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一个夜晚,徒弟哭着醒来,然后师傅问他:“做恶梦了么?
”“没有。
”“有不开心的梦?
”徒弟说:“没有,我做了一个很甜蜜的梦。
”“那为什么还哭泣呢?
”徒弟一遍擦着泪一遍轻轻说:“因为这个梦,只会是梦啊!
”不管李秉宪用多少肌肉和表情装饰自己,他的眼神却永远是那样的虚弱与脱力,借用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评价:就像一只待宰的鸡。
很难说清他的眼神究竟会让你想起什么?
无辜?
无力?
无奈?
无解?
暂且不论好坏,至少,你看到这个眼神,就会想起他的名字。
故事整体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更接近于好莱坞的手法:情节明确 节奏稳健。
对整体故事的把握就像医生对病人脉搏的把握。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应该说是一个完善的故事。
、无论是情节设定,故事架构,还是剪辑,镜头,都达到了合格线以上。
但却都无法达到更高的程度。
片名和《优雅的世界》属于同样的类型。
第一眼以为是“主旋律”内容,看了内容觉得是反讽,看完之后才会觉得名字与故事的确十分般配、 什么才是甜蜜的人生?
保尔柯察金的回答被人翻来覆去说了无数遍,但是真正会将此作为自己生活标准的又有几个呢?
我始终觉得探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此时还处于社会与生活中,对一个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无法做出盖棺定论式的评价的。
如果非要去争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当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结束这段人生时,你想起来的,就是最最重要的,至少你觉得最重要的。
其实说到底,我们最后能记得的,或者能想起的,也只有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可能是我们始终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也可能是我们始终记不起的。
她&他的一个笑,耳边的一缕头发,一片落叶,一滩血迹。
这种问题的答案就像长篇的日漫,就连作者也不知道故事结束时,到底故事会讲些什么。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主角的人生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甜蜜。
兢兢业业的在老大手下做了多年小弟,在老大眼里,也不过是一只说你死就就得死的狗。
而自己刚刚才感受到人生的甜蜜,就要为了那个让自己感到甜蜜的女人死去,死去时他却仍然显得那么遥远。
评价一部电影,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在电影结束后,你还会在故事里沉浸多久,或者是故事本身,或者是故事所带来的思考与气氛。
你在其中沉浸的越久,就越说明它是个好故事。
至少,是一个属于你的好故事。
你有女朋友么?
没有?
谈过恋爱么?
.........你没有,这就是我委托你的原因,也是我喜欢你的原因。
挺无聊的一个片子,张力不足。
其实剧情勉强可以接受的,但是毁就毁在导演手里了吧。
就因为一个情妇搞了这么一出乱糟糟的大戏。
男主对女主(其实就是个跑龙套的)的感情表现的太苍白,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充满文艺范的女主明明偷了人还表现的那么理直气壮,实在让人无语,一副泪眼婆娑受尽委屈的样子不但无法得到观众的同情,反而让人感觉一副绿茶婊附体。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导演非要生硬的插点黑色幽默进去,买枪那段,和结尾那段插在整部剧中实在莫名其妙,明显格格不入。
导演难道不知道自己拍的影片格调跟那样的黑色幽默是有多不搭么?
本片导演其实是想效仿那些黑色电影大师,想拍出一步渺小的人类在荒诞的命运和残酷的现实的笼罩下,那种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力感。
却变成了一种东施效颦的尴尬。
华丽唯美,精致酷辣,一首暴力与诗意浑融一体的灿烂交响曲,一部美学意义上绝对的五星电影。
流畅顺滑的运镜,考究精巧的构图,一丝不苟的造型,无可挑剔的表演,准确细腻丝丝入扣到令人发指的眼神,利落干脆的动作,细节处的隐喻与暗示,剂量恰当的黑色幽默,车边抱着台灯的突然起风,子弹壳迸溅地面的清脆声响,红色的La Dolce Vita下飘飞的落叶,以及那一支又一支与暴烈场景相映成趣的惬意美妙的配乐……有两句影评会是我要援引的:1,这才是最好的韩国片,而不是杀人回忆和老男孩。
2,荒谬而残酷,悲伤又甜蜜。
并且我大爱这片名,包括英文。
第10+N遍,依然在买枪的空旷操场上笑翻,依然在转过白色通道举枪射击的慢镜里握紧了拳,依然在结尾,那张流血的脸上失神的泪光转为放下咖啡杯,面对如同倒映人生幻影的玻璃窗笑着挥舞手臂的,交织着明亮小提琴,宁静的钢琴和悠缓低沉的大提琴里,热泪盈眶。
3星半。
觉得枪声特别动听。
还有这黑老大看人用人也不太准啊,怎么能让秉宪这种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去做这事儿?
