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女人

해변의 여인,沙滩上的女人(港),海边恋人,Woman on the Beach

主演:高贤贞,李己雨,金承佑,文成根,宋宣美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6

《海边的女人》剧照

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2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3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4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5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6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3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4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5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6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7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8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19海边的女人 剧照 NO.20

《海边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待到三十岁后再看吧

我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第一次把一部电影迅速的拖着看完。

虽然只看了开头五分钟,我基本就能确定这是一部好电影。

然而这样的慢节奏电影实在不适合想在认真复习前速战速决掉一部电影的我的心境。

本来电影就拍的像王家卫的风格般胜似闲庭信步的拖沓,再一看总长要两小时,更失去了耐性。

高贤廷的戏看得不多,之前唯一看过的也就是《狐狸啊,你干啥呢》的前两集。

坦白说,说她是当年的韩国小姐多么多么漂亮实在不能认同。

不能说是漂亮,而是有气质,明显呈30岁妇人样的脸毫不做作的显示出成熟女人所经历过的一切。

虽然《狐狸》我也只看了前两集,但她泪水滂沱的脸、笑容灿烂的脸让我印象深刻。

这是个很会演戏的女子,她一切的神态表情眼神都有种隐忍的张力,让人不得不被她吸引。

导演洪尚秀之前并不认识,看了此片估摸着应是和王家卫类似的那种比较特立独行的导演。

不在乎电影的票房,只一门心思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私”的导演,不管观众看的有多困多疲乏多没耐性,仍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理念,慢悠悠的拍着电影。

我知道电影很好,却没有足够的耐性和时间来细细咀嚼品位。

这对我来说也许是个遗憾。

我把这归结于我还年轻。

也许当我到三十岁时,再坐下来看此片,应是和今日大不一样的心态和感觉。

时间总是会沉淀一切的浮躁。

我深信这一点。

 2 ) 这部片叫做《我们都是狗》

如果问我这部片主角是谁,我会告诉你是那只珍岛犬。

那么现在,这只叫多利的狗是主角,所以我就用它来讲故事吧。

【A】多利第一次出现在一对打酱油情人身边,吓跑了导演,因为导演被狗咬过。

女一欢脱逗狗,“男朋友”站在她身边附和。

这个小场景可以跟导演与女一第二次重逢,导演抱着女一吐露心声联系在一起:他前妻被朋友上过,他耿耿于怀,终于离婚;而眼前他喜欢的女一,她的“男朋友”和她的德国约会经历也让他心存芥蒂。

他很害怕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让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导演想定提前回首尔与女一私约,却在回程的休息站犹豫了。

不过我想这里也许也有另一个因素,就是拿下女一的胜券在握让导演觉得有些没意思。

这个因素不是我想主打的,但是我相信真相只有一个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事实,只有对事实的描述。

因此更多的动机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还原生活本身。

【B】好,继续讲狗。

在导演私聊确定女一更喜欢他以后,“男朋友”就怂成狗了。

狗是不能懂得全部人类语言(话语,神态,肢体)的,它也许知道一些可能的情节,却无法知道整个阴谋。

就像那对酱油情人离开海边时自然而然毫无征兆不费吹灰之力地丢下多利,扬尘远去。

女一和导演在海滩偷腥的晚上,跟“男朋友”电话,让他往相反的方向走,走到海滩尽头,嗯,你想啊,你平时怎么逗狗的?

扔个飞盘,让它颠颠儿追去呗。

【C】当然,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是狗,那也不科学。

如果一部伦理电影,没有一点KARMA,没有一点你借我还他借你还的话,那拍球啊。

风水轮流转,多利轮流当。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吧。

导演紧接着也做了一回狗,等女一等成狗。

不过,剧情妙也妙在这里了。

就像轮回这种东西不是简单重复一样,角色互换之间总是要节外生枝又不离其宗才有意思。

很多人养宠物是为了打发时间,寂寞的导演很快找到了代替珍岛犬的……那就秋田犬吧。

身高一般,经历一般,说话方式一般。

只是导演这次看的很清楚,被采访的女二就是一个度假宠物。

他不担心这只秋田犬的去留来往,他甚至不会自然而然脑补,为他们二人设置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这些剧情,因为这是生活给的小bonus而已。

就像我爱吃黑糖话梅,散装的有时候一个小糖包里会有两颗糖,没有两颗无所谓,再拿一颗就好,有了也不错啊哈,一包吃两次,时间也拖得久一点。

道理雷同,不是巧合。

【D】珍岛犬被好心人收养,女一也回到了海边。

多利这次出现,女一更是怜爱,边抱着它边嗔怪,“怎么能这样对待宠物呢!

” 就像抱了导演一样样的。

导演这次不逃了,敢于直面多利了,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啊。

然后就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然后就被回忆狠狠踢了一脚,回房了。

【E】这下好了,终于到了没有狗的房间。

一男一女,你爱我我爱你。

但是卤煮我有强迫症啊,我认定狗是主角我就拼命找狗啊,喂喂,good boy c'm here 你去了哪里啊?

