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爱情就好像飘落在手心的雪花,晶莹却是速朽的,想要悉心呵护温暖却加速了它的融化。
那些不可琢磨的心事就这样被两个少年丢在萧索而温柔的海风中,美好的细小的,总能丢在柔美的海岸上让潮汐轻轻的拍打一个又一个来回,磨成柔软的沙子。
康平要留在北海道的海边照顾家庭,纱织要去东京寻找他们的未来。
再倔强的坚持总还是要败给山山水水相隔,再痴情的爱恋总还是会在不痛不痒的丢失再找回中彻底放手。
这两个可怜的少年啊,挂断了电话,从此再也没有见面了。
康平每天在海里劳作,时常隔着这浩瀚的海洋眺望那一端,他曾经的爱人,曾赌气站在风雪中似一株待放的水仙花一样美丽的纱织。
我想这个时候他可能是最思念纱织的时候吧,毕竟那么一颗真心,不得不的妥协和祝福,抓不住却只能处处和自己作对。
无能为力原来是一个男生对爱情最大的成全。
年少时曾认为可以为爱情奋不顾身,可以全世界与我作对,也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输给一种叫岁月的可怕力量,那么炙热的信念被研磨成一颗颗小小的微尘,从指间溜走,风吹得满地都是。
康平此刻的心应该是痛的吧,就像远在纽约孤独一人打拼的纱织一样,不得脱。
终于,一年,两年,三年……就这样彼此记挂却杳无音信的过了许多年。
最不忍心的就是时间把那些稚嫩的爱恋一点点推成往事,康平可以熟练的开车了,他不再是那个为了纱织偷车无证驾驶最后开进田野里的那个单纯而莽撞的少年了。
康平的脸上明显多了许多生,海风好像已经抚平了他内心所有的伤痕,他看起来真的是个坚强的男子汉了呢。
他开始忘记了那段少年心事,娶了一个节省的老婆,独自支撑起自己的家庭。
他那年和纱织分开时在电话里说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他做到了。
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乎意料又无可奈何。
在好友的婚礼上,康平又一次偶遇了纱织,她站在香槟塔旁边拿着一杯香槟轻轻的抿着,依然好似一株水仙花亭亭玉立,只不过是多了一些优雅和干练。
成熟的标志之一可能就是能自由压抑内心涌动的情绪而不是率性而为吧,从他们的眼神中依然流露出惊讶和期待,但是他们没有跑向彼此紧紧拥抱:他们分明已经各怀心事,可以把多年不想见的思念捂得滴水不漏。
康平笑着说他已经结婚了,和妻子相处还算融洽,她很顾家,而纱织也强颜欢笑的告诉康平自己也已经婚期将至。
一切好像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可好像什么都变了。
深深相爱过的两个人最好不要见面,这样的两个人不可能做朋友,不能如从前一样自然融洽,毕竟对于当年的爱恋,他们心照不宣却闭口不谈。
他们再次约见在灯塔之下,纱织将那只船模型亲手还给康平,并告之以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这种诀别的方法显得如此合乎常理,她告诉康平这次回来可以与他轻松的交谈已经很满足了,看得出纱织对康平依然心怀愧疚,她依然爱他,看着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终于还是心安了。
再见,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再也不见。
电影到这里应该完了吧,虽然期待之后会遭遇命运新的安排。
缘分这个东西玄之又玄,它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拉在一起,也会让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人拆的七零八落,同样也会让两个分开了许多年的人破镜重圆。
我期望这就是结局,略微有些悲观主义论调的爱情结尾可以让人学习到更多。
后来导演来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每个人各得其所。
出于电影情绪导向的缘故,他成全了所有的人,但现实常常是,康平在北海道的海里劳作,纱织在纽约有了新的生活,他们都各自老去。