白白损失了一员得力干将不说,还玩脱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再有权有势也怕遇到这种不要命而且个人能力还极强的杀手啊……“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那你为什么还哭呢?
”“因为这个梦,永远无法实现。
”
看韩国电影《甜蜜的人生》真的是被骗了。
因为这里的人生一点都不甜蜜,反而格外的悲凉。
吸引我买这部电影的一个是黑社会题材,还有一个是我一直比较喜欢李秉宪的表演,这个当然也不能错过。
故事的开始其实很稀松平常,李秉宪饰演的善宇是一个备受老大信赖和喜爱的手下,冷酷、理性、干活漂亮利落,凡事只要他出手,用老大的话说,“没有摆不平的”。
这次老大交给他一个很容易的任务,就是在老大外出开会的几天,帮他看住自己的小情人,防止她和别的男人约会,发现了要立刻向老大汇报,如果情况严重,就让善宇把他们就地解决。
看到这里,我在脑子里迅速编织了一个俗套的故事情节:善宇爱上了老大的女人,痛苦挣扎后,两人好上了。
但后面的情节迅速推翻了我的构想,女孩子的一颦一笑似乎打动了善宇冰冷理性的心,但这并没有促成他爱上她,却促成了他发现她和其他男人约会时,犹豫了一分钟,然后放了他们,并没有给老大打电话。
从此,他的厄运开始了,被追杀,被打个半死,被废了一只手,被活埋了又爬了出来,老大只要他一句实话,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她。
善宇始终没有说一个字,逃亡、复仇,最后用枪口对着老大胸口的一刻他只想知道老大为什么这么对他,正如老大只想知道他为什么背叛。
然而老大始终什么都没说,正如善宇也始终什么都没说。
老大被善宇打死,善宇也在乱枪中被打死,死前他眼前只有那个女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而已。
背景声音是一个人哭泣着对他的师傅说,我做了一个梦,师傅问,是噩梦吗?
他说不是,是个甜蜜的梦。
师傅问,那你为什么哭,他说我很伤心,师傅问,伤心为什么还很甜蜜,他说因为它永远无法实现。
这 个故事很卡夫卡,因为悲惨的命运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善恶因果链条,从而使悲惨与惩罚显得那么荒谬,那么无来由。
噩运疯狂地追逐着善宇,却没有足够说服人的理由:因为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吗?
可是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爱那个女孩,只是一丝心软而已;因为他背叛了老大吗?
他只是遵从了老大的吩咐,如果事态严重,就把他们就地解决,但是他即时的阻挠并没有使事态严重到需要解决他们的地步,所以只是警告了他们。
按照黑道惯例,善宇的这个错误,废掉一只手足够了,何况他还是老大的心腹。
或许老大只想给他个下马威,他只要认个错就算了?
而只是他的倔强招惹了后面的噩运?
但是对于一个完美高傲如他的人,如何肯为了偷生,去承认一个自己并未认为是错误的错误呢?
