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与卢武铉:高山流水,与尔同行,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2019-03-20 10:45*作者简介:Gevjon,心灵鸡汤吧原创作者。
一个偶尔矫情的佛系女青年,相信人生比故事更精彩。
“韩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挑战的历史。
这段历史,不仅有殖民与分裂的耻辱,也有战争与贫困的痛苦,更有发展经济与追求民主的澎湃浪潮。
历史浪创造者是人,力挽狂澜的也是人。
前总统卢武铉就身处这些人之中。
卢总统与我相逢于小小的支流,但我们一起蹚过了充满艰险的征途。
如果泉水够深,即使遇上干旱也不会轻易干涸,终会与其他水流相逢,一路汇聚成大川、大江,向着大海奔流。
对卢总统来说,大海就是他所向往的那个“人活着的世界”。
如今,他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一个要奔向大海的深泉。
”——文在寅《命运·文在寅自传》-01-前一阵儿因为胜利事件引得韩国娱乐圈动荡,牵扯出了十年前韩国女星张紫妍自杀事件。
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下令彻查此事,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同时大家对于文在寅总统的好奇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纷纷感慨了他与已经故去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之间的情谊。
若非要用什么人来类比这两位总统的话,非伯牙与子期不能相提。
若用经历与故事来类比的话只能说是琅琊榜中林殊与祁王了。
文在寅与卢武铉相逢与微时,互相扶持走过最艰难的时光。
文在寅是一名脱北者,致使他虽然成绩很好,虽然通过了司法考试,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是他还是因为年轻时候参加过反“维新”的示威而不能成为一名法官,所以他选择成为一名律师,回到了釜山。
命运之轮由此转动,他遇到了卢武铉律师,他们约好了,一起做“干干净净的律师”,成立了“律师卢武铉,文在寅法律事务所”。
之后卢武铉从卢律师变成卢议员,文在寅依旧在做律师,期间互相扶持,但是并没有一起工作。
在同行这章,引言十分动情,文在寅写道“人与人的生命交织,感受生活的馈赠,高山流水,与尔同行。
”-02-如果卢武铉好好的活着,那么文在寅大概率是不会去竞选总统的,因为他曾对卢说过“请不要让我参与政治”,他虽然答应了给竞选成功的卢总统做幕僚,但是并不要求高职位。
但是十五年前的文在寅的确是不适合从政,他一年胖了十公斤,高血压,拔了十颗牙,拔牙的时候还能睡着,压力比他坐牢的时候还大。
是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坐过牢,坐牢的原因是因为反对朴正熙,也就是朴槿惠的爸爸。
2004年2月,因为斗争和压力,文在寅辞职,去喜马拉雅徒步旅行,他最终去了安娜普尔纳。
就在他旅游的时候,卢武铉正在被弹劾,而这次弹劾的主谋就是朴槿惠,他还是在新闻里看到的。
文在寅回去以后就开始组建代理人团队,开始反击。
弹劾被驳回以后,卢武铉接着当总统,他也回到了青瓦台。
后来他们干了一件大事,在这场名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财产调查" 的活动里,卢武铉和文在寅把朴正熙给收拾了。
之后到2006年,文在寅二次辞职,回家休息了。
他第三次进入青瓦台,因为总统要卸任了,他要去参与收尾工作。
他回到青瓦台以后,辅佐卢武铉办了一件大事,以总统身份去到了平壤。
-03-2009年5月23日被文再赢描述为“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卢武铉从猫头鹰岩跳崖身亡,而做出撤掉人工生命起搏装置决定的,也是文在寅本人,并且由他向世界宣布卢武铉去世。
卢武铉的葬礼是由文在寅主持的,而他在自传中也用了“丧主文在寅”的称呼来自称。
“如此漫长的5月23日终于过去了。
