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都有看过《禁闭岛》。
看完这部片子的第一感觉和看完‘《禁闭岛》是一个感觉。
就是不知所云。
影片的转场拍的相当有想法,把整个剧情都拉扯的相当到位。
可是我想要表达的不是这部片子的技术。
而是我当下这种快要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都是所有美好的东西。
正如片名一样。
开头和结尾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华丽的电影和生活的转场。
电影的剧情可以让一段明媚的爱情一路长存。
而生活不会。
一位豆友的评论写得好“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去美好的东西,而是你拥有过的美好的东西之后却又亲手把它毁灭,然后又不停的想念那些美好”生活里有多少这样的人存在?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戴维一样的魔鬼”有的人心魔苏醒了,有的人一直沉睡。
其实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继续面对经过生活的勇气。
不要轻易地伤害那些来到自己身边想要拯救自己的人们。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镜子。
我们都借对方来反观我们自己的内心。
我想起七年前他也是沉睡在棺木中的面容。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我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以为我的生活将哦那个词走上另外的一个方向。
谢谢生命中出现的凯特吧,是他们带我走出了那些阴影。
那些所有美好的事。
冲着高司令看了All Good Things,到结尾时发现自己流鼻血了...电影没有评分那么低吧?
根据真人真事改变,高司令很适合演这种内心戏丰富又有些病态的已婚男人,比如另外的《蓝色情人节》。
所以心理有隐疾更容易出事的是男人,女的歇斯底里一会也就好了男女主角一见倾心,David & Katie在阳光下田园风画面真是美好,像极了不停转圈着小碎花裙。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这个电影就是要把各式美好毁灭得粉粉碎才肯罢休,始作俑者,就是David 。
看完很重要两点感受:1、女的经济一定要独立,已经无数部片子讲过这个道理。
2、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影响不可磨灭,昨天刚看《追风筝的人》,父亲和儿子有冲突矛盾时尤其容易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
影片里父亲冷酷无情,先压迫妻子,妻子意欲自杀时他故意让儿子在场,希冀牺牲儿子的心智来阻止妻子。
你说他是不是有病啊?
也可见...他伤害妻子有多深,她才能如此决绝。
最胁迫人的是女主的这句台词,她很想要孩子,但丈夫软弱到承担不起父亲的角色,无奈逼迫她堕胎。
她说:We should never regret the things we do, only the things we don't do. But,i had an abortion.I don't know what that is,if it's something i did or something i didn't do?“这个世界最易碎的就是男人酒杯少女梦,钢丝爱情以及现代社会善良和高贵的心。
”可见她有多么挣扎,但是她没有失去挽救丈夫的信心。
影片里David 是各种阴暗与病态,Katie则是各种美好和阳光。
可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总会失衡。
最后她只能依靠毒品带来解脱。
一开始David对朋友说,世界上怎么会有她那么好的人,他做什么,她从不反对。
朋友说,因为她不了解你。
城府极深的是David父亲,他说动媳妇,让她劝丈夫接手家族生意。
David因为爱作动力,所以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一切全是因为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伟大?
可是到头来这种生活并不是Katie想要的。
所以。。
真是。。
男女思维构造不同,争论永远不休,各有各的立场。
David一定也很爱Katie,尽管他不懂怎么去爱。
Katie的个人发展切不可超过他的领域,比如生育、再接受教育的需求,这些都可能令她渐行渐远不受掌控,每当这些事情发生时David就犯病,用暴力、用冷漠、用折磨。
女生以前似乎更快乐,现在因为你,她变得不快乐。
不能因为你不快乐,也惩罚她、让她不快乐啊。
可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占有。
讽刺的是,Katie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挽救她的丈夫,这其实是影片想传递的另一种美好吧,她一次次试图用爱唤醒沉迷的丈夫,尽管最后徒劳。
现代人好像容易有这种精神洁癖,就和David一样,自从童年目睹母亲自杀,他一有忤逆就掐灭,一有不顺从就毁灭,所以才会逐渐滑入深渊万劫不复,弑妻、指使杀人、肢解……有人说David变态,其实他演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性格中都有阴暗面。
我就很怕因为我时常的神叨给今后生活带来不确定因素,没有两个人是重合的,最难控制的是思想。
只是不能因为有不顺遂就要彻底毁灭它,不是孩子,需要长大。
影片有画面是两相呼应的,一个人在用枪瞄准头部而同时David在瞄准拍苍蝇之类的,我相信在平行的世界是会有人同步的。
最后Katie在回忆的阳光里渐行渐远的那段,真是迷死人了,真是美好。
这部影片像洋葱,一层层剖析不完的。
才想起来,忘记哭了。
这片以前看过,不甚了了,这次重刷是因为看了JINX,又看了JINX 2,意外发现这部最早的剧情片与后面两部纪录片居然是同一个导演!