找来找去,没找到。

导演开始跟女一讲哲学,wow sugoyi 卤煮就去抽了个烟,昂,继续等狗。

【F】珍岛犬和秋田犬到底是相遇了。

秋田犬按捺不住,把珍岛犬约了出来。

女人间的客套真是够了,就像说“你又不胖,多吃点嘛”一样假。

回正题……这出也是好戏。

两个其实是狗的人遇到一起会干嘛呢,同时开口告诉对方,哎,你是狗诶!

然后再同时发怒,你特么才是狗呢!

汪!

汪!

汪!

不欢而散。

【E】这里回到【E】【E】里没出现的狗,卤煮突然在导演写完剧本的时候醍醐灌顶了。

这幕的狗就是女一,她是导演和MUSE之间的宠物,是天使,神化的狗呢,盒盒盒。

所以,导演说谢谢你,就是谢谢这只让他和MUSE女神得以云雨的珍岛犬。

耶耶耶耶卤煮尊开心强迫症得到了满足找齐所有狗旺旺大礼包嗯,哈哈哈哈,来个插播。

最后导演和女一通话,说韩国还是有好男人的,然后片尾那两个男人帮女一推车,是为了给韩国男人面子吗,哈哈哈哈笑cry 尚秀你真是费心了。

 3 ) 為高JJ而看

我是邊看電影邊打影評,真不想評論這兩個男人,對他們也沒什麽好感.跟高JJ很不配.高JJ的演技不用多說了,是我看韓劇中比較出色的一個女演員.電影情節也挺悶的,就是男女之間情愛關係 或者是我沒深入去看吧沒去好好欣賞背景音樂突然響起,還以為是我開的的網站發出聲音來 聽不出半點感覺唉 怎麽韓國純愛情電影都這樣,真的超悶我不懂得欣賞這種戲都是那句,為高JJ而看 太喜歡高JJ了

 4 ) 他們連偷情都說得這麼動聽。

《海邊的女人》,第一次完整看過洪尚秀。

人稱東方Eric Rohmer,減去一點年代差異與很多的文化距離,坦白說洪尚秀易看得多。

若然要找神韻意象、深邃內涵或撩人氛圍,不用看此作,也大概不用看洪尚秀。

但最少在此作裡你會看到洪尚秀的一個絕藝:把事情拍得稀疏尋常。

是的,你幾乎覺得有點反電影。

但他拍的事情是,勾引、自欺、欺人、背叛、利用、偷情---他把事情還原到跟你的日常生活只有呼氣之隔,一邊你在取笑主角的可憐復可悲,一邊你又遭遇心寒。

影片裡有一句對白「三十歲前我做事講究邏輯道理,現在我更傾向於對自己寬容一點,隨心把事情做了,日後總會找到原因」。

說得動聽,但也意味著洪尚秀的成人世界---不再拘泥於道理,同時把手段磨練成熟的人---他們連偷情都說得這麼動聽。

 5 ) 海边的女人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人参与的故事中可能扮演完全相反的角色。

在这个故事中,你着迷,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你背叛。

爱是复杂的,在我对你的爱中,可能包含着对战胜同伴的优越感。

人是语境动物、是容易鬼迷心窍的,你所了解的事情只是整个事实的几个点,而只把这几个点联系起来,构成的只是对整个事实一叶障目的误读,就像无用的肌肉让你瘸腿。

而如果你不知道其中任何一点,你的理解却反而包括了整个事实,只不过它藏在其中一个角落。

 6 ) 狗日的中年和狗日的爱情

头盔男卸下摩托车上自制的铁柱里的某件器物,貌似凶器。

他将头盔取下,一边骂骂咧咧地望着不远处的海边别墅,一边小便,他想要恶意报复的那个金姓导演就租住在那里。

好险!

《海边的女人》差点变成了《猪堕井的那天》。

怪谁?

怪这个金导演咯!

几十岁的人了,见了从德国留学回来的音乐家文淑,也不管是好友的女友,有感觉了就浪起来了。

先说羡慕人家音乐做得好,然后话锋一转攻气十足地说,羡慕好友结了婚还能公开交女友……这场孔雀比着开屏的好戏就此开始了。

三人进餐厅吃饭,负责接待的正是头盔男,稍有怠慢,金导演不知道哪里来的无名火,火烧屁股帘子般地骂了头盔男一通,然后冲出了餐厅,头盔男一头雾水,一脸无辜,好友见状忙着熄火,追着金导演的屁股后头喊得声嘶力竭,金导演像是被人追债,唯恐避之不及。

金急于展现自己大男人的强硬个性,好友则竭力想挽回在女友面前的败局,两人为是否向头盔男道歉的事争执不下……看到这样狡黠有趣的洪尚秀,我像小岳岳一样偷笑了,这就是韩国最执拗坚持独立个性的作家电影啊!