这是我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天。
没有哪一天比那一天更让我后悔自己做了最后一任秘书室室长——从确认尸体到发布噩耗,再到主持治丧会议,我不能一个人独处,也不能哭……”2004年卢武铉被弹劾,他的辩护律师是被誉为卢武铉之盾的文在寅。
终其一生,卢武铉的辩护律师始终都是文在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弹劾卢武铉事件的主导者正是朴槿惠,具体运作者是金淇春。
颇具宿命意味的是, 12年后的2016年,文在寅再一次站到了光化门前,这一次他成为了弹劾朴槿惠,把朴槿惠的秘书室长金淇春送上法庭的人。
十二年一轮回。
他在自传中如此写到。
-04-2010年8月,卢武铉逝世一年,时任警察厅长赵显五在对警察高层演讲时表示:“因为卢武铉前总统被发现了借名账户,所以才从猫头鹰岩上跳下自杀。
”(这位赵显五厅长在2013年2月,因此事被判诽谤罪监禁8个月,而 2018年10月,赵显五因帮助李明博政府操控回帖再次被捕。
)这一诽谤事件点燃了文在寅的怒火。
在首尔严寒的冬日,文在寅孑然而立,独自一人在首尔瑞草洞中央地方检察院正]前进行示威。
曾经权倾天下的总统秘书室长,青瓦台第二人,到此时,只能用这样无力的方式捍卫逝去的卢武铉的名誉。
残酷的现实惊醒了悲痛中的文在寅,李明博阵营并不会放过已死的卢武铉,拿刀的人才有说话的资格。
从2009年5月23日到2012年5月23日,卢武铉逝世三周年,文在寅为卢武铉服丧三年,宣布脱丧。
之后他宣布参选韩国总统。
-05-2018年10月5日,韩国前总统李明博腐败案一审宣判,法院判处李明博15年监禁。
李明博对外清楚喊出,“文在寅,是在对卢武铉之死的政治报复。
”听闻此言的文在寅也马上做出了回复,他说:“拿卢武铉的死说三道四,说成是政治报复,让我非常愤怒。
”其实文在寅终于有资格参与到韩国的总统大选之后,在同月的中秋节,去往了卢武铉的墓前吊唁,他蹲在卢武铉的墓前,喃喃自语,虽然没有人听见他讲了什么,但是文在寅在墓前足足讲了二十分钟,
2017年5月,文在寅当选韩国第十九任总统,5月23日他出席了卢武铉八周年的追悼仪式。
仪式上文在寅为故去的卢武铉放飞蝴蝶。
其中一只蝴蝶静静的停在了文在寅的发间。
在韩国,蝴蝶代表灵魂。
他在自传中如此写道。
2017年8月31日,卢武铉墓地所在的金海市峰下村居民拍到文在寅的总统专机在卢武铉的墓地上空盘旋。
而9月1日是卢武铉的生日。
文在寅在自传中将人生比作奔涌的直流最终将汇向大海。
而卢武铉已经抵达他灵魂安息的终点。
他在自传的后记中最后写到。
“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作者简介:Gevjon,心灵鸡汤吧原创作者。
一个偶尔矫情的佛系女青年,相信人生比故事更精彩。
2003年,《杀人回忆》,韩国国民影帝宋康昊用那双一大一小的眼睛,注视着银幕前方的观众,令人肺腑惆怅,江河翻滚。
如今,还是宋康昊,他依然大饼脸,仍旧是小眼睛,《辩护人》里面,他在法庭上直面暴力机器,慷慨陈词,怒斥法理不公,直言国家有病,煽情到极限。
这部《辩护人》,我认为比《恐怖直播》要好——后者同样饱受好评,国内年轻观众更是群情激昂,恨不能在本土电影院里看到这般良心之作。
一来,《辩护人》有更多的历史素材和依据,深度和厚重感都上去了。
电影有闪回,也有往后的交代,时间跨度不小,但主体还是在为学生辩护上(韩国历史上的“釜林事件”)。
我是看完后一搜,原来《辩护人》改编自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个人经历。
而卢武铉自杀一事,也曾引发李沧东拍摄了《诗》。
二来,片中有大量的冲突和激辩,放《雪国列车》里面,这些话恐怕是主人公自掏心肺说出来,《辩护人》好就好在,它们不是主人公的自说自话,而是一番冲突,彼此陈述见解。
应该说,宋佑硕也遭遇了“微斯人”的尴尬。
他爱财,有人比他还爱财。
有人选择逃离,有人索性就是犬儒。
总之,没人愿意跟独裁体制对抗,有什么比安心活命更重要呢。
但《辩护人》完全击碎了这些,电影说,要的才不是什么道歉,是每个人都勇敢地站起来、冲出去。
结尾的报上来名,好似把杨德昌《牯岭街》的首尾部分给煽情处理化了。
当宋佑硕选择了为正义辩护,正义也慢慢站在了他这边。
有人不免要想,这前总统题材,恐怕也是韩国主旋律吧。
实际上,哪怕是讴歌民主自由,韩国电影并不会大吹大擂,而是直面曾经的黑暗不公、腐败不化,那些丑陋、滑稽以及张狂的嘴脸,无疑跟独裁者们站在了一起。
