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妈逼我真的被张元雷翻了.从电影海报开始雷,不知道你们那里影院门口的海报上是不是这么写的"90后情欲实录""最大胆的青春,最迷人的折磨",我们这里是这样写的,所以我再一看导演是张元,就买票进场了.然后从女猪脚出现开始雷,真他妈丑啊,而且还在家跳舞跳的很嗨.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的被告知她妈不是她亲妈.然后女猪脚就拉着杯具男一号坐上了开往住着风骚房客的小旅馆了,中间演了一场10块钱的泡面的戏,操.对话太牛逼了"是牛肉的吗?""辣吗?"然后女猪脚开始眼巴巴的看着男猪脚吃面,这段真他妈天雷.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吃醋,叫了一间房,这时候大伙们都以为"90后情欲实录"开始了,结果他妈的竟然还分床睡,妈逼,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是不可能会分床睡的好不好!然后女主角带着傻逼男一号去了一个寺庙与孤儿所合体的地方找她的收养记录,然后好像是没找到又跑去公安局,这是女主角说话了:找一个"88年的"女孩,电影院的群众们开始群情激昂了"操你大爷的,不是90后吗?你找个70后来演90后就算了,他妈的竟然连电影里还非要标榜自己是80后.之后女猪脚笑奔,公安局阿姨大骂傻逼这种雷人镜头我就不多说了.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的又找了个有钱老妈,而且叫喊妈就喊妈,说认就认了,群众们都以为两边暗号都对过了呢,结果到最后才上演狗血电视剧遇到这种情况的傻逼剧情,你丫那个痣让我看看,而且两个人拉拉扯扯的时候女猪脚一直在喊:我没有,我没有...."我还以为她想说"我没有胸呢",这倒是个实话"后面雷点更多了,我不一一说了,点评下电影里三个男性角色.悲剧男一号:被傻逼女猪脚带着去找她妈,莫名其妙的被当奴才使,女猪脚出门还背着一个大包,后来就再也没看见这个大包了,估计所有东西都塞男人包里了,男人真可怜,他的包真多啦A梦.悲剧男猪脚本来挺纯洁的,女猪脚勾引他上了她的床他竟然可以安然睡着了(简直是男人的耻辱),完了女猪脚脱了他的上衣,快要办事前问了那个享誉全球的傻逼问题"你喜欢我什么"这时候傻逼男猪说了"我喜欢你有味道"立马被拍飞,丫欲望刚被挑动起来,就被傻逼女主断喝一声"你别碰我!"操,我要是这个男的,我绝对酒瓶鞋底全上去了.后面男猪脚更雷了,不多说了.有车中年男人:第一次递烟被拒绝,熊猫香烟,是个有钱人.结果有钱中年男竟然喜欢上傻逼女猪,第二次见面,傻逼女猪喝醉了,中年男给她扶上车,然后傻逼女猪就开始搁车上发骚,这时候大伙以为"90后情欲实录"真的要开始了,女猪说,"你送我回家啊"结果...结果...结果!!!结果这个傻逼男人竟然真的开车送她回家了!!!不是宾馆!不是这个男人的家!!是傻逼女猪那个刚死了人还有一个寂寞的老妈在的那个家,操真他妈男人.至于后面雷到死的女猪看见悲剧男一后大吼着发神经的片段,还是你们自己看吧.觉得女猪有味道的悲剧男二:这斯挺杯具的,勾搭女猪的寂寞老妈,竟然还想勾搭女猪,而且在女猪集齐抵制他的关头竟然赤果果的表白了,结果因为他那一句表白,害的男一号的房事未果,自己最后还丢了小命.剧透部分结束了,再后面我不说了,这片子我还是推荐你们看一下,享受下被雷的感觉,体会下买了两张30的电影票进影院找累的手贱程度.我觉得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这部电影,这他妈绝对是个戒毒宣传的好材料.原来吸毒能让人变脑残真他妈不是吹的.
《达达》是南都“先锋光芒”主办的“青春万岁”影展的开场电影,有一个大学生观众如此发问:影片的最后,达达好不容易找到赵野,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呢?