看上去平常琐碎极了,而且极省钱,好像连灯光都没怎么打,在海边找灵感的金导演住的都是廉价公寓,应该用的就是真实场景,连置景费也省了。

再看看那所谓的西海岸,看上去灰蒙蒙,脏兮兮的,一点度假海滨胜地的样子都没有。

男女主角们穿的都是什么呀!

我们这么多年被韩剧和淘宝东大门代购时装熏陶出来的韩范和韩流在洪尚秀这全瞎了,被几件万年T恤牛仔给代替了,这就是洪尚秀的美学,极简到有点简陋。

洪尚秀志不在极简电影美学,而是从1996年拍成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专注撩妹二十年,又在国内同行膜拜为撩妹业界良心。

《海边的女人》里,金自见到文淑,至少用了好几个撩妹招数。

第一步,初次见面,发现她的闪光点并赞美她。

第二步,在赞美她的时候巧妙揭发其男友的已婚事实,成功离间妹子说出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第三步,秀自己的创作思路,越离奇越好,引起妹子对自己才华的欣赏。

第四步,波斯人说,如果你想让女人陶醉于你,你必须做个怪人。

秀自己不妥协真男人的个性,激怒妹子的男友,让他失态,他则获得加分第五步,喝酒聊天,在男友做花痴状时,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你寂寞吗?

这世界几乎没有人不寂寞。

第六步,避开男友,单刀直入问妹子,三人行她比较喜欢谁第七步,如果一个女人开始为你向另一个男人撒谎,等于她已与你同谋,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找一张没人看守舒适的床……金和文淑认识的第一天,就以两人背着男友偷偷上床结束。

洪尚秀的作品不是忙于处理三角关系就是四角关系,这部《海边的女人》基本上可以这样区分,上半场是两男一女三角关系,下半场是两女一男三角关系。

这个下半场对女人来说更像一个修罗场,较之男人更为惨烈。

古龙定律,谁先动心,谁就全盘皆输。

输的大多是女人,因为女人的性总是附丽着爱,不管是真性还是假爱,对女人来说,这套爱的仪式一定是要有的。

文淑在上床一刻还在讨论她眼里的金,还在心口合一地说爱他。

金在等文淑时看上了咖啡馆女老板,她一边说我们绝不上床,一边拉着金对着海大声喊:“杀狼黑(我爱你)……”动不动就说爱,对男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而且特特么的矫情,但是良家妇女们都需要用爱来肯定自己的性,特别是出轨的性。

歌德曾说,一个坦言自己对性感兴趣的女人是最让男人厌恶的女人,不论她有多美。

可见,金的想法并不止于韩国男人,金听说文淑在德国交过两到三个正式的男友就开始各种难受,他抱着喝醉了的文淑说的那段内心独白正是他对这段恋情的纠结之处,他很喜欢文淑,她满足了他所有文艺直男的想象,但是她是熟女一枚,有很多阅历,有与别的男人上床的记忆,金说到这里像孩子一样真诚地哭了,她为什么就不能是一张白纸?

在说这段话的前一晚,金和咖啡店女老板躺在一张床上。

在我们人类世界,男人并没有贞操这件事,贞操只是专门针对女人发明的词汇。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哭泣,一个女孩子说她很爱她的男友,但是因为他们那么般配,简直天造地设,她多么希望他就是自己的初恋。

他们的真诚并不能改变爱正在消亡的事实。

谁让这个世界上折旧率最高的东西是爱情呢?

爱情只存在海边,金对文淑说,海边这么美好,傻傻的人类干嘛为了钱忙忙碌碌,而不来海边享受生活。

但当他避不开文淑的质问,到底那天他和咖啡店老板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从自己身上跨过,他带着刚刚写好的剧本逃离了海边,他让制片人来接自己回城市,他们的新电影很快就要开拍了,他也很快回到忙忙碌碌的城市人群里,海边,就像那条被主人遗弃了得可爱的小白狗多利,很快被他抛在了脑后。

海边的女人们也在离开海边,文淑将床底下捡到的钱包还给咖啡店女老板,“以后行动之前要想清楚了。

”这也是对自己的警告吧!

文淑最后车子深陷沙滩,两男帮她推了出来,她致谢的时候掏出了手机,让我想起她用手机记下金的号码的一幕。

这次她掏出来很快又放回了兜里。

如果海边象征着浪漫的爱情的话,文淑与金的邂逅正像这沦陷的车子,最后还是男人的帮助让她逃离了陷阱,这个男人不是别人,就是金,他与咖啡馆女老板的插曲让文淑不需要经历婚姻那么久的历练才痛苦地醒悟,正如她不能给他带去快乐一样,他也不能给她带来快乐。

 7 ) 海边的女人(20年11月一刷;24年11月二刷后写的拉片笔记)

前七部片中,洪常秀的女性角色越来越有独立意识。

前两部《猪堕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中女性都是男性情欲游戏的客体,对象,及受害者。

第三部片《处女心经》中,女性成为权衡利弊作出选择的主体(虽然在男性视角里依然是一个被征服对象)。

第四部片《生活的发现》出现了比男性更具游戏心态的女性,女人抽身了,男人留在原地。

第五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男人留恋过去,女人迎向未来;情欲游戏过后,女人轻舟已过万重山,男人徒留落寞与忧伤。

