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久没看过港片了,还有主创连线。
前面真的爆笑,子华神跟喵喵讲普通话真是太好笑了,粤语版太多梗。
这种有烟火气的故事也是港味十足,家里搞得像西洋菜街(也是我以前常去的地方);勾义嫂不是勾二嫂我也第一次知道(这里字幕都不懂翻了干脆改词);而且教科书般的多次使用了重复这一搞笑手法。
饭桌戏戏剧张力真的很强。
后面也哭了很多次。
作为大哥的地位也好,卖屋的矛盾也好,很多东西只有跟自己的生活很相近,才会更容易受触动。
甚至会带来一些焦虑。
“打开门,走出去,走远点”和“家人在哪,家就在哪”,其实有点速食,可以说并没有把亲情讲好。
但还是有能狠狠共情的地方。
猪猪的女性觉醒还是有惊喜,外面有更精彩的世界。
顺便被安利到了色盲眼镜,可以搞一个。
连线了导演和三位主创。
这次我又是抢第一个提问。
导演说我的问题居然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他还没有好好想过😂其实我就是觉得它结束得有点随便,强行把家庭关系修复,then?
提问又送了海报✅
趁着内地粤语版重映二刷,一刷是看的国语,真的好不一样,角色饭局上的对戏真的只有原版才能看出导演对剧情的设计和各种梗老大哥找黄子华演很符合我的想象,他确实是把控住了这个角色的戏份和观感,在老气的情况下演出了家人之间该有的亲密感。
“饭戏攻心”看点确实在饭局上,开篇的第一场戏能看出导演的功力,先把六个人物的关系展现给观众,然后在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下拍喜剧看得出这是在对经典港式喜剧的致敬,黄子华作为大哥一直在对过去念念不忘,不论是对女友还是对叉烧店,但在最后醒悟自己该放手走出去。
妈妈就像香港一样,港式喜剧应该走出去,导演在片中塞了很多梗,就是“走出去”好笑确实好笑,导演极力还原港式喜剧的人情味,并且不失笑料,真的很少见了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明日战记》与《饭戏攻心》(内地译名《还是觉得你最好》),先后在港突破7000万票房,「攻」下当地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票房冠亚军宝座的「战」绩。
《明日战记》媒体口中的「惊天数字」,仍在傲然爬升,最终能把久无动静的记录抬升到什么地步,已经成为电影行难得的兴奋点。
数字惊天,惊在哪里?
这么说吧,自从独苗《寒战2》(2016)在2018年跌出香港票房总排行榜TOP20过后,六年内再无港片能够近身。
而今这两部新片,完全有机会依次挤下《小黄人大眼萌》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重夺荣光,甚至更有作为。
《寒战2》还是要看到,虽说《少林足球》(2001)、《功夫》(2004)当年的6000万更为金贵,但是《饭戏攻心》作为第一部破7000万的喜剧,依然相当了不起。
巧的是,《明日战记》的监制和主演古天乐,给这部电影提供了投资,并且客串了彩蛋。
当下有趣的提法就是,「古仔VS古仔」,两部古天乐齐头并进。
与此同时,《阖家辣》和《阿妈有咗第二个》(内地译名《巨星养成记》)这些与本土生活紧密关联的电影,也都闯过了3000万大关。
《阿妈有咗第二个》同年能有两部港片突破5000万,四部突破3000万,是回归后的首次。
若要追溯到上次,差不多得倒推三十年,回到主要由成龙与周星驰制霸的时候。
1992年,港片票房收入统共超过12亿,标志着此后港片在份额、票房等数据上开始走下坡路,直到2007年后才开始有所回升。
港片与好莱坞大片在影响力上对调,加之影院数量减少,电影人才流失,盗版与网络观影形成规模,在疫情前已经全面绞杀港片,更何况这几年影院频繁关停,黄金档期一再错过,相关救助杯水车薪,在电影拍摄乃至上映数量都在下滑的当下,《明日战记》《饭戏攻心》等片的闪耀,意义格外重大。