《辩护人》不加掩饰地呈现了这些,有些严刑逼供的画面,更是让人如坐针毡。
而所有这些暴力血腥,居然用太过真实的影像方式,令中国观众感同身受。
不消说,《辩护人》再次重演了韩国电影中常见的“历史的人质”,宋佑硕不是主动选择为学生辩护,他一番挣扎,做出了牺牲,是进步与保守的矛盾较量。
宋佑硕这一方,有些人的目标也不是完全翻案,而是保护学生,但他们都在积极努力(哪怕有些表现得比较消极)。
这些参差不齐的认知和力量,恰好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有如此时此刻的中国。
里面出现了关于金钱财富与自由民主的讨论,每个人都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常人所想象的麻木。
亦有痛心疾首的,为自己无法出力而怨恨。
没有人不想下一辈生活太平,只是有的人想着送到国外去,有的人不敢站出来。
这样的辩驳,太直观了,扔到中国都正新鲜。
作为一个改编自真人真实的历史题材,《辩护人》没有出现真正的坏人,坏人也没有被绳之以法,那些被洗脑的工具,其实是抽象的形象存在,是独裁体制专制政党的化身。
《辩护人》以辩护失败告终,却以更加辉煌的方式赢得了胜利。
因为,这是历史留给世人的真相。
电影异常工整,刚好法庭前和法庭戏时间对半,宋佑硕是一步一步、连拉带扯、被推着走上了辩护人的位置。
如果只说感动,他依靠自我奋斗,搬家不易,这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
后来追求的民主自由、国家远景,就是常人说的,更多人的幸福。
宋为学生们辩护,也为儿女下一代辩护,没有人希望这个国家如此糟糕。
片中出现靠海的窗(门),一处是世俗幸福的化身,面向大海,方正明亮。
一处则是倾斜构图,阴暗潮湿,象征极权不公。
不过,在吃重的法庭戏上,导演估计太为观众着想,《辩护人》的逻辑性跟合理性略显欠缺。
即,作为一部以法庭为主场景的电影,在法庭戏的拍摄上,《辩护人》并没有表现出如前半段一样的水准,用情太多。
前半段的波澜不惊和时空切换,令人感慨着小人物如何改变自身命运,并且成就个人生命。
宋佑硕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积极主动,更多是被情字所打动,而非自我蜕变。
或许,这种降格化的处理,更能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倘若有一天,内地电影院出现《辩护人》这样的电影,看到结尾处,我一定会站起来击掌叫好。
韩国80年代全斗焕政统时期的历史痕迹浓缩在这2个小时的影片中,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
而影片税务律师宋佑硕的原型便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深陷贿赂门的他跳崖自杀,轻轻的纵身一跃,结束了从清贫,激昂奋进,民主运动,政治演进,当上总统,走下政坛的心路历程。
最终留给后人的只有抹不去的历史痕迹。
税务律师宋佑硕为了满足自我的自尊心实现自己的心愿,在釜山住上海景房,每天赚着让人羡慕的钞票。
不顾同行的白眼,挖空心思不走寻常路,一会儿到处发卡片,代办理不动产登记,打打政府监管的擦边球。
一会儿和partner迅速拍板决定转型做税务律师,品牌推广的口号脱口而出。
靠着那个年代对商业的敏锐嗅觉,一步一步积累了自己的财富,慢慢地也买好了自己的改善型住房和所谓的“游艇”。
不为别的,只为了能代表国家参加88年奥运会。
这是影片前半个小时交代我们的人物背景,赋予了宋佑硕《奋斗》后蜕变的典型自负,自尊的情感元素。
但猪肉汤饭餐馆母女的善良,包容,有爱还时刻帮助这位律师撑起褪去现实世界光辉后的自我归属,那个同学会的夜晚,律师宋佑硕意识到自己傻到以为钱就可以解决一切的现实世界里自己是多么的狭隘。
钱财、信念、权力和脑中的思想,恐怕这些个物质与精神的界限一直是模糊的。
老板娘的儿子朴镇宇在他走时留下了一句“即使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岩石”。
仿佛一夜之间,朴镇宇被认定为赤色分子抓了,望着镇宇母亲执着的背影,宋佑硕决定搜集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开始辩护。