可能中间彼此相见,可能不相见,可那已经不重要了。
花水木的花語是回禮。
父親把樹的種子交給幼女, 叮囑女兒好好的埋入土壤栽種, 將會結成合抱成柱的大樹是長年外地工作, 鮮有回家父親守護女兒的寄託。
日本人是追求夢想的民族, 為了夢想, 不會前門怕賊, 後門怕鬼的無懼風浪, 紗枝夢想是考獲東京就讀早稻田大學外語系資格; 男朋友康平夢想是坐上家族漁船在七海傲遊, 夢要達成就要捨棄旁枝, 包括愛情。
紗枝回校考試, 遇上列車撞倒鹿的事故, 她與一直在列車窺看她的康平趕不及巴士, 女學生要求康平載她赴試, 他有臨時駕駛執照, 這是他頭一次在公路駕駛, 經驗所限, 自不能應付路面情況, 車輛差點兒在草地打了大翻, 雙方幸而無事, 為了應試, 女考生要求陌生男子駕車送抵, 康平儘管是少有的俊美漁夫(鈔枝母親稱讚他長得不賴), 她知道康平先前偷看她及其筆記本上的名字, 她不是要在意這麼鬼祟的行徑嗎? 她不該隨便坐上陌生人的車, 日本人要成就目標, 不在乎自身安危, 是一股狠勁, 正如漫畫足球小將的男主角儘管隊醫稱注射止痛藥可上陣決賽, 可能會有後遺症; 天生心臟病的中場指揮官心臟負荷已到極限, 球員不顧職業生涯漫長, 今次放棄, 下次奪取錦標的道理, 堅持比賽, 是大和民族國花紅瓣散落, 短暫卻要燃盡生命美的夢。
紗枝達成心願的在東京讀書, 男朋友遠來探望共度聖誕節, 鈔枝體貼, 選了價錢相宜的高格調餐廳進餐, 她送了頸巾, 康平手持藍色膠盒, 心想他不會順李成章的把當天捕獲, 並且揀選了的鮮美冰凍海產當作聖誕禮物吧? 盒子外觀十分像冷藏盒, 因而有了這樣的聯想, 幸好禮物是有心思的: 康平親手用木塊雕刻而成的漁船, 模型船旗幟寫上送行的"紗枝加油"打氣語, 是男朋友送別的情景要女朋友永遠留念的刻骨銘心禮物。
禮物還有一重意義, 是船可以飄洋過海, 康平的思念可以跟隨紗枝, 人不在身邊, 心意卻常伴佳人。
夢不能完, 康平決定同鈔枝分手, 他在失去最親的人悲傷、衝動下同傾慕他的女子有了肉體關係, 相隔異地的戀情不再是燈塔戀人握手接吻的訂情, 紗枝與康平多年後在燈塔下方草地重逢, 他有了妻子, 她亦有了未婚夫, 兩人當年今日位置的轉變見證不見面, 只靠電話聯繫的感情不管用, 親人的離世, 以及負債破滅了男方的夢, 夢不能成的話, 康平覺得有負於她, 破滅的夢不能烘托理想的夢, 花瓣掠過回首的鈔枝, 夢不能共同達成不重要, 等待最終會有回報, 正如暗戀鈔枝母親的中年人, 他終於表白了等候多年的愛, 同母親結婚; 一直愛上康平前妻的漁夫, 在她當收銀員的超級市場相約結交, 以上兩對戀人有共同的夢嗎? 我不知道, 等候, 不用詭計離間及強搶橫蠻奪走單戀人的芳心, 是可愛、純潔的單向戀愛, 不能共赴夢想固然可惜。
然而, 經歷風吹雨打的等候是庭園大樹, 張開綠紅傘子, 默默守候下的愛。
釋演北見純一的向井理出場少於十分鐘, 他不時在戰地採訪, 不幸罹難, 不約而同的是紗枝父親職業同樣是記者, 他們下場類同, 遺下了鈔枝母親及未婚妻, 是編劇刻意安排突然殉難好像落地的花, 包圍在世的愛人, 祝福她們找到共渡餘生愛侶的花語。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3月6日
1号请假在家休息,终于看到了《花水木》。
说白了,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看新垣结衣同学最近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其实我知道,这孩子可能不是什么天生演技派,也许可能甚至不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艺人,偶尔看到她的采访什么的,觉得不是很善于言谈那种。
早一点在父女七日变前后,非常可爱,天真活泼,笑容耀眼极了。
再往后一点比如看到她在Code Blue的Item Check那儿就能看到她不太善于面对镜头,有点怯怯的,很小心的样子。
但是偶尔小心的笑笑的时候还是很耀眼。
在往后某一天看到《新垣结衣的情热大陆》,半年多的跟拍,镜头上的gakki同学有大量的茫然,思虑,紧张,不自信,回答一个问题常常需要很久的考虑,即使这样回答的内容也常常有大量的条件从句,复杂的补充,让步假设从句,等等等等。
我记得最后她回答记者的问题说:难道我以后非要做女演员吗?