三部按时间线一连,简直就是看导演对一个案件认知的发展全过程。
看过两部JINX就会知道,这位男主(我们暂且称之为“灾星”)就是三起谋杀案的真凶。
他先是杀死了自己的妻子K,接着让女性好友SUSAN假冒K给医学院打电话请假,以此来混淆案发时间,为自己解脱嫌疑。
后来SUSAN中年潦倒,索求无度,还威胁要把真相说出来,于是灾星又去把SUSAN杀了。
但或许出于往日残留的一点情分,他不想让SUSAN的尸体无人发现,也或许出于傲慢的自大,他给洛杉矶警方写了一封匿名信,里面只有一个词:尸体。
后来灾星跑到鸟不拉屎的小岛GALVESTON隐居,又在这里杀了一个大汉,还把对方分尸扔进了大海。
案发后他都承认了杀人分尸,但由于他家巨富,天价聘请的律师团居然成功为他脱罪,让陪审团相信他是正当自卫,分尸是因为之前有杀K的嫌疑,灾星一口咬定没人会相信他,怕被冤枉才没报警。
关于GALVESTON插一句,当时我看纪录片里说这是个鸟不拉屎的小岛,忍不住笑出来——这不就是俺们住在休斯顿人日常度假的海滩吗!
原来在纽约人眼里这么荒僻。
不过后来发现,GALVESTON的海滩真的有点脏,灾星这个案子并不是那里唯一一次发现尸体,时不时还有发现噬肉杆菌的新闻。
灾星为什么会出现在纪录片里呢?
——因为他看了《所有美好的东西》,似乎觉得导演懂他,于是主动联系的。
而导演在第一季前面几集里,也体现出对他的某种欣赏,以及对他是否真凶的怀疑。
因为这位灾星在朋友口中真是超级大好人,每当你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真诚相助。
而且他虽然上了年纪,却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还颇有幽默感。
大家都说: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了,他是不可能干出杀人这种事的。
可事情的发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就在第一季快拍完时,一个曾经被灾星帮过且满口称赞他的年轻人,从自己家里找到了灾星多年前寄给他的一封信,并把它交给了纪录片的摄制组:信中“贝弗利山”的字迹,与那封寄给洛杉矶警方的匿名信信封上的字迹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笔触,同样的拼写错误!
然后,摄制组就来问灾星:这俩都是你写的吗?
灾星说:那封信给朋友的信是我写的,给警方的不是我写的。
摄制组把两个字迹一上一下放在一起给他看:那你能分出来这俩哪个不是你写的吗?
灾星说:不能。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摄制组收起机器离开了采访的会议室。
精彩的来了,灾星走进洗手间,对镜自望,喃喃自语道:what have I done? ——Killed them all, of course. 但他没想到此时身上的麦还开着,这句话完全被摄制组清晰收音。
摄制组也没想到,原本就想拍个一家之言的纪录片,谁知居然破了案,还搞到了关键证据——编故事都不能这么编啊!
当初看完JINX第一季,我被这最后一集的最后时刻震得目瞪口呆。
导演啊,你感觉到被纪录片之神的亲手抚摸了吗?
没想到还有第二季。
在证据如此确凿的情况下,出逃未遂的灾星再次利用家族的财富试图脱罪。
曾帮他在GALVESTON成功脱罪的律师团再次出马。
有趣的是,这一季里我们终于看到,那些对灾星的人品信誓旦旦背书的“朋友”们的真面目:他们全部无一例外地在经济上得到了灾星给的巨大好处。
什么人格魅力?
