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有人的感觉一样,片子拍的很平淡,节奏平均,没什么像样的冲突或者高潮,甚至对于某些可能造成高潮的段落好像也没使劲。
所以,如果对那些早期blues音乐没有兴趣的人,一定看得味同嚼蜡,只能给2星。
但是如果你喜欢这些音乐,那光音乐本身已经让这片子值4星了。
片子讲的故事,基本可以算是摇滚乐的史前史了。
因为之前看过所有说摇滚乐历史的书,在谈它与黑人blues音乐的渊源时候,基本都从Chuck Berry说起。
正是Chuck Berry的一首歌在电台播放时,电台DJ随口说出了Rock n' Roll这个词——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片子里也出现了,但是一笔带过,毫无刻意渲染。
就如片子里一闪而过的滚石乐队,他们对Chess Record最早的乐手Muddy Waters说我们是你的大粉丝,也算稍微表达了一下这帮史前人物跟滚石、披头士等等摇滚界后辈的关系。
回过头来说它平铺直叙的节奏,我倒觉得也不坏。
这帮鸟人每一个的生活都够折腾,随便哪里展开一下都得让故事无限的长下去。
现在的拍法,倒像是个纪录片,或者编年史,风情画。
而且,它至少说清了一件事,就是吉他和blues,对那些黑人的生活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蓝调?
蓝调就是美国音乐之母。
美国音乐的灵魂。
”—— B.B.King这是一部讲述美国著名蓝调厂牌切斯唱片公司(Chess Records)历史的电影,影片紧紧围绕切斯公司创始人伦纳德·切斯(Leonard Chess)和蓝调音乐大师穆迪· 沃特斯(Muddy Waters)两位核心人物的经历展开,同时该片也是对上世纪美国50、60代蓝调音乐历史的一次回顾。
1950年,芝加哥,靠经营俱乐部起家的犹太移民青年伦纳德·切斯(现实中是切斯兄弟两人)发现商机转投唱片业,成立了切斯唱片公司。
作为美国音乐史上最为杰出的蓝调音乐厂牌,与切斯唱片公司合作过的艺人包括:Muddy Waters、Little Walter、Chuck Berry、Etta James等一批入选摇滚名人堂的音乐大师,这些音乐家对美国蓝调音乐、摇滚乐、甚至流行音乐的影响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街头艺人到殿堂级大师,切斯唱片公司俨然就是一个培养蓝调音乐家的温床。
影片并没有刻意为伦纳德·切斯歌功颂德,扬名立传,也没有过多渲染摇滚乐诞生初期,对当时美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而是以客观、冷静的视角,在伦纳德与公司旗下艺人之间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关系上施以重墨。
影片名称直译为《凯迪拉克唱片公司》,明显就是对切斯唱片公司其商业运作的性质和伦纳德商人身份的直白表现。
片中,伦纳德为公司旗下每一位运作成功的艺人都购置了一辆凯迪拉克汽车。
表面上慷慨的伦纳德,却利用艺人们的信任和没有文化的弱点,克扣艺人的版权费,甚至对公司的元老(签约的首位艺人)一直追随他的穆迪· 沃特斯也不例外。
另外,伦纳德对节奏布鲁斯女歌手Etta James(碧昂丝饰演)亦真亦假的爱情,其原始动机也是一种感情投资。
合作者?
家人?
朋友?
亲人?
欣赏与被欣赏?
投资与被投资?
利用与被利用?
