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一的成功并没有像剧中的人那样让人羡慕。
反而他的成功我更觉悟得是在衬托其它人的幸福。
费墨虽和李燕天天吵吵闹闹,偶尔还会被李燕挠伤。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吵闹才能使他们的婚姻继续经营下去。
至少像他所说,他对李燕没撒过谎,就算撒谎也会被李样逼的实话实说,有一说一。
费墨说知音难觅,知已难寻,而李燕只是他的伴儿。
这人啊,没知音没知已都能活,但没了伴儿,这可不好活。
所以,吵吧闹吧,都没关系,至少这样还能沟通,至少这样才能知道彼此的感受,至少这样才能过的下去。
于文娟贤惠,孝顺,善良,识大体,事儿少且懂事。
也正是她的这种心知肚明而不说才使得严守一谎言越说越习惯,越说越爱说,越说越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导致严守一不再是她以前认识的严守一,导致婚姻破裂。
不管怎么说,严守一虽做事圆滑,但为人较为低调,对谁都是一副谦虚的模样。
关爱自己的家人,虽对妻子撒谎但也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妻子还是很疼爱的。
只是沟通出现了偏差,从一开始的一点点到越偏越远。
黑砖头的戏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笑语连连。
他的风头完全盖住了主角。
我都跟着学会了河南话,纯朴的农民形象,高端的娱乐精神,让我们爱上老路他们这一伙人。
牛三斤和吕桂花,其实开始挺幸福的。
如果牛三斤不是因为下岗,吕桂花不是因为心气那么高,那么也能现世安稳的过活。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她打电话问问你,最近你还回来么。。。
那时多纯啊。
我相信他们没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牛三斤中风而可怜他,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爱。
于文海和牛彩云活在自己充景的生活下,虽有些不着调,但他们的这种不着调至少让自己生活的快乐。
我是羡慕她们这种快乐的。
特别是牛彩云,活成她那样挺好的。
像于文海说的那样,跟你在一起不累。
能让人和你在一起不累真的挺不容易的。
奶奶是严守一的精神支柱。
奶奶的戏份不多,话不多,可她的一句话顶一万句,每一句都是在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她一辈子活的不容易,带大两个孙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爱他们,她想他们,想着他们好,想着他们的事业,家人,想着不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而到临终前还想着不能给他们添麻烦,没能见到自己的孙子最后一眼。
奶奶最后临终的话,每一个字都朴实的暖人心。
让人泪流不止。
严守一喜欢回忆,回忆自己的小时候,回忆严家庄。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苦,可他觉得那是他最幸福的生活。
没有表里不一,有一说一。
纯净的天空,纯净的大山,纯净的人们。
让人活的不累,活的轻松。
在北京虽有事业,有大房子,有车子,有地位,可是他发现那不是自己。
他不停的在回忆,回忆自己第一次打电话,回忆第一封信,回忆那时的吕桂花,那是他心中第一次喜欢姑娘的标准。
当伍月去找吕桂花拿钥匙时,吕桂花看到伍月时有一种恍惚的表情,文海解释了她的这种恍惚,对彩云说,你没发现你妈和她有点像么。
那时突然明白严守一对伍月那心存的一点爱意也只不过是因为他想极了过去。
把伍月当成过去的吕桂花。
如今的这个社会让我们都有点找不到自己。
多多少少大家都会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与当年的纯真。
当我们做着不是我们想象的自己,当我们发现曾经的伙伴也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当我们知道无法改变而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时,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是严守一。
60后、70后这两代考上大学的人,可谓是功成名就,在北京是有车有房有户口,孩子大多留学欧 Mei80后算是抓住了时代的尾巴,在2010年房价raise前……至于90、95、00,啧啧啧……之前看了影版《手机》,但是剧一直没有动,因为是崔佬的粉丝,《手机》曾经给崔佬带来巨大痛苦,深陷抑郁症的泥沼至今不能走出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价值在于对60、70后中精英阶级的生活圈子以及工作圈子的刻画,让广大普通人得以一探究竟,原来他们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严守一作为河南严家庄一个农民的儿子,但是身上有浓重的乡土情节,奶奶是全剧的灵魂,奶奶是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
刘震云亲自操刀编剧,节奏紧凑,台词金句频出,范明的男三演得太出彩了,感觉陈道明演啥都是康熙,反而不如范明的接地气和王志文的自然。