我想做艺人成功的例子也有像我们家王老师那样不爱说话,不擅说话的,但是王老师一点儿都不少狮子座那种几欲爆棚的自信吧。
而新垣同学在宣番中做游戏时也常常会说:没有自信,不过还是会去做。
看看她再看看户田同学,户田是更明显是个做演员的材料。
但是gakki同志还是打动了我,比如她在回答问题时候那种长长的思考,也许不是很简洁有力但是很用力很真实的回答,比如她在《情热大陆》里面拍摄《花水木》中期心事重重的走过来对记者说,因为很紧张,是否能暂时不跟拍她。
回到主题,《花水木》是个不错的电影,给出7分吧。
比《恋空》当然好得多,但是肯定不如《恋空》流行。
导演其实不错,故事有头有尾,中间有一点故作惊人的转折但是处理得相当稳健不做作。
镜头运用没有一点突兀的地方。
最后的结局有一点点太童话,但是细细一想,也并不是不可能。
这么多年的分离也切不断的牵绊也许真的可以克服其它种种的距离。
所以其实是好作品,当然不算了不起的作品。
新垣结衣同学呢,也大概当得起这个评语。
不错,但是不算了不起。
不过想一想21岁的女孩子,来演这么一个19-29左右十年的经历的女性,“不错”已经是个不错的结局了吧。
花水木会让我想起甜蜜蜜。
当然其实有不小的差距的。
但是总有些相近的地方。
兜兜转转的两个人的十年。
起初的温暖相遇,其间的反复转折,周边的人来了又去,历经挫折打击,在异国他乡默默坚持,最终回头,时间已经改变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心里能看见的还是十年前的那个人。
有两幕我最难忘,一是在某朋友的婚礼上的重逢,与甜蜜蜜中的某一幕神似。
当然张曼玉的表演精彩到了神作的地步,而gakki还是太稚嫩。
不过我觉得也难以苛求,说到底,21岁的偶像女孩子,对这些能理解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在我看来,新垣是个必须理解了才能表达的孩子,比如我觉得表达得非常精彩的白石医生。
所以她最终大概不会是个了不起的演员。
当然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她,有这样脸庞眼睛和笑容,太难得了。
最后一幕,两人交换了问候那里,阳光下的花水木之下,很温暖。
今晚跟一个知音在学校的自习室里,把《花水木》看了。
电影很纯很美,风光迤逦的北海道风光,早稻田大学的教学楼,纽约的繁华,以及加拿大海港的灯塔。
牧场上的草堆,小火车,绿幽幽的草坪,蓝天白云,海港渔船,咸咸的海风以及闪亮的灯塔。
茱萸树上满树的粉红花朵,从绿到红再到黄,陪衬着天边的晚霞。
跨域10年的爱情。
从高中走来,手拉手的初恋,雪地上的浅浅脚印,毛线围巾,呢子大衣,温暖的冬天,即使明日凌晨要出港打渔而归。
到大学,再到成年。
康平有了自己的妻子,纱也也决定嫁给爱自己的未婚夫。
伊拉克的战场,离婚协议书,戒子。
加拿大的小渔村,蓝墙白顶的小木屋,高高的灯塔,总能为远航的渔船指引方向。
小木船,从北海道漂洋过海而来。
兜兜转转了10年,最终还是回到那棵花水木下,茱萸又开出了粉红的花朵,花瓣随风肆意飘散。
——《花水木》虽然,电影的结局不是悲伤的,有情人最终还是眷属了。
但,为什么我的心中仍然无法开心起来。
也许是这一段时间心中总会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学校龙井湖边的那几株红叶樱开花了,一夜间,粉红的樱花满树绽放。
很美丽。
可是,那一晚我在暗处走着走着却湿了眼角。
很想念你们,真的。
虽然今年夏天我们会再团聚,去年此时,大家初次相遇,在同一个房间里,点点滴滴。
雯文姐的小提琴,小羽的舞姿,小雪的才情。
还有我们最爱的孙燕姿。
虽然现在的朋友也对我很好,大家相处的也很融洽。
可是,始终还是少了些什么?