第六部《剧场前》女人是偶有需求才让男人得逞一下的主宰者,且游戏不可重复,因为女人不总是有玩的兴致。

他片中男人倒是没什么变化。

只是换了个皮囊,换了个身份。

心理结构异常相似。

见到好看女人自动被吸附。

这就让种种真情表白如同笑话。

无论表白时多么显得真诚。

或显出理论的高深。

洪常秀的悲观体现在对男性的悲观。

也是对自我人性的悲观。

仿佛在说,“作为一个男人,我不相信我会是个人——无论我看起来多么像个人”。

一群男人在女人面前,就如在丛林里搏斗。

第七部影片《海边的女人》沿袭了这些元素,同时又有新的探索。

本片也是两段式结构。

男主角照旧是个导演。

两段都是等腰三角形结构。

第一段中,两男与一女。

第二段中,两女与一男。

洪常秀善玩结构,或者说,他善于建局。

设置不同情景,将人扔进去。

就像把小白鼠扔进他的试验盒子。

边玩笑般看着小白鼠奔突动作。

边兴叹,看呐,这可怜的小家伙。

第一段中两男与一女的情欲游戏。

两男是哥们。

女人是一哥们的女朋友(或曰准女友)。

洪常秀设置情景让他们三人开车到海边度假区。

两个男人表面上友好,暗地里却展开了情欲角力。

那个从柏林留学回来的女人,很快就自我供认并不是她男朋友的女朋友,戏剧性的细节揭示出,那男的已婚,这女的疑似小三。

她自然不甘在“朋友的朋友”面前显示这般有损自我形象的身份。

这些冲突和尴尬发生在三人聊天过程中。

洪常秀电影中精彩戏剧性时刻往往都是人在聊天时产生的。

往往是熟人间聊天。

突然某种隐藏的东西被尴尬地抛出来,造成通常是主角的那个人物在社交关系里的失衡。

他需要补救。

于是戏剧冲突产生。

洪常秀喜欢观察社交场,所以他的片中场景常常是小酒馆,咖啡馆等地。

小型社交聚集最常发生的地方。

他电影中极少出现大型酒会,舞厅,PARTY之类场景,我恶毒地想象一下,一来洪常秀本人不喜这类场合,不熟悉也就不知怎么拍这些场合,二来,他都是低成本拍片,稍微复杂一些场合势必造成角色与场地成本大幅攀升,这对他来说是不必要的。

他善于在最平淡日常画面中捕捉到如侦破片一样戏剧性场景。

拍好日常生活画面,就能出神,像传奇的小津那样。

在这个三人组A段故事里,“男朋友”很快被边缘化。

这初步可归因于性格。

那个带她来度假区的男人,谨小慎微,有着过强道德感,与片中男主角很快就一点小事发生难以缓和的冲突(因为男主角进入海边小饭馆时对接待不周的服务员吼七吼八,“男朋友”认为他这种态度伤害了无辜者,坚决要求他去道歉)。