我很想写一篇长一点的感言,但是必须认认真真的,所以,我要好好想想组织一下,最有内容的电视剧啊,不是靠猎奇吸引人看,不是有血有肉有一点高雅品质的人,是不能耐下性子来看这么一部,什么激情镜头都没有的电视剧,甚至他们中婚外情,都没有肉体的成分,是精神上的依托,我觉得守一应该有两个女人,于文娟和伍月于文娟,不管现实中存在与否,这种爱是一个男人多么的九生有幸啊,不管她是否能理解守一,她深沉的爱是无法令人忘怀的 “我跟你结婚是因为爱你,我跟你离婚也是因为爱你,把你还给你自己,还给你自由,也把我还给我自己”但是都看得出来,她仅仅把守一暂时解放了伍月,一个能与守一在精神上能有交流,相通的一个女人,你说费墨就没遇到一个呢,呵呵,其实燕儿也不错了,把费墨世俗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费墨也很俗啊,他也想要名要利,但是自己拧巴,必须要有人请才行,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有一点骨气寒气才气的文人气质才有的怪脾气,有些事你知道自己想做要去做,只是需要一些外力的作用顺水推舟,就好比,我想去一个人家里做客,我不能直接有一说一就说,今晚我去你那看看哈,憋屈一点的就算了别去了,再好点的,不断的提醒对方,让对方热情邀请,那费墨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个从费墨去讲大家讲给大家听,成名人后先说不签名,后面又给别人签名等等好多细节都看得出来所以其实费墨骂燕儿的同时就是在骂自己,很多时候都是,骂燕儿膨胀啊,世俗啊,都是他自己也那样的时候,因为燕儿一直都那么世俗从最后,我顿悟,守一骨子里在关键时刻有一说一,质朴,真诚,那是真凡人也是真英雄,而费墨平时说实话,因为他意识到不说实话的最终结果,而关键时候,想最后,他只会不当懦夫,只是也不会当一个英雄,所以其实费墨向往的最终境界不是爱沙尼亚,其实就是像守一一样,在世俗中混迹多年,仍能有一说一,所以实际上是费墨离不开守一,费墨不主持有一说一也是知道自己确实做不到有一说一,而守一最后的平凡壮举也讲费墨从世俗中拉回来不过话说回来,追求真诚与信任,那是不愁吃不愁穿,物质不缺乏的大家之所想,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宁,你让张小柱去不入世俗的安宁一下,能战胜恶魔的人必曾为恶魔,能战胜世俗的人也必曾世俗啊,如释迦摩尼 好作品啊
我区分一部好片子的标准是:至少能让我看完,再好一点就是:让我不快进。
而这部电视剧就是一部让你不忍心快进的片子。
总的来说,片子有两条主线,北京和严家庄,一边是都市人的疲于奔命,暗涌不断,一边是乡村朴实无华和诙谐。
当都市里的人累了倦了,想逃离的时候,严家庄就成了他们最后的乌托邦。
36集的长度,总共回了三次严家庄,第一次是为了做那期《电话》,多年前,严守一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心里想的只有他的朋友张小柱和那盏已经不亮的矿灯,打完电话回来,人没找到,心里却多了一些东西,多了一个人,这,便是初恋吧?
想到要再一次见到表嫂吕桂花,他心里有种期待,但更多是惶恐,三十年了,当年的少女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见,还是不见,这是个问题。
男人和女人不同,男人对初恋大多怀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怕梦想破灭,而女人则对初恋多有不舍,所以旧情复燃的大多是女人。
第一次回严家庄,费老,李燕儿,于文娟都跟着过来了,奶奶心理欢喜呀,这大概是三次里面奶奶最开心的一次了,有个讨人喜欢的孙媳妇儿,有个一见投缘的费教授,虽然还有个不大喜欢的李燕儿,但奶奶心理满足呀,如果还有一点不圆满,那就是没抱上他们的孩子。
严守一终于见到阔别多年的初恋,时间是残酷的,昔日明眸皓齿的少女已经成了中年大妈,他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初恋很美好,再见总是杯具。
第二次回来,只有一个人,严守一连遭打击,离婚,工作压力,跟费老的友情,终于扛不住了,于是想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奶奶,连夜驱车回到严家庄,每个人都有些事闷在心里,不吐不快,想对人说,可是你想了一遍身边所有人,却发现没有那样的人,这时你才发现自己心灵是孤独的,严守一是幸福的,他至少还有奶奶,而我们呢,我们能有很多手机,却未必有一个奶奶。
严守一回来还有一层意思大概是请求奶奶原谅,跟奶奶谈了一晚,奶奶终于原谅了他,而奶奶讲起她年轻时那个戒指的故事的时候,是整部剧里面最感人的桥段,老人的故事,讲起来风轻云淡,但听懂的人却泪流满面。
第三次回来,队伍浩浩荡荡,严守一,费老,沈雪,于文海,砖头。
人多了,奶奶心理却总感觉空了什么,沈雪听了李燕儿的嘱咐,装模作样的学起了文娟,奶奶看在眼里,心里却总想起文娟。
深夜,严守一跟奶奶说起他要娶沈雪,问奶奶的意见,奶奶只说,你已经伤了一个,别再伤第二个了。
当于文海把孩子的照片给奶奶看的时候,一向云淡风轻的老人手都颤抖了。
这是戏里她第一次这么激动,他给孩子想了个小名,叫诚诚,多半是希望他以后比他父亲做得好吧。
其实还有第四次回严家庄,可是这时庄里已经没有奶奶了,没有奶奶的严家庄没有任何归属感,这一次,不叫回归,而是逃离。
这两年很少看全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则没有耐心和大块时间分配给动辄几十集的大部头,二则充斥荧屏的无聊剧情和拙劣表演极大打击了本已脆弱的观影冲动。
特别是最近的两部新版名著,对我一息尚存的好奇心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杀。
就在我不无悲情地宣布和电视连续剧彻底绝缘的时候,《手机》适时出现了,不管是妙手回春还是借尸还魂,总之把我看全大部头的耐心给救活了。
暂且不说故事讲得好不好,情节吸不吸引人,有无高度、深度和广度等非我辈可置评的问题。
作为普通观众,最直观的引起我好感的是演员的表演水平和台词设计,每个演员都在认真表演,努力把他所演的人物演活,在我们这个已经习惯港台腔、装B犯和演谁都像演自己的观影现实中,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台词很出彩,这可能跟作家编剧有关,作家毕竟是作家,不是初中生,遣词造句的水平当然也非初中生可比。
所以衷心地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由作家编剧的影视作品,而不是由初中生或者伪作家杜撰的天方夜谈(和那部阿拉伯经典作品无关)。
表演到位,台词精准对影视作品或许不是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基本要求,但在一个劣币逐良币的市场上,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幸的是《手机》让我看到了希望!