《饭戏攻心》实现触底反弹这一票房传奇的两部电影,一是动作片,二是喜剧片。
恰好,这两种是最受欢迎的港片类型。
动作片,向来是港片极其突出的名片。
从五六十年代到上世纪末,武侠、李小龙、成龙先后成为最耀眼的标签,不时占据票房榜首,不足为奇,而能走向国际舞台,也倚赖跟香港或华人直接挂钩的特色。
回归之后又有变化。
《风云雄霸天下》在1998年登顶,不只是本土漫画得到电影界垂青——毕竟后来也就由日漫改编的《头文字D》能够冲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作为首部运用电脑特效制作的功夫片,成为港片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下的里程碑。
《风云雄霸天下》再往后,包括周星驰在内,从《少林足球》开始走向对特效的痴迷,《长江7号》到《西游伏妖篇》,愈发「眼花缭乱」。
不过,对视效依赖程度很高的电影,譬如《千机变》《童梦奇缘》,也就是在世纪初,趁着新鲜劲冲得上榜单前二,等到《美人鱼》成为2016年亚军,才让人察觉,原来这十几年,香港观众早就不那么大惊小怪了。
《美人鱼》直至投资超过4.5亿港币、耗时差不多八年的《明日战记》出现。
电影号称「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科幻巨著」,保留了1700多个特效镜头,古天乐希望以此证明香港特效能够达到国际水准。
虽说为了回本,电影删掉不少文戏,转向更紧凑的特效、动作展示与更合家欢的结局,但是实现香港动作片与硬核科幻的真正结合,意义可谓非凡。
《明日战记》在此之间,这些年动作片冲榜的实力,更在于剧情,以及阵容排面。
接替身手与口碑逐步下滑的成龙,在动作片领域称王的,有连续两年夺冠的李连杰,《霍元甲》《投名状》转战古装片,尤其是古装大片,契合当时的合拍风潮。
《投名状》再之后,由《叶问》开启甄子丹的天下,系列四部,摘下两金一银一铜,势头极猛,一如他在其他动作片里更为突出的武打风格,而这凌厉狠劲,有别于前辈的招式。
《叶问》去年位居年度第三的《怒火·重案》,是他跟曾被寄望成为打星的谢霆锋联手。
距离同是陈木胜执导的《男儿本色》已经过去十五年,另有抱负的谢霆锋显然没有确切填充青壮行伍,不知下个兼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动作演员出现,还要多久。
《怒火·重案》那在纯正动作片完全式微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这一片种具有强大的吸纳力。
刚才提及的武侠、喜剧、体育、科幻,它可以融合,至于警匪、犯罪、悬疑等等,它也可以杂糅,整体堪称各领风骚,相互补位。
不过这里反而要特别提及2002年的票房冠军《无间道》,虽然它并非主打动作,但给动作片乃至港片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无间道》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让「卧底」极大地去除「间谍」的负面灰色,跃升为隐忍但能大放异彩的个体。
信仰与情义的冲突,个人身份与大局意识的矛盾,永无全赢结局的悲剧命运,在电影扎实而悲壮的书写里,制造了无与伦比且荡气回肠的冲击。
自此,香港影视愈发突出这一身份的光与暗,卧底渐渐成为故事当中承担情节反转、情绪逆变的关键角色。
《无间道》系列接连两年称霸,日后《寒战》《扫毒》《拆弹专家》系列与《廉政风云》等等杀入票房排行前列的电影,都有卧底影子。
《拆弹专家2》更不用说许多动作片在试图遮掩苍白文戏的时候,愈发依赖卧底来打破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而这些电影里,演员阵容往往都是高配置,特别是影帝之间的飚戏,成为另一种心照不宣的标配。