可能都有那么一点。
但可以肯定的是,伦纳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商人,也是一位颇具音乐鉴赏力的音乐人。
他敏锐的察觉到黑人音乐市场的潜力,并成功地把这些来自密西西比棉花种植园中的黑人农民,变成一个个光彩奕奕的音乐明星。
套用一句话:音乐圈中他最懂经商,商业圈中他最懂音乐。
正如影片中布鲁斯口琴演奏家小沃尔特(Little Walter,死于一场街头斗殴)一样,很多蓝调艺人们的命运都充满着悲剧色彩。
出身贫贱的他们一旦有了钱,就会全部花在烈酒、毒品和女人身上,或是发生意外或因病,早早就撒手人寰,似乎成了他们的传统。
他们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芝加哥,自然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音乐理想,他们只是不想在乡下的棉花田里弄的一身臭汗,因为有演奏蓝调的才艺,到这儿混口饭吃。
听说只要对着一个“小方盒子”唱上几首歌,就可以挣上好几块钱,对于这些“懒家伙”来说,这他妈绝对是一份不错的差事。
(当时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出资,很多民歌采集者深入美国南方的田间地头,采集音乐、录制有声资料。
)而伦纳德给他们的远远不止这些,音乐让他们获得了财富,也带来糜烂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看,悲剧似乎是命中注定。
为更适合在大城市的俱乐部演出,蓝调艺人们在乡村布鲁斯音乐基础上发展出城市布鲁斯音乐(代表人物—穆迪·沃特斯),其实也是一种讨好、娱乐白人的表现,歌词中也开始出现更为大胆的性暗示。
一切皆为了金钱,音乐如何演奏并不重要,唱片卖的好才是硬道理。
黑人同胞的市场毕竟有限,只有打动白人才能赚得更多。
当查克·贝利(Chuck Berry)跳着鸭子布,弹着标准的十二小节布鲁斯,嘴中叫嚷着“Go,Go,Jonny Go”,白人青年们跟着一起扭着屁股,兴奋的尖叫、发狂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切斯唱片公司门口总是停放着一辆辆凯迪拉克汽车了。
因此,这部电影并不是讲述什么关于音乐家们的理想、奋斗、成功的故事,在这里说的是赤裸裸现实。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议案,把2003年定为蓝调年。
蓝调音乐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而今已风光不再,不断发展的现代流行音乐也已经难觅蓝调的影子。
影片结尾,在美国已经几乎没有市场的穆迪·沃特斯受邀来到英国,走下飞机的他还不知道,音乐史上布鲁斯音乐的第二次复兴已经到来。
或许是暗示,或许是美好的祝愿,谁又能保证蓝调音乐风潮不会再次席卷重来呢?
(文\贝鲁尼卡 090415)喜欢它是因为悲伤,喜欢它是因为喜悦,喜欢它是因为孤独,喜欢它是因为幸福,喜欢它是因为痛苦,喜欢它是因为固执,喜欢它是因为自由,喜欢它是因为爱情,喜欢它是因为死亡,喜欢它是因为... ...
“你干的是危险的勾当,我的两个女儿都和唱爵士的跑了。
”那时候的黑人初生之时就带着卑微,所以上帝将另一种闪闪发光植于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这一种捕捉是一辈子都学不到的。
他们在街头三三两两的吹口琴、敲打吉他、眉目深邃的浅唱,忽响忽轻,你觉得有一种别样的好听,但是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是的,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Leo为他们一个个奔波,处理那些他们弄糟的事,酗酒、贪恋女色、暴力处事。
可是只要他们拿起乐器,一开口又马上让人难以抗拒,现实世界的逻辑为什么要让人如此沮丧?
Little Walter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果然,chuck和etta立马填补了这个空缺。
可是到最后Leo死在凯迪拉克上我又马上否决自己的想法,如果mud始终是那个佃农,如果没有这些笨重的黑胶,没有滚石、没有蓝调、没有R&B,那么我们伤心的时候、想要表达爱意的时候,是否会变得那么苍白?
我们在挤地铁的时候,是否无所是从?