作为河南农业户口拥有者,我不得不说砖头、老路、张小柱们的表演非常真实,让我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和当时的朋友们,简单、朴实、热情、真诚以及小算盘……
不再迷失——细品电视剧《手机》中王志文饰演的严守一文/荞麦花开题前:记者某次专访王志文:“严守一身上哪些是您也有的?
或者说哪些是您身上没有的?
”王志文答道:“会有共通之处。
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我自己好好的,身边的人也好好的。
我们希望自己能给周围的人都带去一些帮助。
人都是需要帮助的,我也需要帮助。
这一点,我觉得跟严守一挺相通的。
但是一些方式方法可能跟他略有不同,我会更加真实一点吧?
”《手机》电影版算是对原著的从形到神的忠实呈现。
但电视剧版与原著、电影版已经截然不同,从根子上是另一个作品。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作品里的核心人物:严守一。
原著和电影里的严守一,可以简单以四个字概括:衣冠禽兽。
大抵画鬼容易画人难。
原著既把严守一写成了一个纯粹为了生理冲动谎话连篇的败类,那么葛优演下去其实再简单不过——就演一个坏水儿。
葛大爷演这路货那是大拿,从《围城》中李梅亭到《上海人在东京》里邱明海。
但王志文要塑造的剧集版严守一,比之电影版,就复杂有深度得多了。
“王守一”比之“葛守一”,全部的问题在于这个人不是个坏人,而是个好人,是个大大的好人。
因为坏人没有纠结,好人要干哪怕一点点似乎是的坏事,都要老大的纠葛。
而作为一出“戏”的味道,就在“纠葛”二字。
“王守一”这个大好人,放到现实生活中,真可谓百不一见绝世好人:对奶奶则至孝,对朋友则至厚,对发小则至义,对老婆则至忠——神马?
最后一个您说啥来着?
没错,是对老婆至“忠”。
原著里严守一为了伍月胸前的一对篮球,电影里严守一为了伍月的水蛇腰肢,都是摁在车里就地解决;电视剧里严守一哪怕在孤男寡女深宵独处伍月柔弱堪怜把头枕在他腿上之际,也不过轻“啊”一声,略显惊慌,竟如不晓人事的小男生。
王志文演的严守一,显功力、耐品嚼的地方,就在这个本性良善忠厚、抱定与人为善忠旨的好人,入得世间身入酱缸,不得不“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黄伟文作词《最佳损友》歌词)时,那无时无刻不浮现流露于眉间眼角的纠葛与疲惫。
功夫在纤毫之际。
王志文在剧集版中的表演难度,较之葛优在电影中,无疑是大得多了。
或许说句极端的,对于王、葛这样的演技派高手来说,电影版几乎是不需要演技的,剧集版则几乎是对最高演技的考验。
这个考验在于,演员需要在方丈须弥之间,不动声色之际,以炉火纯青的分寸感,完成对人物复杂情态和内心纠葛的呈现。
王志文把严守一的疲惫和纠葛演得太传神,看着这个心地良善厚道、要身边每个人都好、却又身不由己步步迷失的守一,真有心疼的感觉……表演上这个火候稍微多点就过,但王志文真是炉火纯青,就如《倚天屠龙记》里俞莲舟以双手柔劲化去霹雳雷火弹无坚不摧的烈劲——功力之纯,无以复加。
上篇:女人《手机》里严守一毫无疑问是第一主角,核心人物。
以严守一为中心,我列出了与他有关联的三个圈层的人物:核心圈层是于文娟、伍月、沈雪、奶奶、费墨;再外围是砖头、文海;再外围是公司段总等人、老家严家庄各乡亲等人。
这篇文字主要说说核心圈层。
严守一见人就是嘻嘻哈哈憨厚一笑,这个笑是他“与人为善”淳朴哲学的踏实践行,但于他自身却是笑得越多内心越疲惫,成天靠幽默说话逗乐别人回到家就想像一段木头枯坐发发呆,好歹也是拥抱一下自己。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喜剧演员找心理医生的故事的当代翻版。
王志文用一种多数时候只有嘴角一咧眼神疲惫的“皮笑肉不笑”把严守一的身心疲累演得传神。
对于类似于喜剧演员的风格幽默的主持人来说,有一个可以容忍他不说话、不幽默的避风港、休憩地——家,几乎好比快要溺毙者嘴里那唯一一根伸出水面的透气管。
妻子于文娟的问题就在于她不知道有这根透气管,反而让自己的疲累的男人在家感到更累,于是男人不自禁地要质疑“家”的意义。
如果妻子理解这点体谅这点,她就不会把全身心都压在男人身上让他承受不了,她就不会都没话找话了还一定要找点话来让男人跟她说。
她应该只是安静地给男人放好洗澡水,轻轻走到正在发呆的男人身后来一个耳根轻吻,然后,静静走开去玩手机淘宝……然而相反,她不但没有让男人放松疲累,反是让男人感到更加疲累——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防、来应对这个不是敌人却似敌人的妻子。
男人要这么如迎大敌般对抗女人,缘由说起来,男人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严重性质错误,他有一个好比鲁迅写作必抽烟的习惯:拿起手机习惯性就要撒谎。
《手机》剧第1集,严守一在节目里谈到男人的自尊,随口延伸到在家洗碗,然后说到自己在家天天洗碗,然后延伸到“现在谁要不让我洗碗,我跟谁急”。
录制房里镜头后的费老对同事们笑说:“他在家什么时候洗过碗吶,把我们家的事儿给端上去了。
”随后对小马说:“马儿啊,学着吧。
这叫做灵机一动,随手拈来。
”——有时候不是自己干的事儿可以安在自己身上,这不叫撒谎,这叫场景转换,这叫工作需要;问题是久而久之,说顺溜话说惯了,“灵机一动,随手拈来”多了,难保自己也拎不清哪些是做节目的场合,哪些是过的生活——这,或许可以算是主持人、特别是《有一说一》主持人的职业病风险?