一旦匮缺,难免在难出新意的动作片领域失利,至少,不易在口碑上占据优势。
《扫毒》相对而言,喜剧片轻简一些,对剧本、表演以外的需索没有那么强烈,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动作片争夺冠军的头号对手。
不是说阵容不被器重,毕竟群星贺岁在漫长时日里成为某种必杀技,五十年前的《七十二家房客》,就已经是年度票房冠军。
《家有喜事2009》《72家租客》《我爱HK 开心万岁》等电影,依然能够收割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彩头。
《我爱HK 开心万岁》随后星光渐弱,表现渐逊。
哪怕口碑欠佳的《澳门风云》系列,也已是算法电影里阵容鼎盛的作品了。
但喜剧的招牌,也还是会有人在扛。
曾经,许氏兄弟、洪金宝等等都有过辉煌。
而成龙与周星驰跨过1997年后,那两种截然不同的喜剧模式仍有交叉称王的机会,尤其后者。
但无厘头融入更大规模的资源调配,变成顾及国语文化的合拍片,就不是那么容易在港得到最强共鸣了,像是最新那部口碑不行的《新喜剧之王》,勉强走到第四位,远没有1999年冠军《喜剧之王》叫好叫座的势头。
《喜剧之王》除了两位老将,「票房天后」郑秀文在世纪初的崛起,增添了「女性」「都市」「浪漫」「神经质」等迥然有别的喜剧标签,更有香港当下珍稀的气质与派头。
那些年,她的喜剧常在票房榜前十盘踞。
《孤男寡女》是冠军,《瘦身男女》《嫁个有钱人》《我左眼见到鬼》等片则紧随其后。
她与杜琪峰,还有香港本土第一个累计票房超过20亿的劳模演员刘德华,形成了铁三角,见证了市场考量与个人表达的平衡,也为最佳拍档标记了相当固定的期待值。
《孤男寡女》时间再往后,又有几个名字要被记住。
在喜剧里尤其吃得开的吴君如,在强手如林的2002年推出口碑超绝的《金鸡》,十二年后,续作《金鸡SSS》从年度第六跃升第一,扬眉吐气。
《金鸡》香港喜剧不乏市井乃至低俗的笑料,是以更为百无禁忌地接地气。
比《金鸡》系列沉降的,有彭浩翔。
他在2012年,凭借黄暴但爆笑的《低俗喜剧》,杀到年度第二,而诚挚得需要分级的《春娇与志明》则是第三,日后续集《春娇救志明》,终成王者。
《春娇救志明》后者这类更有推广潜质的当代(性)喜剧,可以衔接上今年的《饭戏攻心》,机智,风趣,时新,且不过分夸张。
这也让近年新领风骚的黄子华,终于在《栋笃特工》《乜代宗师》这两部近五年的夺冠烂片后,得到他在栋笃笑领域「金盆4808;口」后应得的名分。
《乜代宗师》当动作片与喜剧片频繁更换雄踞港片票房榜单的掌门,我们不能忽视偶尔的变数。
去年很不寻常地,让《梅艳芳》《妈妈的神奇小子》两部传记片同时登顶。
前者主角与演员的巨星效应毋庸赘言,后者让人见证吴君如继《岁月神偷》那类颇有深度与发挥的非喜剧角色后,得到了大回馈。
而同样减少喜剧产出的郑秀文,暂时没有这运气。
《妈妈的神奇小子》此外,若说前年亚军《幻爱》算是大雅的爱情文艺片罕见突围,那2011年冠军《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则是大俗的情色片更罕见的突围。
特别有意思的对比,是1999年的《玉蒲团之极乐宝鉴》,因为只有4880元票房,登上史上最低的榜单,虽说嗜好投机的导演叶天行,本就是榜中常客。
从这些年的争霸起伏来看,日后港片显然仍会在动作与喜剧领域上继续高歌,而我们很乐意看到尝试硬核科幻的《明日战记》、精雕喜剧表达的《饭戏攻心》得到应有的嘉奖,成为香港电影人咬紧牙关抵御「港片已死」的强大说服力。
《饭戏攻心》我们也很乐意看到港片仍有变化,仍有活力,仍有斗志,在将来,哪怕没有报复性消费,依然可以把翻身仗打得自在,打得漂亮。
首先想吐槽大陆这个片名,浓浓的劣质爱情网剧风,让人一点想看的欲望都没有。
明明港名很有意思啊,直接拿过来用都可以,或者直接翻译成普通话,都比现在这个好一万倍。