所有的问题似乎只是纠结到一个关键点上:他是不是真的爱上了她。
如果他清楚地知道他爱她,以他的磊落和坦荡,会勇敢地向老大承认;但如果他完全不爱她,他会公事公办,向老大汇报,而不是给她机会。
问题正在于这爱与不爱之间,或者说爱与不能爱之间。
命运没有给他弄清楚他到底爱不爱她的时间。
为了这瞬间的动心,为了这个甜蜜而伤心的梦,他搭上了生命。
电影血腥而荒唐,但在这荒唐背后却是一个现代社会难得的高贵与严肃:现在还有人肯搭上自己的生命去弄清楚一份感情的实质吗?
还有人肯为了感情以生命为抵押去负一份责任吗?
有人活得如此纯粹,我欣慰,我敬佩,我看到希望。
这个世界无往不在荒唐与血腥当中,但是该弄清楚的还是要弄清楚,该坚守的东西还是要坚守。
李秉宪有一双鸡一样的眼睛。
我是说,待宰的鸡,通常就用那样一种冷静、惊诧、疑问的眼神盯着你;或者说,非常茫然,非常无辜。
这种眼神运用到《甜蜜的人生》里,很有说服力,虽然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起来,他在《JSA共同警备区》里,玩的也是这一套。
李秉宪在电影里扮演的是一个突然间就倒霉起来的黑帮成员。
这人用7年的时间,一丝不苟照黑帮规则行事,精心搭建起了自己的完美世界,不料,某一天老大出差,令他去盯梢自己的女人有没有出轨,于是一切都变了……自古红颜多祸水。
不过电影里申敏儿扮演的那个女人并没有对李秉宪做出什么诱惑的举动。
李秉宪大概就是听了一段她演出的弦乐四重奏,便背叛了老大的命令,饶掉这个出轨的女人。
我记得起他听着音乐的样子:两手抱在脑后,靠在椅背上深深后仰,当申敏儿的大提琴开始与小提琴、钢琴对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就像要死掉一样,有种奇怪的温柔在里面。
他应是隐约感觉到了自己从没有拥有过的甜蜜。
这种格外的甜蜜侵入了他秩序严整的城堡,直至城堡因此崩塌。
问题在于,他才刚刚用舌头轻触了一下甜蜜,还没弄懂那究竟是怎么一种回事,就猝不及防地开始为一丁点朦胧的甜蜜付出血腥的代价。
最后,他是被干掉了,被一个陌生人像杀鸡一样地干掉了。
电影开始的时候,导演金知云剽窃了六祖惠能的智慧,把“风动,幡动,还是心动”这个禅宗公案给翻了一遍;电影结尾的时候,又旁白了一个道理,说是“美梦不能成真”。
可是依我看来,这部电影能够提醒我们的也只有一点:人生苦短,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过去了。
片名背景音乐黑帮老大男主人公内心与行为开头与结尾eric1、片名竟然翻译为《甜蜜的人生》,《不归路》倒是接近一点,男人的一生在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的同时,短暂地结束了。
2、大爱电影的背景音乐,绝对是巨大的反差,这边砍人虐待越是欢愉,那边音乐越是轻松和谐,让人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3、如果姜老板不那么说出从前他培养善宇的故事,用那种典型的黑道等级化来下生死令的时候,或许我会在李秉宪开枪的时候同情他一下,不过可惜,没有。
应征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可惜理由是有点可笑的,完全不像老大干脆利落的风格,一个老牛吃嫩草的大叔级人物。
4、矛盾爆发的根源就是老大不知哪种自信得出的结论:你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朋友,所以我相信你;结果李秉宪就是自然而然第一次和女人接触,第一次产生爱情。
我才不相信老大所谓的“她很特别”,表告诉我因为她是bitch!
男人恋爱,尤其是第一次恋爱还没受伤的阶段,自然全部是PINK PINK,残暴地被老大打断。
男主人公完全没了一开始的酷劲,矛盾与茫然完全呈现在他的脸上,提枪走进俱乐部就是一个注定的结果,但这个木讷的男人完全不明白为什么。
暴力动作的潇洒与残忍事实面前的不解,他就是这么反差巨大的一个人,直到最后的场景,他一样可以笑的出来。
5、用师傅与弟子的“风与树未动,乃则心先动”开头,贯穿始终,到最后结尾彻底印证,这是一个和谐的反差。
导演最后让善宇和姜老板相遇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让我有点小小遗憾,觉得导演如果是为了给两人更多去表演内心戏的机会,又何必最后让善宇还是在单纯不明了自己和老大行为的前提下一枪崩了老大呢?