也许是所谓的知音难觅,也抑或利益关系的作祟。
总会不经意间看到,微笑背后的暗涌。
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是自己太过于敏感。
敏感的猜测着这般那般。
最后,还是慢慢去领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的现实。
慢慢的,对自己好一些,做好自己。
樱花开了,真的很美。
但,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的稍纵即逝。
短暂的花期,花瓣坠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无法进入的是下一个轮回。
也许我应该珍惜好现在。
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一直在路上。
今天SX说,他们学校的宿舍楼是红色的,太阳一照,整个宿舍就和闺房一样。
纯纯的粉红色,呆久了谁都当自己是Hello kitty了。
或许纯爱不是盘谁都愿意吃的菜,但是在乱世里生存就有种隐蔽的向往。
这个电影像是画了一个圆,也可以说是绕着地球走了一圈,不管期间见过多少美景,留恋过多少地方,最终还是要回到开始的地方。
我想爱情就是应该这个样子吧,因为相爱,所以想要相守,即使中间有很多困难,但是信念可以战胜一切。
表弟告诉我,他很喜欢摄影,他说不管是用相机也好、手机也好,他就是喜欢那种拍下照片的感觉,班级群里发的照片,不管是什么样的,他都会一张一张仔仔细细地看过去,他说他很喜欢那感觉。
我说那很好。
有一样能够让你喜欢的事情,那很好。
有很多人,都终其一生碌碌地在寻找着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并为之不断地奔波在路上,一边找寻、一边思考,思考自己当下做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做这些那些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思考很多时候并不会带来大彻大悟,恰恰相反,像是陷入了黑洞似的,你会发现越走越深,更加迷茫,更加不知所踪。
后来我想,其实人生或许没有必要弄得如此复杂,只是找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像表弟说的,他并没有打算做什么摄影师,只是喜欢看照片、拍照片,他觉得这就够了。
我喜欢画画、喜欢写字、喜欢看书看电影,那么我抽出时间来做这些,就够了。
01一开始看电影《花水木》是冲着“纯爱”的名头。
到后来,却觉得这并不单单是一部所谓“爱与梦想”的电影,我更倾向于将它定义为是一部关于“喜欢”的电影,关于喜欢的人、关于喜欢的事。
纱枝一直想要去加拿大从事关于英语的工作,为之努力想要考上稻田大学;康平则是一直梦想着继承爷爷的衣钵,成为一名真正的渔夫。
两条朝着梦想奔驰的路上,意外的交错,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道理,就这样毫无理由地喜欢上。
就像每一部日本的纯爱电影一样,两人之间爱情的节奏舒缓而宁谧,偶尔的冲突也是导演可以柔化后的唯美。
那种最真最纯的感情,我想,每一个曾经经历过那样时光的人看到,都会像坐在屏幕前的我一样,心底某个角落轻轻悸动、微微感伤,回忆起某一段逝去的时光、走远的人。
然而,像每一对那个年纪的情侣一样,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够执子之后与子偕老,而是各自天涯。
在纱枝好友小南的婚礼上,当康平对回国的纱枝说自己已经结婚了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骗人呢吧。
然后纱枝抿抿嘴角,轻声道自己已经从小南的口中知道了。
那一刻,康平纱枝的对视、不自然地撇开目光,让屏幕前的我突然从心底涌上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那是对一段两情相悦却终不能成全的感情感同身受的无能为力。
——年少时懵懂未知情窦初开时,总以为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腔天不怕地不怕的孤勇,管它山崩地裂,我自穿越千山万水和那个人携手老去;那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小说里电视电影甚至现实中,总是有那么多人明明相爱却不在一起。
待到明白时,心中已经荒芜了一大片,累得提不起半点力气来重温一遍那样可以毁天灭地的爱情。
婚礼之后,康平载着纱枝去了山上,在夕阳中望着下方的海。
纱枝笑着告诉康平自己打算嫁给纯一的打算,康平笑着祝福,纱枝笑着回以道谢。
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这辈子,都不能够嫁给那个自己心爱的他,或许,被他真心实意地祝福,也是不错的结局。
——呐,纱枝。
——什么?
——要跟纱枝结婚的那个人,是个好人吗?
——嗯。
——是吗?
那就太好了。
那晚,康平开车送纱枝回去。
夜色沉沉,狭小的车厢中,纱枝和康平道别,轻声让他保重。
我想纱枝是在期待着什么,或许是一句挽留抑或告白的话语,或许是一只突然伸来拽住自己的手。
我也以为康平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但是他没有。
纱枝抿着唇下车。
那株纱枝父亲在她幼时栽下的花水木突然被风吹开漫天的花瓣。
她在花海中回眸。
远处,是从多年以前就扎根在心底的男孩,而今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当康平冲过去将纱枝紧紧地拥抱在怀中,当纱枝双眼濡湿地用力回抱康平时,我似乎感受到了那种温暖,来自喜欢的那个人,唯一可以契合、充填心中那份空虚、寒冷的温暖源头,从气味、触感、厚度都和记忆中、和心底的渴求一一对应的味道,不可替代而相思入骨。
我想,有一个那样用力地喜欢着的人,真的很好很好。
02纱枝去东京上大学时,送她的是隔壁的大叔,大叔万分感慨地在车上告诉纱枝,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曾这样开着车送她的母亲去机场。
那时的良子(纱枝母亲)比选择追梦而与康平异地的纱枝似乎更加莽撞和勇敢,孤身一人前往陌生的国度追寻自己的爱人。
即使后来失去了丈夫,也从来没有对爱情失望过。
当遇到女儿的爱人康平时,纱枝妈妈笑着和康平开玩笑:——你再待下去她很快被东京的男人抢走。
男主惊讶,对于这样一个和有些羞涩和清冷的纱枝截然不同的纱枝母亲完全不知所措。
——那个,身为她的母亲,会这样说自己的女儿吗?
纱枝的母亲乐得直笑,毫不在意地回答康平:——你说什么?
