆者捅死之后 把鲜血涂到自己脸上 高声大喊 我终于杀人啦 会感到震惊不真实 但是没错 这就是人性 极致环境下的扭曲人性 最原始的兽性 这不是电影 只是当你在家玩游戏写作业睡大觉的时候 在一片海域发生的一件隐秘事件而已其实 我一直在深思 在密闭空间下 亦或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 人的心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人性的张力到底能被拉扯到何种程度 顶在哪 底在哪 前人有过研究 无非还是 本能与环境之争 是人性本恶 还是环境所逼 若是环境所逼 为何一样的环境 又会培养出截然不同的性格 又回到心理学命题上去了 无药可解 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正常的世界里 人心纯良 鸟语花香 生活充满爱 处处是希望 这样很好 所以我们不了解边缘群体 不理解中东热战 不晓得在他们的环境里 在窥不见阳光的黑暗里 是否在滋生极致的爱极致的狠极致的欲望极致的绝望 只是深处其中的人们 突破不了黑暗的时候 别忘了 试着接触一点点清风 思考一下 为什么活着 之前读弗洛姆的《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书中谈到 人类的一切热情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 要想使他产生变化 就必须让他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让他能够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 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 这是唯一的道路 否则 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 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对哦 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而不是固步自封 深入地剖析过人类的破坏性 才会明白唯有生命和爱才能战胜对死亡的迷恋 如同罗曼罗兰所说 看清这个世界 然后爱它
《海雾》有着《黄海》一样的时代背景,且有着后者相似的人性对立。
但《海雾》却不如《黄海》一样有着稳态的故事线及人物表演的强大张力,这与《海雾》整体略小的故事格局有着很大的关系。
韩国电影的强大在于稳健掌控好故事整体调度的同时巧妙的揭示人性点。
《海雾》只做的略有成色,却难当典范。
一张金融危机的大网成为了故事的背景。
影片开头是闲暇的渔夫在破旧的甲板上日常作息,错位的出海季节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几位渔夫凄惨落魄,好不容易发现鱼,正准备撒下那卷鲜红色的渔网,却因为新手渔夫的失误导致网破鱼跑,应景了故事窘迫的大背景。
整条故事主线基本都发生在这条破旧的“前进号”上。
这条旧船,从片头落日余晖下荡漾着到片尾海雾中沉入大海,最终没能带领落魄的人群冲出海雾。
而人性的发展线几乎紧扣在故事的主线上,没丝毫跑偏,这是《海雾》最为成功的一点。
金允石扮演的船长有着失败的家庭背景,“前进号”是其全部的精神支柱,但惨淡的收成让其徘徊在失去“前进号”的边缘。
为了带领大家保住“前进号”,最终铤而走险选择了一条如身在雾中的迷途。
当船出海时的那一次挥手后,故事环境将转为狭窄的船体,虽有大海的巨大外框,却有一条看不到边的隔离线。
海雾出现,人性从最初平凡的善为慢慢变质成麻木的恶行。
阴暗、贪念、麻木、残忍,种种的人性毒气都随着浓雾散发开来,每个船夫都代表着不同的人性元素。
《海雾》又让人再次见到撩起大斧头的金允石,依旧是毫无表情的麻木不仁,剁人肉像垛猪肉。
从船长的一声令下,引出几名下手的无知、贪婪、不满。