《无间道3》中陈道明演的“沈澄”有句经典台词:“往往是事情改变人。
”可不畏哉。
也就是说,一接电话习惯性撒谎,对于幽默的“有一说一”主持人严守一来说,其实就好比医生一提笔习惯性就要龙飞凤舞叫人认不出,或者领导一开口习惯性就要“我说得不多,就讲三点”。
他并不是“目的性”撒谎,并不是要撒个谎确然是要出去偷个欢。
他只是职业习惯。
如果这一点还不够,那么不妨再补上一点:男人或云中国男人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他们宁愿相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相信“善意的谎言”的必要,正如严费二人车内每日例谈中费老告诫守一的:对女人千万不能交心,交心到后来就变成交代,到最后就变成无法交代。
有意思的是持此理论的费墨的饰演者陈道明在多年前他主演的另一部剧《中国式离婚》里,对妻子林小枫也是淡于沟通,消极退避,能哄则哄能骗就骗。
(费墨与宋建平还有一共同点:ED,不举)噗嗤一笑,陈老师专业代言中国式男人N多年啊^_^——话题回来:如果妻子理解这点体谅这点(中国男人的通病+主持人的职业病),大不了宽容一笑,撒个媚眼呼呼睡去,不必那么上心。
偏生严守一的妻子于文娟,这是个侦探啊,不论严守一再怎么自以为小心翼翼撒谎撒得天圆,总被她一眼瞧破。
关键这个女人外圆内方,瞧破之后还默不作声,这就够瘆人了,必待男人满心惴惴内心几经纠葛过来自首,才淡淡递出一句: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日复一日,次复一次,妻子的“侦探”和瘆人加重了丈夫的“职业病”和“心病”,他的疲惫感更重,他越来越与她更无话。
剧里王志文第一个流泪戏份看得我心底恻然:23集,严守一与于文娟离婚后,回到老家与奶奶对坐炕上,向这位他心灵上最可依赖的祖母倾吐心声:“文娟跟我离的起因,是因为一个女的(荞麦按:伍月),这女的我跟她到底怎么回事,我自己心里也不清楚,文娟可能也不想弄清楚,她知道我们俩真正离婚的原因,不是为了这个人,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之间没话了。
没话吧还想找话,可是怎么找都找不着。
文娟觉着我变啦,觉着我变得越来越陌生,她说她起初认识的那个严守一,跑哪儿去了。
奶,不光是文娟找不着了,连我自己都找不到那个严守一了。
奶,我想让你高兴,让老师高兴,让同学高兴,后来我就想让文娟高兴,让我们公司领导高兴,不认识我的人都能高兴。
刚开始有一阵吧,我觉得我好像做着了。
不认识我的那些人,他们见着我挺高兴的。
可是我自己亲近的人,见着我就越来越烦我。
那个白石头,他去哪儿了呢……”记得《艺术人生》有一次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王志文:“40多岁了怎么还不结婚?
