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鸣鸟不飞》,本着名字越怪越好看的原则我在周一下班后自己独自打开了这部电影。
在不知名网页上看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好像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主人公的名字好难记,根据两个人的发型来看就一个叫小直一个叫小卷好了。
首先我说导演真的是一个很懂用语言镜头表达感情的人,很多东西几乎完全不告诉你就只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
其实前面铺垫时候已经告诉大家了小直的家庭很压抑,他在外面吃了饭却回家要再吃一顿,他想搬出去住却无法开口,我理解为这是东亚的父亲一种惯有的形象。
而小卷那边也不好过,没有具体交代他的身世只说是一位老阿妈的养子,其实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孤独和不被理解。
这个世界好像从来都不曾为这两个人打开大门,当老阿妈说要带着200万日元赞助小卷出去玩的时候,小卷为什么没去呢,因为钱不够啊!
(不是)我很喜欢小直和小卷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录磁带的片段,在那个仓库一般的房子里他们似乎只有那个时候能得到片刻自由,哪怕一切都是自己营造出来的。
那个地方就像两个人的乌托邦一样,我们关起门,用各种不同的道具就能去撒哈拉沙漠,去羚羊峡谷,去墨西哥,去台湾,是想象,也是心之向往,是趋于现实的无力,也是精神世界里一种短暂的逃脱。
当然两个人的感情就在这期间慢慢生出了萌芽,只能说导演的表达真的太东亚太日式了,想触碰又推开真的是每一个东亚人都能经历的感情过程。
这里演员的戏份也很到位,尤其表扬一下小卷的演员,他在相互泼面粉的那场戏里真的好可爱,好像一个小狗狗啊。
其实电影在偷钱之前的戏份真的很童话很美好,美好到让人不愿意去打破那个氛围,也许他们能借着帮老阿妈录磁带的借口一直在那个乌托邦里遨游,但是电影的最后30分钟打破了这个梦境,小直还是向现实屈服了,梦醒了,粉红泡泡碎了,小直进去了,小卷伤心欲绝,也许他不能理解小直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能说小直比小卷更渴望逃离吧。
可是当小直说出那句“我们不要再见面“了的时候我还是一阵心绞痛,小直啊,你30多度的嘴为什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
关于小卷,其实他也是有遗憾和不甘的,只是他的遗憾和不甘全都流在了游泳镜下面的眼泪里,没有人能看见,直到他告诉了小直。
另外说一个全片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眼泪煮面,莫名戳我,你说戴上泳镜别人就看不到你的泪,可是我把你的泪留在这一盘曾经一起分食的意大利面里。
这里我真的磕到了,比互换衣服,街上喂食还要甜。
这种甜中带虐的感觉真酸爽无比。
说一下结尾,大家都觉得是be,可是我觉得是he啊,最后两个人相遇了,小直哭了,录音机里传出了小直曾经说过的那句”就让我们重新来过“,小直说这句话的时候画面已经变黑了,我个人理解这里是导演传递出了小直的心声,他最终还是被小卷打动了。
另外结尾真的很妙,给整部电影增加了一分感动的色彩。
总结一下,我觉得这部电影你可以在情绪emo的下午或者一个人的周末傍晚,打开它,接受电影里所传来的所有情感,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我们平常习惯于用眼睛去发现,用手去触摸;但是我们用耳朵聆听眼睛未曾发觉的地方,用脚走向手未曾触及的远方 走过伊瓜苏,听见水的声音;走过羚羊峡谷,听见光的声音;走过撒哈拉,听见沙子的声音;走过阿拉斯加,听见极光的声音 磁带的播放,泳池里溅起的水花,你推我搡时的阵阵喘息。
当两只脚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又闯入了新的世界,听见了不一样的声音