正义,公正,舆论的天平一开始就是偏颇的,他为了这无以为继的信念、更是为了自己的夙愿开始辩护。
正如常务长对他所说的那句,“今天起,是你把自己安稳的人生一脚踹了。
” 四处收集证据,法庭上几场惊艳的辩护堪称影片的最大亮点。
能够把看似毫无漏洞的证言,灵活地运用现场逻辑和法律条文,适时地扭转不利局面,博得满堂彩。
尤其是与警察长对峙的那一幕,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两个人对爱国的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警察长走向了正义和民主的极端。
可怕的是他所谓的爱国便是打着正义的幌子镇压一切无辜和不存在的意识形态,以达到自我反省式的膨胀。
最后居然动用这些军事手段和国家机器来扫灭那位正确的军医证言,结果是最终的澄清被无力地掩盖了,镇宇母亲也感激地说了声“你已经尽力了”,时至今日,33年后韩国釜林事件5名被告改判无罪。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冲突设置,只是从一个普通律师的角度还原历史留下痕迹的那个年代,通过对人物情感、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刻画,同时配合一系列那个年代生活场景,分支人物的的叙事,完整、充实地展现了普通人应对时代抗争时的真实写照。
不能不说,韩国电影的叙事能力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无比强大,从《坏家伙的全盛时代》、《杀人回忆》、《恐怖直播》再到《辩护人》,此类影片的水准远超其题材丰富度范畴和文化内涵之影响力,对于国产电影演而优,写而优则导的票房鸡肋片来说不得不汗颜,什么时候也能费心的拍出类似的。。。
胜者即是正义里有一集讲那个国会议员的案子,那时候那个议员说了一句话,人们会对教自己的老师,救自己性命的医生,还有律师称呼为老师,是因为这些人能帮助自己,所以叫他们老师,在韩国喊律师的时候也会加一句老师或者是尊称,也是因为相信他们有能力帮助自己吧,片子里那个小饭店的老板娘自己一个人培养儿子长大,审判书判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要依靠谁,到最后无力的坐在律师事务所阶梯上,我看到过那样的背影,在我妈妈知道姥姥去世的时候无力的蹲在地上,抱着膝盖,一声不吭,前面几十分钟我都没好好看,直到这个无助的背影出来,我才开始好好看,老板娘跪在地上求律师,律师带着老板娘去见她儿子,看见儿子伤痕累累,儿子像个婴儿一样抱着自己喊妈妈,妈妈,在公堂上一次次的怨恨的泪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巨大的叫做政治施压的力量底下能做到的事,而这些也都被律师看在眼里,接入这些案子之后那个因为自己只读过高中所以自卑的律师,一直以为能挣钱就是全部的律师,不想管那些麻烦事只想挣自己钱的律师,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压力有多大,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有多重,辩护人三个字是有多么沉重的意义一场接着一场,各种不公平,各种荒谬证据,全都浮现出来,好多人都讨厌那个实施暴力的刑警,可是那只是一个势力的缩影,整个公堂最让我震撼的对白就是那个关于国家与公民的理论,国家是什么,国家就是公民,那场官司看起来失败了,可是最后法庭里坐满了辩护人,他们都站出来,不再害怕什么,那场看似失败的官司给了他们警钟,给了他们站出来的勇气,V字仇杀队里说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会被捕,他会被杀死,被遗忘,但400年后,思想仍可改变世界。
我亲眼目睹了思想的力量,我见过人们以它为名杀戮,或是为了维护它献出生命,但你不能亲吻思想,也不能触摸它或抱着它,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它们没有爱。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被时代所记住,思想被传承
如果你是宋佑硕,你会放下海东建设的生意,放下富足、安稳的生活,甚至是顶着家人安全受威胁的压力,为了心中的一点信念去与当局作对,为政治犯寻求无罪辩护吗?