我很不明白。
导演张元的回答是:如果你多谈几次恋爱,你应该就懂了。
印象里的武汉是一个南方之城,它的夏天,骄阳似火,湿热的味道夹在风里袭来,暑气下降的傍晚和清晨,它都安静得像个南海上的小岛。
小时候生活在这里,因为家人都不爱社交和热闹,眼中的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孤独的岛。
楼房中的我常向往岛外的世界,好奇那些住在老租界洋房里、每天都聚在一起打麻将的人家,怎样生活;孩子们放课后都到街上玩耍,三五成群的日子又该如何?
武汉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青春期的荷尔蒙一到夏天就变成汗水,汗水又变成衣服上白花花的盐,变成脸上数不清的粉刺,拼命冒着油的象征着热带情欲的脸庞。
当汗水都淋漓,穿堂风穿透了心肺,那一刻,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耳朵就飞了起来,无论说什么,他/她也是听不见的。
这是我见证的武汉的青春,把汗湿的背心干透了,把擦过眼泪的脸洗净了,离家出走一次又回来了……无论怎样躁动不安的青春,也总有尘埃落定的时候。
武汉的黄昏总是落日苍莽,狼烟浩荡。
她安静得像个南国的孤岛,她喧哗沸腾的时候,就是即待喷薄的火山。
她叫达达,她在人生的前半段,她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将到哪儿去?
她夹在尴尬的中间段,时间如同浑浊的空气,看不见来时的路,却也看不透迷雾那端的终点。
那年身体刚刚长成,半熟不熟,半女不女,夹在性别尴尬的中间段,有时候接受自己,有时候恨自己。
那年她夹在人生尴尬的中间段,混沌踟躇,只知道世界大了,自己小了。
首先要击掌恭喜国产片9月份在广电总局的政策下得以重新占领国内银幕,尽管质量、票房种种情况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数量繁多、百花齐放的整体态势还是让人欣喜,尤其是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国产影片能够进入影院和观众见面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国内的电影产业的确处在快速上升状态。
产业的蓬勃给很多导演创造了机会,第六代导演们也纷纷亮出新作,有趣的是9月11号一天就有两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同时亮相,管虎的《斗牛》和张元的《达达》,相信这只是发行市场运作的巧合,并非两个导演想同台PK,可既然一起来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
管虎早年在《头发乱了》这样明显第六代标签的电影后走了条和其他第六代死磕地下电影不尽相同的道路,他迅速转向了电视剧创作,用极具电影创作的手法拍摄了《冬至》、《黑洞》、《生存之民工》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期间也执导了一些电视电影,02年的《西施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但在国内影响不大。
从几部电视剧和电影的质量和口碑都看得出管虎是把市场要求和艺术追求平衡地比较出色的导演,《斗牛》果然也借用了黄渤和闫妮打出了喜剧这张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通行证。
可这是一部很拧吧的喜剧,影片一开始就是全村百姓都被日本人杀光后死寂灰暗的华北农村,幸存者牛二和一头荷兰奶牛负责把整部戏撑下去,这能是喜剧吗?
这样沉重的开局带有很强的荒诞感,让观众怀疑场景的真实性,而牛二和奶牛的登场和不断的闪回叙事证实了故事的真实性,一度很怀疑这种不断的插叙会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可现场不断的笑声证明导演成功地让观众更聚焦在黄渤彻底放开的独角表演中了。
黄渤的表演堪称出色但绝非很多人溢美的完美深刻,他承担的让观众笑和继续看下去两大任务都成功完成,但所谓的精彩表现也只是非常本色的面部表情或讥诮的方言,对人物内心缺少关照,而闫妮的表演因为戏份少而浅几乎没什么亮色可言。
看得出管虎还是想通过影片中说很多东西,在战争、喜剧等类型片的包裹之下依然是对人生存意义的拷问,在那样一个人命如蝼蚁般残酷而荒诞的环境下,牛二能生存下去表面的意义是遵守承诺保护奶牛还给八路军这样一个宏大的道德命题,实际上导演想要说的是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动力。