他还年轻,不多谈一两次恋爱怎能变得成熟——对方是你也好,是东京男人也好,任何人我都没所谓。
——不过,希望她能真心爱上一个人,谈一场不后悔的恋爱。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感动。
在国内看过了太多因为各种原因干扰自己子女恋爱的家长,相比较之下,这样的母亲是多么的开明。
——本就是这样,爱情这东西,一向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爱对了,是幸福;爱错了,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中难以忘怀的可贵回忆呢?
哪怕是一段遍体鳞伤的爱情,也有它的可贵和不可替代:伤痛让人幡然醒悟,跌倒又何尝不是让人重新思索脚下道路的一种提示?
只有经历过错的,才能遇到对的,或者说,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辨别出那个对的人。
在影片最后的时候,纱枝的妈妈良子还是和隔壁的大叔结了婚。
不管是之前向纱枝透露有人向自己求婚、还是后来让几人翻阅两人的婚纱照,良子都是一副更盛少女的羞涩。
当纱枝向大叔祝福终于追到初恋情人时,大叔亦是一副毛头小子的羞涩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让我忍不住想到,爱情这东西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而只是和那个人有关,对的人,终究会走到一起,而那些不属于你的人,再如何执着,或许也只会徒增相互之间的伤害和隔膜。
在影片的最后,嬉笑过后,母女两人蹲在纱枝父亲种下的花水木下,良子第一次对着纱枝谈起了纱枝的父亲:——不过,最后你爸爸还是跟我说:——“能跟你相逢实在太好了,——“你替我生了纱枝,——“走到生命的尽头仍伴着我,谢谢你。
”——这样就足够了。
最后的最后,良子脸上是淡然的微笑和释然的神情,彰示着和过去的彻底告别,亦是一段新的爱情旅程的开始。
03在稻田大学,纱枝遇到了喜欢摄影,为了拍照而不断兼职赚取去往世界各地旅费导致学业耽误一直留级的学长纯一。
相比于一直努力得似乎太过规矩的纱枝和康平,纯一更为地随心和为所欲为:他是那么热爱自由,是那么的不羁,像是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的鹰隼。
又一次旅途回来的时候,在咖啡馆,纱枝微笑着对纯一说:“不过我初次在纽约见到北见师兄,还以为别个人——是因为……你看起来充满生气。
”——不再有其他的牵绊,真正随心而活、自在追梦的纯一变得是那么的鲜活而明媚。
夜色中桥上的纯一,对着纱枝讲述着911那天自己站在桥上看着大厦坍塌时的感受,眼中像是有了光。
我想那份光芒我很熟悉,和表弟对我说他很喜欢摄影时那样,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而热爱的东西的绽放的光芒,只是更加璀璨夺目。
就是在那次见证911事件之后,纯一找到了自己想想要追求的方向,他热爱上了在战地拍摄孩子们的笑脸————我仍记得他经常说:——“尽管他们身处惊险环境,——“他们的眼神仍闪动着生命力,——“而我的使命,——“就是呈现其笑容背后的意义。
”最终的纯一,在伊拉克的战场上彻底和这个世界诀别,在梦开始的地方长眠,简直完美得像个传说。
我忍不住想起某一个著名的户外运动的创始人,热爱冒险、追求刺激,五六十岁还常常外出登山、漂流、冒险,最后在冒险的途中辞世。
虽说是一则死讯,但更多的人是为他感到高兴而不是悲伤,因为他是死在自己终其一生热爱的事情上,他,没有遗憾,亦无虚度。
这是许多人甚至奢求不来的圆满结局。
我想,有一样喜欢的东西,并为之不断向前、不断追逐,真的,很好、很好。
04电影开篇的时候,是一枝花的图片,配着花水木这种植物的介绍、花语,然后是对所有天下有情人的祝福。
很多时候,生活像是电影一样,有一个美好的开头,然后是看似波澜壮阔的起伏,但是往往到最后,却一刀横断在那粗糙的断面,而没有像小说、电影中最终完美、和美的结局。
但是我想,这世上始终是美好的东西多过于阴暗和悲伤,不管曾经的痛苦有多么多、多么深,过去之后的那条疤痕有多么狰狞,“曾经”这个词,总是美丽的,再斑驳的过去,一旦成了回忆,也有值得追寻的部分,毕竟,那是我们的过去,是构成我们这一个个个体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始终存着一份轻微的悸动,不知是被什么,始终触动着某一根神经。
但我想,不论如何,这部电影中显示出的那份干净和纯真,都值得珍藏。
以及,祝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祝,有朝一日,我可以拥你入怀。