故事很有意思,基本都发生在饭桌上,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感情,渐渐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编剧和导演在人物塑造方面是很成功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内心的挣扎和懦弱,当然更多的是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大哥和二哥以及二嫂之间的感情纠葛,很有看头,导演对尺度也把握得比较好,没有挑战大部分观众的三观底线。
最过激的情节是monica脑中的小剧场,现实中两人虽然有接吻,但过后那种索然无味又恋恋不舍更加让人玩味。
三位女性也是性格迥然。
monica是典型的职场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有追求,坚持自己对老物件的热情。
猪猪很平凡,但做饭好吃,对厨房里的一切精确掌控,在猫猫的鼓励下也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并对自身和感情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猫猫真的是非常可爱,各种意义的可爱,她有丰富的感情史,却还是纯真的追寻自己年少的梦想。
看起来小公主一样,确是最会为对方着想,嘻嘻哈哈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柔细腻的心。
大哥不动心真的天地难容。
演技方面,这样的剧本对于子华来说没有什么挑战,也出不了太多的彩。
邓丽欣刚出场的那几场戏真的太差了,夸张、假、做作。
还好后面几场戏补救了回来,特别是两人解除误会那里,各种情绪很到位。
饭桌大战这场也不错。
很喜欢猪猪那种不动声色的吐槽和偶尔毒舌,王菀之表演得毫无痕迹,哈哈。
还有,剧中的妆造很成功,特别是猫猫和邓丽欣,很美,很适合她们。
整部戏看下来不会觉得无聊,但也没有特别精彩,但还是值得一看。
香港电影的很多固有痕迹,在这部电影里都可以看到。
/𝒮𝓮𝓅./ 𝓽𝓪𝓴𝓮 𝓪 𝓶𝓸𝓿𝓲𝓮 ◡̈♥︎ྀ🎬观《还是觉得你最好》评分:⭐️⭐️⭐️电影表达的“你”的“好”,是指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我以为是他们经历一些事以后发现自己对象有多好呢…剧情有点狗血,这都什么年代了,老戏码又翻出来炒了炒?
大哥分手三年后,二哥接盘带回家,这个女人跟这一家子真有缘…然后大哥又有点放不下了,找了个送上门的小有名气女主播喵喵当自己对象不说,又跟前任拉扯不清,甚至还有进一步独处暧昧和kiss的行为…这什么玩意儿啊?
喵喵也是真的要多nc就多nc,上来就是前男友巴拉巴拉的,真行,谈了18个,⑥!
说话有情商但不多,后面U盘事件也很离谱,你导入之前不看看U盘里面有啥吗?
拿来就用?
还是从别人桌上拿的…这个大哥还保留着跟前任xxoo的视频也是挺恶心的,以至于后面流出来,导致了矛盾的激化。
该说不说,人家大哥二哥打架,这个女人又莫名其妙趁此砸了别人的球桌,这操作真的不理解。
故事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个家中,甚至一餐饭都占了很长时间,走向平淡,看着没什么意思,甚至想睡觉…
《饭戏攻心》目前已发行港版蓝光内地版时长:01:56:12.160 (h:m:s.ms)港版蓝光时长:02:02:58.250 (h:m:s.ms) (结尾附带从未曝光片段)
港版蓝光对比港版蓝光 内地版删改说明—— 片名《饭戏攻心》→《还是觉得你最好》(取自片中张学友的同名插曲)—— 台词1.修改 double may(大波m)→九头身「同时也修改了对这两个名词解释的台词:闰五月(两个五月)→九个头的人参」2.删减(剪头发时喵喵对大哥说的)一句台词:你基嘅(你是G)?