导演张元被公众所知晓并不是因为的他的电影而是前段时间他的“吸毒丑闻”,其实这原本并不能对他的电影产生什么优或劣的影响,可传媒的可怕力量却可以用他的负面新闻来为影片宣传造势,张元或许无可奈何或许暗自窃喜。
《达达》的影片宣传语是“岩井俊二”式的影片,是90后女孩的情欲心灵史,其实这只是部70、80后青春臆想片,这样说绝无讽刺之意,相反我还挺喜欢这部影片的感觉,只是感觉。
影片开始于男孩赵野对达达身着内衣舞蹈的窥视,这种窥视很难推脱性的暗示,好在赵野和达达随后的相识、相知、相伴都相当的干净,否则公映无望也。
青春必须残酷才有故事,于是达达的母亲据说不是亲生的,于是有个猥琐中年男始终盘踞在家里对他们母女两都虎视眈眈,于是有了一段达达和赵野寻母的旅程。
寻找的结果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就像达达所说:干吗这么严肃,我们出来就好好玩玩,和我一起出来一定会很开心。
可开心的时光短暂,苦闷和纠结确是长久,自我身份的迷失让达达始终无法停止寻找,而赵野只是迷恋着达达,所以当达达问他喜欢她什么时,他只能大而化之的说:我觉得你挺有味道的。
靠情绪推进影片非常困难,一般需要剧情的转折来推动人物和故事的发展,于是达达将猥琐中年男推下了楼去,责任的承担成为青春走向成熟、迷失回归本位的标志,达达再次找到赵野时内心已经平静而坚定,再次跳起的舞蹈虽无声却仍旧美丽。
近几年第六代导演相继告别地下,浮出水面,可浮出水面的他们却正遇到比审查制度更为残酷的市场考验,再次上路,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自體永遠在尋找客體。
女人永遠在尋找一個男人。
只有“關係”才是真實的。
女孩男孩都演得好真實。
男人一開始是從肉體角度起想去擁有一個女人(而後達到精神);女人是從精神起想去依靠一個男人(而後渴望慾望溫暖)...孩子永遠在尋找媽媽,永遠想找到媽媽。
女孩能做女孩的時間很短,她很快就會做媽媽;男孩也很快不用再找媽,他只要找到女人就可以。
在精神和肉體之間的平衡期就是我們的關係和情感最合適的點。
男人跨過了肉體才能知道他想不想繼續在這裡尋找情感,女人越過了情感就可以肉體化為大地塵埃。
...你在乎什麼,你在乎精神,還是在乎肉體,還是在乎關係。
要媽媽的關係,還是要男人的關係,媽媽的關係滿足了,就可以要男人的關係,要什麼樣的男人,找一個自己認為的最好的歸宿(淚)。
歸宿是什麼?
歸宿是女孩變媽媽。
這個過程,怎麼保持順利而走心,順利才不會傷心,走心才不會麻木,這個過程裡,錢自然是個值得信任的好幫手,好好工作學好理財(感覺開始寫歪了。。
),有情飲水飽,也是窘迫安慰自己,不是指路燈塔。
有情有錢有關係,人才完整。
不過我本質上可能還是喜歡窮開心的人,情感是我的動能之源。
要去創造飄飄數不完的鈔票。。。
最後一場戲很感動,有情有義男的帥女的可愛。
一个人坐在影院的最后一排看这场大概不到十人到场的首映达达,我只是轻声唤你,你的腰线轻摇,你的头发慢拨,双手习惯性的插口袋,总是不停梳头,那些青春的印记,浅浅的,蔓延。
我只想说:还好我是亲生的。
与电影有关的:1.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不觉与电影够贴切2.落入俗套且陡然的结局,大减分数3.女1很像赵薇4.残缺的片段和大面积氛围渲染,有模仿的痕迹5.我是菜鸟,请别介意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个“达达主义”,意思是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什么也不想要。
我想张元也是这样构思这部电影的,但是,结果拍出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张元并不了解武汉人,武汉男人没有这么懦弱的。
还有,有妹子不上正常的男人都做不到,什么时代了,还玩柏拉图,哦,对了,女主是他的女人。
混子和骚货的故事。
第六代逃不出这个圈。
大陆的这些青春文艺片儿什么都有,就是没逻辑,其实文艺片没逻辑也无所谓,问题是还非得讲一个需要有逻辑的故事,这就囧了。
还有,如果这是1999年左右的片子我绝对会打上五星(比如2000年的《苏州河》),但很可惜这是2009年的电影,过了近10年也没任何进步,那就是退步了。
导演想拍的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但是完全被这个人带到这个状态中,却没有把观众带到这个女孩的状态中。
暗恋,偷窥,离家奔走,特立独行,郁执愠怒。
这些青春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张元表达得略显苍白模糊。
不过那首西班牙歌和结尾达达的翩翩起舞倒是给我写些小惊喜。。
海报看起来期待值很高 作品拍得很烂 演员 演技 剧情。
特别女主 巨烦!