作为观众我们也会感到“男朋友”严肃得有点过火。

关键是,“女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

并且在此后场合,奚落了“男朋友”这种表现。

从情感上,她反而更认同男主角的习性(她见到男主角之前已在“男朋友”推荐下看过他导演的电影,成为他粉丝)。

她与男主角似乎有着更深默契。

性格与价值观一致。

两人迅速跨过“男朋友”这道人际障碍,走得更近,打得火热。

我作为观众,真是为“男朋友”感到难堪。

他人也不坏。

虽然严肃了些。

但这场三人度假对他来说完全是场灾难。

他成了处处被看作不上道的那个人(在他“女朋友”眼中)。

很快,“女朋友”以避开他与男主角上床为浪漫目标。

“女朋友”与男主角合谋将他蒙在鼓里。

即便“女朋友”与男主角事实也有着明显不同,这种不同在争论韩国女人与西方男人谈恋爱这件事情上暴露了出来。

此前看似洒脱无比的男主角谈起韩国女子与白人谈恋爱,便骂骂咧咧,其狭隘见解令她也目瞪口呆(话题由她在柏林期间谈过几任白人男友展开)。

他也自知失态,暂时离开了三人酒桌。

这个分歧并未阻止二人随后继续的互相追逐,以及在床上寻求刺激浪漫体验。

仿佛瑕不掩瑜,一见钟情得以圆满。

但紧接着第二日,男主角突然冷淡起来。

他心里,还对她在外国留学时谈过几任白人男友的事耿耿于怀。

找了个借口提前结束海边度假。

本以为浪漫之情会在回到所在城市后继续。

但事实上,男主角又悄悄独自回到这片海滩(有写剧本的任务在身)。

于是故事进入第二段。

人物关系进入第二个三人组。

洪导玩了点小把戏。

将两个搭伴在海边度假的女人推入男主角视野。

男主角过去搭讪,借口为剧本找灵感,约其中一名女子采访。

被他搭讪那名女子以为他想采访她,事实上他相中的是另一个——个子更高,更漂亮。

男主角说,她跟他剧本中要写的角色很像(事实上,就是A故事中“女朋友”)。

高个女人接受他采访后,很快就对他表现出好感(她单独与他见面时马上吐槽她的闺蜜,真是女性友谊好榜样)。

她说她认识男主角,看过他拍的电影。

而她本人处在离婚边缘,期待浪漫放飞的机会。

他们很快滚了床单,度过浪漫一夜。

此时,真正三人组才开始确定。

A段故事中女朋友回来找男主角了。

她认为他还爱着她,在接到他暗示自己回到海边的信息后,就独自开车来海边找他。

结果看到他与新认识的高个子女人进入度假屋房间(他回到海边时因感孤独给她发了条信息,但很快遇到高个子女人)。

一场闹剧得以上演。

她喝多了跑去用力锤门。

他和高个子女人躲在屋内不敢开门。

许久后外面消停了,他悄悄打开门却发现她在门外地上睡着了。

他们如何巧妙脱身?

他们爬出窗户沿着外墙爬到相邻房间阳台上,从另一房间的门得以逃脱。

然后男主角从门外把睡在地上的女朋友抱到床上,若无其事的样子,好似与别的女人的艳遇不曾发生。

在他心中,显然,还是A段故事女朋友更重要。

高个子女人纯粹只是一夜浪漫。

而女朋友醒来后占据心头的疑问是,眼前这个男人究竟有没有跟别的女人睡觉?

还有一个令她想来就觉得是侮辱的问题是,他们是怎么从房间出去的?

有没有趁她睡在地上之际从她身上跨过去?

这场来自女人的痛苦追问(以及男人的执著欺瞒不承认)成为下半段影片中的重心,这场痛苦追问令人多么熟悉。

好像每一个遇到渣男的女人都经历过。

这涉及到爱与信任。

女人索要答案。

希望看到自己有没有受到欺骗。

而男人则将欺瞒进行到底。

他实在无力承认真相。

甚至搬出高深理论来辩解——男人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像理论模型来,告诉女人,由有限的几个点借助想象形成一个图像,这个图像是不真实的,却容易占满脑海,解决之道是要看到生活中有更多被忽略的点,将它们也容纳进来,打破原来那个想象,形成更健全图像。

女人听了这番理论豁然开朗,觉得男主角是个天才,折磨她心灵的魔咒,顿时化解(男主角声言自己也是想象出来的图像的受害者,他因想象着女朋友跟白人谈恋爱发生亲密关系的图像,内心受到煎熬——致使他一度变得冷淡)。

但现实大于理论。

很快证明男主角的图像论只是一种辩解手段。

他确实与别的女人上了床。

两个女人之间也有一场过招。

而当真相大白后,被男人劈腿猜测折磨的女朋友,突然间豁然开朗。

即便男主角事情败露后气急败坏地离开,她被抛弃在海边,当她一旦豁然开朗(不是任何外力影响的结果),笑容便重回脸上,对“情敌”的仇恨也突然间冰释烟消。

一念一天地。

人生如此奇妙。

洪常秀这部影片把男男女女那点事兜兜转转重新搬演了一遍后,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个奇妙结尾。

一种来自念力的愈合能力。

当你看穿一切,无所期待,便再无什么可伤害到你了。

 8 ) <海边的女人>:寂寞的印象与真相

韩国片《海边的女人》,基本上是冲着导演洪尚秀去的。

影片有点闷,跟洪的很多片子一样,有点闷,就像王家卫,有的人喜欢看,有的人就觉得闷。

其实,一部电影,无论是海边的女人,还是都市男女,都代表着一种心态,或许是导演的心态,导演想通过一种格调来体现他的心态,或许是观众的心态,有时候对号入座,所以再枯燥的电影都有人叫好有人批判,只有当对号入座或许在那个心情状态下去看,会有不同的心态。

首先导演给出的定位就是“寂寞”,几个有代表性的男女,在远离首尔的海滩度假村,发生着各种雷同或者不同的感情故事,或是寻觅或是逃避或是玩弄,这都是导演给出的“海边的女人”的定位。

金中来关于前妻曾经出轨的痛苦,与文淑对于金中来和另外一个女人的苦苦追问,或许代表着一种东方的文化--“处女(男)情节”,不过,就现在来说,或许更有代表性的不是这个情节,而是坦诚,无论男女。

你可以容忍对方的过去,但却无法容忍对方在现实中的欺骗。

文淑对于真相的质问,和金中来对于真相的隐瞒,在面对一对30岁以上面对现实的男女来说,太难走到一起了,这可能是一种默契与要求。

在最后,当文淑的车陷在沙坑,而当时车的方向,应该是金所说的沙丘里让她感动的东西,她应该是想去看的,不过车陷后艰难推出后,车已经反方向了,或许这就是导演的一种心情,当深陷其中时,不妨选择一条新的道路,会跑的更快。