”王志文沉默许久,抬头诚恳地说:“找不到可以聊的人。
”——我相信这一刻严守一的这句台词“这些年来,我们之间没话了”是从王志文的心底流出来的。
好句子。
好瞬间。
而伴随着这个瞬间同时渗出的,还有泛在王志文眼角的泪花。
男人流泪往往不是痛,男人的不流泪是疲惫得没有流泪的劲儿,男人流泪往往是痛定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流泪的劲儿。
与奶奶对坐炕上,倾诉内心,守一的疲惫终于有处安放,他的内心终于有人抚慰,于是他开始缓过来,于是他知道满腹心力用给了别人、要周围每个人都好好的的守一,他知道他竟然还有心力可以留给自己可以疼疼自己,于是他眼角泛泪了……王志文最好的瞬间往往是这种平实质朴之际的深沉温厚。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他的剧,就是看《吴敬梓》看哭了。
王志文的深厚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他是个少年老成的人。
陈道明则似乎正好相反——陈是个老而弥“童”的人。
)陈道明主演的《中国式离婚》要表达一个简单的主题:“中国式离婚”往往不是因为外遇或出轨,而是猜疑和不信任。
《中离》和《手机》不同点在于前者中的妻子,蒋雯丽演的林小枫是歇斯底里,后者中的妻子,梅婷演的于文娟是隐忍洞察——相同点是二者均逼得男人窒息。
于是乎在浓黑的窒息里,人要想活着,总得喘口气儿。
陈道明演的宋建平是下班后不想回家,裹着风衣独自坐在海边石桩上吹海风;王志文演的严守一则是就想找个能聊上话的人透透气。
所以他与伍月,并不是精神或身体上的出轨,顶多算生活太沉闷窒息了找个人说说话逗一乐,伍月的柔弱堪怜在某种程度上又加深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保护欲,但实质上,并没什么,连生活太苦逼了酒桌上讲个荤段子的级别都够不上。
但一定要说严守一跟伍月这样下去是不是肯定还是没事,谁也不敢说。
人生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魅力,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所以上引严守一对着奶奶的自我“反省”也有这句“我跟她(伍月)到底怎么回事,我自己心里也不清楚”。
这正是《手机》这部剧的深刻之处。
但《手机》剧更深刻之处在于严守一后边儿对伍月的疏远。
剧到后边儿,伍月又跟严守一打电话,说她想参加“有一说一”主持人选秀。
这时女已离婚,男离婚后又找到了新人。
这段儿能看出严守一对伍月态度明显不如前边热情。
客气而疏漠。
再后边宾馆里伍月深夜打电话叫严守一来她房间,问有没内定的事,严还是客气淡漠。
伍月负气负痛道:“严守一,要从你嘴里听到一句真话,真难。
”(伍月指的显然不是这件事严守一的公事公办,而是严守一对她态度的大不如前。
女人在这些地方是最敏感的。
)这里边儿我琢磨,一是严守一面临事业上的大考验(“有一说一”改版),自顾不暇,已不像剧前边儿那样“还有闲暇”精神上遛个弯儿怜惜怜惜堪怜的女人。
二是他通过跟伍月的逐次接触,慢慢感觉到这既不是一个可以往深里聊透的人,也不是对味儿的聊者。
所以当那些怜惜消耗殆尽,如若还有能维持彼此关系的,那只能是默契和“投味儿”。
可是已不投味儿。
严守一到沈雪宿舍讲那个“狼和羊的故事”,他自己应该是“披着狼皮的羊”,伍月则慢慢嗅出“披着羊皮的狼”的味道,这或许是他最后在心理上情感上疏离这个女人的最深原因。
对于严守一——甚至可以直说对于王志文本人——这样的这些中年男人来说,吸引他的女人往往已不是罩杯,腰肢,长腿,脸蛋儿,而是一句话:呆在一起不累。
这世间有一说一难,要把“有一说一”里两个“一”字垒起来找一个“二”,也许同样难。
《手机》里有三个“二”:看起来没心没肺快人快语的“傻大姐”李燕儿,沈雪,以及被沈雪吐槽为“怎么比我还二”的牛彩云。
(不难看出编剧对“二”这一时下珍稀品种的“宝爱”^_^)剧里活得相对不那么累的男人是费墨,因为有个跳着脚笑骂他“老废物”的犯二老婆;被姐姐笑评为“你就喜欢二百五”的于文海,也图跟牛彩云在一起“不累”;然后主角严守一笑嘻嘻直言喜欢跟沈雪老师呆一起就因为沈老师是难得一遇的“真人”——沈老师当然一如通常地犯二般注解这俩字为:犯二呗。
严守一差点手舞足蹈地在沈雪宿舍煮咖啡,第二天上班掩不住的眉飞色舞走进办公室小马指出“严老师有情况”而严老师近乎羞涩地傲娇“谈恋爱,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以及头天晚上在沈雪宿舍这个老皮老脸的中年男人凑着“真人”沈老师涎着脸憨笑:沈老师,我觉着跟你能聊透,真的。
剧里王志文演严守一于无声处的泛泪是动人的,另一个于无声处的妙处是睡姿——他在沈雪宿舍上铺趴着酣睡如累极而眠的男童,眉宇间的疲累再也找不到;当沈雪唤醒他,他调皮地挤眉睁眼;起身伸个懒腰,吐露真言:“沈老师,我碰上你这么一个真人,有点儿可遇不可求的意思。
”可惜,可叹,可怕的是,当俩人在一起后,严守一发现沈雪大有李燕儿和于文娟合体的趋势——她倒是不像于文娟那么闷着了,随时像李燕儿那么大着嗓门问长问短;“侦探”功力也是丝毫不在于文娟下风。
于是乎走出围城的严守一重入围城,仰天一叹:“找半天,找了一侦探。
”于是乎严老师有了一深刻的感悟:“我真是有点儿含糊,这全世界女人怎么,变着变着到最后,都变成一个样儿了?