维昂说,世界上只存在两件事,一是和漂亮的女孩谈恋爱,二是新奥尔良或惠灵顿公爵的音乐。
一部关于BLUS音乐兴衰的好电影除了好听的歌曲印象深刻的还有布洛迪的忧郁气质令人落泪的碧昂丝最后一首演唱活灵活现人蓝调人物自由精神
正如影片的中文名字一样,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蓝调音乐开始发扬光大阶段的历史,可是影片向观众揭示的并不仅仅如此,它既具有政治的厚重感,又细腻的刻画了蓝调艺术家们的情感和思想。
它是一部丰满的影片。
在讲述蓝调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影片揭示出的美国政治情况是触目惊心的。
虽然南北战争之后,黑人摆脱了奴隶的命运,但是在许多领域却仍然得不到同白人相同的地位。
这种情况在美国广大的南方显得尤为突出(那里曾经是奴隶主们的大本营)。
在那里,白人和黑人不能同坐一辆车,除非黑人是司机。
在那里白人和黑人在同一个俱乐部中必须相互隔离(警察到场确保隔离)。
在那里,黑人不能和白人女性发生性关系,如果发生了,无论女方是否自愿,男方都会被判以诱拐少女过界的罪名并遭到牢狱之灾。
对蓝调音乐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恰克·贝利便陨落于种族歧视:当他向老板抱怨,他的歌曲被白人音乐团体“海滩男孩”拿走时,警察以“诱拐少女过界的”的罪名将他带走。
接下来,电影镜头向我们展示的是背景:“海滩男孩”愉快、美妙的MTV,镜头的正中:恰克·贝利抱着号码牌照相,先照正面,然后是侧面。
这是极为讽刺的,因为歧视性的法律,两种人遭受不同的命运。
更为令人气愤的是,种族歧视者还因为肤色的缘故不承认恰克·贝利是摇滚的乐的开创者,他们更愿意热捧“猫王”。
尽管“猫王”在音乐史上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恰克·贝利是首个开创了最基本的12小节摇滚solo的乐句模式的人。
电影导演在影片中不仅仅在批判美国过去的种族制度,同时要重新评价黑人对美国的音乐文化的贡献。
影片中新组建的“滚石”乐队来到切斯唱片公司。
马迪·沃特斯上前迎接,几个年轻人认出了他,并向他投去无比的崇拜:我们就是因为听了您的音乐才组建这个乐队的,乐队的名字就是你的一首歌的名字——滚石。
事实上,“滚石”乐队和“披头士”乐队同样受到恰克·贝利的影响。
约翰·列农就说过:如果要给摇滚乐一个名字,只能是恰克·贝利。
除此之外,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去看待蓝调音乐的历史地位时,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这些天才的黑人们的贡献,蓝调音乐不仅直接影响着摇滚的产生,也间接地影响了爵士乐的发展。
想想看,如果美国音乐史缺少了蓝调这一页,或者所有的黑人蓝调艺术家都因为种族歧视制度而埋没,那么今天的美国或者世界将会有多大的损失!
蓝调传奇向我们展现了那群黑人蓝调艺术家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在我的眼里是十分可爱的,如果一味地热捧他们的优点,那么就变成造神运动了。
先谈谈里奥纳德·切斯(Leonard Chess),他是个波兰人(亚德里安·布洛迪饰演)。
很有志气:他女朋友的父亲嫌他穷,不允许他们交往。
他为了赢得情人努力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他非常有远见,同时用人不拘一格。
他并不受美国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
当他发现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非凡的表演实力时,毅然决然地把他签下,切斯自己从此也走上了发行唱片之路。
同时,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当他的歌手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演唱和录音时,他力排众议支持他的歌手坚持风格。
结果他的歌手纷纷用自己的风格丰富了音乐史。
要说切斯的缺点,我想是他是个标准的逐利商人,他之所以敢于雇佣黑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能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还多次克扣歌手的版税。
当然,他还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比如他爱上了公司的女歌手Etta James(碧昂斯饰演),并且在给了她许多帮助。
切斯的结局是悲凉的,当唱片公司无力经营之后,他心力交瘁,最后在唱片公司旁边的街口心脏病突发,死在车上。
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是切斯发掘的第一个歌手。
他有着极高的自信,当第一次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他就感到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嗓音成名。
他懂得讨好老板,而且知道曲线救国。
他始终留在切斯唱片,这里面是含有对切斯的感激之情的。
他的缺点在于虚荣和好色,以至于挥霍无度,长时间的萎靡不振,不过在切斯唱片倒闭之后,他获得了新的开始。
小沃特斯同样具有很高的表演天分,他懂得感激切斯,称他为“白人老爸”。
为他拼命工作。
而他的缺点除了和同大沃特斯类似的追逐女人,还有就是自我膨胀严重。
以至于经常惹是生非。
这也造成了他的衰落。
另外,他还有一个弱点(算不上缺点),他从小缺乏母爱,所以爱上了大沃特斯的老婆,这直接导致两人的关系恶化。
恰克·贝利的有点在于他节俭,有骨气(比如宁愿睡在自己的车内也不住种族隔离旅馆)。
缺点也在女人身上:不但找黑人,还找白人,以至于最后被种族歧视法案给害了。
Etta James(碧昂斯饰演)的弱点在于从小备受歧视,缺少父爱,以至于染上毒瘾。
他们都因没有克服自身的缺点或者弱点惹给自己的人生造成不小的伤害,小沃特斯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
但是,却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这些后来者好好地上了一课,我们应该善于从人生的角度去观赏《蓝调传奇》。
重复看着《Cadillac Records》最后Etta James唱着“I'd rather go blind”,那应该就是最蓝色的暧昧吧…当Leon的手又一次轻抚着Etta的脸庞,那心与心之间最柔软最温暖的已经燃烧到了极致!