还不如最开始一见面,就崩了他,更酷一些!
当然,最好还是让善宇在最后可以明白这些都是为什么。
6、谁能告诉我Eric到底为毛出现又为毛解决了李秉宪?
表告诉我他是替被杀的枪支老大报仇的,不然他何必要等到最后人都死光光了才出现?
这里装酷真的是反效果啊!
确实难看。
从头到尾,讲的那个道理,很尴尬。
打戏也没啥逻辑。
1,老板说,发现女朋友出轨就杀了。
最后,杀男主,为啥还让女主活着?
你特么让手下杀,你不杀?
2,女朋友这个偷情很弱智,车子停楼下,你是怕别人不能发现吗?
3,老板一共走3天,你这3天这么急?
还要偷情?
不知道老板派人来了吗?
猜出是黑社会的,你还明着偷情?
非特么在你家里偷?
4,你既然有爱的人,还让男主陪你?
咋这么骚?
其实我想说,这个剧情设计很操蛋,不就是为了,让男主,对情人,产生感情么?
5,男主就跟着吃了个饭,听了个音乐,就爱上了一个偷情的,情人?
生硬不?
这感情产生的。
6,被埋了,打成这样,男主都能团灭,还能跑了。
超人吗?
7,冰上,被捅了几刀,能不能先去包扎一下,溜了一路的血,还特么不死。
8,男主最后找老板,嘣死他之前,红眼的表白,就跟一个被抛弃的怨妇一样。
成人的黑帮世界,这么幼稚吗?
9,从头到尾的主线,讲了个毛线,一个任务没完成,然后,复仇。
就这个破故事,扯了一堆不合理的剧情。
你一个黑帮的,老板任务不完成,你还有理了,既然,背叛了,就硬刚到底就是了。
还问为啥。
在二十一初期的十年中,韩国出产了大量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
在电视剧领域,代表者有裴勇俊和权相佑主演的一系列作品。
而在电影领域,如《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等等。
在这些韩国影视作品中,爱情的发展、爱情中双方的性格变化、甚至到影片的运镜风格和整体气息,甚至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约定俗成的模板式拍法。
甚至连香港导演刘伟强接拍的韩国电影《雏菊》,都走入了这样一种套路化的模式。
而在这些混搭了各类题材的爱情电影当中,当然也有质量高下之分。
最首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有扎实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动机的人物,来推动故事的模板化发展能够以一个合理的状态下向前推进。
比如说刘伟强的《雏菊》,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到位:郑雨盛饰演的杀手的人生总体是寂寞而单调的,而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完全冰冷了下来,变成了一个非常适合杀手职业的人;但是,他在一次不经意间热衷上了远距离观察全智贤饰演的画家,并通过这种远距离的观察使得自己接近了全智贤的人生,内心被这种热情而乐观的人生所再次暖化;而在此时,全智贤的恋情出现,促成了郑雨盛的一次“类杀手行为”:他以杀手的冰冷心态,想要除掉自己的情敌,但最终没能下手,反而还反过来从其他杀手的手中救下了情敌---刘伟强通过这一场戏,做到了两件事情:1,在剧情上,他提供了郑雨盛与杀手集团老板的冲突契机“接到委托的老板威胁到了全智贤的人生”,为后边郑雨盛和杀手集团的对抗做了铺垫、2,他借助此事,表现出了郑雨盛此时“无法再回到杀手状态”的内心变化,为郑雨盛能够“完全不似杀手性格地与集团同归于尽”做出了行为动机的合理化;而随后,郑雨盛就此夹在了杀手身份和暖化内心的中间---他的过往使他不能进入全智贤的生活而无法追求爱情,但被全智贤暖化的内心也让他无法再继续杀手生涯,因此,他才选择与杀手集团的同归于尽,来解脱自己、并为全智贤做出自己能做的唯一一件事---郑雨盛的夹缝状态又构成了另一个深层的行为动机。
而这部《美好人生》,其实在某些地方和《雏菊》有类似之处都是爱情和黑帮犯罪混合的题材;主角都起初冰冷而“天生犯罪者”,又都被一名阳光的女子暖化,结局又都是反水上司后的同归于尽。
但是,相比上述的《雏菊》,这部片子的人物动机和内在逻辑,可谓是非常混乱而经不起推敲。