如果你有机会,你愿意勇敢那么一点,勇敢那么一次吗?
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想普普通通地活,还是轰轰烈烈地死呢?
我最想看到的一天:就是我们国家的电影院也能正大光明磊落落落大方的让这种直指国情的电影或艺术作品公映,直面历史,直面国情,直面指责,直面不足,那种国家的心胸和度量,是我多么愿意用一生去换取的美景。
民主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表面上它承载了所有的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因为,或多或少的,只要有强权便没有公平、公开、公正。
有些人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或者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发现任何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强权事件。
于是,人们安于这样的现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恰巧,当个人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当个人生存被压榨到极限时,总有人会跳出来高声呼喊。
而这喊声便是“民主”。
宋佑硕可能是第一个这样呼喊的人。
曾经,他也对集会游行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用书生的无谓牺牲。
然而,当他了解到一个公民的人权被国家机器肆意践踏之后,他为这样犯罪感到发指。
在这条民主之路上,他决定做第一个前行之人。
在这次事件的辩护中,他的所有努力都被视为以卵击石。
他本人也清楚的知道这样做的后果,然而却依然不依不挠的奋勇向前,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谭嗣同。
世界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条民主之路上,总要有第一个打头阵的,摇旗呐喊,当他声嘶力竭才会唤起更多的人听到民主的声音。
在这场辩护中,似乎可以看到更多的阴暗与丑恶,然而最让人胆寒的是,对于真相的隐瞒。
在法庭之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宋佑硕向对方大喊:“你们惧怕真相。
”真相,如此光明的一个事物,却从历朝历代开始早已成为最不能见得光的存在。
或许因为它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会让更多的人觉醒或发现龌龊与卑鄙。
或许,它从来和政治就是对立的。
所以,但凡玩政治的统治者都对它有无限的忌惮。
真相,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般,时刻的蠢蠢欲动。
谁要是想打开这个对于统治者来说的“潘多拉魔盒”,那么他便是前进之路上的绊脚石。
而对于国家机器来说,绊脚石无疑都要被无情的碾碎。
在驾驭了人民的认知和公开信息后,真相会永远尘封,换来的是无限的谎言。
而大家都知道,一个谎要用另一个谎去圆,所以事件永远不会停止,相反人们会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大韩民国主权是属于人民的,所有权利应由人民来行使,国家即人民。
——宋佑硕我不会放弃,绝对不放弃。
——宋佑硕无罪的话就要得到无罪的判决!这就是我的工作。
——宋佑硕这么会有这样的事?不能这样的呀!我做,辩护人,我会做。
——宋佑硕我能帮助您守护您的钱财,我是税务专门辩护律师宋佑硕!——宋佑硕大叔,我没做任何错事。
——镇宇示威的人做的不对的话,引起示威的人呢?——镇宇
电影节奏紧凑,铺垫到位,尺度拿捏准确,演员表演到位,彻底反应出了韩国八十年代的白色恐怖到底有多恐怖,难得的好片。