不过为个钱。
最可笑的是一位GALVESTON案件的陪审员,竟然借此机会结识了灾星,灾星给了他家不少金钱上的好处,成功把这位陪审员夫妇俩都变成了自己的跑腿儿兼白手套,屁颠屁颠地在警察来前清理现场……可人性又是复杂的。
两位与灾星关系超出一般"收买--占便宜"的密友,却因残存的良心而动摇,作出了对灾星不利的证言。
而检方那位大哥也超级硬核,一条条证据不停歇地锤过来,最后连法官都受不住,给了个限制让他缩短时间。
当初曾帮灾星成功脱罪的金牌律师团,这时却黄金期已过,也没好好准备,拿了一千二百万的诉讼费却输了官司。
最搞笑的是,庭审期间正赶上新冠,宣判那天灾星因为密接没能到场,而他律师团的六个(还是4个?
)律师听到结果,居然没一个人去通知他一声,统统夹起公文包拍屁股走人。
世事如此。
输了官司的灾星再打电话给那些之前信誓旦旦忠于他的“朋友”,乃至妻子,已经没有一个人再接电话。
不久,灾星挂。
片子里没说具体原因,我猜,该不是中了COVID的招?
看完两季纪录片,再回过头看《所有美好的东西》,就发现导演最初的猜测有对有错。
比如他猜到灾星的确杀了K,以及SUSAN是同谋,假扮了K来制造案发时间的假象。
这些都是正确的。
但他对那位GALVESTON被分尸的大汉是这样解读的:大汉想占灾星的便宜蹭他的房子,于是替灾星去洛杉矶把SUSAN灭口了。
回来发现灾星压根没打算给他这个便宜,闹起来被灾星反杀了。
从事实层面上讲,这个是错的——后来纪录片里有证据证实,去杀SUSAN的就是灾星本人。
但这个模式又带有某种真实性,那就是灾星的行为模式:先利用身边的人帮他隐藏犯罪,再杀了帮凶灭口。
有趣的是,JINX第二季又提供了他的另一种模式:在SUSAN被灭口这件事上,另一个女人出现了:灾星的第二任妻子DEBRAH。
DEBRAH也充当了灾星的帮凶,但灾星没有杀她灭口,而是娶了她。
多有意思的变化!
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太经常地需要一双白手套了。
老是杀人也麻烦,还不如专职固定一个人来做。
DEBRAH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金钱的女人,深陷财政危机时遇到灾星,俩人一拍即合,他给她钱,让她从欠薪破产的房地产中介摇身一变成了纽约多处地产的买家,而她替他洗钱、贿赂证人,打点所有他不便出面的业务。
他们之间不带一丝暧昧,她自己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男人,灾星也毫无意见。
最后灾星死了,前妻K的家人打民事官司索赔,DEBRAH把钱看得死死的,一分也不想赔。
可不嘛,这么多年替灾星干脏活赚来的钱,哪舍得?
回到最初那部剧情片,ALL GOOD THINGS。
完整的说法是: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显而易见,当时的导演还怀有某种不切实际的浪漫文艺气质。
RYAN GOSLING扮演的灾星,是因为童年创伤才酿成性格悲剧。
他曾想通过K逃离这罪恶的金钱家族,可是失败了。
最终他将自己的人生归结为重复了父亲的错误,于是他将K的尸体留在汽车后厢给父亲看,还杀死了病房里的父亲(没明说,但就是那个意思)。
在此之前,他俯身对父亲低语:I miss her. 这里的她,既是指母亲,也是指K。
父亲导致了母亲的死亡,而他杀了K。
在他心里,母亲和K都是他无法企及的幸福。
但看过纪录片以后,我很怀疑导演如果先拍了纪录片,再拍剧情片还会不会这样想。
比如我不相信灾星怀念K。
他显然也并没有那么痛恨自己家族的金钱:他是那么善于用钱来邀买人心、脱罪、操纵别人,甚至一边打着自己杀人的刑事官司,一边还操心着万一K的家人提起民事诉讼,怎么才能一分钱都不让他们得到。
在整件事里,我很怀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good things曾经存在过。
不错的题材,可惜不够连贯,也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
镜头中Kirsten Dunst美极了。
Ryan Gosling 演得不错,中年造型化妆上有点假。
"All Good Things throws so many narrative balls in the air that you may struggle to catch up."(Peter Travers from "Rolling Stone")"...when it comes to a feature film, leaving an audience with an incomplete feeling is not always the best approach." (James Berardinelli from "Reelviews")"...the screenplay seems to be fighting against the reality that some stories may not be suited for the movie treatment." (Jason McKiernan from Filmcritic.com)Verdict: 7 out of 10
万种风情化为尘埃,万种伤悲化为眼泪。
你知道美好与不美好的通道吗?
