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妮可
Tu dors Nicole,You're Sleeping Nicole
导演:史蒂芬·拉福尔
主演:朱莉安·科蒂,Pierre-Luc Lafontaine,吕克·瑟奈,Anne-Renée Duhaime,Mark Barakat,nm6235377 Catherine St-Laurent,马克-安德烈·格隆丁,Francis La Haye,Simon Larouche,Evelyne Bonvin,Godefro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法语年份:2014
简介:主人公是22岁的少女妮可,父母外出后独自照看房子,她和好朋友韦萝妮克享受着夏日惬意的时光。这种平静被妮可的哥哥打破了,他带着他的乐队出现了,他们正打算为专辑录歌。两个女孩的友谊受到了考验。她们的假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妮可开始失眠,并且收到了来自一个只有十岁的男孩坚持不渝的追求。详细 >
黑白胶片拍摄下的夏日闲情有一个迷人的华丽框架。随着漫无目的的行为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古怪事件,但即使有荒诞的处理,这始终是一个温和且关于成长的故事。视觉延迟娓娓道来,观众也很容易迷失在空虚的夜景中,一些远景着重衬托出人物的孤寂,影片就好像代表了某一群人的生存状态。
妮可和哥哥那一段演奏挺好听的。
Catherine St-Laurent
黑白的,但看着看着似乎有了黑白灰以外的色彩,勾起人关于夏天的那些无聊又有恃无恐的美好点滴,像散文诗一样闲散但不杂乱。前多半部分背景音乐由乐队游刃有余地衔接起来,结尾在后摇的点睛之笔下结束。我在心里捏造了一个“夏程度”概念:让人在其他季节感受到夏天的程度。如果暴雨的asmr能让人感受到3的夏程度,花露水和树叶气味给人3的夏程度,蝉鸣和被飞虫环绕的路灯是4的夏程度,那么这部电影大概是以上所有的总和还多,有10以上的夏程度。影片结束的时候,严冬里裹着厚衣服的我想起很多个夏天的深夜,独自走在水泥路上,气味比任何别的时候都丰富甚至闻得见晚上烧烤的余烟未散,鸣虫的独奏,鸣虫们的争奏,却是世上最安静
看这片子忽然想起那句话:赚不到钱的片子就说自己是艺术片。当然说的不是这部,只不过该想想了,是不是艺术化太纯粹也是不照顾观众。
不是黑白色,如果色调复古点,会看起来更舒服,好喜欢主角的穿搭。
非常喜欢的片,青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啊。两段Kalimba的伴奏非常棒,还有Nicole敲鼓时哥哥的吉他solo声。对对就应该是这个调调。就是黑白影像的对比度有点低,不知道用彩色拍的话会怎么样呢?总让我想到侯麦《绿光》,中间的插曲和结尾都很有趣而且很棒。
[4.0/5.0] https://www.facebook.com/shelookslikeayoungmonicavitti/photos/a.479783665472337.1073741833.186895204761186/812669482183752/?type=1&thea
在神游与做梦,褪色的画面如同少女无聊的假日,一晃神就过完了,空空如也。
黑屏转场和最后一段配乐超赞。
不必与《弗兰西斯哈》《温蒂妮》或者《布鲁克林》等小众大女主电影相比较,《沉睡的妮可》创造了自己的宇宙:半梦半醒;某种超现实主义如《幸福的拉扎罗》《彼得罗夫的流感》;而“间歇泉”的点题又有一种伯格曼电影式的神谕。很难预判故事走向,关键是不会去预判、不需要预判,我们会享受突如其来的荒诞:比如十岁的小男孩儿却有一副成年人的嗓音,我们会感动于他追求爱情的浑不吝,却又伤心,因为我们知道少年所给的永远无法抵达少女所需要的;比如鲸鱼的呼叫,由功能性的音效转换成某种剧情需要,令人错愕却又啼笑皆非;比如擅长做三明治的男孩会随身携带成套的三明治制作工具。似乎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奇遇,不需要主动去酝酿大把的热忱。即便是随波逐流的真实自我也会顺理成章地显现。尖锐的冲突亦很快被化解,我们只需要波澜不惊地等候奇遇的发生。
Disco dancing
摄影很好,但“影像”却很平庸,情节和故事的流动性比较差,一盘散沙,像MV。
三星都给男孩。
神啊,请你再给我多来些这样没有波澜的电影吧
女孩青春片,小男孩的变声期设定很巧妙,加拿大日常"百无聊赖"表现的不错。除了结尾有点无聊到崩溃的YY减分。
No conflict
昏昏欲睡的初夏,然后,就真的睡过去了.......所以这个电影是分两次看完的.....
很多时候新导演用黑白色调只是为了藏拙
我觉得小男孩的那部分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