硬生生的把我从凌晨一点多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给看精神了。
当时的韩国政府基本上是一个由美国扶持的军人独裁政府。
在国家强制的力量下,任何团体组织在当时都不敢有任何反抗。
警察听军政府的诬陷学生,检查官听警察的提起公诉,法官听检查官的判他们有罪,被告辩护律师听法官的而不作为。
一环套一环,谁也不敢走出环外,因为那就是对抗国家强制力,以卵击石。
所以当时韩国的中坚力量,大多麻木不仁,不去作为。
但岩石再硬,也是死的。
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
这句话贯穿整部电影。
主角叫宋佑硕,原本是一个只顾赚钱,无心家国大事律师,但被迫卷入一起国安法案件,为一群所谓的“赤色份子”辩护,并最终舍掉了自己安逸的人生,走向了为民主社会奋斗的道路。
真正成为了那颗活生生很脆弱,却很坚强的鸡蛋。
电影叙述就像多米诺骨牌。
宋佑硕从一开始的为自己奋斗,到为家人奋斗,再到为周边认识的朋友奋斗,再到为不认识的民众奋斗,最后到为整个国家的民主奋斗。
我看电影的情感也随着电影不断的升华而越来越激动。
直到影片最后,宋佑硕一个人坐到被告席上,却有来自釜山的99名律师自愿为他一个人辩护。
在法官为了确定律师们是否都到场的点名声中,宋佑硕哭了,我也看哭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终于唤醒了整个行业的良知。
那些来自对家人的死亡威胁,那些在催泪瓦斯中的呐喊,那些自己内心的煎熬与执着,在这一刻终于获得了回报。
这样情感的释放,确实催泪。
电影真的很好看。
对韩国大叔从来喜欢不起来,可是这部没帅哥无美女的政治法律题材电影,竟然被拍得全程无尿点,实在是太牛叉闪闪了。
看的过程中一度不敢不忍看下去,我们在这个貌似盛世的时代中已经活得越来越麻木了,每次在地铁站里看着埋头看手机的人,都觉得好恐怖,大家好像一点都不怀念没手机时的生活,人人都觉得如今没手机没网络就没法活了,可是有手机有网络我们又是怎么活的呢,你会看到把头埋在手机里的人做的也无非两三件事,聊微信QQ,哪怕也没啥可聊,打游戏,看电视电影,管它什么没营养的烂片,总要打发时间,反正绝不能把时间用在默默等待。
结果,聊天能聊出什么来,打游戏打到朋友圈中第一又怎样,电影看再多也不会变成另一个人。
我们懒得做其他事,其他事也不见得比摆弄手机更有意义。
我想说的不是手机改变生活,而是,当我们耽于这些浅显的表面生活,我们怎么可能走上街头运动,或是争取民主自由,哪怕只是网络自由,明知道全世界不能用facebook,twitter的国家只有朝鲜古巴越南和我们,好像对生活也根本没影响嘛,展开来讲,我们似乎对生活百分百满意,没有什么可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除了上班也没什么能让我们不玩手机的。
所以看到香港占中我们不关心,别人被催泪弹打关我们什么事,照样去那儿shopping,路过看见还正好可以拍照放微信呢。
看到严刑逼供的部分,直接就会想起革命时期敌我双方或是文革各种惨,可那些都过去了不是,想想似乎也不会再来,也就可以放心继续玩手机了。
据卢武铉经历改编,剧作扎实,宋康昊作为韩国电影头把交椅展现一级演技。
将近半小时的轻喜剧部分,关于人物家庭生活的叙述虽符合真实人物改编的特性,不过漫长的铺垫有点冒险。
五次庭审,情节紧凑。
男孩被打到近乎精神恍惚,洗脑过程令人震惊,不得不说韩国电影赤裸裸的画面镜头有着无比强大的震撼力。
什么是国家,国家即国民。
一听到国歌就肃然起敬的车东英警官的爱国主义是可悲的,没有温度。
如宋大叔所说,这样的人只是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
从最初坚定的相信民主到刑讯逼供后的绝望,少年们也开始放弃。
某种程度法律是暴力的工具,宋大叔却站出来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第一个路口,孩子的出生让这个高中文凭的盖房工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破釜沉舟考过司法,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勇敢果决。