其实一个笑容就可以沉湎,其实一个孩子就可以挽救。
湖水激荡的温柔,包裹了一切的不是。
如同岁月剥蚀,如同回温,走失,回不去,那时拥抱的温度……
之前对本片期待很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主演有瑞恩·高斯林,太喜欢他演的《充气娃娃之恋》,加上这个故事感觉也挺不错,相信他演来应该会挺靠谱,看了影片之后,感觉果然如此,两位主演都有着不错的发挥,只是故事略微生涩了点,显得不是那么紧凑而吸引人,如果能静下心来看,还是一部挺好的片子,尤其喜欢那一股80年代的怀旧风。。
An interesting thriller featuring two of my favourite leads. Unsurprisingly the acting is great by not only them, but the entire cast. Although cliche to a fault, it is a great story by itself, but definitely has the feel of 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something much bigger. I understand the back story,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aspect of the film, and I like the tone that gives the film, but perhaps it dwelled on that a little too much and missed the more human aspect of the characters.
戴维的爸爸让戴维亲眼目睹了戴维的妈妈自杀的过程,因为他以为这样能阻止自杀。
因为这件事,戴维在桌子底下躲了一个礼拜,心中也积下了一团生命的阴影,并留下了紧张时自言自语的毛病。
戴维想做自己,不参与家族生意,与一见钟情的凯蒂恋爱并结婚。
可是因为那团阴影的存在,他被爸爸说服结束了逍遥的生活,加入到家族生意中来。
他想给凯蒂富裕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凯蒂真正在乎的。
同样因为那阴影的存在,戴维此生不想要孩子,他说服凯蒂做了人流。
凯蒂因此就像死过一次一样,在心灵上留下了一块很大的创伤。
工作时的戴维永远都像一个醉汉,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离那个热爱生活喜欢自由的戴维越来越远。
在没有告诉戴维的情况下,凯蒂报考了医学院,戴维因此感觉凯蒂在逃离,自己让凯蒂失望了。
在凯蒂妈妈的家里,戴维第一次用暴力对待凯蒂,因为他想回家,凯蒂却不顺从。
戴维和凯蒂相爱,却并不了解真正的彼此,不了解彼此内心积压的过往心事。
戴维只是在尽力承担自以为的一个丈夫的责任,同时因为过于担心失去而过于敏感,不能忍受任何轻微的意料之外的改变。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心灵越发的变形,那团阴影越发的强大,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暴力的形式操纵着失控的戴维,让他去结束他不想看到的一切。
戴维一直生活在恐惧里,随着生活的积压,这恐惧变得异常难以控制。
于是,戴维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利用他人杀死了知道真相的朋友,又杀死了自己利用的人。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再也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是形同躯壳的苍老的戴维。
影片很好的表现了戴维蜕变的过程,每一处转折都精彩动人。
省去杀人的过程,只展示前因和后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那股恐惧的强大力量,以及人性扭曲后的丑陋和阴暗。
和戴维形成对比的是凯蒂,如果说戴维代表了人性中的丑陋,凯蒂则能代表些许美好。
只是凯蒂也是脆弱的,她没能拯救戴维,相反自己也被吞噬。
这是一个关于恶魔的故事,但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惋惜令人心疼的故事。
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这样丑陋的伤疤,作为后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散发心中所有的爱,让美好的爱强大到融化所有的脆弱和阴暗,让爱变成永久的阳光,没有迷雾,没有黑夜!