”难道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剧里最后边儿沈雪一大家族人在电视里恰好看到严守一进医院看跟前妻于文娟生的儿子急救一场戏,颇有生硬狗血之嫌,可说为情节而凑情节的痕迹太明显;沈雪因之再不原谅严守一,于是二人婚姻告吹。
我想的是,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后续情节——严守一并没有坚决要再去找到沈雪、要十分去挽留这段关系。
因为严守一内心知道,她已经不是他曾经喜欢的那个她了。
就如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后半程倒是一出传奇甚至狗血的剧情,顾曼桢遭到强暴,于是阴差阳错与沈世钧无份。
但就小说前半段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沈的怯懦狭隘,顾的个性要强,俩人可能也是没有好结局的。
性格,往往才是一段关系有始无终的最大最深最终的原因。
《手机》剧末严守一也许应该有一声叹息,这声叹息或许用严老师的饰演者王志文回答问者“你为什么40多了还不结婚”的一句答语可以诠释得再透彻不过:“找不到能聊的人。
”严守一迷失在婚姻里。
下篇:故乡友人红豆山庄通过观察严守一与费墨关系,尤其是在费墨的对比下,深刻透视到了严守一性格上的厚道、本性里的忠厚:“遇到一些棘手或者尴尬的事情,费老可以置之不理,严守一却必须把话说圆乎,以费老的自负对严守一的言不由衷必有不取之处,尤其在其名微之时处在严守一的光芒笼罩下,以其清高也必有鄙薄之心,但情感是越到后面越浓,自己成为名人了,才知道名人的艰辛,也更体会出了严守一的本心,反而榨出自己皮袍下的小来。
这点真是完爆电影版。
”确然,诗歌的至境只在“忠厚”二字,此老杜之诗千古第一也;做人的至境也只在“忠厚”二字,此守一之为人世间难遇也。
高傲的费老对学生刘丹解释知音和知己的区别——以严守一的“段位”,他在我费墨这里还够不上知音,顶多算个“知己”。
那么说到知己,通常有四个字“互为知己”,守一“谬承”费老“金奖”为知己,却未知费老对于守一,又算不算得知己?
前引友人红豆兄所言“情感是越到后面越浓,自己成为名人了,才知道名人的艰辛,也更体会出了严守一的本心,反而榨出自己皮袍下的小来”,真是深然!
不是深味剧集内蕴者不可道此语!
剧里前边儿费墨私下当着老婆李燕儿时不时不够稳重轻浮一把:我堂堂一个知识分子,总不能还不如严守一!
但剧到后边儿,费墨体验了名人的艰难,特别是在他某种意义上是“不宣而战”的“抄了守一的后路”——到“大家讲给大家听”录节目后,守一的反应竟是百般为他上下遮掩——对上则对段总赶忙说“费老的事儿我知道,他跟我说过”,对下则对小马蔡导儿等赶忙圆场“费老这事儿跟我说过”,这时费老心里应该是深深捉摸出了守一为人真正难得之处:太厚道了。
深刻认识到守一本性良善忠厚的费老,此时此际,足当守一之“知己”而无愧。
那么费教授对守一的知己之言,还有更深刻的一句,那就是对着来采访二人的记者道:守一这奶奶,不只是他身体上的故乡,也是他精神上的故乡。
守一与于文娟离婚后,疲惫得彻夜难眠;偏生屋里还来了鸠占鹊巢的不安分的“二位爷”——砖头和文海,撸袖揎拳大半夜捣腾个不亦乐乎。
于是守一连夜驱车,回到严家庄,当他在地里轻声唤“奶”那一刻,从心底深处自然漾开额头的温暖亮堂的笑,冲开了都市里刻给他的无法纾解的皱痕。
这一笑的舒展,迥有别于他之前很多时候那些职业性的疲累的笑。
这一刻守一笑得如同赤婴,我也真心为他笑了。
王志文在全剧表演最传神的瞬间,我以为是这一个——在严家庄奶奶身边,在老屋的床上,这个疲惫无处安放的中年男人终于安放了他的疲惫了,他蜷缩如婴儿的睡姿,那么沉酣,那么安稳,看得人太舒心,看得人太揪心,看得人太好过,看得人太难过。
严守一回到故乡,回到奶奶身边,安睡如婴儿,就如周杰伦歌曲《稻香》里所唱“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
守一在奶奶身边饱饱睡了个透,积蓄了新的力量重回都市,谁知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解决了婚姻问题,又迎来了事业问题——“有一说一”节目被淘汰,严守一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公司段总安排的新节目,化妆变脸秀。
曾经的清谈节目的炙手可热的主持人走到舞台上让人小丑儿似的打扮,严守一抹着镜子里的大花脸,眼里有泪,最后有笑,对生活的强暴,若不能反抗,那就妩媚装个笑:来吧。
这一刻严守一眼角的泪花,嘴角的自嘲,也是击中我的泪点啊。
某种意义上说,严守一被弄上舞台上扮大花脸,就类似费老从安静沉淀的书斋走向前台,在“大家讲给大家听”镜头前搔首弄姿。
为了生活,坚持自我,从来不易。
费老对着严家庄外起伏的山峦的一声轻叹“一时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就类似严守一对着镜子的笑中带泪,泪中泛笑。
在电视里看到心疼的孙子白石头不再“说话”了,像小丑一样在戏台上被人肆意打扮花脸供人笑乐,最心疼难支的,是奶奶,还是奶奶。