矫情得很。
真的不知道剧情要说什么 反正和已经没落的台湾青春片都差了好几百条街。
没才华就是没才华,吸再多的毒也没用,真的。
片子很好,看得懂,又有味道。
这样的女孩很可怜,同时也有点可怕。
这样的女孩挺多的,每次遇到她们,我就会想疏离。
1999年,张元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整整十年,这一年他的作品《过年回家》终于获得了公映许可证,这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也是艰难的。
因为在最初的十年中,张元最渴望看到的就是灯光亮起时观众们的反应,可是《妈妈》、《北京杂种》、《东宫西宫》这些优秀却也与主流文化不相类同的作品无一有此殊荣。
这一遗憾终于在1999年被弥补,从这一年之后,张元的作品便开始进入“后张元时代”,一个大众能听到张元的声音的时代,也是一个张元开始为观众着想的时代。
2009年,又一个十年,经历了蛰伏,张元带着新片《达达》重回大众视野,张元说自己找到了“一种节奏”。
也有人说这部影片是“非张元”的,它有一种不同于他作的保守和收敛,我却觉得这影片是真真正正属于张元的,而恰恰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尘埃落定。
达达,这曾经是一个反派运动的名字,他们打破道德桎梏、挑战传统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曾是中国摇滚新生代中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乐队的名字,几个年轻人,自说自话,执着地表达。
而在电影中,达达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我不能确定创作者的初衷为何,但我看到了他们的相似——固执、强烈、无法无天的向外冲撞跳跃,打破自我,继而重塑,却从未皈依为任何一个群体的一个分子。
达达这个武汉女孩,像传说中的武汉妹子一样泼辣勇敢,也像任何一个年轻女孩一样敏感脆弱。
在城市的陋巷中,她是一抹暗花,印在台球厅油腻腻的墙壁上孤芳自赏,径自跳着Fado,她的母亲是个可怜女人,渴望得到任何一个男人的保护,所以让一个同时觊觎母女两人的猥琐男人入住了达达的家,不但一再侵犯,还告诉达达她并非亲生。
身心都无法得到依靠的达达投靠了男孩赵野,他们由一次偷窥结识,却在“寻母”的旅途上建立了相依为命的情感。
颠沛流离过后,两人回归的路却因达达杀死继父戛然而止,赵野逃了,达达沉沦了。
影片的结局是一段妖娆的Fado,在音乐响起前,达达说“赵野,我要去自首,你会等我么?
”秉承着第六代导演的精神,影片中的无父和无我情结一直沉沉地压着,亲父从未被提及,继父在贪婪的觊觎后死去,本以为能够提供依靠的赵野也懦弱地逃离。
只剩下母亲在机器声中失语,达达睁着大大的眼睛在期待中惊醒。
身世不明——不知道自己是谁,地点不明——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前途不明——我算过命说我生不出来孩子。
窗口梦幻的世界对她来说,新鲜透明:身体可以舞蹈,可以展示,爱情可以玩于股掌,欲拒还迎;可门口现实的世界却危险重重:独自在家一定要紧锁房门,只是换衣吹头发也会遭人非议。
就像影片的构图,人物总被挤在逼仄的边角,或者被冗杂的前后景遮挡,能够生存的空间小之又小,能够看清的视线又有多少呢。
一句“我觉得你挺有味道的”,在继父口中可以是挑衅的迷药,在赵野口中却是质朴的表白,达达分辨不清了,她被吓怕了,所以只能拒绝,不去相信就不会被欺骗。
无父,继而寻母——这是寻找幻想中窗外的世界,也是寻找完美的“如果”句式。
如果一个富有、美丽的女人是我的妈妈……可她是个神经病;如果,一个卖唱女也是我妈妈……那我不如回家去。
线性的叙事让一切看上去合情合理,可后现代的跳跃却让我们无法信服。
达达相信了一句胡话,不求解,不告知,就说去寻母,然后去向一个她自己可能都不认识的地方,找到旅店老板给的一个莫名其妙的地址,胡闹一番之后又玩累了想回家。