“So, you mean to tell me,this could be the last time I sing a song for you?” 当音乐响起,Etta回首的那一刻,那无限柔情留恋的眼神,Leon可懂得?
Leon你可懂得?
Something told me ,it was over. When I saw you and her,talking Something deep down in my soul said,"cry ,girl"When I saw you and that girl,walking aroundI would rather,I would rather go blind,boyThan to see you walk away from me child,noSo you see,I love you so muchThat I don't want to watch you leave me,babyMost of all,I just don't ,I just don't want to be free,noI was just,I was just,I was just sitting here thinking,of your kiss And your warm embrace,yeah…… ……当Etta一次又一次的深情回眸,当Etta的眼泪终于决堤……淡淡的天蓝色慢慢的变深,越变越深,越变越深,越变越深!
一曲“I‘d rather go blind”,唱尽了Etta James&Leonard Chess之间的情起伤逝。
歌曲总在相宜的场景中极其的煽情,好喜欢这一段。
Howlin' Wolf——“Smokestack Lightning”,WowEamonn Walker演的真的太棒了,我好喜欢,哈哈
往前走,莫回头整个片子以Adrien Brody经营的Chess Records为主线,中间穿插着几颗明珠:Muddy Waters,Chuck Berry,Howling Wolf,Little Walter,Etta James。
搭配着醇厚的音乐,对于想了解音乐历史的我够了,粗略的线条已然勾画出各位传奇人物的人物主要特点,仅限于勾勒哈,记录性质的电影风格,像这轨道一样,平稳向前,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
最出彩的还是Beyoncé献唱的两首《All I Could Do Was Cry》和《At Last》,那情感投入和唱功,瞬间圈粉,虽然她名声已如雷贯耳,但还好没有带入角色,只是觉得这个演员演的真好,整片的那一抹红。
摇滚电影里说到布鲁斯的没几部,这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但要说它多精彩,则言过其实。
不得不罗嗦一句,摇滚和布鲁斯最有渊源,最早期摇滚就是从美国的蓝调音乐变换而来,即节奏布鲁斯和西部乡村音乐的交融。
如今看来蓝调演奏技法相对单一,但五十年代末期的它们的出现立即风靡全球,其势不可挡,强烈的节奏感,夸张多异的舞步,给死气沉沉的保守老派一记响亮的耳光,此非一言两语所能尽数。
如今蓝调大势已去,但在多元化复杂的电子摇滚年代听听纯净的吉他回复扫弦,却是难得的享受。
至于电影,得名于Chess唱片公司老板为新人发行唱片成功,赚得银满仓后,给新人买的凯迪拉克作为奖励。
电影内容主要讲述了唱片公司与几个布鲁斯音乐家的缘分,Muddy Waters,Chuck Berry(摇滚乐的鼻祖),Howling Wolf(声音嘶哑,动荡),Little Walter,以及灵魂乐前辈,Etta James。
编排上,每个音乐家所占时间都有限,人物刻画的较为单一,粗糙,个性不明显,此乃一大败笔。
如果说电影不过以唱片公司为线,将几个音乐家大致起起伏伏串起来作为借口,还是显得差强人意,Chuck Berry三次进过监狱,从电影看应该是第二次,但电影含糊地基本没有告知原因,还有他盛名远播的“鸭步”,表现得也很少。
Muddy Waters,给的镜头稍多,但他的音乐才华除了开始街头的吉他弹奏,后面基本没有发展,于是从头到尾看上去,他更像一个发行商或者唱片制作商,而不是音乐的创作者。
Etta James为什么要自杀,基本没有介绍,突兀感强烈,Beyonce在里面演技和唱功都十分了得,可惜戏份太少。
故事间过度过于松散,缺乏连贯性,电影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开头场景,Chess发誓要岳父大人看看自己的能耐,中间基本没有过度,随即一夜成名了。
此乃第二败笔。
第三,也许不能算作败笔,有人提出来的不符历史事实,电影本来可以再创作,但再怎么艺术修饰,有些常识性的东西不能弄混,比如,既然电影主题是说Chess唱片公司,怎能只说唱片公司两兄弟的一个,Leonard Chess而一概不提Phil Chess呢?