另外,当那只狗在被抛弃后,基本上就能猜到结局了。

PS:金中来在片中关于印象、假相、真相的图标,确实非常有意思。

印象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我们把其中几个点联系起来了,就变成假相,假相越陷越深,假相就取代了我们的印象。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的东西越多,越愿意接受一些新的因素,假相的面也就越广,那么,这个时候的假相就越接近真相,当然,也越能代表我们的印象。

 9 ) 着迷是最疯狂的冒险

有一些话题,说上一辈子也不会觉得厌烦,比如说生活,欲望,迷茫,两性。

洪尚秀的电影几乎都不离这些话题。

《海边的女人》,从这个角度上看,没有什么新意。

更何况,新意似乎并不是洪尚秀想要追求的。

他明显陷入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对着这个世界的凡夫俗子冷嘲热讽,用的都是一贯的腔调。

1、三种喜剧喜剧的形式,想必有很多,因为能使人发笑的都可以归为此类。

但试着总结了一下,也无非是以下三种:一种是把自己变小,装傻充愣赢得满堂大笑;再一种是把别人变小,蝇营狗苟丑态毕露。

这两种技巧的效果最为明显,最容易让人发笑。

第三种就是洪尚秀式的,把自己消失,让角色自己活着,偶尔出现一下,插科打诨。

这种喜剧比较高冷,但体会到的人便颇以为然。

洪尚秀的喜剧策略,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几种:推拉。

硬生生的推拉,是洪尚秀一直让人诟病的地方,但这么些年拍下来,一直没有丢掉,反而发扬光大。

新片《你自己和你的一切》更是夸张,推拉不断,从大全景到大特写地推,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推拉作为一种强调,曾经被一度推崇过,在香港当年的邵氏电影里达到顶峰。

但现在用的人极少,推拉被视为一种导演对观众的粗暴的干涉而遭到唾弃。

但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推拉并不起强调作用,它除了起剪辑作用外,也作为一种喜剧手段而存在。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和电影里的角色存在一个情感距离。

悲剧要不断的拉近这个距离,从而让观众内心产生共鸣和震撼;而喜剧则要让这个距离保持在一个较远的范围内,让观者跳开电影的情境去审视电影的趣味。

大部分喜剧电影,表演都很夸张,一看就知道离生活很远。

这种夸张就是一种跳开。

洪尚秀的电影是生活流的,它几乎没有太多戏剧化的情节和矛盾冲突。

那么它靠什么来把自己和正剧区分开来呢?

洪尚秀用的方法是很直接的,那就是硬生生的推拉。

推拉的出现,会让人感受到摄影机背后的人的存在,从而疏远了和电影里角色的情感距离。

重复。

重复作为一种喜剧策略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许多电影有意或者无意的也都有出现。

印象深刻的,有《三峡好人》里船老大吃饭的一段。

三明在向船老大打听妻子的下落,但船老大作为妻子的哥哥,并不想让三明找到自己的妹妹。

他不搭理三明,只顾自己吃饭。

他端着一只大碗,装着满满的面,走到靠近船窗的一条长凳上。

紧接着,一个水手上来,端着大碗坐到靠近船窗的长凳上;再接着,另一个水手上来,端着大碗坐到靠近船窗的长凳上。

三个人排成一行,无意间形成了一种整齐。

这样的整齐是会让人发笑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并不这样吃饭,这作为一种喜剧手段的同时,也反映出人的一种惯性,作为生活局限性的一个符号。

把这两者糅合在一起,运用的最为系统的,大概就是洪尚秀的电影。

上次写过一篇《北村方向》的影评,里面提到酒吧女老板每次都要迟到,尚俊每次来酒吧都要弹钢琴。

在《海边的女人》里,就是仲来在同一片海滩上,跟不同的女人说同样的情话。

这些都是情节上的重复,还有结构上的重复。

比如《在异国》里女孩写的三个剧本,《这时对那时错》里的几乎相同的两个段落。

配乐。

洪尚秀电影的配乐一贯是轻盈欢快的,旋律很好,这容易让人的心情放松下来。

音乐对于电影来说,它的重要性就是调性。

怎样的电影需要怎样音乐来配,但有时候反过来,怎样的音乐也能给影片奠定怎样的基调。

洪尚秀电影里的音乐,奠定的就是喜剧的基调,是那种不夸张不浮躁,极度贴近生活的喜剧。

2、道德与人性仲来是个导演,享受着昌旭和文淑的仰慕,但内心的虚伪和茫然并没有因此得到减少。

用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的话来说,人都存在阳的一面和阴的一面。

洪尚秀在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总会把这两面糅合在一起。

人在阳的一面,虚伪掩饰的时候居多,但并不能说都是不好,比如说一些必要的礼仪,总还是能彰显人的修养;阴的一面尽管很真实,但让人厌恶的居多,人性的诸多弱点大多都隐居于此。

尽管把阴阳两面都无情的揭开,但洪尚秀的电影意不在道德批判,阴阳两面只是人物刻画时的高光和暗部,是脱离情感的独立存在。

对于文艺而言,道德并不是不好,只是它过于浩渺深邃,让人不可捉摸。

一旦能碰触到它,便让人的内心升起一股崇高,一股神圣的庄严。

在这方面,老塔是内行。

洪尚秀取消道德批判,只是展现人的存在,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总以为电影讲的就是自己的事情。

中学的时候读《阿Q正传》,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不免夸张,但这就是活生生身边的人啊。

但当时特别不好意思,这一点不敢明讲。

老师在课堂上大讲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让我感觉这些人物都是不好的,是被批判的对象。

现在明白,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是一件武断的事情,因为这远远低估了人性的复杂。

3、挣脱与冒险文淑和善姬的对话。

善姬:你一生中最担心什么?