满头白发的奶奶颤巍巍站起来,拐杖撑不住她,她终于扑棱一下倒下了,摔趴在地上的老奶奶艰难直起头来,屏幕里,白头乱离,沧桑的老脸上,沟壑纵横,她伤心地流下泪来……奶奶给乖孙儿白石头“祖训三条”最后一条是“不违心”,这是做人的底线,是故乡的地平线;可是现在,白石头被逼着,不得不做违心的事了。
这对于严守一,是底线的突破,是回望故乡地平线的塌陷。
知孙莫若奶,所以奶奶瘫软在地。
泪……剧最后“有一说一”女主持人选秀,严守一沉默久久,迟迟不举牌。
最后,他终于缓缓举起号牌,面无表情:5号选手伍月。
这一个沉默久久,太有内涵。
这一个最后举牌,太出意外。
意外的至少有三个人:一是费老,费墨哪怕在成为守一“货真价实”的知己后,对守一的了解仍不免“有间未达”,所以他事后对守一坦承:“原来以为你是个凡人,你也想当英雄。
”——凡人,什么是凡人,凡人就是为了生活,挺不起脊梁,不得不听命行事。
二是段总。
段大可对着信心不定的赞助方信心满满打气:放心,我了解严守一,他是农民出身,狡黠智慧,充满现实。
他不会不听公司的话。
三就是严守一自己。
一直到跟伍月私下谈话,给她侧面透底牌时,他都暗示她这是陪太子读书,绝对没戏——可见即便那时他都认为自己也是理所当然会执行公司决定按段总意思举牌的。
但《手机》全剧最有意味最有深度的地方在于,最后一刻,严守一“突变”而为他自己似乎都始料不及的另一个严守一了——按费老的说法“要当英雄”的严守一、在他自己却是无比清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只是想说出事实”的严守一。
让我们一字一句对照截图,打出《手机》剧末严守一对着长枪短炮,从心底流出的大段台词:“大家好。
我是一个节目主持人。
我叫严守一。
我是跟我奶奶长大的。
我奶小时候一直跟我说:做人吶眼要看着路,嘴要对着心。
所以从小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正。
我们作为人,只能做到在心里边儿,寻求一份安宁。
所以自从我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那天开始,我都会给他们带去快乐。
所以我真诚地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也希望能够真诚地得到回应。
自从我做了主持人之后,我发现我只能主持节目,我主持不了人,我尤其主持不了我自己。
熟悉我的观众看我的节目,一定会在这么多年当中,逐渐地意识到我的这种变化。
也许我们作为人,没有这个能量,也应该说没有这个权利去改变世界,但是我觉得可以面对自己,可以改变自己。
我跟大家说的这些事情,好像跟我即将要宣布的那个事实,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它有内在必然的逻辑。
我说出这样的事实,就是为了获得心里边儿的,一份安宁。
真的,我主持不了公正,但我希望我能够主持自己,让我的心能够平静下来,安宁下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父亲去世,蒙蒙的“山,崩了……”,但“山崩”也让她从此真正开始成长;《手机》里,最后奶奶去世,守一身体和精神的故乡崩塌了,但“地陷”也让他“蓦然醒悟”,如何真正“主持自己”,面对自己,找到心里边儿的平静安宁。
守一对费老说,特想去看看那个水边的国家爱沙尼亚,看看爱沙尼亚的夜幕是从哪儿落下的。
某种意义上说,费老的爱沙尼亚就是守一的严家庄。
奶奶就是爱沙尼亚。
奶奶过世了,故乡崩塌了。
守一于是远走他乡寻故乡。
其实呢,“浮生如寄谁非客,到处心安即是家。
”如果我是费老,我会在他千言万语化为四个字“想念守一”的短信后,再添上这么一段儿话:“守一,你又何须远赴爱沙尼亚寻求故乡。
故乡早已在你的心田上。
守一,你不再迷失。
”荞麦花开写于成都2015年8月26日
1、各大卫视正在热播《手机》,温总手握遥控器,每到双方或三方对峙的关键情节,便立即换台,如果这可以解释为我们永远缺少与恐惧赤裸相对的勇气,那么我很暗自庆幸,温总对此还心怀恐惧。
2、《手机》的题材在这个时代,实在是讨巧。
不管做为教育片还是反思片,都极具有专业性。
就像多年前我们从电影《手机》中学到的——在开机状态下把电池取出来,就会提示“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这种具体的学术性技术一样,如今电视版《手机》无处不在的细节,都在教育我们如何跟踪与反跟踪。
3、这种日子对很多人来说,表面上虽苦不堪言,实际上是乐在其中。
也许更多人不明白的是,需要你举旗捍卫的,其实正是你已经失去的。
4、有关出轨这件事,我一直觉得和农民起义有着一定相通性。
所以前提是要看当今皇上是否是位明君?
明君的含义是在大方向和大宗旨上一定是为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尽职尽责,他也许会犯让王二麻子当上了坏县令这种错误,但他一定不能做让严嵩当上首辅这种决定,起义反庸君,胜不胜放一边,至少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国泰民安,您还寻思着揭旗造反,只能说,谁灭谁还不一定呢!