在开头的部分,导演引用了王守仁的“仁者心动”,用心学来说明“一个人的世界是根据他的主观内心而变,而非绝对的客观”,以此来引出了后边李秉宪的全部行为的根据当他的内心是冰冷之时,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是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就能完美地融入这个世界(在开头的一段戏,通过一个对李秉宪的跟拍镜头,表现了他在集团管理的夜总会里、作为BOSS而游刃有余的样子);但当他的内心被暖化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变成了非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也就不再受容于黑帮生活(比如,因为想着女孩,而失去了警惕,被偷袭成功)。
导演试图用这样的心学,来解释李秉宪一切的行为动机:在开头和首领吃饭时,他的规矩体现出他身为黑帮成员的适合;爱上女孩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变成了非黑帮化的,因此他也没有处理掉女孩和男友,而是给她们一条生路(世界观转变的证明);而在最后,因为首领对他的处死,已然非黑帮化世界观的他也不再坦然接受这种“因违反首领而被处决”的黑帮规则,从而愤怒反抗。
而作为这种行为逻辑的结果,他与《雏菊》一样,以死来解脱了矛盾的自己,而在高潮戏当中,导演也不忘记收尾的呼应:李秉宪处决首领后,望着窗户外的世界,这一幕呼应了他开头衣冠楚楚地看着窗外世界的镜头---你眼中的世界、规则,是根据你的心而改变的。
单看这些陈述,似乎本片在人物动机和逻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具体到成片当中,导演的构建就显得非常欠缺妥当而漏洞百出了。
首先,最大的逻辑缺陷在于:李秉宪反抗首领并将他置于死地的“复仇”内在动机不充分。
李秉宪确实被首领要处死,而他因为内心改变后不再顺理成章地服从黑帮规则,从而对“处理掉不服从手下”的首领因人情落空而生出不满,这本身是说得通的。
但是,李秉宪即使不再服从黑帮世界的规则,但也不代表他忘记了这些规则,他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首领处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依然对数年栽培自己的首领复仇而毫无犹豫,在人物情感上是很难讲通的。
他可以悲伤,可以愤怒,但借此就对首领上升到“报仇”的级别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逻辑不合理的点在于,申敏儿所饰演的女孩。
在这部电影中,她红杏出墙,而被发现后又表现出了“我在真爱”的悲愤。
如果她是被首领强迫或要挟的,那么这种情绪是合理的,但显然并非如此。
这让她的这种行为变得非常没有根据如果你真的是真爱,那么为什么不为了真爱干脆和老板分手,哪怕自己会被杀掉也在所不惜呢?
这只能让这个人物落入一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状态---因为观众只能这么理解才能说服自己。
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片中的这两大漏洞呢?
正是此类电影在进展和设计上的高度流程化所致---在流程化的创作之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其作用都变成了“为如此推动而如此推动”,单纯变成了促使剧情方向向着预设目标前进的工具,而不再有内在动机的合理李秉宪反对黑帮是为了让他最终能够死亡,来煽动影片的情感高潮。
实际上,像他这种状态,首领对自己是真心实意,而自己并非待遇不好而是因为世界观改变从而脱离首领,与《倚天屠龙记》的张翠山是类似的---武当师门是正派,但自己因为爱情已经无法再纯粹地站在正派一方。
而金庸在处理张翠山的结局是,选择让他自杀世界观与身份纠结下的最佳出路,而并非如李秉宪一般的倒打一耙反水还称之为“复仇”之冠冕堂皇。
而申敏儿的“为了真爱”并斥责救了她性命的李秉宪,是为了让听到此言的李秉宪的黑帮世界观进一步动摇从而引发后续剧情的“心动世界动”,而为什么申敏儿不和首领分手呢?