最后不能不提一句的是原声,电影出彩的地方就在原声,不过我想也不必夸大,既然本身就是音乐电影,音乐动听是起码的要求。
原声我打七分。
历史上不乏制作精良的摇滚电影,比如,讲述大门乐队的The Door,有关Johnny Cash的Walk The Line,有关Bob Dylan的I Am Not There,有关Still Water的Almost Famous,讲述Ray Charles的灵魂歌王,还有我最喜欢的平克的The Wall,等等,相比,这部作品只能是作为普及布鲁斯知识的平平之作。
电影十分打三分。
PS: 豆瓣上最初的中文名译名更让我莫名其妙,“爵士传奇”,现改为蓝调传奇,赫然有一天,却发现我的评论失踪了,我字斟句酌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两遍,不知道一份非纯技术性的扯淡评论触了豆瓣身体哪部分的G点。
我这人喜欢较真儿,你要是不给我发,我偏发,你这次删了,还有下次,下下次,挨着谁蛋疼谁疼去,豆瓣非让我在它头上撒尿,你让我怎么办?
1. 再一次的 故事发生在芝加哥 醉乡民谣也是. 兴许这座城市除了犯罪 还属于音乐.2. 地上铁 似乎很多时候都被作为这个城市的代表.3. 男主颇有些 形似 王力宏.4. 猜测剧情的发展 便是主角二人组的 分赃不均引起的不合. (猜测失败)5. 记于半小时后. 音乐很棒 但情节薄弱了些. (发现也是豆瓣大多人之同感)6. 很有意思的是 电影里对于成功与否的判别 来自于是否买得起凯迪拉克. (同样的 在浏览豆瓣时 发现海报上的英文名居然与蓝调毫不相干 而是 Cadillac Records 又一次 英文名获胜)7. 忽然想到 所以黑人的天赋 不止于球场 还在于音乐.8. 但意识到 电影剧本脱胎于真实故事 所以或许不会波澜壮阔. 虽然如今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一切 都在宣示 现实远比剧本来的魔幻.9. 音乐打破种族 可太棒了.10. 说些不相干的 我知晓r&b 正来自于这两天重出江湖的周杰伦. 因为他 我才倒回了解到正统的r&b音乐教父 陶喆与杜德伟. 但如果从风格的正统性来说的话 以上三人 都及不上 方大同.11. 音乐包装下的种族问题电影.12. 有一瞬间 觉得是绿皮书的翻版. 一样的音乐主线 一样的黑白人互助.13. 即使电影已经快行进至结尾 剧情依然淡如水 也无怪乎打开了豆瓣看评论. 不多的吐槽 均拘泥于剧情的平淡.14. 最后的最后 我想去美国.15.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 绿皮书给我的感动与印记更多. 或许可以下周重看.16. (记于隔日)午间品读着virgil展相关. 才意识到 其或kanye之伟大 正在于开拓了音乐与体育外 黑人存在性的第三种可能.17. (记于隔日)刚写完上一个评论 便读到 “这样的巧妙结合,还能在现场感受得到。
60 年代的爵士乐与 Houston hip-hop 的混音带足足循环播放 45 分钟,欧洲现代主义融合黑人 hip-hop 元素,是 Braun 与 Virgil 的诚意之作,Virgil 极为擅长在经典品牌上融入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与细节,带出混合不同文化底蕴的作品。
” 也太过巧合.