3.修改 勾义嫂→勾大s(粤语“义”与“二”发音相同,估计怕内地观众不懂)—— 内容删改 红色USB(为爱鼓掌)自P内容—— 附加片段1.开年饭小剧场(古天乐、王丹妮、余香凝等客串)2.从未曝光片段“狠爱狠爱”详细区别1.片名港版:《饭戏攻心》
内地版:《还是觉得你最好》
2.台词修改 double may(大波m)→九头身
修改 熊大→大长腿
修改了 对这两个名词解释的台词:闰五月(两个五月)→九个头的人参
删减(剪头发时喵喵对大哥说的)一句台词:你基嘅(你是G)?
修改 勾义嫂→勾大S(粤语“义”与“二”发音相同,估计怕内地观众不懂)
内地版将这段台词完全修改
大哥解释「义」嫂
在餐桌上这段同样
3.内容删改红色USB(为爱鼓掌)自p内容修改了出现视频内容的画面
港版
内地版||
港版
内地版||
港版
内地版删掉了大哥去拔掉USB的镜头
附加片段1.“开年饭”小剧场(古天乐、王丹妮、余香凝等客串)
开年饭大家吃开年饭
二哥及他朋友们舞狮
余香凝大哥叫二嫂招呼朋友王丹妮
王丹妮
三弟吐槽她唱歌难听
她说经常唱梅艳芳,并且唱得很好
喵喵继续在 “😙一个”
大家恭贺新春
古天乐客串,成为猪猪未婚夫
三弟痛哭,哈哈
2.从未曝光片段“狠爱狠爱”
狠爱狠爱二哥二嫂公司片段
二哥说可以令不喜欢的同事“消失”,二嫂说不太好
电竞比赛片段喵喵打气
颁奖画面
一家人看电影片段
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这么纯正的港式喜剧新片了,不带颜色的。
看完立马想再看一遍。
以前让我有过这种感觉、能立刻想起来的就是《家有喜事》和《阿虎》了,真好!
第一次让我觉得网红看起来没有那么的不适,还是喵喵塑造的好吧。
除了嗲,还扮演了智慧和理性的一面。
喵喵和老大都是动了情了,要是最后就用那么一个路边背影让他俩就这么断了,我还想着得扣一星了。
上次看邓丽欣的电影还是初中时的《龙威》吧,没觉得时间让她有所差,反而觉得更有魅力了,是不是和林忆莲一样,岁月反而让她们更能美了:-) 张继聪开始觉得是boys的一员,因为是那时候的熟脸,学友的歌《还是觉得你最好》在片中也是他翻唱的,竟然直接用作电影大陆版片名了。
而一搜才知道,她老婆谢安琪原来那么有名,可不比现在的邓紫棋差啊,看来就只是在大陆没火而已。
哎,又不得不说是真的是存在"茧房”啊。
让我更惊喜的是王菀之,看起来三个女主里最平平无奇的她竟是唱作歌手啊,学友的《我真的受伤了》原来是她创作的,OST也有她唱作的一首歌,不得了!
现在再说说最大的收获喵喵林明祯吧,以前真的不知道她,原来是马来人,真是把一个有货有料的网红演活了,可能是我对网红的理解有偏差,要是网红能有她这水平,在哪都是人才啊!
昨晚刚回顾了《金玉满堂》,她讲出的那一口粤语真是和赵文卓当年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哈。
不得不感叹,香港文艺圈一直还是有很多人才的,黄子华都60多了,而其他的演员有的也才30左右。
之所以说港片没落了可能只是相对于当年的癫狂,以及后面大陆市场打开、资本涌入后的一段时间一下有些不知所措了。
看看现在陈可辛的回归,大陆影视这几年的凋敝,以及《饭》等作品的屡破票房纪录,可能就应了那句话,香港电影的出路可能不是要更去本土化,而是更应该本土化!