文淑:着迷。

善姬:着迷?

我最担心背叛。

文淑和善姬是仲来先后睡过的两个女人,两者都对仲来产生了感情。

两人直接的对话交锋是非常玄妙的。

两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争风吃醋,那是宫斗戏的拿手好菜,但洪尚秀显然不想做成这样的。

两个女人的关系,亦敌亦友,都想在对方的身上来重新审视自己。

善姬过着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在考虑要不要和丈夫离婚。

但反讽的是,她说丈夫背叛了自己,所以她想要离婚,可自己同仲来上床算不算是对丈夫的背叛呢?

毕竟现在两人还没有离婚。

这是理解的第一层;第二层的理解是,善姬说最担心的背叛是双向的,既担心别人背叛自己,又担心自己背叛别人。

这样的理解契合剧情和人物的台词;第三层理解是超越剧情的,它直接指向的是对人生局限性的挣脱。

人总会把自己限定起来,这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由于这个限定性的存在,人不免会怀疑会担心会迷茫。

所以说,两个女人最担心的就是在这种局限性面前的无力感。

文淑说最担心着迷,因为着迷会让人充分暴露人的无力感。

在观众看来,文淑是爱仲来的。

她为了仲来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情,拼命,要死要活。

但分析她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与其说文淑是为了爱,不如说文淑陷入到一种着迷状态,是一步步掉入到人生局限性的过程。

其实,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很难厘清的。

也许,在洪尚秀眼里,爱情就是一种着迷罢了。

仲来的着迷,是反映在对前妻婚前出轨这件事情的在意上。

他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无力挣脱。

他对于这件事情的分析,是很有意思的。

他用图画的形式,为文淑讲解人为什么会因为在意而胡思乱想。

如果真实的事件是一个多边形的话,我们关注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点。

这几个点相互关联起来,就是我们头脑里对这件事情的想象。

可想而知,如果关注的点越多,想象就越接近真相,如果只是局限在某一二个点,那就成了胡思乱想,成了一个不存在的假象。

文淑听后,深以为然。

但后来知道仲来跟善姬上了床,仍然恼羞成怒。

这又是一种反讽,道理归道理,我还是我。

人的局限性并不会因为多听了几个道理而有所突破。

同样的,这对于仲来来说也是一样的,他讲的这些话,尽管是认真的,也是有深度的,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哄女孩子的缓兵之计罢了。

这就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的战争,不断地陷入不断地逃离。

没有一劳永逸,也不至于彻底沉沦,也许,着迷本身就是一场疯狂的冒险。

 10 ) 疆界——【海边的女人】

http://mov.blogbus.com/logs/13388817.html看多了洪尚秀的作品,会觉得:男人与女人的领土疆界,就是床。

所以,女王般的女人都会很晚结婚,或不结婚;国王般的男人则恰相反,很早结婚,并结很多次婚。

婚姻是为双方的领土问题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爱是其中起到平衡作用的微妙筹码。

依旧是导演情事,依旧是暧昧三角恋,【海边的女人】与【处女心经】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处女心经】结构精巧,但与它的更换视角重复叙事相比,【海边的女人】则花更多笔墨在“文淑”这个女性角色的塑造上。

在出轨与诚实两者之间,男人较难接受的是女方出轨,因为这直接侵犯到了他们领土的主权问题;女人最难接受的则是谎言,这是爱的原则问题,如果爱受到质疑,那么,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都将摇摇欲坠。

如果说【处女心经】是剥男人的伪装,那么,【海边的女人】就是无视伪装,直接镇压。

尽管【海边的女人】中,可怜的男主角直到最后也在誓死捍卫自己的谎言,但在文淑眼中,他只不过是放弃了最后一个重拾自尊的机会,一败涂地。

现在,像文淑这样的聪明女人越来越多了,鲜少会头脑发热为争夺同一个男人而勾心斗角,争风吃醋。

男人们三妻四妾的年代早已入土,当他们还在自认为是情感角逐中心,自我陶醉,花间彷徨时,或许已经被当作狗屎遗弃在了路边。

光是遗弃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她还要来安慰和鼓励一下,把男人仅存的一点傲气也灭得无地自容了。

影片中的金导绘制了一张草图来分析文淑的猜疑。

大致如此:真相就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女人把其中的任意三个点联系起来,组成的片面的假象,并信以为真。

而事实上呢?