每一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会在影片最后附上几行字幕来告知观众主人公后来的命运。
那么让我们从这部影片的最后长长的字幕说起吧:“WILLIE DIXON1994年进入摇滚名人堂。
他成功起诉齐柏林飞船乐队,并获得100万美元的赔偿。
而他写的歌继续被众多歌手乐队所翻唱,其中包括: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大门乐队、欧曼兄弟乐队和感恩而死乐队。
他逝世于1992年。
”这部影片就是借WILLIE DIXON之口讲述了CHESS唱片公司的兴衰,勾勒了美国摇滚乐从布鲁斯演变而来的最初年景。
看看这段字幕中提到的艺人吧,要是你一个都没听说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听摇滚。
“MUDDY WATERS1987年进入摇滚名人堂,死于1983年,他的妻子先于他十年去世。
他要求与他妻子合葬。
”MUDDY WATERS 是本片中第一位出现的骨灰级歌手,他从唱片中听到自己的歌声,于是拿着吉他走出美国南方的农田,只身出来闯世界。
“LITTLE WALTER2008年进入摇滚名人堂,他死的时候37岁,连一块墓碑都没有,是他的歌迷在若干年后为他买了一块墓碑。
”好吧,这是一位“穷”死的歌手,正是他与MUDDY WATERS共同开创了CHESS唱片的辉煌,然而自我的膨胀使他与其他人矛盾重重最终离开CHESS,而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然穷困潦倒。
“HOWLIN'WOLF1991年进入摇滚名人堂,死于1976年,ERIC CLAPTON为他购置了墓碑。
”这位老兄的歌声长相名字三位一体,沙哑的歌声诠释了WOLF的含义。
而能让吉他之神为其树碑,恐怕全天下的吉他爱好者都要眼红了。
“ETTA JAMES1993年进入摇滚名人堂。
1973年,她接受戒毒康复治疗,并在2002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现在,她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一句话:碧昂斯扮演,没错,是唱歌的碧昂斯。
“CHUCK BERRY1986年进入摇滚名人堂,他成功起诉沙滩男孩对歌曲SURFIN’USA的侵权。
他以其代表作,如JOHNNY B.GODDE,在摇滚吉他界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的唯一榜首单曲是MY DING-A-LING”超越贝多芬,把这个消息告诉柴柯夫斯基!
这句话真牛X!但这不是现代博客写手的妙语,而是CHUCK BERRY原创!
关于他,我还百度出这么一句话:“列农说过:如果要给摇滚乐一个名字,只能是CHUCK BERRY。
”膜拜吧。。
预备。。
齐。。。
“LEONARD CHESS1987年进入摇滚名人堂”CHESS唱片的创始人,老板,影片的主人公。
为什么他的介绍这么短?
因为。。。
全片都在讲他。。。
看了这些星光熠熠的字句,您可能会对本片期待有佳,迫不及待的想去观摩这样一部“蓝调传奇”。
可我实在是要泼一盆冷水,这部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甚至是曲折一点点的剧情,平铺直叙且节奏唐突。
片中音乐倒是非常不错,但这不正是这种片子的基本配置么。
所以,它有点像音乐版的通俗黑帮片。。。
可我还是推荐您去看,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关于摇滚的一切:利益、金钱、性、毒品、爱。。。
那一长串的字幕中就隐隐表达了这些元素,有人坐拥百万,可还有人买不起墓碑,有人与爱妻致死相伴,可背后的女人有不计其数。
这些矛盾的背后是那时、那样的社会:崇尚自由的美利坚大陆,种族歧视,美国人的美国梦。
于是在这群靠音乐实现各自梦想的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些社会因素的融合,甚至是更激烈的冲突。
看看影片的名字,不叫The Legend of Blues,而是Cadillac Records,象征着金钱名誉地位的凯迪拉克!