香港毕竟有积累、有底蕴,有关怀,想当年我们只能看盗版港片的时候,生活的各方面跟香港的difference得有多大,不也都欣赏得了港片、觉得好得很而奉为经典时代吗?
加油!
有杜琪峰们的坚守,其他人在历尽彷徨后,都只要坚持,相信你们会更好!
下班后的晚场电影,竟然是 literally 包场(五排五号的C位,六排六号原有一男子中途退场,只我与一包山药脆片竟始终)。
传说中最近是六大行星都在逆行,水星更是逆得发指。
这片子的设定正是一种六星逆行,人均一逆,且又交错影响。
宣传里有说似粤语版《爱情神话》,其实全不是那么回事。
倒有几分承接罗启瑞、张婉婷伉俪那种亲情打底、怀旧元素镶边的《岁月神偷》一路,所以六星逆行,最后还在亲情伦理的太阳系里各自归位,父母是不在场的恒星(看到有人把六人角色与不在场之父母又各有索隐,大概不错,但不探究似也无妨)。
但镶边的元素还是可可爱爱,譬如“英雄本色”隐隐是三兄弟对照组;又譬如王菀之的角色设定里旁逸斜出一个“张迷”身份,倒很衬热闹痴气之下的冷静底色,令人想起她唱的《小团圆》,另一个伟文写道:“一起约好过年 缺席人物多于往年,只能齐集仍在的脸 赶快地拍下照片,你要记 记住这欢聚而不是太短。
”看黄子华一张耐老的脸也老了,听他说“一些关系无法形容,而又就是如此”,总归是“就让余情悬心上”,可转眼也就开门迎接新天使。
倒令人感叹到底艰难时代,如今是连一点点意难平也留不得了。
——也就让人想起张爱的那几句引用老了的话: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无剧透,关键情节部分已隐去)我:导演您好,电影非常精彩,我很喜欢,谢谢。
导演:谢谢谢谢。
我:我注意到电影里有一位主要角色是讲普通话的,联想到上个月上映的另一部香港电影《七人乐队》。
其中林岭东导演负责的短片《迷路》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香港老人时隔多年回到香港,因为城市建设变化过大所以不认识路了。
他用粤语向路人问路,但被问到的人是来自内地的游客,结果一个内地游客用普通话给讲粤语的香港人指了路。
我想问的是,您在一个关于香港家庭的故事中安排一位讲普通话的角色有什么用意呢?
谢谢。
七人乐队 (2020)6.42020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洪金宝 许鞍华 谭家明 袁和平 杜琪峰 林岭东 徐克 / 洪天明 洪金宝导演:你说的是那个来香港的女生对吧?
叫喵喵的角色。
我:对。
导演:喵喵这个角色就是进来冲击这一家人的,这一家人一直有问题但从来没有拿出来谈过,直到喵喵的到来,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她是一个好人,她是一个很好的外来者但带来了冲击。
其实我在选角的时候也想过好多香港的女演员,但我把她们的样子放到剧情里面还是(觉得达不到这个效果)。
如果她们来演喵喵这个角色的话,感觉一进门就是要吵架的,一开始就会产生很大的冲突。
但是如果是一个外来的人,还有就是这个女演员她的眼睛,我觉得好像在发光一样。
众人:(笑)导演:她不是香港人,看起来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所以她说话的时候你会觉得她是真心的。
所以我想把她设置成一个外来人会对这个故事的冲击比较明显。
我:好,谢谢导演。
导演:谢谢,你们真的好厉害,我这么烂的普通话都听得懂。
众人:(笑)2022.9.3 16:00 上海长宁来福士百丽宫点映
爱情亲情两手抓,两手都不硬:基于喜剧的定位、舞台剧的构造,必须要删减合理的情感经历叙述是吧?