因为如果分手了,那么就没有这出戏了。
显然,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走向的模板而服务,至于人物合理与否,差不多就行。
实际上,要解决这两个逻辑漏洞,也是有办法的。
只要首领黑化,那么就可以让很多东西合理了。
首领对李秉宪并非真心实意而只是把他当一条狗,那么感情落空的李秉宪就有了复仇首领的充分根据;首领对申敏儿只是占有的欲望,申敏儿是迫于淫威下的分手不得,那么申敏儿就有了斥责首领寻求真爱的充分根据。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首领显然并不算是那个方向上的角色,所以才加深了这两个逻辑漏洞。
而到了结尾,导演的逻辑漏洞更大了。
根据此类电影的模板和套路,结尾往往都需要再做出一个最有效果的升级版煽情。
于是,导演拍出了这个画面:李秉宪穿着开头的服装,仿佛回到了开头一幕,而他不再是冰冷地看着窗外,而是顽皮地做出了拳击动作。
这个结尾,有两种可能性的用意:第一种可能性下,这里的导演将一切回溯到了开头,告诉我们,“李秉宪在一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罪犯”,以这此来凸显李秉宪整个人生的身不由己的悲剧性。
这种回溯和表达,是这类电影的一个模板式收场。
但如此一来,这部电影的核心逻辑“仁者心动”就不存在了-他一开始就已然不是黑帮世界观,那么为何能在开场如此忠实地实行暴力呢?
在这个可能性下,导演可以说是用一个模板结尾,把整个电影唯一设置的动机逻辑“心学”也打破了。
第二种可能性下,这个画面并非对开头的回溯,而是濒死的李秉宪的幻觉---幻觉中对开头一幕的一个主观修改。
借此,导演照样还是说明了李秉宪的人生悲剧:如果能一开始就摆脱黑帮的世界观,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幸福的、追求爱情的人生了。
这种幻觉式结局,同样是本类型的电影的另一大套路。
但是,这个可能性的表达目的下,并不应该是开头穿着西装、黑帮模样的李秉宪,因为这在他的内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想要从开始就改变人生,那么他为何还幻想自己穿着黑帮的行头呢?
一个全新的幻觉场景中,李秉宪穿着普通的衣服,在阳光下漫步微笑,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叙述画面。
总结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套路,太多遵循模板的设计,导致了两个巨大而无法弥补的逻辑漏洞,人物的重要行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合理性,而单纯地成为了推动故事向着预设方向、预设表达前进的工具。
巧克力蛋糕上的一块白奶油,黑咖啡加一颗方糖,你是黑暗世界的一点甜。
而我如此期待。
男主在女主家门口的车上就有风吹树的投影,喻示。
第一次见,室内,镜头在大提琴的包上,表明女主涵养,女主雪白的脚裸从一双高跟鞋换到另一双高跟鞋,裸色连衣裙,撩起洗过还湿着的头发,脸上裸妆刚好。
女主的本我让男主第一次心动。
第二次见,女主和男主在餐厅吃东西,女主吃着甜甜的冰淇淋与他交谈,最后一个镜头男主长久地看。
女主的自我让男主又一次心动。
然后是看着女主拉大提琴,音乐与才华——超我,让男主彻底动心。
世人很难定义爱与不爱的界限,事实如何也只有男主自己知道了,但那些时候的心动足以撑起他内心里对于美好的向往。
2个台灯。
老板送的那个台灯是个猫头鹰,有监视意味;而男主送的红白色台灯,有纯洁也危险的爱情。
明明灭灭的灯那块也是男主内心写照,一面有美好向往,一面是身处的无边黑暗,最终在黑暗中被偷袭抓走。
一碗鲍鱼看出人物,一张名片是伏笔,整部戏简直完美。
春天里晴朗的一天,徒弟看着树枝在风中摇动,就问他的师父:-“师父,树枝在移动还是因为风?