第二个路口,从唯利是图的税务律师,出于汤店大婶的感恩情而被卷入政治,放下安逸,以一个法律人的角色挽救时代。
以卵击石,你愿不愿意相信有生命的鸡蛋,相信它越过硬石头的可能性,即使遍体鳞伤,即使在全力以赴之后面对的依旧是黑暗。
生逢乱世,不要求每个人放弃安稳而选择颠簸,成为伟大成为不朽,只希望你不要驱赶这个时代需要的光明。
最近接连看了首尔之春,南山的部长们,辩护人,对1980s的韩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果然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都是相似的。
韩国电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映射政治,但是太多了就未免为赋新诗强说愁
这擦卢武铉的鞋,正反面形象随意改变。流氓忽热变正义律师。
题材的讨巧和话题性盖过电影本身,煽情太过,影像一般,前半段更好;庭戏的镜头那叫一个绚丽,都360度转圈了;没有真正的结尾,正如没有真正的所谓民主,有人之处就有极权。
很难想象同为披挂着二战疮痍默默爬起的东亚国家,同一个动荡的八十年代,人韩国都拍出这种电影了,我们提及某两个数字的时候还要花样使用各种暗语。。。。。
题材不错,拍摄一般
反思历史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你国的借鉴意义)大过电影的艺术水平,但仍然值得尊敬。一个人的觉醒难以带来社会变革,除非民众都是盲目的。宋律师的角色类似于逼着尼克松在镜头前认错的Frost,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你要有完整的法制体系,首先你要停止麻木
须叔又游离文青之外了,看完没那么感动嘛[挤眼]以卢武铉为原型、对抗全斗焕反对政府的故事。律政戏,但前段写律师发迹太长了,没感觉不能压缩。后段政治斗争突出了矛盾,但对台戏远没想象中激烈、密集和伤筋动骨。最后男主还能好好地站台上演讲,已经很幸运了。要在我朝,政治斗争能这么便宜他?宋康昊演技是不错,几个配角也搭配,反派和被抓学生的戏也少,全落宋身上了
辩护时过于煽情,出死力为大婶的儿子伸张正义也有点莫名其妙。各种平庸。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性。但韩国人却可以去还原它,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发生过什么。有些国家却不可以。加一星给信念。
人物脸谱化。男主是在为“民主”而战,还是只是在帮朋友一个忙?他与被告的私交弱化了影片的立场。男主声称要为后代改变现实,但影片没有表现他与子女间的情感和纽带,也就显得这样的“喊话”空洞而做作。美国的马屁拍够了,开始拍欧洲的,韩国真是世界上最好最好最好最好最好最好最好最好最好的国家。
人物没弄好,各种主义弄得再有话题,也只是空洞。
从宋康昊态度转变开始影片便落入韩国犯罪片的打鸡血俗套,因此前面的长铺垫反而是出彩的地方。不过庭上爆发眼睛充血的演技是不可否认的。听说这案子前不久重审无罪了,羡慕棒子的敢拍。
优缺点都很韩式,可以作为韩片研究样本教材。
一部《辩护人》,一部《熔炉》。
不是很清楚卢武铉是个什么样的总统,不过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至少他做过这样的事情。韩国电影一直有在自省历史,令人敬佩。大脸影帝之一的宋康昊演的太好,法庭上完全被他带入了。最后一幕特别加分,得人心者得天下!
只有我觉得拍的烂吗?!从电影技巧和主题表达都很肤浅。
沉闷开篇,勇气激昂收尾,可能是看惯此类型剧的缘故总觉一般。羡慕韩国影人的无所顾忌。
羡慕韩国的审核制度。
127分钟的片子,60分钟以后才进入正题,实在有些太过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