拿个社交app聊天记录就能诠释旧情?
几张全家福/半家福就能诠释亲情了是吧?
全靠观众脑补是吧?
特写的都是家常菜吧,你以为国宴呢?
桥段也不劲爆,台词也不够黄,还不如抖音评论区,整部剧就像他爸的叉烧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剧本结构涉嫌“借鉴”:3个女儿变成了3兄弟,同样以家庭聚餐作为推进剧情的线索,这不得不对目前华影市场的创作能力打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为什么不打问号,因为我不再走流程选择质疑,我直接彻底疯狂。
场景少:全片场景仅涉及叉烧厂客厅、饭厅、3个房间、1个厨房、阳台,一家广告公司,电竞场地,家楼下附近烧烤档/门卫电梯,某茶餐厅,无人机航拍夜景(有可能有遗漏)。
场景少就是舞台剧了是吧?
《皆大欢喜》是不是舞台剧?
人家场景也没你这么寒酸吧?
这样显得出品欠缺诚意,完全感受不到港片独有的城市烟火气。
沉思许久后,我决定把我豆瓣评分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改成10分,既然现在拍片不需要逻辑,谁场景多且丰富谁就是奥斯卡最佳影片。
综上所述,编剧很努力,很努力在借鉴,像一只勤奋的屎壳郎,但是再怎么努力,屎壳郎的成果仍旧是一大颗精雕细琢的屎。
点映8·27。故事不典型,但风格不算夸张。旋转恋爱,转到自己都迷茫。敏感和压抑自卑都有的人,能撑得住吗。笑得出的。虽然文字gag很脱口秀,换做了戏剧就好像不太对味。节奏好像有点拖,但是插歌又很有心机。女角色和女演员都颇有灵气,男角色和男演员就一言难尽(哈哈哈)最后有廖子妤客串,看到她我好高兴。原来不知不觉这么喜欢吗?爱的坦白局。有屋又有小女友,那自然不难选了。🍋看完电影偶遇天台乐队🪗🎡补一点夏天🍺🎸
亲情友情都没讲好,也不好笑
评分最高华语电影是怎么评出来的?这到底是啥玩意儿… 浪费了港片浪费了一家人就是要开开心心浪费了黄子华和邓丽欣…
这种题材拍得我不讨厌就是赢了,觉得Josephine应该和喵喵在一起。
不如看一集某某某。
我都怀疑我看的跟网友看的不是同一部了,好难看啊,笑点都在预告片,笑不出来,邓丽欣演技还是麻麻地,王菀之还是很可爱,张学友的歌还是很好听。黄子华栋笃笑和电视剧都很好看,为什么电影就那么难看。
香港电影现在这种滤镜我真的不行,一种泰国小清新商业电影的颜色。若是认真全用饭桌和美食串联倒也不错,但美食与情之间的渲染也不够深,又者每次想走向无厘头的时候就又开始正经煽情,并没有以前那种娱乐至上的大团圆式。可以给个亮点的部分是大哥帮二弟尿尿,那真的是,以后都不好说能不能过审了。
看不下去...
什么东西啊 几场冲突都处理得好没品。。。
男人为什么总爱幻想自己是长情男,有一个抛弃自己的前女友,然后还有一个倒贴自己的小萝莉?