5、关于上面的论调,某同学说有着严重的女权主义色彩。
那好,我们就讨论一下。
《手机》里选了梅婷和刘蓓两种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媳妇,刘蓓——有话直说,有事开闹,没什么好绕弯的,一二三给个解释吧!
梅婷——什么事都往心里去,但什么事都不往明里说,要解释?
姐才不掉那份儿!
刘蓓这种媳妇看着瘆人,实际安抚安抚就过去了,只要别真让她逮着什么事,实际上就是没什么事,她也会一直活在这种斗争中的。
真正瘆人的是梅婷这种,不哭不闹,淡定再淡定,每次都在你嗨的最高点上,幽幽的给你来上一句,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咂摸咂摸还有所指,但具体指的什么还不好说,实际上一条条都记小本上呢,关键时候还是要讲证据不是?
6、温总曾问我,我属于哪种媳妇?
我归纳了一下,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捕风捉影,没那功夫,什么都攒着,怕是绷不住。
7、主席说,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我们要做建设者,哪怕多年以后,您建设累了,至少也要做维护者,做自己多年建设的破坏者,您这辈子图啥呢?
8、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个世上的确存在把积木堆到最高,然后亲手推倒,并从中获得快感的非主流,在此,我就想说一句,哥,您能自己堆着玩,别拽上我么?
1、吕桂花牛三斤从河南坐火车来北京来总是从北京站出来,北京站有到河南的火车吗?
明明是北京西站啊,我很伤心啊(砖头哥语气)。
2、李燕儿在家和网友聊天,用的明明是飞信,后来对刘丹说:我QQ好友里怎么有你。
飞信是可以看见手机号码的,还不知道是刘丹吗?
3、于文娟、于文海、于妈口音一点都不常州。
(可以原谅)4、严守一不像电影里的葛优,回河南就说河南话,这点不太严谨。
河南人回家一般都说家乡话,我了解的。
整体很不错,很多细节都很耐人寻味,电视剧里的严守一比电影里面那个滑头实诚多了,整场下来和伍月都没上床。
“做人要虚,做事要实”。
听来直指人心,听到的一刻,幡然醒悟自己前三十年人生的失败之处就是恰恰相反的去做了。
做人要虚,要有余量,有弹性的空间,有余地,给自己的也是给别人的。
你表达感情充分了,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此时能接受,以后如何相对,以后还要日久见人心的走下去,一股脑的冲动表达了,以后靠什么支撑。
要有容忍,有忍耐,有包容,有体谅。
要制怒,制欲,不要让人从脸上就能看出你在想什么,太肤浅幼稚了,没有器度。
做事要实,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实力,自己的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可靠踏实的态度。
---这部戏,还在看。
每个演员都很出彩,有些话,值得慢慢去品,不失为前车之鉴,人生教材。
1.我爱奶奶,特别爱。
哭地稀里哗啦。
这里边,活的最明白的就是奶奶。
2.同盟什么的,最可怕了。
不要让两个女人凑到一块,无论是你的前妻,还是你的妻子,还是你的情人。
3.两个男人,摒除事业工作那些污浊的东西,会有双肩扛下来的友情。
4.假想敌有可能成为儿媳妇儿,什么都靠不住。
费正这样的儿子不错的,刘丹这样的儿媳妇灰常好。
5.初恋什么的,根本不是爱情。
6.童年的创伤或是不幸,是一生的阴影。
或是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7.一碗面条,吃了一生。
8.女人漂亮,不是祸水,就是水货。
9.吵架归吵架,日子还得照样过。
10.如果嫁给婚过男子,他前妻最好永久消失,并且没孩子。
11.要做幽默风趣,有责任感,懂朋友,能扛事儿的教授。
12.男孩子再混球,遇到事儿了,会长成男人的。
13.结婚是俩人的事儿,那是p,最好别找个结婚牵着一大家的。
14.潜规则,这不废话么。
15.戏骨就是戏骨,不需要废话。
16.女人更年期,世界都是假想敌。
17.网络时代,别说人了,饺子都能火。
那就做水饺,别做煎饺。
18.我讨厌开放式结局。
挺有意思的
国产电视剧好的其实挺多。这个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冯小缸
后面剧情太拖沓了,主角是拿来膜拜的,配角还不错
充满文人自负情怀的一部影片,对世事既有落寞无奈亦有幽默消解。看后更加对陈道明报以绝望地羡艳,隐于浊世,独善其身。
3.5星。严守礼是绝对的亮点,亮过了费墨和严守一。前面大半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后面小半部分比较牵强,为的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剧里的“严家庄”是个美丽淳朴的地方,无疑是剧中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
讨厌京式幽默
是水搀多了的好酒,可是,这样还能算好酒么?
节奏还可以再慢点吗? 无聊透顶
難得看看,哈哈。算了唄
邢捕头是亮点啊。
一星给黑转头 一星给老太太 一星给编剧 其他无望~
实实在在的悲剧
陈道明还不错 王志文实在是老了。电视剧还是太拖沓,还好有范明这个大亮点。
表演地道,台词尤佳,中国伦理,寻常百姓。
严守一的哥哥是亮点 哈哈哈哈哈
太拖拉了
必看精品!
放假就是用来看连续剧的!昨晚追到2点多总算看完,最后那些又是拉完,不过拍得真心好!
算得上是国内一流电视剧的制作了吧也顶多能给两星。。。