Maki说:how does it feel to have someone whom you can hold? How do people manage to attract others? I feel a magnetic field around me. People are within my reach, but I could never touch them. 当直几降临,he is within his reach, but he could never touch him. 他们用肉搏换取触摸,直到手腕乌青也会触发心底的脆弱,直到手臂骨折变成逃离的信号。
他们用造声留住共同的时光,和盲人养母一起一辈子奄留家乡,却在录音机里走过蓝洞、羚羊峡谷、撒哈拉沙漠、Iguazu Falls,那里有他们一次又一次从头来过的声音。
直己只相信摸得到的东西,因为父亲满口捆绑的承诺,而直己的人生好像只有一次勇气可以被提起,一旦失败就前功尽弃,掉进父亲规训的「承诺」;相比之下,maki有更加开放自由的灵魂,相信无形、相信记忆,他说let me hear it barefoot,或许是一种象征吧,可惜靠近真实,在这种时候也是两个人的事。
当直几回到那个「正常」的世界,maki,你能做的只有告别,farewell Naomi。
赤脚是人类以赤裸的姿态去感受大地,鸣声是人类用耳朵,去倾听自然的声音。
赤脚是赤裸触碰,鸣声是倾听喘息。
其实,没有实物也很美。
每一次扭打都算是一次肉体交缠,在一声声的喘息中,他们交换彼此的气息、味道与触感。
那么多次的扭打中,其实maki除了第一次有过真正的攻击性的动作后,剩余的时间都想拥抱对方;确定感情后的唯一一次进攻,是美岛去世之后的歇斯底里,但好像也是借这个机会看看naomi他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感觉:有的,他选择紧紧拥抱住我,一次又一次。
而大部分时间的扭打,naomi基本都是在反抗maki的拥抱,他明明想离这份感情更近一点,但在感受到它的浓烈和异常之后,他又快速挣脱,就像他不断地吸鼻子,其实他在父亲的亲情牢笼里,早已困得太久,他表面上看起来礼貌安静,却总会在凝滞的空气中吸鼻,总会在感受到爱时激烈反抗——因为他,根本不懂得怎么去接受爱,对女友是,对maki,更是。
naomi就像一根在黑暗里孤独的苇草,随时脆弱得快要倒下,但偏偏maki,穿过撒哈拉沙漠,穿过蓝洞,穿过伊瓜拉苏大瀑布,穿过草原与麦田,穿过加勒比海的沙滩,穿过北极的极光,最后来到naomi站立的羚羊峡谷,照亮了他。
爱无需语言,可能再多不过一句“我想和你待在一起”,余下的,是那些声音,那些光景,那些含情脉脉的眼神,那些曾彼此触摸的身体。
电影拍得很标致,很妙,用光影传达声音,用声音传达光影。
以无声达有声,以一种介质,感受到千种万种。
不过扭打的片段还挺像舞台剧的表现方法的,出现在电影里,也能让人惊呼“竟能这样拍!
”。
而且导演很喜欢拍脚和手,我觉得,这应该也是用身体去感受的一种方法吧——伸出的手,赤裸的双足,我将我的全部,我的真心,已经全部袒露给你。
画面和声音很纯粹,整部片有背景音乐的地方很少,因为沉默的时间很多,所以一直能清晰地听到自然的背景声,以及有时刻意放大的背景声。
把物和人毛燥的边缘照得闪闪发亮的光线,也有很温暖的质地。
人物的小动作非常生活,比如在冰箱一边发呆,一边拨弄冷藏室灯的开关。
演员的情绪表达也非常细腻。
生活的所有纹理都很好地被展示了出来。
越是展现物体的纹理(光线展现物的纹理,录音展示声的纹理),越能感受到对于触感和肌肤的渴望,越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
不管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种策略至少对我来说非常有效。
它唤醒了我对触感的记忆,也激发我的肌肤饥渴。
但是激烈的缠斗不能带来抚摸的触感,以至于我看到槙渴望一次温柔的拥抱的时候,我真的完全代入了,那种“能不能好好拥抱一次”的强烈渴望,以及直己再次抗拒的失落感被推到了极致。
这一切好到让我可以忽视后来急转弯的剧情的不合情理,我甚至在思考是否可以不用现实的角度去看,而是从更大更象征性的角度去看……因为太喜欢诹访珠理,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像直己这样,在父亲的掌控下成长起来的男孩,习惯性地服从和隐藏内心。
他不会告诉他爹自己不喜欢钓鱼,他是那种即使聚餐回家,也要老老实实道歉着吃完父亲留下的晚饭的人。
面对槙,他渴望拥抱,却每次都用打斗做借口代替,把情况留置在“安全线”内。
(一边是想把对方塞进血肉的拥抱,一边是蛮力扭打推搡,有一种咬牙切齿般的涩。
情。
)他提出的环球旅行就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反抗。