一直以来,日式纯爱电影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风格始终担纲着日本爱情类型片的主力。
相比二十一世纪后好莱坞越来越多的「炮友」电影或者「一夜情」电影,日式纯爱电影的清新、阳光、纯净与含蓄显然更贴近东亚各国的文化。
因此,这样的一种无关物质、性欲,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纯粹爱情也自然拥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无论当年的《情书》,还是后来的《只是爱着你》、《恋空》,都以同样的恬静唯美带给了我们回味悠长的余韵。
当然,日式纯爱电影也有着无法避免的硬伤,比如剧情、角色方面的程式化和套路化,以及某些逻辑上的造作和牵强。
以《花水木》为例,虽然人物一贯地养眼,风格也一贯地唯美清新,但从片名到剧情,不时出现的「牵强附会」多少影响到了这部作品的整体表现。
影片伊始,开宗明义地介绍了「花水木」这种植物,从生物学分类到花期再到花色,尤其是点出了「报答」这一花语,这便很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地以「报答」作为关键词来欣赏影片。
但莫名其妙的是,在占故事主体的爱情脉络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与「报答」有关的情节。
而花水木也只是女主角的父亲在离开前为尚且年幼的女儿种下的一株植物(留下的一个念想),就算删去这一桥段对整部影片而言也丝毫无损。
这一点与剧本本身的模棱两可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本片的幕后制作可知,剧本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一首同名歌曲,撰写剧本的吉田纪子先是由歌词联想到父亲对女儿的牵挂,然后写着写着又转向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恋情。
片名引出的是父爱,而影片的主题则是初恋,有此含混不清的剧本,也就必然导致了毫无因果关联的情节,甚至还舍不得扔掉「花水木」这个名字,实在牵强得紧。
不仅如此,男女主角间爱情的峰回路转亦是相当生硬。
从两人相识一直到男主迫于家庭重担而选择与女主分手还是比较正常的,之后双方作出各自的选择(男主与爱慕自己的家乡女孩结婚,女主准备和志同道合的学长结婚)也都入情入理,这样的情节很有现实意味,同时增加了爱情的变数。
然而,为了让这对鸳鸯最终破镜重圆,编剧不惜走向极端,一边让男主的妻子主动与其离婚,一边让女主的未婚夫死于战火,既牵强又狗血。
更重要的是,观众看不到两个人一定要在一起的渴望,如此虚浮的情感至少是无法打动我的。
日式纯爱固然美好,但若处理不当便极易落入脱离现实的窠臼,一旦偏离过多就失去了可信度,这样的作品是很难赢得观众的共鸣与认同的。
要拍好一部电影,是要找到一个好故事的。
这个先决条件满足不了,电影也能拍,但它的好便要大打折扣。
无论是天朝独有的必须通过审查并能满足一些人“高级趣味”的神剧本,还是好莱坞剧本代理公司仓库里积压成山的各类点子、创意,剧本得以面世不全是脱颖而出的,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相中”后做了再生的改造,所以在赋予这些铅字色彩的过程中,有一些电影先天缺失“好故事”的内核也不足为奇,有趣的是,这并不妨碍此类电影的存在。
这类电影不好不坏地存在,不痛不痒地影响着电影世界,拍此类电影的人也好,看此类电影的人也罢,都会显出淡然处之的做派。
回头闲来琢磨,这也是一种成事的态度。
明知前方有审美疲劳的拦路虎,仍要把那些已经寿终正寝的故事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生命,作为挑战拦路虎的新型猛兽,这也是某些电影人的娱乐精神。
他们的努力也有价值,茶余饭后懒得动时,不用挑肥拣瘦,这类电影最合适。
当然,有钱,能毫无压力地搞创作,的确可以这么任性。
作为纯爱片,《花水木》的故事是这样组合的。
立了一个有关梦想与爱的主题。
为了成全张开翅膀遨游世界的梦想,爱情必须经历柳暗花明的黯淡与曲折。
故事书一经打开,便经历的十个年头。
时光在倒回,从抓住梦想的异国他乡,回到参加联考时的青葱岁月。
帅气但不爱学习的渔夫,与品学兼优的校花相爱了。
必须面对异地恋的考验,还要努力解决成长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意料之中,放弃彼此比守护来得简单轻松。
渔夫娶了渔女,校花被学长照顾,可是这是纯爱片,真挚的爱恋可以被隐藏,但不能从情感中抹去印记。
要让这段纯爱修成正果,渔夫与渔女离婚,学长以战地摄影记者身份阵亡,于是,渔夫与校花再次走到了一起。