女人的直觉总能判断出最准确的点,它们所构成的图形也就是最核心的真相,但不习惯坦诚的男人总不断地制造其它的事件,来分散焦点,回避真相。

尾声的两位热心男子,总算为“韩国男人”争了一口气,却又险些成为一段新三角恋的起点。

所幸文淑已不再深陷泥泞的海滩,微笑道谢,扬长而去,把这小小的艳遇定格在了最安全也最无私的位置。

《海边的女人》短评

男人真低级

9分钟前
  • 藤井菠菜
  • 还行

洪尚秀电影:1写的不是爱情,是撩,你情我愿,一晌贪欢;2主人公都是游手好闲假装高贵的人,就像班级里的差生,侯麦就不是,侯麦是青春期的忧郁男孩;3镜头直来直去,有点反美学的戏谑,真的很像手机拍的啊!4尴尬美学,把看透的展现出来,同时让剧中人继续伪装,因此观众置身事外才有尴尬的共鸣。

13分钟前
  • Lauren与海
  • 还行

喜欢高贤贞

14分钟前
  • 蜜斯宋
  • 还行

男的不要故弄玄虚搞那些名堂,女的一下子就能看穿。

15分钟前
  • 蒙托利沃
  • 推荐

完全看不懂。。。

19分钟前
  • 牛小饼
  • 很差

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讲成一个哲学高度,并用来说服女人自己并没有背叛。有意思的是男主作为一个导演,为了蒙蔽自己的罪恶,借此抨击蒙太奇的虚伪性,让女人不要相信谣言,而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是不断地编织蒙太奇去诱导观众,而诱导自己所谓的爱人也就水到渠成。这种手法实在是高端,不过,更加讽刺的是女主偏偏喜欢电影制作中的导演,毕竟那才是符合导演的人设(虚伪的蒙太奇缔造者),而生活中的金导却是那么不堪入目。

24分钟前
  • 大开影介
  • 推荐

洪尚秀

29分钟前
  • 2013艾新工作室
  • 还行

一条叫多利的狗被宠爱它的主人莫名遗弃,一辆陷进泥沙的车被遭遇同样困境的人帮忙推起,一部苦写不成的剧本在最焦虑煎熬中突然完成,一个遍寻无着的钱包在随手一捞时被无意捡起,一条腿被拉伤是因为无用肌肉断裂,一段偷情最纠结“你们有没有从我身上跨过去?”男女进退攻守间,即是举重若轻时。

31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从第一个女人回到海滩开始就不好看了。前面的非常好,很细腻的导演~

35分钟前
  • 鹞鹞
  • 还行

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也许是天生的,直觉在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之后,精准度便会到达比理性更可怕的地步,有些事也许从一开始便是错了,当初应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的。可是人怎么可能在感情里做到那么理性,谁都会卑微谁都会慌张谁都会无所适从,面对那些让你觉得不安全的人,你只想把他们推开,却又还存一些幻想,希望他们依旧良心未泯,依旧能关心到自己。可是真的是不值得了,重新开始,前方会有更美的阳光在等待着你。

36分钟前
  • TimmyConnor
  • 还行

像侯麦。

41分钟前
  • 浮云客
  • 推荐

电影学院狗男女!渣男导演的骗炮日子。这部跟[夜与日]是最有侯麦味道的。那条狗和片尾都是神来之笔。

4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矮油,导演的细腻不喜欢。太尼玛细腻了!女人才看的懂啊!

45分钟前
  • 隐没。
  • 还行

几段音乐和留白用的特好

47分钟前
  • 没穿裤子
  • 推荐

每个人都不诚实,但男人总有千万种推托和耍赖的借口,金导演画现实与幻想那段很有意思,我们确实常常把一些点状的线索联想成一个具象的形状,并为之困扰。文淑的台词是本片高光:「我对韩国男人的确没什么好感」「两个女人不能为了一个男人互相攻击」。(高贤贞的腿太好看了)

51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难道我们一直以来看的电影就是靠这些近乎疯子的家伙拍出来的吗?

5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看完剧情简介,其实就应该知道不用浪费时间看这片了。影片为何还归类成"喜剧"? 有好笑过吗?

58分钟前
  • bugz
  • 较差

海边的镜像女人,以克隆羊多利命名的狗狗,也强化了这一概念。片中导演的诡辩,暴露了洪导现实中的一些创作思路,如脑海中的幻觉与虚构的真相。这部的渣男有了新的雷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公共场合长镜头蛮多。

59分钟前
  • 多次元咸鱼
  • 还行

【电影绝不该是无害的】【最喜欢的爱情片】

1小时前
  • ᠴᠣᠭᠲᠤ🔒
  • 力荐

这部太逗了哈哈哈,看洪尚秀拍男人简直有种上课的感觉==男主在笔记本上画点和线那里装的那个逼我给满分哈哈哈~后来进入女主的维度也控制住了。简单的钢琴配乐总能适时拨动心弦。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