他可能这辈子难得鼓起勇气去反抗压抑的人生和压抑的爱。
但在攒了很久的钱被父亲偷取后,直己就疯了。
这意味着他的出逃计划还未开始,就再次被轻易地捏死在起点,理由只是因为他父亲不想他走。
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说法:把年幼的大象绑在一根无法挣脱的桩子上,那么即使将来他有力量扯断锁链,他也会以为自己办不到而放弃尝试。
钱被父亲取走所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比想象中更大。
直己知道自己恐怕难以有勇气再来一次。
他拒绝了“再一次漫长攒钱”的这个选项,趁着情绪上头,勇气未消,他孤注一掷去偷钱。
这个关卡,闯过去了,走就走了;闯不过去,他恐怕只能回归原本顺从平静无波澜的普通人生活。
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直己和槙不一样。
在他们狱中隔着玻璃对望时,就已经预示了结局。
槙说: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一起去。
直己说的则是: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最后的最后,两辆车并行,槙广播着他们曾经模拟过的旅行声响,这是他最后一次发出邀请。
而作为“安全”而懦弱的普通人,直己不会应约。
他哭得再伤心,也只会转动方向盘,开往另一条道路。
就嗑糖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底色阴间风味,但缠着阳光的青春双向暗恋,湿漉漉的,在我的xp上疯狂舞动,我还是挺喜欢的😋😋😋
我挺喜欢这个电影的,但是我有好几个地方没有看懂。
养母存折里那几笔支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养母不知道。
那个和男主家庭交往密切的高桥先生是什么作用。
为啥最后男主一定要偷钱还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还有被偷钱那家的女主人是死了吗,男主没有管她吗?
为啥最后探监时男主又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突然就结束了。
头好晕😭
相爱的人吵架都带着克制昨天看到一条热搜,说的是成年人的绝交都是静悄悄的,当然那条热搜说的是友谊。
我大致是明白的,很多人觉得我是个喜闹的人,以至于我多次澄清说我自己比较孤僻然而并没有人相信,像极了我这个外形说自己是早产儿那般引来戏谑。
可我确实是个孤僻的人。
我不喜与人交恶,甚至不喜与人有太多的交集,我和朋友的相处往往也是因为一件小事想起,便热络地聊上一会儿,对话框里看到的上次聊天已经是一年前了,也许下次聊天就是一年以后。
结局催人泪下,猜到结局了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镜头,导演太会了,妈呀,这是我看过的最让人流泪的结尾。
总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你未来面对的时候永远不能平静。
为什么世俗让我们变得那么胆小,以至于我们在后来人生里不敢回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勇敢的人总会战胜自己,哪怕受尽无尽的有色眼镜和侮辱破骂。
《赤腳鳴聲》(裸足で鳴らしてみせろ)是一部,2021年的日本電影,由工藤梨穂執導和編劇。
這部劇情片,主要探討了同性之間的情感和關係,並通過主角們的故事,來表達對青春和夢想的追求。
故事圍繞著,在父親的廢物收集公司工作的直己,他每天都希望能夠離開父母家。
一天他遇到了,與失明養母美鳥同住的年輕人槙。
美鳥總是向槙,講述她如何遊歷世界,儘管她從未真正出國。
當美鳥病重時,她將環遊世界的夢想託付給槙。
由於缺錢無法成行,槙決定與直己一起,創造世界各地的“聲音”,然後錄制給美鳥,讓她在夢中感受世界。
電影中,兩位男性角色,在共同創造聲音的過程中逐漸變得親密。
然而,他們都不懂得如何接觸對方,隨之發生的只有惡作劇和粗暴打鬧。
感情越深,行為就越激烈,傷害也就越深。
這部電影,以其細膩的情感描繪,和對青春痛苦的真實呈現,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赤腳鳴聲》不僅是一部同志題材的電影,它還深刻地,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困難和挑戰中找到自我和愛。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為7.7,反映了觀眾對其的正面評價。