作为《花水木》的编导,这部剧或许让他们过足了“造物主”的瘾,故事细节、人物性格、情感转折,采风式的镜头扫过的北海道、东京、纽约、加拿大,无不透露出它们是为“造物主”所拥有的,就地取材到了疯狂的地步,所有的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模样,不是猜到开头猜不出结尾的情况,猜不中才是看客的问题。
不需要花心思的随心所欲,这对创作者而言真是一件幸福感十足的事,至于看客的感受就随他去吧。
反正,创作剧本的人与看客都用人脑在吸收信息释放信息,资源共享也是自然的。
说起来差不多都是这样,电影里,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转角时,总能遇见看客早有准备的感觉与情绪。
《花水木》接近尾声时,演绎到渔夫离婚之后独自进晚餐,新闻里播放学长离世的消息,那一瞬,只能用唏嘘声表达我的情绪,我对剧本了如指掌的得意已到了忘形的地步。
日本电影还真有自嗨或超然的资本,故事就是一杯白开水,他们也能煮出清茶的香,若是浑浊的,那更能澄清出一缕清香。
这种技术,好莱坞与天朝的电影人玩不转。
我为一段幼稚之极的桥段不忿,或为过于直白的解析镜头苦笑时,下一站的另一种情绪总能调和至恰到好处。
说到此,《花水木》绝不是一无是处的烂片子。
故事足够烂,这一无法去除的硬伤,恰好有一套能够“修饰”硬伤的技术做了补救。
饰演校花的新垣结衣是这部剧给我的最大安慰,治愈系的甜美笑容一出现,画面也就有了生命力,养眼这一分是稳拿了。
贯穿全剧的暗线——花水木的花语(报恩),这是个不错的设计。
校花家门前那棵有故事的花水木,它的生长、繁茂、飘零,载着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在时间的轨道上四季轮回,围绕着这一棵树,情意便没那么容易丢失了。
另外试图做到形散神聚,点缀其中的话题,如父女情,友情,战争,梦想,回归等等,虽然轻如鸿毛般地散落在各处,但至少丰满了剧情。
校花回访加拿大出生地,站在灯塔前,导演设计的那一组旋转、俯视、全景镜头十分美妙,那画面像是在游动,仿佛飘摇于海面上的轮船,随着女主人公一起感应到遥远的故乡北海道与渔夫爱人。
说回来,是因为一首歌才有了一部电影,这是《花水木》的前生今世。
电影的诞生离不开那首歌曲孕育的胚胎,这么说来,电影就是超长版的MTV。
据说一青窈的同名歌曲《花水木》,词意曲径是被911恐怖梦魇留下的伤痛浸染过的,是为反战呼吁和平而创作的纪念歌曲。
这种大爱必然植入进了电影《花水木》中。
这或许能解释“学长”这一角色的设计安排了。
说来说去,始终无法令自己满意地去总结《花水木》这类电影给我的一些思考。
突然想到方便面。
食品区的方便面是超市货架上的一大霸主,泡的煮的拌的,酸的辣的海鲜的,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
味道不尽相同,但在制作贩售时终归会遵守万变不离其宗的速食定律。
我要买老坛酸菜面,不同的品牌相似的酸菜面,我能吃出0.1的差距,微不足道,却是俘虏味蕾的真实感受,汪涵的广告头像恰好成为记忆这种味道的助理,由此找出我的习惯性选择。
其实,记不住品牌名也无所谓,0.1的遗憾在并未寄托奢望的心境里轻描淡写了。
我又记得,在一家休闲书吧,点了杯书吧的特制咖啡,付了钱,手伏在吧台上安静地等。
咖啡机里压出转着气泡的热咖啡,操作台上有一些瓶瓶罐罐,认得出可可粉,骨瓷杯里的热牛奶飘着香,蒸汽打泡机里打出来的奶泡像团在一起的渔网,看起来都是有模有样的。
吧主用她娴熟的手法配置比例,咖啡浓烈一些便是卡布奇诺的味儿了,奶香喧宾夺主了大概就是拿铁的口感,淋上焦糖或搅些香草粉,其他花式咖啡的品相也就出来了。
所以“特制”俩字的意义是给内行人准备的,外行人能喝出个毫无意义的雷同也算不错了。
但吧主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赏心悦目的,男女顾客都爱朝她多望一望,因此,“特制”对外行人来说似乎又有了意义。
咖啡入口的时候,便民店罐装速溶的味道再强烈,多多少少仍能品出一丝与众不同来,可是,再好的便不好说了。
日本电影《花水木》就像这类品相千篇一律、口感十分相似的“特制”咖啡。
不见得是made in Japan,就是美国制,欧洲制,中国制造。。。。。。
这类电影都有着不费吹灰之力的生存能力,欣欣向荣地扎根在电影之林,不会被大众市场冷落,其实,这也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里面必然有可行的“特制”的东西,也有需要他们的市场。
纯吐槽看着电视里轰炸机般的宣传攻势,特别是经理,每天一开电视就看到,再这样下去要变脸很聒噪的sadame君了。。。
于是趁着这几天多云凉快点就一个人(不过几乎每次看电影都是一个人来着)去看了。
前半段青春啊纯粹啊还挺明快的。
北海道跟东京切来切去的。
后半段就感觉拖拖的。
松重丰(送中风么?