影片开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的各种车标也许预示着这个故事其实是利益的写照,然而这不正是典型的美国梦么。
琴弦被拨动,对于这些传奇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怎样去传达音乐这个东西,而是意味着绿纸和女人以及新的凯迪拉克。
当唱片滞销时,他们也无精打采,也在朋友背后做手脚,一颗颗新星的诞生对于Chess唱片来说就像一台台新的印钞机,一块块补漏洞的砖瓦。
摇滚,这被后人们追捧的灵魂慰藉品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传奇们实现其美国梦的手段和产品。
不过我们要庆幸的是他们选择了音乐作为手段,而不是战争、毒品。
而和这利益参杂的,还有爱、还有情义。
这里有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兄弟间的帮助和庇护,还有不能缺少的爱情。
这也是我说这是一部音乐版的通俗黑帮片的原因:利益与情感交织,家庭与事业交织,辉煌与落寞交织。
在ETTA JAMES为LEONARD CHESS的最后一唱中,你可以找到这一切。
作为局外人,我们应该庆幸,庆幸我们只要手指一动就可以聆听传奇们的作品而不需经历这背后的纠结矛盾,不过有时我们也会感叹为何自己没有这天赐的秉赋,而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梦想中去。
不过,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感受着社会的进步,音乐种类的繁荣发展,迎送着传奇的过往延续。
感恩
“最早期摇滚就是从美国的蓝调音乐变换而来,即节奏布鲁斯和西部乡村音乐的交融”。摇滚名人堂的各位,至少我知道了Blues的两位大佬,Muddy Waters和小华特,也知道了摇滚乐的先驱,Chuck Berry,还有Etta James,谢谢你结尾的歌
居然还听哭了...
科普片 Adrien Brody is soooooooooo fucking hot
摇滚电影里说到布鲁斯的不太多,但要说有多精彩,则言过其实……有一些乐器年代常识上的穿帮,不过配乐值得表扬一下
beyonce's body
蓝调的魅力,音乐总是和毒品一起。最后说的是原谅我的脸盲!感觉太零碎了。
Muddy Waters火热的滑棒lick,Little Walter把口琴演绎得比电吉他还要抢戏,CA果然师承Etta James,最后Chess离开被卖掉的唱片公司,一开车就心脏病突发死了这也算是一种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
摇滚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同时拥有三样迷人的东西:革命、死亡和性;老子不嗑迷幻药,老子就是迷幻药本身。这些传奇是历史上存在过的,而且自然要比角色更为传奇。看着他们得意忘形,看着他们烂醉如泥。看着他们拥有天赋,看着拥有天赋之后还是被鄙视被唾弃却同时又为他们神魂颠倒。然后这种神魂颠倒被模仿,被偷窃。被习以为常。但每首歌都好听。就像喉咙里伸出的手。每根手指都是闪着寒光的刺刀,刺刀戳破的不止是眼睛,不止是耳朵,搅得粉碎的就是习以为常。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为之心动,为之焦躁不安。音乐真的可以瞬间令人获得自由,不用加衫,不用果腹,就那么达到天堂。自己烧掉梯子,自己毁掉能够打开伊甸园的钥匙。他们是神眷顾的人,也是被诅咒的人。他们竟然有那么多。
每一种成功之后,都没有偶然。与音乐交织的性、爱、酒精、金钱、毒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偶尔唱在蓝调里,听来不过是一种情调。大起大落之间竟然也是波澜不惊。
好听,不好看
电影拍得有点散,像散文,没什么情节,贯穿始终的音乐,有好听的,有一般的。布罗迪的大鼻子,从侧面看,鼻孔里的鼻毛清晰可见。制作人最后死于心脏病,搞来搞去,结果还是死路一条。
拍的不好,但是音乐很牛
音乐总是激动人心,最喜欢那首my babe,后来又由猫王翻唱的,太好听了。中间还很神奇地出现了mick jaggar,那扭起嘴巴发出英腔的傲慢样子还真是让我喷了一把。。时代的更迭呀,歌迷总是最热情的,同时又是最无情的。其实相比起蓝调,我还是更喜欢jazz。billie holiday的嗓子又有谁能模仿呢。
早上在HBO看了一段。录音室里,Etta录了14遍总不理想。Chess对她说,你有被人甩了的经历吗?你眼睁睁看着你的男人在教堂给另一个人戴上戒指,那是什么感觉?你唱出来还是这个样子吗?Etta再次开口,一段录完,把我的眼泪唱得喷涌而出,止都止不住。唱功真的如此了得啊?
比较有美国的风格吧,比较忠实(or no?)的记录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历程
这种音乐片不用看也知道什么玩意
mos def q tip
布洛迪不好好演戏!
其中的蓝调音乐的插曲,Beyonce唱得实在太动容了。。。无敌美妙的Blue
画面很美。特别是男士服装,拿到今天哪一款都是绝对的复古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