赤脚鸣声 (2021)7.62021 / 日本 / 剧情 同性 / 工藤梨穂 / 佐々木詩音 諏訪珠理
唉,前面拍得多么细腻多么美好啊,俗气的偶遇、爱情电影般的重逢、一些青春感满满的嬉戏打闹,小小年纪搞什么自我独立,搞就算了还犯法,后面结局非要那么狗血。
学会了仰泳的我最后也还是溺水了。
模仿游戏是吧。结尾我挺喜欢的,用尽全部力气勇敢一次,然后就被现实暴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实世界懦弱的人多半永远懦弱,到处都是人物弧光的话,就不需要文艺作品了。
一起模拟声音,录音那几段真的很有意思。本以为期间会发生什么暧昧的事情,没想到仅仅止步于互相打闹。但想想也很合理,这就是男孩子之间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触方法吧。外婆为什么纹了一个坐标呢?这个点没有引申出来有点可惜。偷钱导致两人分开有点可惜,但现实就是这样,你想一心追求梦想,但总有人要考虑现实。中规中矩吧,不是我很喜欢的剧情。
确实很有张力,隐晦表达萌发爱意,不勇敢的又何止你一人。
令人急躁的慢节奏文艺片,结局再扣一星。导演是拍忧郁文艺感拍上头了吗,非要配个be烂结局
即使是日系风,这个节奏也实在太慢了。对感情的纠结只有两个人打架这一种方式吗?看的我好累。观感不佳。两个男主颜值很可以耶。标准的犬颜。
看到内伤 别无他言
非常文艺,尤其通过录音走世界的演绎形式,一些光影慢镜头的表现也很美,cp的人设也鲜明,但两人的颜实在不够对胃口。
也许是两个人张力不够,无法被打动。只敢通过扭打进行身体接触的少年本来应该挺好嗑的不是吗!
最后那句台词似乎有点骗人。盲人奶奶患病入院后,为了满足奶奶环球旅行的愿望,两个男孩用录音的方式带着奶奶到处旅行。因为根本没钱出国,于是两个男孩用本地资源录音,假装自己在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之间产生了一种超越友谊的情感,但又没有完全挑明。其中一个男孩为了真正的旅行入室盗窃,继而被判入狱。出狱后俩人形同陌路,燃起的那一点点欲火熄灭了。不管怎么碰瓷伊瓜苏瀑布,他俩始终没有勇气再进一步,哪怕出狱后去迎接呢。所以,“不如我们从头来过”的愿望显得十分虚伪。
两星分别送给两位男演员的颜。槽点:1.情节很空洞,前半部分槙给养母录音的线和两男主的爱情线缝合度不高,除了给两男主相处提供了机会以外两条故事线之间没多大联系,后半部分故事更是雷人狗血。2.俗!都什么年代了亚洲同影还停留在身份认同阶段,这一部甚至连认同的过程都一笔带过。“打闹摔跤”这么老掉牙的同影烂梗,到了这部竟然还在用,还重复那么多次,豆瓣竟然一堆人对这几段男主打闹的戏份大吹特吹,豆瓣现在都这么俗了么?3.喜欢“赤脚”的习惯作为槙特有的角色特征贯穿全片,但导演始终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一符号。“唱片”“录音”“游泳”等元素也是同理。4.结尾那段估计是奔着想要成为影史名场面去的,但导演显然没这个能力。匹亚影展竟然拍这种烂俗电影,不应该啊。豆瓣你凭啥把两男主的番位拍那么靠后?欺负他们是新人?
补标
3.5。旅行、泳池、收集影像与声音。水流与光线。属于「我们」的伊瓜苏瀑布、意大利蓝洞与羚羊峡谷。「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
20240512 14:00场昙华林云曰书馆观影&观影结束后关于社会期望与自我认同话题的讨论会。
日式文艺,两个男生开始的打闹还觉得处理挺好挺真实的,但每次都扭打在一起没什么进展就疲劳了,各方面都不算优秀的电影,观感一般。
一边不断推扯着对方的身体,一边却试图无限贴近彼此,扭打的几场戏都特别好。破碎的拥抱,「これもう一度やろう」。
看了一小时差点睡着,果然我还是不喜欢看文艺片
虽然导演无意为之,但确实是一部如果放在中国就能过审的同志电影,因为同性情愫表现得别具一格。两个人都不知道如何跟同性相处,被彼此吸引却又害怕触碰,以致于每次拥抱后都必然伴随着扭打,用肢体的激烈纠缠宣泄内心的难明情绪。结尾致命一击却又很真实,让人想到早期村上春树小说,果然青春的幻灭才是永恒的。
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