每个人都演得很好,只是故事还是太单薄了,像网文一样毫无风采的各种巧合和情感冲突,有努力在笑了,看完依然寡然无味。不过只要不是黄子华亲自导演,总体节奏和叙事最起码还是及格的,当然,黄子华是一定要看的……(补遗)
预告片把本片最恶俗最刻板印象的部分全剪了进去,正片明明有趣的很。围绕餐桌的几场全场都笑到捧腹,好久没有全影院这么一起开心,甚至片尾播花絮时还在一起笑,许久没有的体验。讲述家庭的故事让人想到前几年的《花椒之味》,从三姐妹变成了三兄弟,但这部剧本磨得更好。6人里反而邓丽欣的角色设定比较单薄,其余各有亮点。最后黄子华和自己阿妈的对话好喜欢,“谁说死人的话就是对的”,家不是只是向内,也是向外。
xs二刷林明祯去了,要什么电博圣母(
感觉是做成短剧更好吧。爱情喜剧超过一个半小时人都腻了。还是有些笑点的。就是看男主六十岁大爷和一个八零后美女一个九零后美女拉扯真的挺膈应人的。。。hk真是没人了吗😂 连亲妈都要是个美艳性感女郎。。。二哥我以为五十岁呢。。。。居然是八零年的。。。为啥看到录像要打架呢。应该想到很有可能是三年前的吧。那不是很正常吗 为什么要打架。。。。喵喵全程帮了所有人那么多事情,最后聚餐都不叫人家的吗😂😂 最好的是猪猪,那个想给我最爱的人做什么菜。还有那个不想煮饭了。
1、最喜欢的台词,“家人可以不讲对错,但得讲分寸。”2、开头三分之一东拉西扯得我差点关了,后面开始好些,斗嘴家庭小品剧。3、最后招牌特写,「有福叉烧」有两横不亮成了「冇福叉烧」,有想象的一个设计。4、应景,大家确实想“打开门,走出去,走远点。”
港式的全家欢,但是有了不少反套路。凭什么对前任耿耿于怀便可以破镜重圆?凭什么为你做过12年饭便要继续当这个保姆?凭什么一个三兄弟老照片的电子相册便能令大家停止争吵?一家人要齐齐整整,但不必再谨遵遗命聚在一个旧房子里。“你们为什么觉得死人说的就是对的呢”,大家不如各自走远,各自“有福”。ps.喵喵太完美太讨喜了,简直妄想女友;Monica的文化保育并无人在意。
「饭戏攻心」,港产家庭温情喜剧。果然地道的广东话+人间烟火气还是勉强能够打动人心的。老式港片的细腻感随着餐桌上一幕幕的「话唠」群戏弥漫开来,兄弟情混合爱情的小味道始终贯彻首尾,味道亦算十足。缺点是剧情过于简单,人为勾勒的舞台感与陈旧的戏剧冲突不足以撑起120分钟的剧情。许多情节生硬刻意漏洞不少,作为「新港片」喜忧参半。陈咏燊的「港片复兴」,任重而道远。
值得实名认证的好看,很高级的喜剧,三幕家宴修罗场一场比一场高能。很珍贵,因为鸡飞狗跳下不仅仅是浓浓的港式温情,还有“打开门,走出去,走远一点”的时代自省。
黄子华势估唔到自己成了香港电影最后的票房奇迹
两半,不想看春晚结果看了个120分钟的春晚小品,老男人又给自己唱苦肉计。60岁的子华演个大概奔五的男人,30岁的林明祯演个20岁的网红(造型很刻板,演员表演有反刻板之处),只有王菀之脱口而出:我四十了。王菀之的喜剧节奏感甚至好过黄子华,邓丽欣演不好喜剧,角色也写得极差——好汉们写兄弟情少不了工具嫂。港女搞保育高人一等骂同事是垃圾,扬眉吐气靠的是未婚夫是客户;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勤勤恳恳做老妈子,废柴男友忽然转性送上钻戒,简直彭氏鸡贼。想想《家有喜事》里常家大嫂是如何冲出家庭和杀回饭桌?《八喜临门》冯宝宝还喊出:我要自我,我要高飞。都是有结结实实的情节。棚景餐桌大如床,兄弟吵架旁人如死人,情节张力不足,对白无韵律,镜头缺乏调度,到达高潮的每一个伏笔都不是必然的,最后强拔东亚亲缘的天然合法性,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