刚开始在垃圾房看到那个带血的蓝色丝巾搞不懂是啥,想了很久才想起。。。
哦!
是那个哈士奇脖子上的围脖!
一见钟情的戴维和凯瑟琳,在他们刚开始时他们笑的那么开心,他们那么幸福,阳光是和煦的,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容易得到满足的。
这样一个蜜月,正如他们的小店名字,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里最美好的一段。
但随着戴维父亲的一次到访,在听了父亲的一句话:“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之后,戴维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他意识到凯瑟琳其实不是喜欢简单乡村生活的人,她更向往大都市热闹的生活,她之所以愿意这样,完全是一种为了爱人所做的牺牲。
戴维不想这么自私,他决定回去工作。
他们回到纽约,他们买了大宅子,他们周末办热闹的聚会。
凯瑟琳喜欢这样的生活,戴维原来的朋友也喜欢凯瑟琳,甚至让人觉得戴维被冷落。
这不难理解,戴维本来就是安静的人,此时他重返纽约,迁就着妻子,听名于父亲,满心的积郁无处发泄,所以会慢慢变得沉默,变得暴躁,变得不可理喻。
最终“酿成悲剧”。
说真的,片子没有戴维杀死凯瑟琳的镜头。
我不愿意相信戴维是凶手,我更愿意相信凯瑟琳真的踏上火车去了异乡。
好吧,戴维就是那个神经病凶手。
他怎么会如此脆弱,他为什么如此懦弱,也许是因为他遭受了幼时亲眼目睹母亲死亡的过程的打击,也许是他父亲从小对他过于强势的钳制,也许是他为爱牺牲太多,而自己想要的一直得不到满足,还可能是因为他一时的抑郁的得不到排遣,一时情绪的失控。
所有这些,造就了戴维和凯瑟琳的悲剧。
时光不可逆,戴维德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但他还是安排戴维站在了母亲自杀的现场,他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着戴维的生活,没有尽力弥补戴维失去母亲的痛苦。
凯瑟琳则过高估计了戴维的承受能力。
戴维则在糟糕的情绪里沉沦,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时也没有寻求帮助或是自助。
我想到柴静在她的书里写到的对药家鑫父亲的采访片段,药父一直很自责,责怪自己军人出身,责怪自己对药家鑫管教过严,使药家鑫走向了极端。
戴维和药家鑫都是脆弱的人,当他们的刚性得不到发挥时,他们才会走向极端。
凶手到了Florida,大家要小心哟
男女主演技都在线,但是实在不喜欢给冷血杀人犯找理由的剧本,杀人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现实不会像电影这样浪漫,他们之间也不存在爱情。
这么烂的片子,超级沉闷,这个导演真白痴!谁投资拍这么烂的电影?制片人超级白痴!
the story is well told. I just don't like the story... I have to say the actor looks pretty natural in women's clothes...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情况改变的,我对这个案子不了解,无法判断谁是凶手。但是在这件凶杀案中,可见童年的不良记忆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编剧导演不好。
也就看看男女主角的演技吧。
虽然略显拖沓,但整体节奏不错,倒叙手法和打苍蝇还有好朋友摘下金色假发,都是亮点
all good things
Ryan Gosling的未来更光明
……为神马大家都觉得一般般 可是我挺喜欢的啊……
冰凉。。。
为两个主演的演技!不过不喜欢从爱情片到惊悚片的设计。
后一半比前面精彩,又是Ryan Gosling的独角戏。唉,他好久没演过正常人了= =
四不像。
开始明明那么的美好。。。这是两部片子剪在一起了么。。。接受不能
大家会不会好好起名字啊,这个名字竟然是凶杀案。。。有木有人性
这么牛逼的故事,又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真是太遗憾了。导演显然搞清楚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如果要想翻案,重要的是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现在做的显然太不够了。
What is true? What is the truth?其实拍成纪录片会更好。
妈妈的,最讨厌这类没抓到凶手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