这中间的各种理由和逻辑都被统统省略,只留给我们一个像私奔一样却不浪漫的旅程。
所以与其说是寻母,不如说是寻找一种母体一般的归属,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
达达觉得自己在家中变得多余,于是想找到少了自己就无法运转的那个宇宙,她在急急奔走的路上,发现赵野是那个宇宙,从前的家也同样是。
于是,镜头中出现了金鱼的死亡,这无疑是个体重组的暗示,过去的那个达达被丢在了路上,她现在一无所有,可以赤条条地回到那颗温暖的子宫中,像婴儿一样重新成长。
这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寓言故事,张元试图用舞蹈去营造举重若轻的气氛,他希望达达在迷幻的意大利曲风中排解这个世界赋予她的许多无法担当的重负,可事实上实现的并不彻底,片中沉郁的古乐似乎才是影片的主调。
赵野逃跑后的达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堕落,失去自我,可赵野回来后的达达也顺势变成了她人。
她不再是穿着背心短裤的丫头,而是一袭黑衣,心如止水的成熟女人。
事情随风褪色,青春业已告终,但是这一切终会在达达身上留下印记,有些可以看到,有些却永远无法察觉。
张元的作品总在试图用浪漫的话讲极端的故事,用委婉的话讲真实的故事,正如他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孩子气的。
《达达》中的演员、编剧统统都很年轻,他们缺乏经验,也还没有在体制中找到划归自己的条框,但是张元却乐于趁着此时放他们流浪在电影中,这样的新鲜和真实才是难得的。
所以这部电影也不是一部能被划归的作品,它从始至终就是一支舞,跳给别人看,也跳给自己看。
醉后 你恍惚看到他一闪而过追寻而去又无踪迹一如他当年追寻着你你看到的是他还是他的海市蜃楼?
你一个人乘坐和他一起坐过的那列火车你看着对面的那对情侣女孩头枕在桌上睡着一如当年的你你走出车厢不忍再看到这画面你来到曾经和他一起住过的小旅馆老板更老了一些那间房更新了一些空气里满满都是回忆的味道却再闻不到他的味道张野我在空旷的山洞一遍一遍呼喊你的名字你听得到吗你还会回来吗
张元也是嗑药的主,就是拍出来的片子一般。可能是国内的药太次了。
镜头不错,其它………
都说达达骚,我觉着达达骚的很有味道,独特的气质,越看越喜欢的漂亮,跟她在一起的青春一定是快乐的,会有趣会不一样,难怪男主沉迷的那么深。
片尾曲好听嗯
你在忍什么
这小妞长得也太舒淇了 太舒淇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首?
找到自己,便有了勇气,或爱或放弃
我们岁数都不小了,您就别再玩青春期骚动了!!片尾曲《REMEDIOS》好听
好奇看了这部片,实在还可以更差一点吗?如看到的某评论所言:大陆的这些青春文艺片什么都有,就是没逻辑,其实文艺片没逻辑也无所谓,问题是还非得讲一个需要有逻辑的故事,这就囧了。还有,如果这是99年左右的片子我绝对会打上五星,但很可惜这是09年的电影,过了近10年也没任何进步,那就是退步了。
中国竟然有这么好的导演
好喜欢!
我看过的片儿里,为数不多的一颗星。
特立独行在集体主义的地方很容易被非议和排挤,当脏水无情的兜头盖脸而下,女人是要带着笑容迎接还是应该果断闪身反抗?我想起一句话:女人的归宿是“近边总有河,或是井”。因未不仅没有男人会保护你,连同性都会跳出来叉开腿,掐住腰,提高嗓门咒骂你。
矫情过头了吧
烂片
wonderful. 火车和黑夜的舞
你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女主角很抢眼,全身都是鲜美又破碎的青春,神似佩内洛普·克鲁兹,也有蓝色贝蒂的感觉。没想到是张元的太太,按说应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啊。
很早看的,已经忘记了剧情,不过却依稀记得Dada's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