一段一见钟情的火花迸发导致人性的对立得到升华,人性的主线从之前的一路被切成了两路的时候,结局在一瞬间有了答案——那一束微弱的人性光芒吹散了笼罩在这个压抑阴暗世界上空的海雾,吹响了为爱前进的号角,最终驳岸。
而身为另外一条迷途上的无知客都随船沉入大海。
故事主线的节奏把握的恰好,急缓有度。
后半段高潮戏有些许漏洞。
全片人物过于渲染人性色彩,内心戏却显得很单调,金允石一角便有失很多人物本身的特点。
男女主角上情感戏显得牵强,且人物入戏不足。
相比于《黄海》一黑到底的人性触点,《海雾》则更守规矩的加入了一条善良的分支,却也失色了不少,整片制作手法是前者的套路且中规中矩。
在《海雾》中,没有一个最为原始的黑暗点,黑暗的是那张由时代背景编织成的大网,底层的群体就像被网住的鱼,断了方向,断了希望,垂死挣扎也逃不出网住的命运。
而人性的残酷不见边际,当冲破海雾,那一丝微弱的人性光芒流向真实却也残酷的世界,是永不磨灭的番号,也是一种心灵的希望。
文/牧嘎
惠特曼曾经称亚伯拉罕·林肯为“船长,我的船长”。
这个历史意味深远的譬喻,贯穿了从希腊到近代的历史。
作为历史意象的船长牺牲了,同为历史意象的航船却并未停止。
但《海雾》提供了世俗化的反例。
为97韩国金融危机困扰的船长,驾驶一搜千疮百孔的拖网渔船启航,航行任务转为接应偷渡客。
当鱼舱变为客舱,偷渡之人就变作了俎上之鱼。
甚至他们的遇害方式,也仿照了鱼的命运。
船长的黑化是整个神话的有意倒置。
这位“船上的撒旦”消灭了他攫取的猎物,也加速了船员团队的土崩。
在沉船的结局到来之前,船长尽了最大努力拯救渔船。
但这个困兽犹斗的船长不是作为船员的组织者来作这件事情,必输无疑。
吞噬和掩盖一切的海雾,就像席卷90年代末席卷韩国的金融风暴那样,消除了包括人性在内的一切标准。
韩国电影在关注人文道德上一直都比较出色。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船长一步一步的人性沦丧,轨迹清晰可见。
而船员这一职业对于男人对于性压抑的成分也表现得原始而粗暴,所以单纯感情经验空白的男主角在遇到一个女孩之后肯为其牺牲自己的力量也是顺理成章不觉突兀的。
尤其在看完后刚好看到电视上报道一个类似的新闻,震撼的内心便显得更加剧烈。
我感觉这应该是个挺好写的题材啊,怎么只剩下外部矛盾了。武戏设计也非常少,很暗基本看不清。船员的关系应该是最容易铺内部矛盾的,但是没有写。虽然偷渡客是主题,但也算整个船的外部矛盾,不好讲的。
好差,好刻意。为了矛盾冲突而矛盾冲突。这种东西没有意义。
孤独绝境的船上,本来可能是想好好刻画人性黑暗,然而所有船员似乎都是一秒钟变人渣,不要和我说朴有天帅哭演技大涨,我啥也没感受到。
真实故事改编,接下来好像也有导演要拍中国那个故事了,不知道会被拍成什么样。
触目惊心的事情却欠奉深度,犯罪加暴力且颇为用力,很表象一贯的类型片而已。
这电影太SB了
这些人下半身就这点肉么
金允石的气场太强了,朴有天的气质又撑不起主角担当,反倒成了配角似的。如果以金老板为主角线,估计就不会让故事这么拧巴了。
和日前大火的特刊《太平洋大逃杀》一模一样,精彩。
有点假
金允石太狠了
展开有问题。戏不该压在朴有天和女性角色上,从金允石身上走会好很多,可惜了这个好故事。(看到船长做出分尸喂鱼的决定时,想起《幻夜》里水原雅在浴室里分尸,文字生出的恶寒比镜头还可怕,分过尸的人便不再是人了吧,哪来人性可言。)
明明杀红了眼反人类,最后却觉得船长情有可原,这是什么人性难题。
吃苦耐劳的阿加西葬身大海,白白嫩嫩的欧巴白捡一女儿,老天爷都偏帮好看的人。想看中国类似事件改编的那部《海祭》,真正的海上大逃杀
男♂的都要疯!
半部好片,优缺点都很明显,船长砸死发疯的大叔后,电影就走向了失控,一直到结尾的互相砍杀,实在遗憾。3.5分
除了小朴都死了。結尾狗血,你們讓那些不孕不育患者情何以堪⋯⋯
电影看的还是很沉重的。故事想要表达的还是很清楚,不同人不同立场不同做法吧。就是所有的核心矛盾最后聚焦在要来一发这个事情上,显得有些太性刺激了。除了两个年纪稍大一些的,船员们看到女的就命都不要了,尤其是男主。。。。这是有多饥渴。。。
及格了
亲欧巴个屁啊!真惨!快比上黄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