”师父甚至没有看一眼他的徒弟所指的地方,笑着说:-“这种运动既不是风也不是树枝,是你的思想和心灵”秋天的一个深夜那个徒弟醒来大哭,然后师傅问他:-“做噩梦了吗?
”-“没有”-“有不开心的梦?
”-“没有,我做了一个很甜美的梦”-“那你为什么还哭得这么伤心?
”徒弟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轻轻地回答说-“因为这个梦没办法实现”他是为着那一秒心动吗?
不是的,当他在开头从落地窗外窥见万家灯火,而自己孤身于冷色办公室里,结尾挥空打着落地窗时早已经注定了剧情的发展,只是人物的选择而已。
甜蜜的人生对主人公来说意味着稳稳的幸福,或许因为身不由己,或许还没等他明白过来这个社会已经替他做了选择,但是那一秒成为了他奋起的导火索。
其实他很甜蜜,因为一直到影片末尾,女主那一声“喂”已满足了所有,他想祝福的人可以幸福做自己的选择了。
如果实现,就是余生;没能实现,那就是人生吧。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什么狗屎,无理取闹!
大叔帅爆了!韩国男人除了元彬就爱你!
《坏中尉》与《甜蜜人生》 不能适得其所归根结底源于人格障碍,不能认同自己的存在。拉康爷爷总是对的,自我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中,所有孤立于人群的"强大自我"无外乎两种结局疯和死。哈维凯特尔与李秉宪角色的强悍与脆弱皆源于此。
烂片。。。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李秉宪三十多岁了,但却有一种异常纯真的感觉。他执着的问为什么那一幕太动人了。
可惜尾端有飄了, 金知云是個非常能把商業與藝術片柔和於無形的導演。
复仇爽片
剧情起伏转折的有点离谱~根本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里边的人物全是傻子~人物塑造人物关系都太扯蛋~节奏也够托的~这要是香港人写这种剧本,男主角早他妈死了~也许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韩国电影~还有他们韩国人起的电影名~《甜蜜人生》《悠扬的世界》??这不扯吗?非要起一个超级美满温馨的名字和残
居然有些感觉李秉宪比申敏儿还漂亮!一个小时为界,前后有点割裂的风格,奇异地圆熟联接——靠的是过硬的人设、表演。只缘心动,故生杀戮。格斗、枪战的动作、场面调度,都还不错。很爽利,不拖沓,值得一看。类西部环境的买枪、夺枪,颇有些黑色幽默。
成全。
唯一一部喜欢的韩片
从很能打的男主角,到只能开枪的男主角,的转变,是女人
男主临死前回想聆听女主的大提琴演奏的那一刻,紧闭的双眼,微微抿笑的唇角,怎么会有这么甜蜜而残酷的人生呢?只是用舌头轻轻地舔着了一丝丝想往而不可得的味道,就在枪声中戛然而止。
李秉宪对申敏儿的迷恋有点单薄和想当然,动作场面的节奏感有点拖沓,金知云的这部片子与后来的几部动作片比起来还略欠火候。
韩国复仇题材类电影,都还可以!就系有些少文艺了!!
宪哥很牛❌
格局小了(XSWL)
我和善宇一样不明白,他和姜老板怎么会是这个结局?姜老板是在气他引以为傲的杀人机器也会有同情?我绝对不相信是因为那个女人。虽然可她身上与他完全不同于一个世界的宁静开启了他的心门,但,那不是爱。最后的杀戮在我看来就是事情愈演愈烈的顺承。梦醒了,剩下了遍地的血红
加雷斯·埃文斯拍突袭2的时候估计没少偷师本片。导演一手营造起来贯穿前后的混杂着幽默感的冷酷氛围到动作戏调度配合极强的背景乐直让人爱不释手。
老大最后出现的几分钟确实帅完了,电影其余价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