心脏病发作什么的太牵强了)莫名挂了,toma莫名就跟那个路人甲ritsuko结婚了。
gakki找不到工作就莫名去了newyork了。
经理莫名求婚了。
toma莫名被离婚了,gakki准备好答应经理了,经理又莫名死了。
难道你们不能不伦一下么。。。
经理干嘛非得死了才算清扫障碍呢?
你是要他做perfect man么?
人好,无懈可击,帮gakki很多,找不到拆散他跟gakki的理由就弄死他。
哼!
酱油君arata才是赢家。
种下一棵籽然后就有了电影。
gakki虽然英文蛮差的,不过笑的很治愈。
所以给个4分好了。
下下周beck上演了,4个月前就买了票,要是早上起得来就看第一场去。
唉,里面又有经理。。。
有剧透哟亲←看清描述才拍下来哟其实是纯粹吐槽啦一开始就是康平没有信心给纱枝幸福没办法坚持才选择放弃的明明不是没有选择,却选择了放弃没事,你就说你们没缘分好了纱枝其实也能回北海道的不过因为有梦想所以不可以啊不可以其实只是为了梦想放弃了爱情明明不是没有选择,却选择了放弃没事,你就说你们没缘分好了其实主角两人都只是对方的次选而已如果炮灰纯一(这货真价实的炮灰啊还是在战场挂掉的啊XSK)不是被编剧弄死了你们俩还爱个毛,纱枝好好过扭腰客的小日子去吧如果律子没被编剧逼着主动离婚你们俩还爱个毛,康平好好过打渔的小日子去吧(我这么说其实只是真心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扯而已,各种被炮灰有没有!!!
)我懂了啊一切都是缘分是吧哎哟缘分啊,这玩意儿谁爱信谁信,反正我不信两个人要真相爱到某种程度,除了死,没什么可以把他们分开再大的诱惑,只要大不过爱情,也就不会被接受分开只是因为自己为了妥协于其他事、认为其他事更重要而放弃爱情而已我并不是说要自以为是地批判主角不追求爱情啥的,本人也不是爱情至上派(人生在世吃好料最重要不解释)追求梦想也好追求爱情也好打渔也好记者也好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伤天害理其实没有错对之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行榜,什么最重要,什么次重要,无可厚非只是说这样一个故事作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出现真的是完全打动不了我(扶额)这两个人的爱如果真的是那么深情那么真挚那这就不是要靠着所谓的缘分才可以达成的东西就不是要靠着首选的人的离开才能达成的东西别说你“没办法”,是你不够爱对方又或者是,其实对方也不够爱你(摊手)---真心爱着这部电影的少女们哟写了这样的东西真是对不起哟快用你们的口水喷死我吧来吧!
啊❤啊❤啊❤←够了!
不感人,有点闷的纯风光片
唉
日版的山楂树之恋 感人至深
电影版的小镇姑娘 情节比山路还绕
纯爱片咋这样咧
这样的剧情我还是看到了最后……证明我还有少女般剔透的水晶心哟~配乐喜欢~
日式纯爱片。前50分钟很棒,后来剧情开始失控,最后趋于平淡、狗血和俗套。潜力很大的一部电影最终还是莫名地变得平庸。叹息。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整个儿一流水账……
能和初恋结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吗?
劇情太狗血表演太一般....TOMA也救不了
雖然生田斗真很有愛,但是作為一部純愛劇來說也太差了吧,律子什麽的太可憐了,北見學長也死得莫名其妙,真的是純愛劇嗎!?電影兩分,加一分給音樂。
剧情真不怎么地, 新垣结衣+1,音乐+1
可恶啊 又是纯爱 想怎么样
平淡的反胃,结衣酱,可不可以不要再扮学生妹啦?
太烂了!
生动而具体的狗血剧
把花水木看完了,感想如下:1.穷小子和穷姑娘是没有未来的,起码其中一个得变有钱。2.纯爱剧/电影里,男配和女配在给剧情制造完起伏后,就会被毫不留情地铲除。3.永远不要说“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会和“等我干完这票就金盆洗手”“等这桩事了结我就回老家陪老婆孩子”一样领便当。
一部差强人意的纯爱戏,只是gakki在在最后一语中的,“和初恋的爱人结婚,真幸福啊”,呵呵,何等狗血的台词啊!!
纯爱
一开始,你的未来中就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